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后 看俄罗斯人谈苏联解体是怎样继承以及发展的

苏联解体15年:俄罗斯人怎样看苏联解体?
 您的位置:
苏联解体15年:俄罗斯人怎样看苏联解体?
日 13:41:37
 来源:新华网
】 【】 【】&
&&& 新华网专稿:1991年年末,苏联宣告解体,随之出现了所谓“独立国家联合体”。整整15年过去了,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现在是怎样一幅景象?俄罗斯人如何看待苏联的解体?独联体的前景又将如何呢?
&&& 经济脱胎换骨&&&& 苏联刚刚解体的几年,俄罗斯似乎到处笼罩着一片凄凉气氛,被称为“休克疗法” 的经济改革把这个庞大的国家带到了崩溃的边缘。百业凋零,多数工厂停产,无数工人失业,百姓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曾经超过美元价值的“金卢布”一落千丈,物价飞涨。商店里物品奇缺,货架空空如也,形同摆设。老百姓差不多抢购光了所有能买得到的日用品和食品,百货商店门可罗雀。为换几个钱,一些老人和家庭主妇把自家腌制的泡菜、自采的蘑菇以及衣物等拿到集市或街头兜售。由于货源短缺,排长队买油、买菜、买肉等非常普遍。记得那时我们几个留学生为了买点土豆、胡萝卜等蔬菜,同俄罗斯人一起排了整整两个小时的队。 &&&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1992年有66%的俄罗斯人对苏联解体感到遗憾和不满,留恋昔日大国辉煌的情绪贯穿上世纪90年代。那时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糟透了!” &&& 在1998年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之后,俄罗斯经济逐渐好转。特别是最近几年,俄在经济上有了很大起色,百姓生活明显改善。如今莫斯科街道两旁增添了许多高档名牌商店,古典式楼房与现代化高楼鳞次栉比。商店里货物齐全琳琅满目,顾客川流不息,买东西再不用排队和抢购了。城市比从前繁华漂亮了许多,坑洼不平的“补丁路”减少了,街上跑的豪华轿车令人目不暇接。再看男女老少穿戴体面入时,接人待物彬彬有礼。伸手乞讨的人已难得见到。 &&& 眼下,莫斯科正在大张旗鼓地搞城市建设。机场在改建、道路在修建、饭店在重建、剧院在修葺,市内和近郊,一座座漂亮的现代化新居民楼仿佛瞬息间拔地而起…… && 评价依然不一&&&& 15年,弹指一挥间。苏联解体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对这个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一。 现在再问起俄罗斯老百姓对苏联解体的感受,仍有61%的人感到遗憾。这与被调查者的年龄有很大关系,年龄越长者越对解体感到遗憾。不过,俄罗斯百姓对现在生活的满意度普遍比前几年有所提高。 &&& 俄罗斯国家杜马独立议员雷日科夫说,他认为苏联解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而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康德拉舍夫斯基教授对记者表示,以前的苏联是一个多民族的、和睦友好的大家庭,充满了和谐精神。现在不仅俄罗斯,包括其他独联体国家也都缺少了这种精神。以前在经济方面,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之间的互补性很强;现在对其他独联体国家来说,单独发展社会经济是很困难的。 &&& 俄新社中文信息编辑部总编克浪斯告诉记者,他对苏联解体有两大感触:一是从爱国的角度来考虑,感到遗憾;另外,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解体后每个加盟共和国独立自主,对自身的发展有好处。俄罗斯及其他一些独联体国家在苏联解体后,经济快速发展。 &&& 莫斯科远郊一私人农场主尼古拉对记者说,比起苏联解体前的生活“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反正没有发财,不过总的来说是变好了”。 &&& 独联体斗而不破&&&& 独联体由苏联脱胎而来,自其建立之日起,政见和意识形态的分歧、经济领域中的矛盾等诸多纷争不断,现在独联体内部的裂痕和离心倾向越来越明显。 &&& 最近几年,独联体内部相继出现了“颜色革命”,被认为具有反俄倾向的“古阿姆集团”也活跃起来。格鲁吉亚和乌克兰曾扬言退出独联体,并且铁了心要加入北约,得到了美国和西方的支持和鼓励。由于俄罗斯决定从明年起抬高对独联体国家的天然气和石油价格,使能源进口国对俄不满情绪不断增加,就连俄罗斯的铁哥们白俄罗斯也感到气愤和失望。 &&& 在该组织成立15周年之际,独联体国家领导人不久前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了元首理事会,讨论该组织的改革和前途问题。不过,从会议的结果看,并不尽如人意,会议期间甚至还出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尴尬场面。独联体的前景仍令人堪忧。近年来,不断听到有关独联体解体的话题,难道独联体的气数真的将尽了吗? &&& 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说:“苏联已经解体15年了,一些加入独联体国家领导人时不时会告知,他们将脱离独联体。然而时间过去了,他们却还继续在独联体内工作。独联体存在着,它正着力解决各成员国之间存在的复杂问题,它正在成长。” &&& 康德拉舍夫斯基教授说,独联体各国一起友好相处70多年了,俄罗斯需要友好国家的支持,同样他们也需要同俄罗斯保持友好关系,需要俄罗斯在经济上的支持,因此独联体应当、并且有可能存在下去。他说:“各民族、国家和历史不能像小刀切割物品一样简单地被割裂开来。” (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王丹蒂) &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
(责任编辑:
 国际热图
24小时国际热点普京对苏联历史及苏联解体的评价_学习时报
普京对苏联历史及苏联解体的评价
俄罗斯总统普京领导俄罗斯“由乱到治”,走上“复兴”之路。政绩突出,威信很高,不仅得到多数民众的拥护,而且被国内最大的政党“统一俄罗斯”视为“精神领袖”。通过普京对苏联历史及苏联解体的评价,可以了解到俄罗斯社会思想的动向和发展。
