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现代海军的主要武器是舰艇还是战斗机作战视频,现在海军主要作战武器是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机还是军舰的

解密中国海军主要作战舰艇_尚文频道_新浪网
解密中国海军主要作战舰艇
  菲律宾军舰在南沙黄岩岛侵犯我国主权,引发了关于海防兵器的热议。诸多专家和军迷纷纷表示,为了维护海权,中国海军需要装备先进的两栖登陆舰和攻击舰。
维护海权凭什么?“五虎上将”逐个数
  就像《三国演义》中蜀汉刘备麾下拥有“五虎上将”一样,今日的国家海防,需要哪些主要作战舰艇,其作用和优势如何?&
  据新华、《北京晚报》
  “上将”一:航空母舰
  擅长:远洋作战 搭载舰载机
  现状:海军核心
  航空母舰搭载大量舰载机,不但可以“居高临下”对敌舰打击,还能对付空中和陆地目标,因此是现代海军最有威力的“大将”。
  在二战中的太平洋战场,大多数舰艇都是被航母的舰载机击沉,从而彻底改变了现代海战的模式。如今,航母是极为重要的远洋作战兵器。一艘航母能够携带数十架先进战斗机到达任何一片海域,这就使得优势的空中打击能够覆盖全球。美军二战后历次对外战争均是以航母为主力;英国在马岛战争中远征南美,航空母舰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对采取防御战略的国家而言,航母则可弥补陆地和岛屿机场的不足,保卫远距离海权。例如我国南沙距离大陆最远为1500公里,而我空军主力“歼-8”飞机的作战半径是800公里。航母可使我航空兵作战覆盖范围大大增加。航空母舰可谓现代海军的核心和灵魂。
  目前,美国拥有10余艘现役核动力航母,排水量为10万吨左右,远胜他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印度、泰国也分别拥有(包括在建)1~3艘航母,其中法国“戴高乐”号为核动力,其他均为常规动力航母。
  “上将”二:巡洋舰
  擅长:火力强 速度快
  现状:逐渐退出江湖的大型军舰
  巡洋舰是一种火力强、速度快的大型水面舰艇。在一战和二战中,巡洋舰作为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重要“副手”,也担负独立作战任务。
  二战后,随着战列舰退役,巡洋舰成为仅次于航母的大型战舰。美俄等国为巡洋舰装上了防空导弹、反舰导弹、自动火控系统和核动力,使之成为火力猛烈、续航力近乎无限的海上堡垒。美军的一个航母编队,通常就包括1至2艘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作为编队最重要的火力支撑点。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投入10艘巡洋舰,其中“圣哈辛托”号巡洋舰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打响了第一枪。
  随着军工尤其是导弹技术的发展,大型驱逐舰也能承担巡洋舰的主攻、支援、防空、护航等任务,而且驱逐舰的造价比巡洋舰便宜得多,战争中的目标更小,灵活度更高。因此巡洋舰的价值逐渐在淡化。
  目前美军还有20多艘现役巡洋舰,俄罗斯有7艘,意大利和秘鲁各有1艘。其他国家均没有巡洋舰。多数国家认为巡洋舰炫耀武力的价值超过其实战价值。这个巨人正在逐渐退出江湖。
  “上将”三:两栖战舰
  擅长:从海上向陆地攻击
  现状:在南海维权中被呼唤
  两栖战舰是海军登陆作战中的主力舰,包括“两栖登陆舰”和“两栖攻击舰”等。
  两栖登陆舰主要运载士兵、车辆,船体中有多个船坞状舱室。在登陆战时,两栖登陆舰停泊在距海岸线不远的位置,运载的气垫船、登陆艇或水陆两用坦克等通过“船坞”进入水中向海滩冲锋。该舰自身火力不强,一般用于自卫和防空。法国“闪电”级和美国“惠德贝岛”级两栖登陆舰是其中的佼佼者。
