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朋友了解现在的互联网恒昌普惠规模实力金融研究院,真正有实力的吗?

互联网金融要实现普惠金融到底有多难?
我的图书馆
互联网金融要实现普惠金融到底有多难?
  导读 | 现阶段没法实现普惠金融,但是,随着未来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的完善,系统数据库的不断整合,支付这样的业务不断发展,金融一定会实现普惠金融的目的,服务现在无法服务的客户群体。
  前段时间看不少互联网金融项目,都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有几亿人享受不到很好的金融服务,有些创业者还拿出了(,)做例子,工行全国大约有近3万家网点,每个网点服务存款在30万以上高净值客户的客户经理大约有2-3人,每个客户经理大约要服务100人甚至更多,那么,很多的高净值用户实际上等于没有得到服务。这还仅仅是财富管理端,在资产端,能够获得金融服务的用户更是少之又少。在此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在传统银行的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方面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普惠金融,源于英文“inclusivefinancialsystem”,始用于2005年联合国宣传小额信贷年时,后被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大力推行,是一个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互联网金融,到底能不能实现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现在到底在干什么?简单整理了一下互联网金融2015年11月目前的情况(个人整理,欢迎补充):
  如上图,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设施是支付,征信和系统服务。在此之上,发展了很多的业务模式,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在资产制造,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以及基础设施领域都有大量的项目涌现,就笔者目前所接触的项目来看,互金的项目大部分还只是在改变传统金融行业交易结构的阶段。
  在线上资产制造方面,消费金融领域,在一些信贷结合场景的领域,已经有一批大互联网公司做出了很多尝试,在线上制造资产、放贷。但是传统信贷的规模在金融行业的资产占比本身偏少。而且,目前这些线上制造资产的公司,绝大多数都是放贷给粘性比较高、数据结构化、平台深度的用户,基本上都是跑完自己风控模型以及传统评分卡模型在自己前5%的用户里挑选一批用户去实验性的测试放贷,然后辅助地理位置信息、社交关系、电商数据,快递地址等融入评分模型辅助授信,同时解决贷后失联这个传统头痛的问题。
  未来,有几个方向值得思考:
  1、去担保的情况下是否能够控制风险,因为担保行业并没有消除或者降低风险,而是转移了风险。
  2、抵押的方式是否会被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授信的方式替代,风险定价有新的方法和思路。同时如果抵押仍然存在,车辆、房产、金融资产等一些已经有明确线下可登记转让管理部门的资产是否可以在线上快速完成流转。比如线上办抵押。
  3、如果某类平台链接足够多的社会基本单元“人”。同时掌握更多“人”的结构化信息,是否可能改变传统金融的授信方式,完成一个新的授信模型。
  当然,这一切还是故事,成功与否,取决于数据的真实性,由于不同场景需要不同的模型,计算量之大,需要整合的资源之多,单一企业无法承担,比如征信行业提到的大学生市场,提到大学毕业的前四年后二年,在传统金融机构由于没有个人征信记录是无法获得金融服务的(但是目前市场的一些给大学生做消费金融的项目也很容易受到政策监管的冲击,毕竟学生没有收入),更多的资金来自于家庭的支持,还有很多没有在征信系统有记录却需要金融服务的农民、个体、以及不同的群体,都无法获得服务,而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在与银行抢客户群体,并没有真正去做普惠金融,没有真正去服务有能力接受金融服务但是金融行业没有服务到的群体。
  到中小企业层面,由于没有资产,就没有办法被传统金融企业“风险定价”,这个风险定价是打引号的,为什么,因为强担保强抵押模式下,银行根本不需要什么风险定价技术,只需要资产估值能力和资产处置能力,在一个没有“风险定价”的体系里,自然要求没有违约和刚性兑付。
  因此,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现阶段没法实现普惠金融,但是,随着未来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的完善,系统数据库的不断整合,支付这样的业务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一定会实现普惠金融的目的,服务现在金融行业无法服务的客户群体。
(责任编辑:HN061)
TA的最新馆藏[转]&最有看点的互联网金融门户
你真的了解普惠金融吗?
