英国战争片中收到用英文怎么说怎么说

反映二战期间英国秘密战题材的两部影片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最早与纳粹德国交战。但是后来德国攻占了法国,维希政府成为法奸伪政府,放任德国法西斯对法国的占领,而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政府只能在法国境外成立。英国则一直坚持着,从未向法西斯轴心国屈服,在艰难的不列颠之战中挫败了纳粹德国企图攻占英伦三岛的企图,然后在美国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开展了抗击纳粹德国的战争,直到苏德战争爆发和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使得美国被迫正式参战,从而结成了世界上全面的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阵线。在整个二战期间,英国同德国的战争都打得非常激烈,其中也包括秘密战线的生死较量。
英美拍摄的反映二战秘密战题材的影片很多,最近看了两部电影《谍海浮尸》和《拂晓出击》,都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的二战当中英国对纳粹德国开展秘密战题材的战争片。
&&&&&一、《谍海浮尸》(The&
Man& Who& Never&
日,西班牙人在摩尔渔韦尔海域发现了一具漂来的尸体,他看上去像是由于飞机失事而落海身亡的。西班牙人从死者身上携带的证件发现,此人竟是盟军联合行动司令部中一名叫做“马丁”的少校参谋,尸体上竟然携带着一份盟军作战司令巴顿写给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的密信,信中称,盟军为迷惑德军准备佯攻西西里岛,但事实上却派重兵从希腊登陆。由于二战时西班牙与纳粹德国关系密切,这个情报立即被迅速通报给纳粹元首希特勒。希特勒信以为真,迅速将驻扎在西西里岛的主要兵力调往希腊,仅留下少量驻军看守。事实上,这一切全是英国政府精心设计的一个叫做“肉馅行动”的计谋。北非战场的胜利让盟军决定解放欧洲,并以意大利西西里岛作突破口。然而纳粹德国在西西里岛派有重兵把守,如果强攻,盟军死伤必重,最后英国情报机构想出了一个调虎离山的计谋。英国谍报机构于是对一具无名尸体进行打扮,为他起名“马丁”,佩戴着少校军衔,并往他的口袋里塞上各种证件,证明他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名情报快递员。&&&
“马丁少校”的尸体被英国潜艇抛到西班牙海域附近后,果然被海水冲上海滩,他身上携带的重要情报也果然按计划落入德国间谍的手中。为把假戏演足,英军发表声明,一架英国军用运输机在地中海上空不幸失事,机上多人丧生,其中包括一名叫做“马丁”的少校军官。接下来几天,西班牙政府假装刚发现“马丁少校”的尸体,并通知英国政府。英国驻西班牙大使馆煞有其事地在西班牙为‘马丁’举行了一个隆重的葬礼。这一系列活动都被德国间谍一丝不漏地汇报给了柏林,希特勒看完报告后大喜过望,更加确信‘马丁少校’身上的情报不假,希特勒兴奋地将大部分德军兵力从西西里岛调往希腊,他做梦也没意识到自己竟然被一具尸体给骗了。数天后,英国首相丘吉尔收到一份电报,上面写道︰‘肉馅整个被吞下。’日,盟军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神速攻占了防守薄弱的西西里岛,盟军伤亡人数之少让英国首相丘吉尔深以为豪,据估计,“肉馅行动”的成功至少挽救了3万盟军士兵的生命。
