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时期“西安绥靖公署署”到底是什么机构

纯技术角度分析国民党内战失败的原因-秦楚网
| 秦楚网视
| | 违章查询
纯技术角度分析国民党内战失败的原因
9:31:42&&&&&&来源:中华网&&&&&&&
&& 以往各种著作中述及解放战争时,大多认为1946年夏拥有430万军队。几百架飞机、几百艘舰艇的国民
党军队在军事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笔者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及个人的研究,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讨的。&&& &&& 国民党当时的确是有较为强大的人力物力、有美国的支持、有日军的遗留装备,但这只是战争的强力
而不是直接的实力,国民党军事实力被远远高估。&&& &&& 46年夏季的国民党军事实力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大,在从战略思想到战役战术、从后勤补给到军
制训练都有很多严重的问题,甚至在历来被认为最占优势的武器装备方面也并不适应这场战争的需要。可
以这样说――在1946年夏季内战全面爆发时,国民党方面没有将其大部分战争潜力转化为实际的作战实力
,其在军事上的某些方面实际处于劣势,而另一些方面未能发挥其优势,国共双方战争实力的天平一开始
就倾向共产党方面,战争的结局在开战时就已经定论。&&& &&& 一、力量的拥有&&& &&& 军事力量的拥有并非是指军事人员和装备的多少,更重要的还有人员的士气与训练程度,武器装备对
战争的适应性及部队的后勤保障能力等等。&&& &&& 先就战争的最基本条件“人”而言。国民党方面虽然拥有430万军队,但它包括了近百万后方人员,
一百多万的作战能力很差的非正规部队,其实际可用于野战的正规部队不过二百余万。抗战结束后,国民
党既大肆裁军(并不单指杂牌军,也包括非同一系统的嫡系部队),将大批有作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兵赶出
军队。仅以第1战区为例:在1945年末至1946年初,就将78军裁撤,嫡系10军与89军编并为整3师,陕军38
军与96军合并成整38师等。同时有收编战斗力很差的伪军,例如在山东收编伪军吴化文部,裁减抗日有功
的东北军)。更为严重的是按派系、按实力、按关系裁减部队,更加重了国民党军队惯有的保存实力的风
气。不是将得到的补充人员和装备编入缺编的老部队,而是将其组成新的部队(包括使用老的番号),就
是五大主力中的整74师在孟良崮战役时,仅步兵就缺员三千余,应有的36门美制山炮只有28门。结果有的
老的有战斗力的部队由于作战而大量失血,战斗力迅速下降;而新编的或是重建的部队由于缺少战斗经验
而被很快击败(比如新建的整3师、整66师)。对军官的提升也不很合适。大批作战有功的军官大多被升
为副职,而大批正职被老朽无能的军官所占据,而这些有功也有作战能力军官提升后所遗的位置,又被年
青而没有作战经验的军官所占据。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使部队的作战指挥能力越打下降得越快。反观共产
党方面在抗战结束后迅速整编部队,完成军队的正规化,使之适应于未来的战争。包括在数月中将零散的
团营级单位组建成军师乃至兵团一级的正规军,勇于将老朽无能或是不适应近代化作战的司令官调离实际
指挥为止,提拔资历不深的年青干部指挥实战;勇于裁减那些哪怕是齐装满员的作战不力单位,补充只剩
骨架子的有功部队。如此相较,强者越战越强,弱者屡战屡败。&&& &&& 其次就军队的主要武器装备来说。在中国军队与日军作战中,日军伤亡大多是因迫击炮造成的,而据
战后统计在华战死的日军将领也绝大多数死于迫击炮弹,足见国共双方对迫击炮的运用均佳。而在解放战
争中国民党军队不但未能继续发挥这方面的特长,还打量削减部队迫击炮的配备,首先将重迫击炮从军师
