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思考:如果东北人都是日本人被日本人殖民成功会怎么样

您(@)目前可用积分:3370055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原创]日本占领时期,东北人爱打架吗?
43188 次点击
174 个回复
2:46:36 发布在
平时总听见东北人打架如何如何。如何厉害,如何黑。也看见过几次东北人打架。火车上三次,大连公园一次。东北人生活动荡不安,气候恶劣,所以容易急躁吧。当然有人说日本人来了,东北人怎么不怎么抵抗如何如何。倒是让我好奇那个时候的治安了。日本占领的时候东北人也经常发生在大街上打架吗?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中国的龙人]
[公买公卖]
[长津英豪]
[首富不仁]
[water3000]
[闭上双眼陶醉]
[人与自然]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51:40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54:21 &&
民国时期只知道东北胡子多,也没听说东北人爱打架什么的吧。就是最近二十年,这样的说法就多了起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56:57 &&
其实所谓东北抗联,很多人是全国各地去的。杨靖宇是河南人。赵一曼是四川人。赵尚志是辽宁人。还有朝鲜过来的。都是放弃和平生活到打仗的地方来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57:26 &&
德国气候也很冷 不过很讲究秩序反而是法国经常闹革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59:55 &&
东北过去流动人口大,山东的,河北的。都来闯关东。都是流民,当然比农民野蛮一些。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3:19:58 &&
治安很好,没什么打架的,也许喜欢打架的是那些逃荒要饭闯关东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3:23:35 &&
男人不打架还叫男人吗?你可以说那叫文明,但是,不打架也可以叫做懦弱。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3:41:54 &&
东北原本的自然环境好谋生&&东北人其实不爱造反也不是不能理解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25:44 &&
wangdy5|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3:23:35&&&&跟帖回复:第 9 楼男人不打架还叫男人吗?你可以说那叫文明,但是,不打架也可以叫做懦弱。===这话也可以理解成,男人不进监狱还叫男人吗?你可以说那叫文明,但是,不进监狱也可以叫做没本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28:38 &&
东北人的原住民很少,大部分都是山东来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30:18 &&
东北以前国营厂多,文革遗风。南方人以前多农民,安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31:03 &&
据岳父讲&&&&他当时所在一个小城市的一个区&& 只有一名日本人管&& 治安非常好如果有闹事的&&日本去就跟闹事的人摔交&& 通常是背口袋&& 过肩摔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2:21 &&
2:56:57&&的原帖:其实所谓东北抗联,很多人是全国各地去的。杨靖宇是河南人。赵一曼是四川人。赵尚志是辽宁人。还有朝鲜过来的。都是放弃和平生活到打仗的地方来的。东北人本来就是全国各地人的汇聚。我父亲是祖籍山东牟平、母亲是浙江台州。二人是哈医大的同学。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1:06:00 &&
东北人怕日本人。
共 43188 次点击,174 个回复& 1
本版块主题总数:3331279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9349 / 昨日发帖:20081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原创]日本占领时期,东北人爱打架吗?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殖民体验与他者镜像——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中国东北人形象--《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年02期
殖民体验与他者镜像——日本近现代文学中的中国东北人形象
【摘要】:东北人形象不仅是文学形象,而且是意识形态构成。融入了日本以他者确认现代性自我而对中国的历史性认识,作为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西方现代性思想结构存在着内在逻辑与规则。对其研究的意义就在于透过这一形象,揭示它的塑造者的隐秘的精神世界。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I313.06【正文快照】: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日本作家对中国都市和乡村的殖民体验的言语表达及其想象性叙述,正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成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性存在,渐行渐远;但与此同时,由战争、政治、文化、精神等各种葛藤相互缠绕的中日民族矛盾所构成的中国及中国人形象研究,在今天,似乎比任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柴红梅;;[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柴红梅;;[J];求索;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瑞瑞;王广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李红;张景华;;[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杨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王均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袁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廖凯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张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马艳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吴佩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葛慧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金和;;[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任小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邱畅;;[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杨孔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陆克寒;;[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矫海霞;;[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易惠莉;;[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徐水生;;[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任小玫;;[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杰;[D];南开大学;2010年