二战结束后,早在英国军方绝密文件解密前,丘吉尔就迫不及待地在回忆录中披露了“肉馅行动”的内幕,然而他却没有透露“马丁少校”的真实身份。61年来,“马丁少校”的身份之谜一直困扰世人,好莱坞更拍了一部以“马丁少校”为主角的间谍电影《谍海浮尸》。直到日前,英国历史学家约翰.斯蒂尔才在新书《皇家军舰“冲击者号”的秘密》中首次披露内幕,“马丁少校”的真实身份其实是英军“冲击者号”航空母舰上一名叫做约翰·梅尔维尔的英国军官。日,被改装的英军航空母舰冲击者号在苏格兰克莱德河口海域发生神秘爆炸并沉没,船上528名士兵中共有379人随船身亡,当时37岁的英军军官梅尔维尔正是遇难者之一,梅尔维尔的亲人们都认为,他的尸体后来被运到苏格兰海岸阿德罗森的一个当地公墓内,以海军英雄的至高荣誉光荣埋葬了。梅尔维尔悲痛欲绝的家人绝没有想到的是,梅尔维尔的尸体被秘密派做了‘特殊用途’,他的尸体被装在冰块中运上一艘叫做“六翼天使号
”的英军潜水艇,一路驶向了地中海。
61年来,梅尔维尔的女儿伊泽贝尔·麦凯年年都前往苏格兰艾尔郡的一个墓碑前凭吊她在二战中牺牲的父亲。伊泽贝尔压根儿不知道,她所凭吊的是一座空墓,她父亲的尸体正埋葬在数百英里外的西班牙。不久前,英国历史学家约翰·斯蒂尔敲响她的家门,告诉了她父亲尸体下落的真相。据伊泽贝尔称,当她试图到西班牙去拜访父亲“马丁少校”的坟墓时,却被告知西班牙的坟墓也是空的!伊泽贝尔说:“尽管二战时西班牙曾经为‘马丁少校’举行过葬礼,但德国人后来可能又挖走了他的尸体,可能是为了进行第二次尸检等原因。我和我的儿子非常渴望知道我父亲的尸体如今在哪里,我希望历史学家和德国官员们可以帮我解开这一秘密。”后来,伊泽贝尔在驻地中海英国皇家海军的帮助下,正式为自己的英雄父亲“马丁少校”举行了一场纪念仪式。据悉,这是英国军方第一次正式认可“马丁少校”正是已故二战英雄约翰·梅尔维尔。
&&&&电影《谍海浮尸》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做了艺术加工和改编。
英军少校蒙蒂策划了用假军官的尸体和秘密文件欺骗德国的行动计划,诈称英国要进攻希腊,并且得到了英国高层的批准。但是,他的助手却找不到合适的死尸,因为他们走访了科学家,知道要骗过德国人,需要一个刚死的患有肺炎的病人的尸体,以便让肺里积水,像是从海里冲到海滩上的溺亡者。后来,果然有一个肺炎病人刚刚死亡,蒙蒂少校赶去医院,向病人的父亲说明为了国家利益,需要他献出儿子的遗体,并且承诺要让他儿子的遗体得到体面的安葬。深明大义的老人知道此中必有重要意义,于是慨然同意了献出儿子的遗体。
蒙蒂少校和助手们绞尽脑汁伪造了尸体身上带的文件和物品,甚至让一个情人也是英军飞行员远赴战场参战的姑娘帮忙写了一封感人的情书,还带上了马丁少校在军官俱乐部的消费证据和英格兰银行的贷款通知。所有可能想到的破绽都被避免了,于是穿着英军少校军服的尸体被冷藏后,用潜艇运往西班牙海域,投放在相关的海区,然后被海浪冲上了沙滩。
&&&&德国情报机构通过西班牙的关系,果然搞到了死者身上所带物品和秘密文件的详细资料。不肯轻信的德国情报机构觉得此事有些过于意外,为了不被英国人所欺骗,决定派出一名有经验的间谍潜入伦敦,调查核实死者的真实身份。
&&&&那个狡猾的德国间谍到了英国后,去了军官俱乐部打听马丁少校是否真有此人,但是说法模糊。他又向英格兰银行打电话,假称是马丁少校的朋友,想要了解他的银行业务消息,实际上是核实有无此人,而银行经理根据英国情报机构的交代,回复称不能泄露私人的商业秘密。后来,这个德国间谍根据死者身上情书上留的地址,找到了写情书的姑娘所住的公寓,这是英国情报机构事先没有料到的。那个公寓是一位英国情报机构女职员和一位女友合住的,那个女友的情人是飞行员,刚刚在地中海前线阵亡。德国间谍来的时候,只有女职员一人在家,她担心女友没有事先商量,不要不慎说漏了,就想让德国间谍以后再来。但是德国间谍执意要查个究竟,当然不肯轻易离开。此时失去情人的姑娘回来了,当初的假情书就是由她口述而由女职员写出来的,写的是姑娘的真情实感,自然能打动人,德国情报机构就没有看出破绽。面对意外到来的德国间谍,刚刚失去情人的姑娘从容镇定,表现了自己的真实情感,把痛失恋人的心态展示出来,而且恰恰说到了情人死在地中海,让那个德国间谍也信以为真,就故意留下了旅馆地址然后离去。
