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素生产批号查询

主题:链霉素 | 医源世界
主题:链霉素
≡ 收起全部文章
  金黔在线讯 3月27日下午,思南县三道水乡一村民从某个体医生手中接过赔偿金12.55万元。至此,一起医患纠纷成功调解。
  3月22日,三道水乡徐家坳村一妇女到一个体诊所看病。医生打针后,患者身体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随即被送往乡卫生院进行抢救。当日下午,患者终因抢救无效死亡。死者的丈夫次日晚赶回,要求赔偿40万元。由于个体医生无力承担这笔巨额赔款,家属便将死者遗体抬到了这名医生家屋外。
  三道水调解委员会接到反映后,乡司法所、派出所等调解委员会单位人员,立即前往卫生院调查处理。查明患者死因主要是个体医生未作皮试就直接注射链霉素造成药物过敏所致,该医生的行医许可证已过期年多,故属于人身损害赔偿纠纷。
  经过乡调解委员会两天两夜的努力,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协议:由个体医生一次性支付给死者亲属赔偿金12.55万元,另负责部分安葬费用。
  (梁祖江 本报记者 寇启伟)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钱恩三人分享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为了表彰他们发现了有史以来第一种对抗细菌传染病的灵丹妙药――青霉素。但是青霉素对许多种病菌并不起作用,包括肺结核的病原体结核杆菌。肺结核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在进入20世纪之后,仍有大约1亿人死于肺结核,包括契诃夫、劳伦斯、鲁迅、奥威尔这些著名作家都因肺结核而过早去世。世界各国医生都曾尝试过多种治疗肺结核的方法,但是没有一种真正有效,患上结核病就意味着被判了死刑。即使在科赫于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之后,这种情形也长期没有改观。青霉素的神奇疗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能不能发现一种类似的抗生素有效地治疗肺结核?&&
  果然,在1945年的诺贝尔奖颁发几个月后,日,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赛尔曼?瓦克斯曼宣布其实验室发现了第二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链霉素,对抗结核杆菌有特效,人类战胜结核病的新纪元自此开始。和青霉素不同的是,链霉素的发现绝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有系统的长期研究的结果。和青霉素相同的是,这个同样获得了诺贝尔奖的发现,其发现权也充满了争议。&&
  瓦克斯曼是个土壤微生物学家,自大学时代起就对土壤中的放射菌感兴趣,1915年他还在罗格斯大学上本科时与其同事发现了链霉菌――链霉素就是在后来从这种放射菌中分离出来的。人们长期以来就注意到结核杆菌在土壤中会被迅速杀死。1932年,瓦克斯曼受美国对抗结核病协会的委托,研究了这个问题,发现这很可能是由于土壤中某种微生物的作用。1939年,在药业巨头默克公司的资助下,瓦克斯曼领导其学生开始系统地研究是否能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出抗细菌的物质,他后来将这类物质命名为抗生素。&&
  瓦克斯曼领导的学生最多时达到了50人,他们分工对1万多个菌株进行筛选。1940年,瓦克斯曼和同事伍德鲁夫分离出了他的第一种抗生素――放线菌素,可惜其毒性太强,价值不大。1942年,瓦克斯曼分离出第二种抗生素――链丝菌素。链丝菌素对包括结核杆菌在内的许多种细菌都有很强的抵抗力,但是对人体的毒性也太强。在研究链丝菌素的过程中,瓦克斯曼及其同事开发出了一系列测试方法,对以后发现链霉素至关重要。&&
  链霉素是由瓦克斯曼的学生阿尔伯特?萨兹分离出来的。1942年,萨兹成为瓦克斯曼的博士研究生。不久,萨兹应征入伍,到一家军队医院工作。1943年6月,萨兹因病退伍,又回到了瓦克斯曼实验室继续读博士。萨兹分到的任务是发现链霉菌的新种。在地下室改造成的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工作了三个多月后,萨兹分离出了两个链霉菌菌株:一个是从土壤中分离的,一个是从鸡的咽喉中分离的。这两个菌株和瓦克斯曼在1915年发现的链霉菌是同一种,但不同的是它们能抑制结核杆菌等几种病菌的生长。据萨兹说,他是在日意识到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生素,也即链霉素。几个星期后,在证实链霉素的毒性不大之后,梅奥诊所的两名医生开始尝试将它用于治疗结核病患者,效果出奇的好。1944年,美国和英国开始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链霉素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非常好。它随后也被证实对鼠疫、霍乱、伤寒等多种传染病也有效。与此同时,瓦克斯曼及其学生继续研究不同菌株的链霉菌,发现不同菌株生产链霉素的能力也不同,只有4个菌株能够用以大规模生产链霉素。&&
