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板夫妻俩人去北京参加学习培训,老板两口带孩子住,我和别的地区

姐们厉害了!河南女老板1人带出300个千万富翁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原标题:姐们厉害了!河南女老板1人带出300个千万富翁
图左为杨正芳,图右为杨正芳的二弟媳
  提起杨正芳,没人不啧啧称赞。
  她在郑州经商32年,合作投资了多个批发市场,年销售额达上百亿元,人称“水产教母”。
  自己会做生意还不算,她带出的“徒弟”,或者是“徒弟的徒弟”,分布在全国多个水产食品市场,如今至少有300个已成千万富翁,她是老乡口中的“天一校长”。
  生意做得好也许只是有天赋、智商高,可她的情商一样让人直竖大拇指:全家15口人,三妯娌在一起30年,同住一套房,同吃一锅饭,从没红过脸。
  事业、家庭、乡情都兼顾得这么好,杨正芳有什么过人之处?
  上百亿的生意
  从一个烟摊起步
  32年前的春天,杨正芳从老家固始胡族铺镇带着双胞胎儿女来到郑州。站在街头,彼时,郑州于她,她于郑州,都是陌生的。
  32年后的今天,郑州批发市场这个行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杨正芳。
  1984年,本应按照随军政策到省军区服务社上班的杨正芳,因为要照顾刚出生的龙凤胎儿女,又请不起保姆,选择了“在空闲时间找点事干”。
  那时候在郑州市经八路街头,经常会有一个女人用自行车推着纸箱,纸箱里装着香烟、火柴、瓜子等。因为当时各大电视台正在播出日本的连续剧《阿信的故事》,杨正芳也就成了人们口中的“阿信”。“阿信,拿包烟!”“阿信,拿包火柴!”这样的呼唤声此起彼伏,杨正芳每次都是乐呵呵地送货上前。因其服务态度好、货真价实,她经营的品种越来越多,生意也逐渐做大。此时,她盘点发现,月收入超过了1000元。这相较于之前上班只有42元的工资来说,让她很有成就感。
  1986年,她被经八路办事处“相中”了。对方希望凭借她的经营才能承包“青年饭店”。这一次,她回固始老家招了8个服务员,又做得风生水起。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说的正是杨正芳。1989年,她因经营业绩突出得到省军区的信任,对方希望她能承包军区儿童商店。这就是后来军优商店的前身,也是天一水产的雏形。
  经过对市场的调查和了解,又征得幼儿园园长的同意,杨正芳后来把原来卖笔、本、军衣军帽的军优商店,做成了水产调味品生意。
  1994年,杨正芳注册了郑州天一水产有限公司。1999年,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她和几个投资商一起建立了水产大世界。随后,她又参与合作建设了天运水产品批发市场、信基调味食品城冻品市场等。
  谁能想到,当年的“阿信”只不过从烟摊起步,现在竟成了水产食品界投资、经营、管理的领军人物之一,年销售额达上百亿元。
  2008年,儿子接手天一公司的经营后,引入了现代管理制度。
  杨正芳说,她很庆幸,这么多年来,天一水产一直在走上坡路。
  一个人带出来一帮老板
  至少300人已成千万富翁
  杨正芳的爱人讲了一个小故事,今年11月上旬,他打了个滴滴回家,一上车一搭话,司机问:“您是固始人吧?”
  接着,司机说:“你们固始人特别能干,信基调味食品城的固始老板就特别多,有一个天一公司,老板叫杨正芳。”
  杨正芳说,这样的事,她打车时也经常遇到。但她从来没跟对方说过自己就是杨正芳。
  1986年开“青年饭店”时,是杨正芳回老家第一次招工。天一公司运营后,需要的人手更多,杨正芳的家乡人来得也越来越多。杨正芳所在的固始县胡族铺镇夏岗村总人口有1100多,在郑州做生意的就有四五百人。
  在天一公司工作的员工一般一年后就可以单飞。人家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杨正芳不这么认为。所以,无论谁想出去单干,她都支持,而且还让员工从公司赊账拿货。
  有人说杨正芳“傻”,“人家都去走你的路了,你走哪儿?”杨正芳笑言:“我上高架。”
  杨正芳就像一棵大树,她身边的人从她这里汲取了养分,就发杈生出了新的枝叶。据有心的固始老乡统计,如今,从天一公司走出去的“徒弟”已走到了第五代,第一代天一人都已成了老板。而他们的经营场地也不再局限于郑州,重庆、成都、石家庄、太原、西安、兰州、昆明等地的水产市场,固始人在经营上成为一支响当当的大军。
  而杨正芳带出的这些“徒子徒孙”中,至少有300人成了千万富翁。
  所以,无论认识不认识,见没见过面,很多信阳人,尤其是固始人,都以是杨正芳的老乡为荣。
  仨妯娌吃住在一起30年
  没红过脸
  前面提到,1986年,杨正芳接手“青年饭店”回固始老家招了8个服务员。这其中,有两人就是杨正芳还没过门的弟媳。
  她俩后来嫁给了杨正芳的两个小叔子。结婚时,婆家啥都没有,她们的婚礼都是杨正芳来操办的。结婚后,三家就住在了一起,截至今年,仨妯娌已整整在一个院里生活了30年,从没红过脸。
  日子比树叶都稠,别说仨妯娌了,就是一般的夫妻俩,那也是磕磕绊绊不容易相处。
  杨正芳又是如何做到的?
  “一切矛盾的根源就是&钱&。只要你不把钱看得太重了,啥都好说。”杨正芳说。
  “家里的吃喝拉撒,孩子上学的学费、生病的花费、物业费什么的,都是公司出钱,我是大股东,占股较多,她俩是小股东,每个月有工资,工资可以自己自由支配。每家的父母,每人每月1000元零花钱,大病由公司负担。”杨正芳说,为了照顾家里,最多时,家里请过三个保姆,负责做饭、打扫、带孩子等。
  每天早上6:40~8:40,是家里的早餐时间;晚上仨妯娌有时也在一起打麻将;周日,是全家15口人在一起读书的时间。
  家里还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谁先下班到家,只要饭还没做好,都要到厨房帮着保姆做饭。洗衣服时,大件衣服让保姆用洗衣机洗,小件,如内衣、内裤等,都要自己手洗。
  为了让大家生活在一起开心、舒心,杨正芳在惠济区买了个四合院,上下四层楼,全家都住一起。
  题外话
  每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
  都有一个大度的男人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那么,每一个成功的女人背后呢?
  杨正芳说,一定有一个大度的男人。
  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公司,爱人始终站在她这边,理解她、支持她。有时候在家里,对着两个弟弟和弟媳,他会说:“你嫂子说的、管的,都是对的。她都是为了你们好。”
  2012年,杨正芳得了甲亢心脏病。肚子胀得老大、腿还肿,心衰得特别厉害。爱人陪着她去北京看病,给她找了最好的医院和医生,他却去附近找了最便宜的小旅馆住。为了让杨正芳心情舒畅尽快恢复,白天时,他就开着车在北京到处转悠,一天三顿换着花样给杨正芳买各种好吃的。
  “我什么时间吃药、该吃什么药,人家都给我记着,比我自己记得都清楚。”杨正芳说。
  爱人对自己这么无微不至,杨正芳也很尊重他。所以,无论她想做什么投资,做什么决定,她都会事先征求他的意见。
(责任编辑:杨晨虹)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查看: 30261|回复: 26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的创业故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俞敏洪,男,汉族,1962年生,江苏江阴人,民盟成员。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大学学历。1985年任北京大学外语系教师,1993年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2003年成立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现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民盟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目前在全球拥有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天津、南京、成都、重庆、沈阳、深圳、长沙、济南、哈尔滨、襄樊、太原、多伦多、蒙特利尔等地的十八所新东方学校,两家专业研究机构,五家子公司及北美分公司,业务涵盖教育研发、图书杂志出版、在线教育、教学软件开发、文书写作、留学咨询等多个领域。
俞敏洪创业故事
新东方在美上市,造就了俞敏洪这个新的亿万富翁。有人说他是中国最成功的老师,有人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把这两个角色结合在一起,俞敏洪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北京时间9月8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交所上市,首日收盘于20.88美元。新东方董事长、持有公司31.18%股权(4400万股)的俞敏洪的资产一跃超过10亿人民币,成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
作为国内最大的英语培训机构,新东方声名赫赫。十几年来,它帮助数以万计的年轻人实现了出国梦,众多莘莘学子借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人评价说,“在中国,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像新东方这样,站在几十万青年命运的转折点上,站在东西方交流的转折点上,对中国社会进步发挥如此直接而重大的作用。”
这样的赞誉现在看来也许并不为过,但对于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来说,当初却根本没有这样的“雄才大略”。
失意的80年代
俞敏洪的授课风格被学生们总结为“激励型”,他常常用到的一个例子就是自己的经历。
1978年,俞敏洪高考失利后回到家里喂猪种地。由于知识基础薄弱等原因,俞敏洪第一次高考失败得很惨,英语才得了33分;第二年又考了一次,英语得了55分,依然是名落孙山。那时俞敏洪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离开农村到城市生活就是他的梦想,而高考在当时是离开农村的惟一出路。尽管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俞敏洪仍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坚持学习。
1979年,县里办了一个外语补习班,俞敏洪挤了进去,这是他第一次学习外语。住在30人一间的大房子里,俞敏洪的感觉就是进了天堂:可以一整天都用来学习了,可以在电灯下读书了。到了第二年春节,俞敏洪在班里的成绩已经进入前几名。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0年,俞敏洪坚持考了三年后,最终考进了北京大学西语系。
在北大,俞敏洪是全班惟一从农村来的学生,开始不会讲普通话,结果从A班调到较差的C班。大三的一场肺结核又使俞敏洪休学一年,人也变得更加瘦削。
1985年,俞敏洪毕业留在北大成了一名教师。接下来是两年平淡的生活。中国随后出现的留学热潮,让俞敏洪也萌生了出国的想法。1988年俞敏洪托福考了高分,但就在他全力以赴为出国而奋斗时,美国对中国紧缩留学政策。以后的两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大减,再加上他在北大学习成绩并不算优秀,赴美留学的梦想在努力了三年半后付诸东流,一起逝去的还有他所有的积蓄。
为了谋生,俞敏洪到北大外面去兼课教书,后来又约几个同学一块儿出去办托福班,挣出国的学费。1990年秋天,俞敏洪的如意算盘被打碎了:因为打着学校的名头私自办学,北京大学在校园广播、有线电视和著名的三角地橱窗里高调宣布了对俞敏洪的处分决定。对此,俞敏洪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1991年,俞敏洪被迫辞去了北京大学英语教师的职务,为了挽救颜面不得不离开北大,生命和前途似乎都到了暗无天日的地步。但正是这些折磨使他找到了新的机会。尽管留学失败,俞敏洪却对出国考试和出国流程了如指掌;尽管没有面子在北大呆下去,反而因此对培训行业越来越熟悉。
离开北大后,俞敏洪开始在一个叫东方大学的民办学校办培训班,学校出牌子,他上交15%的管理费。这一年他29岁,他的目标是挣一笔学费,摆脱生活的窘境,然后像他的同学和朋友一样到美国留学。
卢跃刚在他的《东方马车》一书中生动描述了俞敏洪这段创业经历:他在中关村第二小学租了间平房当教室,外面支一个桌子,放一把椅子,“东方大学英语培训班”正式成立。第一天,来了两个学生,看“东方大学英语培训部”那么大的牌子,只有俞敏洪夫妻俩,破桌子,破椅子,破平房,登记册干干净净,人影都没有,学生满脸狐疑。俞敏洪见状,赶紧推销自己,像是江湖术士,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活说死说,让两个学生留下钱。夫妻俩正高兴着呢,两个学生又回来了。他们心里不踏实,把钱又要回了……
