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67年参战援越抗美援朝参战部队的是4108部队汽车连现是否还有这部队

援越抗美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
我的图书馆
援越抗美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666页,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布:“日,第一批中国志愿部队——中国志愿工程第二支队开入越南。中国支援部队援越抗美军事行动由此拉开帷幕……。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了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保障等部队,在越南北方执行任务。先后入越的部队共23个支队、95个大队另83个小队,总计32万余人……” 揭开了援越抗美神秘的面纱。一、中国后勤部队指挥部 (1966年底前称中国志愿工程队)主仼罗洪标,政委孙 正,副政委刘月生,副主仼兼参谋长王传训,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仼刘 胜,副参谋长崔萍,副主仼兼测设总队队长王庚跃,测设总队政委李三元,测设总队副队长张 夏,测设总队副政委薛毅远,测设总队后勤处长李 训一支队 指挥部主仼龙桂林,政委郭延林,副主仼肖春先、张通达,副政委李清德、于坦,参谋长焦文明,政治部主仼徐 恒。以铁道兵二师为主组建,主要任务是抢修、改建河内友谊关铁路线的宋化、北江、安员、市求、圻罗等桥梁,西线的外合桥,中线的多福桥以及河内的龙边大桥。最多时辖:1大队(铁道兵2团,团长续克,政委常喜礼,副团长宋玉恒,副政委李健,参谋长李守信,政治处主仼夏玉援)、2大队(铁道兵6团,团长王治英,政委丁体仁,副团长耿希圃,副政委王世梅,参谋长潘成忠,政治处主仼张象普)、3大队(由铁道兵7团、8团2营、9团3营组建,团长徐 光,政委王克成,副团长汤铁山、丁云鹏,副政委尹志成,参谋长刘宏章,政治处主仼曲树德)、4大队(铁道兵9团,团长周子和,政委胡金铨,副团长胡宗宣,副政委吴 杰,参谋长王丙寅,政治处主仼刘治成)、44大队(铁道兵10团,团长宋玉恒,政委王钧发,副团长李忠智、李庆善,副政委华功礼,参谋长李守信,政治处主仼贾金桢)、5大队(铁道兵63团,团长苏宝宦,政委卢英林,副团长刘永琪,副政委田洪林,参谋长戌洪伟,政治处主仼叶毅华)、铁道兵58、61八个团,兵力达3.27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个步兵军。日入越,1969年2月至1970年7月陆续回国。二支队 指挥部主仼曾旭清,副主仼朱玉山、李奎三,政委李良汉,副政委马兆昆,副主仼兼参谋长王辉,政治部主仼王乃力,后勤部长董君玉。以工程兵基建53师为主组建。下辖7(工程兵106 团,团长夏明显,政委郭佩璋,政治处副主仼卢茂林) 、8(工程兵 111团, 团长刘志高,政委叶从华 )、9(工程兵 128团,团长韩德仁,政委刘玉昆)、10(工程兵 团)四个大队,分别来自本部和通讯兵、测绘以及海军南海舰队等部队,总兵力2万余人。主要任务是担负越南东北地区岛屿和沿海要地设防工程、海底电缆工程、通信线路工程的紧急构筑。日入越1966年9月底完成任务回国。三支队由空军工程部队组建,支队长邵儒麟,政委陈德埃。下辖11(工程兵221团,团长杨焕仁,政委王 恒 )、12(工程兵222 团)、13(工程兵223 团)、14、46五个大队。另配备汽车独立运输营。主要任务为修建安沛机场。兵力不详。1965年11月入越。1969年5月竣工回国。 四支队 支队长刘桐山,政委贺 靖,副支队长姚德昌、李悦光、梁青山,副政委李庆寿,参谋长姚德昌,政治部主任李凤桂。由广州军区抽调部队组建,下辖:16、17(工程兵 12团)、18(工程兵 301团)、19(工程兵302团,团长李兆勤,政委尹世毅,参谋长马万义 )、20(工程兵 303团,团长李志玉,政委田均埔,参谋长蔺忠明,政治处主仼王亭)五个大队。主要任务为修建全长160公里的1号公路和全长242公里的3号公路路段。1965年9月入越,1967年底竣工回国。五支队 支队长徐成功,政委彭仲韬,副支队长刘德润、杨健、李权,副政委陈 彪、席伯宴,参谋长孙凤山,政治部主仼谭秉善。由沈阳军区抽调部队组建,下辖25(工程兵 7团)、26(工程兵 114团)、27(工程兵 307团,团长:张志仁,政委于学恭)、28(工程兵 308团,团长王中秋下政委穆翟民)、29、31(工程兵 311团政委牛基祥)六个大队和1个民工团(30大队)。陆军第十三军三十八师独立高炮营配属五支队,担任援越抗美对空作战任务。主要任务为新建7号、11号公路,维护保障6号路。1965年10月入越1968年竣工回国。六支队 支队长孙林泉,政委罗 斌,副支队长徐 冼,副政委王锦荣,参谋长丁 也,副参谋长陈锡林,政治部主仼蔡长忠、黎 群 。由铁道兵第十三师和昆明军区工程兵为主编成,下辖32(铁道兵58团,团长吴金诚,政委陈陆)、33(铁道兵61团,团长:马守德,政委李广生,副团长汪少滨,副政委张锡显,参谋长王国荣,政治处主仼刘树华)、34(铁道兵62团,团长:孙富喜,政委肖庭桂,副团长周共祝,副政委陆水庭,参谋长张 起,政治处主仼刘世海)、35(铁道兵64团,团长史开锡,政委刘贵武,副团长罗 林,副政委韩 智,参谋长李胜景,政治处主仼孙克明)、36(工程兵314团,团长范银柱,政委程凤祉 ,参谋长孙仲芳 )37(工程兵315团,团长王成功,政委田国庆,参谋长张汝川,政治处主仼李达善,副主任杨金仓、40(云南民工团)、630(昆明军区高炮630团,团长朱金洪,政委郭汉璋):8个大队及1个舟桥营、1个后勤兵站和138野战医院。