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照片的好坏一个银行的好坏

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access the URL on this server.Powered by Tengine判断一家银行好坏主要考察银行的那些方面?
当前位置:
简单地说,监管者评价一家银行的好坏最基本地要看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本充足率;(二)资产质量;(三)管理,包括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四)盈利性;(五)流动性;(六)市场风险的敏感度等。这就是监管者最经常使用的骆驼评级体系的六个主要方面。五大银行比较,你最看好哪一个?
财智力量:五大银行2012中报比较
(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
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企业,我们关心的不仅仅是利润的增长,还有利润增长的方式,已知的风险和潜在的风险。
净利润从利润增加来说,招行的26%利润增长率落后于兴业的40%、浦发的33%,民生的37%。但超过四大行。工商银行12%,建设银行14%,农业银行21%,中国银行8%。总体来说令人满意。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取得利润和风险之间的平衡才是最重要的。我把风险分为已知风险和潜在风险。
已知风险已知风险就是公司年报中已经明确披露的情况。包括不良贷款情况,逾期贷款情况,关注类贷款情况和各类贷款的迁徙状况。
二季度的不良贷款率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保持了稳定,而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有小幅上升。这个数字目前看上去不用担心。
外界关切的逾期贷款普遍增加,确是事实。尤其是以浦发银行(增加81%),民生银行(63%)的增加幅度为甚。其他三家也都在30%以上。本来如果贷款客户经营状况不好,即使能够按期付息,贷款也有不良的危险。何况已经逾期未付利息的贷款,将会有较大比例成为不良贷款。但是由于各家银行的拨备充分,(除工商银行外)都大概在逾期贷款的2倍以上。因此逾期状况目前还并不是很令人担忧。
不良贷款的核销方面,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核销力度大于去年。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的核销力度低于去年。对于有些网友说的为了总资产拨备率达标,各家银行减少了核销。看来并不是普遍现象。
从各级贷款的迁徙率来看,各家银行的2012上半年的不良贷款迁徙率都好于往年的平均水平。这至少说明,银行目前面临的不良贷款问题主要还体现在报表的逾期类和关注类当中,还没有向下迁徙。
让我惊讶的是上表中的6年平均总体迁徙率(从正常类贷款最终迁徙到损失类贷款的比例)数据。最好的竟然是工商银行,不到万分之0.7,远低于招行的万分之1.1。另外几家股份制银行都在万分之2以上。单独一年的总体迁徙率这个数字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是长期平均的总体迁徙率应该反映了银行贷款质量的好坏。这个数字表明工商银行的贷款质量是最好的,其次是招商银行,其他几家股份制银行在伯仲之间。这与我的初始想法很不一致。也许所取数据的周期还是不够长,但是这个数据还是应该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
潜在风险目前银行的收入主要还是来自存贷款利差。潜在风险主要来自于贷款质量,即银行本身为了粉饰业绩,对贷款质量的划分过于宽松,没有反应贷款的真实情况。投资人不能对银行的每一笔贷款进行审核,但是可以关注银行的最大的几笔贷款。
五家银行中,浦发银行的前十大贷款客户的披露最不清晰,既没有披露贷款客户名称,而且数额比例极不相称,且与其他家数字背离严重。我又核对了一遍,像是其半年报标错了单位。因为浦发银行并非我重点关注对象,就不做深究了。
从前十大占总贷款的比例来说,招商银行的所占比例最小,说明招行贷款较为分散,因此风险也比较分散。看到民生银行的未来发展策略也是降低单个客户贷款额,分散客户风险,这点招商是领先的。
