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威力还没有汉唐清那么厉害哦,以前很多附属国,现在连个南海岛屿都控制不了,

向死而生者:我们这个年代(下)
我的图书馆
向死而生者:我们这个年代(下)
第三部分:从地缘角度看中国的未来    【1、波澜不惊下的暗潮涌动---中亚】  近一段时期来,中国地缘战略的基本走向:西稳东缓。  对前南斯拉夫和伊拉克不一样,中美之间整体实力的不对称只是一种量的不对称,中国是一个大国,拥有着庞大、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武装力量,仅幅员辽阔的国土就使她先天便对任何军事打击都具有很强的消化能力。美军当然可以在战术上取得若干胜利,但难以在战略上打败中国。美国对中国发动的全面战争对她自己也是一场全面战争。事实上,目前美、中在中国东部周边地区应该说是处于一种总体上的战略相持状态,短期内对双方谁都是进无可进,推无可推的局面。就美国而言,针对中国海洋利益的封锁“岛链”已经基本形成,但也无法再在岛链的任何一个点上进一步压缩中国在这一线的战略空间,否则就有可能导致中美之间的全面战争。   对比在中国的西线,美国的对华动作要低调的多,但恰恰是在这里美国正处于“攻势”。阿富汗战争,是其中亚战略的起手式。而伊朗,则是美国这一地缘“链条”上现在唯一无法合上的一环,如果得以控制伊朗,则美国从中东至中亚地区的绝对势力范围将联成一片,这样可以进一步的控制全球的石油资源和石油通道,我国势必要面对西方大国集团对能源的垄断,中国随时有可能由于石油进口受阻而遭受重创,与东线“岛链”所带来的威胁相比,这一威胁更为迫在眉睫。美国掌握了对全球能源的垄断,可以限制中国的能源进口,这样作所冒的风险和所付出的代价远比在东部冒着同中国爆发武装冲突的危险来继续积压中国海上战略空间要小的多。如果美国在西线取得如同东线“岛链”地区那样的支配地位,则必然会形成对中国能源输入的长期限制,届时,我国就不得不在方方面面都受制于美国,国际上陷于被动。  处于西线的中亚、南亚地区从上讲与中国有一定的渊源,西部地区对中方不利的因素同样也对美国不利,甚至更加不利。中亚地区各个国家国力都比较弱,美国很难在这里找到如日本那样的在战时可充分配合美军的盟友,即便真的在该地区爆发军事冲突,基本上也将是只面对美国的单线作战,不会存在东部所面临的那种多线作战的可能;从战术层面上来讲,西线大部分都地处内陆,对于传统上以陆军为主的中国军队而言打一场较为传统的陆战的战争更有把握。总之,近期在西线我国与美国的战略资源对比,绝不会像在东部那样处于绝对不对称的劣势。   从“略”的层面说,中国在西线的战略基调,就是要在“上合”组织的框架下,逐步建立起一个“安全圈”。所谓“安全圈”,对中国而言即消除“三股势力”对国内稳定的影响,同时抵消美国对这一区域非正常的影响力,使得中亚——南亚——西亚一线形成中国具有发言权的稳定,进而以此来增加国家能源安全。再更长远的时期内,中国还需以前者为契机,使得这一“安全圈”与国内的西部大开发形成良性的互动局面,最终在这里建立起一个区域性的,人民币占优势地位的“经济圈”。  “西稳东缓”在运作上立足于西部中亚内陆,西线“安全圈”对此的价值在于:在尽量避免海上大规模冲突的前提下,为中国开辟了一条稳定顺畅的陆上油路,从而使得中国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可以尽量超脱于来自海上的种种矛盾。  所谓“东缓”,即尽可能维持东线朝鲜半岛、台海地区及南海地区的稳定局面,这既是为了使西线的进取战略更容易形成合力,也可以看作是对西部“安全圈”效益的最大程度的利用——“西稳”的战略效应之一,即使得某些潜在的海洋冲突变得不再是不可避免的,而过早的卷入与东线海上周边势力的冲突当中,必然会导致我国海军在建设当中带有过强的目的性而缺乏长远的规划,这反倒会减缓我国拓展海上战略空间的步伐。
【2、唇亡齿寒---半岛地区】  “北宁”  在总的基调中,我国的东部战略方向的国家利益来源于稳定,而就南北两块区域的具体方向,同样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所面对的“岛链”可以看作是由东北、东南两部分所构成。东北部分指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以及台湾,这一段“岛链”对中国而言存在这多种潜在的威胁。对比美第7舰队、日本海上自卫队而言,在东北部我国近期内不占有优势。东南部“岛链”则由中南半岛部分国家以及菲律宾等南海岛国构成,其形成主要源自西方大国插手我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沙的主权争端。  东亚大陆和外岛地区的地缘矛盾背后实际上是美国人一手安排的,这当然与上东亚失去具有核心领导力量有关。实际上,东亚的上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由中央之国为核心,四夷朝贡的中央集中式的联盟体系。尽管这种联盟体系不被西方人承认,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证了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稳定和发展。让国人欣慰的是,作为长期以来东亚大陆和外岛地区的经济文化核心--中央之国已经逐渐掌控了越来越多的自主权和主导权。虽然在建立这个区域的机构不能用古典时期的思路,但是所有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在中央之国周围地区建立一个稳定而有效的控制区,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空间!   对比“岛链”的北、南两部分。在近期,东北“岛链”中国与周边力量的战略资源对比则是几个战略方向中最不占优势的。这种情形下,要实现中国总体利益的最大化,就必然尽力维护这一地区的稳定,为战略资源积累争取时间,也为其他战略方向的部署减少后顾之忧。  半岛地区因为中(最初的主角是苏联,中国只是二号)美主导的分裂成两个国家,才能成为中国在这一地区唯一能与美国获得相对平衡的区域。相比日本作为美国在东亚地缘的基地,半岛南部的韩国更是美国对东亚大陆形成地缘优势的前沿阵地。韩国人可笑的地方在于作为做小弟的实力,却想扮演老大。所以每次面对半岛北方的压力,往往都是慌不择路的求救于坐镇东亚外岛地区的美国。真要是朝鲜半岛跻身由强大后的中国建立起来的东亚秩序中来,并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跻身于这样一个核心团队,对它的国际地们提升不无好处。日本和韩国之前存在着的矛盾远远大于和中国之间的,而这一点更能使他们期望从中国那里获得更大的支持,以争夺老二的位置。这种预期是长远的和战略性的。  事物往往都存在正反两面,而从积极的一面看:中韩建交以及后来两国关系进一步加深,从地缘政治角度说,这就使得中国在“美-日-韩”这个东亚“铁三角”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在外交上我们因此就有了施展的空间。在处理东海争端时,我们所面对的,要么是日本,要么是韩国,但不会是“美-日-韩”同盟,日韩两国几次要搞所谓的“三方谈判”,最终都被中国通过外交手段所化解了——宁肯在双边谈判中多让步,也不参加多边谈判。