  两栖攻击舰与登陆舰最大的区别,在于其登陆作战不光靠登陆艇涉水抢滩,还能靠直升机和垂直起降飞机,把陆军投放到敌人阵线后方。因此,两栖攻击舰增加了飞行甲板和大量直升机,看上去俨然是一艘小型航母。美国的“黄蜂级”、法国的“西北风级”等都赫赫有名。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你死我活”的主力会战可能性较小,“漂洋过海”争夺岛屿、扰袭与反扰袭的可能性却很大。在这种交锋中,两栖战舰不但能实现长距离登陆突击,而且可以为抢点、坚守提供通讯、指挥、后勤、情报等多方面支持。拥有先进的两栖战舰,便足以在未来的海岛争夺中占据先机。
  中国两栖战舰研发过去是一个软肋。2006年,2万吨级的071型两栖登陆舰首舰“昆仑山”号下水,到2012年初071级已有4舰建成;今年搭载20架直升机的直通甲板两栖攻击舰又在曼谷亮相,展示中国两栖作战能力不断提升。
  “上将”四:驱逐舰
  擅长:速度快 用途多
  现状:从“小跟班”到主力的中型军舰
  驱逐舰是一种高速度、多用途的中型军舰。最早的驱逐舰出现在19世纪末,当时主要是为了对付敌方的鱼雷艇以及对敌方的大型军舰进行鱼雷攻击。在一战、二战中,随着飞机和潜艇的逐渐投入,驱逐舰也得到迅速发展,其火力、装甲和续航能力都不断提高,能够远洋航行,除了担任护航和鱼雷攻击外,广泛被用于侦察、防空、反潜、救护、警戒等方面,成为战列舰、航空母舰等大型舰艇重要的“跟班打杂”。
  二战后,驱逐舰得到进一步发展,装上了各式导弹、电子侦察与火控系统,搭载直升机,摇身一变成了海上“多面手”。由于军事科技的发展,“巨舰大炮”彻底成为历史,先进的反舰导弹完全可以放在驱逐舰上,甚至美军的未来武器“电磁轨道炮”都能从驱逐舰上发射。这就进一步提高了驱逐舰的地位。
  如今,驱逐舰已成为大多数国家海军的主力舰种,某些大型驱逐舰达到万吨,与二战时的重型巡洋舰不相上下。赫赫有名的譬如美国“阿利-伯克”级宙斯盾驱逐舰、中国052c型“中华神盾”导弹驱逐舰等。
  “上将”五:护卫舰
  擅长:海域防御和航路护卫
  现状:建造数量多 参战机会多
  在现代海军编队中,护卫舰是在吨位和火力上仅次于驱逐舰的水面作战舰只,但由于其吨位较小,自持力较驱逐舰为弱,远洋作战能力逊于驱逐舰。
  护卫舰是以中小口径舰炮、各种导弹、水中武器(鱼雷、深水炸弹)为主要武器的中型或轻型军舰。它可以执行护航、反潜、防空、侦察、警戒巡逻、布雷等作战任务。
  对于多数国家而言,多功能、战斗力强的驱逐舰和护卫舰是维护海疆的重要利器,驱逐舰和大型护卫舰的数量与质量也成为评价多数国家海军战斗力的标尺。
  例如南海周边的菲律宾和印尼两国,其海军人数接近,但菲律宾海军主力仅有1艘3000多吨和1艘1750吨的护卫舰,舰龄分别为40多年和60多年。而印尼拥有20多艘轻重护卫舰,半数以上舰龄小于30年,因此两国的海军实力也就是天壤之别。
  我国海军拥有现代级、052C、051C等5000吨级以上驱逐舰10余艘,其他大中型驱逐舰、护卫舰50艘左右,但在技术上距英、法、日等海军强国尚有差距。美国则拥有现役驱逐舰、护卫舰100艘左右,其中大部分是8000吨级驱逐舰,还有大量4000吨级护卫舰。
  新闻链接
  菲律宾
  大量采购武器装备
  称与黄岩岛争端无关
  据外媒报道,菲律宾国防部长加斯明9日称,多种新式战机、船只将于年内陆续交付军方,菲国防实力将得到大幅增强。但加斯明同时强调,此次军备采购与黄岩岛争端无关。
  加斯明介绍,波兰供应商将于年内交付菲律宾8架索科尔直升机中的4架,以及2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同时,空军今年有望部署21架UH-1H直升机等。
  除此之外,菲律宾海军将于年内接受美国提供的第二艘“汉密尔顿”级战舰,加斯明表示,菲军未来还可能再增加军备。不过,加斯明否认此次军备采购与目前黄岩岛对峙有关,他表示这是菲律宾军方计划已久的项目。&&&&&&(中新)
  海洋维权
  用什么船合适?
  即使像美国那样的世界海上强国,在北冰洋同样面临着与俄罗斯等国的海权争夺。然而,类似于马岛战争那样大规模的海战爆发的可能性却在降低。对于领海环境复杂的国家来说,面对复杂而紧张的海上对峙活动,用什么样的舰船才合适?