尽管困难重重,但拼死拼活干了一段时间后,俞敏洪的培训班渐渐有了起色。
眼看着培训班越来越火,俞敏洪渐渐萌生了自己办班的念头。1993年,在一间10平米透风漏雨的小平房里,俞敏洪创办了北京新东方学校。
俞敏洪说,最初成立新东方,只是为了使自己能够活下去,为了每天能多挣一点钱。作为一个男人,快到三十而立的年龄,连一本自己喜欢的书都买不起,连为老婆买条像样的裙子都做不到,整个家庭无家可归,连家徒四壁都谈不上,自己都觉得没脸活在世界上。当时他曾对自己说:只要能赚到十万元钱,就一辈子什么也不干了。
到今天,新东方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私立教育服务机构,在全国拥有25所学校、111个学习中心和13个书店,大约有1700名教师分布在24个城市。目前累计已有300万名学生参与新东方培训,仅今年就有87.2万名。外语培训和考试辅导课程在新东方营收中所占比例高达89%,是该公司最主要的营收来源和增长动力。
俞敏洪说,“新东方走到今天,不在我的意料之中,因为最初只是为了糊口,招几个学生办个小小的补习班而已。新东方到了今天,我们就有了更多的期待,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为中国学生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教育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未来做更多的事。”新东方为何能从竞争激烈的英语培训市场脱颖而出,俞敏洪说自己最成功的决策,就是把那帮比他出息的海外朋友请了回来。
“任何一个人办了新东方都情有可原,但我就不能原谅。因为我在同学眼里是最没出息的人。我的成功给他们带来了信心,结果他们就回来了。”
1995年底,积累了一小笔财富的俞敏洪飞到北美,这里曾是他心牵梦绕的地方,当年就是为了凑留学的费用,他丢掉了在北大的教师职位。在加拿大,曾经同为北大教师的徐小平听了俞敏洪的创业经历怦然心动,毅然决定回国和俞敏洪一起创业。在美国,看到那么多中国留学生碰到俞敏洪都会叫一声“俞老师”,已在美国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同学王强也深受刺激。1996年,王强终于下定决心回国。
在俞敏洪的鼓动下,昔日好友徐小平、王强、包凡一、钱永强陆陆续续从海外赶回加盟了新东方。经过在海外多年的打拼,这些海归身上都积聚起了巨大的能量。这批从世界各地汇聚到新东方的个性桀骜不驯的人,把世界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先进的教学方法带进了新东方。
俞敏洪笑言自己是“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如何将这些有个性的人团结到一起,并让每个人都保持活力和激情,是俞敏洪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俞敏洪说,在新东方,没有任何人把我当领导看,没有任何人会因为我犯了错误而放过我。在无数场合下,我都难堪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我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来,又无数次因为新东方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因为这些人的到来,我明显地进步了,新东方明显地进步了。没有他们,我到今天可能还是个目光短浅的个体户,没有他们,新东方到今天还可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培训学校。
像所有处于快速成长期的民营企业一样,新东方几年后也遇到了一次次人事危机。2001年8月,新东方创业三位元老之一的王强决定出走。卢跃刚在他的《东方马车》一书中详细描述了这段事实:“在场的人都清楚,新东方可能正沿着一个大家十分熟悉的道路向下滑行,可能面临一个私营企业由于决策失误、理念不合、利益纷争而导致的内部分裂,有可能出现盛极而衰、灰飞烟灭的庸俗结局。”庆幸的是,在俞敏洪的极力挽留之下,王强最终没有离开。
新东方的“内乱”没有就此结束。2003年,北京新东方学校另一位副校长、著名TSE(英语口语测试)教学专家杜子华离开了管理层。2004年,新东方的另外两外干将——江博和胡敏也低调离开新东方。
新东方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后,俞敏洪身价已逾10亿,其他董事会成员徐小平、包凡一、钱永强身价可能也将上亿。以后,在资本力量的左右下,这个“一只土鳖带着一群海龟奋斗”的故事能否顺利延续呢?
新东方精神
如今,新东方已经成为无数人梦想的发源地和实现梦想的场所。成千上万人通过在新东方艰苦的学习,圆了自己的留学梦。
与新东方的英语培训一同冲向全国各地的,还有新东方精神。一位同行在参加完新东方去年的梦想之旅后总结道,新东方最重要的就是告诉了我们,尽管生活沧海桑田,依然不要停止追求自己的梦和理想!
新东方精神到底是什么?俞敏洪说,“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是我生命中一连串铭心刻骨的故事:是在被北大处分后无泪的痛苦,是在被美国大学拒收后无尽的绝望,是在被其他培训机构恐吓后浑身的颤抖,是在被医生抢救过来后撕心裂肺的哭喊;新东方精神对我而言,更是在痛苦之后决不回头的努力,在绝望之后坚韧不拔的追求,在颤抖之后不屈不饶的勇气,在哭喊之后重新积聚的力量。”
俞敏洪认为,人活着需要有一种感觉,新东方之所以被很多人接受,也是因为新东方有一种感觉存在,凡是到新东方来过的人,都在新东方感觉到了一种活力、一种顽强和一种豁达。
“十年风雨辉煌路,百年教育报国心”。俞敏洪希望新东方能为中国学生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教育做更多的事,为中国未来做更多的事。
不过,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因“老罗语录”而名噪一时的新东方前教师罗永浩表示,“我认为媒体上说俞敏洪是最富有的英语教师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俞敏洪从来都不是一个英语教师,他只是一个商人。”
罗永浩在他的博客上写道,“我当初刚来新东方的时候,新东方在社会上成功地制造了一个一群理想主义者创业的美好形象,我来的时候对新东方有很多很好的向往、期待这样的东西。来了之后慢慢发现这个机构其实就是一个100%的纯商业机构,当然我不认为纯商业机构有什么不好,但是作为一个唯利是图的、没有原则的商业机构,总是宣传什么‘百年教育报国心’就比较恶心了。”
新东方就是这样在争议,甚至相互攻击中慢慢成长,过去是,将来可能也会是。
几年前,俞敏洪曾写道,“现在新东方做大了,自己所面对的困难反而越来越多了,有些困难是因为中国的客观现实造成的,但有些困难存在完全是因为我的无能和性格缺陷所致。放眼看去,我开始明白,只要新东方存在着、发展着,我所面临的困难和痛苦将会无穷无尽。多少次痛苦万分时,我下定决心要放弃新东方,希望离新东方越远越好,多少次在我离开新东方一段时间后,又对她如此的魂牵梦绕、日夜思念,只要听不到新东方的消息就茶饭不思,坐立不安。”
惶恐和不安几乎是众多企业领导者共同的体验,唯有战胜它们的人才能轻松走下去。现在,新东方已风风光光地在美国上市,不知道意气风发的俞敏洪能否走好下一步棋。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阿里巴巴网站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的创业故事
马云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之后任教于杭州电子工学院。1995年,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创办网站“中国黄页”。1997年,加入中国外经贸部,负责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
1999年,正式辞去公职,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使马云多次获邀到全球著名高等学府讲学,当中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沃顿商学院、麻省理工、哈佛大学等。
马云是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在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他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中国互联网商务众多第一。他开办中国第一个互联网商业网站,他提出并实践面向亚洲中小企业的B2B电子商务模式,他于日起在中国网站全面推行“诚信通”计划,从而在全球首创企业间网上信用商务平台,他发起并策划了著名的“西湖论剑”大会,使之成为青年企业家交流与成长的平台。2002年成为杭州市政协委员。
哈佛大学两次将他和阿里巴巴经营管理的实践收录为MBA案例。在2002年1月发布的阿里巴巴第二份MBA管理案例,哈佛引用了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的阐述,“马云认为阿里巴巴的价值不在于每天的浏览量是多少,而在于能否给客户带来价值。”以此来表明对阿里巴巴迅速发展的认可。
马云是中国大陆第一位登上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封面的企业家,并于2002年5月成为日本最大的《日经》杂志的封面人物,《日经》杂志高度评价阿里巴巴在中日贸易领域里的贡献“阿里巴巴已达到收支平衡,成为整个互联网世界的骄傲。自中国加入WTO以来,日本市场逐渐升温,大量的日本企业将目光投向阿里巴巴,并对她寄予了浓厚的兴趣和希望。”
马云于1995年4月创办了“中国黄页”网站,这是全球第一家网上中文商业信息站点,在国内最早形成面向企业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1997年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在北京开发了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1999年3月,马云和他的团队回到杭州,以50万元人民币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他根据长期以来在互联网商业服务领域的经验和体会,明确提出互联网产业界应重视和优先发展企业与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他的观点和阿里巴巴的发展模式很快引起国际互联网界的关注,被称为“互联网的第四模式”。
1999年10月和2000年1月,阿里巴巴两次共获得国际风险资金2500万美元投入,马云以“东方的智慧,西方的运作,全球的大市场”的经营管理理念,迅速招揽国际人才,全力开拓国际市场,同时培育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为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迎接“入世”挑战构建一个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
2000年10月,阿里巴巴公司继续为中国优秀的出口型生产企业提供在全球市场的“中国供应商”专业推广服务,此服务依托世界级的网上贸易社区,顺应国际采购商网上商务运作的趋势,推荐中国优秀的出口商品供应商,获取更多更有价值的国际订单。目前加盟企业近3000家,超过70%的被推荐企业在网上实现成交,众多企业成为国际大采购商如沃尔玛、家乐福、通用、克莱斯勒等的客户。
日,阿里巴巴倡导诚信电子商务,与邓白氏、ACP、华夏、新华信等国际国内著名的企业资信调查机构合作推出电子商务信用服务,以“诚信通”服务来帮助企业建立网上诚信档案,通过认证、评价、记录、检索、反馈等信用体系,提高网上交易的效率和成功的机会。
截至2003年5月,阿里巴巴会聚了来自22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万注册商人会员,每天向全球各地企业及商家提供150多万条商业供求信息,是全球国际贸易领域内最大、最活跃的网上市场和商人社区,是全球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
WTO首任总干事萨瑟兰出任阿里巴巴顾问,美国商务部、日本经济产业省、欧洲中小企业联合会等政府和民间机构均向本地企业推荐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两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从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多家著名新闻传媒对阿里巴巴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被传媒界誉为“真正的世界级品牌”。