德国间谍回到旅馆后,给国内发报,然后等待英国人来抓他,如果他被抓捕,就证明这起浮尸事件是一个骗局。但是蒙蒂少校认为这是一个试探,不能把他抓起来,否则会暴露真相,于是英国警方就只布置了监视而未动手抓捕。那个德国间谍的报告,让德国情报机构真的相信有英军马丁少校带着机密文件意外坠机溺亡,从而落入了圈套。希特勒大本营从西西里岛调出了大批兵力,这使得英军后来发起攻击时,避免了大量的伤亡。
&&&&蒙蒂少校因为秘密战的成功而立下功绩,获得了勋章。他想兑现自己的承诺,在战后去了死者的墓地,将鲜花和勋章放在墓前致哀。
这部电影拍摄于将近五十年前的1956年,但是今天看来,依然觉得艺术水准很高。在二战秘密战题材的影片中,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部精品。把历史的真实事件改编得有惊险情节,有人物性格,还有人情的因素,实属不易。
二、《拂晓攻击》(Operation:Daybreak
美国、捷克、南斯拉夫合拍,1975)
&&&&先看历史的真实事件与相关资料介绍。&&&
&关于“ 类人猿 ”计划
&载于《当代军事文摘》
  日深夜,一架不明国籍的远程飞机在欧洲上空飞行。大地黑洞洞的。尽管大陆战事紧张,但是当地居民们仍处于睡梦之中。机舱里乘坐着9名捷克斯洛伐克人。为首的两人,一个叫詹恩·库比斯,另一个叫约瑟夫·加比希克。他们奉命回国刺杀海德里希。
  加比希克是一名普通的捷克青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辗转几国后跑到英国,参加了流亡在那里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特务组织。他和库比斯都是B处1科A组成员,专门从事暗杀活动。前一年,他们曾在瑞士成功地打死了民族败类、捷奸卡吉姆少将,一度使许多捷奸谈虎色变。
  为了实施这次暗杀行动,他们都被送到英国特训基地受训。受训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抵抗运动委员会领导人孟席斯接见了他们,亲自交代了任务:“此次行动是生死决斗,如果有难处,可以提出来,甚至可以再换人,但一旦答应,必须成功。”
  飞行4个半小时后,9名捷克斯洛伐克特遣队员借着朦胧的夜色,在利迪策波希米亚城附近白雪覆盖的山丘上空跳伞。
  为了掩护这次在德国占领的欧洲上空的长途飞行,英国空军对德军阵地和重要目标发动了一次牵制性的空袭,以转移德军雷达和战斗机部队的注意力。
  库比斯和加比希克领导的这个代号为“类人猿”的特别行动小组在捷克斯洛伐克地下组织的协助下潜伏了5个月,详细掌握了海德里希的活动规律。他们发现,这位狂妄自大的纳粹头目“勇敢”得有些鲁莽,在外出时他常常只带几个武装护卫。
  为了摸清海德里希的行踪,特别行动小组费尽了脑筋。他们在布拉格和乡村地区活动了近两个月,都一无所获。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却打开了海德里希通向死亡的大门。
  一天,海德里希心爱的古董钟表坏了。他叫秘书找人去修。潜伏在盖世太保驻捷克斯洛伐克总部的捷克斯洛伐克秘密情报人员立即将此情报传了出去。特别行动委员会成员马上找到全城有名的钟表匠约瑟夫·诺沃特尼,向他说明情况,指示这个抵抗运动老战士想方设法搞点有用的情报。
  日上午,一辆菲亚特500A型小汽车把诺沃特尼接到了海德里希的官邸。秘书把诺沃特尼领到办公室,让他尽快把钟修好,说罢走到隔壁写著什么。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由于这点疏忽,把死神领到了海德里希身旁。
