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宜游"建设

当前位置:&>&&>&
   □记者 郑颖雪 通讯员 孙永江 报道
  随着潍坊滨海区欢乐海及周边旅游设施的完善,蓝天碧海、金色沙滩已经成为滨海旅游的亮丽名片。最近,各地慕名而来逐浪戏水、亲海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图为7月22日,欢乐海黄金沙滩游人如织。
  □ 本 报 记 者 宋学宝 郑颖雪    本报通讯员 孙永江 张 奇      潍坊实施“突破滨海”战略3周年以来,滨海区广大干部群众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带领下,深入贯彻潍坊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全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凝心聚力、乘势而上,锐意进取、真抓实干,齐心共绘海洋经济新区的壮阔蓝图。这3年,是滨海区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一个时期,是其城市面貌变化最大的一个时期,也是滨海人民受益最多的一个时期。今天,放眼滨海,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产业发展高端达效,生态治理亮点纷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滨海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一座产业特色鲜明、产城相互交融的现代化海洋城市正崛起于北海之巅。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腾飞的载体。在建设海洋经济新区,打造宜居宜业现代海洋城市的道路上,滨海始终不渝地坚持产城一体化开发战略,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将产城一体发展融入滨海开放开发全过程。港口建设引领蓝色崛起  在实施“突破滨海”战略之初,潍坊市委、市政府就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把港口建设作为“突破滨海”发展的龙头所在。  来到潍坊港各大项目的生产建设现场,大型运料车往来其间,塔吊门机长臂挥舞,机器的轰鸣声,工人的呐喊声,交织成激动人心的发展画卷。昔日荒寂的盐碱滩涂上,正在加速崛起一座亿吨大港。自2012年开通首条集装箱航线以来,潍坊港目前已开通京唐线、营口线、大连线、威海线、盘锦线、泉州线等集装箱航线和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际航线。2014年,跨渤海湾的鲁辽陆海货滚甩挂运输大通道航线开通,成为连通华东至东北、欧洲的绿色低碳物流大通道。2015年,“潍营”轮实现首航,标志着鲁辽陆海甩挂运输大通道正式运营……一个个突破,显示出潍坊港在迈向亿吨大港路上的坚实步履。  据潍坊市港航局局长刘庆祥介绍,为适应经济转型发展的需要,潍坊港按照“一主两辅、功能互补、多点并进、统筹开发”原则,加快建设“一个中心、两大通道”,加紧建设潍坊航运中心,全力推进小清河复航和渤海黄金大通道建设。“加快建设5万吨级航道、森达美临港物流园、山东高速交通物流产业园和港务公司综合服务园区,续建5个码头项目13个泊位,实现5万吨级船舶通航,货运吞吐量支撑能力过亿吨,到2020年设计通过能力达到1.2亿吨,货运吞吐支撑能力2亿吨,发展成海河联运枢纽港,跻身全国沿海主要港口行列。”刘庆祥说。  去年9月1日,潍坊渔港开港运营,中心渔港和海恒威渔港开工建设,结束了潍坊无外海渔港的历史,该项目是山东省和国家农业部“十二五重点渔港建设项目”之一,渔港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北方规模、容量最大的现代化渔港之一。  “建设现代化、综合性渔港,对完善渔业产业链,增加岸线资源,推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形成海洋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滨海区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说,“作为一级渔港,潍坊渔港分为渔业作业区、船舶维修保养区、海产品精深加工区、水产品交易区、冷藏加工及仓储区、休闲渔业区等六大功能区,建成后年卸货量将达4万吨以上,会对潍坊本地海产品供应量带来很大提升。”海洋产业擎起发展高地  来到滨海先进制造业产业园,目前正在重点推进建设的项目有颐杰鸿丰二期、海丰轮胎等。在临港工业园,重点加快建设的有石化盐化一体化首期300万吨石化升级改造、中碳新能源二期等项目。滨海产业园内重点推进的是潍柴中速机、华创机器人、海纳水下机器人等项目建设。在科技项目区,重点推进弘润50万吨重芳烃、中能世通等项目建设。海港经济区里,山东高速物流园、森达美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正在加班加点。  在滨海人看来,蓝色经济引领未来,新兴产业铸就希望。近年来,滨海区把发展蓝色高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作为加快实施“蓝黄”战略的主攻方向,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引进、培育和发展一批投资大、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大型企业和龙头项目,推进产业链条式组合、园区化布局、集群化发展。  本着这种认识,滨海区坚持产业立区不动摇,集中力量抓产业、上项目,突出海洋特色,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动力、海工装备、海洋运输、临港物流、生物医药、海洋化工、海洋能源、海洋渔业等海洋特色产业,开启了从浅海到深海发展的“蓝色大道”,积极抢占蓝色产业新高地。此外,滨海区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海洋油气、海底矿产、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打造海洋产业聚集区。  如今,走在滨海区各大项目区,建设场面如火如荼,高端项目加速崛起。  滨海区认识到人才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这个区抓住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机遇,规划海洋科技大学园区,全力推进山东海洋科技大学、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加快院校院所聚集,打造面向蓝黄两区乃至全国应用型海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  目前,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潍坊科技职业学院、创业大学、潍坊技师学院、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潍坊体育学校等各类高校、职业院校和科技机构纷纷落户,目前在校师生、科研人员达5万多人。