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找 权威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告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2016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6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4月份国内外宏观经济分析报告_我爱钢铁网
4月份国内外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概述:2月工业生产持续低迷,消费增速略有下降,进出口大幅下滑。但与此同时,经济开始出现积极现象,2月固定投资增速稳中有升,房地产销售超预期,拉动房地产投资大反转;最新发布的3月官方制造业PMI及财新PMI数据均回升。国外方面,欧央行加码货币宽松政策,其侧重点由汇率转向信贷渠道,该举措将加强美元升值预期,同时欧元贬值将压缩中国出口市场份额,也可能引发人民币贬值。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0.25%至0.5%不变,人民币贬值预期得到极大缓解。一、经济数据喜忧参半 稳增长仍需加码(一)、刺激见效官方、财新PMI双回升4月1日,统计局发布的3月官方制造业PMI大幅回升至50.2,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预期49.4,前值49.0。财新制造业PMI录得49.7,创13个月最高纪录,预期48.3,前值48.0。所有分项均较2月有所改善,产出、新订单两个分项指标向上突破50荣枯线。图1:中国制造业采购数据经理人指数(PMI)(来源:统计局、财新)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1.5%,比上月上升1.6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中型企业PMI为49.1%,比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继续位于临界点以下;小型企业PMI为48.1%,比上月回升3.7个百分点,仍位于收缩区间。分项指标几乎全线回暖。生产指数为52.3%,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1.4%,比上月上升2.8个百分点,升至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市场需求回升。。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2.8个百分点,是2014年10月以来首次升至临界点以上。从业人员指数为48.1%,比上月回升0.5个百分点,继续低于临界点,制造业企业用工量降幅收窄。PMI自去年8月份以后,首次进入50以上扩张区间,反映出前期稳增长政策开始发挥效应。此外,春节过后企业集中开工,对生产和需求均有一定支撑。制造业开始出现回暖迹象,持续性待观察。(二)、外贸数据不佳 进口跌幅扩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2月出口同比(以美元计,下同)下降25.4%,预期下降14.5%,前值下降11.2%。2月进口同比下降13.8%,预期下降12%,前值下降18.8%。贸易顺差为325.9亿美元,预期510亿美元,前值632.9亿美元。贸易顺差大幅下降,创11个月来新低。图2:进出口、贸易顺差走势图(来源:海关总署)2月出口大跌远超预期,同比创2009年5月以来近七年最大降幅,同时也是史上第三大降幅。春节假期因素对出口有一定影响,不过外需持续萎靡仍是出口下滑的主因,对主要市场出口均下滑明显。分国别来看,对美、日、欧盟、东盟跌幅均大幅恶化,同比下跌23.1%、20.1%、19.8%及33.4%,前值分别为-9.9%、-6%、-12.04%、-19.77%。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大幅恶化同比下降28.5%,前值-7.5%,加工贸易延续低迷,同比下降23%,前值为-19%,整体均表现不佳。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企稳,进口降幅收窄。2月大宗商品价格有回升迹象,但仍显著低于去年同期水平。2月进口大豆、植物油、原油、纸浆、钢材、汽车及其底盘、铜材增速较上月提高幅度较大,铁矿砂增速也有提高,煤、钢材等进口量减少。短期进口压力仍较大,2月PMI新订单指数下降0.9个百分点至48.6%,同时工业增长依旧缓慢,显示内需依然较弱。后期进口方面仍有一定压力,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将对进出口造成一定影响,而外需仍较弱,难以保证稳定增长。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没有提及进出口增长的具体目标,仅提出&回稳向好&的期望。这是中国2007年未提出具体的进出口增长目标以来,第二次在进出口领域不设增长目标。3月12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表示,中国已经决定更多地依靠内需,尽管进出口也很重要,但中国不会过度依靠出口来实现GDP增长。(三)、工业、消费增速下降投资逆势回升前2月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房地产投资大幅超预期,同比增长3%,较去年年底大幅回升,对整体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新开工面积增速由负转正,大幅增长,销售向投资的传到作用有所显现。2月通胀回升,主要受到天气和春节因素的影响;PPI降幅收窄;供给侧改革、春节因素等影响,工业增速创新低。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月CPI同比增长2.3%,创19个月新高,预期1.8%,前值1.8%。鲜菜价格环比上涨29.9%。2月份CPI涨幅一方面受寒潮天气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寒潮天气推高鲜菜价格;另一方面,跟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也有一定关系,2015年下半年以来M1增速持续高增。2月PPI同比下降4.9%,预期下降4.9%,前值为-5.3%。PPI降幅收窄主要是钢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所致。不过工业经济并未全面复苏,通缩压力仍在。图3:居民消费价格(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对比图(来源:统计局网站)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上升。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800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2%,较去年12月上升0.2个百分点。其中,1&2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扭转了此前连续5个月负增长的局面,也明显高于2015年全年1%的增速。而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7.5%,前值5.1%,基建投资同比增长15.7%,前值12%。增速虽较2015年12月有所回升,但均较2015年全年增速有所回落。今年政府将继续安排专项建设基金和启动一批重大工程,预计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要提速。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59324亿元,同比仅增长0.9%,前值7.7%。