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银行信贷资金流入股票市场是流入金融市场还是实体经济

扫描下面二维码下载“益盟操盘手”APP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门户网址: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均由易宪容本人或助理发表
评价信息evaluation
讲师评分:5 分
学员评价message
讲师搜索Lecturer search
客服电话tel
400-626-1104
同领域讲师recommend
心里辅导 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 茶专业讲师 战略/运营 人力资源 商务礼仪、团队建设、企业管理 法律知识 外语/IT/心理 银行心理学应用专家 经济学 外语/IT/心理
您的位置:
> 融资成本上升,金融资源无法流向实体经济
融资成本上升,金融资源无法流向实体经济
09:54:08 作者:易宪容 浏览次数:100
无论是银行借贷,还是到货币市场融资,对这些机构投资者来说都是不容易的事情,因此,向来对融资成本十分重视的机构投资者,宁愿放弃低成本的银行贷款或货币市场融资,也要选择国债回购市场抢钱。而在国债逆回购市场抢钱,既方便又快捷。因为,这个星期,国内股市将迎来IPO重启以来最密集的打新股,估计可能冻结上万亿资金。而资金需要量这样大,时期很短,国债逆回购市场当然成了这种打新股的机构投资者便利融资的一个市场。当大家都涌入这个市场时,资金价格上升也是自然。但却没有想到国债逆回购市场的利率会疯涨到这样一个高位。不过,这种疯涨国债逆回购利率是年化率。而这些机构投资者借钱都是以天数来计算。如果以天数来计算,疯狂的国债逆回购利率也是可接受了。比如以28日为例,1天期国债逆回购利率最高攀升至50.5%,但从下午约1时半至3时,利率平均在30%上下浮动。如果在这段时间进行100万元国债逆回购,按照利率30%计算,100万元乘以30%除以365天,到了29日只須付820元的利息。不过,对于这个事件,再结合最近这几天国内上市银行公告所显示的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都上升,政府又低于市场利率的方式增加向弱势产业贷款,这几件事一起来看。国内金融市场有几个问题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首先,由于融资成本上升,使得不少金融资源无法流向实体经济,再加上今年上半年国内银行不良贷款及不良贷款率双升,这就使得早些时候政府所提倡的要减少融资渠道环节,降下融资成本更是困难。比如,最近政府一直鼓励银行增加中小企业融资,强制银行更多地向住房贷款融资,甚至于向购买者实行更为优惠的信贷,但实际上银行要做到这点是不容易的。因为,这样做必须减少银行的利润,增加银行的风险。其次,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一直在强调对国内金融市场进行重大改革,强调如何来提高金融市场如何来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强调让金融资源流向实体经济,但实际上要做到这点是不容易的。如果这种状况不改变,那么整个国内金融的融资成本要降低是不容易的。总之,国内金融市场资金还是以驱利为动力,哪里收益高,资金就会流向哪里,而不在于资金流向是实体经济还是在金融体系内循环。
版权声明:本网站服务于企业培训师及各培训机构,为中国讲师网所经营并享有版权,部分作品由网友自主投稿、编辑、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著作权的作品,请提供身份证明、著作权权属证明、侵权情况证明与本网站法务部李晓兵联系,我们会在核实后及时删除。
关注微信公众号您所在的位置:
易宪容:信贷流入股市楼市易引起次贷危机
日01:03  
 易宪容 
  面对上半年超高速的银行信贷增长,尽管国务院及央行一再强调,下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改变,但是,市场对货币政策变化的敏感性已经无以复加了。7月29日,有消息说,央行将上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及央行的货币政策将收紧。传言一出,立即引起国内A股市场股价暴跌。面对这种股市突然的大跌,央行不得不在半夜出来发表声明,重申下半年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性不改变。  市场为什么对央行的货币政策变化会如此敏感,问题关键就在于这次国内资产的价格快速上涨,基本上是银行信贷爆炸性的增长的结果。当大量的信贷资金进入股市时,股市价格自然上涨。当市场感觉到信贷收缩而会流出股市时,其股市投资者会预期股价会快速下跌,走为上策。按照“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字面意义,货币政策是“宽松”的,但是这种“宽松”是有度的,而不是无限的扩张或无限制的“宽松”。但实际上,从今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执行结果来看,信贷的增长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适度宽松”,而是无限度的信贷扩张或无限度的“宽松”。这种无限度的信贷“宽松”让大量的资金流出银行体系,流向各种资产,特别是房地产,从而使得在短时间内国内房地产的泡沫又吹大及股市价格快速上涨。  美国金融危机之经验教训是,经济泡沫吹大特别是房地产泡沫吹大,泡沫一定会破灭及导致金融危机。为了确保国内金融体系的安全,为了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真正能够进入实体经济,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业务经营行为,中国银监会最近连续下发了3个文件:《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融资业务指引》、《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等,这些文件的核心,就是如何通过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流程的管理,来防止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及房地产市场。