主要任务为修建8号、10号、12号公路。1965年9月入越1969年6月全部竣工回国。七支队支队长赵东波,政委徐克。由某工程建筑师组建,下辖221、312、313三个大队,兵力不详。主要担负红河三角洲地区9个省区、100多个点位上国防工事施工任务,1966年11月入越。1968年2月竣工,大部回国。其221大队又承担了内排机场的飞机洞库等施工任务。于1969年11月竣工回国。  二、防空作战部队。先后有陆军、空军、海军的高射炮师、团和雷达、探照灯营连。总兵力15万余人。  美国对越南的大规模轰炸始于1965年8月,终于1968年10月。其间,我军共派去高射炮支队16个,总兵力达15万以上。其中陆军9个师部、38个团零80多个独立营;空军7个师部、26个团零8个独立营、9个探照灯营和14个雷达连;海军高炮也有2个建制团配属出战。由于我军实行轮战,所以去的部队尽管多达16个支队68个大队(尚不含4个配属工程支队的高炮支队和独立高炮营、团),成支队建制的高炮部队按入越时间顺序大致分为5批:  第1批,1965年8月入越,月回国。63支队(高炮63师)支队长范振声,政委杜河堤,参谋长张锡璞,政治部主仼王建国。陆军高炮63师师部辖628、627、607、609、空军高炮23团5个团,驻防东线克夫、谅山至友谊关铁路沿线车站桥梁。61支队(高炮61师)支队长王庆华,政委谢特山。陆军高炮61师师部辖601、602、603、629团,驻防西线安沛至老街铁路沿线车站桥梁和安沛机场。  第2批,1966年2月入越,1966年10月回国。33支队(空军高炮3师)支队长金 锋,政委李朝玉。空军高炮3师师部辖7、8、9、空10师28、空7师19团、空2、4师各一高机连、22团2、3营,接替63支队驻防东线。67支队(陆军高炮67师)支队长王思谦,政委崔清福,参谋长吕剑明,政治部主任,董桂梵。陆军高炮67师部辖608、619、625、626、607团、炮兵学院2个高炮连、某部3个高炮营和57高炮团,接替61支队驻防西线。  第3批,1966年10月至1967年1月入越,1967年5月至8月回国。31支队(空军高炮1师)支队长阎福增,政委张进凡,政治部主任高华斌。空军高炮1师师部辖1、2、团、高炮6师16团、广空高炮10师29团海军高炮2团3营、南海舰队高炮独立营、雷达6团2个连、探照灯2团3营、陆军124、127、141师各1个高炮营接替33支队驻防东线。1966年10月入越,1967年5月回国。32支队(空军高炮2师)支队长徐先舟。空军高炮2师师部辖本部4、5、6、3个团及配属的海军高炮2个营、陆军1个高炮独立营,驻防克夫至太原铁路沿线。1966年10月入越,1967年8月回国。65支队(陆军高炮65师)支队长王建书,政委张林经,参谋长杨致润。陆军高炮65师师部辖613、614、616、623、67师608团及陆军13军高炮营、37师高炮营14军40师高炮营42师高炮营、宣化炮校高炮营零2个高炮连,接替67支队驻防西线。1966年10月入越,1967年5月回国。62支队(陆军高炮62师)支队长袁守范,政委张克里,参谋长封爱民,政治部主任史新德。陆军高炮62师师部辖602、604、605、620团及16军、38军、39军50军4个高炮独立营,驻防中线太原市钢厂电厂。1966年12月入越,1967年8月回国。  第4批,1967年5月至8月入越,1968年1月至3月回国。35支队(空军高炮5师)支队长黄明甫,政委马家祥,参谋长于荣章,政治部主任董华,后勤部长周恒志。空军高炮5师师部辖13、14、15团、海军高炮1团和海军高炮1团高炮营、38军3个高炮营、空军探照灯2团2营,接替31支队驻防东线。1967年5月入越,1968年1月回国。164支队(陆军高炮64师)支队长姚福合,政委李钦夫,参谋长王凯,政治部主任陈庆涛。陆军高炮64师师部辖610、611、612、622团接替65支队驻防西线。日入越,日回国。37支队(空军高炮7师)师部辖20、21团、海军高炮8团、空军高炮8师24团3营、探照灯5团2营、陆军65军3个高炮营及雷达16团16连、空军高炮4师2个高机连,接替32支队驻防克夫至太原铁路线。日入越,1968年3月回国。170支队(陆军高炮70师)支队长张建中,政委李景炎,参谋长孙铭山。陆军高炮70师师部辖621、640、641、642团及31军91师高炮营接替62支队驻防太原市钢厂、电厂。1967年8月入越,1968年4月回国。第5批,1968年1月至3月入越,1969年2月回国。39支队(空军高炮9师)支队长王明九。空军高炮9师师部辖25、26、27、高炮8师24团、和陆军6个高炮独立营及探照灯2团1营、雷达6团3个营连接替35支队驻防东线。日入越,日回国。166支队(陆军高炮66师)支队长王怀义,政委陈敬效,参谋长,王全来。陆军高炮66师师部辖615、617、618、624、海军高炮5团和7个高炮营、1个探照灯营,接替164支队驻防西线。日入越,日回国。34支队(空军高炮4师)师部辖523、525、528团和独立3团、18团各2个高炮营(含沈阳军区旅大警备区独立高炮营)、30团1高炮营、陆军3个高炮营、空军探照灯5团1营及雷达6团14连,接替37支队驻防克夫至太原铁路线。日入越,日回国。