刘冠美 | 来源:和讯网
在各路新闻报道中,你可能经常看到“普惠金融”这个词,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将“发展普惠金融”写入《决定》。可是那些高深的概念和定义必定看起来很枯燥,今天寻钱网君小编对“普惠金融”进行一次解析,一探它的“来龙”与“去脉”。普惠金融是什么?
这一概念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正式提出来的。首先,金融是什么?有一种说法,金融就是将经济理论运用于决策制定过程中,进行更有效的资源配置。“金融”前面加上“普惠”二字,自然就让金融不再是少数人的游戏。普惠金融的英文是Financial inclusion,反义词是Financial Exclusion——金融排斥,其本质在于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和不均衡,它是一种市场失灵现象,需要从理念、政策、监管、组织和技术等多个方面予以修正。而我们的主角——普惠金融就是人们提出的一种化解金融排斥、消除金融歧视的理念和方案。
从凯恩斯学派的需求决定供给的观点来看,普惠金融正是体现了普罗大众对于金融服务的普遍需求,而这种服务也不仅仅限于传统银行业务,在国民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资产管理的迫切性多样性被激发出来。比如现在非常火热的P2P网贷与众筹模式。
P2P网贷让过去只有大型集团公司或高净值人群才拥有的获得融资权利的人,现在让更多的人来享有这种权利。这可以体现在,过去,只有像国企这样的大公司,在实行大型项目时,才能拥有在银行融资的权利。但是中小微企业得到这种服务的可能性很小,如今,通过互联网金融,这些在银行无法获得资金的中小型企业能够在这里获得融资。
普惠金融国外成功案例
普惠金融的最成功案例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创办的孟加拉乡村银行。该银行主要面向农村贫困人口,尤其是贫困女性,采取了无担保、无抵押的贷款制度。乡村银行将借款人分成小组,几个小组构成一个乡村中心,以借款小组和乡村中心为单位进行运作。借款人可采取分期不等额的还款制度,借款利率大大低于高利贷,但略高于传统银行,以防止富裕者套贷。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累积还款率在98%以上,帮助58%的借款人脱离了贫困线。尤为难得的是孟加拉乡村银行还鼓励贷款者成为持股者,他们可以购买银行的股份,每一股的价格大概是1.5美元(每人现买一股)。作为股东,他们可以投票选董事会,也有资格成为董事会成员,这会使贷款者觉得银行是属于自己的。在2006年左右,格莱珉的贷款者拥有银行94%的股权,另外6%为政府所拥有,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银行”。
自1995年开始,孟加拉乡村银行开始实现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它决定不再接受任何捐助资金。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引起其他国家的效仿,已有数十个国家(甚至包括美国和法国、荷兰等发达国家)开设了类似的银行。
此外,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创立了乡村信贷模式,通过设立独立的小额信贷部门来对乡村银行管理和权利下放,根据客户需求量身设计符合其需求的储蓄产品和贷款产品,实现了正规商业银行的乡村信贷可持续发展。玻利维亚阳光银行通过实行联保贷款机制、递进贷款机制和定期还款制度等机制,推出了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金融产品,服务于小微企业,同样实现其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则成立了社区银行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客户和居民的金融需求。
“普惠金融”在中国
“普惠金融”第一次正式写入党的决议,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主要任务就是让列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农户、贫困人群及小微企业,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当前,普惠金融的内涵更为丰富。首先,客户覆盖面更广,服务对象从低收入群体扩展到了城市白领、小微企业、弱势产业以及欠发达地区。其次,产品和功能更加多样,除了存款类产品,还提供更为广泛的诸如信贷、支付、结算、租赁、保险、养老金等服务,模式也由单一的线下拓展为线下线上并行,网络化、移动化特征明显。再次,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普惠金融不再是政府扶贫,它不同于政策性金融,也有别于普遍服务,而是既要履行社会责任,又要遵循商业可持续原则。
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额信贷公司,而很多大型的商业银行也开始向公众推广其小额信贷业务,信贷虽只是普惠金融的一部分,但从小额信贷的发展势头却可看到普惠金融的未来。不少研究者开始将小额信贷作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民生银行是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微金融业务开展较为成功的代表;中国平安是唯一一家拥有全牌照的金融企业,在利用综合优势开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方面较有特色;阿里巴巴具有完备的电子商务平台,在支付体系建设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有成功经验;拉卡拉在线下支付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宜信则拥有强大的网络借贷平台,在小额信贷产品开发方面走在前列。
