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取得哪些成果

01版: 要闻
习近平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塔姆巴耶夫
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成果
愿同吉方深化安全合作,共同打击“东突”等“三股势力”
日 & 01: 要闻 &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
  新华社北京1月6日电(记者刘华)国家主席习近平6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塔姆巴耶夫。  习近平指出,昨天是中吉建交25周年。25年来,两国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济合作全面推进,双边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在重大国际和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和协作。中吉已经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中方愿同吉方一道,认真落实双方签署的有关合作文件,打造合作亮点,推动中吉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果。  习近平强调,中吉关系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关键在于双方始终坚持睦邻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吉尔吉斯斯坦是古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积极成果。  下转◆2版  (上接第1版)双方应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落实产能投资合作,促进两国中小企业合作,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加强在教育、科技和旅游等人文领域的合作。中方愿同吉方深化安全合作,共同打击“东突”等“三股势力”,维护两国和本地区安全稳定。中方愿继续同吉方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密切协调和配合。  阿塔姆巴耶夫表示,很高兴在吉中建交25周年之际来华同习近平主席会见。25年来吉中经贸、人文、安全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入发展。双方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立场相近,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框架内沟通协调富有成效。中国是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战略伙伴,长期以来为吉繁荣稳定提供了巨大支持。吉方对此深表感谢。吉方愿深化同中方在基础设施、农业等领域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一带一路”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吉方坚定支持中方维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努力,将继续坚持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吉方愿与中方密切安全合作,坚决打击“三股势力”。  国务委员杨洁篪等参加会见。“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 长江商报官方网站
长江商报新闻热线:027-
当前位置: >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长江商报消息 商务部部长助理童道驰22日说,“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和早期收获,积极效应正在逐步显现。我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联合声明。与欧盟就“一带一路”欧洲计划对接达成了重要共识。与哈萨克斯坦、蒙古、印尼等国也都进行了发展战略和规划对接。(新华社)“一带一路”建设三年成果:从理念构想到人心聚合
 来源: 
从理念构想到人心聚合
——“一带一路”建设三年进程和成果综述
光明日报记者 张翼
  熔铸古今,纵横万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凝聚了几千年的东方智慧,传达了全球治理的新理念。
  三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从顶层设计到扎实推进,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为指引,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赢得了沿线国家的广泛赞同和参与。
  中国倡议“一呼百应”:不是要建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的百花园
  “一带一路”建设,用创新的合作模式,推动欧亚大陆格局良性发展,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9月2日,在西子湖畔的杭州,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共同见证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合作的签署,中哈双方将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9月1日,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港区,中巴合作的瓜达尔港自由区奠基仪式隆重举行。“瓜达尔港自由区的启动标志着巴人民多年来的梦想正在成为现实。目前巴中经济走廊一系列项目推进顺利。”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2013年的9月8日,我到达了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很可惜没能亲耳聆听习主席的演讲。但‘欧亚新兴市场论坛’主席哈瑞尔达·考利非常兴奋地告诉我,他听到习主席9月7日的演讲了,像诗像音乐一样优美,并发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他断言,倡议将对整个欧亚以至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9月6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兼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必亮教授告诉记者。
  三年过去了,众多事实证明,哈瑞尔达·考利的判断非常准确——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一带一路”的支持和参与意愿;中国已与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或协议。与此同时,以国际产能合作为抓手,中国与20多个国家开展务实合作,并开展了网上丝绸之路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能够一呼百应,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研究员李国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以打造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为合作目标,得到沿线国家广泛认同并积极参与。从倡议到务实的推进,“一带一路”政策对接、战略对接和重点项目的对接都体现出一个“实”字,从重大倡议、战略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果。
  不寻求势力范围,但一定要积极作为;不是要建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的百花园。
  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介绍,以重点方向、重点国别、重点项目为核心,“一带一路”建设已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早期收获,“一带一路”首条经济走廊、首个多边规划获重要突破。
  目前,北起喀什、南至瓜达尔港的公路、铁路以及港区建设等重大项目启动实施,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成效初显,合作签约金额近460亿美元;互联互通全面加速,中国高铁“走出去”第一单印尼雅万高铁启动了先导段建设,中老铁路开工建设,中泰铁路、匈塞铁路举行启动仪式,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复工,汉班托塔港二期工程即将竣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股权收购项目完全交割;国际产能合作进展明显,中哈产能合作协议投资超230亿美元,中白工业园全面动工。
  中国担当“一诺千金”: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回顾历史,可以看到,丝绸之路的繁荣总是与大国气派和盛世景象紧密相连。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大致涉及65个国家,总人口44亿,生产总值23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2.5%、28.6%。“一带一路”着眼于欧亚大舞台,也决定着世界大棋局。
  李国强认为,古丝绸之路彰显了欧亚曾经的辉煌,也揭示了辉煌的规律,是历史留给当代的宝贵财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词是“共同梦想”“共同繁荣”和“东方智慧”,是今天的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方案。