产城融合助推一体发展  北海路宽敞笔直、车流不息;白浪河蜿蜒流淌、环城而绕;公园街巷,草木葱茏、绿意盎然;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水绿覆盖的生态种植,现在,滨海向北向海发展的城市梦正逐步演变成现实。  滨海区按照优先发展、适度超前、逐步优化的原则,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加快区域统筹、一体布局重大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城市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了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一体、生态保障的融合发展格局。  在加快城市配套完善进程中,滨海区规划建设了一批亮点工程,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标志性的重大基础配套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世界最大的无辐式摩天轮“渤海眼”上半年将建成投用,潍坊港山东高速客运枢纽中心今年投用,第二平原水库年内供水运营。城海轻轨、疏港铁路、潍日高速、环渤海大通道、瑞士皮拉图通用航空机场、北海路BRT快速通道等一批重大基础工程正全力推进。  在重点片区建设上,科教创新区、中央商务区、旅游度假区等功能片区渐成规模、蓬勃发展,公共实训基地、城市艺术中心、未来大厦、金融中心等一批功能建筑基本建成,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样板。央子片区、大家洼片区两大片区组团改造提升步伐明显加快,生态小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宜游的海洋城市初具规模。  基础设施配套是城市的“血脉”,滨海区打通“血脉”,把交通设施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加快推进港口、公路、铁路等枢纽型、功能型、网络化重大基础设施,织就立体路网,实现海陆联动,全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提升全区综合承载和运行保障能力。实施了疏港公路、潍县路、进港路改造等数十条道路新建、改造;德大铁路建成通车,与大莱龙铁路衔接,疏港铁路、东潍城铁等项目正有序推进,未来将有6条铁路在滨海交会;白浪河大桥、潍日高速滨海段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潍坊港客运枢纽中心项目启动建设。  无论道路建设还是桥梁施工,滨海区始终强化精品意识,从主体施工、人行道铺装、路牙石拼接、路网绿化,到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瞄准一流标准,做到一路一景,一桥一景,把所有项目建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按照陆海统筹、海河联动、一体治理的思路,滨海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开放开发和城市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区。通过实施“三年绿化全覆盖”工程,大规模开展沿河、沿海、沿路和重点片区绿化,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5%。重点实施了山海湖河生态改造工程,工程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全长25公里,配套建设了白浪河综合整治、第二平原水库建设、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等项目,成为贯穿滨海全境的城市绿色廊道。同时,深入实施“三八六”环保行动,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企业。  惠民实事提升幸福指数  从2014年起,滨海区重磅推出重大惠民举措,全面实行免费教育、免费公交、免费直饮水“三免”政策,所需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实施以来群众反响热烈、社会各界称赞。在全市率先实行15年免费教育,财政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惠及16000多名学子。潍坊(上海)新纪元学校、北师大滨海国际学校等一批重点基础教育设施配套项目相继建成投用,以一流的师资力量和教育配套引领开放开发,滨海区正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滨海区在加快产城融合一体发展过程中,始终把“人”的发展作为产城一体发展的核心,在城市发展的同时,注重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扎实推进就业、医疗、教育、环保、文化等各方面工作,构建和谐城市发展空间。  民生跟着“民声”走,滨海区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诉求,将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群众。  自日起,滨海区开始实施免费公交政策,当日首先开通潍坊中心城区直达滨海区的免费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线路,这是我省首条免费低碳公交线路。近年来,滨海区在区内相继开通数条免费交通线路,并逐步实现了全区公交免费运行,低碳环保、绿色出行、顺畅通达的效应充分释放,打造节约、顺畅的出行新方式,全力构筑城市交通和谐发展新格局。为将改善民生与提升城市品质相结合,滨海区建设了全国首个全域免费直饮水地区。全区划分5个直饮水片区,首先实施城市新建区域直饮水工程,在公共场所设置免费饮水站点,其他建成区和农村社区逐步实施。  滨海区加快推进全域城市化,促进农民市民化、居住社区化。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这个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社区建设,央子街道实施了海港中心社区、北海明珠居住小区工程,大家洼街道大社区一期、二期工程也相继竣工投用,并建设了社区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目前,滨海区已建成新型大社区10余处,极大地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  滨海区还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措施,实施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三甲”医院实现全覆盖,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整合,把所有农民纳入城市居民保障范围,实现了城乡养老、医疗、救助等社保体系全覆盖。同时还对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百岁老人高龄津贴每年达36000元。