  首先,大型战舰并不一定适合。各国海上权益争端往往开始仅仅是小纠纷。大型战舰在自持力和武装上固然占优,但却容易激化矛盾,给人以口实。而且,现代海上作战均为体系作战,单独派一两艘军舰,能发挥的作用有限,而花费却极其庞大。特别是与邻国长期的和复杂的海上纠纷,派遣大型军舰是一个费力而不讨好的选择。
  第二,小型巡逻艇无法满足要求。大型军舰费效比不高,但小型巡逻艇在沿海或能满足需要,但对于海洋国土广大的国家,小艇的自持力有限,“持续作战”能力过于低下。
  第三,日本海上保安厅装备有多艘排水量在2000吨以上的大型巡逻船,可起降直升机,也拥有一定的自卫武器。应当说,这种大型巡逻舰无论在低速性能还是自持力都比较适合。但对于周边环境复杂的国家来说,其灵活性不足。如果擦枪走火,其自卫能力仍然有限。
  因此,对于海岸线漫长、海洋国土广大的国家,不妨借鉴美国濒海战斗舰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从顶层设计入手,在较大吨位、长自持力的基础上,建造模块化开放式的船体平台,根据不同的任务配置任务模块,既适应复杂海上斗争的需要,又能在可能发生的突发冲突中赢得主动。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doc】中国海军现代海上作战体系(上)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doc】中国海军现代海上作战体系(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史话】中国海军舰艇武器配置的演变|【三海一核】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大学生在线()
我的图书馆
【史话】中国海军舰艇武器配置的演变|【三海一核】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大学生在线()
早期舰艇武器配置及发展变化创建初期的人民海军极度缺乏作战装备,战斗装备或为接收、俘获的国民党海军舰艇,或为民船改装而来的舰艇以及设法从香港购买的美、英、日等国早期超龄舰艇,其中大部分都是排水量数十吨的小型舰艇。这些舰艇的武器基本为100毫米以下、人工操作的火炮,且产地来源不同,型号杂乱,火力性能较差,弹药及零部件来源基本告竭,实际作战能力己经十分有限。新中国海军组建的第一支炮艇部队主战装备仅仅是数卜艘排水量25吨以下的炮艇和巡逻艇,前者为日军侵华时设计并在上海建造的内河炮艇,配有25毫米炮I座、机枪I挺,由于并非为海上使用设计,其适航能力仅适用于江、河、湖泊和水网地区:后者则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建造的木壳艇,也只能担负江河湖泊的巡逻任务。为尽快建立起一支解放沿海岛屿和保卫沿海急需的海上力量,人民海军一度从上海招商局、公用局、海运局等单位征调了一批商船、拖船和渔船,通过加装火炮将其改装为战斗舰船。由于当时国内并无生产舰用火炮的能力,因此都是从解放军陆军部队调拨各种榴弹炮、战防炮、高射炮以及高射机枪等陆战武器,通过相对简单的技术改装后装舰使用。如在美制25吨级登陆艇上加装小口径火炮,将其改作炮艇使用。再如一种原产自日本、排水量100吨的机械动力钢制渔船的改装方式为:在船首安装1门57毫米口径战防炮,舰尾安装1j-]37毫米口径战防炮,两舷各安装1门25毫米口径机关炮,这样就将其改装成了一艘颇具火力的百吨级简陋炮艇。虽然相对于军用舰船其自身防护能力仍然较弱,但实用性还是超过那些仅20余吨的内河炮艇。据相关资料记载,人民海军创建时期仅这种由渔船改装的炮艇数量就有16艘。但是,人民海军就是凭借这些简陋的舰艇装备,在作战中打出了威风,配合陆军部队连续实施了打通长江口航道,攻占滩浒山岛、嗓泅列岛、佘山岛、披山岛等大小战斗上百次,并击沉敌舰、船43艘,击伤16艘,缴获敌艇、船101艘,击伤敌机5架,彻底粉碎了拥有优势海空装备的国民党军队对长江口、浙江及大陆东南沿海的封锁。鉴于国家经济能力及船舶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短期内难以为海军提供足以与国民党海军兵力相抗衡的舰艇装备,因而中国决策层在建国初期为海军制定了以空(海军航空兵)、潜(潜艇部队)、快(鱼雷艇部队)为主的发展方针。在最初的发展阶段,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作战能力并对海上情况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力量,主要还是以小口径速射火炮和鱼雷为海战武器的轻型炮艇、鱼雷艇等近岸快艇部队。人民海军的初期发展计划曾特别强调舰艇吨位可以小一些,但航速要大,舰上火炮、鱼雷和深水炸弹等武器装备要强,应能够胜任配合陆军在沿海进行登陆与抗登陆作战任务,同时能够胜任单独执行海上反封锁、保障海上运输安全、保护渔业生产、打击敌海上骚扰等任务,必要时还能执行破坏或封锁敌之港口,阻截敌海上交通线,进行扫雷、布雷、维护海防设施等作战任务。因此从1950年下半年开始,在苏联装备和技术人员的援助下,中国海军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并扩大了多个采用苏式装备的鱼雷艇及轻型炮艇部队。