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章,1923年出生什么命,196师586团一连排长

[转载]196师586团迎接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参观访问
北京出差和旅游7次,&天津杨村(1-3岁此地是我在66军196师586团部队幼儿院.童年时代).后来出差去了2次,上海(3岁-10岁在此地我外婆家生活.少年时代).上海是我第一故乡.东方明珠.后来工作期间去了8次,黑龙江省哈尔滨.兰西,辽宁省大连(人民广场.棒棰岛.虎滩海洋公园.金石滩.劳动公园.俄罗斯风情街).旅顺,内蒙古呼和浩特.&
日毛主席在上海接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
迎接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参观访问
&&&& 我的父亲聂兴球1958年7月随21军63师从朝鲜抗美援朝回国后,同年9月由21军选调到了在甘肃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威步兵学校”学习,1959年底毕业后。1960年1月由学校统一分配,他被分配到了在天津武清县杨村的北京军区66军196师586团1营红三连任政治指导员。196师是1955年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196师对外开放第一师。聂兴球自从来到196师以来,部队不断加强政治、军事、军容纪律队列等训练,同时还常迎接外国军政要人参观访问。以一九六师为代表的迎外部队为增进中国军队同世界各国军队的互信、友谊与合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军营,站在长长的迎宾道上,可以通视办公大楼、米白色的来宾接待中心和长达400米的士兵宿舍楼。仅仅一路之隔,军官、士兵宿舍楼等各种基础设施一样,随时向外宾敞开着大门。透过一片小树林,能望到枪声阵阵的综合演练场,也能望到更远处炊烟袅袅的民房……营区宽敞整洁,且四面通透,这在人民军队团以上建制的部队中可谓屈指可数。
&日,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在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达的陪同下来到196师军营。杨勇司令员站在猎猎飘扬的“八一”军旗前,以典型的军人姿态和蒙哥马利握手。蒙哥马利说:“久仰杨将军,中日一战,你们打胜了,朝鲜战场你们又打胜了,令人钦佩。”聂兴球所在的586团一营接受任务前去迎接,同时要接受蒙哥马利元帅的检阅参观。在举行参观仪式时,整个队伍要求穿上新式的制服,佩戴新式的武器。官兵随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军容要整齐,军貌要清洁,礼节须周到,纪律要严明,精神须饱满,气概要雄壮,务必显示出中国的军队是世界第一流的军队。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来到了196师。举步生风,吼声震天,气势磅礴的500人方队刺杀操令这位北约最高司令部副司令面色凝重,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军队从士兵到将军都是最优秀的,我要告诫世界军队,切忌与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因为中国军队军纪严明意志坚强,讲究战略战术,讲究机智勇敢,常是以少胜多,以一胜百的。中国军队也有落后的地方,武器装备差,只有常规武器,缺乏现代先进的武器。蒙哥马利说的话是对的,我们自己也心知肚明。每一次的外宾接待,每一次接受检阅,我们都受益匪浅。
<font COLOR="#2F师不仅有看家本领的500人方队刺杀,在硬气功表演,自动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火箭筒、迫击炮、82无后坐力炮、100毫米滑膛炮等多种武器合成射击等等,这些项目精湛的技能,也是在全军最优秀之一的。通过一九六师这扇靓丽的“窗口”一览共和国军人的风采。196师官兵高昂的士气和精湛的技能,博得了各国来宾的赞誉,还被几十个国家的记者拍成纪录片带回本国放映,不仅向世界展示了我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也有力地配合了国家的外交工作。
