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改革体制再改革,a股如何走

新股发行改革是A股市场最后的救赎_网易新闻
新股发行改革是A股市场最后的救赎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马光远(知名经济学家)
A股20多年历史中,新股发行曾经历8次“停摆”,这也创下了国内外资本市场的一个纪录。而A股之所以被指斥为一个圈钱市,之所以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长期背离,其最大的制度不公之源也就在于新股发行制度。
要让股市有信心,前提必须是彻底改变之前既不公平又缺乏市场精神的新股发行制度。而11月3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则是为此所做的最新一次努力。
应该说,本次“意见”的发布,恰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之际,因此如何为未来实行“注册制”奠定制度基础,如何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成为改革的主要着力点。从发布的“意见”全文看,尽管在改革的力度上仍稍显谨慎,但总体而言,起码在立法精神上已经体现了新股发行走向真正市场化的努力。
特别令笔者欣慰的是,本次改革在解决A股“圈钱市”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有不少亮点。具体而言,无论在新股发行的理念、节奏以及定价和发行方式上,都体现了向市场化努力的原则:在发行理念上,告别长期以来的“父爱主义”,监管部门只对发行申请文件和信息披露内容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不再对发行人的持续盈利能力进行判断,将投资价值判断交给投资者;发行的节奏不再完全由行政控制,而是由市场决定发行的快慢;对于长期以来饱受诟病的发行价格,监管部门不再管制询价、定价、配售的具体过程,而是由发行人与主承销商自主确定发行时机和发行方案,并根据询价情况自主协商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将价格的决定权交给市场,并强化约束机制。
当然,“意见”只是一个开始。考虑到复杂的利益纠葛以及资本市场长期的积弊,解决新股发行中的市场化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
面对机构和上市公司等庞大的利益团体,证监会即使是最聪明的猫,也是和最庞大的老鼠在博弈。就未来新股发行改革而言,笔者认为应该在市场化的大前提下,仍然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确保发行中的公平问题以及散户利益保护的问题。
我们看到,在“意见”公布之后,在寒风中等待了一年多之久的760余家企业,没有一家表示将退出IPO。这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只要有企业仍然排队,说明新股发行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仍然存在获得暴利的可能。在某种意义上,也许只有当没有企业等待排队上市时,中国的新股发行改革才算真正大功告成。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新股发行制度再改革 A股IPO全面恢复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先期已获得发行批文并启动发行程序28家企业率先重启并于年内发行  7月初开始暂停的IPO初审会、发审会全面恢复,将合理安排审核进度  将取消新股申购预先缴款制度,网上投资者按市值申购中签后再行缴款  ⊙记者 马婧妤 ○编辑 枫林  因年中市场出现剧烈异常波动而暂停4个月的A股市场IPO将全面恢复,与此同时,证监会围绕巨额资金打新、简化发行审核条件、强化中介机构责任、加大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事项,对?a href="http://q./cn/601988/index.shtml" target=_blank>中行鹿煞⑿兄贫茸鞒隽私徊礁母锿晟啤?br>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据了解,IPO重启后,先期已经获得发行批文并启动发行程序的28家企业将率先重启发行。其中,10家已经进入缴款程序的公司,将在履行完成会后事项后第一批启动发行,发行时间预计在两周后;另外18家公司拟在今年年底前分两批发行。  与此同时,7月初开始暂停的IPO初审会、发审会也全面恢复,证监会将合理安排审核进度,目前已过会未获批文以及尚未过会的在审企业,在发行管理新规正式实施前,仍将按照现有规则进行后续的审核流程。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介绍,此次IPO重启的同时,证监会综合考虑市场各方面对于进一步完善新股发行制度机制的意见和建议,提出了五方面进一步改革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的政策措施:  第一,针对巨额打新资金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及部分投资者卖老股打新股问题,取消现行新股申购预先缴款制度,将申购时预先缴款改为确定配售数量后再进行缴款。同时强调新股申购应为投资者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行为,证券公司不得接受投资者全权委托进行新股申购。  第二,按照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监管理念,调整发行监管方式,严格执行《证券法》明确规定的发行条件,不再将“独立性要求”和“募集资金使用”作为发行上市的门槛,相应调整并加强对有关信息的披露要求。  第三,公开发行2000万股以下的小盘股发行一律取消询价环节,由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协商定价,直接向网上投资者定价发行,以简化程序,缩短发行周期,提高发行效率,降低中小企业发行成本。  第四,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建立摊薄即期回报补偿机制,要求首发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填补回报措施。公司董事、高管应忠实、勤勉地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和全体股东的合法权益,对公司填补回报措施能够得到切实履行在招股说明书中作出承诺。  第五,强化中介机构监管,建立保荐机构先行赔付制度,要求保荐机构在公开募集及上市文件中作出先行赔付的承诺;完善信息披露抽查制度,进一步提高信披质量;出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证券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审计机构未勤勉尽责的认定标准。  取消预缴款后,询价、定价、配售等其他环节基本保持不变,新规实施后,新股发行将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向网下投资者询价并定价或直接定价;网上投资者通过证券交易系统按市值申购,网下投资者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申购,网上、网下投资者在申购时无需缴款;网上投资者通过摇号中签的方式配售,网下投资者按比例配售;投资者按其实际获配的数量缴纳资金。  