P-4型鱼雷快艇(即中国海军从苏联引进的第一批鱼雷快艇装备)装备数量42艘,这种快艇配备有2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和2挺14. 5毫米双联机枪。其后在1955年,中国海军又引进了39艘苏制P-6型鱼雷快艇,并且开始自行仿制。P-6艇配备有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和2座25毫米双联舰炮。从武器配备来看,其作战能力尤其是自卫火力较P-4型鱼雷快艇有明显提高。鱼雷快艇体积小,航速高,机动灵活,隐蔽性好,攻击威力大,但适航性差,活动半径小,自卫能力弱。因此在50和60年代,作为主要突击兵力的中国海军鱼雷艇部队通常多与炮艇部队进行海上协同作战。与鱼雷快艇装备有所不同的是,中国海军当时已经开始尝试在国内船厂自主设计生产轻型炮艇装备,如排水量26吨的53型及55型濒海战斗炮艇。通过总结建国初期历次海战中的经验教训,中国海军对炮艇装备提出的要求是:吨位适中,发动机功率要大,艇体要轻,以便在战斗中快速攻击和退出;火炮为中、小口径速射炮,弹药基数要多,以便在近战中对中、大型舰艇上层建筑有可靠的杀伤力;船体水动力性能好,能适应一定海情并能在南海盐湿、复杂气象条件下航行作战。随之,国内船厂设计生产了满载排水量50吨的53甲“黄埔”型炮艇,1952年服役,艇上配备有苏制25毫米双管火炮2门和12. 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2挺。稍后生产的55甲“汕头”级炮艇满载排水量80吨,舰载武器提升为37毫米双管火炮2座,14. 5毫米双联机枪2挺,最高航速22.5节,最大航程434. 4海里。鉴于上述炮艇仍然存在火力弱、航速慢、难以适应当时海战需求的缺点,中国海军遂开始研制战技指标更高的新型炮艇装备。60年代初,中国研制成功了著名的0111型高速护卫艇(国外称为“上海”级)。该型护卫艇在艏、艉各配备双管37毫米舰炮1座,中部装有双管25毫米舰炮2座,深水炸弹投放器2座,并可携带8枚深水炸弹和10枚水雷。其前后布置的苏式双管37毫米舰炮射速可达360/分,中部双管25毫米舰炮射速更达800^' 900发/分。该型艇投产后大量装备了人民海军,在60年代著名的“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中表现突出,充分显示了整体设计与武器配置的出色和合理。在新建鱼雷艇和炮艇的同时,人民海军也没有忽视此前缴获和接收的那些舰龄老旧、但排水量较大的杂牌舰艇。为恢复并提高它们的作战能力,人民海军用各种苏制中小口径舰炮装备替换了那些五花八门的武器装备。针对当时国内不具备中型以上军用舰船及全部配套武备的科研生产能力,国家在1951年拟定了逐步建立并提高中国海军装备设计和制造能力的三个步骤:即首先从苏联取得部分装备的技术转让权;从仿制过渡到半自制:由半自制逐步走向全自制,最后完全建立自己的研制体系。随着朝鲜战场的枪炮声归于寂静,中国政府先后在1953年和1959年与苏联政府签订了关于苏联向中国提供海军装备技术的两个重要协定,从苏联引进包括护卫舰、潜艇、扫雷舰、猎潜艇、鱼雷艇、导弹艇等海军装备的全部技术图纸、材料和设备进行装配制造,计划在苏联帮助下短期内逐步实现上述各种舰用材料及武器装备的国产化,全面消化引进技术,创造条件向自行设计过渡。另外,为了进一步加快海军力量的发展,中国政府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巨款,采购了苏联制造的4艘驱逐舰。1954年10月至1955年6月,中国购入的4艘排水量2000吨级苏制鱼雷驱逐舰分两批先后加入中国海军,国外称“鞍山”级。该级舰的武器配置包括:沿中轴线分别在前后甲板装有4门130毫米单管火炮,烟囱后布置2座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左右舷侧各布置2座37毫米防空炮,后甲板装有2座432毫米深水炸弹发射炮,同时两侧有2条布雷轨道延伸至舰尾,在执行布雷任务时可携载触发水雷48枚、非触发水雷32枚。从武器配置看,该级舰具有较强的对海、对陆及海上布雷能力,但防空和反潜能力较低。50年代后期,根据中苏协定装配制造的首批O1型(国外称“成都”级)护卫舰开始进入人民海军服役。该级舰长91. 5米,排水量1150吨,采用蒸汽轮机动力,最大航速28节,武器配备为100毫米单管半自动炮3座(前2后1),中部烟囱后三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1座,舰体后部双联装37毫米防空炮2座,鱼雷发深水炸弹发射器2座,尾部甲板大口径深水炸弹发射炮2座。从火力布置来看,“成都”级护卫舰较“鞍山”级驱逐舰更为均衡和合理,因为“鞍山”级毕竟是苏联在二战前设计的老舰。对当时的中国海军而言,“鞍山”级和“成都”级已经是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大吨位战斗舰艇。假如一切按照原先计划发展下去,中国海军有可能提前结束主要依靠小吨位战斗舰艇保卫国家海防的局面。然而,由于随后中、苏两国关系出现骤变,继续引进和生产苏式舰艇的可能性己经不存在,迫使中国只能依靠自己比较薄弱的科技能力和工业基础为海军提供急需的武器装备。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前期,中国开始自主研制300吨级的037型(国外称“海南”级)反潜护卫艇。