马云创业故事:从顽皮少年到商界大侠
一张棱角分明、削瘦奇特的脸庞,一派狂狷不羁、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一副两肋插刀、不计回报的古道热肠;以“光明顶”命名公司会议室,与金庸密切交往,聚集互联网英雄人物“西湖论剑”……种种言行,颇似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
他就是马云,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的开拓者,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兼CEO。
马云和他的创业经历,与其他互联网精英相比,显得格外不同。
马云的侠气自小有之。为了朋友,为了义气,马云小时打架无数,受过处分,身上缝过13针,也曾多次被迫转学。从家长到老师、邻居,都对这个顽皮孩子的前途不抱希望。
从小到大,马云不仅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而且连小学、中学都是三四流的。初中考高中考了两次,高中考大学考了三次,其中第一次高考,数学只考了1分。在他第三次参加高考前,他的老师说:“你要是考上的话,我的名字倒过来写。”
“我自己觉得,算,算不过人家,说,说不过人家,但是我创业成功了——如果马云能够创业成功,我相信80%的年轻人创业能成功。”
马云特意叮嘱记者,一定要把这些话告诉所有想创业的年轻人。
1984年,历经辛苦的马云终于跌跌撞撞地考入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他的成绩是专科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但恰好本科没招满人,马云就这样幸运地上了本科,并凭着满腔热情和一身侠气,当选学生会主席。
大学毕业后,马云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教英语。1991年,马云初涉商海,和朋友成立海博翻译社。结果第一个月收入700元,房租2000元,遭到一致讥讽。
在大家动摇的时候,马云坚信:只要做下去,一定有前景。他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到义乌、广州去进货,翻译社开始卖礼品、鲜花,以最原始的小商品买卖来维持运转。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初次下海的经历,给马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
1994年底,马云首次听说互联网;1995年初,他偶然去美国,首次接触到互联网。对电脑一窍不通的马云,在朋友的帮助和介绍下开始认识互联网。当时网上没有任何关于中国的资料,出于好奇的马云请人做了一个自己翻译社的网页,没想到,3个小时就收到了4封邮件。
敏感的马云意识到:互联网必将改变世界!
随即,不安分的他萌生了一个想法:要做一个网站,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
此时,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马云已经是杭州十大杰出青年教师,校长还许诺他外办主任的位置。但是,特立独行的马云挥挥手,放弃了在学校的一切地位、身份和待遇,毅然下海。
此时,互联网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还是非常陌生的东西;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互联网也刚刚开始发展:大洋彼岸,尼葛洛庞帝刚刚写就《数字化生存》、杨致远创建雅虎还不到一年;而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教授钱华林刚刚用一根光纤接通美国互联网,收发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在这样的情形下,远在尚未开通拨号上网业务的杭州,马云就已经梦想着要用互联网来开公司、下海、盈利。这个想法立即遭到了亲朋好友的强烈反对。
“我请了24个朋友来我家商量。我整整讲了两个小时,他们听得稀里糊涂,我也讲得糊里糊涂。最后说到底怎么样?其中23个人说算了吧,只有一个人说你可以试试看,不行赶紧逃回来。我想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决定还是干,哪怕24个人全反对我也要干。”
“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无论失败与成功,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你如果不做,就像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1995年4月,马云和妻子再加上一个朋友,凑了两万块钱,专门给企业做主页的“海博网络”公司就这样开张了,网站取名“中国黄页”,成为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3个月后,临近杭州的上海正式开通互联网,马云的业务量激增。在各企业纷纷忙着建立自己主页的时候,马云的先见之明为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当时,制作一张主页,中英文对照的2000字内容、一张彩照,开价就是2万元人民币。不到3年,马云就轻轻松松赚了500万元利润,并在国内打开了知名度。
1997年,在国家外经贸部的邀请下,马云带着自己的创业班子挥师北上,建立了外经贸部官方网站、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国家级站点。
这段经历对马云弥足珍贵。他告诉记者:“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杭州的小商人。在外经贸部的工作经历,我知道了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学会了从宏观上思考问题,我不再是井底之蛙。”
1999年初,开阔了宏观视野的马云返回杭州,进行二次创业,他决定介入电子商务领域。
采用什么模式?当时全球互联网所做的电子商务,基本上是为全球顶尖的15%大企业服务。但马云生长在私营中小企业发达的浙江,从最底层的市场滚打过来,深知中小企业的困境。他毅然作出决断——“弃鲸鱼而抓虾米,放弃那15%大企业,只做85%中小企业的生意。”
“如果把企业也分成富人穷人,那么互联网就是穷人的世界。因为大企业有自己专门的信息渠道,有巨额广告费,小企业什么都没有,他们才是最需要互联网的人。而我就是要领导穷人起来闹革命。”
马云要做的事就是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将全球中小企业的进出口信息汇集起来——“中小企业好比沙滩上一颗颗石子,但通过互联网可以把一颗颗石子全粘起来。用水泥粘起来的石子们威力无穷,可以与大石头抗衡。而互联网经济的特色正是以小搏大、以快打慢。”
就这样,1999年9月,马云的阿里巴巴网站横空出世,立志成为中小企业敲开财富之门的引路人。当时国内正是互联网热潮涌动的时刻,但无论是投资商还是公众,注意力始终放在门户网站上。马云在这个时候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在国内是一个逆势而为的举动,在整个互联网界开创了一种崭新的模式,被国际媒体称为继雅虎、亚马逊、易贝之后的第四种互联网模式。阿里巴巴所采用的独特B2B模式,即便今天在美国,也难觅一个成功范例。
1999年底,马云以6分钟的讲述获得有“网络风向标”之称的软银老总孙正义的赏识。两人进行了3分钟的单独谈判后,马云获得了孙正义3500万美元的投资。
软银每年接受700家公司的投资申请,只对其中70家公司投资,而孙正义只对其中一家亲自谈判。
事实证明,无论是高盛还是孙正义,对马云的判断都是准确的。在电子商务领域,马云显示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预见性:创业当年,阿里巴巴的会员就达到8.9万个;2000年达到50万;在2001年互联网的严冬季节,依然实现了百万会员的目标,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目前的会员总数已经超过350万之巨。
在互联网最寒冷的冬天里,阿里巴巴成为最早宣布赢利的.com之一,并被哈佛、斯坦福等著名商学院选为案例,连续4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最佳电子商务站点第一名。
今年2月,阿里巴巴特意在北京公布了自己总额为8200万美金的新一轮私募成功,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互联网业金额最大的一次募资。这笔战略投资加上此前风险投资的结余和自身1亿多元人民币的利润,目前,阿里巴巴已有10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在手,已经可以和国内任何一家门户网站并驾齐驱了。
马云妙语:
1995年,在西雅图,我平生第一次接触到键盘,上网搜索。就在那一年,我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我就像一个盲人,骑在盲眼的老虎身上,直到现在,我还对网络技术一无所知。
从第一天开始做互联网,我们被人家当作骗子,到后来当疯子,到今天别人把我们当狂人,我已经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了。在这个社会中,你是不是真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很重要。
我们是全球的眼光当地制胜,我们的拳头打到海外这个位置,再打下去已经没有力量了,迅速回来;回来后在当地制胜,形成文化,形成自己的势力再打出去。如果不在中国制胜的话,我们会漂在海外。我们要防止的对手是在全球,而非中国内地。在中国,互联网真正要赚大钱还要有两三年的时间,这两三年内挣的钱只能让你活得好一点,但活得很舒服、很富有不可能。现在我们不可以在中国内地以外地方养一支300到500人的队伍,成本太高了,收入与支出不成正比,在香港、在台湾都不行,只有在中国内地才行,而且可以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
进行全球化的企业家、各位前辈、各位同行,今天非常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部分人死在明天晚上。
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如果不断捡起来,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还是不管小金子直奔山顶。
没有一个良好的过程,任何一次成功都不可能被复制。
我觉得我们应该为结果付报酬,为过程鼓掌。
那时候我心里面很感动,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起了作用,我知道我错了,如果我不接,其他人都有可能接不下来,雅虎中国可能就要面临崩盘了,这将对雅虎全球的品牌造成很大负面影响,而这是一直视雅虎为偶像的我所不愿看到的,我想挑战一下,看能不能做。
即使美国有那么好的配送和物流基础,亚马逊也只有5%的利润。中国B2C市场已经很成熟,但卓越、当当还是活得很辛苦,说明这个模式有问题。
自从接手雅虎中国的那一天起,我一下子遭到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群殴”。
这半年来,外部,互联网的这种狂热、浮躁,泡沫不亚于2000年;内部,被聚光灯照得太多,就等于火气太旺,作为一个六年的公司,一个团队平均年龄26岁的新的产业,这对我们的发展是不利的。所以,最近我们再度宣布公司处于高度危机状态,突然大家都关注你、看好你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忘掉自己是谁,可能会失去自己,这个时候我们是特别担心的。就像一个六岁的孩子突然长到一米八,而他脑子实际上只有六岁,但他如果认为自己脑子也有一米八,也有那么大,那他肯定闯祸,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企业。我们不断提醒自己,我们今天才六岁,我们的基础还很差,我们整个体能还跟不上,供血很容易跟不上;第二呢,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影响力,因为人长一米八之后随便打出一拳都有可能打得天崩地裂,所以每走一步棋要考虑对别人造成的影响,同时要感觉自己能不能跟得上。
今天雅虎中国我想把它关了都可以,别说我变变脸还要问问杨致远。我治理这家公司,就等于雅虎中国这个病人躺在手术台上面,我就是主刀医生,我的投资者都是我的护士。我说刀他给我刀,我要钳子他给我钳子。不能说我要刀他给我一把剪子。在手术的过程中,我明白我要什么,不能说,就因为我只做了三年,而那个护士做了二十年,她眼睛一横我就慌掉。我是医生,她还得听我的。做任何决策,除非涉及到我要卖公司了,我会跟我的董事会讨论。一般所有的决定,我们爱怎么办怎么办。我今天可以搞得它很瘦,明天可以搞得它很胖。
