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今天经济不怎么好,要百万银行员工面临失业业了

  目前的形势——
  60%钢铁企业停产放假
  70%矿业公司歇业
  85%中小煤炭企业封掉坑口
  30%玻璃企业生产线停转
  频频登录央视的“创新典范”沈阳机床新年订单锐减甚至消失,沈鼓集团全员延期收假,深圳一流代工亿通科技春节后宣布倒闭。。。。这些曾经的行业“巨头”是个例吗?
  当然不是。
  曾经被央视树为“创新型典范”的国企沈阳机床,春节后暴出订单锐减甚至消失的新闻,曾经与上鼓、陕鼓并称鼓风机行业三巨头的沈鼓集团,工人工资已降至千余元。
  黑龙江煤炭集团去年10万职工分流,春节后山西焦煤集团大规模实施职工分流增效,元宵节刚过,曾经的代工巨头深圳亿通有传来倒闭的消息。
  仅国企,预料2016年涉及的下岗人员将不低于800万,而2016年又将有720万大学生将进入社会。
  而据相关数据2015年未就业的大学生总数应该不低于150万。
楼主发言:116次 发图:0张 | 更多
  发出来没啊  
  @爱在北宁 2楼
17:05  俺们已经放了很长时间假了,目前就交个社保,一个月一千生活费  -----------------------------  社保和生活费有承诺期限吗?  西x有色勘察局旗下除黄金矿外,其他矿坑口全部停产放假。  有编制的分流至各黄金矿,编制外的一率无期限放假。  涉及人数近万名。  
  @wm之父 1楼
17:00  没事,还有创客,一带一路,房地产。工业4,0。囗号多得数不清。  -----------------------------  哈哈哈!  楞娃睡凉炕,做美梦呢(^_^)  
  发出来没啊  
  @苦痛让我飞翔 7楼
17:29  没事,在炒房领域要不断突破和创新  -----------------------------  嗯。一直在突破,房价创新高。  
  @有心_插柳 8楼
17:31  这不是最大的政绩,最在的是档建,知道不?  -----------------------------  现在知道了。嘻嘻~多谢多谢  
  证监会新任主席刘士余新官上任,三把火还没来得及烧,就被银行追债了。  还记得去年股灾时万亿资金入市救火的国家队吗?如今这些资金已经在股市沉淀了7个月之久,并且相当比例已经被深套其中。尤其是为了稳定市场,监管层屡次表态坚决不退出。这个可坑苦了银行。  要知道,当时的救市主体中证金本身并没有多少钱,砸进股市的万亿资金全部是借的!借的!借的!除了券商的几百亿,其他几乎全部来自银行。  如今,眼看着国家队短期解套无望,借款一再展期,证监会不急(欠钱的都是爷嘛),但是借钱的银行可坐不住了。  救市资金的的金主之一,招商银行副行长赵驹近日公开喊话证监会,敦促其赶紧还钱。不仅如此,对于救市资金这大半年来的投资损益情况不够透明,该副行长也表示了不满。  什么鬼?银行敢跟证监会叫板?!  弥达斯获得一份讲话材料显示,招商银行总行副行长赵驹前几天在亚布力中国企业家2016论坛上表示:去年7月股市从高点下来以后监管层到底拿了多少资金,通过哪些渠道去救市场,现在并不是非常的清楚,而招行借给国家队—中证金的资金也在展期。  这也意味着,中证金通过各大银行和券商所筹集的救市资金仍沉淀在股市,并未大规模卖出提现还给贷款人。这从侧面证明了国家队确实履行了自己的承诺,暂不撤退!  赵驹还表示,中证金去年底给了每个参与救市出资的券商一张投资收益表,就每家券商按照净资本百分比所借出的救市资金,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投资收益情况。  他解释道,因为包括招商和光大在内的很多券商在准备境外上市,投资人很关注之前出资给中证金的资金损益如何,但“现在我们还看不到”。  在他看来,救市完全无可厚非,政府出手救市在各国都有,但救市主体和有清晰的统计披露也非常重要。  “像2008年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所投入的8000亿美金,他是怎么筹来的,又投到什么地方去。最后又是哪些损失了,哪些拿回来了,效果怎样,结果如何,都有清晰的统计。””赵驹解释道。  
  @万能蚂蚁 16楼
18:20  为何停产啊???没有订单吗??为何精确到7月????  -----------------------------  能撑到7月算不错了。你不知道7月份720万学生毕业啊?  以前消化20%毕业生的国企,今年招人的大门关上了。  春节后给职工放长假的国企比比皆是。但生活费、社保等五金等是要发的。其实很多都用的贷款。能撑6个月?  