1999年12月下旬,普京发表《21世纪的头十年》一文,其中提到,过去百年来的“共产主义尝试”已经“失败”。同年12月30日,普京又发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其中说:“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为共产主义原理而奋斗的标志下生活的。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是错误的。然而,如果我们不意识到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试验中付出了那种巨大的代价,那就更是大错特错了。主要的错误是: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用意识形态的方式搞经济,导致我国远远地落后于发达国家。无论承认这一点有多么痛苦,但是我们将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还说,“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所遇到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继承了苏联式的经济所付出的代价。”
2000年3月,普京当选总统后,实行“强国”战略,在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实施一系列改革,力图“复兴”俄罗斯。普京在从事国务活动时,经常遇到如何对待苏联时期的重要标志、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的问题,其间,他往往力排众议,作出重大决定,在许多方面肯定过去苏联的传统。
2000年12月,俄国家杜马根据普京的提议通过有关法律,规定用苏联国歌旋律作为俄罗斯的国歌,并用红旗作为俄军军旗。当时,普京的主张遭到右翼势力及前任总统叶利钦的强烈反对。叶利钦批评说,老国歌只代表官僚权力的苏共党代会,年轻一代人不会喜欢,总统不应该盲目崇尚民意。但普京强调,苏联国歌曲调激昂,振奋人心,否定苏联时期的一切象征性标志从原则上讲是错误的,否定历史会使整个民族“数典忘祖”。
日,普京在接受波兰记者采访时说:“斯大林是一个独裁者,这毋庸置疑。但问题在于,正是在他的领导下苏联才取得了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这一胜利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名字相关联。忽视这一现实是愚蠢的。” 日,普京接受德国《图片报》记者采访,在谈到斯大林问题时说:“斯大林时代发生了诸多罪行:政治镇压、许多民族的人受到驱逐。”但普京强烈反对将斯大林与希特勒相提并论,他针对西方流行的一种看法说:“是的,斯大林是个暴君,许多人称他是罪犯。但他不是纳粹分子。不是苏联军队于日侵入德国,而是恰恰相反。首先不能忘记这一点。”
日,普京在共青团真理报社现场回答读者的热线电话,当有人提出“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的问题时,普京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在回答“什么时候退出苏共”的问题时说:“我没有退出。苏共不存在了,我就把党证放在抽屉里。”
日,普京在“国情咨文”中对苏联解体作了更为具体的评述。普京说:“首先应当承认苏联解体是20世纪地缘政治上最大的灾难,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这是一个悲剧,我们数以千万计的同胞流落在俄罗斯土地之外,苏联解体就像流行病一样也波及到俄罗斯自身。人们的积蓄化为乌有,曾经的信仰不复存在,许多部门机构或被解散或是匆忙地进行了改革,而国家的完整因恐怖主义的影响和随后的妥协而遭受损害。寡头集团完全掌控着大众传媒,它们只为自己的小集团谋取利益,而普遍的贫困开始被视为正常的现象。但要知道,所有这些都是在经济急剧下滑、金融动荡和社会瘫痪的背景下发生的。” 2005年5月,普京在接受德国电视记者采访谈到苏联解体时还形象地说,这确实是千千万万人的悲剧,“我们在泼水的时候,连同孩子一起倒掉了”。
(2006年第11期《百年潮》王正泉)
版权所有 学习时报社 电子邮件:
电话: 86-1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有庄100号 技术支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日)盘点欧美各国在苏联解体后对俄罗斯未兑现的承诺
作者:丁明
核心提示:西方口惠而实不至的援助,以及对俄罗斯的歧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在苏联解体之后,曾经对俄罗斯作过诸多许诺,但大都没有兑现。
本文摘自社科院中当代史研究所网站& 作者:丁明& 原题为:1992年中俄关系略论
1992年是中俄关系发展史上关键的一年。其意义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承上启下&。所谓&承上&,是指两国在这一年完成了从中苏关系到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启下&则是指通过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在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中俄关系在1992年后走上了全面发展的健康轨道。