如果我不做,将对国家有害,对行业有害。正是使命感在驱动着我们,让我们的企业越来越强大。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支付宝,我会在1秒钟内把支付宝全部送给国家。
(与雅虎中国并购)有一样东西不能讨价还价,就是企业文化、使命感与价值观。
一流高手是眼睛里面没有对手,所以我经常说我没有对手,原因是我心中没有对手。心中有敌,天下皆为你敌人;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
e-Bay用一亿美金砸这个市场,我认为没有技术含量,能用钱去解决问题,这世界还要企业家干什么。企业家是懂得用最小的资源去把市场价值扩大化,是能够发现一个价值同时又能够用各种各样的办法使它产生影响力,这才是企业家的智慧。
不要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碰到一个强大的对手或者榜样的时候,你应该做的不是去挑战它,而是去弥补它。
我觉得真的是不缺钱,想法也满天都是。中国缺的是有一个想法,并且能够持之以恒把这个想法不断坚持做下去的人。
生活是公平的,哪怕吃了很多苦,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即使最后失败了,你也获得了别人不具备的经历。
压力是躲不掉的。一个企业家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还要耐得住压力,耐得住冤枉,外练一层皮,内练一口气,这很重要。武林高手比的是经历了多少磨难,而不是取得过多少成功。
100个人创业,其中95个人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没有听见声音就掉进悬崖,还有4个人是你听到一声惨叫,他掉下去了;剩下一个可能不知道为什么还活着,但也不知道明天还活不活得下来。
每次打击,只要你扛过来了,就会变得更加坚强。我又想,通常期望越高,结果失望越大,所以我总是想明天肯定会倒霉,一定会有更倒霉的事情发生,那么明天真的有打击来了,我就不会害怕了。你除了重重地打击我,又能怎样?来吧,我都扛得住。抗打击能力强了,真正的信心也就有了。
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得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
永远不要跟别人比幸运,我从来没想过我比别人幸运,我也许比他们更有毅力,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们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一秒钟、两秒钟。
Judge(判断)一个人、一个公司是不是优秀,不要看他是不是Harvard(哈佛),是不是Stanford(斯坦福),不要Judge里面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要Judge这帮人干活是不是发疯一样干,看他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回家。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
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
暴躁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因为有不安全感,或者是自己没有开放的心态。
竞争是一种游戏,马化腾的策略用得很好,这就是竞争的味道,竞争让你永远保持高度警惕。
别人可以拷贝我的模式,不能拷贝我的苦难,不能拷贝我不断往前的激情。
打架就得在别人家里打,打不打得赢没有关系,至少能把别人的家里打得乱七八糟,把家具都给砸烂了;打得赢当然更好,那eBay在中国市场上就难以壮大。
不能让网盛在我眼皮下蹦达!干掉他!
一个公司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犯错误,第一是有太多的钱的时候,第二是面对太多的机会,一个CEO看到的不应该是机会,因为机会无处不在,一个CEO更应该看到灾难,并把灾难扼杀在摇篮里。
孙正义跟我有同一个观点,一个方案是一流的Idea加三流的实施;另外一个方案,一流的实施,三流的Idea,哪个好?我们俩同时选择一流的实施,三流的Idea。
30%的人永远不可能相信你。不要让你的同事为你干活,而让我们的同事为我们的目标干活,共同努力,团结在一个共同的目标下面,就要比团结在你一个企业家底下容易的多。所以首先要说服大家认同共同的理想,而不是让大家来为你干活。
互联网是四乘一百米接力赛,你再厉害,只能跑一棒,应该把机会给年轻人。
发令枪一响,你是没时间看你的对手是怎么跑的。只有明天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研究对手就是往后看,只有研究明天、研究自己才是往前看。
互联网上失败一定是自己造成的,要不就是脑子发热,要不就是脑子不热,太冷了。
互联网像一杯啤酒,有沫的时候最好喝。
如果早起的那只鸟没有吃到虫子,那就会被别的鸟吃掉。
eBay是大海里的鲨鱼,淘宝则是长江里的鳄鱼,鳄鱼在大海里与鲨鱼搏斗,结果可想而知,我们要把鲨鱼引到长江里来。
听说过捕龙虾富的,没听说过捕鲸富的。
如何把每一个人的才华真正地发挥作用,我们这就像拉车,如果有的人往这儿拉,有的人往那儿拉,互相之间自己给自己先乱掉了。当你有1个傻瓜时,很傻的,你很会很痛苦;你有50个傻瓜是最幸福的,吃饭、睡觉、上厕所排着队去的;你有一个聪明人时很带劲,你有50个聪明人实际上是最痛苦的,谁都不服谁。我在公司里的作用就象水泥,把许多优秀的人才粘合起来,使他们力气往一个地方使。
要假设你融不到一分钱的情况去做事业。
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赚钱的人必须把钱看轻,如果你脑子里老是钱的话,一定不可能赚钱的。
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投资者可以炒我们,我们也可以换投资者,投资者是跟着企业家和好的团队走的,即使只有一股,我也能影响公司。
碰到灾难第一个想到的是你的客户,第二想到你的员工,其他才是想对手。
创业要找最合适的人,不一定要找最成功的人!
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
这挖人(卫哲)就像拔牙,猛地一拔,被拔者与拔牙者都很痛苦,而且还会流血。我现在就不拔牙了。我天天去摇,摇松了,就来了。
不用花心思打造明星团队,团队即是可以和自己脚踏实地将事情推进者。
什么是团队呢?团队就是不要让另外一个人失败,不要让团队任何人失败。
领导者是孤独的。
领导力在顺境的时候每个人都能出来,只有在逆境的时候才是真正的领导力。任何有顺利的时候,一定有逆境的时候。永远要把对手想得非常强大,哪怕他非常弱小,你也要把他想得非常强大。商界犯错误经常会出现说“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跟不上”。首先,对手我在哪儿都找不到;第二,我根本看不起这些人;第三,我看不懂,他们怎么起来了;最后,是根本跟不上别人。
阿里巴巴有没有危机?我觉得危机很大,要不我怎么可能这五年来没有重过一斤肉,而且现在越来越瘦。
我们即使跪着活,只要活着一天,我们就赢了。
2006年是我最痛苦、最艰难的一年……一年内很多人说雅虎会死,我说不会死。各个企业都有高压时刻,但不要丢失自己的眼光、胸怀、智慧和幽默,不管别人怎样还要往前走。
高尔夫球我打得很臭,多少杆实在不好意思说。但是我打球的姿势比吴鹰漂亮。
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一种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晚上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启动资金必须是Pocketmoney(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钱,因为失败可能性极大。我们必须准备好接受“最倒霉的事情”。但是,即使是泰森把我打倒,只要我不死,我就会跳起来继续战斗!现在,你们每个人留一点吃饭的钱,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另外,你们只能做连长、排长,团级以上干部我得另请高明。
网络即江湖,要笑傲其间,必须有眼光,有胸怀,只有这样,才可能在种种传言和误解面前,依然豪气满怀,仰天长笑;真正的傲,建立在有实力、有魄力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才可能在人云亦云的时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可在骂声中依然坚持自己的方向,傲视同侪。
傻坚持肯定要强于不坚持。坚持下来的人都获得了财富,而心思活络的聪明人有时候不容易成功,坚持不下去是一个最大的原因。
这世界最不可靠的东西就是关系。
对那些荧光灯下的慈善捐款,我觉得每次捐1块钱就够了。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中国博奇环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兼CEO白云峰的创业故事
白云峰,中国博奇环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1994年加入中国**党,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1995年6月至1996年3月在北京热电厂工作时,白云峰曾担任团委书记职务,多次组织青年突击队参与电厂生产工作,为一个具有50年历史的电厂“创一流”作出了积极贡献。任职期间,白云峰利用大学所学习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自行根据企业实际工作情况研发了“华北电力系统青年共青团工作管理信息系统”,创造性地在全国电力行业青年共青团工作系统推行量化和信息系统管理,使企业共青团工作纳入企业管理工作一部分,该系统获得当年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华北电力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白云峰在夏季酷暑期间组织青年突击队参与锅炉抢修工作,三班倒带伤坚持工作,带领整个队伍比预定工期提前30天完成任务,为保证北京地区夏季高峰用电做出了突出贡献。白云峰亲自参与建设的电气运行车间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文明号”和“华北电力系统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
1999年,北京国华电力有限公司成立,成为当时唯一一家非电力行业发电公司,并迅速成为电力行业知名企业。创造了人均产值、人均可控发电容量、发电机组建设造价和工期几项全国第一。白云峰在国华电力本部工作期间,为公司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评为公司优秀**党员,2001年被选为神华集团第一届党代会代表。
2002年,白云峰参与国家重点工程云南滇东8台60万煤电一体化项目的前期和建设工作。克服“非典”等实际困难,独立开展工作,创造性地提出在电厂初步设计尚未完成时开始给锅炉主体打桩基基础的建设思路,获得专家论证认可后,有效节省了工期,使得滇东项目第一台机组于2006年2月投产,工期提前4个月,创下全国21个月建设60万火力发电机组的记录。有效缓解了云南省因为水电火电比例失调带来的季节性用电困难,并为云南省完成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的政治任务作出积极贡献。该项目实现一年之内投产三台机组,当年为曲靖市纳税1.2亿元人民币。白云峰由于成绩突出,获得曲靖市委、市政府颁发的“荣誉市民”称号,并获得曲靖市金钥匙。
2003年10月,白云峰加入于2002年6月成立于北京市丰台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的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快速完成了国有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向非公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观念和思想上的转变,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和丰富的管理、技术经验,当年组建了一只强有力的市场营销队伍,2004年完成市场合同20亿元人民币,一举使得博奇公司进入全国行业三甲,引起电力行业和环保行业的高度关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3月,白云峰就任北京博奇公司董事、首席执行官兼任总裁。当年,带领全公司完成市场销售业绩23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当年脱硫市场占有率达到17.8%,是行业市场前十名公司平均的2.3倍,在全国一百多家脱硫公司中遥居第一。当年实现收入13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1.35亿元人民币,当年为北京市实现利税1612万元,公司当年以60%的速度跳跃式发展。
