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理念是什么是要技术创新还是理念创新

融入创新创业要素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_凤凰资讯
融入创新创业要素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学校将创新创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将创新创业工作写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形成并完善了“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更新理念、创新思维”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实现了创新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训练与竞赛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创新与创造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创业与就业相结合”思想指导下开展,将创新创业要素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达到“创新创业意识启蒙,创新创业精神养成,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创新创业能力养成”的工作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原标题:融入创新创业要素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西省首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始终坚持把搞好创新创业教育当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活力源泉,确立“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专业发展,以专业培养为需要提升创新能力,以能力发展为重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科学整体规划,创新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江西省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关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打造了一个全员参与,全程融入的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学校将创新创业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将创新创业工作写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形成并完善了“领导重视、高位推动、更新理念、创新思维”的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实现了创新工作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训练与竞赛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创新与创造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创业与就业相结合”思想指导下开展,将创新创业要素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达到“创新创业意识启蒙,创新创业精神养成,创新创业思维训练,创新创业能力养成”的工作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专业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学校将“中国制造2025”为引领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革新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三大要素融入学校创新创业培养目标,通过一系列措施创新专业发展,形成了“一体两翼,系统推进”的创新创业工作整体规划。学校明确“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的办学方针、实施主体和实现途径,不断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先后与富士康华南检测、谷崧模具、中德诺浩、中兴通讯、联想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目前已开设订单班76个,订单班学生总数超过在校生总数的10%。学校同时对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改革,全面开设创业基础公共课和创新创业公共课,增设专业发展特色课程。学校不断创新课程目标内容,将传统课程内容升级,以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教学内容,学校还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采取“工学交替”“学做一体”等模式,使学生能够“学中做、做中学”。紧贴专业培养,提升创新能力学校建立了“大学生课外素质拓展体系”,其中课外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获得不少于3个学分。学校通过创新班、训练队、兴趣小组、赛训小组、科技社团等多种第二课堂形式,每年开展活动110余项,广泛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技能竞赛,取得良好成效。近年来,学校在挑战杯、中国创翼、互联网+等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家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得省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8项,3次荣获“挑战杯”大赛省赛团体总分第一名。仅2015年学校荣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就有257项,其中国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7项,省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59项、三等奖79项。学校每两年举行一次科技活动周,为学生搭建一个科技创新的平台,有效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的习惯,让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师生的日常,让科技创新成为师生工作学习的常态。加快内引外联,拓展创业实践学校通过打造创业导师团队、开展学生创业培训、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做好创业咨询指导、培育重点创业项目、宣传创业典型案例等多种手段,内部引导资源整合,外部联手合作企业,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和实践平台。学校聘请了一批企业主管、就业指导专家、往届就业创业优秀毕业生担任就业创业导师团讲师,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自2011年始,在本地区高校中较早获得了市人社局SYB大学生创业培训项目并获专项经费,年均培训22个班次660人。学校自2013年起,每年投入10余万元创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已有9个团队入驻,100余名大学生在大学生创业园进行模拟创业。2016年,划出10000平方米, 投入200余万元,已建成两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一个大学生电子商务创业园、一个大学生科技园。来源:中国青年报 (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385745
播放数:5808920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_网易新闻
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创新发展放在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我省把创新驱动发展确定为全省“三大发展战略”之一,足见其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要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就必须用创新发展理念进行指导。
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建设。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健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构建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推进政府、行业、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创新,加强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和科教融合。通过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等多种方式,打破院校、学科、专业壁垒,加强交叉培养,逐步向多学科融合转变。同时聚焦创新创业,探索新的培养机制。
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现有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培养,通过国家或省级层面专项计划,培养培训一批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在企事业单位聘请创新创业兼职指导教师,包括成功的企业家、掌握各类专业及职业技能的行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专家。加大对高校优质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推广,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资助教师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改项目。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到行业和企业挂职锻炼的制度,把教师输送到行业和企事业单位一线顶岗挂职锻炼。
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课程体系,从知识、能力等多个层面,立足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建设创新创业的必修课程体系和选修课程体系。加大课程内容的改革,加强课程教学与生产一线、学科前沿的紧密结合,加快把创新创业的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深入推进教学方式转变,改变传统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大力倡导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研究式的教学方式。