  @ygm1006 15楼
18:16  这点失业人口对中国而言只是一小部分而已,还没有朱荣基在位时下岗的多,所以影响不大。关键是持续多长时间,如果年年如此,就麻烦了  -----------------------------  你忽略了本来就有的失业基数。这个是增量。  
  我家族中已经有2个成员放假一年了。今年据说要彻底解除合同。  还有两个面临放假。  好在有两个人临近退休。  其他人的收入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两座山 42楼
00:50  为了响应全面小康号召,我们铁路系统招了好多农村娃,逼得老工人都干不动了。  [来自QQ浏览器]  -----------------------------  真的假的?  
  @wangenfuyi 46楼
04:08  一切假账将在真实失业率面前露出原型  -----------------------------  哈哈哈!官方不叫假账,叫“不良资产”。  
  @日哦换个马甲哦 52楼
08:21  二杆子,现在钢材价格又涨了  -----------------------------  哦,因为停产放假,所以价格上涨也正常啊。上涨不是需求增加了,而是供给减少了。  
  @姬东海一 55楼
08:39  这个好,有日期,方便鞭尸  -----------------------------  你,职业鞭尸队员?  
  @大漠胡杨9000岁 57楼
08:48  怎么老是问,发出来没有啊? 应该问,进去了没有啊?  -----------------------------  嘿~  
  @基的世界 40楼
23:37  卧槽,今天刚有新闻报道,广东工厂招工难,56千一月找不到工人。  [来自UC浏览器]  -----------------------------  哈哈哈  
  @大漠胡杨9000岁 57楼
08:48  怎么老是问,发出来没有啊? 应该问,进去了没有啊?  -----------------------------  嘿~  
  @一介蝼蚁 71楼
14:25  每次看到这样的帖子我都有一股想抢劫银行的冲动。  -----------------------------  不能啊  
  @文力__ 72楼
14:25  这里很多厂招不到工人。  -----------------------------  只听说招不到奴隶,没听说招不到工人。  你是不是把奴隶和工人搞成一回事了?  
  @谦谦君子温良如玉 85楼
17:50  啪啪给楼主两个耳光,  这TM还用你说。  -----------------------------  君子,还能不能好好说人话了?  
  @谦谦君子温良如玉 85楼
17:50  啪啪给楼主两个耳光,  这TM还用你说。  -----------------------------  君子,还能不能好好说人话了?  
  虽然失业大潮即将到来,但社会仍将是一片和谐。  一是民族性决定的。  二是大家手上多少还有点积蓄啊。  比如我,可能失业了会选择去看场电影——虽然在职时几乎不去——毕竟可以解解心烦啊。  没准,我会加入大妈队伍,去跳广场舞。  谁知道呢。  失业的解释--张五常(Steven N. S. Cheung)--凤凰网博客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失业的解释
(五常按:本文为《制度的选择》第三章《合约的一般理论》的第十二节。)经过七个月的集中思想、动笔,合约的一般理论写到本章的第十一节写完了,四万多字。整个话题源于一九六六年初推敲佃农理论时,因为土地租金用一个百分率,没有价,迫使我想到合约结构那方面去。跟着的思想发展很慢,因为每一步皆要找现象与假说验证。合约的一般理论我早就知道存在,老是不敢动笔,推到今天日暮黄昏,博一手算是对自己作了交代。「一般理论」又称「通论」,上节以「适者均衡」收笔实在好。这均衡是说我们见到市场存在的物品、服务与市价,全部是淘汰下来的结果。我想到这简单看法,因为引进交易费用数之不尽的边际价值涌现,要算出边际价值相等是算之不尽的。在第十节我提出「四二均衡」,是经过大手简化才选出四个重要的边际价值,包括四二均衡的适者均衡是全部简化了。适者均衡是套套逻辑(tautology)吗?应该是,但可以不是。科学上无数的重要思想皆源于套套逻辑,因为那是提供着一个角度看世界。问题是有些套套逻辑空洞无物,另一些虽然也属定义性,但提供的角度够新奇,让我们看到一些之前看不到的好去处,可以加进验证条件(经济学称局限条件)的变化来推出可以验证的假说。适者均衡的思维来自老师阿尔钦。