截止2006年底,北京博奇电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五年间共计完成销售收入59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累计9亿元,共计上缴北京市各项税金3580万元,共为国家利税7793万元。拥有火力发电脱硫机组合同容量数3199万千瓦,投运1126万千瓦,每年为国家减排二氧化硫44万吨,如果全部投产,还将每年为国家二氧化硫减排增加131万吨,在企业创造良好经济利益的同时,为首都和祖国的蓝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承担了强烈的社会责任。
做为领军人物,白云峰率领优秀的博奇团队,经历严格的审查、做足充分的准备,日,博奇公司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一家被东京证券交易所批准,首次公开发行即直接登陆东证主板的非日本公司,也是中国公司第一次在东证主板上市。博奇公司立足本土、开拓海外,已经成为具有工程设计、设备成套、施工、安装、调试、售后等专业服务能力的大型环保解决方案公司之一,并致力于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环保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创业故事:
“责任”二字,在白云峰看来,不仅是对于公司事业长久发展的承诺,同时,也是为员工更快乐的生活立下的志愿;更是向整个社会、以及我们的生存环境交上的一份答卷。这位32岁的年轻CEO,正带领中国环保产业中的一支新生力量——中国博奇环保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为他们的理想,为他们所承诺的责任,做出积极、不懈的努力。
很多人为这位总裁的年轻有为所折服。白云峰的经历,正表现了一位企业家应具有的脚踏实地、坚忍不拔、顽强拼搏、不断创新等优秀品质,也代表了高速发展中的博奇公司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1994年,白云峰加入中国**党,1995年,大学毕业的他,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这对当时的大学生来讲,是非常珍贵而重要的表彰。毕业后,白云峰先后在北京热电厂、华北电力集团公司、中国神华集团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博奇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从事过火力发电厂生产及基建工作,共青团青年工作,国有企业行政、纪检、项目开发等高级管理工作,以及非公企业市场、技术开发及全面高级管理工作。先后担任过生产专责工程师、团委书记、秘书、公司项目发展经理、纪委副书记、国家重点项目基建副总经理等职务。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青年文明号”和“华北电力系统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2002年年底,白云峰调任云南国家级贫困县富源县,2002年作为副总经理参与国家重点工程云南滇东8台60万煤电一体化项目的前期和建设工作,创造性地建设思路,使得项目提前投产,有效缓解了云南省的季节性用电困难,并为云南省完成西电东送重点工程的政治任务作出了积极贡献。获得曲靖市委、市政府颁发的“荣誉市民”称号,并获得曲靖市金钥匙。
扎实的脚步、丰富的历练,使白云峰迅速成长。2003年,根据工作需要,白云峰到北京博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担任主管市场的副总经理,他凭借敏锐的市场意识和丰富的管理、技术经验,当年组建了一只强有力的市场销售队伍,2004年完成市场合同20亿元人民币,一举使得博奇公司进入全国行业三甲,引起电力行业和环保行业的高度关注,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3月,白云峰开始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总裁。这是白云峰大展拳脚的一年,更是博奇公司辉煌的一年。这位在董事会和经营班子中年龄最小的CEO,谦虚谨慎,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带领全公司当年完成市场销售业绩23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当年脱硫市场占有率达到17.8%,是行业市场前十名公司平均的2.3倍,在全国一百多家脱硫公司中遥居第一。当年实现收入13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1.35亿元人民币,为北京市实现利税1612万元,公司当年以60%的速度跳跃式发展。白云峰工作经验丰富,专业面广,富有激情,爱岗敬业,细致严谨,一丝不苟,廉洁自律,创造力强,不仅具有优秀的综合管理能力,在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方面也具有很好的专业技术能力。他取得了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MBA)的学位,并且攻读了浙江大学热能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热物理博士研究生;同时,他在法律、资本运营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独到,并为人称道的见解。
“不以善小而不为”,白云峰虽然年轻,但是在其所从事的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创造了一个个事业上的奇迹,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日,博奇公司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一家被东京证券交易所批准,首次公开发行即直接登陆东证主板的非日本公司,也是中国公司第一次在东证主板上市。白云峰说,当看到交易所大厅内的大屏幕上,庄严的出现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国旗时,博奇在东证的上市,凝聚的,绝不仅仅是博奇公司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的自豪。
白云峰,博奇公司的领军人,正率领博奇这支优秀的团队,抓住“环保”这一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高成长性的领域,多方位、深层次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把公司打造成为中国境内具有工程设计、设备成套、施工、安装、调试、售后等专业服务能力的大型环保解决方案公司之一,立足本土,开拓海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环保产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白云峰常说,环保,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自己要把它真正的做好,也要去影响周围的人。每个人做的一小点,就是社会的一大步。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的创业故事
1959——1960温州电声器材厂工人
1961——1979温州市通用机械厂,行政管理
1980——1988温州市鸿盛皮鞋皮件厂厂长
1989——2000温州市长城鞋业公司总经理
2001年至今康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皮鞋和旅游鞋专业委员会主任
企业现有员工5000多名,固定资产4亿元
郑秀康,1947年生,浙江温州市人,康奈企业创始人,康奈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具有高级经营师、高级制鞋工艺师职称,兼任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质量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皮鞋旅游鞋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省皮革协会副理事长、温州市鞋革协会理事长。曾获第四届中国优秀创业企业家、中国企业杰出管理者代表、2004年度十大风云浙商、2006亚洲品牌创新十大杰出人物等荣誉。
创业故事:
“到目前为止,康奈在全国已拥有2500多个专卖店(柜)。”接受记者采访时的郑秀康表示,目前康奈在海外拥有100多个专卖店(柜),康奈十一五规划将在海外开店达到1000多家。谁能想到如今的中国鞋王,20多年前,因为养家糊口这个简单的生存原因,郑秀康在租来的8平方米住房里开始了自己的制鞋之路。
33岁拜师悄悄学做鞋
第一双鞋卖价贵过师傅2元“20世纪70年代国家经济相当困难,我的家也是困难重重,爱人身体不好,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谈起做鞋子的初衷,郑秀康告诉记者,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唤醒了温州人,也使自己重新审视人生,考虑如何改变贫困的现状。
“那时,我决定做消费品,要么做沙发要么制鞋,而最终选择制鞋,是因为家里的住房太小了,一家老小挤在只有8平方米的小屋里,连个沙发都放不下”,回想起当年已经33岁还拜师学艺的经历,郑秀康说,比自己小6岁的师傅直摇头说:不要学了,我只招十五六岁的学徒,学起来很难,而且最起码要3年才能出师的。
“我得养一家人的生活,教我吧,我能行的!”郑秀康的诚心最终打动了师傅,由于当时还在工厂里上班,郑秀康只能偷着学习制鞋技术,往往是熬夜到天明。凭借做机械工十几年的经验,仅仅40天,郑秀康就做出了自己平生的第一双皮鞋。
随后的几天,郑秀康又连夜赶制了几双鞋子,当年国庆节送到鞋店销售,鞋店老板看了鞋子后告诉郑秀康:别人的鞋子给14元,你的就给16元吧。
一个刚出道的新人制作的鞋子竟然比师傅的鞋子卖得贵,郑秀康的解释是:我是学机械出身,最重要的是看重技术标准,比如对于皮革的薄厚、每个部位钉的钉子、缝线之间的距离,其他制鞋师傅靠的是目测,但我却是拿卡尺一一测量,同样是39码的鞋子,尽管是手工制作,但绝对是相同的,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制作出来的鞋子看着舒服,穿着更是舒适。
媳妇卖掉陪嫁物品副厂长下海甘当小鞋匠
“郑秀康能制鞋子”的消息很快传到工厂领导的耳朵里,厂领导担心人才流失,把已经是副厂长的郑秀康找去谈心询问,并向其承诺分房等各种优厚条件,郑秀康也不敢承认,只好说:“是我老婆在家里瞎做做,不是我做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郑秀康算了一笔账,现在偷偷地做,每天也能做三双,一个月下来,挣的比工资最起码要多三倍,如果辞职专心做的话,则会挣得更多,媳妇孩子的生活就会更好点。穷则思变,郑秀康还是向单位正式提出了辞职,下海当了一名小鞋匠。
“最难的就是没有场地,没有资金”,回想起当年的艰难,如今的郑秀康说:非常感谢自己的老婆,家里8平方米的房子成了车间,老婆将陪嫁过来的物品全拿出来了,那个年代最稀罕的5块毛料和手表全部按照半价贱卖了。
“当时她的压力也很大,娘家人也不能理解,女儿才四岁,小儿子还在襁褓中”,郑秀康说,媳妇吃了很多的苦,自己全心制鞋,孩子全交给了她一人,那时没有自来水,她就去河里挑水洗衣做饭,担心把孩子留在家里影响我干活,扁担一头是孩子,一头是装满水的桶,毫无怨言。
家庭作坊式地干了5年时间,1985年的一天上午,郑秀康获悉了国家政策允许个体户办厂的消息,当天下午,他就去注册了鸿盛皮鞋厂,并注册了鸿盛商标,鸿盛皮鞋也很快进入了杭州、上海等大城市。
资金短缺两次举债房东不要欠条借了500元
下海当上个体户后的第二年,郑秀康就带上了徒弟,市场需求大,但是没有资本扩大规模,家里的亲戚也很贫困,有心却无力帮助。于是郑秀康决定向房东借钱,病在床上的房东老婆婆看了郑秀康的鞋子后,拿出了500元交给了他。拿到钱后当即就去购买原料的郑秀康回家路过房东的门口,只听见房东的女儿和她的妈妈正在吵架:“你怎么把钱借给他,还不要借条,这钱是爸爸留给您养老的,他家两个孩子,老婆身体又不好,他做皮鞋做不成,拿什么还我们啊?”