【3、开时满山零落如雪---日本整合东亚大陆外岛地区的】  东亚的外岛从南到北主要包括:台湾——琉球——日本——千岛群岛——库页岛,虽然东亚大陆的主要是由大陆国家书写的,但随着西方海权思想的渗入,东亚的岛屿国家也看到了自己的潜质。这个国家就是日本,与英格兰人称霸之前先统一了英伦三岛一样,日本也需要先将外岛地区统一到自己的旗下。  1868 年,在被美国的炮舰打开国门后14年,日本将学习的目标从千年前的大唐帝国转向更具诱惑力的,同属海洋国家的英美。1869 年,“虾夷岛”被更名为“北海道”,从此日本开始了的统一外岛进程。通过发动一系列战争,使得东亚大陆和外岛连接部分——半岛地区至1905 年基本并入了日本国土。新兴的帝国终于有实力跻身于世界强国的行列了。  当时的日本梦想是建立一个中国—日本—半岛—琉球—台湾为核心的地缘体系,当时的日本是做为核心层存在。那个体系的名称会让很多中国人心理不舒服,那就是“大东亚共荣圈”。只不过日本人试图用暴力和强权来维持,在地缘实力和文化实力不足的情况下分崩离析,当然这是后话(中国现在在东南方向的思路与70年前的日本类似,只不过主导权易手了,这次日本注定是被主导的角色)  这个核心圈之外还需要有外围地区,首先进入视线的就是外岛的地缘利益区——东南亚地区;这个地区所处的地位类似于大哥后面的小弟---最接近核心圈的,也必须是最可靠的。这一地区是第二层。还有珍珠般散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其他国家。这些国家处在第三层同盟(日本人也考虑过澳大利亚,只是地缘实力不足,一口吃不下,更何况澳大利亚背后是整个盎格鲁-撒克逊体系)。现在的中国要对针对上述地区所处的地位施以不同的影响力,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前提条件是美国乘二战的机会,在这一地区已经施加了影响。关岛,在法律上成为美国的领土---这将是我们长期面对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难题。  日本是一个岛国,在获得外岛地区的控制权之后,必须向东亚大陆地区挺进。日本当时的战略分析基本是以英国为模板。作为同样位于大陆边缘的岛国,在大部分的时候英国人所能做的是不断的挑动欧洲大陆各国的关系,以达到互相牵制。正如英国一样,日本也知道单靠一个岛国的力量是无法称霸于世界的,生存空间就来自于这个已经衰弱的老大帝国的身上。  日本人对中国的研究发现中国古代王朝所受到的入侵基本都是由北方而来的,一是蒙古高原,二是东北地区(也就是所谓“满洲”)。换句话说如果先占领了这两个地方,入主中原的成功率会高很多。后来他们也是按照这个战略在进行的。不过这个计划由于俄国的存在只完成了40%(因为蒙古高原的大部被苏联人扶持独立出去了),东北地区按计划扶植出了个“满洲国”。所以你会发现,日本在南方,除了将沿海的港口外,只在缅甸那里有所动作(小视中国陆军也让日本人在横断山脉以南的东南亚丛林中栽了大跟头)。  但是日本人忽视了一个非常明显的前提条件,他们效仿的对象--英国所面对的欧洲大陆自古以来就是分裂的,所以英国人所作的很简单,就是防止欧洲大陆出现一个能够对英国过程威胁的国家的出现。英法百年战争之后的争夺里,扶持德国(当时的德国还只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那块土地上只有大大小小的城邦),组织反法联盟。在德国坐大之后,迅速与法国站在同一边,对抗德国。另外从文化上,英国一直以罗马帝国的正传自居,虽然对欧洲大陆没有特别的优势,但是通过在海外的殖民地,现在成为幅员最广的一个文化体系—盎格鲁-撒克逊体系。  很不幸的是日本面对的东亚大陆,自古以来基本上是以完整统一的中央帝国。虽然通过一时的实力超越,将自己的角色反超成为主导者,日本也不得不通过文化上的认同牌,告诉人们,日本也是这个体系的参与者(在台湾他们出的其中一张牌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母亲)。这个事件背后的是一个在东亚延续千年的规则—对中央核心的认同,日本人暴力和高压,或许也是一种无奈之下的选择。在实力再次回归正常态势的时候,日本只能一如千百年来一样,参与到这个中央之国的体系,只不过这次他只能是被核心!这种可能性在很多人看来不大可能(他们会列举很多数据说明现在的中央之国还是远远不如日本),其实基于对于这个民族性的分析,是可以肯定的。前提是中国必须足够强大,日本并不忌讳臣服于一个重新强势的中央之国。  当然中国要完成这个目标,我们要面临的困难是紧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认同。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在古典时期的越南把他们国土东面的那片海域成为南海,目的是为了与中央之国保持一致。而现在在越南的地图里,这个名字是东海。  【4、不知明日伴阿谁---琉球群岛】    首先有一个前提条件,琉球群岛已经不是中国的领土范围,许多民族主义者能搬到依据是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但是许多事情不是由某个条例决定的,更多的是依靠实力。尤其是东亚的儒家文化决定了我们对规则服从不会如商业文化背景下的欧美遵守的那么严格。加上琉球群岛的地缘实力决定了,它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地缘主导者。在一个游戏中,弱势参与者最好的方法就是寻求游戏规则中有利于自己的一部分无限放大,以此来保护自己。悲剧的是,琉球被迫面对规则的不断变化。  明太祖洪武年间,通过三十六户闽人入琉,使得古典时期的琉球在中央之国的扶持下开始了经济文化的大跃进,琉球也自然而然的跻身于中央之国的朝贡体系。直到现在还有1/4的琉球人认为琉球与日本不是同一个国家,因为日本的政治文化是仿唐朝建立的,而琉球是在明朝为母本。明朝覆灭后清朝入关并成为新的核心,政权更迭并不影响琉球在这个中央之国朝贡体系的角色。至今琉球的首里王城中还有一副写着“威震东南”匾额,题字者是已经完全中央化之后的清朝最高统治者—清圣祖康熙皇帝。  中央之国和琉球的这种属国关系直到19世纪下半叶开始发生变化,因为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崛起。