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念”是“法尘”吗

心念耳聞,是修法的要訣
我的图书馆
心念耳聞,是修法的要訣
“心念耳聞”是念佛念咒不可颠覆的總原則。
《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針對我們娑婆世界的衆生的具體根性,指出了這種修法是最合适的教法,修行人不可不忘。(當然,淨宗提倡大勢至菩薩的“都攝六根”法,則是更将這個原則引伸到了極處!)念佛念咒的具體方法有很多,形式雖不一,但“心念耳聞”是總的原則。
元音老人開示:“打坐持咒,心念耳聞。這是修法的要訣,對入定開悟,關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無折扣地照之實行。人的妄念動慣了,不專心緻志地傾聽持咒的心聲,把意根攝住,妄念息不下來,妄念不息何能入定、開悟?所以必須心念耳聞,一個字一個字從心裏念出來,耳朵聽得清清楚楚,才能攝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漸漸入定。”
建議大家持咒時不用配合呼吸。持咒時用心念耳聞的方法最好,就是心中默念(心窩那個部位在默念),用耳朵來聽默念的聲音,時間一長就能聽得清清楚楚。同時,意念一下(或持咒之前想一下就行,然後就不用再想了)默念時的聲音全部回到腹部。有大德說,如此默念持誦經咒的功德比出聲持誦的大。
附一 元音老人:心念耳聞,如法修行
大家注意,修法時一定要心念耳聞,要如法,絕對不能嘴念咒而心想别樣事情,有口無心,沒用處。念佛也是一樣,念“阿彌陀佛”,口念心散亂,思想亂七八糟,佛号念不上,将來西方極樂世界升不到,因爲心太亂了。心不清淨,佛現身時,也看不見。
永明壽大師說(永明壽大師是禅宗大祖師,又是淨土宗大祖師,他是法眼宗的徒孫,最後皈心淨土,所以是淨土宗大祖師),“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亦徒然”。爲什麽這樣說呢?他說心如水也。心水清淨,就像河裏的水清靜了,天上的月亮影子就顯現出來,阿彌陀佛等于是天上的月亮,我們的心等于是水,水不清淨,天上的月亮顯現不出來,心不清靜阿彌陀佛在你心裏顯不出來,那就見不到阿彌陀佛來接引,就不能往生了。大勢至菩薩教導我們“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要以一句彌陀聖号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抓住,清凊靜靜地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心不亂,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六根當中意根是最難攝的,一靜下來,妄想就來了。因爲動慣了,不靜下來還不知道,有時候心亂,還不知道,靜下來後就容易看見。這是什麽緣故?因爲水清靜了,泥沙沉下來就看見了,水不清靜,就看不見泥沙,所以坐下來就看見了。妄念颠倒,很難掌握住不起妄念,所以要用心念耳聞的辦法來抓攝六根,把妄想打斷、身心脕落,本來的佛性就顯現了。所以,如法修持非常重要,不如法修持就不能見性。大家修心中心法,修了很多時了,應該有所成就。爲什麽呢?因爲本來是佛,隻要肯放下,就能恢複本來,就能見道。修了很多時,爲什麽還不行呢?就是因爲不如法。
第一種不如法的人就是坐坐停停,停停坐坐,今天坐坐,明天說身體不好、事情很忙,就把功夫耽擱下來,這樣修就不行。譬如燒飯,飯沒燒好就拿下來,冷一冷然後再燒,再拿下來,這飯就燒僵了。我們學法修行,猶如逆水行舟,若不用勁撐船,船就被水沖下來,所以斷斷續續修行不好。
第二種是沒有心念耳聞,耳朵沒有在聽,而是一面念咒,一面打妄想:“這個事怎麽辦?那個事怎麽解決?”這就是不如法,妄心就斬不斷,斬不斷怎麽打得開本來呢?怎麽見得到本性呢?
第三種重要原因是下坐時不觀照,忘記掉了。在坐上修法勤勤懇懇,下坐後随妄念轉,跟着境界跑,等于一嚗十寒,功夫很難做上。尤其是現在這個動蕩的時期,比如大家都做股票,心思都到股票上去了,“唉呀,我買的股票賺錢了吧,漲價了吧,跌價了吧,折本了吧。”颠颠倒倒地妄想,不觀照。用功需時時觀照,念頭一起就看見,不要跟着跑,要了了覺知這能說、能見、能聞的是我的本性,不爲境轉才行。這些缺點不改進不能見道。
附二 何謂口念耳聞、心念耳聞、心念心聞,三者有何不同?