  1946年,萨兹博士毕业,离开了罗格斯大学。在离开罗格斯大学之前,萨兹在瓦克斯曼的要求下,将链霉素的专利权无偿交给罗格斯大学。萨兹当时以为没有人会从链霉素的专利获利。但是瓦克斯曼另有想法。瓦克斯曼早在1945年就已意识到链霉素将会成为重要的药品,从而会有巨额的专利收入。&&
  但是根据他和默克公司在1939年签署的协议,默克公司将拥有链霉素的全部专利。瓦克斯曼担心默克公司没有足够的实力满足链霉素的生产需要,觉得如果能让其他医药公司也生产链霉素的话,会使链霉素的价格下降。于是他向默克公司要求取消1939年的协议。奇怪的是,默克公司竟然慷慨地同意了,在1946年把链霉素专利转让给罗格斯大学,只要求获得生产链霉素的许可。罗格斯大学将专利收入的20%发给瓦克斯曼。&&
  三年以后,萨兹获悉,瓦克斯曼从链霉素专利获得个人收入合计已高达35万美元大为不满,向法庭起诉罗格斯大学和瓦克斯曼,要求分享专利收入。1950年12月,案件获得庭外和解。罗格斯大学发布声明,承认萨兹是链霉素的共同发现者。根据和解协议,萨兹获得12万美元的外国专利收入和3%的专利收入(每年大约1.5万美元),瓦克曼斯获得10%的专利收入,另有7%的专利收入由参与链霉素早期研发工作的其他人分享。瓦克曼斯自愿把其专利收入的一半捐出来成立基金会资助微生物学的研究。&&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萨兹的这种做法破坏了行业潜规则,虽然赢得了官司,却从此难以在学术界立足。他申请了50多所大学的教职,没有一所愿意接纳一名“讼棍”,只好去一所私立小农学院教书。虽然在法律上萨兹是链霉素的共同发现者,但是学术界并不认账。&&
  1952年10月,瑞典卡罗林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瓦克斯曼一个人,以表彰他发现了链霉素。萨兹通过其所在农学院向诺贝尔奖委员会要求让萨兹分享殊荣,并向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他科学家求援,但很少有人愿意为他说话。当年12月12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期颁给了瓦克斯曼一人。瓦克斯曼在领奖演说中介绍链霉素的发现时,不提萨兹,而说“我们”如何如何,只在最后才把萨兹列入鸣谢名单中。瓦克斯曼在1958年出版回忆录,也不提萨兹的名字,而是称之为“那位研究生”。&&
  瓦克斯曼此后继续研究抗生素,一生中与其学生一起发现了20多种抗生素,以链霉素和新霉素最为成功。瓦克斯曼于1973年去世,享年85岁,留下了500多篇论文和20多本著作。萨兹则从此再也没能到一流的实验室从事研究,1960年代初连工作都找不到,只得离开美国去智利大学任教。1969年他回到美国,在坦普尔大学任教,1980年退休,2005年去世,享年84岁。&&
  萨兹对链霉素的贡献几乎被人遗忘,他是在退休以后才逐渐又被人想起来的。这得归功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微生物学家米尔顿?威恩莱特。1980年代,威恩莱特为了写一本有关抗生素的著作,到罗格斯大学查阅有关链霉素发现过程的档案,第一次知道萨兹的贡献,为此做了一番调查,并采访了萨兹。威恩莱特写了几篇文章介绍此事,并在1990年出版的书中讲了萨兹的故事。此时瓦克斯曼早已去世,罗格斯大学的一些教授不必担心使他难堪,也呼吁为萨兹恢复名誉。为此,1994年链霉素发现50周年时,罗格斯大学授予了萨兹奖章。&&
  在为萨兹的被忽略而鸣不平的同时,也伴随着对瓦克斯曼的指责。例如,英国《自然》在2002年2月发表的一篇评论,就举了链霉素的发现为例说明科研成果发现归属权的不公正,萨兹才是链霉素的真正发现者;2004年,一位当年被链霉素拯救了生命的作家和萨兹合著出版&&《发现萨兹博士》,瓦克斯曼被描绘成了侵吞萨兹的科研成果,夺去链霉素发现权的全部荣耀的人。&&
  瓦克斯曼是否侵吞了萨兹的科研成果呢?判断一个人的科研成果的最好方式是看论文发表记录。1944年,瓦克斯曼实验室发表有关发现链霉素的论文,第一作者是萨兹,第二作者是E?布吉,瓦克斯曼则是最后作者。从这篇论文的作者排名顺序看,完全符合生物学界的惯例:萨兹是实验的主要完成人,所以排名第一,而瓦克斯曼是实验的指导者,所以排名最后。可见,瓦克斯曼并未在论文中埋没萨兹的贡献。他们后来发生的争执与交恶,是因为专利分享而起,与学术贡献无关。&&
  那么,诺贝尔奖只授予瓦克斯曼一人是否恰当呢?瓦克斯曼和萨兹谁是链霉素的主要发现者呢?链霉素并非萨兹一个人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发现的,而是瓦克斯曼实验室多年来系统研究的结果,主要应该归功于瓦克斯曼设计的研究计划,萨兹的工作只是该计划的一部分。根据这一研究计划和实验步骤,链霉素的发现只是早晚的事。萨兹只是执行瓦克斯曼研究计划的一个劳力而已。换上另一个研究生,同样能够发现链霉素,实际上后来别的学生也从其他菌株中发现了链霉素。瓦克斯曼最大的贡献是制定了发现抗生素的系统方法,并在其他实验室也得到了应用,他因此被一些人视为“抗生素之父”。&&
