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有多少人口

帖子主题:[原创]中南半岛为什么没成中国领土一部分
共&21385&个阅读者&
军号:8447941 工分:13507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原创]中南半岛为什么没成中国领土一部分
中国南部,和洋之间的大半岛叫,再往南狭长的小半岛叫马来半岛。中国现在版图的形状象一只雄鸡,如果加上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就象雄鸡有了腿和脚,更加完美。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把中南半岛纳入版图呢?原因很简单,不需要它。古代中国人的注意力始终在北方。中国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亚欧大陆上的飘忽不定,经常南下进入中原地区烧杀劫掠。汉民族为了生存的需要,眼睛总是盯着北方,早早的就把西域那干燥荒凉地方纳入自己的版图,而没有回头看看四季常青的中南半岛。中国古代对南方的开发有些漫不精心,甚至可以说是被动的,有时北方的游牧民族太强大了,汉民族顶不住了,就从黄河流域往长江流域退,这样南方人口多了,先进技术也带来了,直接导致了南方的开发。例如东晋时,还有时。有一个趣事,西汉时,为了打败北边的匈奴,人想联合西面的印度。他们想,可能从南边也可以到印度吧,于是就向南方寻找通往印度的路,不小心发现了云南。如果不想去打败匈奴,不想去印度,云南或许会晚发现不少年。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古代时,凡是主动攻打汉民族的其他民族,最终变成了汉族的一部分,或与汉族结成牢不可分的兄弟。古代好多民族名已经成了历史名词,他们的后代都成了汉族。唐朝时,藏族人冲下高原,把唐朝打得落花流水,但是唐朝向藏族输出了大量的文化,使藏族成了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宋朝时东北的女真人侵入中原,明朝时满族人侵入中原,到现在,东北在民族构成上和中原也差不多了。如果古代时朝鲜人也入侵中国大陆,可以断言,现在朝鲜半岛也成中国本土了。同样道理,中南半岛上的民族,古代时也没有主动入侵中国,所以就没有引起中国人的兴趣,没把这里纳入版图。另外,还有一个次要原因,中南半岛是热带地区,古代中国人不喜欢那里,认为那里充满着瘴气和瘟疫。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转载请注明出自铁血tiexue.net, 本贴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html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原创]中南半岛为什么没成中国领土一部分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40454 工分:19850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在明代就是中國的領土明代還有
舊港宣慰司
呂宋總督府(今菲律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40328 工分:37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都tm怪清政府闭关锁国200年,放弃海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30081 工分:4576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天朝认为这些是蛮荒之地,流放的地方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697099
/ 排名:498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这和中国的经济模式有关,封建社会的经济模式大致有三种,农耕,农牧,畜牧,其中农耕模式是最先进的生产模式,封建中国是完全的农耕国家,对土地的要求就是要能够耕种,不能耕种的地方统统视为蛮荒之地,现在叫经济不发达地区,试问让你现在从上海深圳移民到喜马拉雅半山,你去不去?当时的越南是这样,西伯利亚,东北,蒙古,西藏基本都是这样,包括现在的沿海地区,中国对这些地方的管理和征伐主要是为了中原地区的安全,而不是为了占领,因此也没有动力将之收入版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397995 工分:245