本文作者是我的父亲聂兴球的回忆录&
&&&&&第196师:1961年1月被军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62年6月,入闽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部署在福建泉州湾、南安、五里街、大田、永安、安溪地区。六十年代196师在正规化建设、军事素质、训练水平上可称第一流,为全军陆军师样板。1985年全军整编,1985年66军撤销,196师划归天津警备区,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6师,缩编为摩步第196旅,1999年9月调归陆军第24集团军建制。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陆军第24集团军撤消番号,摩步196旅转隶第65集团军,属于北京军区。&&&
&&&&&&&&&&&&&&&&&&&&&&&&&&&
21世纪的196师(旅)军营大楼营区
&&&&&&&&&&&&&在天津杨村的中国对外开放第一师--196师(旅)
&&&&&&&&&&&&&&&&&&&
在部队营地训练
毛主席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开放第一师---196师&&&&&&&&&
 & &杨村——北临京都,南倚津门。1900年这里曾使进攻北京的八国联军丢盔弃甲,闻风丧胆。共和国成立8年之后,这里又出现一支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百九十六师。它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部队,也是接待外宾最多的部队。
为此,享有“中国开放第一师”的美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毛泽东签发“开放证”
  1955年抗美援朝的硝烟刚刚散去,毛泽东就考虑要组建一支让世界了解中国军队、认识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窗口”部队。时间不长,中央军委和国防部关于组建迎外部队的请示报告,放到了中南海毛泽东的写字台上。“步兵第一百九十六师”,毛泽东的目光停留在报告中这支部队的番号上。应当说,毛泽东对这支部队是了解的。196师前身是名将杨成武麾下的华北军区三兵团一纵队第一旅,组建这支部队的许多骨干曾在长征中给毛泽东等总部领导担任警卫任务。这支部队在“百团大战”中功勋卓著;后在石家庄战役、平津战役、攻打张家口、太原战役中打出威名。抗美援朝,这个师痛击以美利坚为首的多国部队,又立新功。196师在我军还享有许多第一的殊荣:第一个苏式武器改装师、第一个正规化训练师、第一个战备值班师……毛泽东看了报告上列举的理由和对这个师往事的回顾,不再犹豫了。他在请示报告上落下一行狂草,把向世界展示新中国武装力量的重任,给予这个刚从朝鲜战场凯旋的劲旅——步兵第一百九十六师。从此,196师跨上了未出国门的“国际舞台”,给世界留下了一个“窗口”,在人民解放军的开放史上留下了名垂青史的一笔。196师自1955年接待第一批外宾起,至今已接待了世界上的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1万多名外宾,其中外国总统、元首、党的主席、总书记81位,外国最高军事统帅64位,荣获各国勋章、纪念章4100多枚,赢得众多外国总统、元首、军事家的高度赞扬。
  领袖盛赞一代英豪
  与外国总统、元首、军事家的赞扬相比,开放师更渴望得到自己的领袖们的赞扬,更注重于祖国给予的荣誉。
  日,是开放师历史上辉煌的一日。这一天,我军历史上首次“全军大比武”军事汇报表演在北京西山、羊坊和十三陵等地举行。参演部队是我军数百万部队中的尖子,而开放师表演的许多项目都唱了主角,在夜间表演科目中,独领风骚,共和国的领袖们盛赞不已。