  “空口袋立不起来。”胡必亮指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货物贸易国、第三大对外直接投资国,中国在基础设施和开发园区等建设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功,已经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有实力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一带一路”是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中国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主动作为。全球经济治理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变。胡必亮指出,“一带一路”是用创新模式来促进合作。三年来,通过大合作促进大发展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加强区域和国际合作的创新性制度安排得到了国内和国际的普遍赞赏,并且形成了创新性的顶层设计方案和一系列的政策安排。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中国倡导创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开始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日前,加拿大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到今年9月30日前还会迎来更多新成员的申请。亚投行行长金立群在G20杭州峰会期间透露,今年6月,亚投行董事会批准了首批4个贷款项目,覆盖能源、城市开发、交通三大领域,分别来自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贷款总额为5亿美元。其中有三个项目是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联合融资的。
  截至目前,各类双多边产能合作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已与法国、德国、韩国、英国、西班牙等国就共同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第三方市场达成重要共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等国开展核电合作,推动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等核电技术走出国门。
  世界经济走到了一个关键当口,虽然总体保持复苏态势,但面临增长动力不足、需求不振等多重风险和挑战。“世界需要中国更多地参与到全球经济的讨论中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说。
  “独行快,众行远。”李国强认为,中国作为目前经济增长领先的国家,不仅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还要担当起区域和全球经济治理新规则制订的重任,目标是使世界经济尽快走出低迷,走向可持续性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开展跨国互联互通,提高贸易和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本质上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来催生新的需求,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
  中国使命“全球寄望”: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从天山山麓到里海之滨,从太平洋西岸到印度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产能合作蓬勃兴起,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8月24日,在“高山之国”塔吉克斯坦,由中方参建的瓦亚铁路在3000多名当地群众的欢呼声中通车。大山深处的人们还收到了“来自中国朋友的最好礼物”——中国承建的数条公路打通南北、贯穿东西,建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沙赫里斯坦隧道和乔尔马克扎克隧道,令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赞不绝口。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这是古丝绸之路的写照。今天,一列列满载集装箱的列车在欧亚大陆呼啸前行,成为代表“一带一路”勃勃生机的标志。目前,“中欧班列”已开行超2000列。
  到目前为止,中国—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已有51个项目。在阿斯塔纳伊希姆河畔,中国驻哈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任仕说,中哈发展战略实现全面对接,对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具有示范效应”。
  3年来,沿线各国聚焦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不断深化合作,已经在多个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世界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大多数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追求的首要任务和强烈的需求。”胡必亮告诉记者,全球经济治理应该以平等为基础,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确保各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一带一路”倡议抓住发展这个最大公约数,不仅造福中国人民,更造福沿线各国人民,补充全球治理机制不合理导致的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局面。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展政策与分析司司长洪平凡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与一些具有排外性的传统区域经贸合作协定不同,是开放和包容的,包含了许多可以重振世界经济的国际合作举措。不仅可以增加沿线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提高其经济增长率,而且还有助于扩大这些国家与非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产生有利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外溢效应。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项蕴涵着包容与共享理念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工程,“一带一路”建设将聚焦构建互利合作网络、新型合作模式、多元合作平台,聚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积小胜为大胜,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推向前进。
  《光明日报》( 日 01版)[责任编辑:石佳]
版权声明:凡《光明日报》上刊载作品(含标题),未经本报或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改编、篡改或以其它改变或违背作者原意的方式使用,授权转载的请注明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核心价值观专区
··|· | ·|·|
光明网版权所有“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
“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实在在成果
  2015年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重要倡议,在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后,成为中国对外展示大国气象的“新名片”,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方、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以“五个一”为标志,“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项顶层设计。今年3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发表重要演讲,详细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其间,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对外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以及中国的开放态势和行动等,使“一带一路”成为各方共同聚焦的热点。  一系列国际共识。今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高访活动中,“一带一路”这一关键词保持着很高的出镜率。通过高层引领,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理解认同不断提升,合作意愿持续升温。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等重要多边场合,“一带一路”也成为各方共同关心和热议的话题。“一带一路”所体现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核心理念,把沿线国家粘合在一起,凝聚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共识。  一揽子合作协议。我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与匈牙利签署了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乌法峰会期间,中蒙俄三国签署了《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有关部门与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科威特等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中哈重大产能合作28个项目文件签署。这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我国在“一带一路”重点方向培育起若干支点国家和核心团队。  