黄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崔英姬;[D];吉林大学;2011年
李军;[D];吉林大学;2011年
彭应翃;[D];暨南大学;2011年
金正秀;[D];北京大学;2011年
杨鹏;[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张洪春;[D];中南大学;2010年
王中军;[D];中南大学;2010年
乐敏;[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河卫;[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邵会;[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詹伟明;[D];湘潭大学;2010年
农海华;[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杨理治;[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张冉;[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颜培;[D];江南大学;2010年
马诗书;[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马翔;[D];江南大学;2010年
朱喆;[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平凡;[J];美术;1956年08期
尤宇文;[J];今日中国(中文版);1990年07期
叶兆言;;[J];中国作家;1991年04期
;[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1年02期
刘璇;;[J];写作;1994年11期
周振鹤;;[J];书城;1996年03期
马殿义;肖青和;;[J];北大荒文学;2000年05期
武歆;;[J];清明;2003年02期
李克英;;[J];海内与海外;2006年06期
高文华;;[J];剧作家;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湘琴;;[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张振鹍;;[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彭剑青;;[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秦明;;[A];老兵话当年(第十辑)[C];2006年
华迦;;[A];抗日战争与延安文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江嵩;于洪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郭开贞;;[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吴洪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2)——日本侵华教育史研究[C];2009年
严文华;;[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王晓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人民日报;2005年
王晓平;[N];中华读书报;2003年
李婵;[N];北京科技报;2006年
王颖颖;[N];中国财经报;2006年
晨夕;[N];中国质量报;2006年
;[N];经济参考报;2006年
魏巍;[N];人民日报;2006年
温红彦;[N];人民日报;2007年
周淑君;[N];中国社会报;2007年
黄彬华;[N];世界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丽;[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傅羽弘;[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王秋菊;[D];东北大学;2009年
刘利华;[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山步;[D];复旦大学;2008年
关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木村泰枝;[D];复旦大学;2008年
泊功;[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赵鸿;[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丁国旗;[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蕾;[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王美玉;[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张双双;[D];河北大学;2011年
陈太勇;[D];辽宁大学;2011年
熊妮;[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邓文婧;[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张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严文瑾;[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沈晓青;[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李丽辉;[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东北人与日本人的巅峰对话:上海人看完惊呆了
我生长在东北的哈尔滨,虽然从小唱着“大刀向鬼子的头砍去……”,听着历史老师很愤恨的叫日本人“倭寇”、“鬼子”,看着诸如731部队之类的报道和展览
  我生长在东北的哈尔滨,虽然从小唱着&大刀向鬼子的头砍去&&&,听着历史老师很愤恨的叫日本人&倭寇&、&鬼子&,看着诸如731部队之类的报道和展览;但这并不影响我儿时对日本的看法,记得小的时候,同学录上&最向往的地方&一栏,我填的都是&日本&。来 自 西 陆 军 事
  那个时候觉得日本的动画片很好看,日本的小电器好用,甚至连日本的忍者和剑道高手,都是我心中的偶像。小时候拿着木棍模仿日本人劈剑的经历,我现在都记忆犹新。渐渐的,人也长大了,有机会听到见到更多关于日本的东西,这中间当然有那段不短的历史,有日本国内对中国的看法,有日本经济的强大,和时常能听到的&友好邻邦&、&一衣带水&之类的宣传。
  我从东北的哈尔滨来到了上海,异乡的生活,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也让我有机会能够更深的思考一些问题。
  刚来上海的时候,有人听到我是来自哈尔滨的,时常会问到:&你们恨日本吗?&。那时,我都会以东北人的身份告诉他:&东北人都恨日本,他们侵略过我们&;但是让我说具体我恨他什么?我根本说不出来,因为在那时的我的印象里,我是没有任何情感的累积的,只是出于道义和理所应当的层面上才会说这些。
  资料图:日本街头的美女
  资料图:日本街头的美女
  直到那一天。
  那是冬天的一个晚上。我和几个好朋友在复旦旁边的一个漫画pub(乐静宜开的漫画吧)过通宵。那个pub在上海算是小有名气的,里面都是日本的漫画和其他的书籍,氛围弄得很好。
  这时,旁边走过来一个服务生,头上系着头巾,很恭敬的在旁边问道:&先生,可以聊聊吗?&。我们高兴的欢迎了他,当然,第一句话是礼节性的问了一句&您是哪里人啊?&,他的回答很巧妙:&我是哪里人不重要,我在哪里就是哪里人,你们觉得我是哪里人呐?&,然后他用上海话问:&哪晓得伐?&。听到朋友说他是广东人,就用广东话说:&你知吾知嘎?&,然后用北京话一样的北方音调的普通话对我说:&您说哪?&。
&&&1&&&&&&&
本栏目最新文章
中国和美国的船舰和飞机纷纷前往马航班机失踪的海域进...