  诺沃特尼把那座精致的古董钟小心翼翼地放在窗下明亮的写字台上,把零件拆得满桌都是,再一件件装起来。其间,秘书开门进来两次,见他满手油泥,干得挺认真,没说什么又走了。
  突然诺沃特尼看见文件筐里有一张纸,上面隐约有几行字,记录5月27日海德里希的日程安排。真是天赐良机!他心里很紧张。他左右一扫,见屋里无人,只有通向隔壁秘密房间的那扇门敞开著。诺沃特尼定了定神,自言自语道:“唉,这手怎么全是油。”边说边迅速从文件筐里抽出那张纸,眼睛盯著隔壁房门,用这张纸擦擦手,然后揉成一团,扔进纸篓。
  10小时后,这张写着海德里希日程安排的废纸团被从垃圾堆里拣了回来,摊在了特别行动队库比斯和加比希克的桌上。
  “一定不能让这个魔王跑掉!”库比斯他们从表中得知海德里希将奉命回国改任新职不再回来了,加比希克坚决地打了个手势,“让他的血流在这里,祭奠被他枪杀的冤魂。”
  他们在布拉格郊区特罗雅桥附近U字形急转弯处选好了伏击地点。此处有一条路十分繁忙,它通向赫拉德卡尼城堡的海德里希司令部,所有的汽车经过这里时都必须减速通过,是个伏击的好地方。
  日一大早,加比希克、库比斯、瓦尔锡克等特别行动队员骑著自行车,按预定方案进入各自的位置。
  按照预先分工,加比希克是第一杀手。他臂上搭著雨衣,里面藏着一枝斯登式轻机枪,站在布拉格城外盘旋公路转弯处等候著。库比斯是第二杀手。他在上衣大口袋里放了一枚反坦克手榴弹,站在离加比希克很近的地方。急转弯前90米外,在通往荣芬—布列钦村的小山坡上站著第3个人,他是瓦尔锡克。再过180米,在马路对面等候的人叫杰米利克。杰米利克将首先看见海德里希乘坐的那辆绿色梅塞德斯敞篷汽车。他会吹哨发出信号。
  上午10时许,海德里希走出别墅,带着装有执行希特勒大规模屠杀命令的行动计划的文件包,动身前往柏林。在篱笆前,他吻别了金发碧眼的妻子和孩子准备上车。这时,他的秘书走近提醒道:“将军,您的司机病了。这个新司机的技术不太熟练。我看是否换辆车,带上警卫?”
  海德里希的这辆车是梅塞德斯-奔驰150型,连司机在内只能乘两个人,因式样古怪,早就该淘汰,但由于海德里希爱好古董,特地找人加以改进,提高了速度,才得以重被使用。
  他不耐烦地挥手打断了秘书的话,打开车门坐上去,朝司机摆摆手。车开了。在他眼里,捷克斯洛伐克人已经屈服了,在盖世太保的有效管辖区内,还有谁能威胁到他呢!
  不过,他这次想错了,而且惩罚是严重的,连改正的机会都没有。
  10点25分,正当加比希克和他的同伴们在等候多时仍未看到海德里希的轿车而准备撤退之际,一阵尖厉清脆的口哨声突然传来。顷刻间,一辆敞篷梅塞德斯汽车迅速向下坡驶来。
  此时的海德里希正坐在车里尽情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汽车接近转弯处,一阵急促的刹车使海德里希的上身因惯性微微向前探了探。他看见不远处两个身着雨衣的工人模样的人,推着自行车分别站在道路的两边。
  汽车缓缓驶来。加比希克和库比斯看清了车上左右飘动的两面德国国旗和党卫队队旗,并辨认出海德里希那苍白的面孔。突然,加比希克端起冲锋枪冲到了公路中间,枪口对准汽车猛扣扳机,没想到,枪机被卡住了,子弹没有射出。
  海德里希见路旁突然钻出个人来举枪对自己射击,便急忙抽手掏枪,大声叫着,让司机加油冲过去。可是新来的司机被眼前发生的一切吓得目瞪口呆,竟不知道脱离险境的最好方法是开足马力冲过去,反而踩下急刹车,掏枪准备射击。库比斯见状,大骂一声:“加比希克,你这个笨蛋!”并迅速摸出怀里的手榴弹扔向汽车。
  正当海德里希准备跳下车的时候,轰隆一声,手榴弹爆炸了。海德里希倒在血泊之中。一小时之后,一辆卡车把海德里希送进布洛夫卡医院。
  他的肺部和腹部多处被弹片击中。经过X光检查后,医院的纳粹医生迪克博士发现,在海德里希的胸部有什么东西,可能是一小块碎弹片。