本文相关新闻新锡山报数字报-提升宜居宜业新内涵
谋划产城融合新突破
星期三 &&&&&
当前版: 03版
锡东新城商务区:
提升宜居宜业新内涵
谋划产城融合新突破
锡东新城首个社区级商业体——润发购物中心
跨境电商(无锡)产业孵化中心开园
锡东创融大厦建成投用
新城首个众创空间——“创融汇”启动
城市形态初现
锡山实验小学建成投用
扫描二维码,即可快速关注
  锡东新城启动建设6年来,商务区积极打造城市要素齐全的高标准新城,城市框架跃然成形、生态环境宜人、功能逐步完善。城市要素的高效与品质,推动了新兴产业聚集,吸引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涌入。站在新的起点上,商务区围绕做强产业、做精城市,积极探索新城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新模式,推动产业与城市齐头并进,不断加快以城聚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发展。  突出招商  增强新城发展动力  今年以来,商务区进一步加大项目招引力度,积极对接上海及长三角,全面强化重大项目的招商攻坚力度,积极拓展招商渠道,瞄准外资、功能性和产业项目,努力为新城储备发展后劲。外资利用持续向好,全年完成到位注册外资10450万美元,超额完成市区两级下达的目标任务。落地项目特色鲜明、成色更足,项目涵盖了商务配套、文旅休闲、品质住宅、高端医疗、央企总部等类型。总投资3亿美元的宇培电商物流园项目落地,主题乐园、医疗配套等3幅地块实现挂牌。载体招商成效显著,锡山首家央企子公司总部——中铁一局城轨公司签约进驻;锡东创融大厦预计全年签约面积达到2.9万平方米,累计引进50家各类企业,签约入驻率达48%;由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和他拍档公司设立的跨境电商(无锡)产业孵化中心已正式运营,正打造辐射华东地区的跨境电商产业中心。  狠抓项目  夯实新城产业基础  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突破年”为抓手,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推进。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渐入佳境,34个区级超亿元产业项目中已有30个启动建设,开工比例达88%,另有4个计划外超亿元项目启动建设。楼宇建设基本成形。总部楼宇在建7幢,华夏、天宇、宁泰三栋商务楼宇基本建成,红豆东方财富广场(2幢)完成地下二层基础施工,创智天地大厦主楼建至五层以上。功能项目加快推进。润发购物中心6月份整体营业,中隆广场沿河商业封顶,购物中心方案通过规划审批,映月天地外立面施工基本结束,总投资1.2亿元的凤凰山立方谷汽摩基地项目一期基本建成。地产项目支撑有力。在建地产项目11个,新增预售面积约30万平方米,商品房在售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全年竣工交付面积近60万平方米,为商务区的人口导入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宜居宜商宜业的良好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落户置业,预计全年完成商品房销售45万平方米,占全区比重接近四成,实现销售额31亿元。工业项目进展良好。新日二期、赛盈电机、新伟动力竣工投运;国威、台铃建设进展顺利;源华阀门、庆瓯摩托、隆达超合金、华亮节能顺利启动建设。  谋划产业  创新创业活力迸发  今年以来,商务区围绕做强产业,以产业为先导,坚持高点定位,精心谋划产业新城发展,同时积极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以创新驱动引领新兴产业集聚。一是产业规划精心谋篇。启动新一轮产业规划编制工作,精准研究和规划引领支撑商务区未来发展的功能配置和重点产业,进一步梳理明晰产城融合发展方向和路径。二是创新平台加快搭建。依托创融大厦等载体,加快谋划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成立南理工无锡新能源电动车产业技术研究院,并谋划创建省级联合重大创新载体;锡东大学生创业园成功获市级认定,成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培育基地,目前已引进并孵化“江湖校”等一批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跨境电商(无锡)产业孵化中心加快发展,目前已有13家跨境电商企业注册入驻;“创融汇”已通过市级“众创空间”认定。三是人才引进力度加大。积极破解人才工作难题,加大对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积极参与省市区各类科技人才活动,加强与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对接,助推华能电缆、隆达金属、新日等龙头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四是创新创业有效支撑。成立了注册资本达5亿元的无锡锡东新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着力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支撑。200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全面投用,为商务区创业人才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红豆电信、优兑网络等新型业态、新商业模式企业不断涌现。  完善配套  城市功能加快构建  更加注重新城功能体系的完善、生态环境的营造和城市元素的丰富,着力打造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城市面貌有新展现。一是公共配套逐步完善。