热门关键词东三省如果从投资经商环境、平均就业率、社会制度言论自由度、平均居民收入、社会福利保障、对外移民政策、向外文化输出、集体公民素质、政府廉洁度和今天的香港或日本本土在一个水准上,你赞成它当初被日本殖民吗?
世界犯罪率排行 城市环保程度 贫富差距指数
集体人文水准 公民教育医疗住房保障
自行车偷盗被还回指数
【林殊彦的回答(49票)】:
转一篇朋友的文章,基本代表我的看法。
没有救世主的世界
从小到大,在我们这代人所接受的教育印象里,“九·一八”这一天都要被环境格外的放大和强调,长辈们说,那一年日本人闯入了东北做了许多坏事。其实,历史单方面灌输的可怕性,往往不在于虚构,而是在于它的选择性失明。于是,随着这个近似于开放时代的到来,信息的充裕,为人们重新认识那段被忽视了的满洲国历史提供了条件。
即便没有史料,我猜想一些东北人也能够有所感受,以我个人为例,作为东北人,小时我所就读的小学和高中,都是日本人早在20世纪30年代修建的。我的家乡在满洲国时是作为一个独立行省而存在的,是那时候的商贸中心,而在今天的新中国,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地级市。那时的满洲在日本的辅佐下,就像一颗亚洲冉冉升起的新星,那里拥有了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现代化教育的普及,以及工业化的迅速成长。据相关资料显示,二战结束前中国人均GDP为40美元, 而满洲凭借着门类齐全的工业和农业, 其人均GDP已经达到了315美元。即便是30年后,1975年的中国大陆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1943年秋季,满洲国依靠占中国12%的土地和10%的人口,生产了占中国93%的钢材、66%的水泥、69%的化工品、95%的机械、78%的电力。
显然,曾经的旧东北远不如日本人辅佐下的新满洲发展的成功,我也接受这个事实。然而,许多人在了解这些事后,开始对日本入侵东北的行为进行重新评估,进而从功利和结果出发,为日本人在东北的行径寻求合理性,一种时下流行的看法是:日本人入主后,生产力、人均GDP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至于主权在谁手中,则并不重要,因为在他们看来,毕竟“人权高于主权”。
或许,持这种观点的人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当你的邻居用暴力手段把你从家中赶走,之后不经你同意就把你家装修一番,你是否会不在意?
有人觉得这事无可厚非——有邻免费帮装修,不亦乐乎?可问题的核心在于:谁能保证,你的邻居赶走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和你共处一室以强制帮你修缮,而不是为了从你家抢走点东西?换句话讲,当他人用暴力来驱赶你之时,其行为和所造成的后果影响,是你能左右了的么?