两级裁掉(少数杂牌军除外),代之以美制山榴炮或日制山野炮。后又减少团以下单位的中轻型迫击炮数
量,代之美制无后坐力炮、战防枪、火箭筒等。共产党方面又没有坦克和装甲车,也少有碉堡来当靶子,
这些新式却没有目标的武器给解放军缴获后,却正好用来打国民党军的碉堡和坦克。共产党方面不但使用
缴获的各种轻重迫击炮,还自制中轻型迫击炮加强火力;而国民党方面却以装备少量山野榴炮为满足。其
实国民党军就是美械主力师或整编旅也只辖8-12门75mm山炮,军或整编师辖8-12门75mm野炮或12门
105mm榴弹炮,都难以支援军或师的整个攻击正面。这样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陆军的装备对面攻击
能力是加强了,对点目标的能力则明显下降。换句话说,新的装备更适合对已经投降的日军作战,而对共
军作战是狮子打蚊子,是根本找不到作战目标的武器。
&&& 从1944年起,国民党主力部队开始装备美式武器,在抗战结束后又装备日制武器。军方由于得到新式
美械装备,遂将原有装备从主力部队中淘汰。但是除驻印军等少数部队外又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及实践,
部队对美械装备的熟悉程度远未达到标准,甚至五大主力的5军、18军、74军也仅对部分军官与军士做了2
-4周的武器训练,在绝大部分官兵基本上没有了解新式装备的情况下就投入实战;而且美械装备由于强
调火力的迅猛,弹药消耗很快,对野外后勤补给的要求很高,这恰恰是国军后勤的主要缺点,结果在实战
重美械部队经常发生弹药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了部队的作战能力,在战争后期还出现了部队被迫将部分
美械武器又换成国械以提高战斗力的情况。例如鲁南酣战,整编26师附第1快速纵队只打了一夜就用光了
弹药被迫突围被歼;鲁中作战,整74师被围一日,就请求空投补充,最后粮弹无着被歼。而这两支部队分
别拥有汽车团和辎重团,是国军野外补给能力最强的部队。淮海战役前,甚至嫡系主力第5军也重新装备
国产步枪、迫击炮等以解决弹药补充问题。&&& &&& 陆军发生的问题自然延及空军方面,国民党空军在抗战中后期重新装备,但得到的美制飞机却很成问
题。重型轰炸机B-24/25是用来对面目标进行轰炸的,是对敌大城市、大工业进行战略轰炸的;而共产党
方面只有少数城市,根本没有大型工业设施或军事基地,于是这些重型轰炸机只好去炸那些还不够炸弹钱
的目标。轻型战斗机P-40,P-47,F-51等是用来与敌方战斗机空战,攻击敌轰炸机夺取制空权的,而
事实上南京政府的战斗机飞行员的确在练习空战,好像延安方面也有支强大的空军。新式侦察机本来是很
有用的武器,可以对敌方的战线与纵深、前方和后方进行广泛的侦察活动,但美方并没有将怎样使用这些
新式技术装备教会国民党方面,没有高性能雷达、没有快速摄影机、更没有照片辩读员,侦察机飞行员只
要用老式的目视观察,而这仅有的侦察能力,空军也未好好利用,将侦察机派去执行其他使命,比如当轻
型轰炸机、联络机、运输机、教练机等,结果国民党军在战争中依旧象瞎子、聋子到处碰壁。而对共产党
的战争中最需要的对地攻击机(俯冲轰炸机)却一架也没有,国民党空军在实战中勉强用战斗机代替,但
因飞行员从未学过俯冲轰炸,更没有对地集束火箭、凝固汽油弹,哪里谈得上命中精度和攻击效果。所以
拥有几百架作战飞机的国民党空军在战争中除了空运外根本没有值得一提的记录。&&& &&& 二、力量的组织&&& &&& 一个军事集团只有将其拥有的人力物力通过良好的方法组织起来,才能形成战斗力,而抗战结束后国
民党军却基本没有做过这方面的努力。&&& &&& 首先是指挥机构的设置。抗战开始时,国民革命军的指挥机构是按总部-战区兵团-集团兵团(兵团
,路)-军-师-旅-团,共8级才到战术单位;1940年后简化为总部-战区-集团军-军-师-团,6级
指挥机构;这极大提高了部队的作战指挥能力。可是抗战结束后,国民党为了照顾论资排辈及抢占地盘等
非作战使命,又将指挥机构扩编为总部-行营(行辕)-绥靖公署(战区)-绥靖区-兵团/整编军-军
(整编师)-师(整编旅)-团共8级,切出现大量机构重叠、人浮于事。从统帅部到最基层的战术单位