总投资1亿元,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的锡山实验小学建成开学,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已经成为新城一大亮点;锡山人民医院新建工程主体完成封顶,建成后将为锡东片区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山韵佳苑D地块一期、水岸佳苑酒店公寓竣工交付,社区配套功能更趋完善;安镇养老服务中心、长青园建成投用。二是基础设施加快提升,益林路、鑫安路、丹山路热力中水工程等道路及配套工程竣工,区域内路网进一步完善;以高铁、地铁、快速路为重点的交通零换乘枢纽基本构建,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交通智能化提升、大成工业园区污水工程、公交首末站等工程基本完成,桂坡街、延庆街地下通道工程主体结构完成。三是生态环境更趋优化。以休闲旅游为重点业态,着力加强新城山水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全面建成“两园两带”,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翠屏山旅游度假区成功获批省级旅游度假区,加快打造凤凰山生态园,入口公园、吼山北路景观、吼山北联河景观加快建设,区域环境景观效应彰显。积极融入园区建设 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
积极融入园区建设 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
发布日期:
《新江州》
作者:何素梅
&& 阅读: 次
  一个区域要加快城镇化进程,产业发展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探索建立&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协调联动,产城相融&的产城一体化管理体制,把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是一个区域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10月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推进&以城促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克在会上强调,要用第三产业和城市建设来推进发展,要抓好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全市上下要广泛动员,突击80天,迅速掀起&以城促增&新高潮。会议过后,如何贯彻落实黄克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何用第三产业和城市建设来推进发展,如何抓好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产城互动、融合发展,成了各级领导热议的话题。笔者结合江州区濑湍镇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抓好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产城融合发展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濑湍镇的镇情和面临的发展形势  濑湍镇距崇左市城区16公里,是崇左市工业园区的所在地,全镇耕地面积10多万亩,总人口26500多人。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去年江州区委、区政府综合考虑区位、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各方面的要素,按照&地理相近、功能相通、优势互补、发展共赢&的原则,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三角一圈&科学发展布局的战略构想,为江州区的大发展拉开了新框架。&三角一圈&的第一角,就是以驮卢镇、左江华侨农场、那隆镇、左州镇为组团,重点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发展商贸产业;第二角就是以新和镇、新和华侨农场为组团,重点发展工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第三角就是以罗白乡、板利乡为组团,重点发展物流加工产业;&一圈&就是以江州镇、濑湍镇和三个街道为组团,主要任务是服务城市发展。&三角一圈&中的&一圈&是江州区科学发展布局的中心和核心。濑湍镇处于&三角一圈&的&一圈&这个位置上,在&三角一圈&科学发展布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三角一圈&战略构想的提出和进一步实施,为濑湍镇的加快发展迎来了新机遇、注入了新活力。  工业园区是城市产业项目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崇左市工业园区的所在地,濑湍镇不仅肩负着服务&三角一圈&科学发展的重任,而且肩负着服务崇左市城市发展和工业园区项目建设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工业园区项目建设的加快发展和&三角一圈&战略构想的进一步实施,濑湍镇被推到崇左市和江州区改革发展的前沿。为顺应经济社会和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濑湍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江州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打造工业强镇,服务园区建设&为目标,把园区建设作为&主攻点&,把项目建设作为&主动力&,把招商引资作为&主抓手&,把产城一体化作为&主方向&,积极融入园区建设,不断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取得显著成效,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濑湍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的对策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城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依托,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构筑城镇宜居宜业的发展格局,这是我们苦苦追求的产城深度融合的产城一体化。