左箭头-小图标
18楼&朝鲜和中南半岛上的那些国家当时是中国的附庸,他们只能是王不能是皇,至于韩国影视剧里,他们自称的皇帝 朕,那是棒子在往自己脸上贴金,当时他们的国王要是敢自称皇帝,中原的任何皇朝都不能允许的立刻就能发兵把那个半岛上自称皇的家伙诛了九族的,历史上真正能和中原皇朝相提并论的是北方草原上的大汗,但这个汗也是分不同时期的,他们强大的时候的汗是和中原的皇并立的,例如匈奴,辽 金 蒙,这几个时期,其他时期都是被中原皇朝封的汗只相当于王皇帝的册封使臣到了,他们得下跪接旨的,不是他们想让那个儿子当王就行的。登机之前得请求上国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40454 工分:19850
左箭头-小图标
交趾佈政司
是哪裏?英國公 張輔平定三次叛亂
是平定哪裏的叛亂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40454 工分:19850
左箭头-小图标
韓國是哪個國家?連
三千年來中國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40454 工分:19850
左箭头-小图标
在明代就是中國的領土明代還有
舊港宣慰司
呂宋總督府(今菲律賓)29楼&除了越南,其余都是附属国。明朝占领越南,只有十多年。可以查看
明史的記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44688 工分:8451
左箭头-小图标
16楼&越南那鸟地方,1945其实可以拿回来的,可惜国民党十多万大军过去后,法国人要求美国赶走国军,让给他们。当时看记录片,河内满大街都是汉字啊。越南在2战前,官方文字是汉字。越共建国,废除汉字,采用国语字。国语字,法兰西人发明的切断中国,越南的文化联系。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44688 工分:8451
左箭头-小图标
在明代就是中國的領土明代還有
舊港宣慰司
呂宋總督府(今菲律賓)除了越南,其余都是附属国。明朝占领越南,只有十多年。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2242 头衔:江湖河海洋 工分:11578
左箭头-小图标
4楼&別学韩国人!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85356 工分:3723
左箭头-小图标
22楼& 这个问题你得问清朝。因为清朝之前,土地都够用,不用南征。清朝不够用了,但是无力南征,因为北方民族最不擅长的就是热带作战。乾隆打了,但是打不下来,连现代化的美军都灰溜溜的走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785356 工分:3723
左箭头-小图标
在明代就是中國的領土明代還有
舊港宣慰司
呂宋總督府(今菲律賓)越南不是,明清都攻打过,就是攻不下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700142
左箭头-小图标
就算世界一统,只要是TG 只有更多的人受压迫吃着地沟油操那么多闲心干什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292635 工分:1739
左箭头-小图标
//汉民族为了生存的需要,眼睛总是盯着北方,早早的就把西域那干燥荒凉地方纳入自己的版图,而没有回头看看四季常青的中南半岛。//兄弟,早早的時候,西域並不干燥荒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90152 工分:10689
左箭头-小图标
中国形成现代国家的概念是民国以后了。之前中国的历代中央政权始终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中国的领土,与中原的区别只在于是否归化。可控的,是郡县,是藩属,不可控的是化外之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764435 工分:935
左箭头-小图标
这个问题你得问清朝。因为清朝之前,土地都够用,不用南征。清朝不够用了,但是无力南征,因为北方民族最不擅长的就是热带作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044130 工分:3399
