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军队请问是纪律严明是党的生命的好还是富有人情味的好

纪律严明 始终如一_凤凰资讯
纪律严明 始终如一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斯诺敏锐地观察到,共产主义思想本身固有一种纪律,也正是严明的纪律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勇敢、顽强等优秀品质,推动它成长壮大、走向胜利。
原标题:纪律严明 始终如一纪律立党,纪律兴党,纪律强党。95年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只有50余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拥有8800万党员的大党,成为中华民族最具先进性、纯洁性和纪律性的坚强领导核心。纪律,正是铁的纪律,铸就了这支具有钢铁意志的胜利之师!严明的党纪,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生命线”,是任何党员都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也是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保驾护航的“安全线”,始终镌刻在党的旗帜上、流淌在党的血脉中。这是一条发展壮大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首都北京,历经沧桑的正阳门城楼前,、行人穿行在整修一新的马路上。火车驶过的隆隆声响和滚滚浓烟,早已随着旧车站的废弃,消散在过往岁月中。80年前,1936年6月的一个午夜,一位名为埃德加·斯诺的美国青年,正是在这里登上了开往方向的火车。作为第一个打破新闻封锁、探访“红色中国”的西方记者,他的心情既兴奋,又有些忐忑。红军是不是一批自觉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它是一支有纪律的军队吗?它的士气怎么样?官兵生活真是一样吗……从西安到保安(今志丹县,当时为苏区临时首都),从国统区到苏区,为期四个月的旅程中,斯诺带着这一系列问题一路经历、一路访谈、一路思考,心中逐渐有了答案——红军对于纪律“似乎都是自觉遵守的”。走过私人果园时,没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在村子里吃的粮食和蔬菜也是照价付钱的;早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就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以后,又添了八项。“这八项执行得越来越成功,到今天还是红军战士的纪律,他们经常背诵”;“共产党所采用的方法和组织都讲严格的纪律,如果不是亲眼看到,是很难相信的”;斯诺敏锐地观察到,共产主义思想本身固有一种纪律,也正是严明的纪律赋予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勇敢、顽强等优秀品质,推动它成长壮大、走向胜利。历史的时针回拨到1848年,欧洲革命风起云涌。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的章程中,明确规定了盟员必须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保守同盟的一切机密、不得参加任何反对共产主义的团体等各项纪律。“必须绝对保持党的纪律,否则将一事无成!”马克思的真知灼见,为新兴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纪律立党”的指南。1921年8月,烟波浩渺的嘉兴南湖上,一叶扁舟划破宁静的水面。中共一大代表们在这艘小船上讨论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申明了保守秘密的纪律规定。翻开中共二大到七大历次修订的党章,从党员义务、党内监督到纪律专章,党纪规定历历在目、日益完善。回首峥嵘岁月,从井冈山斗争、三湾改编到延安整风,纪律这条“生命线”脉络始终清晰可辨。“由小到大,靠的是什么?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严明的纪律。”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谢春涛说,铁的纪律和严密的组织一直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纪律建设关系人心向背,连着党的生死存亡。这是一条不可触碰的“高压线”:无论在革命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遵规守纪都是共产党员最基本的标准,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重庆,歌乐山麓,渣滓洞的高墙深院坐落在林荫深处。院墙上“迷津无边”“切莫执迷”等旧时标语依然醒目,但它们并没能动摇江竹筠等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反而成为先烈们以生命捍卫党纪、保守秘密的历史见证。“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铁做的!”震撼人心的呐喊声背后,隐藏着一段真实而惨痛的教训。从党的秘密刊物《挺进报》被随意扩散、党内高级负责人违纪行为未受惩处,到被捕党员相继叛变招供、身份暴露的党员未按命令立即撤离,纪律松弛令川东党组织破绽百出,遭受严重破坏。在风雨如晦的革命岁月中,类似的教训并不鲜见。1931年,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顾顺章因为漠视纪律、贪图享乐,在汉口招摇过市,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他的被捕和叛变,给党组织造成了极为惨重的损失。1935年,在红军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个人主义膨胀,搞分裂党和红军,破坏党的团结统一,影响恶劣。延安时期,抗大第三期第六队队长黄克功、红军团政委刘振球等曾经为党立下汗马功劳的党员干部,因为守不住纪律底线,受到严惩。