  上午8时30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董必武、彭真、陈毅、贺龙、聂荣臻等党和国家、军队领导人,在总参谋长罗瑞卿、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陪同下,来到表演现场。
  表演开始,我军各路劲旅争相献技,各有千秋,领袖们全神贯注,掌声不断。
  突然,毛泽东问身旁的杨勇:“参加表演的有没有杨村的部队?”毛泽东在此时没有忘记他亲自签发“开放证”的那个师。也许毛泽东想起这场表演后,还将为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等国的大使、武官做表演,他觉得代表国家形象的开放师的身影应该出现在这里。
  “主席,196师的表演过一会儿就开始。”杨勇司令员做了回答。
  “下面表演的部队是北京军区196师,这是我军第一支对外开放的部队。”随着广播员的解说声,毛泽东主席的注意力集中在前方。
  196师8名士兵手持冲锋枪猛虎一般扑向射击阵地。“哒哒哒!”冲锋枪连续10个点射,仅10秒钟,每人20发子弹就打完了。报靶员显示枪枪命中目标。总参谋长看到毛主席流露出惊奇的目光,连忙解释说:“这种枪打单发的较准,打点射较难,可是战士们解决了这个难题,靠的是群众发明。”毛主席说:“还是群众路线好啊!”接着,196师两个班12人汇报八二迫击炮简便射击。第一门炮没有炮盘,第二门炮没有射手,第三门炮没有瞄准具,但3门炮全部命中了目标。罗总长向毛主席介绍说:“这是迫击炮简便射击。打起仗来,炮盘手掉队了,射手负伤了,或者瞄准具被敌人打坏了,单个炮手仍能用简便方法射击。”
  这时,罗总长指着一旁的杨得志说:“这种简便射击是当年赵章成发明的,和他(杨得志)比过赛,他输了。强渡大渡河,赵章成仅有3发炮弹,就报销了对岸的敌碉堡,支援17勇士过了河。”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赵章成是我军炮兵的元老,后来任军委炮兵副司令员,杨得志司令员当年也当过炮兵。
  提起杨得志和赵章成比赛射击的往事,毛泽东、刘少奇和杨得志都笑了起来。
  看了196师的步兵射击和炮兵表演,毛泽东若有所思地对走上前的贺龙元帅说:“部队要注意多搞些夜战、近战。”贺龙说:“今天晚上主席可以看看196师的夜老虎连的表演……”
  主席惊疑地问:“夜老虎?”贺龙说,“就是专门搞夜间训练的连队,现在他们每个团都有这样的连队。”主席听后说:“好,就是要搞夜战,搞近战,训练部队晚上行军,晚上打伏击。”
  晚饭后,在196师586团特务连侦察二班作攀登高大建筑物汇报表演过程中,毛主席、刘主席、周总理等不断鼓掌。薄一波副总理看到战士们徒手爬上高楼惊喜地说:“跟走平路似的!”杨勇司令员向主席介绍说:“侦察兵有一套装备,有小刀、绳子。”主席边看边笑,刘主席对罗总长说:“今后征兵就要在几百人中间挑年轻力壮的。”罗总长说:“打了几十年仗,没有这么好的兵。”刘主席接着说:“可以给侦察部队专制一种挂钉子的鞋嘛。”罗总长说:“现在战士穿的是胶鞋。”
  在飞碟射击场看表演时,毛主席问杨得志和杨勇:“现在连队打过仗的干部还有没有?”杨勇答:“连级干部打过仗的还有20%,排级打过仗的还有10%。”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毛主席又问:“在朝鲜打过仗的战士还有吗?”杨得志答:“没有了,那时候的战士现在都是连长和指导员。”主席又问:“现在一个连队有多少人?”杨勇答:“编制188人,现在部队充实多了。”毛主席边谈边为战士们精彩的夜间射击鼓掌。
  毛主席对196师587团一连表演的3000米武装越野很感兴趣,曾两次从座位上站起,透过夜幕寻找越野部队。当发现战士们头上的红色标志灯后连说:“看到了,看到了,在那里……”杨勇对主席说:“3000米越野只走13分钟,一部分到达不算,非最后一个到达才算数。有的战士走不动,抬也要把他抬到。”罗总长说:“3000米越野并不光走平地,还要上坡、下坡、过桥。”
  毛主席说:“这就是兵贵神速”。我们就是靠近战、夜战起家的。这样练打、练走,完全符合实战的要求。
  周总理看了196师代表队的200米障碍表演时说:“通过障碍比白天还快!”看到588团4个班的标定射击之准之快,罗总长惊叹:“这速度敌人是冲不过来的呀!”