濑湍镇要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实现产城一体化目标,必须克难攻坚,奋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征地拆迁工作,为园区项目建设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濑湍镇要提升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必须积极主动融入园区建设,而融入园区建设首要的是做好征地拆迁工作,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项目建设的&发展速度&。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濑湍镇首先加强宣传引导,构建和谐关系。其次是坚持公正透明,积极兑现政策。第三是做好保障工作,解除后顾之忧。第四是强化优质服务,做实做细工作。由于工作措施扎实有力,有效地促进了征地拆迁工作的开展。2012年以来,濑湍镇克服各种困难,共完成征地8000多亩,较好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征地工作任务。  二是做好征地安置工作,让失地农民享受城市发展成果。在征地安置工作中,濑湍镇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解决征地拆迁户的安居、就业及生活保障问题,让失地农民失地不失利、失地不失业、失地不失居,让失地农民眼前生活有着落、长远生计有保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在征地安置工作中,全镇干部职工不畏艰难、敢于奉献,用自己&辛苦指数&换取安置户的&幸福指数&。盛隆新村和北府屯是濑湍镇重点扶持的两个安置点,在征地安置工作中,我们不仅积极引导两个点的600多名群众就地城镇化,每个榨季帮助300多名当地群众联系到家门口的中粮屯河公司工作,而且还依托工业园区聚集人气的优势,积极引导工业大道旁的北府屯发展旅店和餐饮服务业,让安置户的年收入从过去的几万元增加到十多二十万元,让安置户真正享受城市发展成果。  三是做好优质服务工作,为园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做好服务园区企业工作,濑湍镇及时出台《服务园区发展的暂行规定》,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制度,做到全镇动员、全员参与,形成抓征地、抓投资、抓项目,积极服务园区落地企业的工作合力。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抓好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服务园区企业的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坚决打击各种破坏项目建设、干扰企业发展的犯罪行为,巩固&平安濑湍&建设成果。我们还建立领导挂包制度,镇三家班子领导每名挂包一个项目、一个企业,并对所挂包的项目建设实行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在征地、审批等环节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真正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四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原料,当好园区坚强后盾。作为崇左市工业园区的所在地,濑湍镇牢固树立&园区兴,濑湍荣&的理念,积极融入园区建设。濑湍镇是江州区的甘蔗生产大镇,濑湍镇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就必须围绕园区发展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甘蔗生产、蔬菜生产和特色养殖业,满足园区发展的生产生活需求。目前濑湍镇在完成11.6万亩种蔗任务的基础上,着力发展蔬菜生产和养猪、养蛇等特色养殖业,解决园区居民的&菜篮子&问题,为园区加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五是做好城镇规划工作,确保城镇与园区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濑湍镇抓住崇左市工业园区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把城镇规划当作一号工程来抓,把各项工作往前赶。在城镇规划工作中,该镇把城镇和园区融合在一起,坚持&两手抓&,使两者同步规划、同步实施,通过城镇建设促进园区发展,通过园区建设带动城镇发展,通过园区和城镇的产城互动、融合发展,让濑湍的经济更加繁荣、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作者系崇左市工业园区纪工委书记、濑湍镇党委书记)
Copyright &
崇左市江州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新闻关键词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
走产城融合之路 建宜居宜业新城
多个房地产项目相继建成,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功能,彰显新城特色。张由琼 摄
新城镇 新城镇是新兴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广东省“乡镇企业百强镇”。畜牧、种植、水产、不锈钢、房地产等产业基础良好,是广东省最大的胡子鲶(土塘鲺)孵化育苗基地,也是最大的镇级不锈钢厨具生产和出口基地。三茂铁路、高等级公路干线(省道276、113线)纵横全境,江罗高速先行段通车,使得新城镇地理位置愈加优越,区位优势更加明显。随着新成工业园、红木家具产业园、现代农牧装备产业园布局“落子”在辖区之内,交通突围战略、产业集聚效应让新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棋局”迸发出惊人的活力。 近年来,新城镇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产业集聚发展优势,紧紧围绕“率先发展,争创一流”总体目标,深入践行“城镇为主导,产业为支撑,民生为根本,党建促和谐”的发展思路,开拓创新,砥励奋进,初步建成一个产业协调、工业强盛、交通便捷、城乡一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科学发展新格局。如今,新城镇再扬帆出发,加快交通攻坚,推进产城融合,统筹城乡发展,建设一个更加富饶、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中心城镇。 ●撰文:苏红鹏 严欣琦 交通助力?? 