同时,最近央行也指出,在坚定不移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同时,要注重市场化手段引导货币政策增长的可持续性,即“控规模、调结构、防风险”。  而且,建行近期召开的分行长会议提出了最新的全年新贷款目标,即控制在9000亿元左右。工行高层也向记者证实,该行今年新增贷款力争控制在1万亿元左右。考虑到建行和工行上半年的新增贷款分别为约7090亿元和8255亿元。这些现象都说明“极度宽松”的信贷政策正在改变。也就是说,无论是从《办法》的精神(即规范银行固定资产贷款管理流程),还是从国内最大国有银行工行及建行的表态来看,以及央行的一些动作,都表明下半年的银行信贷空间开始在收缩,上半年那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改变。至于这种银行信贷收缩程度如何,所采取的方式是什么,其效果又会如何,目前尚无定论,但是这些政策与信息都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信贷紧缩的信号。  我们知道,当美国股市及金融市场逐渐好转,美国经济衰退开始放缓之际,美联储正在计划退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担心通货膨胀到来。尽管这种退出时间及方式是相当不确定的或仅是计划,但是市场对此计划已经有所反应。在中国,尽管货币政策加上“适度”两字,看上去中国的货币政策是较为有约束的,但实际上,上半年银行信贷快速投放,是前所未有的,不是什么“适度”宽松而是“极度”宽松。即在半年的时间里,银行贷款达7.37万亿,据说7月份仍然可能达到近5000亿元。按照2009年上半年这样的信贷增长速度,预计2009年底国内银行信贷增长可能达到10万亿以上,即全年的信贷增长要高于2007年的3倍以上。而2007年可是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最为严重的一年。因此,对于央行来说,货币政策并非要不要调整的问题,而是货币政策如何调整,调整的幅度与深度有多大的问题。  除此之外,上半年信贷快速飙升,不仅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更为重要的是与当前各商业银行信贷的激励机制有关。可以说,在国内的这种管制下的信贷体系下,信贷政策只要放松,各商业银行的信贷员就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快速的无限信贷扩张也就必然。因为,从年初开始不少商业银行为了争取各自银行信贷规则的市场份额,开始实行“悬赏”放贷标准,即放贷1亿,奖金25万(7.37万亿贷款就要发放185亿元奖金)。这就使得银行员工纷纷奔赴一线加急放贷。有这样一种激励,短期内银行信贷增长由此而生。可以说,如果这种机制不改变,再加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有银监会用一些制度规则来遏制银行的过度放贷并希望让银行信贷流入实体经济,但这只是文件性的东西而已,在实际中,其利益驱使要达到监管层的目标根本就是不可能。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尽管一些商业银行总行在收缩信贷发放规模,但是巨大的利益激励,各商业银行员工同样会采取各种方式来突破这种限制。可以说,在上半年,对于各银行加强风险管理的条例与规范比比皆是,但是为什么这些规则与条例不能够认真落实,比如第二套住房的信贷政策,各商业银行总是会采取各种办法来突破这种政策限制,尽量增加信贷扩张的规模。这就是问题所在。  尽管不少银行信贷会进入实体经济,特别是那些政府资助的公路、铁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当世界经济处于衰退之际,国际间的进出口贸易需求全面下降,这肯定会导致不少企业产能全面过剩。如果企业从银行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又进入生产领域,会进一步加剧不少行业的产能过剩。一边是银行有大量低成本的资金要贷款给企业,另一边是经济衰退时社会的有效需求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一般不会把从银行获得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生产,而是会流入各种资本品,比如股市与楼市。特别是国内房地产市场,本来是周期性的调整刚开始,但是这种调整不到12个月就结束了。看看美国及世界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已经调整了几年了,但是房地产仍然处于下降的通道上。就当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形势来说,如果不用严厉的方式来控制信贷规模增长,如果还是在保增长的前提条件下,希望不紧缩信贷而让大量的银行信贷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这样房地产泡沫及股市泡沫吹大也是自然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版的次贷危机也就不远了。(华夏时报)[责任编辑:benlai]
继韵达、圆通、申通宣布涨价后,中通速递在也上调价格…[]
【】【】【】【】 【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易宪容:房地产是实体经济还是非实体经济?
作者:易宪容
房地产最终产品交易目的只是为了满足居民消费性需求,那么这房地产市场当前是实体经济了。如果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以投机炒作为主导的市场,那么这种房地产市场当然不是实体经济。这不是十分简单明了的事情吗?