都经常发生上级越权指挥,下级不听命令的严重影响战斗力的情况。而共产党方面,从抗战后期到解放战
争时期各种指挥机关虽名目繁多,但实际上只有中央军委-战略区(新四军、八路军各师,后为野战军)
-军区(新四军各师,后卫兵团)-纵队-师(旅)-团,总共只有5-6级。约米尼就谈到过“当其它各
方面条件相等时,战争的胜利往往属于机构较简单的一方”。这样比共产党多两级机构且指挥不灵的国军
安有不败之理。&&& &&& 其次是对非嫡系部队的态度。在抗战时期国民党中央所属嫡系与杂牌部队的使用和待遇基本处于较平
等状态,对杂牌军也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中。例如在编组部队方面将抗日有功的西北军第29军扩编成59、
68、77军,后又扩编成第2、第33集团军;将作战不力的嫡系第6、66军裁撤。&&& &&& 然而抗战以结束,国民党在以陈诚为首的军令部指挥下,大肆裁减非嫡系部队,比如孙震的川军由3
军8师缩编成2师5旅,孙渡的滇军由2军4师编并为1师3旅,就连抗战时功勋卓著的第33集团军也从2军6师
并成2师4旅。这样大规模的消灭杂牌军,使非蒋系官兵人人自危,稍有风吹草动就投降倒戈,到三大战役
时国民党军仅此一点就至少损失了15-20个军,改变了10余场会战的成败。下面仅列主要倒戈事件:&&& &&& 表1&&& &日期 倒戈部队与人员 造成其他损失
1945.10 西北军新8军 第30、40军&&& &&& 1947.02 桂系46军军长 第46、73军,新36师&&& &&& 1948.09 杂牌整96军、整84军 第2绥靖区,整2、73师,整19、57旅&&& &&& 1948.10 滇军第60军 第1兵团,新7军&&& &&& 1948.11 西北军59、77军 第7兵团,第25、44、63、64、100军&&& &&& 既是最高指挥机构的设置和执行都出了问题,那部队编制方面的错误都难免了。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匆
忙将战役单位(军师两级)的大部分从三三制改为二二制,而这两级指挥机构已装备新式通信器材,有了
现代化的指挥系统,直接指挥3至5个单位已不成问题,而编成旧式的二二编制,徒劳增加了一级指挥机构
,不但浪费了人力物力,还造成命令重叠,降低了指挥能力。而团以下战术单位由于施行新式编制和严肃
军纪减少空额,造成下级单位人员编制增大:主力部队的连有170余人、营有近700人,但由于基层单位缺
少现代化的通讯指挥工具,中低级军官的作战指挥经验不足,这样大编制的营连在实战中屡次一触即溃,
白白损失人力物力。而共产党军队只有在西北等少数人力不足的部队中才有二二编制,其基层单位采用小
编制大变成,连不过100余,营只有400余,但在师旅一级兵力对比就出现逆转,国民党整编旅不过2团6营
,步兵连只有19个;而共产党部队的师或旅为3团9营,步兵连约30个,既考虑到上级司令部指挥能力和通
讯手段的提高,又照顾到下级单位通信器材的不足和低级军官的伤亡造成的指挥能力下降,充分运用了悠
闲的人力物力来打赢这场战争。&&& &&& 在抗战结束后国民党高级官员忙于争权夺利,而军队的训练自然无人过问,军队在抗战中出现而未能
解决的问题也无人改进。国民党军在抗战中长期对日作守势作战,部队的野外和筑城防御能力较强,但攻
击能力却差,更缺乏主动进攻的精神。在抗战后期对共产党作战已提上日程,早就应迅速提高部队的攻击
能力,而国民党军训部基本没做这方面的努力。结果在实战中,国民党军进攻能力低下的战例举不胜举,
往往以3倍乃至5倍优势兵力、火力也攻不下共军阵地;而在防御战斗中,哪怕是兵力对比处于劣势,部队
的作战能力都较进攻时为强。反观共军部队的平均作战技术虽不如国军,但其攻防能力却较为均衡,较善
于进行攻势作战,从而掌握了战术主动权,进一步发展成战役主动权。&&& &&& 部队的训练糟糕,军兵种配合自然也难以达成。在抗战时期国民党军将其主要陆军火力――中型和重
型火炮独立编成特种部队固定在一地配合步兵作战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与共产党交战是一场不同的战争
,共产党军队的火力与作战特点和日军有很大的不同。在抗战时期基本是日军主攻国军主守,守方可以将