左箭头-小图标
17楼&那里太热了,北方人受不了,而在中国古代,国防力量最强的部队基本上士兵都是北方人。大军南下最大的问题是水土不服、还有瘴气和瘟疫!再说,那时除了雨林也没啥物产,动力也不足! 如果那时知道那里盛产白银、黄金、宝石,我想动力就有了!中南半岛丛林密布,不适合大部队进军,而且西南疆经济基础薄弱,军队南征的装备和粮食,很多都要从内地转运,根本支持不了长期战争,最主要的一点是当地的经济实力也太差,实在引不起当时中国统治者的兴趣。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80562 工分:47332
左箭头-小图标
楼猪,朝鲜学的一直都是中国文化啊,用的也是中国原版汉字啊。说的也是中国话。也被兼并过一段时间,怎么最后就分开呢??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3724 工分:3405
左箭头-小图标
南蛮这两个字,令高傲的中国人丢了百万平方公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33526 工分:2243
左箭头-小图标
朝鲜和中南半岛上的那些国家当时是中国的附庸,他们只能是王不能是皇,至于韩国影视剧里,他们自称的皇帝 朕,那是棒子在往自己脸上贴金,当时他们的国王要是敢自称皇帝,中原的任何皇朝都不能允许的立刻就能发兵把那个半岛上自称皇的家伙诛了九族的,历史上真正能和中原皇朝相提并论的是北方草原上的大汗,但这个汗也是分不同时期的,他们强大的时候的汗是和中原的皇并立的,例如匈奴,辽 金 蒙,这几个时期,其他时期都是被中原皇朝封的汗只相当于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625669 工分:8773
左箭头-小图标
那里太热了,北方人受不了,而在中国古代,国防力量最强的部队基本上士兵都是北方人。大军南下最大的问题是水土不服、还有瘴气和瘟疫!再说,那时除了雨林也没啥物产,动力也不足! 如果那时知道那里盛产白银、黄金、宝石,我想动力就有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43657 工分:3671
左箭头-小图标
越南那鸟地方,1945其实可以拿回来的,可惜国民党十多万大军过去后,法国人要求美国赶走国军,让给他们。当时看记录片,河内满大街都是汉字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642986 工分:6799
左箭头-小图标
北方人怕熱,水土不服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428360 头衔:大明永历皇帝元年 工分:697099
/ 排名:498
左箭头-小图标
这和中国的经济模式有关,封建社会的经济模式大致有三种,农耕,农牧,畜牧,其中农耕模式是最先进的生产模式,封建中国是完全的农耕国家,对土地的要求就是要能够耕种,不能耕种的地方统统视为蛮荒之地,现在叫经济不发达地区,试问让你现在从上海深圳移民到喜马拉雅半山,你去不去?当时的越南是这样,西伯利亚,东北,蒙古,西藏基本都是这样,包括现在的沿海地区,中国对这些地方的管理和征伐主要是为了中原地区的安全,而不是为了占领,因此也没有动力将之收入版图。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521646 工分:24228
左箭头-小图标
当时的通讯技术无法做到有效控制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8595209 工分:462
左箭头-小图标
看4楼的照片我瞬间想到了棒子的某电视剧截图……呵呵。
该帖子发自铁血军事Android手机客户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477670 工分:2089
左箭头-小图标
当时是说南方多瘴气,应该是传染病比较多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068814 工分:949
左箭头-小图标
古代的科技水平在抵御热带雨林的环境方面水平有限,骑兵根本不适合在热带雨林作战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640328 工分:37
左箭头-小图标