168支队(高炮68师)支队长潘忠,副支队长温长寿,参谋长朱光远,后勤部长梁文忠辖师部、633(团长陈忠梅,副团长金德,杨润平,参谋长隋玉),634(团长关元风,政委王双成,副团长石会林,参谋长耿洪,副参谋长张树森)、635团,配属部队有:北京军区某某步兵高炮营、坦克兵高炮营,北京军区卫戍区地对空导弹营。天津65军某高炮团,河北省军区石家庄某有线通讯连。广州军区100毫米高炮团,广州军区某探照灯营,河北省邯郸市111野战医院,湖南某野战医院。)接替170支队驻防太原市,共击落美机11架,其中F111敌战斗轰炸机6架。日入越,日回国。 三、后勤保障部队总后某分部 部长边克信,政委曹清林,副部长史金城、候侠,副政委高照寿,参谋长李瑞祥。下辖至少有19、20、21、22、23五个分部。广州军区代管20分部(广后104部队),昆明军区代管21分部。下辖96、97、98、99(总后勤部凭祥办事处,组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援越抗法期间,政委王代乾政治部主任尚风云,担负转运国内及苏联、朝鲜、蒙古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我国中转的援越物资。)、100五个兵站;46、47、48、49、50、55六个汽车团;762、764、158、191、181、183、502、504等野战医院和10多个供应站;10多个仓库;7个食宿加油站等30多几个团级单位。中转各项援越抗美军需物资;为过往援越抗美人员提供食宿、车辆加油及援越抗美参战人员伤病救助。为援越抗美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第97兵站混合库、油料库和第3供应站等配置于越南锦普地区。四、其他援越部队:1、通讯工程大队(团)队长郑希增,政委李志平, 副队长王 毅,政治处主仼王新云。由昆明军区组建,辖4个中队,估计有千余人。日入越,1966年7月回国。2、扫雷工作大队(团)队长张寿灜,政委郭宝兰。以南海舰队为主组建,辖扫雷艇12艘、保障艇4艘,计300余人(据网上老海豹文章讲为318人)。担负清除海防、鸿基港口航道的水雷任务。1972年5月入越,1973年8月回国。3、船运大队,队长杨振和,政委周丰成。日出航,日回国。4、地空导弹专家小组,组长陈辉亭,副组长张至树、桑振芳、刘显威。5、广州军区负责组织指挥和后勤保障的有15个师,另6个高炮团、7个探照灯营等,共18.8万余人。  援越抗美参战部队1973年8月全部回国。&说明:以上所说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80年》一书中有所不同,该书中讲:日至1969年3月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派出9批高炮部队轮换入越作战,计有16个支队、辖63个高炮团和50个队属高炮营及部分高射机枪连和勤务分队等,总计15万余人。我们所说高炮团64个,尽管与当时负责派遣高炮部队入越参战的军委炮兵司令员宋承志及各支队首长回忆录、空军院校编写的空军战史提供的数字相符,明但不一定十分准确。除以上16个支队外,还有些高炮团和高炮独立营是配属工程部队的,如一支队配有35个高炮连、六支队配有1个高炮大队;其余各工程支队基本上是每大队配属至少1个高炮营。这些部(分)队已计入工程部队兵力内,故在此未计。另外空军计算数字内还包括海军2个团,而空军有些团是拆开为营分批配属别部,实际全团均入越参战,但以营计了。总之,援越抗美参战部队的统计还是不够精确和完整。细分精算这个任务还很重,有待于进一步查对落实。期待参战战友补充、修正。更希望解放军总参谋部印发法定性文件。&注:部分资料摘自梅孝斌《秘密出兵》,感谢各参战部队战友提供的珍贵材料及修改意见。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载]援越抗美革命烈士名录大全(1)
安葬在国内烈士陵园的援越烈士名单:(共50位)
一、广西凭祥市匠止烈士陵园——援越烈士(32位)
1、蔡江林烈士
&江西省丰城县人,0774部队班长,1972年9月牺牲。墓号:匠止5区5排9号
2、陈如恒同志
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人,6881部队战士,1969年3月病故。
3、陈起祥烈士
&河南省邓县人,后勤32支队304大队44支队战士.1967年6月牺牲。墓号:&匠止6区2排6号
4、陈谭进烈士
广东省紫金县蓝塘镇元吉人,1959年3月入伍,中共党员,广州部队独立通信营副教导员,1973年7月在凭样因公牺牲,终年35岁。墓号:匠止2区7排10号
5、陈亚强烈士
广东省人,后勤工程处2支队战士,1967年7月牺牲。墓号:匠止2区7排9号
6、陈缘茂烈士
福建省龙海县浮宫乡人,工程1支队5大队卫生员.1966年9月牺牲。墓号:匠止5区8排8号
7、贺家荣烈士
湖北省荆门市官桥乡人,1965年3月入伍.铁道兵2师6团3营11连给养员,1965年援越抗美牺牲.终年21岁.追认为中共党员。墓号:匠止6区6排9号
8、胡传用烈士
&广西博白县人,工程四支队卫生员,1966年10月牺牲。墓号:匠止4区2排4号
9、黄秋元烈士
&湖南省祁阳县人.班长,1966年3月牺牲。墓号:匠止3区12排8号
10、李铁峰烈士
 江苏省沭阳县庙头镇人,1965年1月入伍,中共党员,3992部队标图员,1966年11月援越抗美牺牲,终年22岁。墓号:匠止6区5排12号
11、李元章烈士
&湖南省宁远县人,广州军区凭样招待所战士,1968年6月牺牲。墓号:匠止3区8排3号