普通修念無相密法、念佛法有三個層次境界,一爲“口念耳聞”,二爲“心念耳聞”,三爲“心念心聞”等。初機行者所做修法均是“口念耳聞”,起碼要修入“心念耳聞”,才有一點境界的樣子,而“心念心聞”是心眼有開或微開的人之境界。茲将其用功方法及現象,在此向各同參略述。
“口念耳聞”是初修行者的狀态,用口念時系受諸于第六意識控制,由“動身發語獨爲最”的偈語可知:“嘴巴發語音是由第六意識控制”。念咒或念佛者隻覺得嘴巴在動,咒或佛号從嘴巴出,若用解剖生理去感覺,口與頭内腦中意念不相契合,亦即與心格格不入之感覺。若也用耳根去觀嘴巴念出的聲音,守住此聲音即不會被外境牽引而成念佛不專心,此符阖第一階段修行是在斷外塵緣之說。
此現象隻有進入第二階段的行者,才能真确地體會第一階段“口念耳聞”與“心念耳聞”之不同。“口念耳聞”,即嘴巴在動的時候,專心用耳朵聽聲音,因爲若不聽聲音,就很容易打妄想。念時念得太大聲會傷氣,因爲氣一直放出去,所以嘴巴在念時,氣要含在嘴巴裏面,不要一直往外吐出去,要讓氣回流入喉頭灌到丹田,這才是正法。若行者修完法會覺得很累,可能就是念咒時,把氣一直吐出去所造成。正确方法是吸一口氣後,把氣含在嘴巴,不要主動的把氣吐出去,念咒時,讓氣在嘴巴裏面,咕噜、咕噜返回喉嚨而到丹田,隻有一點點氣從嘴巴跑出去。這樣愈專心念咒,氣愈旺,等到這樣慢慢專心念咒,氣通到頭部時,這時就要進到“心念耳聞”階段。
當念咒、念佛有成後,體中氣機會入頭殼腦内,可由自性覺知察覺到咒語或佛号發出的地點,如此即可進入“心念耳聞”之第二層次修行。“心念耳聞”是嘴巴已不大能自在地動,僅能微微地動,而腦筋處亦出心聲,利用耳朵注意口出之微微聲音及前額腦筋處發出的心聲,此時已可忘記外來的幹擾塵境。這是一個重點,很多人就是在這個階段,沒辦法專心用耳根把咒抓住。如果可以抓住的話,能發覺腦筋裏有字出來,一個字接一個字出來,若你不是很專心去抓它,就容易起妄想。至此階段,要像“貓咬住死老鼠”不放。這樣就是如可覺知的我,去抓住從上額頭那裏飄念頭出來的那個點。如此,每個字都不放過。
如何又是“心念心聞”?可覺知的主人翁才是“真心”,用此心來聞從頭腦頂端流露出來的念佛聲、念咒聲,這就是“心念心聞”。會起心動念的心,本來是第六意識的分别心或第七意識的妄想心,而另外還有一可覺知起心動念或念從何處起的心。在用功方法上,此境界夾雜着嘴巴能動、微動、不能動、又能動的輪流狀态。嘴巴能動、微動,念頭都能從上額頭處出來,咒是從那裏出來的;從咒出來的起點,覺知的心就要抓住它,抓着它不放。這跟我們在看妄想念“貓抓老鼠”不一樣,仔細分析“貓抓老鼠”,有好幾種境界。如果妄想心一直起來,我看着妄想念,不被它所轉,那個也是“貓在抓老鼠”,是不爲妄想境所轉。
現在修法,咒是自己冒出來的,主人翁要抓這個,一字一字從窠臼出來的那一點地方抓着,一絲一毫不能放下,不要說腳或身體在痛,若再注意那裏,心就注意到痛了,不會注意咒出來的那一點了,這就沒有咬到死老鼠。因此,“心念耳聞”是嘴巴微念,耳朵去聽它,再來的“心念心聞”就是用主人翁去聞心聲。
其實,萬法都是一樣的,觀痛也一樣,用主人翁來觀哪裏痛,一直抓着痛的那一點,是用色身在修;同樣的道理,現在不修身根,而是修心根。我在觀那邊痛,誰可以觀?誰被觀?隻是換個角度,觀的“人”都一樣,但是被觀的對象變成心根,念頭要出來的那個,而且不要放棄那念頭,抓住念頭就不要放棄,不要被腳痛、聲音、…拉走,一拉走後,工夫就白用了。
同學不必用雙盤坐三、四小時,可以用雙盤坐一、二小時後換成單盤,去專心持咒。起先抓着咒語,口念耳聞,修得如法時,才會知道氣怎麽一直竄到腦筋裏面。第二階段的“心念耳聞”,做到很得力的時候,不會被外在雜音抓走,或被内在妄想念抓住,耳朵一直在咒語上,這樣氣自然會沖到頭部内,頭頂處“啵”一下,你就知道氣進去了,此時還是用“心念耳聞”。氣入腦中以後,動嘴巴好像是多餘的,氣會逼得嘴巴僅能微動,聲也變成氣聲,如此就是“心念耳聞”的境界。
最後,主人翁已經完全現出來了,當嘴巴動不起來時,覺知的“真心”就可以抓着從上額頭咒語自然出來的那一點抓住它,這就是“心念心聞”的境界,不必用耳根來聞,因已無微聲或氣聲,隻有心聲心念而已。到最後連念咒、念佛的心聲也會起不來了,就進入一真法界,了了知覺而無其它雜念。此時身體的某地方氣賬或隻覺腳微痛或無覺,進入如如自在的禅定之中。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26 / 108 页
“心念”是“法尘”吗?与“意识”的关系?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逍遥诵 发表于
般若不坏世间一切果报,亦不受一切世间果报。
般若无为,自不受报。
在线时间48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此处所说是为一种修行。如果与行相印的惑未解,是无论如何入不了的,所知也仅仅是理,而非是于实际修行境 ...