显示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依然不足,资金仍然是制约工程进度的一大阻力。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但受竣工面积大幅增加的影响,商品房待售面积还在增加,土地市场交易不活跃,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3931万平方米,比去年末增加2077万平方米,房地产库存的持续上升仍然需要给予重视,房地产投资回暖基础尚不牢固。工业增速新低。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2015年12月回落0.5%;环比增长0.38%。供给侧改革和春节停工等因素推动产能过剩行业主动减产,主要工业品日均产量涨少跌多,粗钢、水泥、有色金属产量均跌幅扩大。发电量增速回升并转正,同比增长0.3%,仍低于去年同期增长幅度。工业生产增速虽放缓,但市场需求稳步上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增速比2015年加快0.2个百分点,比2015年12月份提高1.6个百分点。市场需求的回升,加之随着&去产能&的持续推进,钢铁、煤炭等企业开始压减产能,产量出现负增长,对工业品出厂价格回升形成了一定的支撑。这一背景下,工业企业利润增幅&转正&。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807.1亿元,同比增长4.8%,而2015年全年利润下降2.3%。1-2月消费同比名义增长10.2%,比2015年12月下降0.9个百分点,主要受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以及网上商品零售增速的大幅回落拖累,其中也存在春节因素的影响。1-2月汽车整体消费增速5.4%,前值12%。房地产升温带动相关消费增长,1-2月,全国限额以上单位家居类、建材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4.9%,增速分别比上年同期加快4个和2.4个百分点。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经济增长目标下调至6.5%-7%,首次将GDP目标定为区间,政策和经济弹性可能略大于过去两年。显示政府稳增长的同时仍表现出调结构的强烈意愿,类似2008年四万亿的强刺激举措难以重演。报告仅提出&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加大对民生等薄弱环节的支持&。比如,今年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基本上与2015年实际完成数据相当;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比2015年提出的27项也有所减少。(四)、外汇占款降幅收窄信贷、社融大幅回落央行数据显示,2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为23万9813.38亿元,环比1月的亿元,减少2278.83亿元,环比降幅大幅收窄。截至2月,外汇占款已连续4个月下降,但2月按月降幅为过去4个月最低。降幅收窄凸显跨境资本流出的压力减轻,因人民币贬值预期的逐渐减弱。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降,信贷投放回归合理。数据显示,2月社会融资规模为7802亿元,同比下降5762亿元,环比下降2.6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贷款新增8105亿元,同比少增3332亿元,环比少增1.73万亿元,单月降幅较大;外币贷款继续较大规模缩减、票据融资规模也大幅减少。2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7266亿元,环比大幅少增1.78万亿元,同比少增2934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5022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增14亿元,已连续三个月占非金融公司贷款比重超50%;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1820亿元,同比少增44亿元,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房贷的拉动依然保持平稳。图4:狭义(M1)、广义(M2)货币供应量和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来源:央行网站)2月末M2余额142.46万亿元,同比增长13.3%,环比增速回落0.7个百分点。主要是受新增信贷大幅收窄的影响,但仍高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13%的M2目标增速。M1同比增长17.4%,增速较上月末回落1.2个百分点。2016年政府工作报中,广义货币目标提升至13%,自2010年来首次上调M2增长目标,意图在于满足经济转型的资金需求。财政赤字率上调至3%,积极财政看上去更加积极,从2.3%大幅上调0.7个百分点,但考虑到去年的实际赤字率高达3.5%,今年即便再度超额执行,财政空间也很有限。今年稳增长的主力仍不是狭义的财政,而是以专项建设基金和PPP为代表的&大财政&。上调M2目标,意味着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略偏宽松。而在中国经济失速风险缓和、外围继续宽松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资本外流压力或将有所减轻,央行也获得了更多货币政策操作空间。二、欧央行降息 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分化(一)、美就业市场强劲依旧 美联储暂缓加息受家庭开支数据强劲的提振,美国2015年四季度经济增速比市场预期的更快,实际GDP终值增长1.4%,明显超过预期的增长1%。美国家庭消费增长了2.4%,高于市场预期的2%。制造业行情被看好,2月ISM制造业指数跌至49.5,3月有望重回荣枯线之上。2月Markit制造业指数录得51.4。劳动力市场依旧强劲。美国2月份非农就业增加24.2万人,大幅超预期的19.5万人,前值15.1万人;失业率为4.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该值仍为2008年以来最低水平,预期4.9%,前值4.9%。失业人数为7800万人,同比下降83.1万人。美国2月成屋销售总数年化508万户,大幅不及预期的531万户,1月为547万户。美国2月成屋销售环比大跌7.1%,创2010年7月来最大环比跌幅,预期为下跌3%,1月为环比增长0.4%。成屋销售数据被看做是经济健康与否的领先指标,因房屋销售触发广泛的影响。美国2月新屋销售年化51.2万户,略高于预期的51万户,前值49.4万修正为50.2万。2月新屋销售环比上涨2%,低于预期的上涨3.2%,前值-9.2%修正为-7%。此次增幅只集中在一个区域,暗示该国房地产市场扩张动能在丧失。不过劳动力市场正在走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市场形成支撑。美国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6.2(预估为94.0),2月经修正后为94.0(前值为94.0)。3月美国消费者信心预期指数为84.7,2月经修正后为79.9。数据显示,消费者对美国经济仍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然美国3月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90,降至去年10月以来最低,不及预期92.2,2月终值91.7。现况指数和预期指数双双下降。美国2月CPI同比增1%,环比下滑0.2%。核心CPI环比增0.3%,同比增2.3%,创2008年10月来最大涨幅。