都tm怪清政府闭关锁国200年,放弃海疆!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896641 工分:2568
左箭头-小图标
对土地深入到骨髓的迷恋,只看到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土地。。。北面的草原 又不能耕种,太南面的地方,又热又潮湿,不适宜,西面是大沙漠,东面是大海。。。以前 黄河流域
然后长江流域
近代才是东北平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30081 工分:4576
左箭头-小图标
天朝认为这些是蛮荒之地,流放的地方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40454 工分:1985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40454 工分:19850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340454 工分:19850
左箭头-小图标
在明代就是中國的領土明代還有
舊港宣慰司
呂宋總督府(今菲律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735510 工分:17739
左箭头-小图标
安南,倒是几乎成为中国一部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33条记录]&分页:
&对[原创]中南半岛为什么没成中国领土一部分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内幕:越欲建中南半岛联邦
对越自卫反击战内幕(资料图)
上世纪70年代中美开始接触,让苏联感觉到了"重大威胁"。苏联加速拉拢越南,促使越南迅速投向苏联,并在南北统一后,立即开始了反华的举动。对内加大迫害华侨华人,对外频频骚扰我国边境,中国政府的尽力忍让进一步强化了越南的自信和野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于1979年初开始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1978年11月,邓小平出访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三国,他毫不含糊地抨击大霸(苏联)和小霸(越南),提醒东南亚提防"东方的古巴",并警告越南不要在柬埔寨玩火。但越南还是有恃无恐地大举犯柬,并且轻易得手。
11月的一天下午,邓小平和李光耀在新加坡总统府的内阁会议室进行正式会谈。他花了两个半小时谈到苏联对世界构成的威胁。他说,所有反对战争的国家和人民必须组织联合阵线,同声反抗战争贩子。
邓小平全盘分析了苏联在欧洲、中东、非洲、南亚和中南半岛的行动策略。苏联在越南大大占了上风。有些人不明白中国和越南的关系为什么这么糟,中国又为什么必须采取行动切断对越南的援助,非但不把越南争取过来,反而把它推向苏联。但是关键问题在于,越南怎么会在丝毫不符合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还要完全倾向苏联。用李光耀的话说,这是因为越南"多年来有个成立中南半岛联邦的美梦"。就连胡志明也有过这种想法,中国向来都不苟同。越南把中国视为实现中南半岛联邦的最大障碍。中国的结论是,越南非但不会改变立场,而且会变本加厉地反中国,把大批越南华裔驱逐出境,就是最好的证明。中国是经过慎重考虑,才决定停止对越南援助的。
邓小平说,今后十年,中国会考虑再把越南从苏联手中拉过来。李光耀暗想,邓小平是从长计议,跟美国领导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
接着邓小平说,真正紧迫的问题是,越南可能大举进攻柬埔寨。中国应该怎么做?他又自问自答:中国要怎么做,就得看越南这一步走多远。他一再重复这一点。他说,越南一旦成功控制整个中南半岛,许多亚洲国家将失去掩蔽。中南半岛联邦会逐渐扩大影响力,成为苏联南下进军印度洋的环球战略的一步棋。
晚宴上,李光耀追问邓小平,既然如今泰国首相克良萨将军已经表明会站在中国这边,并在曼谷热情地接待了他,以实际行动做出承诺,中国接下来会怎么做?邓小平再度喃喃地说,这就要看越南的行动有多严重了。
中国要东南亚国家同其联手孤立"北极熊"。事实上,在李光耀看来,新加坡的邻国要的却是团结东南亚各国以孤立"中国龙"。