“体会到这些教训有多惨痛,就能认识到严明纪律对于党组织和党员的生存发展有多重要。”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说,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员不论职务高低、党龄长短,都要无条件地接受纪律约束,这也是做合格党员最基本的标准。红军将领朱云卿受组织委派主办北江农军学校时,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在课堂大门上挂起写有“铁的纪律”的横额,并且带头严格遵守,认真督促检查。他用纪律磨砺意志、锤炼队伍。革命先烈方志敏在危急关头不忘叮嘱机要员烧掉文件和密码,因为“党员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守党的机密”;作为红军高级将领,方志敏曾经手过党和红军的大量经费,然而在被捕时国民党士兵从他的身上却搜不出一个铜板。他是严守纪律、甘守清贫的楷模。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捍卫党的纪律,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和平时期,大批优秀党员用行动彰显铁的纪律,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人民公仆焦裕禄不仅严以律己,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还亲自起草了《干部十不准》,规定任何干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搞特殊、坏规矩。他是党和人民永远铭记的好干部。老党员何文勋在黔西南群山深处,守护秘密国防工程40余年,直到白发苍苍、步履蹒跚,才郑重地向地方人武部汇报、交接党组织当年交给他的秘密任务。他是经受住考验的合格党员……这是一条保驾护航的“安全线”: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加强纪律建设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必然要求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纪念馆肃穆。展厅内,一块红色展板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本报记者 闫鸣)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794453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45856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热门推荐:
  历史上最富有人情味的唐朝帝王
  老蔡的菜园子
  前文说到傻子王爷李忱大智若愚,韬光养晦,在唐帝国舆论一片哗然中,不声不响,出人意料的登上了皇位,是为唐帝国第十八任CEO。这位低调王爷上任以后却成为了强势帝王,唐朝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并开创了为后世史学家所赞誉的“大中之治”。李忱属于历史上严重被低估的帝王,我们且不说他的政治成就,单就其作为领导干部的个人品质,与其他帝王相比较,他的身上就难得的闪现出人性之光,可谓史上最富有人情味的帝王,同时对他身边的亲属和工作人员,也严格约束,绝不允许身边的人打着领导的旗号为所欲为。
  先说说他的人情味。唐人裴庭裕在《东观奏记》中记载,李忱生母郑太后出身微寒,李忱在当王爷时就很孝顺母亲,当上皇帝以后侍奉母亲就更加恭谨了,他把母亲安置在最为富丽堂皇的殿堂大明宫中,每天早请示晚汇报,体贴入微。对母亲如此,对其他兄弟姐妹也不赖,他对于王室宗亲们非常友爱,尤其是对那些战战兢兢的同姓王爷们,尽量让他们消除戒心,感受到自己的温暖。他当上皇帝以后,专门修建了雍和大殿,每月都要与诸候王们在此相聚两三次,同时放下皇帝架子,与同宗兄弟们在一块儿踢球一起演唱卡拉OK,其乐融融,每次派对结束后,都会赏赐无数。
  李忱的亲妹妹安平公主下嫁驸马都尉刘异后,照例要给驸马爷加官进爵,国家总理大臣拟旨让小刘到边远的平卢地区担任军区司令,历练一下。李忱不干了,对总理大臣说,我只有这么一个亲妹妹,我想经常见见她,而平卢那个地方太远了,你还是重新换个地方吧。于是小刘被改授为宁军区司令,这个地方离京城比较近。李忱离别之际,拉着妹夫的手,特许安平公主夫妻俩每年都有探亲假,兄妹俩可以经常聊解离别之苦。在李忱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妹妹安平公主也是一个明理贤慧的女子,有一次,驸马小刘要紧急赶往辖区,临行辞别时,公主让另一美貌宫女随行伺候,公主身边的婢女李忱都熟悉,唯独不认识这位女子,就问此为何人?公主说这是郎君小刘喜欢的一个女子。李忱高兴的说难得我的妹妹没有嫉妒之心,干脆将这个美眉的宫籍消除,而提升到主人的地位,李忱心细如发,做为皇帝是非常难得的。
  对于他的亲舅舅,李忱的做法既富有人情味,又不乏独到的政治眼光,他的亲舅舅郑光,曾经连任平卢和河中军区司令,大中七年,入朝谨见时,李忱与舅舅纵论国事,发现郑光这个人不通文墨,也不好好学习,在交谈中语言粗鄙不堪。李忱一看,这样的人哪能独挡一面呢?于是下令总理大臣另行选派河中军区司令员,而把郑光留在朝廷。这样做还不够,因为他知道郑光不学无术,别无所长,生计堪忧,于是赏赐重金,把舅舅象个寓公一样富养了起来,终身不复委任其他职务。
  李忱痛感元和年间唐宪宗被宦官所杀一事,因此只要是宪宗朝的重要官员子弟,稍有些能耐的必定会提拔重用,他手下有一个叫做杜胜的中级官员,一次在政务大殿上,奏答合体,深得李忱满意,李忱随口问道,你是谁家子弟?杜胜说他父亲是宪宗朝非常有名望的大臣杜黄裳,李忱想起来了,还是在他当王爷时,杜黄裳就力主抑制宦官权力,打击奸邪小人。李忱非常景仰此人,再一看,老杜了得小杜也不赖呀,于是就悉心勉励小杜一番,亲自下旨提拔杜胜为朝廷中的较高级领导干部。