但是从前十大贷款客户的行业分布来说,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以交通运输行业为主。民生银行与兴业银行以城市开发平台为主。前一阵大家都担心平台贷,如果平台贷出了问题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应该损失最重。但是目前看来平台贷出现大面积违约的可能性很小,地方政府应该可以兜底。实在不行还有中央政府。因此平台贷的问题反而看不大。另外从行业比例来说,民生和兴业的房地产贷款比例较高,但是国家估计不会让房地产价格断崖式下跌,因此房地产行业的坏账比例也是有限度的。
而交通运输行业,尤其是远洋运输行业的企业这两年都亏得很惨,未来运力需求还能不能回到过去都是个疑问。招商银行有中国远洋这样的大股东,反而让我更担心。
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前十大借款人都是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总额为321.70 亿元,占贷款总额的1.80%
我想这与招商银行出身于交通系统有关。交通运输行业,尤其是海运行业目前正经历着非常艰难的时刻,这些贷款质量能否保证是我一直担心的问题。
在招商银行的前十大关联公司贷款中,赫然可以看到,上海振华重工和中远集团下属的集装箱公司和干散货公司。振华重工已经三年没赚钱了,上半年亏损2亿,因此振华重工的11.8个亿的贷款看上去不那么美妙。中远集团中报巨亏49个亿,不得不向中央打报告要求救援。从中报上看中远集装箱和中远干散货贷款余额共15.5亿元。显然这15.5个亿存在风险。但是招商银行中报中注明关联贷款风险分类皆为正常,个人感觉有放宽风险评级的嫌疑。中远的贷款应该列入关注类。
对于招商银行我主要担心是他的大额关联贷款,对于其下面的中小企业贷款都到不是很担心。招商银行年报中总行的不良率最高,而其他地区的不良率反而低得多,也基本说明了这个情况。中报显示招商银行关联贷款余额85亿元。而其季度利润117个亿如果关联贷款完全坏掉,损失不到一个季度的利润。应该可以接受。
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的前十大贷款客户中,像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上海临港新城土地储备中心这样的一线城市的客户,由于政府信用兜底几乎是不太可能产生坏账的。
唯一可能出现坏账的可能就是鄂尔多斯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五线城市的融资平台。即使出现坏账,也难以想象中国政府会让中小城市的融资平台出现大面积违约。因此窥一斑见全豹,民生银行的大额贷款潜在违约的可能性有限。
在行业贷款比例中,民生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比例是偏高的,这在去年国家严格控制房地产价格的时候是令人担忧的。但是,随着经济下行,国家对房地产行业投鼠忌器,因此以后实行更严厉的房地产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房地产行业大规模坏账的情况很难出现。
当然民生银行存在创新中的风险,众多中小企业贷款令人担忧,例如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钢贸企业的贷款。不过对此,民生银行自己还是信心满满,认为不会产生大范围坏账。但是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难以淘汰,钢铁企业的春天还会不会来临呢?马蔚华曾言,村镇银行风险很大。民生又在大举进入村镇银行,村镇银行作为一种新的探索会不会给民生带来不可知的风险呢?
兴业银行:
前十大中有像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朝阳分中心、天津渤海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陕西省交通厅这样政府信用担保的企业,也有河南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看上去很难赚钱的公司。未来的趋势是煤价下降,石油价格上涨。因此我认为煤化工企业中的大企业产生坏账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小企业却不好说。如果兴业银行在这个领域还有很多小企业客户的话,会对贷款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兴业银行的贷款显示出对于不同行业,风险控制能力的巨大差异,信息行业贷款不良率高达3.41%,而交通运输行业的不良率却是0%。
兴业银行的主要特点在其同业平台,同业存款的所付利息当比直接客户存款更高,而其放贷利息应该与同行持平,这样利差空间更小(兴业银行一向不公布净利差和净利率这两个指标)。因此我一直搞不懂同业业务何以能够如此赚钱呢?而同业业务主要靠电子平台,电子平台上兴业绝不是最强的。兴业的同业业务优势又能够保持多久呢?