受房租价格和药品价格上涨,美国通胀表现好于预期。通胀上行将加大美联储加息概率。图5:美国就业、制造业等数据(来源:美国劳工部&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美联储3月FOMC会议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25%-0.5%之间。FOMC声明中,美联储担心的主要因素依然是&低通胀&,同时还首次提及了&海外经济对美国发展的风险&。美联储申明中强调当前&保守&的利率政策有利于保持经济发展态势和评估海外市场对美国实体的影响。对利率预测的点阵图显示,今年加息的预期中值由4次缩减为2次。若CPI持续走高,美联储有望年中加息。(二)、通胀仍然远低于目标 欧元区超预期宽松欧元区制造业指数略有回升,CPI继续萎缩,消费者信心指数表现不乐观。欧元区3月Markit制造业PMI终值为51.6,2月为51.2,数据与去年年末达到的20个月内最高值53.2依然有较大差距。其中,新出口订单增长率创14个月新低。德国经济3月依然增长乏力,3月终值50.7,初值50.4;法国终值49.6。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欧元区1月失业率10.3%,为2011年以来最低,市场预期欧元区失业率2月可能维持在10.3%保持不变。意大利2月失业率初值11.7%,预期11.5%,前值11.5%修正为11.6%。欧元区3月CPI继续萎缩。欧元区3月CPI同比初值-0.1%,符合预期。能源价格是拉低通胀的主要因素。3月,能源价格同比下跌6%。剔除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增长1%。食品、酒和烟草价格上涨0.6%,服务价格上涨1%。因对长期超低通胀的担忧,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下降。欧元区3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从2月的-8.8下降0.9点至-9.7,创15个月来新低。欧盟28国整体消费者信心指数下跌0.7点,至-7.3。消费者信心在和2007年处于类似低位,而当时几乎所有重要市场都遭遇了危机。图6:欧元区16国失业率、制造业、消费者信心、物价指数(来源:欧盟统计局)3月10日,欧央行火力全开,全面下调三大利率,其中主要再融资利率下调至0.0%,预期0.05%,隔夜贷款利率下调至0.25%,预期0.3%;隔夜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0.4%,符合预期。同时,把每个月的QE规模扩大至800亿欧元;欧洲央行扩大QE合格资产范围,将包括非银行公司债券;欧洲央行宣布实施新的定向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2014年时,欧央行首次推出负利率政策;2015年12月,第三次宣布调低利率,至-0.3%。至此,多央行在负利率的轨道上越走越远。CPI继续萎缩,同时经济增长前景疲软,令欧洲央行增加宽松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当前,国内稳增长政微效应显现,但经济仍有下行压力,货币政策仍将稳健偏松,通胀抬头尚不能形成制约。投资方面还面临着资金紧缺问题,主要是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自筹资金困难。国外,欧洲经济尚难言复苏,在负利率的轨道上越走越远。2015年初至今,全球已有47家央行加入放宽货币政策的行列,5家处于负利率。而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且对利率预测的点阵图显示,今年加息的预期中值由4次缩减为2次。货币政策分化导致息差扩大,可能推动美元继续走强,使大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货币贬值和资本流出&的负反馈机制。
[需要查看更多数据,请免费试用爱钢数据]宏观经济分析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7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7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7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7》是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张弛、张曙光。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7内容简介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7》是《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系列的第七集,收入了年4个年度的16个宏观经济季度分析报告。《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7》从1997年做起,到现在已经整整15个年头,完成了60个季度分析报告,是改革开放后半段中国经济运行的历史记录和全面评论。这么长时间的坚持不懈地进行宏观经济运行的季度分析,在国内也许找不到第二个例子。《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7》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本季度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提出政策和体制上的问题,然后进行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一方面揭示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机理,另一方面探寻事件的结果和发展的方向,进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7》不仅读起来饶有趣味,可以对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一个系统的了解,而且可以看到一些不同于主流意见的独到的分析和讨论,因此,《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7》具有较大的文献价值、理论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7图书目录
序言   增长趋缓是必然改革准备勿迟滞——2011年第4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增长趋缓符合实际“欧债”“温贷”两种危机——2011年第3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高增长伴随着高通胀机制扭曲叠加上政策呆滞——2011年第2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管理通胀预期为重政府让利于民优先——2011年第1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防控过热和通胀为主改革财政和国企优先——2010年第4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加息为应对通胀改革以落实规划——2010年第3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增长回落属正常债务风险需正视——2010年第2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经济运行快易慢难汇率改革主动实施——2010年第1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保八”成功风险现应对变局待考验——2009年第4