  当196师的表演项目结束后,毛泽东对杨勇说:“196师把战士都训练成了小老虎,那位师长很聪明嘛。”
  32年后,在北京西山的一栋小楼中,笔者见到了当年被毛泽东称赞的“聪明师长”,他就是后来成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袁捷。27年前,他在河北省军区任副司令员时,笔者曾在将军麾下任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全军“大比武”军事汇报表演,我军开放第一师由此在我军“大比武”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40多年弹指一挥间。1996年5月,总参谋部向全军通报表彰了196师的迎外工作,对他们40多年来为中国军队饮誉世界立下的丰功伟绩给予了历史性的评价。
  步兵第196师无愧于全军对外开放部队的一面旗帜。
&&&&&&&&&&&&&&&&&&&&&&&&&&&&&&&&&&&&&&&&&&&&&&&&&&&&&&&&&&&&&
(摘自《时代潮》陈辉)
&&&&&&&&&&&&&&&&&&&&&&&&&&&&&&&&&&&&&&&&&&&
&&&&&&&&&&&
毛主席在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陪同下,来到表演现场,观看全军“大比武”军事汇报表演。毛主席持枪照:1964年,济南军区某部战士宋世哲,40秒内射出40发子弹,命中40块钢靶。观看比赛的毛主席高兴地说:“把神枪手的枪拿来看看”。于是就有了这张毛主席举枪瞄准的经典一幕。身边的罗瑞卿、杨得志和杨勇笑逐颜开。毛主席一生指挥过千军万马,这却是他唯一一张持枪照片。更显弥足珍贵!
&&&&&&&&&&
(&注:我的父亲聂兴球60年1月--64年11月在天津杨村66军196师586团1营红3连.炮兵连任指导员。“红3连”这是一个具有光辉历史的连队啊!开放师里有许许多多享有盛名英雄群体,“红3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红3连”从南昌起义、井冈山反“围剿”、四渡赤水、千里跃进大别山到抗美援朝;从担任朱德的警卫分队到担负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警卫任务,他们屡建奇功。1951年在天安门前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检阅。64年6月15日这天,国家领导人在196师观看了全军“大比武”军事汇报表演,聂兴球当时就在196师586团1营炮兵连任指导员,同连长王礼锁一起带领全连参加了全师在国家领导人面前的军事汇报表演)。
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58年9月,退役后的蒙哥马利在反省他的军事生涯时发现,用战争消灭战争以取得和平的想法是一种幻想。他苦苦思索,希望找到一种结束纷乱状况并使世界和睦相处的方法。蒙哥马利于是把目光投向东方,并大胆预测,未来世界和平的关键可能在中国,因此他想到中国去看一看。
  日,蒙哥马利访华。
  日,杜聿明被通知参加一个接待外宾的宴会。来到人民大会堂后,他才知道,原来这是周总理、陈毅副总理宴请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的国宴。
  宴席间,周总理特意把杜聿明介绍给蒙哥马利,他对蒙哥马利说:「他同陈毅打过仗。」
  蒙哥马利问:「谁胜利了?」
  周恩来指着陈毅:「他获胜了。」
  蒙问杜聿明:「那次战役你有多少军队?」
  「100万。」
  「拥有100万军队的统帅,是不应该被打败的。」
  「可是陈毅元帅有200万人,因为我手下的人最后都跑到他那边去了。」
  杜聿明的回答引起了在场的人一阵欢笑。
  与蒙哥马利比试枪法杨勇将军凯旋归国后,出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日,英国蒙哥马利元帅在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达的陪同下来到中国军营。对奉命接待的杨勇上将,他久闻大名。
  杨勇站在猎猎飘扬的“八一”军旗前,以典型的军人姿态和蒙哥马利握手。蒙哥马利说:“久仰杨将军,中日一战,你们打胜了,朝鲜战场你们又打胜了,令人钦佩。”
  话虽这么说,这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司令部的副司令,曾因指挥北非战役击溃隆美尔、率部参加诺曼底登陆而闻名于世的元帅,其实并不那么服气。他看了射击、投弹、格斗,一直谈笑风生。看到刺杀表演时,蒙哥马利眼睛直了,望着500名士兵组成的气势磅礴的刺杀方队,郑重提出,能否允许我到刺杀行列里看一看?
  杨勇问:“您要看什么呢?”