  所以,链霉素的发现权应该主要属于实验项目的制定者和领导者&&(也即导师),而具体执行者(也即学生)是次要的。这其实也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发惯例,并非链霉素的发现才如此,其他获得诺奖的生物学成果,通常只颁发给实验的领导者,而具体做实验的学生很少能分享。萨兹显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在后来一直强调是他劝说瓦克斯曼去研究抗结核杆菌的抗生素的,试图把自己也当成是实验项目的制定者。但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在萨兹加入瓦克斯曼实验室之前,瓦克斯曼实验室已在测试抗生素对结核杆菌的作用了。&&日期:日 - 来自[]栏目
&&& 近日,华北制药华胜公司获得了欧洲药品质量理事会(EDQM)签发的硫酸链霉素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简称COS)。由此,华胜公司硫酸链霉素原料药取得了进军欧盟市场的“通行证”。
&&& 这是华胜公司继两性霉素B通过美国FDA认证、硫酸双氢链霉素通过欧洲COS认证以来,取得的第三个产品的国际认证证书。日期:日 - 来自[]栏目
    中国医药报讯 日前,华北制药华胜公司收到了欧洲药品质量理事会(EDQM)签发的硫酸链霉素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简称COS)证书。至此,华北制药华胜公司成为世界上唯一一家获得硫酸链霉素COS认证证书的制药企业。  这是继2006年5月两性霉素B通过美国FDA认证,2006年12月硫酸双氢链霉素通过欧洲COS认证以来,该公司第三个产品取得国际认证证书,是该公司由中端产品向高端产品成功转型的一次尝试,为该公司利用质量优势占领国际高端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智卫真 王书彦)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19-20世纪初,结核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之后,随着医学的进步,结核病的发病率已降到较低水平。然而进入20世纪后期,结核病疫情卷土重来:耐多种药物结核菌株的出现、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并发症的传播,导致了医院内病原菌的滋生,成为威胁力极高的慢性传染病。
  结核病疫情死灰复燃
  进入21世纪后,区域性结核病疫情的死灰复燃,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据资料介绍:全球每年新发现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人,我国是世界上22个结核病高负担的国家之一,由于人口众多,其感染者居世界第2位,在现阶段,有3/4的患者来自农村及贫困地区。据200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受结核杆菌感染者较多,结核病患者约占了总人口的0.4%左右,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近200万人,年病死率约为3%。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对结核病予以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抗结核药物市场也吸引了业内商家的目光。
  全球抗结核病常用药物市场约占抗感染药物市场的12%,2000年抗结核药物市场为4.7亿美元,并且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安万特、诺华、惠氏、法莫西和Lupin公司占据了抗结核药物市场份额的59%,此外印度生产商占12%,剩余的29%由较小的厂商拥有。
  近两年,国内抗结核常用药物市场呈现出上升趋势,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时每医药信息公司研究数据表明,2002年,抗结核药物在国内大城市重点医院的用量比上一年增长了18%,估计全国抗结核类药物市场销售额为2亿-2.5亿元左右。
  常规品种仍占一定份额