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经济增长回升国进民退堪忧——2009年第3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贷款猛增风险大调整取决城市化——2009年第2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以改革促进增长保经济持续回稳——2009年第1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短期救急保增长长期发展重调整——2008年第4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运行和政策选择——2008年第3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治理通胀与调整相对价格结合经济重建与社会治理再造并行——2008年第2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增长回落通胀升收租减税再分利——2008年第1季度宏观经济分析《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报告》发布
经济企稳迹象初现
作者:李玉&&&&&&&&&
4月19日,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项目组发布《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报告认为,本季度中国经济出现一定的回暖迹象,不少宏观数据都超过市场预期,让市场得到鼓舞,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均有所回升,经济企稳迹象初现,为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现产业升级争取到时间。
需求侧发力 带动产业投资反弹
在当天上海财经大学召开的“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研讨会上,“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项目组专家分析认为,本轮经济回暖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侧发力,主要靠投资拉动,尤其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其次是房地产市场销售的复苏带来房地产投资的反弹,避免了房地产投资成为进一步拖累经济的因素,还带动了一部分上下游产业投资反弹和经济绩效的改善。
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从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来看,第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2%,基础设施投资占18%,房地产投资占21%,这三者合计就占七成多。报告认为,本轮投资回升中主要是由于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回升,同比名义增长了23.3%,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名义增长5.7%(实际增长8.6%),而且3月的增速比1-2月份还回落多个百分点。一季度,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0%,比去年同期降低了3.0个百分点。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测算,一季度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度达到15%。
据项目组测算,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反弹带来一季度投资增速增长9.1%,带来一季度GDP增速增长11.5%。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相对去年增长了13%,直接带来GDP增长率增加了0.359个百分点。房地产与“铁公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撬动本轮经济恢复的主要力量。
经济企稳 为供给侧改革赢得时间和机会窗口
报告表示,一系列政策动态表明中央对去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度重视,也采取了得力措施。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一朝一夕可见成效,任重道远,短期内可能还会带来经济下滑的压力。另一方面,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继续企稳,但中长期仍然有贬值压力。实体经济融资规模有所上升,融资成本有所下降,但未来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依然难度很大。在全球贸易放缓的背景下,进出口短期内难以改善。
报告总结认为,本轮经济回暖主要是投资拉动政策在发力,本质上仍然是需求侧政策。短期内需求侧发力,对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眼前可能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尤其就业压力和财政压力,有其必要性和价值,可以为供给侧改革赢得时间和机会窗口。目前来看,通过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以加杠杆方式刺激房地产市场以及多种预期管理手段,也确实在今年1季度部分数据有改善或超过市场预期。但是,不能因为经济有所改善就放松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贻误了当前难得的改革机会窗口。
项目组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供给侧短板是,促进效率提升和创新驱动的制度供给。着力点应该放在加快发展驱动转型、明确中国改革的市场化指向、真正具体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改革措施。
据悉,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于2009年底发起成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组,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潜在风险进行长期跟踪研究,定期发布最新的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为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有丰富参考价值的经济洞见、对策建议和长期治理方案。(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黄煦涵[实习])
Copyright ? 陕西传媒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一号 邮编:710054 广告招商:029- 传真:029-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 新闻热线:029-
投稿邮箱:.cn
陕ICP备号-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陕B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陕)字第626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