主要火力集中于一路来压制攻方,而攻方则需在每一路进攻部队都配置重型火力,才能使部队有进攻能力
;而解放战争开始时,基本是国民党军队主攻,共产党军队主守,这样将重炮兵划入独立部队的编制就不
适用于这场战争,从而使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步兵军(整编师)的火力并不比共军强多少;都是班用轻机
枪、连属60迫击炮、营属重机枪、团属82迫击炮、师(旅)属山炮等,国民党只是在美械部队是装备一些
无后坐力炮、火箭筒及其他战防武器。而国民党的火力优势――美制榴弹炮、日制野炮等属于军及军以上
独立单位,在野战中未能发挥优势;而从美军那里学来的饱和火力攻击又由于火炮及弹药的不足难以发挥
其优势。坦克、装甲车的火力和机动性由于分散使用,也不足以改变火力均衡。反观共产党军队虽没有大
量重型火炮,但准确的预见了国共战争的样式,虽也将仅有的少量山野重炮编入独立部队,但在与国军相
对应的师旅团各级分别配备了步兵炮,平射炮及大量轻重迫击炮,造成了战术单位的局部火力均衡乃至优
势,从而与名义上装备优势的美械部队相抗衡。&&& &&& 三、力量的使用&&& &&& 国民党从1927年起就将消灭共产党作为其主要目标,只是在抗战初期将对日作战放到了第一位,从珍
珠港事件开始,国民党方面就开始保存实力,准备在美国打赢日本后用武力消灭共产党。在抗战后期更尤
其如此,不惜减少前线部队,将精锐部队调回后方已备内战。在1945年8月抗战结束后,国共矛盾又成为
唯一的主要矛盾,从军事上来说消灭共产党军队是其唯一的目标。那1945年秋季国民党军之主要任务就不
应是接受日军投降和占领日占区等次要问题,而应将一线部队(对日、对共之各战区部队)迅速对共军作
攻势展开,同时收编日伪军作辅助作用(清剿、防御等)。其精锐主力(陆军总部所辖各方面军及直属部
队)在美军帮助下海运和空运从沿海向共军进攻。
&& 因为在日军投降后,国军对共军发起进攻的时机无非两种:一是马上投入一线部队进攻,在战斗中加
入后方之美械主力及其它后备力量(在战线后方的其他部队和收编的日伪军)。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战略和
战役上均达成突然性,可趁日伪军投降以扰乱视听、控制舆论、利于宣传,且共产党军队未能集中编成,
未能缴获大批日伪军武装(特别是重装备),未能完成从游击战向正规战之转变(新四军粟裕部除外);
坏处是一线部队正处在补充时期,且做守势状态,不利于马上发起进攻,美械主力及其他第二梯队远在后
方,投入战斗需要一定时间,不利于在最初的进攻中集中全部兵力。二是等主力部队部署到位,一线部队
补给完整,日伪军收编完成,再发动全面进攻。其优点是大部军力补给完整,部署到位,易作有力一击;
缺点是日伪军投降已完成,全国已处在和平状态,难以控制舆论,扰乱视听,且一部日伪军已被共军所解
决,共军已完成集中编成,战略展开,并有了初步的正规战经验。综合以上所述,马上发动进攻的优点多
于后者,国民党发动进攻的时机选择优劣一目了然。打内战和外战不同,战争发起的一方将在很大程度上
失去民心,在政治上处于不利的地位。共产党方面宁愿放弃南方八省根据地,宁愿在名义上接受国民党领
导,宁愿在知道国民党进攻时,抱着可能牺牲中原部队的决心,坚持不打第一枪来争取舆论、争取民心。
而国民党方面效法日本侵略中国之愚劣故伎,使战争逐次升级,从收编伪军进攻解放区,依次投入杂牌军
,嫡系部队,直到美械主力,最后才发动全面战争,结果闹得世人均知。如果国民党能在战场上利用突然
袭击决定战争的胜负或从战略上改变整个敌我态势,那先动手进攻也是值得的。因为突然袭击是所有进攻
手段中最具威力的一种。一旦达成突然袭击,将使较弱小之敌一击即溃(例如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也
可使均衡的战场一边倒(例如1940年德军的西线攻势),甚至战胜强敌(如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而
国民党方面却因最高统帅部的无能,其各战区之间的扯皮与不协调,保密工作上德漏洞,不但留下打内战