这是一种吨位比苏式同类战艇略大、航速相当或高于当时中国海军装备的小型高速护卫艇,适航性能比先前大量装备的小型护卫艇有明显改善,对海对空火力更强并具有较强反潜作战能力,能够在大陆近海较广阔海域机动作战并执行多种任务。定型后的037型反潜护卫艇武器配置为:艇首4座5联装RBU-1200型火箭深弹发射装置。前后甲板各1座采用半封闭结构的双联装57毫米舰炮(单管射速70发/分,最大射程12000米),二层前部平台和烟囱后部各布置1座双联装25毫米舰炮,艇尾两侧设有2座BMB-2型大口径深弹发射装置,艇尾中部还布置2座深水炸弹投放架,并备有18枚深弹。由此可见,该型艇以驱潜及反潜作战为主,兼有巡逻、警戒、护航和布雷用途,火力配置与当时国外同类装备相比明显强大。037型反潜护卫艇大量生产后,甚至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被倚重为水面舰队制海作战的主战兵力,在将台湾国民党海军逐离大陆沿海的作战及反击外国军舰入侵我西沙群岛的海战中威名赫赫。作为自主设计制造大吨位战斗舰艇的开端,中国在60年代前期开始采用全部国产材料和设备独立建造生产了1000吨级的65型火炮护卫舰(国外称“江南”级)。该型护卫舰配备有3座100毫米单管舰炮(前1后2)、4座37毫米双管舰炮、2座250毫米5管反潜火箭发射器及4座432毫米6管深水炸弹发射装置。从武器配置来看,其综合作战能力己与此前的“成都”级护卫舰基本相当,舰炮火力更有超过。该舰的建成服役标志着中国开始具备自主研制中等排水量战斗舰艇的能力。综上所述,人民海军从创建到60年代中期,基本实现了中等排水量以下战斗舰艇及舰载武器的自主生产和装备,确立了各级战斗舰艇的火力配系,实现了舰载武器的标准化、系列化及可靠的后勤保障。“鞍山”级改装2座,“成都”级改装1座),同时为其配备相应的雷达、导航等电子设备。由于“上游”-1反舰导弹装药量较大,单枚威力足以摧毁数千吨级大型战舰,因而这种曾经相对落后的舰艇改装后的反舰能力超过了二战时期的巨型战列舰,导弹射程更超过当时任一大口径舰炮的2倍。在此期间,国内仿制的021型及024型导弹艇也先后取得成功。前者标准排水量171吨,满载205吨,最大航速35节,配有单联装SY-1/2发射装置4座和25毫米双联舰炮2座:后者标准排水量68吨,满载79吨,最大航速37. 5节,配有单联装SY-1/2发射装置2座,25毫米双联舰炮1座。两型导弹艇对处于其有效攻击距离的所有大、中型海上目标具有无可置疑的威慑力,量产后迅速取代了鱼雷快艇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海军仍然缺乏大排水量战斗舰艇及海防形势比较严峻的年代,正是由于大批船体小、航速快的021. 024型导弹快艇被广泛部署在沿海各战略重点区域,成为当时中国沿海防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机动突击力量,从而有效地巩固和改善了当时国家的沿海防御形势。舰载武器与作战能力的持续进步苏联在1960年7月全面断绝了对中国的所有技术援助,不过根据此前(1959年)两国签定的“二四”协定,中国仍然有机会接触并获得一些能够代表当时苏联最新军事成果的海军武器装备资料及样品,尤其是反舰导弹及其作战平台的部分关键性技术样品和资料。反舰导弹问世并达到实战能力的意义是革命性的,令现代海军首次拥有了远距离精确攻击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方式。尽管在反舰导弹问世之初,西方各海军大国并不以为然,但当时中国海军决策层则敏锐地把握住了未来海战场的武器发展趋势,对中国海军主战武器装备的发展重点作出果断决策,确立了以舰载反舰导弹为舰艇主要制海作战武器的发展方向。在并不完整的样品和资料的基础上,国内相关科研机构经过数年艰苦努力,到60年代中后期研制成功了国产第一代反舰导弹。60年代后期,中国一方面建造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护卫舰及导弹艇,另一方面将此前的“鞍山”级驱逐舰和“成都”级护卫舰改装为以反舰导弹为主战武器的作战舰艇。具体改装方式是拆除中部原有的鱼雷发射系统,在这一位置安装国产第一代双联装“上游”-1 (SY-1)型舰舰导弹发射装置(其中“鞍山”级改装2座,“成都”级改装1座),同时为其配备相应的雷达、导航等电子设备。由于“上游”-1反舰导弹装药量较大,单枚威力足以摧毁数千吨级大型战舰,因而这种曾经相对落后的舰艇改装后的反舰能力超过了二战时期的巨型战列舰,导弹射程更超过当时任一大口径舰炮的2倍。在此期间,国内仿制的021型及024型导弹艇也先后取得成功。前者标准排水量171吨,满载205吨,最大航速35节,配有单联装SY-1/2发射装置4座和25毫米双联舰炮2座:后者标准排水量68吨,满载79吨,最大航速37. 5节,配有单联装SY-1/2发射装置2座,25毫米双联舰炮1座。两型导弹艇对处于其有效攻击距离的所有大、中型海上目标具有无可置疑的威慑力,量产后迅速取代了鱼雷快艇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海军仍然缺乏大排水量战斗舰艇及海防形势比较严峻的年代,正是由于大批船体小、航速快的021、024型导弹快艇被广泛部署在沿海各战略重点区域,成为当时中国沿海防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机动突击力量,从而有效地巩固和改善了当时国家的沿海防御形势。