我宁愿相信,如果不是以结果论英雄,以成败论王寇,就不会让简单的善恶评判成为许多历史的符号标签,各中滋味也不会轻易沦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你能看到,当盟军即将胜利,日本这枚小强盗即将溃败之际,一枚级别更高、无人能左右的大强盗赫然出现了——苏联红军进入满洲后,从烧杀抢奸到屠戮大地,无恶不作。据老人们口述中的记忆,除了那些无法搬运的铁轨网,满洲国内的一切资源,苏联人几乎连一颗螺丝钉也没有放过。
同样为强力,为何会有两种影响差距甚远的后果?——日本人或许还算是在建设,可苏联人却是真刀真枪的在破坏了。也许人们并未认清的是,能够决定事件性质的,并不在于行为的结果,而是在于其中的过程;并不在于强力下的成就是否丰厚,而是在于这种强力本身的非正义性。强力和权力在逻辑上是相似的,前者是一种连续行为,后者则是一套既定状态。从这个角度出发,满洲那种“强力下的施舍”也绝不比强力下的掠夺来的更加高尚。相反,正是这种给予和施舍,才让强力本身充满了自我合理性的陶醉感。
然人性如此,更多的的人偏好被施舍,却也都痛恨被掠夺,即便他们不承认这种偏好的存在。于是,当同样面对来自外界的福利和迫害时,他们赫然选择使用了双重标准来化解这种矛盾——掠夺我不行,但施舍我可以。然而,在强力作用的逻辑体系里,施舍恰恰是作为掠夺的来源而登台的。在许多时候,人们能够英勇且自觉的抵御掠夺的残暴,但更多时候,人们却无法抵挡住施舍的诱惑,不仅如此,更多的人甚至还主动参与其中,在强力者面前跪地乞讨,并且自以为是的把这种乞讨美化当成某种英雄式的叛逆或抗争。
如果强力本身就是罪恶的,那么比强力更有罪的,恰恰是那些懦弱着、纵容且滋养了强力的人们。
近代以来,施舍和掠夺的对称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强力的逻辑曾席卷了整个世界。当红色使徒们宣称他们与资本家为敌时,工人们错误的以为自己的利益保障有了希望;当红色使徒们开始组织斗地主分田地时,农民们想当然的以为红太阳终于拨天见日了。如果站在历史的长河里去理解那些饱经战乱的无产者之所思,也许并非难事:他们只执着于眼前而不愿意瞭望未来,在心安理得的接受了统治者的施舍后,他们仍然不愿去把天上为什么会掉馅饼想清楚,即便在几十年后,失去自由,可能要在工厂里默默劳作一生的是他们;失去土地,最终可能要饿死在农田上的也是他们。
和强力一样,这世上也本无权力,但是以自由做祭品,为权力来招魂的人多了,于是便有了权力。最终,是人性的懦弱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在人类的诸多文化里,都不约而同的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救世主情结,从犹太们心中期待的弥赛亚,到东方人嘴里念叨的观世音,从“当官要为民做主”到“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国”,总有人能把那些不付出任何理性代价而坐享其成的美好愿望寄托在抽象意念所刻画的某个模板上,无论是意淫着一位拥有上帝般仁慈的完美独裁者,亦或是幻想着一张从天而降,包裹了美好社会愿望的制度馅饼。人性的天然孱弱,总是让他们不由自主的向着一种又一种的乌托邦看齐,最终,他们也只能在等待着救世主的焦急情绪里迷失了方向。
可惜,这世上本就没有什么救世主。国际歌早有唱到:"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回到文章开头的历史教育的选择性失明,我想,这也正是我们被人所诟病的历史教育中的问题:它不敢直面历史,唯唯诺诺的回避着满洲国的成就,不敢从“成王败寇”、“成败决定是非”的功利史观当中挣脱出来,而去正视历史行为本身的合理性。它不应当一味宣传灾难或日本统治下的满洲是多么的水深火热,相反,它应该还原给人们一个真实的满洲,同时勇敢的告诉人们,“满洲虽然很美,但它不对。”
【朱继玉的回答(5票)】:
举个例子。假设树林里有一群野猪,它们的生活肯定是不会太舒服的,同时有一群被圈养的猪,那肯定是要被养出一身肥膘的,而且吃完了睡,也不用操心啥。但结局会很不一样。