  “能不能请士兵脱帽?”
  蒙哥马利提出一个怪问题,杨勇同意了。
  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500名士兵还是齐刷刷一个动作,右手持枪,左手脱帽。蒙哥马利走进士兵中,用标准的军人目光在每个士兵的额头上审视着,小声说了一句“将轻兵少”。
  不久,蒙哥马利到香港后说:“中国军队纪律严明,武艺精湛。500人的刺杀方队像一个人一样。开始,我以为他们都是服役多年的军官。当我走进队列,看见每一个士兵额头都是光光的,没有一点皱纹,才相信都是年轻的士兵。”
  蒙哥马利又从一名士兵手中接过半自动步枪,立姿击发,远处的钢板应声落地,博得一阵掌声。然后,他得意地把步枪递给杨勇,想看看这位中国将军的功底。
  杨勇什么也没说,微笑着接过枪来,虽然有好长时间不摸枪了,但一阵连击,所有的游动靶都齐刷刷落地。
  对此,蒙哥马利未置一词。三天后,蒙哥马利到了香港。在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纷纷让他谈谈访问中国军队的观感。
  蒙哥马利郑重地说:“在这里,我要告诫我的同行,不要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这要成为军事家的一条禁忌,谁打中国,进得去出不来!”
  5月27日晚上,毛泽东主席在上海会见了蒙哥马利。
&&&&&&&&&&&&&&&&&&&&&&&&&&&&&&&&&&&&&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MONTGOMERY of Alamein, Sir
Bernard Law -),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
  日出生于伦敦肯宁敦区圣马克教区的一牧师家庭。1901年14岁时才正式上学,文化成绩低劣,但体育成绩极棒。1907年考入了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1908年12月任英国驻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团少尉排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负重伤。大战结束时任师司令部中校参谋。1920年1月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深造。1926年1月调回参谋学院任教官。1930年陆军部选派他担任步兵教令的重编工作。1934年任奎达参谋学院的首席教官。1937年调任第9步兵旅旅长。1938年12月任驻巴勒斯坦第8师师长,参与镇压巴勒斯坦人的武装暴动,被晋升为少将。1939年8月,回国接任以“钢铁师”著称的英国远征军第3师师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蒙哥马利率远征军第3师横渡英吉利海峡,参加了在法国和比利时的战斗,1940年5月德军闪击西欧时,被迫随英远征军从敦刻尔克撤回英国。因在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电机行动”)中表现优异,受到丘吉尔的高度重视。1941年先后任第5军、第12军军长。12月又奉命调任对德军入侵威胁最大的英格兰东南地区担任司令官,负责选拔,调整,培养各级指挥官,严格训练部队,提高英军军事素质。
  1942年7月,在北非沙漠中的英国第8集团军,被“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德国非洲军团击败,退守埃及境内的阿莱曼地区。在英军濒临崩溃之际,1942年8月蒙哥马利正式接管英国第八集团军临危受命接任司令。同年10月至11月间蒙哥马利组织向德军发动了阿拉曼战役,一举击溃隆德国非洲军团,扭转了北非战局。随后又挥师乘胜追击,随后率领第八集团军与盟军配合于1943年5月在突尼斯全歼北非残敌。蒙哥马利由此声誉大振,被人们称之为捕捉“沙漠之狐”的猎手,誉名沙漠之鼠。阿拉曼战役后,蒙哥马利受封为爵士,并因功被提升为陆军上将,同时被授予巴斯骑士勋章。
  1943年7月,蒙哥马利率英军在西西里登陆。9月至12月,协同美军实施意大利战役,进军意大利半岛。1944年1月调任盟军第21集团军群司令,参与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计划制定工作,负责指挥盟军全部地面登陆部队。1944年6月率领第21集团军在诺曼底登陆,取得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此后转战西北欧,参与指挥了阿纳姆战役(即“市场花园计划”)和阿登战役。日,蒙哥马利被晋升为元帅。1945年3月,他指挥第二十一集团军横渡菜茵河进入德国本土,之后便日夜兼程,向波罗的海进发。5月,驻荷兰、德意志西北部和丹麦的150万德军向蒙哥马利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任驻德英国占领军司令和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英方代表。
  1946年至1948年任大英帝国总参谋长,受封阿拉曼子爵。1948年10月出任西欧联盟各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委员会常任主席。1949年4月,美国与西欧11国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12国共同结成防务联盟,就是著名的“北约”。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最高司令部成立,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任最高司令部司令,蒙哥马利任最高副司令。