  本文作者为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
  对于房地产市场是实体经济还是非实体经济,市场上一直争论多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何也?这主要是与住房属性的多元化有关。可以说,房地产这个行业,由于住房的多元化属性,要说它是什么经济都能找出一大堆理由来证明。
  因为,就住房本身而言,住房既是生活必需品,也可是奢侈品;既可是消费品,也可是投资品;既可私人物品,也可是公共品。所以,住房既有社会的属性,也有政治的属性,也有经济属性,其形成的功能也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含义。所以,要对房地产绝对界定为是实体经济还是非实体经济当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不过,从全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中国的国民经济统计核算体系来看,住房从来就没有把算作是实体经济,而且是把购买住房算作投资品。也就是说,如果中国的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把住房算作是投资品,居民购买住房是投资,那么对于整个来说,其行业产品的整个出口是投资品,在这种情况下,说房地产不是实体经济没有什么不可。更何况在现实的房地产市场中,特别是在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国内居民早就把购买住房作为投资,而且是高杠杆的投资,中国居民早就把住房购买金融化了,这更是可以把房地产市场算作是非实体经济了。
  正因为全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中国国民经济统计体系把住房购买作为投资品,或房地产市场界定为投资品,那么这对整个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及各国的经济政策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按照一般经济学的理论,整个经济生活中物价水平的高低,主要是与货币流通量及商品的供应情况有关。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过多,所提供的商品既定时,那么该商品的价格肯定会上涨。反之,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过少,所提供的商品既定时,那么该商品的价格肯定会下跌。但是,这一经济学的基本常识,现在已经失效。
  从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几个最大经济体,让各国的货币政策宽松了再宽松,利率降到了几十年历史最低水平,各个国家及全球的金融市场流动性涌现了出来。但是,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成十倍、百倍的增长,货币发行泛滥,就是不能让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上涨,反之,各国政府还在担心通货紧缩。正是怪事!问题出在哪里,就出在全球及中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把住房作为投资品。大量的入各种资产特别是房地产,让其价格推高,而不会计算到CPI。而CPI是货币政策参考最为重要指标。CPI不上去,央行的货币政策岂能收紧?央行货币政策宽松,这样才能让流动性越来越泛滥,投资品的房价越推高。在这种情况下,岂能说房地产业是实体经济呢?
  有人论证说,房地产业并不能认定为非实体经济。但是他的论证不仅不知道国家统计局对住房购买的统计分类,不知道住房是一个种多元化属性的商品,与其他商品有很大不同,而且其举出的理论或所定义概念早就过时。此人说,“所谓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一对互为“反义”的概念,除了可明确地归为虚拟经济的股票、有价证券,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如期权、等经济构成部分,其他经济形态,如金融之外的物流业、其他许多服务业,都不能简单归入虚拟经济之列(虚拟经济概念本身其实也并非注定为贬义,但整个国民经济中虚拟经济成分过多会发生泡沫化问题)”。
  其实,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实体经济并非与虚拟经济所对应,而是与金融经济所对应。虚拟经济应该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概念,至于这个概念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有多少解释力,现有市场早就有了清楚答案。比如说,此人把、金融市场等理解为虚拟经济,这肯定是一个笑话了,因为,按照这个逻辑,现在大数据时代的网络经济、数字货币更是不知道虚拟到何种程度了。如果互联网经济、经济等都是虚拟经济,那么中国及这世界要去发展这些虚拟经济吗?
  实际上,实体经济对应的金融经济,金融经济也有实体性,不能说银行的出现、证券的交易、数字货币运行没有实体性,这些金融经济不是实实在在在促进社会经济有效运行吗?而且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最大差别,就在于其交易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消费性效用,还是为了获得未来收益。正因为其交易的目的不同,其定价基础、价格的运行方式及价格运作机制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也是是否引发泡沫化经济的根本所在。
  所以,此人论证不能把房地产说成了非实体经济,没有逻辑上的理由。他还说,“房地产业,广义地说是包括工业房地产、商业房地产和住宅不动产(房地产)在内的概念,但是狭义地说,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把“房地产业”专指住宅属性的房地产。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都不宜等同于虚拟经济或非实体经济,所以房地产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不是在外部相互区别而成的“一虚一实”的关系,而是在实体经济内部,房地产业作为局部与实体经济整体的关系。”
  从这个论证来看,不仅重义反复,而且使用一个没有解释力的“虚拟经济”的概念来说明金融市场及金融经济是虚拟经济而不是实体经济。但是如果按照他上面所指出的不能把房地产说成了非实体经济的逻辑,金融市场及金融产品岂能是虚拟经济吗?金融市场不也有个体与整体和内部与外部之分吗?他用自己之矛戳穿自己之盾。
  其实,房地产业是否为实体经济,不应该看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如何分类,也不用看房地产业与整个经济的整体与局部之分,关键要看的是它的最终交易的目的,如果房地产业最终产品交易的目的只是投资谋利,它完全金融化了,那么这种房地产肯定不是实体经济,无论还是住宅都是如此。如果房地产的最终产品的交易目的只是为了满足居民的消费性需求,那么这房地产市场当前是实体经济了。如果当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以投机炒作为主导的市场,那么这种房地产市场当然不是实体经济。这不是十分简单明了的事情吗?
  (本文作者授权网站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果您有干货观点或文章,愿意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最权威最专业的参考意见。无论您是权威专家、财经评论家还是智库机构,我们都欢迎您积极踊跃投稿,入驻金融界网站,邮箱地址:,咨询电话:010-7。期待您的加入!)
关键词阅读:
责任编辑:徐秀&RF12298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我也来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提高质量和...
土地流转的三个紧迫问题
作者:迟福林&主编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2月
主办单位: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宪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