12、梁国维烈士
&广东省中山市南荫镇龙穴头村人,1970年1月入伍,共青团员,6969部队连战士,日因公牺牲,终年19岁。墓号:匠止2区7排11号
13、刘瑞林烈士
&山东省宁阳县华丰镇永安寨村人,1966年3月入伍,后勤工程十九支队电话员,1
968年1月牺牲,终年20岁,追认为中共党员。墓号:匠止6区3排11号
14、刘侦国烈士
&河北省大塘县壮已刘保村人,4776部队战士.1968年2月牺牲。墓号:匠止5区12排11号
15、马树勋烈士
&河南省武陟县人,中共党员.后勤部队4支队20大队机械股长。墓号:匠止6区2排7号
16、彭镇外烈士
&广东省揭西县五云镇下洞九斗村人.1968年2月入伍,中共党员,后字206部队副站长,日在凭祥因公牺牲,终年23岁。墓号:匠止2区7排8号
17、谭福坤同志
辽宁省沈阳市人,工程二支队九大队助理员,1965年4月病故。
18、田家友同志
山东省章立县人,工程二支队九大队班长,1966年7月病故。&
19、王书礼烈士
河南省潢川县魏岗乡人.1960年8月入伍,共青团员,空军108部队12大队战士,1966年12月牺牲,终年27岁,荣立三等功。墓号:匠止6区l排2号
20、吴安定烈士
湖南省株洲县洲坪乡太岭村人,1970年1月入伍,中共党员,总后勤部21分部8连给养员,1971年11月在广西凭祥因公牺牲,终年21岁。墓号:匠止2区2排12号
21、吴兰明同志
广西柳州市人,一支队四大队战士,1965年10月病故。
22、肖瑞春烈士
天津市武清县北蔡村乡肖羊坊村人,1968年1月入伍,4776部队战士,日牺牲,终年2l岁。墓号:匠止5区12排10号
23、徐艮福烈士
江苏省滨海县南和杜炼人.4776部队2分队战士.1969年2月牺牲。墓号:匠止6区5排13号
24、严龙生烈士
&上海市南江县人.1964年3月入伍.空军高炮5师13团排长,日援越抗美牺牲,荣立三等功两次。墓号:匠止6区7排9号
25、杨菊生烈士
&&&&&&&&江苏省苏州市人.后勤工程部队1支队5大队1
4中队战士,1976年9月牺牲。墓号:匠止6区6排2号
26、张春生烈士
&湖北省黄陂县长岗乡人.1961年9月在重庆市入伍,6835部队45分队班长,1966年11月在中越边境执行任务中牺牲.终年25岁。墓号:匠止6区5排6号
27、张华南烈士
&河南省西平县二郎乡张尧村人,1964年3月入伍,3560部队战士,1968年3月因公牺牲,终年21岁。墓号:匠止6区2排8号
28、张世元烈士
&湖北省天门县九寻区人,后勤工程1支队4大队13中队9分队战士.1968年 月牺牲。墓号:匠止6区6排10号
29、占林有烈士
江西省玉山县下井人,3533部队战士,1967年2月牺牲。墓号:匠止5区5排10号
30、赵恒道烈士
&山东省潍坊市木村赵家人,1964年入伍,海军高炮1团1营报话员,1967年6月援越抗美时牺牲,终年23岁。墓号:匠止6区3排&
31、郑德秀烈士
&&&&&&&&&&
日—日,广西玉林市人,中共党员,6969部队13分队6班班长,1969年在执行任务时光荣牺牲,终年24岁。
32、郑诗恭烈士
&&&&&&&&&&湖南省长沙市人,1963年3月入伍,铁道兵6835部队司机,1967年9月在援越抗美中牺牲,终年24岁。墓号:匠止3区8排2号
================================
&二、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援越烈士(15名)
1、郭宗德烈士
湖南省益阳县人,1968年入伍,0999部队油机员。1972年6月牺牲,终年24岁。中共党员。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2、黄德清烈士
湖南省桃源县人,中国后勤部队32支队304大队战士,1967年1月牺牲。
3、李炳义同志
北京密云县人,2982部队三中队战士,1967年8月故。
4、李玉华烈士
贵州省息烽县人,1965年入伍,53305部队卫生员。1967年11月牺牲,终年22岁。共青团员。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5、刘昌荣烈士
广东省花县人,1966年入伍,3543部队驾驶员。1967年11月牺牲,终年21岁。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6、刘祖贵烈士
湖南省临礼县人,1968年入伍,0772部队司务长。1972年3月牺牲,终年22岁。中共党员。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7、陆甫芬烈士
广西宁明县木帆社人,1963年3月入伍,共青团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11号信箱二大队51分队战士,1967年8月在援越抗美战场牺牲,终年24岁。
8、吕三羊同志
河南省洛阳市人,3855部队副班长。日病故,终年24岁。共青团员。宁明烈士陵园。
9、罗开银烈士
&&&&&&&&&贵州省遵义县人,1965年入伍,3543部队驾驶员。1967年11月牺牲,终年22岁。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10、罗木伙烈士
广东省清远县人,1971年入伍,0993部队战士。1974年1月牺牲,终年22岁。共青团员。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11、马友揆同志(马支揆烈士?)