而出于统一东亚外岛地区的强烈欲望,日本最先选择的目标就是隔海的琉球群岛。1872年日本拘押琉球太子,3年后吞并琉球。琉球官员在北京痛哭5天5夜,跪求“望念在500年效忠”出兵救援….而此时的清朝,处在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进行自我改革的时期,非常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外部环境。加上当时中央政权当时对半岛和台湾的绝对控制,失去琉球之后的局面亦不伤害到中国在地缘上的绝对优势。在这个时候选择与日本争夺一个地缘价值不大的琉球,显得不是非常迫切(可惜后来的甲午战争之后非但琉球收复无望,半岛和台湾也全部落入这个小弟手里)。  日本人最初的计划并没有那么冒进。毕竟中央之国在几千年来都是这个地区的绝对主宰。犹如一个大户人家,威名远播后来家道中落,就算是强盗选择为打劫的对象也要顾及三分(1839年英国议会对华开战的投票也仅仅是微弱优势通过),更何况是这个大户的家奴,更需谨小慎微。日本人计划的第一步是将琉球从中央之国的附属国位置脱离出来,然后琉球北部群岛“日清共管”,南部群岛归属大清。只是让这个新贵惊喜的是,老大帝国对此反应却异常的麻木和缓慢。之后的事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甲午海战,中国在地缘上彻底失去了大陆外围地区,经济上三十年来的同光中兴的改革化为乌有。经济彻底崩溃,政治陷入动荡,17年后中央之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覆灭。  日本人被压制千年的梦想迎来绝佳的机会。日本将大陆外围地区统一之后,随即开始了进军这块核心地区,当然首选是东北。除了资源丰富,土地肥沃之外,当时的东北人口非常少,因为大清为了限制自己的龙脉不受侵犯,长时间内限制关内的各族人民(主要是汉人)进入东北。由于长期以来的核心在中原,以至于外兴安岭以北地区不在中央统治者的视野之内,更无用说开拓。直到19世纪中叶俄罗斯人的大力南进,中央政权才发现那里没有充足的人口来维系,才有了后来电视剧《闯关东》里描述的那一段岁月(日本人也借助这一点,鼓噪“满洲并非中国领土” )。  挺进大陆地区的日本,显然已经对先前从老大帝国那里抢来的土地完全控制。半岛,琉球,台湾…随后日本基于地缘上的安全,开始了拓展“大东亚共荣”,向东南亚和南太平洋诸岛挺进。二战爆发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他们都进展顺利。这一时期,琉球是作为这个共荣圈内仅次于日本本土的核心地位。日本人也认为琉球人是仅次于日本的二等公民,半岛人和台湾人居后,大陆人位于这个帝国的边缘也是最底层(这一点让笔者想到了元朝时期的类似情形)。  但是大东亚共荣的美梦在1941年发生改变,珍珠港事件爆发。日本在西太平洋的扩张,让他们的自信心空前的膨胀。此时盲目而疯狂的日本人选择了一个地缘实力远高于自己的对手—美国,只不过手段还是一如他们先前面对中国和俄国一样的卑劣——偷袭。太平洋战争的资料汗牛充栋,笔者也不做敷述。之后的大家也都比较熟知。  日本战败后,这个维持了半个世纪的东亚秩序彻底崩溃。东亚各国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只是在实力不济的时候,命运的转折是不错,自己还是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因为新的老大来了,两个全球冤家—苏联和美国开始主导东亚。虽然从民族感情上,笔者非常愿意把形势想象成中国也是独立的玩家,但是在当时的实际条件下,中国确实是属于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被如美苏英法驻军瓜分德国一样,中国也有机会和英美苏一道在日本本土驻军(笔者也曾经为这个没有实现的计划感到非常遗憾)。如果是这样,柏林墙的将会出现一个东方的日本版。  只不过日本的地缘毕竟和欧洲十字路口的德国不一样,而同属海洋国家的美国更懂的如何运用海洋战略。日本被美国彻底收入囊中,苏联人吃到的只是北海道外围的一些岛屿,就是现在的南千岛群岛(日本人称之为北方四岛)。新中国的成立,让美国人对控制亚洲大陆的希望彻底破灭。两个阵营在半岛地区形成平衡。而海洋方面,失去大陆政权的国民党南迁台湾,让擅长玩平衡的美国人看到了曙光,台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成为制衡大陆的一个重要的棋子。  在东亚地区,其他的角色已经定位了,琉球的命运又将如何?  新中国政权建立之后,对于美国来说,无法将势力进入东亚大陆,那么将防线建立在外岛地区就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了(这就是第一岛链的由来)。中国东出太平洋所面对的直接障碍是“琉球群岛”,因此如何控制这一地区对于美国的太平洋防线是至为重要的。  由于琉球群岛不象关岛、夏威夷那样(最初只有未开化的土人),上面有大量的居民。美国登陆时琉球老百姓宁死不降的做法,给美国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冲击,这种冲击绝对不亚于911对美国人的心理震慑。因此美国很难将它划为美国的国土部分。在上面驻扎海军基地是必须的,但必须为这个群岛设定一个合适的法律地位。摆在美国面前的有3 条路可以走:  1、琉球独立;2、划给日本;3、划给台湾;  第一条路以琉球的地缘位置之重要,中国一定会意识到。而以琉球实力,一旦独立,中国就存在吞并这块地方的可能性,假以时日,美国不得不面临将来与中国平分太平洋的可能。因此必须将它交给一个合适的盟友。  以当时的情况第三条是最合适的,虽然国军在大陆最后的表现让美国非常不满,但做为新兴中国的死敌,又是海洋“国家”,台湾再合适不过的了。所以有理由相信,美国确实动过将琉球交给台湾的念头。不可否认蒋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对于扩张中国国土的渴望是非常强烈的(不过由于时运不及,尚停留在地图上),所以我们无法想象这样一个重要地区无条件交给蒋,他会不接受。但是美国要把琉球交给台湾,前提是台湾必须独立,这是蒋不能接受的。事实上美国在无法在蒋身上获得满意答复后,并没有放弃希望,他们需要一个接受过美国思想的人做为新的代理人。于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了孙立人将军身上(孙将军的背景大家可以上网查)。当然美国人又一次错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孙将军尽管接受了美国的教育,但并无可能做出背叛华夏之事---美国人将琉球交给台湾的念头,被完全daxiaole  现在只剩下第二条路了,即把琉球“归还”给日本。