的骂名,而且将突袭的战争作用几乎全部浪费。&&& &&& 经过长期的准备,漫长的前哨战,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终于发动全面进攻,而这“全面”的进攻在约90
个军(整编师)的总兵力上只占40-50%。如第一战区胡宗南部,在对中原共产党地区进攻时,只出动实
力较弱的第31集团军,而将主力37、38集团军看守没有战役进攻能力的西北解放军,将十几个旅的战斗力
白白舍弃;又如在全面进攻开始时,将衢州绥靖公署、广州行营的7个军置于后方清剿游击队,后在前线
吃紧时,才将其逐次调上各战场救急。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就谈到“军队在战争爆发时最初的第一轮攻
势是最关键的、也是最有力的,在一场突袭中尤其如此,而以后的作战只是最初进攻的延续和补充”。国
民党军在1946年夏所发动的最初进攻由于对各部队的调动不当,使军队的第一波攻击能量未能较大发挥,
也使军队的作战能力在战争中逐渐消耗,从而在根本上影响了战争的进程。而共产党方面除陕甘宁和绥远
等地少数部队外,在第一轮战斗中就投入了几乎全部主力,造成了兵力对比德均衡乃至优势。以下列国民
党军在1946年夏各部参战情况:&&& &&& 表3&&& &&& 国军各战区部队 总兵力 参战兵力&&& &&& 东北行营 8个军 几乎全部参战&&& &&& 北平行营 10个军(师) 少数部队助攻&&& &&& 太原绥靖公署 5个军 少数部队助攻&&& &&& 西北行营 8个军(师) 全部未参战&&& &&& 郑州绥靖公署 15个军 约半数参战&&& &&& 徐州绥靖公署 20个军(师) 几乎全部参战&&& &&& 武汉行营 8个军(师) 少数参战&&& &&& 衢州绥靖公署 3个军(师) 全部未参战&&& &&& 广州行营 4个军 全部未参战&&& &&& 其他单位 10个军(师) 全部未参战&&& &&& 合计 91个军(师) 约40个全部未参战&&& &&& 更糟糕的是在实战中,国民党方面非但未能正确把握开战时机,而且直到1946年夏国共和谈的破裂已
成定局时,国民党最高统帅部对共产党居然没有一个全面的进攻计划,只知道零乱调动部队与共产党根据
地搞摩擦,为了蝇头小利不惜大打出手,听任各战区自由发挥,这样国民党各部对解放区的进攻在时间上
不一致就不奇怪了。
&& 当国民党东北行营对共产党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夏季攻势时,中原蒋军郑州绥靖公署才刚刚开始准备
“偷袭”;而苏中第一绥靖区进入攻击位置时,华北保定绥靖公署甚至还未有进攻计划,而且同一战区中
各部队的行动也不一致,象由郑州绥署统一指挥的对共产党中原地区的合围进攻,这样的军事机密也早被
共产党方面获悉,在国民党全面进攻前夜,中原新四军趁国军处于最不利防御时反突袭冲出合围,蒋军刘
汝明、孙震部在追击突围之共军时,胡宗南部在“待机”,而共军王震部突破胡宗南部防线时,孙刘两部
也停止观望。如果说国民党在东北、在中原作战仅仅视未达成战役目标,而在苏中则是一场灾难了:共产
党方面成功的利用了国军所发动德糟糕的最初攻势,顺利实施了反突袭。7月13日,苏中国军整83师在极
不利防守的进攻准备状态下反遭共军突袭,其19旅被击溃;7月17日,救援80师的整49师又遭伏击损失过
半;而后整21、25、65、69等师连续遭袭,从此开创了内战中国民党军整旅整师被歼灭的先例。至此,由
于国民党在军事力量使用方面的恶劣表现,已经将战争的主动权拱手让出。&&& &&& 综合以上所述,国民党在抗战后期将消灭共产党又摆上议事日程起就在军事方面发生了许多错误。首
先在力量的拥有方面没有保留基干人员及训练补充兵源,没有使用适应该战争的武器装备、没有将旧式的
补给方式改进以跟上新的战争节奏;其次在力量的组织方面没有建立适用的指挥机构和指挥系统、没有做
好部队的团结、没有组织起适应于这场战争的编制编成、没有搞好军队的针对性训练和组织配合;再后在
力量的使用方面没有正确地完成从抗战向内战的转换,没有完成战略展开、直至在开战的第一轮战略攻势
中没有发挥其主要实力。最终由于这三方面的综合因素,国民党在其名义上的军事力量与实际的作战实力