  迪克开始做手术。胸腔打开后,发现脾中也有一块弹片,并且隔膜已被穿破。
  捷克第一流的外科医生霍尔鲍姆主刀为海德里希做了手术。手术比较成功,伤势也似乎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到了6月3日,海德里希病情突然恶化,再好的医学专家也无回天之术了。医学专家作出结论:由于弹片把病菌可能还有毒物带进了体内,并沉积在胸膜、膈膜以及周围的组织中,细胞便发生凝聚并增生,使生命中枢的主质器官受损,以致引起死亡。
   6月4日,这个残忍恶毒的混世魔王一命呜呼了。
利迪希村大屠杀
在拉德卡尼城堡,海德里希的尸体被用纳粹的旗帜包裹起来,在重兵的护卫下,首先运往柏林的帝国中央安全局总部,他的棺材被放在胶轮炮车的尾座上,由元首的私人卫队、党卫军的"阿道夫·希特勒"支队护送到威廉街的帝国总理府,准备国葬,希特勒穿上他的浅灰色军装,戴着黑纱,把一个兰花做的花圈放在尸首旁边,称赞海德里希"是我们的大日耳曼理想的最伟大的捍卫者之一,……是个具有铁石心肠的人"。希姆莱把"骑士团"--党卫军的首脑人物一一召集到灵柩旁边,发表了一通演说,要这些党卫军的领导人记住"你们这位被谋杀的首领","不错,正如元首在他的葬礼上所说的,他确是一个有钢铁般意志的人,但正当他身处权力巅峰的时候,命运有意将他调走了。"讲这些话的时候,他的语调非常低沉,但施伦堡却永远不会忘记,"他像老佛爷似的点头赞许,夹鼻眼镜后的那双小眼,突然射出光芒,活像是非洲沙漠中似龙非龙、似蛇非蛇的怪物的双眼。"希姆莱说,对海德里希的追念,应当使他们竭尽所能将工作做好,特别是在国外情报工作领域内。他对这些首脑人物说:他们"在这一特殊领域"的工作成就"尚不能和英国的间谍活动并驾齐驱",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的尸首就足以证明这点。
  希姆莱接著对党卫军将军瓦尔特·施伦堡做了几句评论,由于海德里希被刺,施伦堡作为党卫军国外情报处处长的权力必须扩大,希姆莱说,他是"我们领导班子中的宠儿",命令首脑们支持他,而不要计较他多么年轻。
  送葬的行列移向墓地。盖着纳粹旗帜的棺架上,放著海德里希的面部塑像,这个塑像揭示出"不可思议的灵性和完全堕落的美的种种骗人特征,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红衣主教"。在墓前的大批帝国显贵中,还有海德里希的老对手、德军谍报局局长卡纳里斯。他那天蓝色的眼睛里禽满了泪水,声音"激动得发哑"。他对施伦堡说:"他毕竟是一个伟大的人。他不在了,我也失去了一个朋友。"
  葬礼仪式一结束,希特勒就咆哮着要采取大规模的报复行动,要用千百万人来为海德里希陪葬。居住在特瑞金斯特的"特别居留区"的3000名犹太人被立即送到了死亡营,未知的还不知有多少。布拉格的党卫军一个个惊恐万状,如果在缉捕凶手的行动中毫无结果,希特勒无疑会狂性大发,大开杀戒。他们对海德里希之死,一个个都负有失察责任。在布拉格,祖国对捷克人发动了一场大搜捕。共有一万多人被捕,至少有1300人被处死。
最野蛮的报复行为发生在利迪希村,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坐落在一个低矮的峡谷内,村里尽是沙石墙红瓦房,围著一座古老的巴罗克式教堂,教堂的四周点缀著片片草地,风景旖旎,色彩斑斓。妇女们在田间劳作,工人们则下矿山挣钱,所有的村民都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对政治,他们是兴致索然。
  然而,盖世太保不允许他们过这种世外桃源的生活。在6月4日,也就是海德里希一命呜呼的当日,盖世太保第一次搜查了这个小村。他们从大路上开了进来,然后长驱直入,肆无忌惮地闯进了居民的家中,对每一个居民进行讯问。自始至终,充满了恐吓和威胁。但是,除了居民的财物外,盖世太保一无所获。当天,他们一路呼啸著回到了布拉格。