做为传统海洋国家的日本,显然比一心想与大陆统一的台湾要更适合做长期的盟友。因此将琉球“归还”给日本当然是最合乎美国利益的选择了。当然对于这个曾经的对手,美国也并非完全放心。首先必须从法律上剥夺日本的军事潜力;其次既然日本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阻挡大陆国家可能的突破,那么由美国继续保留在冲绳的军事存在也就顺理成章了(目前冲绳岛20%的土地仍由美军基土占用)。  目前中国直接用军事手段占领冲绳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现在的世界已经不是1945 年以前的世界了,军事手段并不会做为解决大国争端的最佳途径;策动“琉球人民”自决独立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人是现实了,琉球人并不认为脱离了日本会让自己的安全和生活更有保障。至于所谓的“回归”,中国更是想也不会想。  对于中国现实可能做到的是消除除琉球群岛上的美国军事存在。这不是说中国必须做什么,而是可以等待时机。日本国内(特别是琉球居民),对于美军的驻扎是非常不满的。而日本的“和平宪法”仍将继续存在,因此日本虽然比二战时更具有战争的潜力,但基于法律的限制,他并无可能在中国的第一波打击开始前做好准备。中国将至少可以取得东海上的战略优势。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军退出东亚大陆外岛地区,转而将关岛做为西太平洋地区的最前沿是可以预见的。  也许有人为我们只能等待也感到懊恼,其实等待是说不能指望北京方面明确的做出什么表示。如果要公布中国未来的核心盟友的人选,不是俄国,也不是印度,更不是东盟那些小弟,而是半岛—日本—琉球。作为中国的崛起设定的最重要一个条件,中国如果想最终挑战成功,就必须将对面的东亚大陆的外岛地区从美国的阵营中拉过来,保持国家地缘的安全,并与之结为类似美欧联盟那样的紧密的关系。
【5、王者归来---打造中国的地缘区域】  现在东亚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俄国、蒙古、日本、琉球、朝鲜、韩国,加上个台湾,一共是 6 国 8 方。当然,还有那个远在地球的另一边却近在眼前的阿米利卡国。  从大陆的角度来看,中国还是占有优势。当时日本甚至打算在征服中国后把本部搬到中国(和历代北方民族所做的一样)。不管你相信不相信,他最后还是要给自己找个华夏的标签才能立住脚。事实上即使现在很多日本人也认为他们才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人。这种想法在日本强势的时候会让中国人感到不舒服,但如果舞台的主角是中国,这并不是什么坏事,黑帮老大都很喜欢别的小弟投奔到自己门下。  俄国本来与东亚的政治无缘,尽管它已经很努力的占据了大片远东地区。俄国的战术是利用远东地区丰富的地下资源开发远东,提升远东地区的实力和战略地位,并以此而提升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力。但俄国的困难在于没有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完成这一战略目标,这两点正是中国的强项。虽然俄国不可能不考虑中国介入远东地区会影响这一地区的安全,不过中国毕竟占有地缘上的优势,而且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和中国的合作要合算的多。俄国最终还是必须接受中国对远东地区的渗入。  如果中国真有野心为远东地区做一个长久规划,改变远东地区的人口结构才是最终的胜负手。也许这反倒只能寄希望于俄国的彻底民主化了。因为俄国“民主化”最直接的结果是会陷入新的分裂,这正是中国和西方都想看到的(笔者至今仍然做着“北上杭爱祭卫公”的梦想)。还有中国移发在另两个人类未来可能开发的地区:加拿大—澳大利亚(更多的可能是澳大利亚,加拿大离盎格鲁-撒克逊体系的核心--美国太近了)。当然这个话题就扯远了,在此不作敷述。  排出了俄国之后,我们再来看这个让国人感觉窒息的岛链。如何突破岛链进入太平洋的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全球战略。  中国如果想东出太平洋,一条是从琉球群岛中间穿过去。琉球群岛可以分为南北两部分,这两部分的岛屿都比较密集,而两部分中间留有一个缺口。另一条路是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巴士海峡”了,最窄处95.4 海里。这两条水道目前对中国突破岛链意义重大。巴士海峡由于处在台湾和菲律宾之间,目前北京方面暂无法介入,因此琉球群岛中间那个120海里的缺口就成为目前所要关注的重点了。  而如果中国希望将势力范围尽量向琉球方向推进,岛就是需要必争的战略要地了。岛地区准确的称呼应该是“列岛”,正好处在大陆、台湾、琉球三方势力交错处。鉴于这是中国在东海地区最远也是最后一块可以争取的战略要地,中国方面是一定不会松口的。其意义不仅在于东出太平洋,更在于对它与台湾的地缘关系。如果台湾能收回来,则岛可以做为台湾的外围阵地。对于岛,目前中国还停留在口头要求上,用军事解决的机率不大。目前解放军正在试探美国和日本的底线,这几年已经多次穿越冲绳-宫古岛,然后向南绕到巴士海峡再进入南海地区。说白了就是探探这两条水道的底(大家可以注意 “冲之鸟礁”,日本一直声称那是一个岛,希望以此圈定周边半径为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如果真让日本得意了,又在中国东出太平洋的路线上多了一个钉子。所以中国极力反对)。  目前大国们互相博弈的战场已经遍布全球。这种情况使得小国们可以在本地区的地缘在国之外寻找外部力量支持。如果这样最终又有可能发展成大国之间的直接对抗,最终还是很难打起来。跟黑帮电影里演的那样,即使一群人与一个人发生冲突,聪明人也会先搞清对方哪个是大哥的再动手。大哥有大哥的优势,小弟们也有小弟们的活法。如果你已经决定收它做小弟了,那么恩威并施是不二的法宝,一棒子打死的办法只会让他改换门庭。比如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就逼着对方改投美国(当然这种是属于喂不熟的,现在又咬美国了)。  现代经济竞争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经济手段,就像这次“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崛起的作用不亚于一场战争。虽然这场危机不是中国造成的,但国民30年的韬光养晦和政府灵活务实的风格使得中国能够抓住这次机会,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中国人常说“30 年河东,30 年河西”,日本用了36 年时间通过战争手段,成为了世界强国。中国用了30 年时间依靠经济手段确立大国地位(1979改革开放—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不能不说手段不同,但都达到了目的。  如前所述,我们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地区:东南亚地区。如果用国人用的比较多的词,就是南洋地区(无论怎么简单,也需要用一个专门的篇幅)