  1958年,蒙哥马利结束了50年的军旅生涯而退休。他是英国历史上服役最久的将领。
  蒙哥马利始终是一位谨慎、彻底的战略家。他坚持在每次出击以前,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准备,虽然对于战争来讲,虽然延缓了进程,但却稳妥可靠,蒙哥马利治军严格,注重从实战出发训练部队;强调鼓舞部队士气,认为发挥人的积极性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主张做好战前准备,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蒙哥马利著有《蒙哥马利回忆录》、《通向领导的道路》、《战争史》、《从阿拉曼到桑格罗河》、《从诺曼底到波罗的海》等书。
  日,一代名将伯纳德·劳·蒙哥马利病逝于在英格兰的伦敦汉普郡奥尔顿。 享年89岁。
&&&&&&&&&&&&&&&&&&&&&&&&&&&&&&&&&&&
杨勇(),湖南省浏阳县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967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政治部宣传大队长,红三军团连政治委员、营政治委员、五师十四团政治处主任,第四师十团政治委员,红一军团第一、第四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六团副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三四三旅旅长,鲁西军区司令员兼教导第三旅旅长,延安军事学院高干队队长,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第一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五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
&& 李 达(1905年—1993年),陕西人。早年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后考入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1931年12月参加。1932年加入,历任连长、师、军参谋处处长、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湘赣苏区反“围剿”,参与创建和。曾获二等红星奖章。1936年起任参谋长、援西军参谋长。
  全面爆发后,任参谋处处长、师参谋长。1943年兼任太行军区司令员。参与创建晋冀豫、冀南、太岳等抗日根据地,协助等组织指挥神头岭、响堂铺、晋东南反“九路围攻”、磁武涉林等战役战斗和。1943年后曾指挥林南、道清和安阳等战役。1945年8月任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指挥太行军区部队的战略反攻。抗日战争胜利后,参与指挥上党、邯郸战役。曾到国民党军新编第8军与军长商定该部起义事宜。1946年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参谋长。1947年协助刘伯承、率部进军。1948年起任中原军区和参谋长,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后,参与组织指挥和进军西南。李达智勇兼备,战功卓著,为革命战争的胜利和人民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兼云南军区司令员,参与领导西南地区歼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及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工作。1953年参加,任参谋长。回国后历任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军衔。日在北京病逝。
  1994年6月,《李达军事文选》出版发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YXAD提示信息请问血铁山英雄连在哪里?
全部答案(共3个回答)
/item.htm?spm=a230r.1.14.107.CGqRAw&id=&_u=p10...
北京有鸟巢
上海有东方明珠
我也有那些情况,三个月时还感觉刀口总疼,实际上没什么,一般都要恢复几个月,到现在五个月了我的刀口还痒呢,我半个月就去洗澡了,没什么事的,因为你的刀口已经长上了,...
答: 回奶宝怎么服用的啊?我现在对这个还不太了解的,大家告诉我下吧。
答: 你朋友是宫颈息肉.推荐一文,供你参考:
什么是子宫颈息肉
子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的一种,在已婚妇女中比较多见。
  子宫颈是子宫下端的部分,其内腔呈圆筒形或...
答: li660912同学:
您好!您有这样的想法非常好,说明您知道父母为了您成长的辛苦和劳累。呵呵,有这样的心理,我想您一定会在学习上下苦功夫,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23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