进入70年代,国内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即被国外称为“旅大”级的051型导弹驱逐舰研制成功。“旅“鞍山”级改装2座,“成都”级改装1座),同时为其配备相应的雷达、导航等电子设备。由于“上游”-1反舰导弹装药量较大,单枚威力足以摧毁数千吨级大型战舰,因而这种曾经相对落后的舰艇改装后的反舰能力超过了二战时期的巨型战列舰,导弹射程更超过当时任一大口径舰炮的2倍。在此期间,国内仿制的021型及024型导弹艇也先后取得成功。前者标准排水量171吨,满载205吨,最大航速35节,配有单联装SY-1/2发射装置4座和25毫米双联舰炮2座:后者标准排水量68吨,满载79吨,最大航速37. 5节,配有单联装SY-1/2发射装置2座,25毫米双联舰炮1座。两型导弹艇对处于其有效攻击距离的所有大、中型海上目标具有无可置疑的威慑力,量产后迅速取代了鱼雷快艇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海军仍然缺乏大排水量战斗舰艇及海防形势比较严峻的年代,正是由于大批船体小、航速快的021. 024型导弹快艇被广泛部署在沿海各战略重点区域,成为当时中国沿海防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机动突击力量,从而有效地巩固和改善了当时国家的沿海防御形势。进入70年代,国内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即被国外称为“旅大”级的051型导弹驱逐舰研制成功。“旅大”级的武器配置包括:前甲板设有2座FQF2500型12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脯、舰各设双联装130毫米主炮1座(最大射程29千米),中部设2座回转式三联装SY-2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前、后、中部二层平台共设双联装37毫米舰炮4座,桥楼及前部烟囱两侧各设双联装25毫米炮2座,舰舰设大型深弹发射装置4座,并具有水雷布放能力。随后,为替换海军创建以来一直使用的一些老、旧杂舰,国内开始建造生产被国外称为“江湖”级的第一代导弹护卫舰。该级舰的武器配置为:舰舷设2座人工装填、射程1200米的五管火箭式深弹发射装置,艏艉各设1座单管100毫米主炮(早期生产型),其最大射程16千米,射高9. 5千米,半自动,射速15发/分,用于对舰、对岸目标射击,中部2座SY-1/2双联回转式导弹发射装置,舰首上层建筑前、后部两舷和舰尾共配置6座61式37毫米双管舰炮,舰尾设4个BMB-2深弹发射炮和2个深弹投放架,并设有雷轨,可携带数十枚水雷。从舰载武器配备看,“江湖”级护卫舰几乎可视为“旅大”级驱逐舰的缩小版,其武器配置与改进的“鞍山”级和“成都”级相比并无很大变化(主要区别在反舰导弹的携载量和采用国产新型主炮)。这一时期,中国海军水面舰队的主战兵力可以说已经基本实现了对舰作战的导弹化,制海作战能力基本跟上了时代的发展,但舰载防空、反潜武器却没有取得同步进展,这是因为国内在该领域的研发能力当时仍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所以,虽然增加了防空武器密度,但就射程、射速和自动化程度而言并没有质的变化,而反潜武器仍然为射程较近的深水炸弹,使用方式也与国外海军在二战时期基本相同。而且,第一代国产驱护舰的早期生产型依然采用传统的露天指挥台,所有武器仍为独立的火控系统,无作战情报指挥中心。除反舰导弹外,防空武器仍未采用雷达火控系统,自动化程度较低,仍以人工号令的操作方式,无全天候作战能力,更不具备“三防”能力。而同期发达国家海军已迅速在舰载反舰、防空及反潜武器领域全面实现了制导化和系统化,中国海军已经具备的远距离反舰作战能力实际上己被削弱和抵消,而防空、反潜弱点则愈显突出。在现代海战条件下,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远远超出人力所能正确判断和决策能力极限,技术装备落后的}军队仅凭超常勇气或战术发挥是难以取胜的,必须依靠能够对目标进行快速探测、跟踪,信息处理、显示,并将先进作战武器加以高度集成的自动化作战系统才能与技术优势之敌进行有效对抗。中国海军虽然在“旅大”级驱逐舰和“江湖”级护卫舰上开始大量安装对空、对海、对潜和火控等多种电子设备,但尚未达到自动化指挥控制的水平,而且主要防空武器在射程、精度方面对高速空中目标尚不具备可靠拦截能力。实际上,中国海军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了研制舰空导弹的需求,并试验性地建造了1艘可携载自主研制的“红一61"型舰空导弹的防空型护卫舰。该防空舰的武器配置在当时属于较先进水平:前后各布置1座双联装“红旗一61”舰空导禅发射装置(含弹库及各12枚备弹),分别负责前后半球10千米的防空任务;其他主战武器也是国内最新研制和战技性能比较先进的新一代产品,如双联100毫米高平两用自动舰炮2座,双联37毫米全自动舰炮4座,1200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2座,大日径深弹发射炮2座,深弹投掷装置2座等。主要电子设备包括国内最新研制的381型三坐标雷达、火炮攻击雷达等。