  没有任何证据能说明这个村庄与海德里希的死有什么关系,只有一个借口:小村子里有两个村民的儿子是捷克地下抵抗组织的成员,现在正在英国。此外,德国人声称在这个小村子发现了机枪,英国的伞兵也曾在这一地区降落。但是,他们没有拿出任何证据来证明他们的观点。
  日,一队保安警察在党卫军小队长马克斯.罗斯托克的带领下开进了利迪希。那一天,柏林正在为死去的巨酋举行葬礼,卡尔·博姆打电话给希姆莱,说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利迪希与海德里希之死有着直接的联系,建议摧毁这个小村。当天晚上19时45分,党卫军地区总队长卡尔·弗朗克从柏林打来电话:遵照元首的指示,应对利迪希村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枪毙所有的成年男性公民;第二,将所有女性居民关入集中营;第三,将儿童集中在一起,合格的送到帝国党卫军家中接受德国化教育,余下的不适合进行德国化教育的儿童要进行其他形式的教育;第四,在消防队的帮助下将这个地方烧毁,夷为平地。
博姆领受命令后,亲自前往利迪希指挥这次行动,随行的还有布拉格的盖世太保头子奥托·格施克博士和科拉迪诺地区的盖世太保头子维斯曼。此时,警察已经将利迪希小村围得水泄不通。
  借着附近钢厂高炉的火光,盖世太保把全村老少赶到村中广场。特别行刑队在谷仓四周的墙上竖起了一排床垫,防止流弹反弹回来伤及自己。他们将成年男性和男孩子从人群中挑了出来,一次枪毙10人,199名15岁以上的男子被处决,195名女性村民被送进集中营,95名儿童被送到中转营,他们中只有9名被认为值得接受德国化教育而活了下来,其他的儿童则销声匿迹。
  屠杀结束后,整个村庄被付之一炬,推土机铲平了所有的痕迹。家禽、宠物被射杀,墓地被掘开,瓦砾也被运走,有几百人口的利迪希小村荡然无存。第二天,一份早已拟好的稿子在广播中播出:在搜捕刺杀党卫军上将海德里希的凶手的过程中,有充分事实证明该村居民支持并给予这些凶手以帮助。除了帮助凶手外,这些居民还参与了其他敌视德国的行动,例如,私藏弹药和武器装备,违法持有发报机并囤积大量特殊的国控物资……村庄里所有的建筑物现已拆除,该村名字也被抹掉。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说,利迪希村并没有消失。这应该部分地归咎于德国人自己,他们要对此疏漏负责。在大屠杀过程中,盖世太保进行了摄影,因此,大量描述这次大屠杀的细节已被帝国电影公司摄入了老式的镜头。记录利迪希村大屠杀的电影胶片在纽伦堡军事法庭上成为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的铁的事实和证据。永久保留下来的仅仅是这个村庄的最后时刻:利迪希村熊熊燃烧的房屋、穿梭于街道之中的巡逻军队和警察,当然还有尸体堆。一条用链子拴在狗舍里的狗的尸体被摄入镜头,接着镜头透过双筒望远镜摇向一个德国军官:镜头里,村中教堂的塔楼被炸了3次才倒塌,显然这个军官十分恼火;牧师早已遇害,影片同样记录下了毁灭者自身的"形象":他们好像在制作家庭电影一样,对着摄影机大笑著,彼此还在开玩笑。
令盖世太保十分恼怒的是,在利迪希村和其他地方所刻意营造的白色恐怖未能惊出刺客。布拉格市盖世太保反颠覆科负责人海因茨.冯·潘维茨向弗朗克建议:在指定时期内,对任何准备坦白自首的人实行赦免。最初,弗朗克拒绝了这个建议,但海因茨最终还是说服了他,他同意以5天为限,并于6月13日发布了赦免公告。
  那些英捷伞兵不得不时刻防范可能的泄密而频繁地转移藏身地。他们现在已经走投无路,不得不将莱塞尔大街上的卡莱尔·布罗梅杰斯基希腊东正教堂作为避难之所。