几个星期前,就在10月间越南总理范文同到新加坡访问时,李光耀问范文同,越南会怎么面对海外华人的问题,范文同不客气地说,身为华人,应该清楚知道华人在任何时刻都会心向中国,就像越南人无论身在何处总会支持越南一样。范文同怎么想,李光耀后来撰文回忆说,他"倒不很在乎",令人担心的却是范文同也对马来西亚领导人说出这一番话之后,可能引起的冲击。
李光耀还在文章中追述了另一事件:越南驻联合国常任代表曾经对四个亚洲国家常任代表说过,越南平等对待越南的华裔,这些华裔却"忘恩负义"。印尼的常任代表也口口声声说越南人对待国内的华裔过于仁慈善良,说越南应该向印尼看齐。因此在此次邓小平访问新加坡时,李光耀打算让邓小平彻底明白,新加坡面对的是邻近国家最直接、最本能的猜忌和疑心。新加坡的亚洲邻国都希望新加坡能够跟他们站在同一阵线上,不为抵抗苏联,而是同中国对抗。
当时,邓小平的表情和身体语言都显出他的错愕。他突然问李光耀:"你要我怎么做?"李光耀吃了一惊,他本来以为邓小平的态度多半跟1976年华国锋在北京同他会谈时没两样,不会理会他的看法。
邓小平却不是这样,用李光耀的说法就是,"他知道要孤立越南,就不能不正视这个问题。"李光耀于是也就直说:"中国要是能不强调同亚洲华人的血缘关系,不诉诸种族情怀,对华人来说反而更好。其实无论中国是不是强调血缘关系,亚洲各国原住民对华人的猜忌都难以消除。只是中国越是这么毫无顾忌地诉诸中华民族的血缘情结,就越发加深了原住民的疑虑。"
听了李光耀的话,邓小平说他"需要时间考虑"。
邓小平强调,中国人心口如一,从不隐瞒自己的看法,说一句是一句。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发表声明说,一旦美国逼近鸭绿江,中国就不能坐视不理。美国人却不加理会。在外交政策上,中国人怎么想就怎么说。
他说,中国之所以重申其华侨政策,原因有二:第一,越南的反华行动;第二,基于中国内部的考量,这关系到"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的贻害。邓小平要重新确立中国对海外华裔的立场,声明中国赞同和鼓励他们接受居留国的公民权,并呼吁那些希望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遵守侨居国的法律,同时表明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
在柬埔寨问题上,邓小平向李光耀保证,中国的处理方法不会因为苏越签订友好合作条约而受影响。即使越南要求苏联联手威胁中国,中国也不会被吓倒,更何况苏联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招惹中国。他一脸严肃地说,苏联最终会发现,支持越南是个不胜负荷的负担。
日上午,访问美国的邓小平在同卡特的第三次会谈结束后,一起来到阳光灿烂的白宫玫瑰园,邓小平说:"中国人民坚定不移地站在柬埔寨一边反对越南侵略者。中国永远站在被压迫被侵略的国家和民族一边,反对霸权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了国际和平和稳定的长远利益,我们将坚决地履行自己的国际主义义务,甚至不惜承担必要的牺牲。"
西方的一些国际问题专家却没有重视邓小平的话,认为这不过是他"说说而已",后来李光耀在香港粉岭总督府宾馆度假,一次在打高尔夫球时遇到一位曾经任职于英国《泰晤士报》的中国问题专家大卫&博纳维亚。博纳维亚就对李光耀表示,邓小平的警告不过是"空口唬人",因为苏联海军已驶入南中国海。李光耀则告诉博纳维亚,他刚在三个月前跟邓小平见过面,并且"邓小平绝对是个说话谨慎的人"。果然,几天后,也就是日,中越战争爆发了。
责任编辑:茶青
相关推荐: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0人表态
北京市海淀区中科资源大厦南楼4层 水木汇咖啡馆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地缘看世界--中南半岛部分资料.doc8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现在我们就开始中南半岛部分。我知道最近由于果敢的事情,大家都很关心缅甸乃至整个中南半岛的情况。不过暂时可能会让大家有一点失望,因为我并不会比身处在其中的人更了解那边的政治斗争情况(网上有很多帖子在微观层面上已经很具体了)。而且依我这个帖子的立意也不大可能指出用什么办法将那些有华族势力渗入的区域“收回”来。   不过东南亚,尤其是中南半岛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地缘利益区”,因此我还是需要多花点时间,以地缘为角度、历史为脉络,对这一地区做一个解读。当然最后还是会具体到国家的。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中南半岛”的范围。   附:东南亚地缘结构图