有很大的差距时发动了与共产党的内战。“在一场战争中最初的进攻视最有力、最关键的,以后的进攻只
是其的补充和延续”。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已经将战争的开始说得很清楚了。国民党从抗战结束倒内战
开始阶段中没有正确的拥有、组织、使用军事力量,在其实际处于相对劣势时就以想象的优势投入一场进
攻中去了。就像一位西方的哲人所说的那样――“许多政府对于本国的军事实力究竟有多大,几乎是全然
不了解的,对于他们所发动的战争在军事上应具备哪些条件又几乎是漠不关心的,而军人们却一次又一次
地被这些政府地野心、冲动和失策投入战争中去”。&&& &&& 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固然主要在政治方面的原因,但在战争中所表现的军事错误却直接造成其全面进
攻的失败。国民党在政策上坚定地企图消灭共产党,而在实际工作缺乏准备,只满足于兵员装备的数量。
而在战争中,特别是在现代化战争中,军事实力根本不是简单地数字统计,而是整个军事集团将其适用于
战争的人力物力经过合理的组织,科学的使用所体现出的适用于这场战争的综合能力。故此,国共双方经
过三年内战以国民党全面失败而告终并不是偶然的,从军事上来讲是其在战争开始前就已经决定了的,是
国民党在军事方面的准备、组织和使用上的错误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关键字:&&
评论内容:(最多300个字符)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
更多相关新闻:
[伊人美图]
秦楚网() 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管:中共十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十堰日报社 编辑部: 广告部: 技术部:& 推荐显示设置:1024像素*768像素国民党时期“绥靖公署”到底是什么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
我的图书馆
国民党时期“绥靖公署”到底是什么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
说到今天我们国家和地方的行政制度,基本是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等)、市、县(区)、乡镇五级政权组成的。实际上,早在民国时期,我们就基本确立了这一制度。但是,影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绥靖公署”这样的机构活跃于国民党统治时期,那么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机构呢?下面且听阿甘给大家细细说来。“绥靖”一词中国自古有之,绥本意是古代登车时手挽的绳索,因为有了绳索,人才会安定下来。故以后衍生出安抚的含义。靖的意思是安定、稳定、和平。所以“绥靖”就是让一个地区安定、稳定的意思。我们再来看看绥靖公署,很明显这是一个安抚地方、保持地方稳定的机构。那么国民党当初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机构呢?国民政府虽然于1928年名义上实现全国统一,但是各地区局势并不稳定。除了华东地区尚在中央政府控制范围之内,其他地区基本被军阀占据,政令无法贯彻下达,加上共产党也在革命,因此中央政府需要稳定地方。于是绥靖公署应运而生。应该说,绥靖公署完全不同于地方的省市政府组织,而是一个地方军事机构,主要负责军队指挥、训练和作战。早在1931年,国民党就在赣、豫、鄂设立绥靖公署,重点围剿红军。后来又设立了北平绥靖公署和太原绥靖公署。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为了适应抗战需要,将全国划分战区,战区下面是集团军、军、师、团,共六级指挥机构。