一批建设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访巴期间,签署项目累计金额达460亿美元。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印尼期间,我国与印尼签署雅加达—万隆高铁合作建设框架协议,明确项目按照中国技术标准设计并使用中国设备。中塔公路二期、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莫斯科至喀山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缅皎漂港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白工业园全面动工。  一个支撑保障体系。各有关方面紧紧围绕大局,积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央有关部门普遍建立了工作领导机制,出台落实“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意见,能源、农业、生态环保、教育、文化合作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金融系统积极发挥支撑保障作用,今年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超过2.63万亿元,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沿线国家达到15个。丝路基金全面启动运行,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成为基金首个投资项目。大多数省区市制定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关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自身定位,积极有序参与,八方动员、协同推进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习近平“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取得实实在在成果
扫一扫 手机阅读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近两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名片&,并取得了顶层设计、国际共识、合作协议、建设项目等多方面实实在在的建设成果。中国经济网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习近平在高层访问和出席重要活动中,多次提及&一带一路&战略,并于3月28日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详细阐述了&一带一路&宏伟构想,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共鸣。
  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今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对外公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共建原则、框架思路、合作重点、合作机制以及中国的开放态势和行动等,使&一带一路&成为各方共同聚焦的热点。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政府倡议,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分析称,如果仅仅把&一带一路&看成一个区域规划,那肯定低估了&一带一路&的影响。从历史视角来看,&一带一路&可能改变中国在宏观政策、经济增长、政府行为以及国际收支等方面的运行逻辑,也会对现有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前已经有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表达了积极态度。&一带一路&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都是开放的,我们欢迎沿线国家和亚洲国家积极参与,也张开臂膀欢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口、经济规模等数据 中国经济网郑汉星制图
  习近平指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年多来的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一带一路&沿线有60多个国家,总人口约44亿,GDP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3%和29%。受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制约,一些国家在发展进程中明显落伍。沿线国家人均GDP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8%,一些国家是低收入国家,还有9个是最不发达国家。一些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水平低。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沿线国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把经济的互补性转化为发展的推动力。
  今年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高访活动中,&一带一路&这一关键词保持着很高的出镜率。通过高层引领,沿线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理解认同不断提升,合作意愿持续升温。在博鳌亚洲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等重要多边场合,&一带一路&也成为各方共同关心和热议的话题。&一带一路&所体现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核心理念,把沿线国家粘合在一起,凝聚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项重要共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为全球经济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对2015后的全球经济影响巨大。&一带一路&立足于沿线国家,同时也为世界多国创造发展机遇,形成互利共赢的区域和全球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习近平强调,&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年多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沟通磋商,推动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收获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已经制定,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丝路基金已经顺利启动,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已经在稳步推进。这些早期收获向我们展现了&一带一路&的广阔前景。
  多份一揽子合作协议先后落地。我国与俄罗斯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与匈牙利签署了政府间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乌法峰会期间,中蒙俄三国签署了《关于编制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的谅解备忘录》。有关部门与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卡塔尔、科威特等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中哈重大产能合作28个项目文件签署。这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我国在&一带一路&重点方向培育起若干支点国家和核心团队。
  一批建设项目吸引目光。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顺利推进,习近平总书记访巴期间,签署项目累计金额达460亿美元。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印尼期间,我国与印尼签署雅加达&万隆高铁合作建设框架协议,明确项目按照中国技术标准设计并使用中国设备。中塔公路二期、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莫斯科至喀山高铁、中老铁路、中泰铁路、中缅皎漂港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中白工业园全面动工。
  此外,还有一个多方位的支撑保障体系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各有关方面紧紧围绕大局,积极参与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央有关部门普遍建立了工作领导机制,出台落实&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意见,能源、农业、生态环保、教育、文化合作等一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金融系统积极发挥支撑保障作用,今年以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经常项下跨境 人民币 结算金额超过2.63万亿元,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沿线国家达到15个。丝路基金全面启动运行,巴基斯坦卡洛特水电站成为基金首个投资项目。大多数省区市制定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关实施方案,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自身定位,积极有序参与,八方动员、协同推进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
编辑:王玉西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带一路取得哪些成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