“我是看着秀康长大的,为人忠厚老实,这孩子有出息,他会做成的。”老婆婆的话让一个大男儿当场流下了感动的热泪,后来,郑秀康很快就将500元还给了老婆婆,同时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事业做成,不负借钱给自己的大娘。
武林火烧温州鞋后,郑秀康开始酝酿机械化生产皮鞋,但一条流水线就要100多万元,靠着手工作坊积累的原始资金非常有限。此时,亲朋好友都向郑秀康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没有现金,都是将家里的房产、地契交到了郑秀康手里。“摞起来足足有一尺厚啊”,郑秀康边告诉记者边用手比划着,终于从银行顺利贷款50万,成为温州制鞋业成功机械化生产的第一家。郑秀康告诉记者,借助这次资金上的助力,康奈鞋业开始步出温州鞋一向低廉的名声困扰。
总理面前夸赞子女中国鞋王有心培养接班人
“从小开始,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忙,一个星期只能见到一次是常有的事情”,作为郑秀康的女儿,如今已经是康奈集团主管营销副总裁的郑莱莉告诉记者,“但是父亲对我们的教育还是非常重视,听妈妈说,在自己刚学会走路时,父亲就教自己跳舞,父亲边唱边跳,自己就睁大眼睛咿咿呀呀地跟着学,后来才知道跳的是《我爱北京天安门》。”
子女长大后,孩子的教育问题郑秀康仍没有放松,女儿从天津财经学院毕业后,又继续到长江商学院就读EMBA。儿子郑莱毅高中毕业后,郑秀康就将其送往英国莱斯特大学,学习皮革的设计、生产与商务管理,在英国独闯三年,如今能够说一口纯正流利英语的郑莱毅现在也被聘为康奈集团副总裁,负责企业制度建设。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等的陪同下,来到了康奈工业园。郑莱毅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两年前的事情时一直表示“激动人心”,当时温总理在一个车间门口的宣传橱窗上发现有几张康奈参与奥运的图片就高兴地问,你去雅典为中国体育健儿助威时,见到了萨马兰奇?在向总理汇报后,温总理拍了拍我的肩膀说:你们做得好!
温总理即将离开康奈集团,与集团领导一一握手道别,当他和郑莱毅握手时,站在旁边的周津淼副总经理告诉温总理:郑莱毅是郑秀康的儿子,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郑秀康接着也自豪地向总理介绍,儿子女儿如今都是自己的得力助手,在康奈,培养接班人的问题已经提到议事日程。郑秀康告诉记者,集团对接班人的要求是,用浙商的精神,把康奈这个民族企业发展下去,把康奈的品牌在国际市场打响。
工作是一种乐趣,李嘉诚80岁了还在工作,郑秀康笑着说,“我与他比还很年轻,而且多一个人会多一份力量的”。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巨人集团总裁史玉柱的创业故事
重新站起的巨人
当年因为冒进,巨人大厦轰然倒塌。品尽失败苦涩,从头做起,男儿本色当自强。“欠债还钱”受关注,从此学会低调。产品,广告频惹争议,史玉柱不再脆弱。要起真正受尊重,历史还要自己书写。
史玉柱,1962年生,安徽怀远人。1984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1月研究生毕业于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随即下海创业。
1989年,推出桌面中文电脑软件M-6401,4个月后营业收入即超过100万元。随后推出M-6402汉卡。
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推出M-6403,实现利润3500万元。38层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出台,后因头脑发热一改再改,从38层蹿至70层,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所需资金超过10亿元。史玉柱基本上以集资和卖楼花的方式筹款,集资超过1亿元。
1993年,巨人推出M-6405、中文笔记本电脑、中文手写电脑等多种产品,其中仅中文手写电脑和软件的当年销售额即达到3.6亿元。巨人成为位居四通之后的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史玉柱成为珠海第二批重奖的知识分子。
1994年初,巨人大厦动土,计划3年完工。史玉柱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
1995年,巨人推出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个亿。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巨人集团危机四伏。
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不久,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巨人集团名存实亡,但一直未破产。
2000年,史玉柱“从人间蒸发”两年后,又在媒体露面。据其介绍,他和原班底人马在上海及江浙创业,试图东山再起,做的是“脑白金”业务,据说还不错。他一再表示:“老百姓的钱,我一定要还。”
2001年1月,上海健特生物科技公司策划总监史玉柱通过珠海士安公司收购巨人大厦楼花还债。同时,新巨人在上海注册成立。
创业故事:
史玉柱:走出失败
日,上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首款网络游戏《征途》宣布开始终极内测,接受玩家的检验。这家公司的董事长是我们久违了的史玉柱。这一次,他决心要做一款“2D的关门游戏”——“反正不是关我们的门就是关别人的门,让别人从此再不敢做2D游戏。”
这个在“脑黄金时代”跌倒、在“脑白金时代”爬起的营销奇才,一入场就出手阔绰:“我为网络游戏准备了2亿美金,用1亿,存1亿。”在此之前,陈天桥为网游设定的门槛是1亿元人民币,而史玉柱硬是将其抬高了8倍。
不可否认,当史玉柱以玩家身份开始网游运营者的新生涯时,与质疑并存的,是他作为外来者“不拘一格”的视角。
“我们觉得这个行业条条框框过多,比如说,游戏一定要从封测、到内测、再到公测、再到商业运营,为什么要这样,——谁也说不出来,而在营销、宣传方面也就那么几种固定模式。”言语间,史玉柱已颇有颠覆者与挑战者的气势。
只是,网游已经很难再现4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3D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情况下,史玉柱凭借一款2D游戏,能否从盛大手中抢得地盘?或者,在这块已经足够“拥挤”的土地上,是否还能站得下另一个“巨人”?
几年来,史玉柱除了把大量时间投入工作,唯一的爱好是玩盛大的网络游戏。他在最初玩的游戏《传奇》中,用户名就叫“收礼只收脑白金”;他号称玩过五款网络游戏,却从不喜欢“练级”;他每月花3000元请安徽阜阳的农民帮他玩游戏,并从此知道了什么是网游中的“代练”;他声称自己要玩游戏就一定要等级领先,却在游戏中被比自己低几级的玩家打败,郁闷之余他跑到盛大找陈天桥。
“游戏中,像我这样有钱没时间的人,和一些中学生消费的方式几乎是没什么差异的,这在营销上来讲是很不科学的。”史玉柱有点想不通。
这个时候,史玉柱展现了一个商人的本性。他笃信,需求所在的地方,也是赚钱的地方。
说干就干。从2004年初拿到《征途》的策划案到拨钱,只花了三天时间。不仅如此,该方案在董事会竟以全票通过。他们认为,从大环境看,网游市场应该有70%—80%的年增长率,只是加速度太慢;另外,做好网游的三要素——产品、营销、队伍,“我们都有,跟做脑白金的三要素是一样的”。
在不声不响陆陆续续地准备了一年后,2004年底,史玉柱悄悄地在上海成立了公司,目标瞄准盛大网易等一线公司。针对每一款流行的网络游戏,他都会派一个专门的小组研究它——研究它的亮点,也研究它的缺陷。
史玉柱得出结论,要打造“国内第一网络游戏”,最终把《征途》推向纳斯达克,就必须跟那些人抢地盘。那些人中,首当其冲便是陈天桥。
如果说陈天桥代表的是网游1.0时代的话,他走的是电信时代的盈利模式:用多少算多少,人人收费,记时收费;那么,史玉柱希望自己能够代表网游2.0时代,走出一条互联网时代的盈利之路:区别收费,赚有钱人的钱,而对消费能力低的玩家实行免费,后者可以带来人气,让有钱的玩家更愿意出钱。
不过,让史玉柱失算的是,陈天桥并没有在“睡觉时也在收钱”的美梦中酣睡到四面楚歌。仅仅在《征途》宣布内测的第23天,陈天桥所在的盛大宣布旗下所有的网游产品免费。这一天,距离史玉柱计划中宣布“免费”的日子不过三四天。
事后,史玉柱有些懊恼。他坦言,陈天桥这一招让他“很被动”。
退而求其次。史玉柱必须寄希望于产品的品质。毕竟,“免费”或“收费”,不过是商业行为,目的还在于赚用户的钱。何况如果要赚钱,“免费”模式要比“收费”模式的用户数量多几倍才行。
产品、钱、市场,史玉柱不会不考虑这些问题。《征途》的未来,也早已在他的头脑中。
对于他的第一部作品,史玉柱的评价是既自鸣得意,又很不满——已经挑出了3000多个问题,在四个大方向上作了重大调整。早在《征途》研发的构思阶段,他就是项目组的“成员”了。挑毛病挑到现在,就连打开陈天桥的《传奇》游戏,他仍然忘不了“指手划脚”。
过往的网游,大多按时间收费——通过各种设置有意识地控制玩家的成长速度,控制游戏内虚拟物品的产生和流通,通过制造玩家的“饥饿感”来提高游戏的“黏度”,从而制造滚滚财源。但在史玉柱看来,“黏度”只会让没有经济能力的玩家陷入不断重复简单操作的怪圈中,而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些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玩家。他们是商人们制造或贩卖的“外挂”、“代练”和虚拟物品及账号的消费者。
史玉柱要做的,正是运营由网游滋生的外围服务,从而赚“外挂”和“代练”的钱。比如,在他的游戏王国里专设一个“托管”,其功能类似于“代练”。游戏公司对此的收费是每小时0.2元钱。
在这方面,“我找到了中国最好的网游开发团队,对他们,我是放手的。”史玉柱说。
另一个让史玉柱无比得意的是,他拥有的强大的营销网络。在他的办公室里有张巨大的全国地图,密密麻麻的红旗代表他在各地的办事处与营销网络,这不由地让人想起盛大机房中缜密的监控系统,通过它,陈天桥可以随时掌握到全国玩家的同时在线人数。
过不了多久,史玉柱将动用这张在保健品行业无孔不入的营销网络,“那些凡是已经觉得'脑白金'没挑战的干部,都让我派到网游公司去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好这次“偷袭”。当年,陈天桥就游戏爱好者和运营者的关系说了这样一句话:“喜欢吃肉的,未必能当好厨子。”而玩家史玉柱却偏要当这个厨子,而且这个厨子的野心不仅仅是做好肉,还要改变食客的口味。
“现在斥巨资进入网游就是赌博。”艾瑞分析师们这样认为。网游虽是“暴利”行业,但现在有70%的企业在亏损状态。目前市场集中度太高,领先者的地位很难撼动。而且隔行如隔山,除非有电信等特殊背景的企业,不然很难成功。
北京银冠电子出版社COO亓兵更不客气。他指出,“在网游领域凭炒作最多能得50分”,史玉柱既做开发又做运营肯定弄不好,不及格就会被市场淘汰。
史玉柱不可能听不到类似的批评。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心情。他甚至在他的官方网站上做了一番自我批评,公开了《征途》的缺陷。“这样,骂的人会少一些。”他开玩笑道。
在另一个场合,史玉柱坦言,“其实三、四年前我就想自己投资做网游,那时候就有人告诉我,太晚了,现在还是有人跟我说这句话。”
三年前,人们对于网游的意识还非常模糊。之后,盛大的暴富让人们对网游所蕴含的巨大商机有了真正的认识。进入门槛低,而回报周期短利润又丰厚,一下子让网游产业带上了“暴利”的光环。
史玉柱当年的一念之差,错过了追逐陈天桥的最好时机。而今天,后者已经俨然绝尘而去。国内网络游戏业也发生了井喷式的发展效应,游戏代理费也不断水涨船高。
这一次,他能追得上并且超过么?