弗拉迪米尔·皮特里克博士是这个教堂的俗家牧师,一个值得信赖的盟友,那些伞兵从5月30日起陆续到达教堂。他们在那里等候著捷克地下组织的成员为他们制定出一个逃到摩拉维亚山的计划,从那里他们可以安全地返回英国。计划是这样的:在这所教堂里为盖世太保大清洗的一些牺牲者举行一次大规模的葬礼,"类人猿"们将躲进棺材,偷偷地被拉出去,但无线电台和密码小组仍然和伦敦保持联络。
  也就在这个时候,"类人猿"行动小组周密的计划中出现了一个脆弱和背叛的环节。他就是卡莱尔.柯尔达,一个空投到布拉格市的伞兵,抵抗运动的外围成员。他被敌人报复性的暴行吓得魂不附体,并惟恐将会危及到他的家人。于是,他选择了背叛。他向盖世太保泄露了大量机密,其中包括抵抗组织设立的"安全之家",房子的主人叫姆拉维克,一个中年铁路工人,他的妻子玛丽亚.姆拉维克,还有他们21岁当邮差的儿子阿塔。一家三口人全部置身于布拉格抵抗运动的大潮,捕获他们对盖世太保将会是一次巨大的成功。
  在布拉格市郊齐兹霍夫地区的主教路,盖世太保的突然袭击打破了清晨的宁静,盖世太保采取了直截了当和粗暴的讯问方式,他们不准备在缓慢和细致的方法上再浪费时间,玛丽亚·姆拉维克立刻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她身患心脏病,不知道自己在讯问中到底能够坚持多久。借着去厕所的机会,她离开了关押家人的房间,迅速地吞下随身携带的棕褐色氰化钾药片,几秒钟内就死去了。卫兵们将父子二人带到彼得宫,严刑拷问。阿塔顽强地坚持著,挨过了所有的折磨。可当这一切超过了肉体所能承受的限度时,他终于崩溃了,供出了他掌握的情况。根据阿塔的口供,盖世太保推断出他们的猎物正藏匿在卡莱尔·布罗梅杰斯基教堂的地下室中。
  6月18日清晨,教堂被围个水泄不通。1992年负责该教堂的弗拉迪米尔·加夫林涅夫牧师当时仅仅是个10多岁的神职人员。他回忆道:"大人们并没有告诉我什么人躲在地下室里,但我却清楚地记得总有饭食送到里面。我猜想那可能是施舍给穷人的。6月18日清晨,我试图到教堂去,但已不可能,因为党卫军已在这一地区设下了封锁线。从那时起,我就躲了起来。"
潘维茨构筑起一个由19名军官、740名军士组成的警戒线。潘维茨向他们细致地布置了应如何对付藏匿在教堂里的凶手和另外5名特工,随之而来的战斗持续了2个小时。早晨7点钟,枪声终于停了下来。尽管寡不敌众,里面的人仍躲在教堂的中殿和地下室,拒绝缴械投降。为了逼迫他们出来,德国人向地下室内排放了催泪瓦斯,里面顿时烟雾弥漫。
特工人员无一生还。所有人都战斗到最后一刻,最后将武器对准了自己。两个伞兵服毒自杀。所有的尸体都随意地放到教堂的石阶上。叛徒柯尔达俯下身子,认出了盖比西克和库比斯。盖比西克和库比斯被割下的头颅被拍了下来,然后拿给其家属看。卡莱尔·布罗梅杰斯基教堂所有的神职人员,包括主教一起,受到法庭审判,并像姆拉维克先生和阿塔一样被处决。
  此外,在其他地方,德国人也采取了无数次报复行动,其中包括在另一村庄--雷扎基进行的灭绝人环的大屠杀。这座教堂是抵抗组织成员最后立脚的地方,如今与半个世纪之前盖世太保留下来的情形毫无二致:弹坑密布的正面原封没动;地下室现已成为博物馆和纪念馆,而曾经停放灵柩并遭到党卫军恶意亵渎的支架至今仍空空如也。
1941年,英军秘密部门决定让三名在英军中服役的捷克籍军人扬·库比斯、约瑟夫·加布兹克和卡尔·库尔达回国执行代号“破晓”的秘密行动,刺杀纳粹德国驻捷克的最高长官波西米亚总督、党卫军副首领、被称为“布拉格屠夫”的莱因哈德·海德里希。
扬等三人在捷克境内跳伞后分散了。电报员库尔达被捷克地下抵抗组织成员医生所找到并带回家,而扬和着陆时脚踝受伤的约瑟夫在采石场捷克爱国者的协助下,用物品贿赂德军士兵,搭乘德军军车进城,然后也到了医生的家里,三人开始成功地潜伏下来。他们在与捷克地下组织取得联系并取得信任后,对刺杀行动进行了策划和侦察。
开始,他们准备在海德里希乘坐火车回柏林时,用狙击步枪射杀海德里希,但是偏偏在当时有一趟火车路过,遮挡了视线,使得最初的刺杀行动没能实施。