但是,当我们回顾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可以看到,尽管这年年底,随着叶利钦访华和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北京的会面,中俄关系呈现出一派大好形势,但纵观全年,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度还受到了消极因素的干扰。因此,当我们今天盛赞中俄关系在各个领域的发展,并为其今后的美好前景而感到振奋的时候,对两国关系发展初期的历史进行审视,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对其中的某些消极因素或称隐患进行分析,或许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日,两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钱其琛外长致电科济列夫外长,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俄罗斯联邦政府并决定中国驻原苏联大使王荩卿改任为驻俄罗斯大使。1这里面有一段小插曲。王荩卿接到新的任命时,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驻原苏联大使&。因为他在当年11月底抵达莫斯科准备就任时,几次要求递交国书均被苏方婉拒,理由是戈尔巴乔夫公务繁忙。显而易见,这种不合国际惯例的做法是由当时苏联国内的混乱局势所致。戈尔巴乔夫竟然忙得连接受国书的时间都没有了。不久以后,戈氏本人便宣布停止行使总统的职务,苏联旋即解体。新独立的俄罗斯成为苏联法律上的继承国。于是,王荩卿赴任时带去的致苏联国家元首的国书已经不能用了,换成了新的国书。最后一位驻苏大使尚未走马上任,就变成了驻俄罗斯的第一任大使。2&等到王大使终于向叶利钦总统交上国书的时候,已经是1992年2月初了。&3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向何处发展?这个问题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中俄是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又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且,还在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均发生了变化,中俄两国也由此出现了巨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人担心,刚刚实现了正常化并不断发展的两国关系,会不会由于苏联的解体和中俄之间出现的差异而改变方向,甚至背离正常化的轨道。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关系的破裂就与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有直接的关系。
两国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从中国方面看,在苏联解体前夕的讲话实际上已经为中国制订对俄政策确定了基调,他指出:&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包括政治关系,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4就是说,一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二不搞意识形态争论。根据这两条基本方针,中国外交制定了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在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的基础上,与俄罗斯以及苏联解体后的前苏联其它国家发展关系的政策。
日,就在钱其琛致电科济列夫的同一天,李岚清和田曾佩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抵俄罗斯访问。李岚清对俄副总理绍欣表示,中国政府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俄罗斯人民的选择。这是中国官方首次就俄罗斯出现的新形势表态。5此次访问取得了三项重要成果:其一,确认1989年和1991年中苏两个联合公报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依然是中俄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其二,继续履行中国和前苏联签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所规定的义务。其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睦邻、友好和合作关系。三项成果都写进了两国关系会谈纪要。这样,就为两国关系的平稳过渡奠定了基础。
从俄罗斯方面看,叶利钦总统2002年1月在联合国总部会见中国总理李鹏总理时的讲话,应该是俄罗斯首任最高领导就如何发展两国关系的第一次表态。
会见时,李鹏再次强调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中苏两个公报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同俄罗斯联邦的睦邻友好关系。同时,中国在处理与外国关系时,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中俄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两国间的4000公里边界应成为和平与友谊的边界。6叶利钦表示,俄将恪守双方已有的两个联合公报,并尽快批准已经签署的中苏边界东段协定。俄罗斯联邦与中国社会制度不同,但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也不相同。分歧不应妨碍两国的合作。发展同中国的经济关系对俄十分重要,俄方愿意与中方开展多领域、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合作。7叶利钦的讲话有两点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一,在继承中苏关系已有的成果和不搞意识形态争论上的立场与中方非常接近。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其二,他的讲话并非放空炮。不久以后,即1992年2月,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便批准了《中苏东段边界协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蔡信]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解体 俄罗斯惨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