&&&&第四部分:南洋的诱惑    【1、中南半岛】  这里所说的中南半岛是包括缅甸,泰国,老挝,越南和柬埔寨五个国家,位于中国南部的这个半岛  地区。半岛地区虽然与中央之国接壤,但是因为横断山脉的阻隔,使得华夏文明扩展到这一地区时基本上是古典时期的末期。大家可能比较熟悉中国的地理构造可以从西到东分成三个阶梯,青藏高原是第一阶梯,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是第二阶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第三阶梯。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在这个地区,中南地区也可以分成这样的阶梯形势,只不过大致是南北方向的:青藏高原是第一阶梯,横断山脉(就是中国的云贵地区)-缅北地区-老挝是第二阶梯,缅甸中部地区-泰国大部和柬埔寨是第三阶梯。而越南因为横断山脉向东延伸到北部湾海边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缺口,使得接受华夏文明滋养和哺育远早于其他国家,程度也是最深的。  中南半岛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三个国家:缅甸,越南和泰国。实际上缅族,泰族和越族是这块土地的三个主角。上这三个民族在中南地区叱咤风云,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即使在中央之国以共主的身份出现也没有必要改变。而在殖民时代,英吉利和法兰西两个帝国也遵守千百年来的规矩,以中间的泰国为缓冲。所以在殖民时代,泰国能非常幸运而让人敬佩的保持独立—幸运是泰国的地缘适合做大国的缓冲地带,敬佩的是在大国博弈中间泰国王室和决策层能坚持不懈的为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并成效卓越。  缅甸位于印度以东,孟加拉湾东北,陆地部分与中国云南接壤。在中国面临被海洋国家围堵的环境下,缅甸成为中国西南方出海的希望。因此中国政府必须谨慎而积极的处理与缅甸的关系,甚至不惜放弃许多争议领土(大家可以去查“野人山”和“胡康河谷”)。至少目前来看,这个努力得到了缅甸的积极回应,缅甸甚至成为中国海外能源的运输通道的一环。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缅这种积极的关系会一直保持下去。  我们回头看一下越南。这就不得不联系到6月份让国人愤怒异常的南海事件。当然,笔者会有一个专门的篇幅讲述南海问题,只不过这里还是得叙述一下。越南的国名取自于“南越之南”,意思是在中央之国看来,这块国土比南越之地(今天的两广)还要更南边。宋代以前越南北部的核心地带红河三角洲在中央之国的行政地图中都是以交趾郡的名字出现。明太祖时期得到了洪武皇帝的“不征之国”的承诺后,越南人大举南下,绕过长山山脉从高棉人手里抢占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但是直到法国人开创殖民殖民时代之前,越南都是在中央之国的朝贡体系享受着安逸和和平。  中南各国中,应该说在中南地区越南是接受华夏文明最充分的国家(原因在先前的篇幅里有过介绍),加上由于两国执政党和领导人在各自的民族独立战争中接下的深厚友谊,越南在很长时间内得到中国的无私援助。但也正是这个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末对中央之国一次又一次的挑衅,在中国人眼里这是典型的“白眼狼”(笔者同学的父亲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同学告诉笔者网上流传从越南军队缴获的物资里相当比例是中国先前的援助一事确有其事)。  越南人赶走了法国人,但是继承了法国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大越南联邦的梦想(这一点跟印度如出一辙)。大越南联邦一旦成立,将对中国的利益构成巨大的威胁,所以在刚刚走出10年动乱不久,在国力尚未完全恢复的时候,中国都决定对越南人的挑衅作出还击。之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越南人停止了陆地上对中国的侵犯,当然随之终结还包括那个华丽而血腥的梦想。  但是在海洋方面,越南人的动作没有终结。在非法占领中国南沙群岛的国家里,越南非法占领岛屿最多,也是唯一企图占领南沙全部岛屿的国家。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个国家太嚣张,只是从越南人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越南国土呈一个狭长型,海岸线非常长,横向几乎没有纵深。一般来说滨海国家为了保护国土安全,都需要在外海地区占领部分岛屿作为外围安全屏障。同时单一的国民经济使得越南更加依赖海洋产业(最主要的就是石油开采,进入经济危机之后石油开采的收入甚至占越南国民经济的20%)。让越南人觉得很有依据的是,南沙群岛离越南很近(菲律宾也根据同样的理由要求对部分岛屿的主权),通过占领所有南沙群岛来扩大自己的外围安全屏障在越南的决策层看来是不二选择。只是他们面对的是全方位复兴的中央之国(传闻邓公对菲律宾的回应是: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  今年6月份的中越南海对峙屡次发生,一度造成两国民间关系紧张。越南的决策层方面企图用唱双簧来对中国政府造成舆论压力。国内民意也异常愤怒,许多人欲剑指河内而后快。笔者的观点是,不管越南人怎么跳窜,中国既定的政策非常可行而且有效,不需要因为外界的一点变化而随便改变自己的步骤。借用围棋里的一句话:八风吹不动,在纷乱繁杂的世界里,保持内心的平静,理性而稳健的处理好面对的问题,才是中国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一点上,中国政府和决策层表现出来的韧性和灵活度让人钦佩!南海问题终究在中国政府的主导下再度偃旗息鼓,因为国家之间的博弈不是谁嗓门大就行,还要看实力和水平!  至于北京方面是怎么处理南海问题,请看接下来的这一个篇幅。