  目前,常用的抗结核药品由杭生素、合成药和中药三大类组成,其中有20多种西药为国家基本治疗用药,一线治疗药物主要是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利福霉素类等。近几年,氟喹诺酮类也被用于抗结核菌的治疗,在联合治疗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链霉素&&链霉素是1944年由美国瓦克斯曼发现的第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是最先使用的抗结核菌药物。由于链霉素和其他抗菌药物或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可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在抗结核联合疗法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目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作为抗结核的基础药物,也是结核化疗史上的里程碑药物。
  1958年,链霉素在国内开发成功并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产品结构为链霉素、双红链霉素、羟链霉素等。近年来,世界抗生素市场快速发展与升级换代,发达国家链霉素的生产及应用已是缩减趋势,市场处于激烈震荡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链霉素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价格稳中有降;2001年在国外减产的刺激下,链霉素外贸出口量上扬,国内产量增幅较大;现在主要由华北制药、鲁抗医药、上海四药、乐山三九长征药业4家企业生产。
  2001年,我国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产量为&&2062吨,与上一年同比增长了31%,比1999年增幅达70%,2002年的总产量为1760吨,同比减少了&&14.65%,其中出口量为907吨,占51.53%。据海关数据显示,仅2003年11月,我国链霉素和衍生物及其盐的出口量为180吨,销售收入268万美元。
  国内注射用链霉素主要由华北制药、乐山三九长征、大连美罗、石家庄制药、山东瑞阳制药、鲁抗医药和上海四药生产,2001年7家药厂注射用链霉素的总产量为2.2亿支,由于其中一些企业压产,产量与上一年同比下降6%,这主要来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药物临床用药拓展的冲击,面对新的抗感染药物的副反应及耐药性日趋增长的现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得到了新的临床评价,从2002年链霉素注射剂市场销售情况来看,国内大型城市典型医院的使用量不大,专科医院和地方医院才是主要的消费市场。
  从总体上看链霉素产品集中度较高,前3家企业占据了总产量的90%。华北制药厂与美国合资建成的河北华胜制药,是世界上最大的链霉素生产基地,该公司链霉素产量已跃居世界首位。
  异烟肼&&异烟肼是20世纪50年代初瑞士罗氏公司开发的产品,是具有特异性抗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本品疗效显著、价格低廉,一直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多年的临床表明在各型肺结核的进展期、溶解播散期、吸收好转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内具有生产异烟肼能力的药业达几十家,经淘汰后,已形成了原料药产品集中度较高的格局。国内原料药主要由丹东锦江制药厂、北京第二制药厂、台州市江北医药化工厂、上海五洲药业生产。200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前3家厂的产量为1479吨,丹东锦江制药厂占据了90%的份额。从近两年的数据看,国产异烟肼在国外市场缺乏竞争力,主要供应国内市场,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两成左右,外销基本平稳,在一段时间内供需关系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自年,异烟肼的生产销售厂商达120多家,全国产量约为10亿片,异烟肼药品零售市场为0.34亿元左右。2001年成都锦华、沈阳红旗、上海信谊、山西汾河、武汉诺佳、西南药业、广东华南等7家制药企业占了总产量的54%,总体生产态势是稳中趋降。
  从医院用药情况分析,异烟肼是目前临床用量最大的品种,在全国14大城市典型医院的购药数量比重中占了1/4强;帕司烟肼、丙硫异烟肼和异烟肼复合制剂是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抗结核药,国内大城市样本医院2002年用药量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23%,用量为2200万片,销售额同比增长了30%左右。分析原因可能是医改后药品浪费现象得到了控制,各厂商实施GMP、GSP后,加大了终端市场的管理力度,商品周转加快,库存减少所致。