再说东北的事,伪满发展好,不能全算日本人的功劳。东北本身资源丰富,伪满一帮人因为一直担心得不到国际和制下百姓的承认和支持,所以只好下功夫搞经济。另外除了抓抗日反满分子,他们也没别的事好干,外交军事都没多大的发挥空间,有意大利的什么使者过去,他们都高兴得跟过年一样,鞭炮齐名锣鼓喧天的。所以,无奈地进入了一种类似今天中国的一心一意搞建设的局面。再者当时关内一直在打仗,乱哄哄的,各方都没办法静下心来搞建设,这个时候有一块平静的地方,经济就相对容易发展。
最后,东北要达到香港的水平,那是不可能实现的事。达到日本的平均水平,是非常有可能的。一块地区发展得怎么样,因素很多。英国在印度殖民那么多年,也没见印度啥时候发展得多好。
历史的事实是没法改变的,必须得承认。就像香港一样,英国的,客观上给它带来和留下了完善的制度和法律系统,保护了它某种程度上免受运动的祸害,抓住了历史机遇,才成就了它今天的地位。但尽管如此,也不能说帝国主义殖民就是好的,就给它唱赞歌。只能说,资本主义的制度和法律体系是进步的,是优秀的,香港人们是勤劳的,是智慧的,这两者的完美结合,再加香港抓住了历史机遇,所以成就了它。
实际上,在抗战之前,上海的租借也是属于上海最繁华的地方,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西方的法制,一方面是那里相对太平。但在政治上,被人逼着租借出去,仍然是屈辱的,是必须要收回来的。甚至国人不惜发生惨案,也要跟帝国主义斗争,收回租界。
【文博的回答(4票)】:
哈维尔说过:国乃人创,人乃神创。第一句的意思就是但凡觉得好,也愿意,国家神马的去他娘。
【刘震林的回答(2票)】:
东三省,辽河以东,自古就是化外之地。
东北人概念的形成也不过30多年的历史,因为100多年前才有大量移民从关内进入,建国后更是建设兵团强势入住。东三省现在的人口成分,汉人基本都是河北山东来的,满蒙要么是当年留下的,要么是跟着溥仪逃回来的。
孙中山最早要驱除鞑虏,不就是把清廷、满洲贵族赶回东三省么?所以,在张学良易帜之前,中原人民对东三省未必看作是华夏土地。
换句话说,日治的满洲国,底层还是汉人,还是趋于认同关内的老家人,心理上抵触反感日本的统治。满洲国十几年,基本都是作为战略后方,根本没有时间去搞什么社会文化建设,再加上老家人被打,自己在这边做顺民,无论如何都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跟香港、台湾,大不相同。英帝并没有对广东进行大规模侵略;日本在台湾则有足够的时间去归化原住民。
【老宫的回答(2票)】:
首先,被殖民从来都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被日本人殖民,他们的洗脑政策是很彻底的,比当今厉害,所以真的殖民了一二百年,大概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这与欧洲的殖民不同,因为欧洲殖民主要是考虑经济上的利益,而对思想的控制与压抑并不是那么强。
其次,东北三省是富得流油的地方,要不是跟当时苏联翻脸,怕这怕那的,将轻重工业,学校,等等很多的东西都搬到内地,要不是计划经济下,国营企业大量廉价的向中原地带输送木头和石油,要不是户籍制度限制人口的迁移,要不是。。。东北早富了,一个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当年哈尔滨号称东方小巴黎,现在呢?老巴黎都不算了。
最后说东北不大可能成为香港,因为无论从经济还是制度上,这都是两股劲。
【skywalkerhan的回答(2票)】:
问得太大了。
抛开政治不谈。
东北今天之所以是重工业基地,我觉得有日本人的建设功劳。对历史不是太了解,只是去东北的时候,听当地人介绍很多重要的设施和工厂等,这个是当年日本人修的,那个是当年日本人打得底子,不胜枚举。
如果延续下来,发展程度应该比现在要好一些。
只谈假设,不谈立场,不谈是否赞成。
【梅晗的回答(1票)】:
要看东北人的感受
【SteveRen的回答(1票)】:
甘地说(大意):
人们宁要一个自己的坏政府,也不要一个外来的好政府。
这就是民族主义。不是什么沙文主义,不是什么极端民族主义。
【任仲明的回答(0票)】:
其实我觉得关键啊,享受楼主所说的是中国人不??想一想当年的东北父老遭遇,还有抗战时候沦陷区老百姓遭遇就行啦!
【倪玉哲的回答(0票)】:
别的不说,香港的淡水都靠大陆供应。香港的消费又是有多少被大陆拉动的?