此时绥靖公署基本形同虚设。抗战结束后,国民党为了照顾论资排辈及抢占地盘等非作战使命,将军事指挥机构再次进行扩编。分别为中央、行营、绥靖公署(战区)、绥靖区、兵团/整编军、军/整编师、师/整编旅、团共八级机构。但是改革后的军事指挥机构,人浮于事,经常发生越权指挥现象。在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国民党有四大绥靖公署,规模可与行营相媲美。分别是西安绥靖公署、郑州绥靖公署、福州绥靖公署、重庆绥靖公署。这些机构在战后的复设,主要还是用于与共军作战的地方军事指挥,不过最后国民党的这些机构并没有为他赢得最后的胜利。因此绥靖公署也淹没在一片厉害的海洋里。绥靖公署按照现在来说,大约跟省军区级别差不多,但是级别略高。国民党曾经也划分过绥靖公署与地方省政府的职权,从具体权限上说,绥靖公署级别要高于省政府,因为绥靖公署对地方事宜有临时处置权。如果非要把绥靖公署与新中国的哪个级别差不多,那肯定是建国初期的二级军区。二级军区是比大军区小,比省军区大的一级机构,后来被取消了。退守到台湾的国民党,政府经过了多年的改革。从早些年还有中央、省、市县行政机构,以及蒙藏委员会、国民大会等中央机构,到现在台湾的政府机构已经非常简化。李登辉提出“冻省”改革,台湾省和福建省被停止选举,上次参加APEC会议的宋楚瑜就是台湾最后一任省长。而国民大会也台湾也形成虚设。目前,据说台湾当局还在加紧把蒙藏委员会裁撤,合并进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地方上,现在是除了中央直属市,就是直接县市级别。
馆藏&17762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铁血聚合阅读 &
西安绥靖公署
西安绥靖公署介绍
绥靖公署是民国时期国民革命军的指挥机构。绥靖公署是由抗战时的各战区改编而来,全面内战爆发时仅剩第1、第2、第11和第12战区,后来也分别改编为西安绥靖公署、太原绥靖公署、保定绥靖公署、张垣绥靖公署。西安绥靖公署是国民党五大剿总指挥系统之一。
西安绥靖公署新闻
29军军长宋哲元检阅部队[/align][/align]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进攻[/align] [/align]  “我们的部队打响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枪”,94岁的韩立才很自豪地说,68年过去了,他依然以此为傲。  68年前,“七七事变”发生时,韩立才正在北平,他...
山西太原绥靖公署长官阎锡山号召抗战
[img]http://pic.itiexue.net
国民政府滇黔绥靖公署铜饭盒
秋石客微博|今天 12:08
绥靖主义或绥靖政策,其内容都是对侵略者姑息、退让,牺牲别国利益以求暂时的和平与苟安的妥协政策。绥靖主义或绥靖政策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相继对外进行侵略,英、法两国为保护既得利益,采取了妥协和退让的外交...
对侵略者姑息、退让,牺牲别国利益以求暂时的和平与苟安的妥协政策。又称绥靖政策。其典型表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相继对外进行侵略,英、法两国为保护既得利益,于日同德国签定《慕尼黑协定》 。 在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
2月8日,香港廉政公署展示枪械,使用枪械人员的职责是保护证人及有需要时使用枪械的行动。为加深市民对反贪工作的认识,廉署将于2月15日、16日、22日及23日举行开放日,市民可参观廉政公署四十周年特别展览、录影会面室、列队认人室、廉署人员枪械设备。
中国虽然在gdp上位居次席,也是5常之一,但是一直被周边国家的各种不待见。看看,越南兄弟加同志的国家,支援战胜法国,支援打赢美国及仆从国,用句泛滥的话勒紧裤腰带白送200亿美金3000儿女异国捐躯;奉送白龙岛;依旧欲壑难填的觊觎我们的西沙、南沙,占领岛礁,杀我军民。菲律...