史玉柱语录:
民营企业的十三种“死法”
第一种死法:不正当竞争。
第二种死法:碰到恶意的“消费者”。
第三种死法:媒体的围剿。
第四种死法:媒体对产品的不客观报道。
第五种死法:主管部门把企业搞死。
第六种死法:法律制度上的弹性。
第七种死法:被骗。
第八种死法:“红眼病”的威胁。
第九种死法:黑社会的敲诈。
第十种死法:得罪某手中有权力官员,该官员可能利用手中的权给企业发展制造障碍。
第十一种死法:得罪了某一恶势力也有可能把企业搞死,比如说他在产品中投毒。
第十二种死法:遭遇造假。
第十三种死法:企业家的自身安全问题。
据史玉柱讲,这“十三种死法”只是他在来京参加“泰山会议”的飞机上简单列出的。除了这十三种死法之外,史玉柱说:“这里面还不包括出于企业内部的原因,比如经营不善等。”恐怕这一条更重要。
当年失败中的教训:
“当年因为激进,我交了很大一笔学费,之后我们投资不是保守,而是非常保守。相比起来,现在中国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几年前可以通过巧干来做事情,现在根本行不通,因此我现在宁愿错过100个项目,也不错投一个项目。现在投资机会很多,但好的企业家应该能经受住诱惑。最近我和几个企业家聊天,大家共同的感受是,看不准的时候,不投资是对企业最大的贡献。”
新沂城市论坛免责声明:站内会员言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观点,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严介和的创业故事
“他算是暴富了,1990年代还是无名小辈,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一位严介和的旧相识如此评价道。
严介和,一个昔日的高中教师,在20多年的时间里,成功地抓住了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的几波机会——1980年代下海并承包国企,1990年代承建政府基建项目,2000年之后大举收购国企,最后以125亿的个人财富高居2005胡润百富榜第二名。这个典型的中国式创富故事吸引了众多眼球,也留下了众多追问。
10月12日,“观澜湖2005胡润百富榜”的推出,使一个名叫严介和的陌生人进入公众视野。他的典型的中国式创富故事吸引了众多眼球,其风头甚至超过了榜上第一富豪、靠电器连锁店发家的黄光裕。
“他算是暴富了,1990年代还是无名小辈,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一位严介和的旧相识如此评价道。
45岁的严介和出生于江苏农村,当过高中教师,后下海,在南京以承包基建工程起家,1990年代后期开始大举收购国企,在百富榜上其个人财富从去年的15亿元飙升至今年的125亿元。他的个人发家史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并驾齐驱,亦因此令人瞩目。
榜单甫一公布,严介和即在各家媒体上,谈论自己的创富经验。但三天后,吉林国资委、江西国资委先后宣布叫停严介和在当地的国企收购行动。紧接着,《第一财经日报》等数家媒体开始对严介和的真实财富表示质疑。而在其后公布的福布斯富豪榜上,严介和的名字却没有出现。
偏偏严介和不是个低调的人。10月28日,他穿着一身休闲运动装,在南京总部的办公室里向媒体宣布,欢迎媒体捅太平洋集团的漏洞。
但一周后,当了20多天公众人物的严介和终于感到疲惫。他不得不约见记者对某些事情作出自己的解释,而他的部属也为此事忙个不停。
这个过程似乎成了中国近几年来一种独特的现象。凡有新面孔跻身富豪行列,必引发媒体调查。而严介和之所以倍受关注,是因为其创富轨迹无不与地方政府有着密切联系,其大举收购国企的举动亦触动人们对去年“郎顾之争”——国资流失大辩论的记忆。
金陵的“第一桶金”
很多人都相信,南京是严介和的真正发达之地。
如今,严介和更愿意与人提及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南京绕城公路,800万的收益被描述成太平洋起飞的第一波助力。
1992年,严介和注册成立了淮安市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即太平洋建设集团的前身。他的哥哥严介清告诉记者,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接手南京绕城公路建设项目,得益于江苏省交通工程总公司的原党委书记兼总经理陆志坚的支持。
但“800万”却被许多人视为有夸大之嫌。据悉,当年严介和公布这“第一桶金”的时候,即在南京引起轩然大波。
“大家都认为,政府怎么会让严赚这么多钱,省里有人对此也有意见。”一位当时与严介和合作的承包商对记者说,“当时我们接的总摊子也就七八百万的业务。如果要赚取800万,大概要做2000万左右的业务。”
严介和并不认可这样的说法。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引江在当时承包了多个标段,赚取800万是很正常的,当时的工程利润可以达到20%以上。
除了赚钱,南京绕城公路建设项目对严介和此后的发展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为施工质量好、工期快,引江这支建筑队伍迅速在南京“出名”——江苏省交通工程总公司、省交通厅都对之非常信任,一些项目只让引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接手,是为指令性分包。
三年后的1995年,严介和注册成立了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人们注意到淮安的字样被去掉了。关于为何向南京发展,其哥哥严介清称,主要是严介和的抱负很大,一直想把企业做大。
一位接近严介和的人士称,这段时间,严介和要扩大企业实力以及知名度,就必须融资,而向银行借款和社会集资成为主要方式。当时江苏省交通工程总公司为严介和的企业做了一些担保。
此后,严介和一路高歌猛进,相继参加了京沪高速、南京新机场高速、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和南京地铁等工程建设。而在这些项目中不乏江苏省交通工程总公司的身影,江苏省交通工程总公司在相当长时间内扮演着引江的“衣食父母”的角色,将大量项目分包给严介和。
其间,1995年5月,严介和被授予首届“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江苏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年底,又被中华全国工商联授予“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一位熟悉严介和的人士称,严很喜欢做一些和政府有关的刊物的理事。
此时属于严介和个人的资产有多少呢?严介清告诉记者,当时严介和的个人财富不超过3000万。据1999年召开的淮安市人大九届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显示,1995年严介和的引江建筑工程公司实现产值8200万元,利税1600万元,固定资产为4800万元。
登陆南京后,严介和的公司先后四度迁址,从青岛路到定淮门、旷庐路,直至现在的五台山1号。公司也先后三度易名,1995年,注册成立了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1996年6月太平洋工程有限公司完成“集团”更名登记,2003年,注册成立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做强做大之雄心,可见一斑。
有一个细节可以显示严当年渴望出头的急切,公司迁址定淮门大街时,明明居于大街中间路段,却偏偏申请了个0号门牌,“这差不多是全中国惟一的零号门牌!”