  乙胺丁醇&&乙胺丁醇是抗结核杆菌作用较强的药物,与多种抗结核病药物无交久耐药性,对链霉素和异烟肼产生抗药性的结核杆菌也有较好的疗效,是近年用于治疗结核病的基础药物之一。
  统计表明,国内能够生产乙胺丁醇制剂厂商多达近20多家,经过前些年的淘汰出局后,目前乙胺丁醇原料药及其制剂处于产销基本平衡的态势,具有产销量规模的企业尚不到10家。统计表明,我国乙胺丁醇的年产量为1.5亿片左右,产量较大的企业是杭州民生药业、桂林制药厂、西南药业、武汉第四制药厂等,这几家企业的产量占了国内总产量的&&60%以上。乙胺丁醇原料药主要由上海五洲药业生产,年产量在5-6吨左右。
  结核病疫情的卷土重来,使医院中的乙胺丁醇销售额增幅较大。从医院消费终端来看,2002年,乙胺丁醇的用药量比上一年增长了26%左右,乙胺丁醇在我国14城市典型医院的购药数量占本类药物的17.27%,其次是吡嗪酰胺。
  利福平&&利福平也称甲哌利福霉素,是半合成利福霉素的衍生物,本品是高效广谱抗生素,对结核杆菌有高度敏感性,同时对麻风杆菌也有较强的抗感染作用,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并且与其他抗生素无交叉副反应,口服吸收良好。由于易出现耐药性,主要适用于肺结核和麻风病的治疗。
  利福平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医药市场上的热门品种,价格一度攀升,进入90年代后,利福平市场增量迅猛,随之价格疲软。自1998年后,利福平原料药市场容量以平均20%的速度递增,2001年国内产量近400吨,其中沈阳抗生素厂和浙江新昌制药厂是骨干企业,两家产量占总量的90%左右。据海关最新数据显示,仅2003年11月,利福平和衍生物及其盐的出口量为19.83吨,出口额为80多万元美元,原料药年出口约占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我国利福平制剂生产厂较多,2000年生产厂为&&56家,随着国家GMP认证制度的实施,生产企业减少到49家,全国年产量为90498万粒,同比上一年增长了6.22%,主要生产厂有上海延安万象、福建古田、成都锦华、上海衡山药业、沈阳红旗制药、乐山三九长征药业等6家,约占了总产量的50%。
  利福平作为防治结核病的一线用药,是目前临床用量最大的品种之一,近两年在全国大城市样本医院利福霉素类药品都具有较好的市场,2001年利福霉素钠注射剂占了28.6%的市场份额,利福平用量上约占结核药物的1/4,其用药金额占20%左右;位居用药金额排行榜第2位。
  利福定也是利福霉素一类的衍生物,由四川抗生素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开发成功,1981年四川长征制药厂首次上市,其效果优于利福平,具有用药量小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从表2可以看出,在样本医院的用药数量和金额比例均比较小。
  新品种快速占领市场
  利福喷汀&&利福喷汀是利福霉素的衍生物,为长效抗结核药物,由德国赫斯特公司研制开发,&&1998年获得FDA批准,相继在美国和波多黎各上市。
  1994年,上海五洲药业获得生产利福喷汀原料药批文,胶囊剂、片剂也批准用于临床,四川抗菌素研究所制药厂、乐山三九长征药业、四川明欣药业、无锡第六制药厂获得生产批文,2001年总产量为&&2100万粒。近两年,该品市场增长较快,2002年全国大城市样本医院用量比上一年增长了26%。
  利福布汀&&利福布汀为螺哌啶利福霉素新衍生物之一,1981年由意大利研究开发,1992年法玛西亚公司在意大利上市,目前已在20多个国家用于AIDS患者的抗结核治疗,同时在欧美多国得到认可,被广泛用于临床,并已收入美、德药典。该品的抑菌作用比利福平强3-10倍,服用剂量仅为利福平的三分之一。
  随着抗结核药物临床研究的深入,产品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目前利福布汀、利福喷汀和喹诺酮类已成为抗结核类药品有效的补充。但专家认为:这并不表明结核病的治疗有了实质性的突破,目前治疗方式仍然有限,尽管许多药品具有一定的抗药性,但长时间使用一线药物还是有必要的。研究表明,异烟肼和乙胺丁醇具有破坏细胞壁的能力,因此也增加了结核菌对二线药物的敏感性。
  随着全球绿色食品发展,国外对植物类提取物认知度逐渐提高,抗结核的传统中成药的研发也有了长足进展。但总体来看,在临床应用中,利福平、帕司烟肼、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是用量较多的品种。由于结核病需要长期给药,故口服剂型占了绝对优势,市场份额达96%,其中胶囊剂、溶液利、片剂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而注射剂所占的比例较小。日期:日 - 来自[]栏目