5个典型中最广为人知的自然是阿里巴巴的综合性普惠金融服务,其支付宝从2005年的800万户飞升至2012年的8.23亿户。研究者称其为,依托着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借助于电子商务的客户群体和信用记录,近年来阿里巴巴将支付宝、余额宝、小额信贷融于一身,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创造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奇迹,更令传统金融巨头深感压力。
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
互联网只是实现普惠金融的一种方式,但也是很有力的一种方式。互联网金融通过以下几种渠道,促进了普惠金融体系的创新和发展。
第一,创新信贷技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互联网企业的优势是“大数据”,即通过技术手段分析客户交易的历史数据,了解客户的需求和交易行为,从而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程度。比如阿里金融的小微信贷技术,通过在自己平台上所掌握的贷款客户过去的商品和货物的交易记录、账户数量、还款情况以及行为习惯等,进行内部的信用评级和风险计算,这样就解决了传统银行很难解决的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问题。又比如之前说到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帮助资金供需双方在该平台上通过数据筛选实现直接交易,供需双方信息几乎完全对称,从而提高了交易成功的概率。
第二,降低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交易整个过程都在网络上完成,边际交易成本极低,从而创新了成本低廉的融资模式。早在2000年,欧洲银行业测算其单笔业务的成本,营业网点为1.07美元,电话银行为0.54美元,ATM为0.27美元,而通过互联网则只需0.1美元。阿里金融小额贷款的申贷、支用、还贷等都在网上进行,单笔操作成本仅有2.3元,远远低于银行的操作成本。由于交易成本的降低,互联网金融获得了较快的发展。
第三,扩大覆盖范围。互联网金融依托全天候覆盖全球的虚拟网点网络,可突破时空局限,覆盖到因偏远分散、信息太少而很难得到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为5.99亿,手机网民为4.64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在农村地区普及速度较快,这为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供了可能。以农业银行为例,截至2013年3月底,该行通过“惠农通”方式在农村地区投放电子器具113.7万台,极大满足了村民转账、消费、小额取款等基础金融服务的需要。
第四,拓展金融服务边界。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信息技术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将网民的“碎片化资金”以某种方式整合起来,降低了服务门槛,为更多的人提供金融服务。例如日,支付宝和天弘基金合作推出余额宝,规定最低投资额是1元,降低了理财产品的门槛,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参与,仅仅17天就吸引用户251.56万,累计存量转入资金规模达57亿元,人均投资额仅1912.67元,远远低于传统基金户均7万~8万元。随后活期宝、现金宝等产品的不断推出,满足了普通老百姓的碎片化理财需求,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边界。
普惠金融的本质和互联网的精神直接契合,受益于互联网金融的分享、协作、平等精神。互联网在交易技术和交易两个层面可深化普惠金融。网络银行和移动支付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结合云计算、大数据、P2P网络等技术,互联网金融会在各个层次对普惠金融进行推动。而在交易结构局面,互联网金融可借助P2P技术、Web2.0技术为用户搭建各种点对点的借贷、投资和交易平台,如P2P贷款平台、众筹融资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使得用户拥有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渠道。这种多元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更在于促进各个渠道的竞争,从而确保用户始终享用普惠金融的权利。
用微信扫描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您的评论提交后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留言会展示在下方留言区域,请耐心等待。
版权所有 (C)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 京ICP备号-2互联网金融是实现普惠金融最佳选择-中新网
互联网金融是实现普惠金融最佳选择
&&&&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的统计数据,全球有27亿成年人得不到任何正规的金融服务。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被排斥在正规金融服务门槛之外。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帮助更多的人享受到金融服务,而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也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普惠金融体系是指一整套全方位为社会全体人员,尤其是为金融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思路、方案和保障措施等。普惠金融体系这一概念由联合国在2005年正式提出,世界银行将普惠金融定义为:“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处于工作年龄的人都有权使用一整套价格合理、形式方便的优质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作为包容性金融,其核心是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使所有人都能得到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而包括P2P网贷、第三方支付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由于其覆盖广、成本低、可获得性强等特点,成为实现普惠金融的最佳路径选择。