活力新城潜能迸发 近年来,新城镇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交通攻坚的总体部署,积极加快江罗高速,东西二环,平南路,翔顺二、三区道路,小南路平交口,文兴路和文建路等市政道路的征地和建设工作,“交通突围”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交通优势也正日益演变为区位优势。 江罗高速先行段顺利通车,位于新城镇黄岗村的新兴(北)互通立交成为新兴连接珠三角城市群的“北大门”,交通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从新兴(北)出发,连接广明、中江、汕湛、罗阳、云岑等高速,新城镇到珠三角地区、出省的通道将被全部打通。路通财通,使新城的产业发展走上“高速路”,逐步融入珠三角1.5小时经济圈、生活圈。 与江罗高速先行段呼应,随着二环路(西段)今年竣工并投入使用,以及镇辖区内二环路(东段)正式动工,镇内的路网布局将得到进一步优化,奠定了内联外通的发展格局,不仅有效解决城区交通拥堵的问题,而且拉大了城区框架,进一步助力了该镇城镇建设的扩容提质。此外,镇内快速路网的完善,也拉近了新成工业园、红木家具产业园等园区的空间距离,增强了园区的区位优势和集聚发展效应。 所谓“道路通,百业兴”。对新城镇来说,高速公路搭起骨架,干线公路联通镇村。对外,构架起珠三角经济辐射交通网络,对内,发展起连通镇村的快速路网,城市发展的“交通大动脉”被顺利打通,新城镇将驶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高速时代”。将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发展优势,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正当其时。 产城融合?? 特色新城魅力凸显 作为新兴县的中心镇,2015年新城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9亿元,同比增长12.0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亿元,完成各项税收3.3亿元,成为连续四年税收超亿元的乡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同比增长7.6%。五年来全镇共引进投资项目86个,计划总投资约130亿元,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形成产城融合的基础优势。 月,新城镇工业总产值约192亿元,规模以上的工业总产值176亿元。坚持抓产业发展是该镇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始终稳据新兴县内经济发展排头兵地位的重要法宝。当前,新兴正在加快创建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产城融合正是其中抓手。以此为出发点和突破口,深入探索“产城融合”的新模式,则成为新城镇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开辟的“新路径”。 在工业发展上,新城镇加快产业集聚建设,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聚效应。抓好广东万事泰集团总部经济综合园区、温氏现代农牧装备产业园区、新兴县不锈钢产业集聚区等项目的建设工作,为新城镇寻找扩大内需切入点提供新抓手,为形成县域发展增长极打好根基。产城融合,一体相融,相得益彰。深谙此理的新城镇逐步加强产业集聚区与周边区域二环路、供排水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对接,实现了产城互动。 以工业主导发展的同时,新城镇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进程,以第三产业提升城市魅力。近年来,逐步建成了百合山公园、越王湖公园、象岗山公园等市政休闲设施,并积极抓好金台山森林公园约3000亩的征地、规划工作,进一步优化宜居宜业的人文和生态环境。此外,翔顺筠洲花园、筠城百合花城、祥利明珠新城、新豪轩城市花园等一批房地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城市元素加快布点,产城融合布局日益完善,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彰显新城特色。 创卫热潮?? 幸福新城美丽绽放 以产城融合为内涵,新城镇积极开展创卫,提升城市形象。自2014年8月县创卫工作开展以来,新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自身实际,在协助县成功创建“广东省卫生县城”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旨在进一步美化镇容镇貌,共建美丽新城。 为了在县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奉献应有的力量,新城镇把每月首个周四定为创国卫清洁日,并充分发动全镇干部群众深入参与到“创国卫”活动中。据悉,为确保全面清查整治镇内的“脏乱差”环境,该镇每月两次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对卫生责任区开展清洁活动,辖区内各村(社区)也均设有专(兼)职卫生干部和环卫队,目前,镇貌村容卫生情况都得到明显改善。 利用“创国卫”的契机,新城镇不断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镇村的居住环境。让“创国卫”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争一块“牌子”,更是成为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切实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据统计,新城镇共投入2450万元用于城中村创卫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卫生村建设。 目前,仓夏、塘背、侍郎等12个城中村已经完成硬件设施改造;三挺元岗仔、坡边水围、坡边塔脚、雨洞水围等19个村已完成省卫生村建设。“现在走在路上都感觉赏心悦目,空气清新多了,政府做了一件大实事。”这是镇村居民共同的心声。 通过“交通优化、产业优化、环境优化”三大战略举措,新城镇正快速行驶在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新型城镇化的高轨上——交通道路便捷畅通,镇村环境渐露新颜,经济社会崛起迎来曙光。新城人们翘首以盼,未来置身其中的将是一个更加富饶、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宜居宜业现代新型中心城镇。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宜居宜业宜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