为落实上述完善新股发行的新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修订草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修订草案)》、《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修订草案)》以及《关于首发及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摊薄即期回报有关事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规则,在宣布IPO重启的同时同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将在履行相关程序后公布实施。  据悉,取消新股申购预先缴款制度,还涉及沪深证券交易所、中国结算和各证券公司进行系统技术改造,上述新规完成征求意见、两所一司及券商技术系统改造均需要一定准备时间,该准备期约在两个月左右。  在新规正式实施以前,证监会决定先按现行制度恢复IPO的审核工作。  前期有28家已获得批文的公司暂缓发行。其中,已进入缴款程序的10家公司将作为第一批重启,因暂缓发行至今已超过3个月,在刊登招股意向书前,需要履行会后事项、补充财务信息等法律程序,预计需要两周左右的准备时间。剩余18家公司拟在年底前分两批发行。同时,证监会将恢复新股发行审核会议,合理安排审核进度。  在谈到此次IPO重启的考虑时,邓舸表示,今年7月初,因市场出现异常波动,发行暂缓,首发企业的初审会、发审会等会议也随之暂停。目前股票市场已进入自我修复、自我调节阶段,恢复和保持合理适度的新股供给,有利于增加市场活力,增强市场功能,积极稳定、修复和建设市场,促进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您好, []|
& 研报 & 正文
全部 沪深 港股 基金 美股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再下一城
&&&&本发行机制改革将对发行方重点改革,使定价进一步市场化。对市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定价估值中枢下降、信息公开得到更有效保障、对A股市场估值有一定压制。&&&&新股发行机制改革第一阶段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设定最低申购的底限;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加强新股认购风险提示。主要是从投资者的角度进行了改革,适当向中小投资者进行了倾斜。经过1年多来的落实,改革将继续向纵深推进。&&&&新股发行机制改革第二阶段将着手发行方的改革:进一步完善询价过程中报价和配售约束机制,促进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同时进一步增加承销与配售的灵活性,理顺承销机制,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强化发行人、投资人、承销商等市场主体的职责。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财经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财经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数码汽车科技财经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股票/基金&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再起步 IPO重启预期升温
  发行经历9个月的“空窗期”之际,中国股市迎来了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再起步。IPO重启的预期也随之升温。
  “组合拳”推动新股市场化发行
  中国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意见稿从推进市场化发行机制、进一步提高新股定价市场化程度、改革新股配售方式等方面打出“组合拳”。
  自主配售、加强披露、强化责任主体诚信义务,成为此轮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最受关注的亮点所在。
  对于“网下发行的新股由主承销商在提供有效报价的投资者中自主选择投资者进行配售,发行人应与主承销商协商确定网下配售原则和方式并在发行公告中披露”,研究所所长表示,这一规定改变了卖方原有的利益链条,将卖方与买方的利益一定程度上联结在一起,有利于买方,是配售机制的一次创新尝试。
  《意见稿》指出,要提前招股说明书披露时间节点,强化新股配售过程的信息披露要求,发行人IPO预披露后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在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看来,进一步提高对信息披露的要求是《意见稿》“最实质性的动作”,此举有利于增加资本市场透明度。
  新一轮改革未触及关键所在
  某专业财经网(,)站就此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截至6月11日零时,超过77%的参与者认为新一轮发行制度改革对A股而言是“利空”,另有一成认为“说不清楚”。
  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新一轮改革,似乎仍未获得投资者的认可。业内专家认为,改革未能触及市场核心问题或是关键所在。
  在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看来,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谁决定谁能发”,而已公布的改革征求意见稿回避了发审决定权问题。
  IPO重启关键在“价格适当性”
  长期以来,由于新股发行价格虚高、超募严重,以及由此引发“炒新”风盛行,成长性过度透支导致上市后估值快速回落,解禁引发股价下行等等因素,A股市场视扩容为“洪水猛兽”。
  在稳妥重启IPO方面,新一轮发行制度改革被寄予厚望。
  而在许多市场人士看来,现行的行政管制式的发行制度,是导致市场供求关系扭曲、定价体系混乱的主要原因。行政管制令市场股票实际供给数量维持在低水平上,以至供不应求。企业实际融资需求被阻拦在市场之外不能自由进入,使得市场价格居高不下。而在供求关系持续失衡的背景下,越积越深的IPO“堰塞湖”对A股形成难以消除的重压。
  这意味着,在发审制度仍以行政权力为基础的背景下,“修修补补式”的改革难以打破既有的利益格局,难以改变一、二级市场的分裂和对立。
05/15 13:3006/13 08:1006/13 08:1006/13 08:0106/13 08:0006/13 06:0606/13 06:0606/13 06:06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网上投洽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股 新股发行 2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