【2、南海问题】  既然是海洋权益的纠纷,就很有必要来提一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但是我们大可不必被这个公约束缚住了手脚,毕竟,中国的国家利益才是最高标准。更何况公约的主要起草者美利坚合众国发现这个公约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又拒绝加入这个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具体的内容笔者不予敷述,大家可以上网查,对中国近海权益主张而言损益兼而有之。这个“益”,主要体现在处理东海及黄海的问题上。但是到了南海,恐怕“损”的成分则要相对大一些。这里所说的南海问题,主要是指南海周边国家与我国之间的矛盾集中的“九段线”海域的主权问题。  由于在古典时期,中央之国处于陆权时代,对海洋开发的意识非常薄弱,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的诸多岛屿从来没有以行政层面的方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管理范围,只是南海地区的渔民通过他们的踪迹行使主权(菲律宾非法占领的中国岛屿上就有清朝时期中国渔民在岛上挖掘的饮水井)。殖民时代的法(越)、美(菲律宾)等国对那片海域也没有作出明确的划分,二战的日本更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将这里通通变成了大东亚共荣圈的属地。  二战之后,中央之国作为联合国四大强国之一,国民政府对开疆辟土的渴望丝毫不必历代王朝逊色,欣慰的是这一次不用局限于地图和笔记上。作为战胜国接收日本占领的南海岛屿,加上时期中国人(主要是渔民和商队)对这一地区的实际使用权,南京方面有相当充分的理由认为这一地区属于中国,海军舰队的接收工作也没有收到来自南海周边国家的反对,所以一艘艘军舰的名称成为这些散落在南海上诸多岛屿的名称,宣誓主权的舰队经过的区域在地图上用十一段线做出标识,南海诸岛正式成为中央之国的行政管辖范围。1949年之后的中央政权易主也没有改变这个形势,作为新的中央政府,北京方面自然而然的认为这一地区属于中央之国的领土。只是地图上的十一段线变成了九段线,这就是“九段线”的来由。  形势在上世纪60年代后发生改变。先前忙于国内的民族独立事务的南海周边国家发现中国方面划定的海上国界线划到了他们的家门口,更毋庸说外围缓冲地区。加上中国海军的远海投送能力不足,这种口头上的分地盘的方式在南海国家面前没有丝毫的约束力。随后南海地区发现了石油,对于渴望依赖能源出口发展国内经济的各个南海周边国家来说更是充满诱惑。等中国人腾出手来派遣军队驻扎南海的岛屿已经被瓜分的差不多了(在此笔者向那些在茫茫大海中孤独而坚强地守卫中国主权的英雄致敬)。  南海矛盾的一度激化则源于美、日等国对该地区事务的不断插手,究其用心,是为了压缩中国的海上战略发展空间,也为了垄断该地区的油气资源并控制这一关键的国际海运节点,使其服务于美国的全球霸权。关于南海问题,最为我们熟知的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搁置争议”,即搁置领土主权的争议,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压缩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利益分歧,这样一来,我们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最起码就不是敌人;“共同开发”,则是要共同开发南海的石油资源,中国的态度是容许南海国家来以此得利,但要对这一区域得石油资源流向及流量有发言权,这是中国的基本利益所在。  所以,中国在南海乃至整个东南“岛链”方向的博奕对手不是那里的周边国家,而是正在向南海渗透的美国,甚至还包括日本。单就中美对比而言,美国还无法做到对南海地区的“有效控制”,1997年的“金融风暴”使得美国虏走了东南亚国家多年积累的财富,同时也带走了自二战起美国在这里所建立起的信任。而相对之下我国已经在经贸和文化领域占得了先机。虽然存在着主权争端,但是我国在传统上与南海周边国家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这是先天优势;在经济领域我国成为东盟第1大贸易伙伴。随着环东南亚天然汽管道工程、泛亚铁路工程、中国――东南亚通讯电缆等一系列工程的启动,以及《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我国与该地区的各个国家正逐步的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中国——东盟的区域性“经济圈”正在建立。  我们把目光放到中国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上来,“运气”加速了中国影响力南下的进程:第一件算“天灾”, 1991年6月的苏比克湾火山大爆发迫使美军放弃了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美军因此失去了在东南亚的立足点,这大大的削弱了美国的影响(新加坡终归比不上苏比克、克拉克)。第二件则是“人祸”,1998年金融风暴横扫整个东南亚,南海周边国家多年积蓄的财富被“大鳄”们吃的干干净净,原本 “雁形阵列”中的“领头雁”日本为求自保,选择了让日元贬值,“非常成功”的终结了日本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力。同时中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以一时的小利,换得了中国的影响力从政治、经济等领域全面重返东南亚,后来在东南亚经济整合问题上,日本屡屡败于中国,很大程度上便是由于我们在此处占得了先手。  南海争端的化解,同样始于这段时期。“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提法我们早已提出,但站在南海周边各国的角度看,当时中国在远海的力量投送能力极为有限,同时长期以来他们和中国之间没有多少利益交集,相反,1993年、1994年之后,中国开始向出口导向型经济转轨,在吸引外资方面倒是和东南亚国家成为了对手,谁也不会过多理会中方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而在进入21世纪之后,一个中国-东盟所构成的经济圈开始成形;另一方面,对比欧美国家,这些发展中国家能从中国得到了更为质优价廉的机电等工业产品。