  我们再来说说李忱是怎样约束和管教身边人的。唐人笔记中多次提到他对女儿即公主们的管教,永福公主因为一件小事而迁怒,折断了筷子,李忱当时就否决了她下嫁读书人的婚事,处罚不可谓不严厉。他的亲舅舅郑光仗着皇亲国戚的名份,偷逃国家税收拒不纳租,时任首都长安市长的韦澳是一个不畏强权的官员,就把郑光庄园中管事的人依法收监了,并贴出告示,以五日为期,否则就将严惩不怠。郑光急了,找到他姐姐郑太后向皇帝李忱求情,李忱紧急召见韦澳,韦澳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的进行了禀告。李忱发问如果今日完税纳租,能够放人吗?韦澳说今日尚在期限内,明天就不行了。李忱赶紧承诺,国舅今天就缴纳租税,你能不能马上放人?韦澳回答,只要缴税,我马上放人。李忱入内劝告他的母亲郑太后,韦澳这个人凛然而不可侵犯也,还是让舅舅赶快交钱纳税吧。于是郑光赶紧照此办理。
  万寿公主是李忱最钟爱的一个女儿,到了下嫁的年龄了,李忱委派总理大臣白敏中给挑一个好女婿,白选择了郑颢,小郑出身名门望族,父亲做过宰相,自己又是首科及弟,因此声名显赫。但是小郑显然对这门婚事并不乐意,暗中非常怨恨白敏中多事。大中五年,白因犯事被免去了总理大臣职务,被贬为宁一个中级官员,在向皇帝李忱辞行时,白敏中忧惧的说,前些时候,陛下爱女下嫁贵臣,你的女婿郑颢当时有婚约,正在赴楚州完婚途中,到了郑州时被我用文书追回,向他颁布了朝廷旨意,郑颢对于这门婚事很不满意,迁怒于我,衔恨入骨。只是因为我身为国家总理大臣而无可奈何,今天一旦我离开朝廷中枢机构,他必置我于死地。李忱微笑着说,我早就知道这件事了,为何你迟至今日才向我说明。然后令左右于便殿中取出一个小盒子,上面有锁。对白敏中说,这里面锁的都是驸马弹劾你的文书,如今我把他送给你,如果我早就听从了驸马之言,又怎能如此对你信任有加呢?白敏中感激涕零,回到家以后,将这只小盒子供于香案之上,日夜焚香祷告,感谢李忱的眷顾和恩遇。
  对自己家人不偏听偏信,明察秋毫,对于身边的人,李忱也一如既往的严格约束和要求。国家总理大臣郑朗从总理衙门下班后归家途中,路遇皇帝的贴身使臣李敬飞扬跋扈,耀武扬威中冲撞了官驾,郑朗深以为耻,第二天上奏皇帝李忱,李忱把李敬召来责问,小李子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回答,我是皇帝您的供奉使臣,按照惯例不应该回避郑朗这样的官驾,我没错。李忱大怒,责骂他,你如果是奉我这天子之命横冲直撞尚可饶恕,又怎能因私外出而不回避冒犯国家总理大臣呢?真是岂有此理?于是下旨剥夺李敬紫绶官袍,发配到基层戴罪立功。
  这位史称“小太宗”的皇帝深知爱就是对他(她)负责任的道理,象李忱这样一个重情重义,不徇私情,充满人情味的优秀领导干部,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实属少见,我们见惯了虚情假义的帝王,也不少见那些熟悉的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兄弟相争手足相残的血腥场面,历史上难得有李忱这样闪现着人性光芒的皇帝,相比较刻薄、寡恩、多疑、凶残,以及历史上那么多变态的帝王,至少在读到李忱这些鲜为人知的史实时,我们的内心多少是温馨和充满暖意的。
  本文系唐朝历史团队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中国网 | 时间:2000
日 | 文章来源:中国网
&&&&中国的军队建设,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创和建立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领导中国军队进行全面整顿,恢复和发扬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从而使中国的军队建设走上了正确轨道。1989年江泽民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来,坚持和运用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结合新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20年来,中国军队经受住了各种严峻考验,包括经受住了国际国内政治风波、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和宗旨,保持部队的高度稳定和集中统一。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完成了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95年7月至1996年3月的一系列联合军事演习、日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1998年抗洪抢险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军事斗争和急难险重任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安全保障。事实充分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上是合格的,关键时刻是过得硬的,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
&&&&1979年以来,中国军队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 裁减军队员额,调整改革体制编制,向“精兵、合成、高效”迈出了坚实步伐。减少数量,提高质量,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是中国军队建设的重要特色之一。早在“文化大革命”后期,邓小平就针对当时军队规模过大、机构臃肿的状况,明确提出军队要“消肿”,要调整体制编制,并对军队进行了精简整编。
&&&&裁减军队总员额。七十年代中后期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军队裁减员额的工作一直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如1982年将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部队集体转业到国务院和地方有关部门,压缩了军队总员额;1985年5月,中央军委通过《军队体制改革、精简整编方案》,决定裁减军队员额100万;1997年9月,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又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将在今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裁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规模将保持250万人。