我们习惯于把中国南部这一块区域统称为“东南亚”,对于这一点国际上包括其中的国家也并无异议。因此才会有“东南亚国家联盟”这样一个政治组织存在。   不过这一地区无论是从地缘结构上,还是人种、文化、宗教等方面都应该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就是我们今天重点要讲解的“中南半岛”。从地图上很容易看出它的大概范围。从整体上看,这块区域是从亚洲大陆东南部伸出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亚洲大陆再往西边还有两个类似的半岛,分别是被叫作“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和位于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由于“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都拥有大块的可耕种的土地(冲击平原),因此这两个区域虽然都拥有足够长的海岸线,但都没有成为海洋文化区的动力,从本质上讲都是属于大陆型的“农耕文明区”。   相反阿拉伯半岛由于本身的生存条件较为恶劣,另外又地处欧亚非大陆枢纽地区,因此阿拉伯人倒具备了浓厚的海洋气质。当然由于阿拉伯人本身的游牧民族属性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南半岛地缘分析
我的图书馆
中南半岛地缘分析
&& 中南半岛地缘分析
中南半岛为五个国家组成,从西到东分别是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其中缅、老、越三国与中国接壤。  由于中南半岛三面临海,因此大部分的国家的核心区都为冲击平原,并拥有足够的海岸线。只有老挝的国土80%为高原山地,为内陆国。这也使得他的人口为百万级,在整个半岛的政治中人微言轻。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间他都是泰国(暹罗)的附庸,直到法国人进入半岛后,暹罗不得不将湄公河东岸的土地割让给法国(1893年)。法国人给予了老挝所谓“独立”的地位,当然这种“独立”只是战时的。法国人后来将老挝、柬埔寨、越南合并成立了所谓“印支联邦”以便形成全力对抗南亚次大陆上的英国势力。这个联邦的成立并没有历史上的依据,只能说是强扭的瓜。因此在二战后的民族独立潮后便又分成了三个国家。不过这却为越南的东南亚大国梦埋下了一个引子,其后亦对中国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中南半岛一共有五条主要河流,分别是缅甸境内的萨尔温江、伊诺瓦底江;泰国境内的湄南河;越南境内的红河;以及最为知名的,纵穿老、泰、柬、越四国的湄公河。从地缘上讲中国也许注定要成为中南半岛诸国的大哥,因为这五条江河有三条半是发源于中国境内的横断山脉。其中只有伊诺瓦底江有一半的源头是在缅甸最北端(其源头有两支,另一支在中国境内);湄南河发源于掸邦高原,完全与中国无关。当然能够控制上游的水源,并不代表就一定能成为大哥。否则就应该是汉族从达赖手中要求独立了。不过对于中国这样的世界级国家,能够控制中南半岛的大部分水流,确能将地缘优势转换为政治优势。
由于在介绍横断山脉时,所用的图并不是很清楚,因此很多朋友对于横断山脉的走势可能还有疑虑。不过山水总是相连的,即由于山脉的横截面一般都是呈三角形的,因此落在上面的雨水会沿着两面的山坡下流,最终汇集成流(那条决定水流方面的山脊就是我们一直在提的分水岭)。如果山小,那么也就是形成山间小溪。但如果山脉足够高大,那么就会有足够的水量汇集成江河了。  对于横断山脉这样高密度的山脉区,由于山脉之间的距离近,山间的峡谷往往就成为两条山脉共同的水流汇集处。加之山高,流量大,因此往往能够汇集出水量极大的江河。因此从这张河流分布图上我们也能清楚的观察出横断山脉的走向,也能观察到金沙江对横断山脉东部区域的阻隔作用。
&&&&对于中南半岛来说,这几条河流所形成的冲击平原并非都在一起。事实上由于山脉的阻隔,缅甸境内的那两条河流所形成的平原,与越南北部的红河冲击平原是各自处于独立状态的。而半岛中心的湄南河——湄公河地区则地理上的联系要紧密的多。事实上中南半岛最早的文明和最主要的博弈也正集中于此。