后来,他们决定发起第二次刺杀行动。日,扬和约瑟夫等人在布拉格郊区的一条街道上袭击了海德里希的座车,因为约瑟夫在开枪射击时枪击卡住了,扬就扔出手榴弹将其炸伤,然后他们分头逃离,躲过了追捕。扬和约瑟夫等几名特种部队士兵躲藏入教堂的地窖内。卡尔则住在家里,他的妻子生下的孩子还很幼小。海德里希受了重伤被送进医院急救,数日后因伤口感染死去。纳粹随即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和搜捕,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利迪兹村惨案。
躲过纳粹追捕的扬、约瑟夫和另外五名捷克伞兵隐蔽在布拉格的圣西维尔和迈索流斯教堂,准备返回英国,捷克地下组织催促扬和约瑟夫早点离开,但是他们表示一定要等卡尔到来后一起回去。然而,卡尔面对纳粹的疯狂屠杀,担心妻子孩子的生命安全,竟然自己去向纳粹当局自首了,企图以出卖同伴作为交换条件。
扬在撤离前,与医生的女儿安娜告别,这对情人在生死与共的破晓行动中已经有了深深的恋情,彼此相约战后相见。掩护过暗杀组的捷克房东的小女儿,在回家途中见到了父母被捕,就去音乐学院想要通知哥哥躲起来,而大学生哥哥不知内情,已经从另一条路回到了家,也被逮捕遭到毒打,却坚决不肯说出伞兵的下落。德军让叛变了的卡尔去诱骗这个学生,结果学生不知卡尔已经叛变,就悄悄说出了伞兵们躲藏的教堂,德军立即出动大批兵力包围了教堂。
扬等七名战士拒绝投降,他们与德军战斗到最后。开始他们占领教堂的高点,开枪打死打伤冲进教堂的德军士兵,后来他们撤入地窖,继续抵抗并企图打通通向大街的墙壁,但是未能成功。德军释放了毒气,又用大量的水灌入地窖。最后地窖内仅剩的扬和约瑟夫在看到射进地窖入口处的一缕破晓阳光后,知道已经难以生存,于是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互相勉励,然后互相用手枪射击英勇牺牲。叛徒卡尔被德军派来喊话让伞兵们投降,但是遭到伞兵们愤怒的射击回应。战争结束后,卡尔以叛国罪于1947年被判处死刑。安娜和房东家小女儿目睹了这一切,英雄的事迹让她们无比感动。
&& 《拂晓出击》是由三个国家合拍的,在表现力上还是丰富的,在忠于历史事件的基础上,加上了扬与安娜的爱情等虚构的情节,但是仍然较为感人。扬的坚定与谋略、约瑟夫的勇敢与诙谐,卡尔的动摇与懦弱,都表现得非常鲜明。扮演掩护配合他们的捷克地下组织几位成员的演员,包括孩子,也都演得不错。就是反面人物,也没有简单化脸谱化的处理,如海德里希还假作温情出席纳粹军官的婚礼,每天与孩子亲昵告别等等。但是,正义与邪恶的生死较量,使得破晓行动既充满了危险,也表现了英雄的无畏勇气和献身精神。
使用诡计的欺骗和斩首行动的刺杀,在战争中都会用得上的,就看是用于什么样的战争,为了什么目的。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的战争,为了打败凶恶的法西斯,使用这些手段是合理的正当的,因此策划执行这些行动的军人,后世也受到人们的肯定。而法西斯分子的残暴凶狠也让后人明白,在战争中应当动用一切的手段,对其予以狠狠的打击。因此,拍摄二战中的秘密战题材电影,尤其是根据历史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总是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影片如果艺术性较高,而不像一些神剧那么虚假可笑,就会被观众给予较高的评价。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到用英文怎么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