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空间平台建设。建设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作为聚集有创新创业意愿学子的场所,要形成较为宽松的创客文化及氛围,使其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空间平台载体。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为立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创业套餐”,如多方位的政策扶持、多类别的创业载体、高效的服务平台等。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及产学研结合提供重要的支撑平台。
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规划建设。结合当前经济、科技及政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在高校开展以“专业加新技术”为方向的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将专业创新与创业项目相结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规划建设的原则,全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项目发展。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大学生创业项目创新性的不同程度,进行不同层次的扶持及指导,在重点领域及相关方面给予相应倾斜。积极扶持技术创新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规划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大学生参与教师的各类科研项目和自主开展各类创新活动,形成科研训练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体系。充分利用学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如利用校内实验室开展创新项目实验及研发等,构建线上线下的实践训练、沙龙交流、创新创业训练营等一系列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用创新发展理念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建设。各高校通过内部体制改革和寻求外部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支持,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加强创业培训机构建设,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创业培训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和专项创业培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通过不同形式设立专门机构或组织,加强对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统筹协调。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创新
日08:05&&&来源:
原标题: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策略创新
2015年5月,国务院颁行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当前,迫切需要完整准确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在“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中,创新与创业是“双生关系”,二者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创新”后面加上了“创业”,实质是内在规定了创新的应用属性,是指向创业的创新,重在应用的创新,促进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创业”前面加上了“创新”,实质是全面统领了创业的方向性,是创新型创业,机会型创业,是高增长的创业,提高了创业的层次和水平。“创新创业教育”既包涵了“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科学内涵,又不与二者简单等同,是综合性、系统性的教育。其实质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支持创新者去创业,使创新创业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
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最大的现实基础是“以创促就”。为此,当前要着力解决三个具体问题:
扩大教育对象范围,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教育方式。创业教育并不是单纯地教学生如何创办企业,它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这些基本的素质和能力对于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同样重要和适用。以这一思想为指导,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扩大教育对象范围,探索“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教育方式。彻底改变“精英教育”的运行模式,既不是只针对商学院的学生,也不能只针对想要创办企业或是参与创业计划竞赛的少数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要做到这一点,当前最为关键的是要破除广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性障碍”,对于“创办企业论”“培养老板论”等窄化内涵、扭曲本质的错误观念进行价值澄清,探究“创业型大学建设”在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探索构建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匹配,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的“本土化”教育体系。
全面更新知识体系,确定“结合专业教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创业教育在于广泛地“种下创新创业的种子”,为高校毕业生设定“创业遗传代码”。这就客观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面向工程、艺术、科技等少数专业的“精英教育”,而是普遍培养和提高所有专业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广谱式”教育。以这一思想为指导,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全面更新知识体系,确定“结合专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创业教育必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如何找到合适的途径,克服结合过程中的障碍,为了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必须站在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和教育体制改革的高度,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紧密联系,从厘清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定位入手,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专业教育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彻底改革方法论体系,丰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科学载体。创新创业教育要想获得深层次的发展,必须走出“表层教育”的初级阶段,全面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形成根本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使大学培养出能够应对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以这一思想为指导,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彻底改革方法论体系,丰富“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科学载体。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是针对毕业生开展的教育,更不是学生就业之前的“临门一脚”,而是要在纵向上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部过程,在横向上打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不仅立足于高校自身,更立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实需求;不仅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更要从“大创业教育观”出发,实现“课内课外相衔接、教育实践一体化”,着力促进全体学生创业素质的训练和提升。在此过程中要本着多样化原则,推动高校与政府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探索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所以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建立健全知识资本化、创新商业化的科学路径,积极促进和努力形成大学在新经济中的中心地位,形成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关系,积极吸引社会资源和外国优质教育资源投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全面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改革。
(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沈王一、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新创业理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