&&&&改革领导指挥体制。1983年6月根据新修改的宪法,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这一改革在最高统帅部的层次上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军队领导的一致性,实现了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和快速灵便的指挥。1982年,军委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领导机关缩编为总参谋部的业务部。1985年,将全国11个大军区调整为7个大军区,并对军区机关作了重大调整。1987年,组建陆军航空兵,成立了总参谋部陆航局。1992年,将总参谋部和各大军区的炮兵部、装甲兵部、工程兵部、防化部等合并为兵种部,精简机关编制人数50%。1998年4月,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实行中央军委领导下的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体制,各大单位机关机构精简20%左右。通过调整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军队的领导指挥关系,精干了机关,优化了结构,完善了管理保障机构,提高了指挥和管理效率。
&&&&调整陆军野战部队编成。为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1985年中央军委明确提出精兵合成、注重质量建设的方针,决定将精简后保留的陆军部队统一整编为集团军。到1994年,陆军集团军中特种兵的编制比例已超过66%。特种兵的大量充实及各兵种的有机结合,使集团军的火力、突击力、机动力、防护力和快速反应能力都得到较大增强。
&&&&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根据“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建设现代化国防”的指导原则,中国从1981年开始逐步对民兵工作进行了调整改革,1983年组建了预备役部队。目前,中国民兵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高炮、地炮、通信、工兵、防化以及海、空军等专业技术分队在内的强大群众武装,一些地区开始组建具有一定高技术含量的民兵分队。预备役部队已拥有各军、兵种部队和专业技术部(分)队,其快速动员和遂行作战任务的能力大大提高,成为经济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
&&&&(二)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所谓两用人才,就是拿起枪杆能打仗,回到地方能从事经济文化建设的军队和地方都用得上的人才。根据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官兵的愿望,《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专门规定,各部队每周六可用于集体组织两用人才培训和科学文化学习。自八十年代初中国军队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以来,全军共有近百万名军官通过在职学习获得大专以上学历;85%以上的士兵在服役期间接受了多种民用技术培训,其中近半数获得技术等级证书。他们在退出现役后,成为加强国家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 把教育训练摆在战略地位,军队现代防卫作战能力得到增强。和平时期提高军队战斗力,主要靠教育训练。中国军队在教育训练方面,认识不断提高,力度不断加大,改革不断深化,有力地促进了战斗力的提高。
&&&&着眼提高部队在现代战争条件下的作战能力,全面改革教育训练。首先,中国军队提出了要针对未来战争的特点,克服过去“单打一”的训练模式,重视合同训练问题。随后,围绕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先后对单兵训练、分队训练和合同战术训练三个层次的训练内容作了改革,提出了以合同战役训练为中心,提高合同作战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电子对抗能力、后勤保障能力和野战生存能力的教育训练思想。进入九十年代特别是1993年以来,中国军队以战法研究为核心,以改革训练内容为重点,不断深化训练改革,教育训练出现了三个突出变化:一是掀起了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目标的改革热潮,增强了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意识,形成了适应高技术条件下作战要求的新一代训练大纲,战法、训法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二是掀起了学习高科技知识的热潮,军委总部率先定期开办现代科技知识讲座,部队重视开展群众性科技大练兵,院校把军事高科技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官兵的知识结构正在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三是加强了联合作战训练,增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联合作战能力。
&&&&部队按照现代化、正规化的要求,结合作战任务勤学苦练,训练质量不断提高。全军按照新一代训练大纲和训练条令严格施训,建立了正规训练秩序;坚持以首长机关和干部训练为重点,突出练谋略、练指挥;重视对抗训练、多课题综合训练和检验性演习,重视新装备训练,缩小训练与实战的差距;积极发展模拟训练,逐步开展基地化训练。与此同时,中国军队还恢复了军队内部的阅兵制度,加强了部队的军事演习。八十年代以来,全军组织重大军事演习数百次。其中,1995年月10月海军组织的空前规模的战役演习,1996年3月陆海空三军和第二炮兵部队的联合战役演习,表明人民解放军的训练达到了新的水平。