&四川省成都市人,1951年入伍,空军3982部队助理员。1965年10月故,终年31岁。中共党员。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民政局资料:浙江省绍兴县,1951年在四川省成都市入伍,3982部队战士。1965年10月因公牺牲,终年31岁。中共党员。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12、孙景文烈士
辽宁省新民县人,1971年入伍,0993部队战士。1974年1月牺牲,终年22岁。追记二等功。共青团员。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13、汪富厚烈士
湖南省平江县人,6958部队战士,1965年病故。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14、王金保烈士
&&&&&&&&&&
安徽省南陵县人,4108部队战士。1967年1月牺牲,广西宁明烈士陵园。
15、武旭同志
山西省宁武县人,284部队战士,日故。广西宁明县烈士陵园。
=====================
三、广西崇左烈士陵园(1名)
常小定烈士
河南省偃师人,8117部队12中队战士,1966年入伍1967年八月在崇左牺牲,终年19岁。广西崇左烈士陵园
====================
四、南宁烈士公墓的援越烈士(2位)
&&&&&湖南宁远县人,1961年9月入伍,中共党员,后勤31支队329大队二连炮排长,日战斗中负重伤,在南宁抢救无效牺牲。安葬在南宁烈士公墓
&&&&&江西省余江县人,后勤32支队305大队51中队战士1966年3月入伍,1968年6月因战伤医治无效牺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援越抗美部队知多少(援越抗美出师表)
我的图书馆
援越抗美部队知多少(援越抗美出师表)
援越抗美部队知多少(援越抗美出师表)
援越抗美部队知多少
寒原草/文&&&&& 开轩/插曲&&&
&&&&&&&&&&&&&&&&&&&&&&&&&&&&&&&&&&&&&&&&&&&&&&&&&&&&&&&&&&&&&&&&&&&
&&&&&&&&&&&&&&&&&&&&&&& &一、 开首曲
&&&&&&&&&&&&&&&& 江城子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两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东坡
&&&&&&&& 二、援越抗美战争简介&&
&&& 1965年春,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秘密到达长沙。他到这里会见正在视察工作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毛泽东会见胡志明时开口便说: “胡主席,你来自越南,我来自湖南,咱们一家子嘛!有什么困难?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你说。”这时,胡志明从口袋里掏一张绘制着越南河内以北要抢修、抢建的十二条公路的示意图,正是这张示意图,使中国调动了8万大军赴越南。中国派出8万优秀儿女赴越南,为越南修筑工程、公路、铁路。他们冒着敌机的轰炸和酷暑的煎熬,千辛万苦,奋战不已,援越二支队仅一次就被炸死27人。他们掩埋好同志的尸体又继续战斗,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越南方面对中国援军的工程表示非常满意。
  自1965年8月1日至1968年3月,前后分5批入越轮战的中国高炮部队,连同配属援建工程的高炮部队总计15万余人,3年中,共对敌作战2153次,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俘虏美军飞行员42名,有力地支持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20多年间,中国向越南提供的军事、经济和自由外汇的援助总值超过200亿美元,其中包括足够装备陆海空军200多万人的轻重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品,成百个生产企业和修配厂,2亿多米布匹,3万多辆汽车几百公里铁路以及全部铁轨、机车和车厢;500多万吨粮食,200多万吨汽油,3千公里以上的油管以及几亿美元的现汇等。中国对越南的援助不附带任何条件,绝大部分是无偿,一小部分是无息贷款……
&&& 同时,第一支队按照中越两国协议,担负了上述铁路干线的维护工作,圆满地完成任务,保证了河内以北地区各条铁路的畅通,为越南抗美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于日,全支队奉命回国。
  工程部队修筑友谊公路。中越两国政府于日,签订了《关于中国援助越南修建公路的协定》和议定书,由中国派出工程兵部队帮助越南修建公路任务。新建和改建友谊
1号、3号、7号、8号、10号、11号、12号7条公路。预计总长为1211公里,其中新建664公里,改建547公里。担负援越筑路任务的中国后勤部队第四、第五、第六支队,辖16个团、1个民工总队、25个测量设计队和4个钻探队,配属6个高炮营及部分高机分队等部队,共8万余人。在中国后勤部队修路工程指挥部的率领下,从1965年9月开始相继入越,投入施工。四支队担负1号公路(表仪至坂质)、3号公路(伯行至飞干)修建任务;5支队担负7号公路(朗达至班菲)、11号公路(平卢至巴溪)修建任务;6支队担负8号公路(老街至孟康)、10号公路(老街至巴丹)、12号公路(班南贡至西庄)修建任务。
&& 在越南担负修建公路任务,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工程筑路部队全部完成了两国协议规定的筑路任务后,于1968年10月全部回国。在3年多时间里,中国后勤修路工程部队为越南建成了7条干线公路及附属防护设施,并保证了这7条公路及2号公路北段的畅通,共计修路1206公里,桥梁305座、总长6854米,涵洞4441座、总长46938米,完成土石方3050万立方米。此外,还完成了协议以外10号公路放丁至莱云桥的公路接线工程,和太原至同登16号公路的维修任务。越方代表验收认为:上述所建公路,工程质量优良、美观。日,胡志明在庆祝实现“中国援助越南修建公路协定”时说:“你们为越南虽然只修了1200多公里的公路,可是你们的情谊胜过几千公里、几万公里!”