我不是先有这个理念然后把交易费用放进去,而是经过多年引进交易费用来解释琐碎的现象,知道有关的边际均衡复杂得不好写出来,四二均衡作了很大的简化,多走一步就是适者均衡了。是从解释现象推到尽头的结果,所以可以倒转过来求假说验证。另一方面,从我接受的阿尔钦的角度看,经济学的边际相等均衡不是由市场的人刻意地争取,而是竞争淘汰下来会是这样。没有公司组织不会有失业失业与公司的关系我在《收入与成本》的第三章分析过,这里再讨论,因为关于公司的性质我从来没有写得像本章那么清楚。同学们读到这里对公司的认识应该更上一层楼,回头再分析失业他们会明白多一点。公司与失业有两个关连。其一是没有公司这种伙伴合作的组织不会有失业。其二是失业主要出现在以时间算工资这种合约。如果社会所有的人皆属独行侠,自食其力,或像旧中国那种家庭式的运作,产品各自拿到市场去,不会有失业这回事。自己产出应市,不产出没有生计,何来失业呢?政府的干预不论,失业是起自公司的多人分工合作带来的增产,使参与公司的收入比独自产出的为高,于是参与,但遭解雇,一时间找不到类似的雇用机构,找不到可以接受的「伙伴」合约,也不愿意自立门户,继续找公司雇用,在寻找期间就是「失业」了。至于为什么有时找很久也找不到,是深学问,过后我会试作解释。参与公司的收入比独自产出应市的收入为高,是公司出现的原因。然而,在边际上,某些人独自生产的收入可能高于参与公司,或跟参与公司的收入相等,所以不会参与公司。一个人遭公司解雇,定义上他独自生产的收入不会高于参与公司的,可能低很多,所以要找公司合约的工作,找寻期间算是失业。这里要注意:虽然在边际上某些独自生产的收入会高于或跟参与公司的相等,但一旦公司解雇的人数增加,这些「失业」的会对独自生产的收入施压,因为前者也考虑独自生产。这样,当经济不景,遭公司解雇的人数增加,压力转到独自生产那边去,以致同样一个百分点的公司失业人数增加,失业率愈高对经济不景的影响愈大。即是说,从百分之七升至八的失业率增加,对经济不景的影响比从百分之二升至三为大。时间工资没有自动下调机制为什么我说失业主要源于以时间算工资呢?因为这种合约是唯一的没有自动把工资下调的机能。把分红或奖金放进合约,指明公司生意欠佳会下调,是工资自动下调的机制。好比日本喜欢采用小工资加大分红,上世纪七十年代经济如日方中时员工获分红多到笑,但八十年代中期起经济转弱,员工的分红收入大跌,但失业率近于毫无变动。分成合约当然更如是。比较难看出工资有自动下调机制的是件工合约:生意欠佳件工工资下调也近于自动。产品要减价,否则要停工,老板容易说服件工的工资非减不可是实情,而工人知道,如果产品之价回升,他们的件工工资会跟着回升。只是以时间算工资不容易有下调的说服力,就是员工明知要下调也往往拒绝接受,或通过工会拒绝接受,促使雇主要把员工选择性地局部解雇。这里的原因过后再说。失业定义见仁见智失业的定义经济学者有争议。我接受的是:一个可以工作而又愿意工作的人,找不到自己愿意接受的待遇或薪酬,也不愿意独自生产。这是自愿的选择性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是也。经济学传统喜欢以非自愿(involuntary)来给失业下定义。这没有意思,因为非自愿是说没有选择,而没有选择的行为经济学是无从处理的:不管局限怎样约束着工作的选择,不工作还是在局限约束下的选择结果。从经济学那方面看,政府提供的失业定义我们不要管:处处不同,我们管不了那么多。不少经济学者认为没有失业这回事,认为找寻工作也是工作。另一方面,我们没有理由怀疑最低工资的执行与不工作会获得政府派钱的福利不仅会导致失业,而且是失业的两个主要原因。工资不够高有钱派为什么要工作呢?几年前读到香港政府的报告,说最低工资会鼓励失业的人找工作,因而减低失业率。不容易见到这么有趣的政治言论。两个现象需要解释有失业这回事吗?算找工作找不到的时间是失业,是有;不算是没有。这跟政府统计的算法不同。但政府的统计有两个现象我们不能漠视。其一是所有国家或地区的失业率一般是跟经济的增长率变动作反方向走。这不难解释。非常难解释的是其二:同样的高失业率,有时只持续了一两年甚或更短的时日,但有时持续地高企不下。后者可见于二○○八年起自美国金融风暴之后,到今天(二○一三)四年多,美国的失业率急升后下降很慢,欧洲一些国家的失业率升至百分之二十五而还有继续上升的迹象。绝对是灾难!很高的失业率持久不下是很难解释的。以劳工法例或福利经济作解释不容易,因为这些人为的局限约束历来存在,基本上没有变,但为什么高的失业率有时下降得快有时顽固呢?据说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的高失业率曾经下跌又再上升。希克斯(J. Hicks)健在时给我的解释是保护主义使国际贸易大幅地收缩了,有道理;弗理德曼说货币政策频频出错也有道理。