&&&&军队院校教育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努力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在陆续恢复“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的军队院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军事院校体系,组建了以培养高级指挥干部、高级参谋人员、高级理论研究人员和为军委总部决策起咨询作用为基本职能的国防大学,完善了指挥军官初、中、高三级和专业技术军官中专、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五个层次的培训体制。全军干部经过本级院校培训的比例,由1980年的15%提高到1997年的63.7%,其中团以上领导干部达到90% 以上。
&&&&重视军事理论研究,努力探索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点与规律,军事科学研究进入新的繁荣时期。重新建立和健全了军事科研机构,建立了一批军事学术团体,创办了一批有影响的军事理论刊物,开展了中外军事学术交流,军事科学研究全面展开。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军事理论研究出现了三次大的跃升:第一次是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开始研究现代局部战争的特点;第二次是海湾战争爆发后,开始研究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第三次是围绕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开始研究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问题。
&&&&(四)重视科技强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尤其是尖端科技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战略武器方面,1982年10月的潜射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的战略导弹由使用液体燃料发展为使用固体燃料,由陆上固定阵地发射发展为水下隐蔽机动发射,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能力的国家;1985年5月中国首次用机动发射装置成功地发射了地地固体战略导弹;月间中国核潜艇在南海海域成功地进行了极限深潜、水下高速航行和大深度发射鱼雷等试验。在军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研制出一批采用新型元器件和新技术的较为先进的装备,尤其是100亿次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独立设计制造巨型计算机的能力又有长足进步。在航天技术方面,形成了近地轨道返回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和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三大系列,卫星发射能力显著提高,卫星测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载人航天有关工作已经起步。
&&&&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整体水平也有显著提高,拥有克敌制胜的先进作战手段。海军武器装备初步形成了海上机动作战、基地防御作战和海基自卫核反击作战的装备体系,海上机动编队的防空、反潜、反舰作战和电子对抗能力有所增强,为实施近海防御战略奠定了基础。空军武器装备基本形成高中低档搭配,歼击、对地攻击、运输和多种支援保障飞机相配套的体制系列,构成了高中低空、远中近程相结合的防空火力配系和覆盖全国的对空情报雷达网,充实并加强了防空作战、空中进攻作战和空降作战手段。第二炮兵武器装备初步形成了核导弹与常规导弹兼有,近中远程和洲际导弹齐备的武器系列,能够独立或协同其他军兵种对敌实施自卫核反击和纵深常规打击。陆军的武器装备基本形成了立体机动作战的装备体系和比较配套的支援和保障装备体系,独立作战能力得到增强,为遂行诸军兵种联合作战任务创造了条件。电子信息装备的数字化、综合化、一体化、保密和抗干扰性能有所提高,利用、控制电磁频谱和及时、准确地遂行各种电子信息支援保障任务的能力得到提高。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建设的成就,是在20年维持低水平国防支出的情况下取得的。年,中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5.6%下降到1.09%,远低于目前世界各国平均3%的水平。
&&&&(五)贯彻“四化”方针,干部队伍素质显著提高。按照邓小平提出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针,全军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兴军之本紧紧抓住不放,取得了重大成效。
&&&&重视建章立制,干部工作法规制度日臻完善。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等基本法规;制定了《关于加强军以上领导班子建设的三年规划》、《团级以上领导干部职务任免暂行条例》、《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高级指挥干部经院校培训提升制度的意见》、《关于军队实行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度的暂行规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通知》、《院校招生暂行条例》等基本制度规划;出台了有关干部选拔、任免、培训、考核、晋升、交流、奖惩、转业、离退休、工资、福利等数百项具体政策法规。?