  中国后勤部队援助越南东北群岛和红河三角洲地区,紧急构筑永久性设防工程。担负这项施工任务的第二、第七支队,奉命于日和日,先后赴越。第二支队负责的永备工事、海底电缆、通信线路的施工任务,分散在15个岛屿和8处岸防要点上。经过艰苦奋战,第二、第七支队均超额完成了援越施工任务。完成的主要工程有:坑道239条、总长2.5万多米,坑道口露天炮阵地138个,掘开式永备工事149个,海底通信电缆15条、总长103公里,永久性道路和施工道路171公里、桥梁14座、涵洞21个、码头9座。共计完成土石方84.76万立方米。相当于沿越南北方845公里长的海岸线,堆筑了一道高宽一米的护墙。越方对各项工程的评价说:“工程抗力均超过越方要求,工程质量高,坚固,适用,伪装好。”
  中国通信工程大队援助越南架设通信线路。日,中越双方商定,由中国派出一个通信工程大队,帮助越南在莱洲、山萝和奠边府等地区修建通信设施。中国通信工程大队担负了这项任务,于日入越施工。指战员们为改善越南西北地区的军事通信条件,保障作战中的通信联络,克服了种种困难,于日提前并超额完成了施工任务,共架设了通信线路330杆公里,挂线894对公里,安装了4个载波电话站,还架设了由其中一个电话站至越南西北军区驻地的中继线。该大队完成任务后,于7月全部回国。
  中国支援部队在越南艰苦战斗岁月里与越南人民和军队并肩作战,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使美国在越南投入高达56万之多的部队,年度所耗战费多达300亿美元,但依然不能使战局朝着它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伤亡人数骤增,到1968年下半年,每周平均死亡200多人,仅这一年美军死在战场上的就有14592人;引起了美国国内反战情绪不断高涨。在此情况下,美国不得不在1968年11月宣布,无条件停止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和炮击。中国支援部队在越南完成了第一阶段既定的任务后,于1970年7月全部撤离回国。
第二阶段:从1972年5月开始至1973年8月结束。美国1968年底停止了对越南北方的轰炸,1969年初在巴黎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开始谈判。从此,越南战争进入了边打边谈判的阶段。到1972年3月底,越南南方武装力量在越南北方的支援下,发动了全面攻势,接连取得了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美伪政权。美国为了切断来自越南北方的支援,保住阮文绍傀儡政权,在大举增调海、空兵力,恢复轰炸越南北方的同时,于5月9日开始对越南北方沿海航道、港口、河道实施大规模的水雷封锁。仅5月9日清晨就出动美海军舰载机100余架,各型舰只6艘,在对海防、广安、鸿基、涂山等沿海地区进行轰炸和炮击之后,即以舰载机40余架实施布雷,并逐步扩大范围,先后封锁了海防、勒苗等重要航道及太平河、马江、格会口、格梭口、筝河、日丽河、城门河、红河口、文奥河、茶李河、勒县河、格禁河。其后还多次进行补充布雷。美国对越南北方重要港口及内河航道布设水雷,实行全面海上封锁,使越南北方接受外援物资和对越南南方支援的主要运输线被切断,企图以此迫使越南在巴黎谈判桌上让步。停熄3年多的战火又在越南北方重新燃起。越南政府于美国布雷的当天,就要求中国派海军部队帮助扫雷。根据越方的要求。为了帮助越南人民打破美军的海上封锁,中国政府同意立即按计划再次开通中越间隐蔽的海上航线,向越运送粮食和其他物资。同时依照中越两国军队总参谋部达成的协议,中国人民解放军除抽调汽车部队在两国边境地区担负援越公路运输任务外,又承担了协助越军扫除沿海的美军水雷和抢建野战输油管的任务。
&&&&&&&& 三、援越抗美部队知多少
&  援越抗美战争中,我军派出部队支援越南,总兵力达32万人。具体都是哪些部队、执行了哪些任务以及出国时间,从已知出版物中,尚找不到完整准确的答案。经查散见的各类资料,初步整理成稿,供大家参考、补正。
  参加援越抗美战争的我军部队,有陆、海、空三军中的工程、铁道、防空、通信、扫雷、后勤等兵种,主要为工程兵、铁道兵和高射炮兵的支队(师,下同)、大队(团,下同)部队。
  为简明起见,先以表格显示如下:
&一、工程部队。计有7个支队30个工程大队(含2个民工大队;空军三支队所属的大队未计),兵力总计应在17万左右。其中有一个由军委工程兵组建、相当于军架子的援越修路工程指挥部,下辖四、五、六3个支队16个工程建筑大队和1个由交通部组建的测设总队(包括4个钻探队)、1个由云南省组建的民工总队(2个工程大队),计有8万余人,该指挥部于1968年7月竣工后回国撤销。
  一支队。日入越(以主力入越时间计,下同)。以铁道兵二师为主组建,主要任务是抢修、改建河内友谊关铁路线的宋化、北江、安员、市求、圻罗等桥梁,西线的外合桥,中线的多福桥以及河内的龙边大桥。初期下辖6个团,最多时辖二、六、七、九、十、五十八、六十一、六十三8个团,兵力达3.27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个步兵军。1969年2月至1970年7月陆续回国。