同时,中国已经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整体输出初级的工业体系。在未来几年,我们可以预见:在资源、制造业、贸易金融这三个现代经济体系的基础环节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将逐步形成比较清晰的分工。在这套体系中,东南亚各国所获得的利益比在“剪刀差”之下向发达国家出口原油要多得多,再继续在海洋权益问题上作过多纠缠只能是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故“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提法在2000年之后已经逐渐的为多数国家所接受。  总得说来,在经济上就是要像美国经营中东一样来经营南海,在地缘上像美国主导加勒比海一样主导南海。这样看来,就不是与南海周边国家争夺一岛一礁,更不是以周边国家为敌。事实上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这种战略已经卓有成效。大多数国家在南海问题上都已经顺着中国政府的路数出牌。现在所需要做的工作是沿着既定规划继续前进。而我们要格外注意的是不断向这一地区渗透的美国实力(甚至包括日本)。对美国来说,南海问题只是封锁中国的岛链的衍生物,而在此前我们也一再提及这个“岛链”。至此,我们非常有必要梳理一下这个让国人如鲠在喉的岛链!
【3、岛链之南】    可能对中国的生存状况稍微有些关注的人们都会知道两条岛链的存在。当然我们主要面对的还是第一岛链。从地图上看,北亚和东亚大陆的外围从勘察加半岛到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再到印度尼西亚可以看出一条很明显的链状岛屿,这条岛链自台湾以北,属于东亚地区,而自台湾以南的菲律宾开始,则属于东南亚。在前文中讲到,在东亚地区的大陆和海洋博弈中,处于大陆的中国目前是绝对的弱势。当初这个格局形成的时候,中央之国还处于刚刚建立新的政权,国内工业和经济实力相比对手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能勉强维持这么一个噩梦一般的平衡(今年3月份美国人的航母要进入黄海海域)。但是在岛链的南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中国的国家实力的增强,局势正朝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前进。  笔者决定将这一篇幅的名称命为岛链之南,让我们来看一看岛链之南到底是什么?    在地图上大家很快能发现,岛链之南是一个有诸多岛屿组成的国家--印尼(大多数国人对印尼的记忆是98年反华排华中惨无人道的悲剧,但是中国的决策层需要更全方位的审视),这个国家的主体民族是马来族,国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印尼以东还有许多如珍珠一般散落在南太平洋的岛国(暂时不予着墨太多)。  在近代之前,由于人类的技术限制,这些海岛地区的人们之间,大规模交通是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无法形成有效而统一的国家。这一情形的打破还有赖于殖民时期,工业革命之后欧洲人来完成。“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占领了这一片群岛,因为善于经商的荷兰人发现了这块他们命名为荷属东印度(笔者揣测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印尼的国名里有印度一词的原因)的土地的商业价值--处在航线上的港口。这些建在岛屿上的港口,可以为荷兰人的物流事业提供补给(他们甚至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中国的台湾岛,认为中国人只会耕地的想法明显是他们太高看自己了)。  印尼北部则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就是现在马来西亚的前身。英国人占领与中南地区的衔接部分,自然有围堵法国和获得马六甲——南中国海的航线控制权的目的,更大的原因是英国人将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印度的经营上,这也让荷兰人得以从容的占据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由于英国人还占据了澳大利亚,因此在南侧发生地缘上的冲突。英、荷两国的方法是在“新几内亚岛”上划了条线,把事情解决了(大家可以在地图上很清晰的看到这个海岛上的直线)。  荷兰人坚持商业原则,很务实的在大英帝国的两块殖民地之间的这个群岛安身立命。当然,荷兰人还必须为另外一个老牌殖民国家留一点空间,那就是早先占领帝汶岛东部的葡萄牙人。  对于这一地区来说,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巴厘岛与“东帝汶”。
初一看到东帝汶这个名称的人,一般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有没有“西帝汶”? 没错,的确有西帝汶。不过这两个东西帝汶并不是指两个岛,而是一个岛的东西两侧。这个被分为东西两块的岛屿当然就被叫做“帝汶岛”了。这块岛屿的东部则是葡萄牙人的领地。在决定将澳门交还给中国之前的1975 年,葡萄牙人同意放弃东帝汶的宗主权,允许其独立。不过东帝汶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就于当年被印尼出兵占领了。  葡萄牙人400多年的统治,已经让岛上9成以上的居民成为天主教徒了,而不是如印尼人信奉伊斯兰教。基于宗教的原因,西方社会无法容忍东帝汶的基督徒们处于穆斯林的压迫之下。除却原宗主国葡萄牙,最为活跃的就是东帝汶的近邻——澳大利亚。  有一个常识大家都知道的,两个大国之间都需要有一个缓冲地带,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安道尔,还有中国和俄罗斯中间的蒙古,存在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只是在中国积弱的时候,这块肉是从中国身上割出去的)。同样,在这一个地区的两个大国—印尼和澳大利亚,也需要有一个位于中间的国家。东帝汶在地缘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所以东帝汶周边的两个大国争相在这个国家施加影响。  