&&&&按照“四化”要求配备干部,各级领导班子结构明显改善,干部队伍年轻化有了突破性进展。对团以上领导班子进行了若干次较大规模的调整,顺利推进了干部队伍的新老合作与交替。现在,军队干部的进退走留已经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一大批优秀年轻的后备干部正在健康成长。
&&&&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干部队伍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水平显著提高。在军队干部1988年完成普及高中(中专)教育的基础上,开展了以大专为主的高等学历教育,相继开办了军需、军械、航空机务、军事高技术四个特有专业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组织数以万计的干部参加了军队和地方院校的学习。这些措施有效地改善了干部队伍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结构,全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干部的比例,已由1978年的9%上升到1997年的58.8%;专业技术干部约占全军干部总数的50%,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占10.9%,比1980年增长9.6%。
&&&&(六)依法从严治军,推进了军队正规化建设。为了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军队的统一实施,国家在军队中建立了军事执法体制、军事司法体制和军事法制机构、法律服务组织,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军事法制组织体制。军事执法体制,主要由负责军事法实施的军队各级领导机关和职能部门构成,并在军级以上单位设立了履行执法监督检查职能的纪律检查机构和财务审计机构,全国大、中城市驻军建立了纠察处理违纪军人、违章军车的警备勤务机构。军事司法体制,由国家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区级单位、军级单位的三级军事法院和军事检察院构成,它们与军队各级保卫部门分别行使法律规定的职权,依法办理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军事法制机构,由中央军委法制局和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编设的法制机构或人员组成,负责管理全军和军队各单位的法制工作。法律服务组织,由军队各级设立的法律顾问处和法律咨询站组成,专门为军队各级领导机关决策和部队官兵的涉法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
&&&&(七)加强后勤建设,提高了综合保障能力。1978年以来,中国军队加强了国防工程建设,以军港、机场、阵地、通信工程、导弹发射阵地等为主体的战备工程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加强了后勤保障基地的建设,基本形成了设置合理、规模适当、防护能力强、存储条件好、机械化程度高的保障基地布局体系;加强了国防运输保障体系建设,兴建了一大批军民共用的机场、码头,基本形成铁路、水路、公路、航空集约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完成边海防部队2万多个建设项目和艰苦地区部队生活设施配套工程,解决了这些部队的战备、住房、吃水、用电、取暖、医疗等问题。
&&&&(八)履行军队根本职能,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中发挥了柱石作用。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中国人民解放军卫国戍边,忠诚地守卫着祖国的边防、海防和空防。边防部队的执勤和物质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在中国的万里边疆,乘直升机巡逻,用红外监视仪和雷达执勤的梦想已经变为现实。
&&&&1993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组建驻香港部队。这支部队由陆海空三军编成,隶属于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的组建,既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也是人民解放军发展史上的大事。中国人民解放军于日进驻香港履行香港地区防务职责,是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重要象征和标志,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重要保证。驻港部队严格遵守香港基本法和驻军法,坚持依法履行防务,努力加强部队全面建设,精神饱满、军容严整、纪律严明,受到香港各界和国际舆论的盛赞。
&&&&(九)服从大局,为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参加和支援国家建设,是宪法赋予中国军队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军队在完成教育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腾让、开放军事设施。中国军队在大量裁减员额的同时,向地方腾让、开放部分军事设施,支援国家建设事业。近20年来,军队先后向地方开放101个机场,开放和腾让29个港口码头、300多条铁路专用线、90条通信线路、1000多个仓库、300多万平方米军事用地及部分营房设施。
&&&&棗参加抢险救灾。中国幅员辽阔,每年都有局部地区发生自然灾害。每当灾情发生,军队总是挺身而出,奋勇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抢救国家和人民财产。近20年来,全军共参加抢险救灾10万多次,出动官兵2300多万人次,机械车辆100多万台次,飞机、舰艇1.5万余架(艘)次,抢救遇险群众1000多万人,抢运各类物资2亿多吨。
&&&&参加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工程建设。中国军队参加了国家和地方的许多重点工程建设,并担负急难险重任务。近20年来,全军共投入4亿多个劳动日,出动机械车辆2500万台次,参加和支援重点工程项目1万多项。主要有铁路、高速公路和地铁工程150多项,隧道、涵洞340多个,桥梁260多座,公路、铁路4100多公里,码头50多个,民用、军民合用机场40多个,能源工程500多项,水利工程2000余项,通信光缆工程2万余公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旅游开发区建设500多个。
&&&&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开展科技助民。军队院校和科研、医疗单位,以及专业技术部队,采取转让科技成果、协助技术攻关、帮助培训人才等方法,积极为国家建设服务。10年来,军队以高新科技成果支援国家经济建设项目1000多个,解决国家急需的科研攻关项目150多个,向社会转让科技成果1万多项,培训各类科技人员近百万人,帮助地方企业技术改造900多项,使320家面临困境的企业扭亏为盈。
&&&&支援农业和扶贫开发工作。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了支持农业发展,近10年来,军队疏通河道500多条,修筑水渠、堤坝20多万公里,兴修水库上千座,开荒造田和平整土地200多万公顷,为农业丰产打下了基础。驻贫困地区的部队,大力帮助当地群众发展生产,累计建立扶贫帮困点2.3万个,扶助近百万人口脱贫致富,军队集中力量支援了沂蒙山、太行山等20个重点地区的扶贫开发,帮助贫困地区创办乡镇企业3500多家,实施科技扶贫项目1.2万余个,培训农业科技人员450多万人次。各级医疗机构和驻军医院,向贫困地区累计派出医疗队860队次,对口扶持乡镇医院8100多所,支援医疗设备价值2000多万元,义务培训医务人员2万多人。
&&&&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建设。近10年来,军队先后投入1亿多个劳动日,帮助修桥补路、整治美化环境、修建供水供气供电工程等公益建设事业,共达10万余项,植树4亿多株。向希望工程捐款4157.55万元,捐赠各类物资价值1100多万元,援建各类“希望小学”697所,直接帮助11.5万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十)积极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增进友谊,促进世界和平。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军队与外国军队交往不多,与西方国家的军队来往更少。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国军队的对外交往也不断扩大。