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没有公布其前十大借款人,但大行的竞争地位,我认为其在大客户上的风险反而较小,而在中小客户的贷款,由于国企的粗放式管理,反而有可能风险较大。这从其行业不良比率来看也能得到佐证,其前十大借款人所处的交通运输行业的不良比率仅在0.9%,并不高。比招商银行还要低。但是在非金属矿物、纺织服装、计算机等中小企业云集的行业的不良率却都超过2%,大大超过了股份制银行的相应行业的不良比率。
浦发银行:
浦发银行没有公布其前十大客户的名称,但是其制造业贷款比例高达22.5%,是五大银行中最高的。因此如果经济形势进一步下滑,浦发银行的资产质量还可能进一步下滑。
1.1. 收入成本情况各家银行的收入都有所增长,
增长来说,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增长最大,工商银行增长最小。其中兴业银行收入增长远超利润增长。这与兴业银行的大量同业业务,利差较小有关,但是即使如此,利润增长也很惊人。
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前景,非利息收入占比高的银行受益较大。从数字上看浦发银行、兴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想不到的是,非利息收入占比最高的不是招商银行,而确是民生银行。这与我的印象不一致。但我对于这个数字有保留,认为民生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中可能包含了类似贷款手续费的利息收入。
面对降息,民生、浦发、兴业的二季度利息收入占比有所下降,而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的却有所上升。这就有些看不明白了,也许仅仅是季度的数字波动吧。
比较各家银行的存款成本,如大家所知招商银行的存款成本确实是最低的,仅仅为1.91%。而存款成本最高的民生银行的存款成本2.38%,超过招商银行达25%。因此民生银行需要更高的贷款利息来覆盖成本。
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成本收入比最高分别为32.5%和34.4%。其他三家都在30%以下。兴业银行最低只有22%。
但是兴业银行的管理费增加最多。尤其是其职工薪酬增加竟然达到51.9%。但是职工薪酬占卜最高的是招商银行,达到63.5%。
租赁费和折旧的增长代表银行的固定资产规模增加。从上半年增长率来看民生银行增加最多,招商银行增加的最少。个人喜欢固定资产扩张谨慎的银行。
发展潜力看到哈佛商业评论上,有一篇文章是讲银行的。名字叫《四着驯服大银行》,其中观点。“从中长期来看,相比通过交易,降低费用或者增加银行净利息收入获得的利润而言,来自现有满意客户的额外业务时则更有价值,因为这样的业务能带来可持续的利润流。”
还有一个博友曾说过“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选银行不一定要选发展最快的,但一定要选活的最久的。”
从自身体会的零售角度来看,我最喜欢招商银行。从网友们的使用评价来看,招行的零售优势是难以追赶的。作为满意的客户我不在乎在招行中的零售存款的利息与其他银行有多少差别,我更喜欢在招行网银上那种调拨资金的方便与快捷。前几天还有网友说向港股账户汇钱需要两天,需要开通融资融券解决及时性问题。而招行的汇款几乎是实时的。因为招行网银的方便,我在招行买基金,做托管账户,网上交易付款、付水电费...我相信很多朋友会跟我一样,因此我相信招行有很多来自满意客户的额外业务。
至于对公业务哪家银行的客户满意度更高,我没有发言权,但是推想招行的个人网上银行如此给力,对公业务的电子平台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此就方便快捷来讲,其他银行难以逾越。
从风险来讲,招商的存款成本最低,因此也不需要冒很高的风险去发放高利息贷款。虽然贷款的风险并不仅仅在于高息,但贷款高息往往是为了弥补高风险!
招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继续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批发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大于零售银行业务的非利息收入,而且增速明显快于零售银行的非利息收入。说明招行的IT便捷优势从个人端向企业端蔓延。主要是托管及受托业务佣金增加,主要是代理信托计划手续费增加。
我对招商银行的主要担心就是关联贷款,希望能够不要坏掉。
银行有一个特点就是贷款坏了,核销掉。拍拍屁股就轻装上路。这点我想是其他行业的企业难以比拟的。
现代经济社会没有银行是无法想象的,社会财富越增加,银行的业务规模也越增加,因此银行业长期来看是增长而且没有天花板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评价ppt的好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