该舰排水量1674吨,最大航速28节,自持力10昼夜,续航力2000海里/18节,可在中近海执行编队防空作战任务。但由于国内舰空导弹技术基础十分薄弱,导致第一代舰空导弹经过长达近20年的研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而无法正式列装。为尽快提高舰空导弹技术领域的科研能力,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海军在80年代后期引进了法国的“海响尾蛇”舰空导弹系统,安装在“旅大”级驱逐舰“开封”号上进行研究评估,并且在后期建造的改进型“旅大”级驱逐舰及“江湖”护卫舰上开始采用国内自主研制的79式双联100毫米高平两用舰炮。该炮采用了雷达火控系统,以打击海上和陆上目标为主,也可用于对空作战。此外,“旅大”级驱逐舰及“江湖”护卫舰的近防武器也换为国内研制的76式37毫米双管舰炮(与先前的61式37毫米舰炮相比,该炮设计有先进的雷达指挥控制和完善的自动供弹装置,初速达1000米/秒,最大射程9400米,有效射程3800米,射速800发/分)。在改善防空武器的同时,人民海军还分别在1艘“旅大”级驱逐舰及1艘“江湖”护卫舰上进行改装反潜直升机及反潜鱼雷发射装置的试验,同时换装国内研制的第二代“鹰击”反舰导弹,从而使人民海军舰载武器配置出现了质的变化。此后不久面世的国产新一代“旅沪”级、“旅海”级驱逐舰、“江卫”级护卫舰,则在舰载武器配置上全面体现了中国海军舰艇在现代海上防空、反潜及制海作战能力方面的快速进步。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代主战舰艇,“旅沪”级在立项之初即要求瞄准西方同期同类舰只的先进水平,要求配备具有国际80年代水平的先进作战系统,具有较强的战场信息获取及综合处理能力,并且在反舰、防空、反潜乃至反导武器系统上都要跨上新台阶。“旅沪”级计划发展之初,中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方面有着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因而有条件采用了包括动力、部分雷达、自动化指控系统、乃至防空导弹等一些国外先进设备及装备,呈现出综合多方面中外技术的特点。其武器配置包括:前端设12管国产火箭深弹发射装置2座,100毫米双管舰炮1座,再往后梯次布置了法制8联装“海响尾蛇”近程防空导弹发射装置和2座国产76A37毫米双管速射炮,烟囱后中部平台设国产新一代“鹰击”反舰导弹,平台下方两侧各设有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装置,后部直升机机库上方除安装1部巨大的REL-2大型远程警戒雷达外,还装有2座76A37毫米双管速射炮,并可携载直一9舰载反潜直升机2架。舰载新型自动化作战指挥系统具有早期预警、快速反应、实时判断、集中指挥、分散控制以及软硬配套的能力,已向国际先进水平靠近一大步。紧随其后建造的“旅沪”级2号舰及“旅海”级驱逐舰则基本实现了对海、对空、反潜以及电子战等全部作战武器系统的国产化,其中最主要的有ZKJ-6舰艇自动化作战指挥系统、363, 345型对海对空搜索雷达和8联装“海红旗一7”舰空导弹等,表明国内相关研究机构及工业企业己经在很短时间内突破并掌握了多种国外先进技术。90年代初开始量产的“江卫”级护卫舰在武器配置方面近似于“旅沪”级的缩小版:自前端起依次为2座6管火箭深弹发射装置、79式双联100毫米舰炮、六联装“红旗61B”近程舰对空导弹(后续生产的“江卫”II则改装八联装“海红旗一7”舰空导弹)、2座76A37毫米双管速射炮,烟囱前后中部平台设“鹰击”反舰导弹,后部直升机机库两侧(“江卫”II为上方)设76A37毫米双管速射炮2座,载直一9型反潜直升机1架。“旅沪”“旅海”“江卫”等第二代国产主战舰艇武器已具有相对完善和可靠的海上防空、反潜及制海三维立体作战能力,与国外海军同类装备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防空武器作战距离仍属点防御范围,而且其发射装置仅顾及前半球,没有构成完整的防空导弹与近防火力防御圈,近防武器系统的射速、发射密度差距悬殊。客观地讲,时至90年代中期,人民海军水面舰队的技战术水平与现代高技术战争的要求仍然有相当大距离。这一时期,台湾岛内分裂分子公然向“台独”道路迈出危险脚步,台海形势骤然进入紧张状态,出于迅速提升整体作战能力并备战反分裂军事斗争的急需,人民海军随即从俄罗斯引进了包括“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在内的一大批海军装备,从而在较短时间内使装备体系和综合作战能力有了质的进步。根据国内外多方公开报道,中国海军引进的“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共两批4艘,俄方编号分别为956E和956EM型,同时还引进多种舰载武器、电子设备和技术。首批交付的956E舰载武器配置包括:艏、艉各布置AK130型双管舰炮1座,SA-N-7单臂式中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前后各1座(备弹48枚),AK630型高射速近防炮4座,四联装SS-N-22重型超声速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双联装533毫米反潜鱼雷发射装置2座,卡一28反潜直升带水雷40枚。