&&&&军事友好往来日趋活跃。1979年以来,中国军队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军队建立了友好往来关系,在90多个驻外使馆设立了武官处,在中国设立武官处的国家已达60多个。20年来,中国派出1300多个军事代表团组访问了80多个国家,其中军队高级官员率团出访180多批。来访的外国军队代表团组2100多个,数万人次,其中外国国防部长、三军总司令、总参谋长等高级代表团占一半以上。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作为“流动国土”,九十年代以来出访了20个国家,特别是1997年横渡太平洋,首抵美洲大陆,对美国、墨西哥、秘鲁、智利的访问产生了重大影响。国防大学接待了来自79个国家的749批军事代表团,6407名外军人员,其中上将以上军官带队的代表团69批;军事科学院同27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层军事科研机构和组织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学术联系。
&&&&发展与周边国家军队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军队一向把发展同周边国家军队的友好合作关系置于突出地位,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更加注重与周边国家军队的友好往来,加强了信任与合作。近年来,中国各级军事代表团应邀对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地区40个国家的军队进行了友好访问;沿边军区与相邻国家的边防部队开展了互访和交流;海军舰艇编队先后五次访问东南亚;与21个国家军队的代表在北京举行了“东盟地区论坛”会议。1994年7月,与俄罗斯签署了《中俄预防危险军事活动协定》。1995年8月,中国国防部与俄罗斯联邦边防总局签署了《中俄边防合作协议》。1996年4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正式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1997年4月,上述五国元首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1997年11月,中俄两国元首第五次会晤发表联合声明郑重宣布,中俄东段已勘定的4200公里边界在两国关系史上首次在实地得到准确标示。1996年11月,中国与印度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
&&&&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根据联合国的要求,自1990年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军事观察员以来,中国已先后向“联合国中东停战监督组织”(UNTSO)、“联合国伊拉克椏仆?毓鄄焱拧保║NIKOM)、“联合国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UNTAC)、“联合国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团”(MINURSO)、“联合国莫桑比克行动”(ONUMOZ)和“联合国利比里亚观察团”(UNOMIL)等6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军事观察员32批437人次。
&&&&1992年,中国政府派遣工程兵部队参加联合国驻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的维持和平行动。中国政府分两批共派遣800名赴柬维和官兵,在18个月内完成了机场、公路、桥梁等多项工程建设和维修任务,其中修复和扩建机场4个,修复公路4条共640公里,新架设或修复桥梁47座,并完成了其他大量的勤务工程,为保障联柬维和部队行动的顺利实施作出了贡献。
&&&&进一步推进军队建设
&&&&日《解放军报》登载《关于二十年来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这是江泽民日在军队一次重要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江泽民在这次讲话中提出的正确认识和处理军队建设中七个方面的关系,不仅是对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军队建设的回顾,而且对进一步推进中国军队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是这“七个方面的关系”的全文:
&&&&(一)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关系。过去很长一个时期内,由于受到来自外部的封锁包围和敌视,我们面临着军事的政治的严重威胁,抓紧防范战争危险的准备是正确的。但我们的认识也有偏离实际的地方,判定新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对国际形势作出实事求是的判断,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课题,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较长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这个新的科学判断,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也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奠定了重要基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局势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党中央经过冷静观察和科学分析,确认国际形势缓和的大趋势不会逆转,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仍然是可以实现的,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继续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集中力量发展自己。同时也明确指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领土、民族、宗教矛盾错综复杂,世界一些地区发生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可避免。我们要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主权的完整,对战争的危险必须保持充分的警惕,绝不能有任何麻痹思想。要从长计议,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军队现代化建设,同时要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把两者正确地结合和统一起来。
&&&&(二)关于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立强大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从根本上说,这两大战略任务是统一的,但需要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正确地把握和处理。经过二十年的实践,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十分重要的认识。一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大大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是解决包括国防现代化在内的所有问题的基础,也是我们提高国际竞争力,顶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关键所在。国防建设要紧密配合这个大局,而不能妨碍和影响这个大局。二是必须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加强国防建设,使国防建设在国家财力增加的基础上不断有所发展。国防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巩固的国防是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如果不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努力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一旦发生战争,我们就可能陷于被动,就难以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必须能够确保国家的利益与安全。三是必须形成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机制。国防建设不仅要服从而且要服务于经济建设,军队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积极贡献力量,通用性较强的军事设施要实行军民合用,国防科技工业要能军能民。国家在经济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国防和军队的需求,做到既促进经济发展又增强国防能力。