&&&&无论从价值理念还是实现路径上,互联网金融都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最佳选择。互联网金融其作为普惠金融的最佳选择,源于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互联网金融的低成本、可持续特征使其成为普惠金融的最佳选择。低成本可能是互联网金融最直接显著的特征,其交易成本大约只有传统银行的20%。因此,互联网金融可以使得在传统金融环境下无法盈利的普惠金融业务得以盈利,实现商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互联网金融的平台经济、规模经济特征有利于发展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不仅有效降低成本,而且提升了资金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互联网金融提高了金融服务的个性化金融需求,大幅度提升了资金的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这种规模经济、平台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这种商业模式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一步助推普惠金融的发展。
&&&&第三,互联网金融提高了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互联网金融的突出特点是便捷和广覆盖,可以有效地提高服务质量。包括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不仅能满足所有人群的金融需求,而且直接缩小了城乡差别。
&&&&第四,互联网金融可提供便捷全面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有助于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有效降低金融风险。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金融,能够迅速地动态了解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同时有助于互联网金融机构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
&&&&第五,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技术特征的互联网金融是实现普惠金融的最佳选择。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互联网金融可以对客户的资信状况做到可记录、可追溯、可验证,能够卓有成效地帮助传统金融改善信息不对称现象,利用大数据来加快征信体系建设,进而提升金融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实现普惠金融的实现路径如下:
&&&&首先,互联网金融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的探索。互联网金融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及鼓励金融创新提供了最佳的路径选择,在信贷(P2P网贷)、支付结算(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投融资(互联网基金、互联网证券、互联网保险等)、征信体系建设(大数据金融)、风险管理与防范(大数据、云计算应用)等多个领域推动普惠金融的实现。
&&&&其次,互联网金融是发展普惠金融、弥补传统金融服务不足的重要路径选择。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定位主要是在小微层面,本身就具备处理“海量交易笔数,小微单笔金额”的技术优势和金融优势,而这种小额、快捷、便利的特征,正是普惠金融的要求和特点,也正符合金融促进包容性增长的主要功能。
&&&&再次,互联网金融可激励民间力量,引导民间金融阳光化和规范化,实现普惠金融。我国民间借贷资本数额庞大,长期缺乏高效合理的投资渠道,游离于正规金融监管体系之外。通过规范发展包括P2P网贷、众筹融资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于国家鼓励的领域,甚至是普惠金融项目,遏制高利贷,盘活民间资金存量,使民间资本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最后,互联网金融可以有效满足消费需求,扩大内需促进普惠金融发展。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5年电商超18万亿元,网络零售破3万亿元。包括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在内的互联网金融,可以满足电子商务对支付方便、快捷、安全性的要求;反过来,电商所需的创业融资、周转融资需求和消费融资需求,也促进了网络小贷、众筹融资、P2P网贷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发展。
&&&&(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
【编辑:种卿】
>经济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内蒙古普惠金融研究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