无论东北也好,香港也好,战略意义都是与大陆分不开的。这些地方被殖民,并且持续性的发展得很好的唯一保障就是大陆长久稳定的强大。如果哪一天大陆全被殖民了,那东北的地位跟现在也是没什么不同的,范围都一样了嘛。
所以作为个体,我可能也向往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过高福利低成本的幸福日子。作为某个地区譬如香港考虑,现阶段也是当个殖民地好。但我既没钱移民也不是香港人,所以只好说,统一对中国最好。
【Angela的回答(0票)】:
一个国家的发展并不能只看
【社会制度】
【居民收入】
【福利保障】
【言论自由度】
【移民政策】……重要的是文化或者归属感一类的东西,一个不独立自主国家的人民难有民族自豪感,也难有民族归属感。比如台湾,文人多有漂泊寻根之思,还有人对殖民时期透着那么点暧昧的怀念(比如海角七号),然而他们既无法扎根于大陆,也无法扎根于日本,只有这么继续飘着了。
另外,日本对东三省的政策与英国对香港有很大不同,日本由于对唐文化的敬承始终认为自己才是中国传统良好继承者,希望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从文化、价值观等改造成一个他们想要的中国。经济榨取不可怕,文化摧毁才最可怕。
就印度而言,种姓制度的影响更大,他们的社会问题也是相当的多……
说起来这个问题我一个本科同学曾经问过我,当时我也是简单类比了一下殖民地区与非殖民地区的发展,但事实上每个地方的文化、宗教等各不相同,并无太大可比性。但隐隐也觉得应该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嗯,大家继续讨论~
【带三个表的回答(12票)】:
作为东北人,如果来北京办签证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东三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中国最好的地方。有资源、能源、港口,土地肥沃。但是过去几十年间,东三省一直很落后。因为在毛时代,他一直幻想着把东三省当成战场,不是跟日本人就是跟俄国人。所以不发展经济。
历史不能假设,但有事实可以告诉我们,做殖民地挺好的。别拿非洲和美洲殖民地来比较,那是两回事。
【李奇特的回答(1票)】:
如果一个人说可以你许多钱帮你料理后半生还有子女,但是需要把你双手砍了(或者关你50年)。
你会不会给他砍(或者给他关)?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o 山陀尔(匈牙利) 殷夫 翻译
========兴万生翻译版=========
“自由与爱情!
我都为之倾心。
为了爱情, 我宁愿牺牲生命,
为了自由, 我宁愿牺牲爱情。”
【郑军的回答(1票)】:
拿西汉匈奴单于挛鞮冒顿对东胡部落的态度为例吧,东胡要千里马,冒顿送;东胡要冒顿老婆,冒顿送;东胡要一块无人之地, 冒顿动员大军一举灭掉东胡!
土地才是最为重要的,是对执政者而言,也是对本土百姓而言。殖民了,你成为别人的统治对象,被几十年驯化后就觉得好,孰不知你只是无根浮萍,你根本得不到主流价值认同,你的命运还是由殖民者来决定,只是他们是在“精神上“主宰你而不是在物质上主宰你而已!
【Kohen的回答(0票)】:
微博上有个青岛人说希望让德国再殖民几十年生活会更好。。。。唯一一次微博上开喷就是跟这人
【吴宇林的回答(0票)】:
香港之所以成为今天的香港,并不是因为英国人的统治和管理,而是因为香港自己的努力。印度有和香港一样的法律制度,和社会制度,但是和香港完全不同的两个极端世界。
日本成为今天的样子,是因为作为二战战败国,被美国军管,加之越战和朝鲜战争日本作为美国的大后方接受了完全西化的文化体系,才导致日本成为今天的日本。
日本当年对东北采取的态度不是要殖民,东北从来不是日本的殖民地,而是日本的移民目的地。如果东北现在仍然在日本管理下,日本首都未必是在东京,很有可能已经迁到东北了。
【新李明远的回答(0票)】:
你如果是东北人,你听说过当年满洲国的时候的事情吗?你知道日本人在东北都干什么事儿吗?你如果是东北人,你知道事变以后流亡关内的东北人是什么样的境地吗?
我不喜欢这个问题,也不喜欢这个问题的假设。
我们还在发展中,一切都未定论,台湾经济已经开始空心化,如果我们产业转移成功了,周边马上倒下的就是韩国,慢慢来,泱泱大国的发展,需要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
【曹洋的回答(0票)】:
首先,LZ的问题有语病,建议改改。
我理解的问题是:如果当初东三省让小日本殖民了,到如今它的投资经商环境、平均就业率、社会制度言论自由度、平均居民收入、社会福利保障、对外移民政策、向外文化输出、集体公民素质、政府廉洁度等方面,很可能和日本、香港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你是否赞成当初它被殖民?