廉政公署(ICAC)成立于日,是香港独立执法的专职反贪机构。40年来,廉政公署通过高度独立的运作,执法、防贪、教育“三管齐下”,有效地遏制腐败,成为反腐的典范。近段时间,中共反腐风暴劲刮,也让民众期待设立一个可信的“廉政公署”机构。
近几年来,关于中国迁都的决议就一直不觉耳,喧嚣日上,各种版本的都有,什么迁都郑州说,迁都济南说,迁都南京说,迁都重庆说,迁都武汉说,最著名的是胡星斗教授的迁都南阳说。对此,本人不才,也提提我的看法,我觉得中国最适合的作为新都的地方是陕西省西安市,我觉得西安与北京相比有以...
民国5年1月29日,中华革命党福建支部在鼓浪屿郑子爱家召开军事会议,研究起义部署,叶青眼主持,参加者30多人。计划2月2日夜1时举事。起义军分3路渡海作战:一路从厦门港鱼仔路头登陆,攻打思明县政府;一路从双涵上岸,进攻厦门道尹公署;一路从鼓浪屿渡海策应。并由事先入岛的学...
中国的“廉政公署” 在哪里?
  日香港廉政公署正式成立,恰如良医诊病,一下捏住了政府机构的痼疾所在,香港由此才真正迎来了廉洁的黄金时代,成功地实现由乱到治的历史必转变,并成为公认的世界最廉洁的地区之一。香港廉署破案如神,并能屡屡扳倒高官,令腐败分子...
一绥靖政策 
 1。定义:英法美等绥靖主义者,不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为代价,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恐战情绪),求得一时苟安,谋求同侵略者妥协,妄图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坐收渔利。
  2。实质:纵容法西斯侵略的行为
  3。最大后果: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以及后来...
南海的事情,这里就无需赘言了。我这里需要猜测的是,中国政府对越南的嚣张气焰和南海问题,究竟会采用何种策略来应对?
怀柔和绥靖,两个词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是同义,不过,怀柔是拉进自己的怀抱里再加以安抚;绥靖则是二战前张伯伦英国对希特勒德国的策略,即坐视德国进占苏台德地区而不...
1947年7月,委员长蒋介石密令郑介民中将在南京孝陵卫的中央训练团内创办“中央训练团励志训练班”招募和培养武装谍报人员,以此来对付共产党控制的根据地。
训练班结业后,“绥靖总队”也同时成立,全部学员即为绥靖总队队员。“绥靖总队”总队部设于南京,隶属于国防部二厅,厅长郑...
二战结束,世界各国的政治家都在反思二战产生的原因。
最后大家的得出的结论是:由于英法的绥靖政策,姑息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以至于最后养虎为患。
如果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看待这个问题,绥靖政策也许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原因如下:
1.英法是西方殖...
当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之际,世界在注视美国的反应。靖国神社供奉着由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所认定的14名日本甲级战犯、2000多名乙级和丙级战犯,以及大批在过去一个世纪中因参加各种对外扩张活动而死去的日本军人。当今日本政府首脑无视过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事实,竟然祭祀包括上述罪犯...
文/李梓新(发自香港) 摄影/孙涛
在渣华道将尽的拐角处,有一座25层的蓝色玻璃幕墙大厦,这就是在华人世界中耳熟能详的香港廉政公署。这个由英国人创立的机构,自1996年起由华人接管运作,如今使得香港的廉洁程度超过英国,在透明国际的国际清廉指数2011年排名中,香港高居...
本月28日上午香港廉政公署人员到壹传媒集团主席黎智英住所进行调查。黎智英而今是香港政改争议中风头浪尖的人物。有诸多消息爆出他为境外势力洗钱、为香港反对派捐献黑金等活动。据报道,2013年黎在汇丰银行的一个户口被关闭,就是因为银行察觉到来历不明的巨款汇入黎这个账户。新闻指...
热点图文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定绥靖公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