  链霉素所致听神经损伤为一种常见的毒性反应,已为临床所重视。但家族耳毒性反应极为少见,现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所遇2例报告如下。&&&&   例1:女,57岁。22岁时因患浸润型肺结核准备给予硫酸链霉素治疗,做皮肤试验时(皮试液浓度为2500u/ml)皮丘为阴性反应,但有头晕、耳鸣症状,未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结果患者仍头晕、耳鸣、听力下降,未做特殊处理。现患者中度耳聋。其妹24岁怀孕4个月时,因患浸润型肺结核,给予硫酸链霉素0.75g肌肉注射,首次注射后立即出现剧烈的眩晕、耳鸣,继而出现听力迅速下降,立即停药,并给维生素和扩血管药物进行治疗,现患者高度耳聋,患者足月顺产一男婴,后发现婴儿听力完全丧失,经多方治疗无效。例2:女,66岁。20岁时因患浸润型肺结核给硫酸链霉素0.75g肌肉注射,每日1次,3h后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立即停药并给维生素及泼尼松等药物治疗,听力继续下降,现患者重度耳聋。其女,35岁时因患结核性胸膜炎而给硫酸链霉素0.75g,1日1次肌肉注射,用药2h后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立即停药,并积极治疗无效,听力进行性下降,现患者重度耳聋,其孙子,10岁时因患粟粒型肺结核用硫酸链霉素0.5g,肌肉注射,只注射了1次,就出现剧烈的眩晕、耳鸣,继而出现听力迅速下降,立即停药,并给维生素和扩血管药物及高压氧舱进行治疗,现患者重度耳聋。&&&&
  讨论:链霉素可造成第八对脑神经损害,主要是链霉素易于进入内耳的外淋巴液,在该处的浓度过高,半衰期长,致使前庭器内和耳蜗内感觉毛细胞发生退行性变,以至毛细胞脱落,不能再生,继之听神经退行性变,最终导致永久性听力丧失[1]。这种损害与家族易感性有一定关系。例1患者在做皮试时即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说明患者高度敏感,实属罕见,其妹(孕妇)只应用链霉素0.75g1次即出现头晕、耳鸣、听力迅速下降,婴儿出生后听力完全丧失。例2一家3代3人在不同年代应用链霉素后均出现听力下降,说明有血缘的家族成员中有应用链霉素所致听神经损害的,其他成员发生中毒的可能性要比一般人高,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链霉素时应详细询问有无该药物所致听力损害的家族史是完全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福玉,田春风,朱文兵.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少见的不良反应.中国农村医学,):37.
  (编辑:石&& 岚)
  作者单位: 154211 黑龙江萝北,宝泉岭分局中心医院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 链霉素对结核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是抗结核公认的第一线杀菌首选药物,链霉素皮内过敏试验可因各种原因而出现假阳性反应,在临床上可给患者造成失去链霉素治疗的机会,因此正确辨别链霉素试敏假阳性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现将链霉素在临床上可造成假阳性的因素作以分析。
  1& 受试者的因素
  (1)正确判断受试者皮试反应,如患者体质虚弱,睡眠不足、空腹、饥饿、心理紧张等,此时皮试出现的阳性反应要严格区分过敏反应,两者机制完全不同。(2)患者处于高热持续期,产热与散热在较高水平且趋于平衡皮肤血管扩张、发红、皮肤温度较高,此时链霉素皮试阳性率较高。(3)恶病质的患者,因周身血液循环缓慢,长期缺氧致皮肤色泽加深,皮试反应适当要延长观察时间,有利于正确判断皮试结果,此外某些疾病如猩红热、细菌性心内膜炎等本身即可有皮肤充血及皮疹样的改变,试敏前如不详细了解病情,也易得阳性反应。(4)患者对消毒液过敏,致局部血管扩张,直接影响观察结果,皮试易出现假阳性,如果皮试疑为假阳性,就首先在侧手臂行生理盐水对照,如需要重新做试敏时,则一定要作好以下几点:①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②做好准备抢救的药品。③密切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观察时间从常规20min,可延长25~30min,如果无全身不良反应,局部皮丘直径<1cm方可用药,从小剂量开始用药后逐渐增大,至所需要剂量,第一次注射药物也须在做好抢救准备的前提下进行。
  2& 操作技术上的因素
  (1)由于链霉素发生过敏反应较严重,部分医务人员过于谨慎,存有宁“左”勿“右”的心理,对皮试对疑阳性或出现的应激反应不加以综合分析及时对照试验,一概定为阳性这也使假阳性率增加。(2)配制链霉素皮试液过量,浓度不够准确,皮内注射刺入过深,注入药物过多,试敏针头过大,也可导致局部红晕,可出现假阳性反应。(3)皮试时消毒液未干,即予穿刺,使消毒液随针眼渗入皮内,消毒液的刺激,也可出现假阳性反应。(4)其他,夜间由于光线不足,特别是日光灯,使皮肤变白,最好这时不做链霉素皮试,如果确实需要试敏结果,要多人判断,做好一切抢救准备,时刻警惕过敏反应的可能。