严介和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暴富”,首推时机选择的恰当。尤其是2002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全国基础建设项目一时纷纷上马。
而从2003年到2004年,两个突发事件更为之提供了契机。首先是非典危机,在那段人人闭户不出的时间里,严介和却开着车四下拜访客户、政府官员,以敬业形象博得对方支持;其二,国家对于宏观调控的加强,银行紧缩贷款,而这无疑使政府在项目启动上缺乏财力,这使严介和采取垫资建设的方式被政府接受。
高额利润的基建项目无法避免地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关系。其间,全国一大批交通厅长、建委干部落马,但严介和自信地说自己“从不湿鞋”。
根据2002年媒体公开报道,1997年11月,江苏省交通工程总公司党委书记兼总经理陆志坚收受淮安市引江建筑工程公司经理严介清所送人民币2万元整。而严介和打电话给陆志坚,叫陆赶紧将其哥送的2万元存入“510”廉政账户。这几乎是目前在媒体公开报道中惟一涉及严介和的“负面”新闻。
骑自行车周游列村
发达前的严介和一直生活在老家淮安。
2004年,严介和的母亲去世。淮安楚州区三堡乡严庄村的街坊们第一次在严家门口目睹了从未见过的豪华轿车。稍有见识的村民还能从车牌的号码中揣测到车主的显赫身份。
严家大院是典型的苏北四合院——宽敞的堂屋,飞檐的设计依然透露着当年气派,稻谷铺满院中。1980年代,“万元户”严介和修了村里最好的住宅。
如今,宅院已归严介和的堂哥严金生寄住。“他很长时间没回来了,只有去年他母亲去世时回来一次。”严金生说。
严介和出生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家里条件比较贫困,五个子女中,他排行老五。因出生时父亲44岁,因此,家里人一直管严介和为“四四”。
严的父亲在旧社会是老私塾,母亲是楚州城里人。“老两口人比较正派,在前后三四个村子,1000多户中,很受爱戴。”哥哥严介清说。如今严介和则习惯称自己出身于书香门第。
父亲的管教并没有束缚住少年严介和的天性,街坊邻居至今直呼其绰号“二胡”——苏北方言意即敢想敢做。据严金生回忆,严介和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清扫落叶烧火做饭。而在别人插秧的时候,只有他一个小孩敢给大人拉秧苗行距之间的线。
“他上小学的时候,经常打架,即使比他年纪大的都听他的。”严介清称。
文化大革命期间,严家被定性为“四不清干部家庭”,严介和推荐上高中的名额被人顶替。在其哥的疏通下,严介和最终到了南闸中学读高中。
“虽然晚去一个月,但是成绩非常好,当上了学生干部,不过经常和班主任打架。”严介清说,“以至于校长找上门来。”其间,严的急躁、好胜心强的性格已经开始显露。
严高中毕业后原本被安排到严庄村做一个乡村干部,但是因为其不满意,最终严介清通过关系替其谋得高中老师一职。
枯燥的教师生涯显然仍不能令严介和满足,“几个月后,我就动起了其他心思。”严介和对记者说。
据本报了解,1980年代初,严介和即与三个同村伙伴决意下海,搞“副业”。骑着自行车周游列村,考察“项目”——为砖瓦厂土坯提供防雨设备——草帘。但这项“家庭副业”,并未带来滚滚财源,几番辛苦也才积蓄几万元。
这已足够严介和在村邻面前撑起面子,作为当时罕见的“万元户”——严家在村里建起了最好的房子,买了第一台彩电。
天有不测风云,当时,淮安工商局的前身“打资部”接到村民举报,称严家雇工剥削,谋取暴利,为此成立两个调查组,进行了20余天的专案调查,从货源、销售渠道以至成本,都进行了仔细核算,且定性其为“大案、要案”。
一个今日看来不可思议的情节,在彼时的农村不啻于一场灾难。
“很多村里人都说,你家老二(注:严介和在兄弟中排行老二)肯定跑不掉,要坐牢了。”严介清至今心有余悸。
不过,经此一遭,严介和的名字却在淮安地界传开,事隔二十年,今日的严介和再次提起此段经历,总是大手一挥,“苦难造英雄啊”。
真正让严介和进入“商圈”的则是1986年他对三堡乡水泥制品厂的承包。严介和的小舅子张云平告诉记者,当时的水泥制品厂被列入了当时政府企业承包改制的样板。
随后,严又租赁承包了三堡乡建材厂、三堡乡建筑站,1989年到1990年又以其亲戚名义注册淮安腾达贸易公司、淮安辉宏建材公司。其间还搞了建材销售部,卖水泥、钢材、木材等,经营业绩风生水起。
承包国企的这段经历,如今被严介和奉为磨砺才华的经典时段,他常以“点石成金”来比喻自己改造企业之才能。严介和强调,这几家国有企业,经其掌控,转瞬扭亏为盈,全部盘活。而据记者在淮安的采访,至少那家水泥制品厂,在其接手的两三年内,效益一般,主要是产品单一,销售的楼板与当时农村市场的需求并不符合。
当年的严介和,如今留给家乡人的印象也迥然不同。一说,此人不踏实做事,一个地方没做完就换一个地方,东一榔头西一榔头。另一说,此人做事很慷慨,只要答应别人的事情,必定办到。淮安市的一位前任市委领导也称,严介和在淮安就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
不过,当时淮安却很看重他。“这也很正常,淮安这样一个贫穷的地方出了这样一位改革者,当然会呵护。”一位在1990年代就认识严介和的人分析说。
严介和对自己多年积累的政治资源并不讳言,“当时在淮安,我的水泥制品厂产品大多包销给政府部门”。
关于1990年以前的严介和究竟有多少资产,他的兄长严介清思忖再三后,说,“只知道,当时外面欠我们20多万债务。”
故事至此,稀松平常,但此后的发展却可用“巨变”来形容。
“手握木偶线的大师”
10月28日深夜,严介和带着微醺的酒意,手握四根筷子,拂开杂物,在一尺见方的茶几上,左右腾挪着。
借着眼花缭乱的手势,他正试图向记者阐明一个在他看来简单,而听者依旧云里雾里的财富累积模式。“懂了吗,懂了吗?”他问。
熟悉基建的人称之为BT模式,意为,企业先垫资建设,再移交政府,最后由政府短期内分期付款。这正是严介和在南京发达之后,迅速将公司做大的主要方式。
从1996年开始,严介和就以此为主要业务开展模式,以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递进,承接千亿之多的工程定单。截至2005年,其手里已握有2700亿定单,这相当于中部地区20个城市的GDP。他甚至称,在2008年自己退休前,太平洋的订单要突破5000个亿。
严介和第一次采纳BT模式可以追溯至1996年的江苏宿迁市地级市的成立。据严介绍,当时宿迁建市之初一穷二白,时任宿迁市市长跑到南京找到严,希望严能够在宿迁市建立一条南北走向的市府大道,正是采用先垫资再交付的BT模式。
几乎所有人都会在对2700亿啧啧称奇的同时,为严介和的资金链捏一把汗,“这得需要多少启动资金,他哪来那么多资金?”
“以一个BT项目中的100%造价款为例,如果分4年还清,相当于政府每年还25%的造价款。每一年里还的款亦可作为新的项目的启动资金,这些新操作的项目的分期款又可以依次类推新开项目,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项目数可以在不投入新资金的情况下,以几何般累积。”
他称自己简直可喻为“手握木偶线的大师”,从容地支配着这些项目之间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回周济,续接,以一当十,四两拨千斤。
专门就此请教一位多年从事基建项目建设的业内人士,他证实,基建工程,往往同时运作几个项目所需要的资金要比一个项目需要的少,而且更好运作。他将此解释为其中各个项目之间可以拆借,“因为一个项目中人工成本、建材成本都是可以用拖欠控制的。”
严将之形容为滚雪球,他不认为如此设计也是在玩资本游戏,“我和顾雏军不一样,他是没有实业的空对空,而我每笔资金均有相应的工程实业在。”
所以他不担心资金链一旦中断,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这就好比大数的枝杈,断了一小枝节,并不影响整个大树生长。”
尽管运作如此多的项目,但严介和的太平洋建设集团却从不参与竞标。严对此解释说,主要是因为自己开出的条件绝对是优惠的,以至于政府非选他们不可。而且造价比同行往往节省成本5%以上。即使如此,利润依然在10%以上。
但在严奉为“秘密”的资本裂变图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即政府能不能按时还款。
严的办法是,当政府无钱偿还的时候,可以采取两种模式:一种由政府担保,太平洋融资,另一种就是由太平洋担保,政府负责融资。
但是,南京市银行界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这两种模式都存在风险。
如果政府担保,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一旦出现呆坏账,政府一般只能承担1/3,其余还是要由太平洋来负责。如果太平洋担保,基建项目等公共设施项目无法成为抵押,即使有收费项目,还要看合同中是否约定。
这种风险至少是严介和不予承认的,据本报了解,截至2004年,太平洋负债率31%,当时账面显示利润4亿多,其在中国银行南京分行、建设银行南京分行贷款不足1亿元。
但如此优秀的业绩,依然为某些银行所担忧。因对太平洋的急速发展模式存有疑问,一些银行对其放贷依然审慎。
“太差的报表不能相信,像太平洋这么优异的报表同样要担心。”一位银行业人士说,“民营集团化企业,往往子子孙孙无穷尽,情况很难摸清楚。”
而接近严介和的一位人士称,目前太平洋资金上比较困难,外面欠太平洋的钱也很多。
严介和并不承认这一点,“钱都是不停地在滚动在工程里。”他告诉记者,目前整个太平洋集团沉淀下来的资金有三五个亿,随时可以调配的资金在30个亿左右。
漩涡中的高歌猛进
“收购不成,到处是人大的质疑啊。”在吉林、江西先后叫停严介和在当地收购国企的举动后,严变得焦虑不安。
此前,在基建主业之外,严介和已在江苏收购了31家国企。他对记者说:“以前收购这些国企,政府都纷纷找上门来。谈判就是三个小时,往往他们都觉得不是在谈判,而是在培训他们!”
但现在情况已完全不同。事实上,除了江西景德镇和吉林之外,严之前收购流产的案例还有汤沟酒业、南京市三建等。
2004年太平洋收购南京三建,其实扮演的是火线救兵角色,此前南京三建正与香港一家公司洽谈,因资产评估达不成共识,意外流产。
“太平洋介入后,答应协议签完一个月后注资5000万,可是迟迟不见兑现承诺,所以只能告吹。”三建董事长办公室主任如是解释。
这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淮安、宿迁。以宿迁玻璃厂为例,2002年6月,宿迁玻璃厂以零资产转让给江苏太平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记者从宿豫区得到的数据是,至今,严介和在宿迁玻璃厂投入的资金大约是360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技改。但是根据记者看到的一份协议内容,当时要求严介和分批投入9000万元以上用于买受企业的技术改造。同时土地使用权转让以后,一年内江苏太平洋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需要确保投入3000万元对二、三车间的窑炉进行技术改造。
一位已经离开宿迁玻璃厂的员工称,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太平洋集团曾经从宿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