印尼和澳大利亚热心于东帝汶的事物,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远在东亚的中国也对东帝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目前美澳双方已经开始针对中国做战略布局了,在中国决策层的规划中早有备案。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在澳大利亚附近找一个合适的地区,以将中国的势力渗透进去,进而起到反制的目的。  我们把视野在澳大利亚周围游走:新西兰因为和澳,美同属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不可能有机会;巴布亚新几内亚经常游走于北京与台北之间,押宝在这里不靠谱!其他的南岛国家,地缘实力无法担当这个角色。所以这个2011年6月为止最年轻的国家很适合的担当了这个角色(最新诞生的一个国家是从苏丹分裂出来的,今年7月建国)。  尽管我们不知道,在联合国支持东帝汶的决议当中,中国是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最起码我们知道,中国一反常态,低调而迅速的在联合国的授权之下参与东帝汶事务。在以往的日子里,中国总是谨小慎微的避免担上“干涉他国内政”的名声,以至于在国民心中落下了“对外不作为”甚至是“懦弱无能”的形象。这一次东帝汶事务,中国决策层表现出来的积极性甚至高于这个地区的印尼和澳大利亚。当2002 年东帝汶宣布正式独立的时候,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东帝汶独立的国家。  信奉实用主义的中国决策层这样做,只能说明东帝汶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并不象它的国土那样小。从东帝汶战略位置上我们可以看出,东帝汶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正好处在澳大利亚的上方,也就是北部中间位置。西可入印度洋,东可望南太平洋。如果中国能够控制这一地区,无疑会让澳大利亚如哽在喉。我们并不能期望这样一个小岛(实际上是半个),能够对中国有多大的战术价值。正如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威胁更多的是战略上的一样。中国所需要的也只是战略上的反制作用。能够在东帝汶建立雷达监测站一类的军事预警装备就足够了,正如我们对印度所做的那样。如果中国能够最终完成这一战略部属,那么美澳军事同盟无论是要西出印度洋,还是东出太平洋的时候。中国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情报。  对于东帝汶来说,地理位置注定了它会卷入大国的政治斗争中。同时在“小巽他群岛”的西侧,有一个难兄难弟曾经吸引了更多政治家的目光。它就是巴厘岛。  巴厘岛之所以出名主要是源于它的自然环境,成为全球知名的热带渡假胜地。不过对于中国的决策层来说,关注的绝对不是这里的沙滩和海风。  就目前而言,中国如果想摆脱马六甲海峡的掣肘,就必须另外找到可以替代的航线。中国要想进入印度洋,还有两条经过印尼的航线可供中国选择,就是巽他海峡和龙目海峡。笔者非常有必要对他们的具体位置再明示一下。  巽他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之所以叫“巽他海峡”则是源于“大巽他群岛”;而龙目海峡就在巴厘岛的东侧,对面的那个小岛就叫龙目岛。进入龙目海峡之前还需经过北面那条位于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之间的“望加锡海峡”。这三条海峡组成的两条航线相比马六甲航线还是略长,因此出于经济的原因,在和平时期大部分的船还是走马六甲那条线。对于中国的决策层来讲,这三条海峡构成的两条海路的战略价值如前文所述,非同凡响(如果注意的话,在新闻中能找到关于中国潜艇在龙目海峡附近活动的消息)。  无论是巽他海峡,还是望加锡--龙目海峡,亦或者是东帝汶所处的帝汶岛,都在同一个国家--印尼,我们很有必要关注这个国家!    如果我们把地图的中心视角放在印尼来看的话,这一块太平洋与印度洋中间的群岛的地缘位置非常好:向东是太平洋,向西是印度洋,正好处于海上十字路口(这也是当年荷兰人殖民统治印尼的原因---被强盗看上的姑娘一般都是很不错的)。在印尼人的梦想中,或许也有一个以印尼为核心的地区甚至是世界性组织。然而以印尼的实力(包括工业,军事等硬实力和政治,文化等软实力)相比周边的两个大国--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又没有明显的优势,更而言之面对澳大利亚的强势而显得力不从心。笔者并不知道印尼对东盟的出发点,但不会排除从南向北整合东南亚这一个地缘群体的整体力量。但是东盟内部差距较大,而且产业上的整合也很无从谈起,因为印尼国内基本没有高端产业,无法在东盟形成稳定有效的雁阵式产业分布(这反倒给中国一个绝佳的机会,事实上中国政府现在的所作所为,正是这个思路)。  另外,从上看,印尼与马来西亚虽然主体民族相同,可以说本位同根生。但是对于地区的主导权的争夺和地缘,资源的矛盾,让两国之间充满这不信任。印尼东方的南太平洋星罗棋布的岛国基本上是以现代化的丛林部落式的形式出现,引以为援就不用指望了。南方的澳大利亚近年来咄咄逼人的态势更让印尼感到吃力。如果笔者是印尼人的话,环顾四周之后也会倍感孤独和无助!中国的崛起,或许是印尼人最后的希望。正因为如此,2000年之后,中国和印尼之间的政治经济越来越近。  以印尼这样的中等大国,美国人想要像日本一样“收编”是不大可能的。同样,中国要想和印尼开展战略对话,这一点也必须明确。短期之内,我们无法和印尼形成美-日或者美-英那样的同盟,但合作的空间非常大,前提条件是中国必须沿着现有的道路成为真正的全方位强国。所以在这个计划的过程中,中国的决策层一直保持十分的谨慎,因为那个身居幕后却一直在发挥作用的美国。    岛链之南,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中国能与美国构成成平衡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平衡逐渐向中国偏移。中国要突破岛链,千百年来欧亚大陆东方的这个中央之国建立一个真正的四海之内的地缘区域,岛链也是将来在海洋方向上前进的中继。
馆藏&1445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附属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