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资料我们今天不是那么清楚,政府的统计没有今天那么先进,真实的失业数据为几有争议。今天呢?欧、美的情况就在眼前,统计的方法没有变动过。为什么高企的失业率顽固难下呢?说是因为有讯息费用近于定义性,说了等于没有说。更正确地说是讯息费用一定是上升了,但为什么这些费用会上升呢?房子空置与员工失业有六点分别我不敢说自己有失业率顽固高企的解释,但可以尝试。让我先把出租的房子空置(失业)与工人失业相提并论,把问题看清楚一点。在今天的中国,空置的住宅楼房相当多,主要是因为这些楼房建好出售时没有装修。为何没有装修是另一个话题,这里不管。好些业主不考虑装修出租,因为装修费大约是两至三年的租金,加上某程度租客会损坏装修。也有好些是装修好出租的,租金太低业主宁愿不出租,因为恐怕补偿不了租客对房子的损坏。这正如工资太低工人选择不打工,但这算不上是失业,虽然政府的统计可能说是。经济出现不景,工资容易下调是防止解雇及失业的好办法,但下调过甚员工会选择自己另谋生计。回头看出租的房子,有些地区因为人口与需求的变动而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租金可以下降很多也没有租客。这种「失业」情况源于房子不能搬动,与可以走动的员工不同,因而不是我们在这里要关心的。跟公司的员工相比,出租的住宅房子有如下几点分别。一、同区的同样级别的房子不仅租金相若,更重要是需求下降使租金下降后,需求回升租金也回升。需要的租金下调因而容易被业主接受。员工的工资呢?下调不仅比较困难,如果员工的工资大幅下调后遭解雇,再找工作,被解雇时的低工资是他们生产力的不幸讯息。一个月薪三万的人解雇前减到一万,市场需求回升后不容易找到月薪三万的工作。出租房子没有这个困难——市场需求一落一上,月租减到一万会回升到三万,所以房子比较容易接受租金下降。二、员工以时间算工资只是一个委托之量,本身不是产品,但租用房子的时间本身是消费品,其市值为何大致上市场有公论。转看公司内的员工,同样工资,其生产贡献在不同方面各有长短。市场需求下降,划一的减薪好些时不是上策,而遇到员工抗拒时,雇主往往选择性地解雇一部分不是那么适用的员工,其他不解雇的员工的工资或略减或不减。三、一个员工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好些时日,有了人事关系与对该公司的操作风格的体会,工资提升了,但这些有个性的体会其他雇主通常不适用,被解雇后要在他家找到同样待遇的工作不容易。昔日美国的同事称这些有独特个性的为特殊知识(specific human capital),用以解释失业。西方的工商业运作我没有深入地考查过,但在中国(包括香港),那些所谓「老臣子」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适用,容易接受减薪,也知道生意回升自己的薪酬会回升。另一方面,分红或奖金之类的合约通常是为老臣子们安排的。再另一个方面,老臣子自动转工(跳槽)往往有大着数,因为新雇主要购买他们的特殊知识或商业秘密,但被解雇则很麻烦——退休可能是他们的选择。这里提出的特殊知识出租的住宅房子少有。四、公司为了谋取分工合作之利,员工有伙伴合约的串连,加上公司无界,某部分的员工失业牵涉到的范围可以很广。好比二○○八年中国的新劳动法例左右了某些制造业,造包装纸盒的小厂分工遇难。出租的住宅房子一般没有这种连锁效应,或起码小很多。五、房子不能自食其力。即是说,一个员工遭解雇可以独自生产或设立自己的公司,但房子租不出去,如果业主不自用或不卖出,就只能空置。是的,上世纪六十年代香港出现移民潮,房子的空置率高到天上去,但上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时逢乱世,没有谁听到有工人失业这回事!六、政府可以通过牌照的发行,或公务员的格外高薪,或有工会的约束,而导致本领相若的人有着颇大的薪酬差距。这差距误导,可使失业而又认为自己本领不亚于人的继续找待遇较高的工作。失望的例子无数,而我的观察是不出一两年这些人会被现实说服。但政府租用房子给公务员住不能付格外高的租金而不捱千夫之骂,因为房子的市值租金为何骗不得人。社会同情工人失业不同情业主破产随意的观察,是出租房子的空置率往往不比工人的失业率为低,但市场租金的下调显然远比时间工资的下调容易。另一方面,社会人士非常关心工人的失业率,很少关心出租房子的空置率,虽然有些业主穷得要命,或房子欠着银行不少钱,租金下跌过甚要宣告破产。社会不同情后者,可能因为业主挂着有钱人的招牌,遭利益团体仇视久矣。