  3& 链霉素制剂的特点
  (1)链霉素皮试液溶媒应选择生理盐水,禁用注射用水,因为注射用水是低渗液,皮试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大。(2)链霉素皮试液储藏,温度不宜过低,因为人体冷觉感受器的神经元数量多于温觉感受器对寒冷刺激敏感,若在冰箱内存放尽管链霉素溶液分解较迟缓,但因存放长久,仍含有部分链霉素分解产物,加之冷的刺激也可使皮试阳性率增加。
  笔者于以上的分析,每个医护人员在做链霉素皮试的配制时,要认真细致的进行,才不会使患者失去应用链霉素治疗的机会,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单位: 110161 辽宁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四院结核病医院
&  (编辑:田& 雨)
日期:日 - 来自[]栏目
&&& 病例1:男,43岁。因发热、盗汗、胸痛、咳嗽、咳痰、痰中带鲜血1个月余以肺TB收住我科。入院自诉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硫酸链霉素(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40902)过敏试验(-)。给予异烟肼0.2g+5%葡萄糖静滴2次/d;给予链霉素0.75g肌注1次/d;利福平0.45g口服3次/d。连续使用22天后,患者于肌注链霉素20min后体温上升至39.0℃,颜面潮红,眼睑及四肢水肿,全身皮肤出现荨麻疹样皮疹,伴剧烈瘙痒。立即停用链霉素(其他治疗措施不变),给予地塞米松10mg及10%葡萄糖酸钙20ml静脉注射,当天症状明显改善,连续抗过敏治疗3天后症状消失。再次肌注链霉素,过敏症状再次出现,停用该药并对症治疗5天后症状消失。考虑为链霉素所致迟发性过敏反应。
&&& 病例2:女,29岁。因咳嗽伴低热、盗汗20天经胸部摄片后以肺TB收住我科。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常规四联(硫酸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硫酸链霉素过敏试验(-),为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天后全身皮肤出现泛发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红色斑丘疹,伴瘙痒,体温38.2℃。停用链霉素,给予抗过敏治疗,5天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
&&& 讨论:近年来,肺TB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较好的控制,但在西藏地区由于交通、信息不便,药物保障难度大及生活习惯的差异等因素,TB病仍有上升趋势。链霉素是治疗TB常规而有效的药物,但其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也时有发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空气含氧量低,血液粘稠度高,血流速度相对缓慢,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排泄较慢,易发生蓄积中毒,特别是肝、肾功能不全时更易出现。临床治疗肺TB过程中,部分患者在使用数天后出现药物热、皮疹等过敏反应,应引起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在使用时应进行细致观察,备好应急药物,防止链霉素治疗肺TB时发生意外。
  作者单位:860000西藏林芝,解放军第115医院传结科
& (编辑:黄 杰)
日期:日 - 来自[]栏目共 4 页,当前第 1 页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医源世界 版权所有
医源世界所刊载之内容一般仅用于教育目的。您从医源世界获取的信息不得直接用于诊断、治疗疾病或应对您的健康问题。如果您怀疑自己有健康问题,请直接咨询您的保健医生。医源世界、作者、编辑都将不负任何责任和义务。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传播信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如果我们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联系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产批号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