谢谢指教,希望可以参破行关
在线时间482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般若无为,自不受报。
来来,抱一下
在线时间276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证圣之路 是真理么?
于俺来说证圣之路能逐渐解开生命的真理,也就是把遗失的自我找回来,从而于现在的我融汇一体,圆浑看世界,知一切世间因果的起起灭灭,而不受此因果的轮转,也就是像看戏一样,知戏而不入戏中,皆明明白白开场与结束,而戏中说啥做啥你皆懂。戏中生死你皆不用受,戏中亦无有一个你,但你却明明白白此是戏,而不入戏。
在线时间388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假如是我,我一定眼巴巴地在盼望着观音、势至、弥陀 过来接我。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寿佛!南无无量光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南无虚空藏菩萨摩诃萨!
后两位菩萨摩诃萨轻易不动的!
在线时间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净天 发表于
来来,抱一下
在线时间388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于俺来说证圣之路能逐渐解开生命的真理,也就是把遗失的自我找回来,从而于现在的我融汇一体,圆浑看世界 ...
既知皆是如幻& &入戏者才是高手& &把那假的整的和真的一样一样的……估计世尊说话也得绕弯子……非真非假……奈何有人误了……忘了行到方真……
在线时间1610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慧力越强,应付越宽裕,刻刻反证我功行深浅、内印诸心。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寿佛!南无无量光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当然不动,师兄一定没有看到我之前所贴,再补贴~
------------------
证入大身的,十方佛土尽入我性海之中,无不包罗。西方极乐世界,也正是我性海中的一佛土。能如此,则不会再分什么彼此、来去了。所以说,往生不是身有来去,而是证入与弥陀同具的清净本德。
-------------------
在线时间276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既知皆是如幻& &入戏者才是高手& &把那假的整的和真的一样一样的……估计世尊说话也得绕弯子……非真非假 ...
一切世间人皆是于行过不去。于义或许一套一套的。但真正说到行则撞墙了。
在线时间388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于俺来说证圣之路能逐渐解开生命的真理,也就是把遗失的自我找回来,从而于现在的我融汇一体,圆浑看世界 ...
说到阿字头的……本无生& & 本不生& & 有啥区别?& &菩提本无树……树上生众生……
在线时间16103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慧力越强,应付越宽裕,刻刻反证我功行深浅、内印诸心。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无量寿佛!南无无量光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摩诃萨!
若能同源本德,十方佛土尽入性海之中,会不会就是 虚空粉碎 大地平沉 常遇海会吗?
在线时间276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说到阿字头的……本无生& & 本不生& & 有啥区别?& &菩提本无树……树上生众生……
本无生从性的不生灭说的。本不生是指相,相本无生,是人有生,人生即相生。
在线时间388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一切世间人皆是于行过不去。于义或许一套一套的。但真正说到行则撞墙了。
嗨!怎么又整个墙出来?您会穿墙么?
在线时间276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嗨!怎么又整个墙出来?您会穿墙么?
寓意而已。行若被挡,则同于墙生,亦即是有界。
在线时间388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本无生从性的不生灭说的。本不生是指相,相本无生,是人有生,人生即相生。
南无阿弥陀佛!& &俺歇一刹那……
在线时间388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寓意而已。行若被挡,则同于墙生,亦即是有界。
现实中俺比较喜欢几样东西……1.漏勺& & 捞干的用& &2.勺子& &喝汤用& &3.一般人俺不告诉……
在线时间2765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现实中俺比较喜欢几样东西……1.漏勺& & 捞干的用& &2.勺子& &喝汤用& &3.一般人俺不告诉……
得了吧。自己用得欢去。希望您能天衣无缝。圆满所归。
在线时间388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逍遥诵 发表于
本无生从性的不生灭说的。本不生是指相,相本无生,是人有生,人生即相生。
好像有个说法& &性依相见& &显& & 现……
在线时间388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好像还有一句& & 识因境有& & 相由心生……
在线时间3887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逍遥诵 发表于
得了吧。自己用得欢去。希望您能天衣无缝。圆满所归。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26 / 108 页
Powered by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佛教的六尘,中的”法尘“是什么?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思想,就是法尘,也就是意识,心念之类的一种别名.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经念诵的正确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