但我认为社会「同情」失业工人的主要原因,是合约串连的扩散,一方面对社会整体的祸害可以很严重,另一方面失业的扩散会使利益团体成为大输家。一般失业不难解释上述可见,在通常的情况下,失业的解释不怎样因难。讯息费用及偶尔出现的供过于求的情况可以解释出租房子的空置。另一方面,员工或劳动力不参与公司组织一定要自食其力,所以失业要遭公司解雇才出现。在公司的合约安排下失业主要源于没有自动下调机能的以时间算工资的合约。员工被解雇后在一段时期找不到自己愿意接受的工作,称失业,其实是在有讯息费用的局限下自己这样选择。加进了政府法定的最低工资与福利综援等是增加了选择的约束,可算进讯息费用——包括自食其力的讯息——找工作当然更困难了。至于找工作的时间算不算是失业是见仁见智的事。信贷大升急降难倒费雪难题的出现,是政府统计的失业率有时会在高处持续很久。不一定是同样的失业者,而是同样统计的高失业率有时历久不下。今天西方之见,是百分之六以上的失业率是社会不可以接受的「高」(数十年前是百分之四)。持久不降是说通常的讯息费用解释不了。目前的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正好遇上这种顽固情况。为这现象我想了很久,得到自己不敢肯定的解释是有着两方面的合并。其一是市场出现了对经济前景有长远不看好的情况。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的美国,八十年代中期的日本,本世纪○八年之前的美国及欧洲,都出现了信贷大幅膨胀(credit expansion),然后大幅收缩,导致资产(尤其是房地产)大幅下降。这些信贷的膨胀与收缩大致上没有导致通胀与通缩,但资产之价是先大升然后大跌了。这代表着人民的财富先大升然后大跌。从费雪的观点看,财富是预期的收入除以利率。财富上升,含意着预期的收入上升,但在实际上经济发展的本身没有能力支持那么高的收入预期。一旦因为信贷急缩而使资产之价大跌,人民再向前看,他们不能不把将来的收入预期向下调校。这是为什么四年多前我说西方不搞起通胀很难脱困的原因。说不得笑,信贷大升然后急跌带来的经济不景很麻烦:日本的经济一蹶不振从那时持续到今天二十五年!防守策略难倒凯恩斯这里要解释的不是为何失业,而是高的失业率为何顽固难下。人民的收入预期不容易上调得快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投资者采取防守性的投资策略。凯恩斯学派主张政府大手花钱来振兴经济,四年前美国的经验是有着零的效果——这边增产带来那边减产,加起来是零。该学派忽略了的还有另一个要点:虽说投资有振兴经济之效,但不同的投资对雇用员工或劳动力是有着很不相同的效果。购买政府债券或购买黄金等,也属投资,但对工人的就业效应是零甚或负值。好些其他投资,例如购买土地或做小生意,需要雇用的人手不多,而凡是多用员工的投资或行业,需要的合约组织或瓦解牵涉到的费用高,不是防守的好去处。另一方面,工厂很难做。不要被偶有发达的厂家误导。一般而言,做厂是天下最困难的行业。天天看着成本的老板们,动不动需要防守。前景不妥,他们最方便的选择是解雇部分员工,因为机械设备一般是覆水难收的投资。解雇员工当然是选工资没有自动下调机能的时间工资合约了。合约的自由选择还是关键在旧版《制度的选择》中,关于合约的「履行定律」之外我还提出「选择定律」。后者是说合约的选择愈多愈自由,交易费用(包括讯息与监管费用)愈低。这次再写合约,我删去了选择定律,认为明显,不用说。这里论失业,再提及是因为我肯定,如果没有最低工资、劳工法例、福利综援等干预着合约的自由选择,今天西方的高失业率绝对不会那样顽固难下。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从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通胀急速地调控为百分之三的通缩,房地产之价普遍地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但失业率的上升不到一个百分点。当时中国工商业的合约选择的自由度之高是我平生仅见的。以讯息费用解释失业源于施蒂格勒及阿尔钦的两篇鸿文。但他们没有从合约结构的角度看问题,不足为甚,这里我为自己历来敬仰的两位前辈作了补充。(本章完)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抱歉,博主已关闭评论!
张五常教授简历:/article/.html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临失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