由于缅甸境内的两条大江都没有延伸到其他国家,因此缅甸在中南半岛上与其他国家的联系相对并没有那么紧密。出于地缘上的关系,在缅族强大时,他们更多的是与中湄南河流域的泰人发现冲突。对于相对温和的泰人来说,缅人显得有些野蛮。因此缅人得以通过武力将自己的势力范围从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区(缅甸本部),延伸至马来半岛北端。这一区域本来是泰人的地盘,现在不得不和缅甸共享了。  对于东部的越南来说,他的历史大部分与北部的强邻中国是分不开的。这也怪不得别人,谁要那阻隔交通的横断山脉在庇护了缅甸、老挝及越南西北边境后,偏偏没有再向东延伸一点,伸到海中的大陆架上。那条横亘在中越边境的“丘陵”做为“清晰的天然地理特征”大至划个界还可以,要想阻止华夏军事力量的进入就不够了。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越人(京族)的势力仅是局限于北部的红河流域,并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拓展中南半岛上的势力(不是他不想,他也做过很多努力,但由于中国的干涉,总不能尽兴)。  当然中国在越南北部也并非如鱼得水,原因前面分析过了。在得到明清两朝不会再对其用兵的的信号之后,越南人终于可以放心的向南扩张了。他的南下路线就延着中南半岛东部的“长山山脉”南下,位于现在越南南部的“占城”国首先就成为了牺牲品。而后越人又从柬埔寨的高棉族手中夺取了湄公河的出海口,占据了肥沃的湄公河三角洲(17世纪)。这也使得越南成了象中国那样的,同有拥有南北两条主要河流的国家。这种格局让越南的战略形势更加稳固。  之前在分析朝鲜时也谈到了朝鲜半岛的地缘结构有类似中国的南北互助的格局。有趣的是,这种类似的格局有时很容易造成南北治。中国的这类历史自不必说,越南也不过才合了40多年,朝鲜半岛现在还分着。不过一旦南北地区拥有共同的文化(东亚的大一统集权思想),这种地缘格局还是利大于弊的。最起码拥有这种战略纵深的国家你很难一口把他吃掉。
&&&&由于缅族和京族在历史上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各自的边缘地区发展,因此中南半岛的腹地长时间是高棉人的天下。高棉人也就是现在柬埔寨的主体民族。现在由于两边的泰人和越人的的挤压,高棉人已经不得当年之勇了。在丢失了湄公河中上游地区和肥沃的出海口后,柬埔寨目前的基本被压缩在湄公河下游的平原地区,海岸线也只有一小段。这使得高棉人没有足够的战略纵容和防御高度,地缘格局使得它只能成为中南半岛上的二流国家了(越南当初先拿它开刀,而不是人口更少国力更弱的老挝开刀正是基于此)。
&&&&关于高棉人在中南半岛的存在,中国的史书在1900多年前就有记载。高棉人最早建立的国家叫“扶南国”,后来叫“真腊国”。如果大家对这两个国名不熟悉也不经紧,毕竟这些故纸堆里的东西不是谁都感兴趣的。不过随后高棉人建立的国家就非同凡响了,之所以出名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强的武功,而是因为他们建立了一个梦幻般的城市——吴哥窟。我们并不需要在这里探寻吴哥王朝的历史,单从他们的建筑能力上也可以想见高棉人当时的国力之盛。  吴哥窟代表的是高棉人在中南半岛上的势力顶峰。14世纪末,高棉人被迫放弃他们的国都吴哥,南迁至现在的首都金边。这都是缘于半岛上崛起的另一股势力——泰人,泰人所建立的“暹罗王朝”从此以后成为了中南半岛核心区的主人,并一直到现在。  有一点需要说明,尽管高棉人失去了他在中南半岛上的统治地位,但他们的王室却延续到今天,这一古老的王室薪火相传了1940多年,堪称奇迹。在上个世纪中国也为这个王室的存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最起码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西哈努克亲王是可以和阿拉法特并列的,在收音机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外国人(没有中国,早就被越南灭了)。不过当时我也很奇怪,做为无产阶级的优秀代表,为什么要这么礼遇这个封建残余。现在当然清楚了,意识形态始终是要放在国家利益之后的。