&&&&(三)关于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关系。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我军的性质不同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军队,我军的现代化也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现代化。必须把革命化建设放在第一位,这决定着我军现代化的性质和方向,同时为实现我军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始终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当前我军建设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需要还不相适应。提高我军的战斗力,主要任务是解决现代化问题。因此,我军建设必须坚持以现代化为中心,军队的全部工作都要围绕现代化来展开。正规化建设是现化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军队的正规化,就没有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革命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成果和经验,用法规和条令条例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军队各项建设都有明确的规范,做到依法从严治军。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加强军队的全面建设,使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目标贯彻到军队各项工作中去。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必须统一考虑,全面推进。
&&&&(四)关于军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正确处理这两者的关系,对军队建设至关重要。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由于装备性能比较落后,机动能力比较低,军队需要保持一定的规模。但如果规模过大,又会影响军队的现代化建设。随着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世界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和武器系统效能的空前提高,加强我军的质量建设显得愈来愈重要,愈来愈紧迫。军队质量在现代战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必须把加强质量建设作为实现我军现代化的基本指导方针,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质量建设的关键,是实施科技强军的战略,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的科学技术含量,增强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五)关于常备军与国防后备力量的关系。紧紧依靠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我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无论武器装备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变化,人民战争都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我们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实践,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的思想。按照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必须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在加强军队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到平时少养兵,战时多出兵。新形势下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适应未来军事斗争的特点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注重提高质量,完善组织体制及相关的政策制度。预备役部队和民兵要保持适度规模,优化结构,提高快速动员能力和训练水平,真正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同时,要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防动员能力。
&&&&(六)关于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历史事实充分说明,改革是我军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军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基本原因。我军在长期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军的特色和优势,是保持我军性质和战斗力的根本保证。丢掉了这些优良传统,我军就会变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建设的任务和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使优良传统在新的实践中获得发展。这样,我军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二十年来,我们坚持以提高战斗力为根本标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提高了军队建设的整体效益,增强了我军的作战能力。要立足长远,进一步完善军队体制编制,解决军队领导指挥体制、军队结构和官兵比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要通过深化改革,努力使我军形成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政策制度,以利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全军各方面的积极性。
&&&&(七)关于学习外军有益经验与保持我军特色的关系。在当今世界,任何一支军队,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学习国外先进的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和发展的潮流,积极借鉴各国军队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有选择地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我军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必须始终保持自己的政治本色和政治优势,绝不能照搬外军的治军原则。各国的国情不同,我们也绝不能照抄外军现代化建设的模式。对于外军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也不能简单地拿来,而应结合我军实际加以消化、吸收和创新,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军队现代化建设之路。
&&&&中国网
[&&] [&&] [&
国内新闻24小时排行
国际新闻24小时排行
| 法律顾问: |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电话: 86-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严明党的纪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