  二支队。日入越。以第二炮兵通化基地基建工程兵五十三师师部,北京军区建筑工程兵106团,济南军区建筑工程兵111团,沈阳军区建筑工程兵128团(内涵三大军区为其配属的的炮兵、防空部队)组成的军委工程兵53师和南海舰队某水警区登陆艇部队组成,辖七、八、九、十4个大队,还有广州军区的通讯大队、测绘大队等部队以及来自北京和上海的文艺工作者,总兵力约2万人。主要任务是担负越南东北地区岛屿和沿海要地设防工程、海底电缆工程、通信线路工程的紧急构筑。1966年9月底提前完成任务回国,共击落敌机114架,击毁124架,一年完成了三年的任务,以一个师的兵力,消灭了敌人一个师,打垮了敌人一个师。
  三支队。1965年11月入越。由空军工程部队组建,主要任务为修建安沛机场。兵力不详。1969年5月竣工回国。
  四支队。1965年9月入越。由广州军区抽调部队组建,隶属援越修路工程指挥部,下辖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二十5个大队。主要任务为修建全长160公里的1号公路和全长242公里的3号公路路段。1967年底竣工回国。
  五支队。1965年10月入越。由沈阳军区抽调部队组建,隶属援越修路工程指挥部,下辖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5个大队和1个民工大队。主要任务为新建7号、11号公路,维护保障6号路。1968年竣工回国。
  六支队。1965年9月入越。由铁道兵第十三师和昆明军区工程兵为主编成,隶属援越修路工程指挥部,下辖由铁道兵、工程兵改编的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等6个工程大队,1个高炮大队、1个舟桥营、1个后勤兵站和, 野战医院及云南民工第40大队。主要任务为修建8号、10号、12号公路。1969年6月全部竣工回国。
  七支队。1966年11月入越。由某工程建筑师组建,下辖二二一、三一二、三一三3个大队,兵力不详。主要担负红河三角洲地区9个省区、100多个点位上国防工事施工任务,1968年2月竣工,大部回国。其二二一大队又承担了内排机场的飞机洞库等施工任务。于1969年11月竣工回国。
  综上,工程部队除已知一、二、四、五支队合计有13万余之外,其余3个支队合计也应有4至5万人。
&&& 二、防空作战部队。先后有陆军、空军、海军的高射炮师、团和雷达、探照灯营连。总兵力15万余人。
  美国对越南的大规模轰炸始于1965年8月,终于1968年10月。其间,我军共派去高射炮支队16个,总兵力达15万以上。其中陆军9个师部、38个团零80多个独立营;空军7个师部、26个团零8个独立营、9个探照灯营和14个雷达连;海军高炮也有2个建制团配属出战。由于我军实行轮战,所以去的部队尽管多达16个支队68个大队(尚不含配属工程支队的独立高炮营、团),但同期在越作战的,最多时只有4个高炮支队和配属工程部队的独立高炮营、团。
  成支队建制的高炮部队按入越时间顺序大致分为5批:
  第1批,1965年月入越,月回国。
  六十三支队。高炮六十三师师部辖5个团(含空军高炮二十三团)驻防东线克夫、谅山至友谊关铁路沿线车站桥梁。
  六十一支队。高炮六十一师师部辖3个团,驻防西线安沛至老街铁路沿线车站桥梁和安沛机场。
  第2批,1966年2月入越,1966年10月回国。
  三十三支队。空军高炮三师师部辖5个团,接替六十三支队驻防东线。
  六十七支队。高炮六十七师部辖4个团,接替六十一支队驻防西线。
  第3批,1966年10月至1967年1月入越,1967年5月至8月回国。
  三十一支队。空军高炮一师师部辖4个高炮团(含高炮六师十六团、高炮十师二十九团)和5个陆军高炮独立营,接替三十三支队驻防东线。1966年10月入越,1967年5月回国。
  三十二支队。空军高炮二师师部辖本部3个团及配属的海军高炮2个营、陆军1个高炮独立营,驻防克夫至太原铁路沿线。1966年10月入越,1967年8月回国。
  六十五支队。高炮六十五师师部辖5个团及3个高炮独立营零2个高炮连,接替六十七支队驻防西线。1966年10月入越,1967年5月回国。
&&&& (按我师军史记载:日,奉中央军委命令和福州军区命令.我六十五师所属部队,另加强(配属)炮兵六十七师六0八团(五七炮)、陆军十三军军直高炮营、三十七师高炮营、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高炮营、四十二师高炮营、宣化炮校高炮营、福州军区八十三师高机连、三十一军九十一师高机连、九十二师高机连、福州军区八十二师二二四团高机排、二二五团高机排、二二六团高机排、编成中国后勤部队工程第六十五支队,支队长王建书,政委张林经,奉命出国。日,我师六二三团、师直、六一三团、六一四团、六一六团,分批离开驻地,向云南启运,途中行程历时6天,行程3016公里,全部到达云南宜良、路南等集结区域。日至10月9日,我师(含配属部队)分批由云南船头、河口等地人越,接替高炮六十七师对空防务,开始担任安沛至老街铁路沿线对空作战住务。  日,奉中央军委命令,高炮六十四师接替我高炮六十五师防务,我师经船头、河口、桥头路线移师回国。此后开始陆续回国。因此我部入越时间应为:1966年9月,回国时间1967年6月。 请于纠正。谢谢!)