就中南半岛上各民族的起源现在并没有特别明确的说法。一般中国人认为缅人最早是从青藏高原的东缘,穿过横断山脉进入伊诺瓦底江流域的;而越人则和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越(粤)人同出一脉。在此之前中南半岛上的主体是孟——高棉人,孟族主要活动在缅甸本部地区;而高棉人主要在湄南河——湄公河地区。这两个民族应该同出一源,因此他们的语言也被称为“孟高棉语”。  有一种说法是这两族也是从中国境内迁过去的,只是时间更早。其于国内史学界的政治引导性,我并不想过于深究。这些也并非今天的重点。我们只需知道缅人最终取代了孟族人,成为了中南半岛西部的主人。而后者现在还残存有一百多万人在军政府的统治下艰难生存。  高棉人的主要敌人则是泰人了。关于“泰”这个民族,目前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是指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包括以此为标签的生活在其他国家的“泰族。广义的“泰族”还可以包括缅甸掸邦高原上的“掸族”,老挝的“佬族”,甚至越南北部的“岱依族”,中国境内的壮族、傣族等民族。  目前由于政治上的敏感性,一般把这一系列同源的民族称为“壮泰语族”。学术上的观点是这一族群发源于云贵高原东边缘的红河地区(广西境内),后来由于北方华夏文明的压力而部分南迁。他们试图进入红河中下游地区时,被北越的京族阻挡住了。于是只得沿着横断山脉的南缘进入中南半岛北部的高原地区,他们继续向西试图进入伊诺瓦底江流域时,遇到了先期到达的缅人的阻力。于是向南进入湄南河——湄公河流域成了最佳的选择。最泰人在14世纪末战胜了土著的高棉人,成为了这一地区新的霸主。  在迁移过程中留下的部分族人现在被定义为越南的“岱依族”,老挝的“佬族”,掸邦的“掸族”。当然这些“民族”与泰人分离的时间不同,所以之间的差别也不尽相同。  “壮泰语族”在语言上有很多共通性,在民族习惯上来比较接近,类同性看起来似乎和“突厥语族”有些相似。不过由于西南地区的地形原因,各民族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没有突厥语族那样的接近。最起码中国境内的壮族和越南境内的“岱依族”由于长期受华夏文明的影响,和泰人的差别已经有些大了。相比之下佬族——掸族——泰族的差别更小,关系也更为紧密些。事实上老挝所在的那片高原山地,长期处于部族纷争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做为泰国的附庸而存在的。如果不是法国人的介入,使得老挝有建国的机会,泰国人应该已经把他们消化成纯一的泰人了。目前佬族有1800万人,有一千五百万人在泰国东北部,现在的民族认同感已趋同于同一的“泰族了”。  对于掸邦高原的的“掸族”,泰国人也并非没有想法。不过缅人是半岛上另一股强大的势力,他们也需要这一地区做为对泰国(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缓冲区。因此目前泰国的民族主义者们更多的是寄掸邦自身能先独立出来。  泰人由于和北部的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可避免的也产生了“大民族主义”,即所谓的“泛泰主义”。其内涵是将所谓的泛泰族群统一在一起(和泛突厥主义类似,现在这个“泛”字都用滥了)。当然对于中国境内的“亲缘民族”他们也不敢多想,更多的是希望加强学术上的联系,以期获得外部的支持。但对于中南半岛上的那些国家来说,这却是不小的压力。因此这些国家希望与中国,甚至印度联合起来(印度的东北部地区也有泰语族为主体的邦)压制泰国的这种念头。  “泛泰主义”最风光的时候是二战时期,那时借助日本的力量,泰国国内的上层人士希望能借此夺回被英法两国蚕食的领土,并一举将泰族统一进一个国家。最终由于日本的战败没能成功。不过泰国仍然象一个不倒翁那样的和日本划清了界线,摆脱了战败国的地位。也许泰国的这种平衡能力是由于长期处在强邻的包围中所形成的吧。附泛泰族分布图(印度东北地区未标):
目前中南半岛的地缘、族群及政治格局大致如此。如果从政治的角度来看,缅甸、泰国、越南无疑是半岛上三股主要的力量,老挝和柬埔寨由于地缘的关系,属于从属地位。从地缘的角度来看,缅甸和越南与中国接壤,因此会有更多的利益冲突。越南是在海上,而缅甸则是陆地上。就这两个国家本身的地缘特点来看,缅甸的优势在于印度洋上,越南的优势在于南海上。这些地缘优势会成为中国与之交往政策的重点考虑因素。
在这种情况下,泰国做为中南半岛的核心地区国家,就更显他的平衡功力了。出于自身安全的需要(两边都不是好惹的主),泰国也愿意和中国建立更深层面的关系。因此中泰关系从长期来看,是有地缘保障的。如果泰国人最终能够挖通“克拉地峡”,那么它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就不仅仅是体现在的平衡上了。
馆藏&2340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南半岛地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