注意“真的是”三个字,先假设LZ立的是真命题好了,小日本会好好对待当初它大肆杀戮并看作低等人种的一个民族,把他们眼中的“支那人”当成本国国民一样好好对待(我真的感动的要哭了。。。),那么这个问题等同于:如果你爹不给力,有个小日本暴发户想包养你,而且假设跟着他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能吃香的喝辣的,认他当“干爹”吗?好像认的人不少,呵呵
当然了,我想说这实在是个太伪的命题,小日本~干爹~呵呵。最终的结果一定远远达不到LZ想想中那样,相反会是另一个极端。
too simple sometimes native...
【郑鑫的回答(0票)】:
首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其次,从历史来看,每个民族入侵异地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战争、暴力、去本地文化化以及歧视。
宋末蒙古人入侵中原,南人(即汉人)为四等人。
澳洲当地土著现在几乎快要灭绝,而美洲印第安人,至今仍为起码的平等和尊严而斗争。
另外看到楼主最后一条“ps一条:自行车偷盗被还回指数”,我有点想笑了,敢问楼主真的有做过详细调查才问出的这个问题么?当时日本小伙骑行的时候,他的自行车的照片在微博上发过很多。后来自行车丢掉后,恰好有个看过照片的人看到一辆很像的自行车,于是报案,最终找到自行车。很多时候破案并非你一厢情愿的那么简单的。
【王浩权的回答(0票)】:
我来谈一下吧。中国如果让日本给统治了东三省,那东三省就完了。为什么?三个原因。一,东北那时候,为了支援大西洋的战争,不断采集各种资源。二,日本人会采取同化措施,那时,中国人就只能当奴隶。三,日本人会采取遗弃措施。放弃中国。
【顾博的回答(0票)】:
伪命题吧,日本与英国文化相去甚远,要治理也未必会用所谓民主的方式,既然如此何来以上几项能与今天的香港相提并论?况且我不明白楼主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做这样的假设的,作为一个籍贯辽宁的中国人我对这种假设很反感。
【湖玛Humar的回答(0票)】:
地域广阔,适宜双非,赞成。
【石磊的回答(0票)】:
请参见非洲各国
【武国仁的回答(0票)】:
我中华土地的一寸一厘都不可试图予人!这不是经济实力和国力强弱的问题!如果非要假设,资源型的东北对日本来说也就是原材料供应地,说不好听就是殖民地,再加上一条,倘若被日本殖民,由于位于中俄两国的地缘接壤处,肯定是牵制中俄的战略要地,也别指望日本会给这里多大经济发展空间,战事一起,此地百姓必定首当其冲,生灵涂炭!
最后,对这个问题的提出者谈下自己的看法:如果仅仅当作讨论的假设还可以,倘若真有那种心思和行动,必定会引狼入室。因为,种族问题从来都是这世界上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永远不要指望依靠外族的殖民来发展自己,其代价会非常巨大,即便是成功融合多种民族的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更迭与反复,也没有完全解决民族的问题。所以,请不要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除非万不得已的情况下,绝不要试图侵占其他民族或出让自己民族的利益!
【李远旭的回答(8票)】:
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东三省和香港因为其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差距所以主观上不具备可比性
同样 当年的日本和英国也不具备可比性
一个军国主义的日本和以绅士风度文明的英国对待殖民地可能一样嘛?
就算是类似于英国的方式 看看现在的印度发展水平 我也就只能呵呵两句了
另外多说一句所谓的
【社会制度】
【居民收入】
【福利保障】
【言论自由度】
【移民政策】
每每说到所谓的民主国家们 我只用一句话来反驳:这个国家被人驻军了
如果你不知道驻军意味着什么 我就再次呵呵你一下
ps:看在知乎的面子上我就不骂你了... 知乎的提问素质现在确实水了 一大早看到这种问题就搞得人心情不好 这年头 多读两本书又不会死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人是日本人后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