  六十二支队。高炮六十二师师部辖4个团(含高炮六十一师六O二团)及4个高炮独立营,驻防中线太原市钢厂电厂。1966年12月入越,1967年8月回国。
  第4批,1967年5月至8月入越,1968年1月至3月回国。
  三十五支队。空军高炮五师师部辖4个团(含海军高炮一团)和3个高炮营、1个探照灯营,接替三十一支队驻防东线。1967年5月入越,1968年1月回国。
  六十四支队。高炮六十四师师部辖6个团接替六十五支队驻防西线。1967年5月入越,1968年1月回国。
  三十七支队。空军高炮七师师部辖3个团(含海军高炮八团)、4个高炮营、1个探照灯营及2个雷达连、2个高机连,接替三十二支队驻防克夫至太原铁路线。1967年8月入越,1968年3月回国。
  一七O支队。高炮七十师师部辖4个团及4个高炮营接替六十二支队驻防太原市钢厂、电厂。1967年8月入越,1968年3月回国。
第5批,1968年1月至3月入越,1969年2月回国。
  十九支队(19支队)。空军高炮九师师部辖4个团(含高炮八师二十四团)和陆军6个高炮独立营及1个探照灯营、3个雷达连接替三十五支队驻防东线。1968年1月入越,1969年3月回国。
  一六六支队。高炮六十六师师部辖5个团和7个高炮营、1个探照灯营,接替六十四支队驻防西线。1968年1月初入越,1969年2月回国。
  三十四支队。空军高炮四师师部辖3个团和8个高炮营、1个探照灯营及1个雷达连,接替三十七支队驻防克夫至太原铁路线。1968年3月入越,1969年3月回国。
  一六八支队。高炮六十八师师部辖3个团,接替一七零支队驻防太原市钢厂电厂。1968年3月入越,1969年3月回国。
  另外要说明一点的是:以上所说的与去年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80年》一书中略有不同,该书中讲16个支队辖63个高炮团和50个队属高炮营(即隶属于各陆军师的高炮独立营)。而以上笔者所说高炮团65个、高炮营80多个,系根据当时负责派遣高炮部队入越参战的军委炮兵司令员宋承志、空军司令部陆文至和空军高炮参战老兵张传俊的文章。二者不一致之原因,据笔者揣测,可能是因为除以上16个支队外,防空部队中还有些高炮团和高炮独立营是配属工程部队的,如铁道兵一支队有35个高炮连、六支队有1个高炮团;其余各工程支队基本上是每大队配属至少1个高炮独立营。这些部(分)队已计入工程部队兵力内。军委炮兵宋司令员把陆军高炮部队中所有入越参战的部(分)队都包括在内,自然就有80个高炮营之说。至于多出来的2个高炮团,估计是配属工程六支队的那个高炮团(一般配属工程支队的都是高炮独立营连)或者是海军的高炮团(笔者未查到海军的资料)。
  由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援越抗美参战部队的统计还是不够精确和完整,有待于进一步查对核实。
  三、后勤保障部队。包括后勤分部和1个通信工程大队、1个海军扫雷工作大队。总兵力不详,估计有数千人。
  后勤某分部。由昆明军区后勤部组建,下辖4个兵站、4个野战医院、1个汽车大队、10多个供应站、7个食宿加油站、10多个仓库。主要担负西线作战、施工部队的保障和对越物资运输等任务。
  通信工程大队。由昆明军区组建,辖4个中队,估计有千余人。日入越,1966年7月回国。
  海军扫雷工作大队。以南海舰队为主组建,辖扫雷艇12艘、保障艇4艘,计300余人(据网上老海豹文章讲为318人)。担负清除海防、鸿基港口航道的水雷任务。1972年5月入越,1973年8月回国。
&&&&&&&&& 四、&结尾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录自寒原草。二支队资料略有改动。
&(我转载了够10次都不成,今日忽然转上了。天哪!)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美援朝参战部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