该型舰拥有相对先进和完善的对空、对海、对潜探测设备、电子对抗设备和自动化指挥系统。“现代”级的武器配置拥有完整的25千米以内舰空导弹与高射速近防炮构成的双层防空火力圈;重型超声速反舰导弹具有超视距攻击能力,同时拥有超过其他国家同类武器数倍的摧毁威力:其大口径舰炮在射程、射速及对海、对陆打击能力方面居国际先进水平:反潜装备也可形成远(反潜直升机)、中(反潜鱼雷)、近(反潜深弹)多层作战范围,综合作战能力明显优于同期国产主战舰艇。后批的956EM型虽依然采用了单臂式舰空导弹发射装置,但换装了新型SA-N-12导弹,将射程扩大至40千米,舰舰导弹有效射程也增至240千米,取消了舰艉的AK130双联装火炮,但近防武器换装为更先进的“卡什坦”弹炮一体近防系统,攻防作战能力较956E又有较大提升。“现代”级驱逐舰的引进不仅直接提高了人民海军水面舰队的战斗力,而且对新一代国产海军装备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有益献推动作用。现役主战舰艇的武器配置进入21世纪之后,陆续服役的多型驱护舰在舰载武器配置方面己经基本达到国际同类装备的水平。其中,“旅洋”I级在采用俄式对空探测/作战指挥体制并在前、后各设1座俄式SA-N-12单臂式中程舰空导弹发射系统的同时,还配有国内自主研制生产的多管反潜火箭深弹发射装置2座,最大射速可达90发/分的单管100毫米主炮1门,具有超视距作战能力的四联装“鹰击83”反舰导弹4座(有海外评论认为,该发射装置可同时兼容发射中国自主研制的反潜导弹),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装置2座,国内最新研制成功的7管30毫米近程防御系统2座,另配有俄制卡一28反潜直升机1架。其先进的对海、对空、对潜探测设备,高度自动化的作战指挥系统及各种舰载武器,体现出浓厚的中俄合壁特色,综合作战能力较先前引进的“现代”级更加完善。“旅洋”II级则是人民海军第一种采用相控阵雷达体制的防空驱逐舰,配有48枚中国自行研制的“海红旗9”远程区域防空导弹,这些导弹装备在8个圆柱形的垂直发射单元里,每个发射单元备弹6枚,前主炮后和舰桥前的空间上布置6个发射单元,在舰尾部直升机库前的空间上布置了2个发射单元。公开资料显示,这种导弹的最小射高25米,最大射高31. 5千米,有效射程150千米,可有效阻止敌空中高速作战平台进入其中、高空打击空域。同时,该舰在后桅杆和直升机库之间装有2座四联装的新型远程超音速反舰导弹。其近防武器及反潜武器与“旅洋”I级相同,但安装位置有别,另配有反潜直升机1架。国外评论认为,“旅洋”II级舰防空作战能力(主要是备弹量)仅次于美海军“宙斯盾”防空驱逐舰,综合作战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旅洲”级是人民海军另一型以舰队防空作战为主的导弹驱逐舰,装有从俄罗斯引进的SA-N-6“暗礁”中远程舰空导弹和30N6E相控阵雷达。俄制SA-N-6“暗礁”导弹每个发射单元备弹8枚,该舰在舰首前主炮后,舰桥前的平台上布置2个发射单元,在舰尾直升机飞行甲板前类似机库的结构里设有4个发射单元,共备弹48枚。其他武备如反舰导弹、100毫米舰炮,三联装反潜鱼雷发射装置、730近防系统均与“旅洋”I级相同,可搭载反潜直升机1架,但无机库。海外观察家认为,“旅洲”级舰更大可能是由于中国自行研制的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尚未达到成熟状态,而中国海军又急需这种具有远程防空作战能力的战舰之前的试验舰,或认为中国在研制舰载远程防空导弹系统的起步阶段仍需借鉴俄罗斯的设计。“江凯”级则是近年来人民海军大批量建造的新型护卫舰,最初建成服役的2艘依然采用了包括六联装反潜火箭发射装置、国产100毫米舰炮、“海红旗一7"近程防空导弹、四联装“鹰击”83舰对舰导弹、AK-630近防炮以及反潜鱼雷发射装置等成熟装备在内的武器系统,但随后装备的标准型在武器配备方面则有显著变化,最令人注目的是其前部的新型32单元防空导弹垂发装置。据外媒介绍,导弹为国产“海红旗一16”中程舰空导弹,最大有效攻击距离40千米;主炮改装为1座国产新型76毫米自动舰炮,对海最大射程17千米,对空10千米,射速高达125发/分;近防武器也换装为2座国产730防御系统,其他如2座四联装“鹰击83”反舰导弹、三联装反潜鱼雷、多管火箭深弹以及舰载反潜直升机等则被继续沿用。从舰载武器配置看,“江凯”级在对空、对海和对潜综合作战能力方面己经丝毫不亚于目前各主要海军国家的通用型主力战舰。放眼世界,各传统海军强国已经在新式超远程舰炮、舰载激光近防系统、舰载无人机、多用途无人遥控艇、海上战区反导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而人民海军与之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在海军现代武器装备领域,中国要想赶上并超越发达国家,必须继续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不敢稍有懈怠。
馆藏&23798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斗机作战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