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影响有没有受到拜火教文化的影响

- 中国伊斯兰教与传统文化 秦惠彬著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 and this application utilizes JavaScript to build content and provide links to additional information. You should either enable JavaScript in your browser settings or use a browser that supports JavaScript in order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s application.
Item Details
书目相关信息
保存本阅览室(209室)
闭架借书处(K101室)
闭架借书处(K101室)
季羡林工作室(218室)
B968/4(SH)
图书馆公告        
中国曾经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信仰者的问题      
目前我国有4000多万伊斯兰教信仰者,  
这些人包括回族、东乡族、撒拉族、维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这些信仰伊斯兰教的信徒们具不接受其他的种族的精神领袖,而唯独接受他们的真主。    
从历史上看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从来就未能使其信徒从原属民族中分裂出来而成为一个新民族。  
在叙利亚、黎巴嫩等地,信奉天主教的阿拉伯人仍是阿拉伯人,在德国,不管是信奉新教或天主教的德意志人仍是同一个民族(北爱尔兰冲突的实质也并非宗教冲突,而是爱尔兰人和不列颠人的民族冲突)。  
而伊斯兰教就不同了,只要达到一定规模,它就能使其信徒从原属民族中分裂出来,而这些新生民族还常常与其原属民族形成水火之势,波黑穆斯林族其实原不过是一些该奉伊斯兰教的塞尔维亚人或克罗地亚人,而这绝不是特例。  
即使尚未达到导致民族分裂的程度,伊斯兰教也足以导致意识分裂,美国、英国等众多国家的某些改奉伊斯兰者便常与外部势力相勾结对本国施行恐怖袭击。  
其他宗教一般尚能容忍弱势异教的存在,而伊斯兰教却很难做到。  
1895年,阿富汗国王便亲率军队征服东北山区(卡菲尔斯坦)信奉拜火教的卡菲尔人(阿富汗总部原居民,7世纪因穆斯林入侵而被迫东迁),强迫其改信伊斯兰教,并将其地易名为努里斯坦。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多宗教已与政治分离,不再涉及政事,而伊斯兰教却仍以教代政、以教为政。  
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伊斯兰教也能成为一个具有包容心的宗教。    
现在在中国的这些穆斯林在生活习惯以及对待其他民族的认识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在世界4大宗教中,哪一种宗教对现代社会最能使人产生可怕的暴力冲突呢?  
譬如圣战等问题。  
这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中国现实问题的。  
请大家在这里评论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穆斯林不是洪水猛兽,什么民族都是良莠都有的
  其实就是洪水猛兽,从伊斯兰国家不准建教堂,不准基督教向伊斯兰教徒传福音,不准伊斯兰教徒改教就可以看出来咯。
  没什么特别的,总不能把恐怖分子等同伊斯兰教吧?那个宗教没有狠人呢?
   楼主,中国穆斯林4000万人口这一数据是从哪里来的?我记得2000万左右。   另外,伊斯兰不能容纳弱势宗教这一说法不全面。基督教,犹太教徒可以在受歧视的条件下被伊斯兰教容纳,因为这二者同属有经者,同信一个上帝(真主),但是伊斯兰教教义绝对不会容纳偶像崇拜者(佛教徒,道教徒,儒教徒),而无神论者更是排在末位。   我一反美朋友,受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的激励,更受911刺激,一门心思和穆斯林拉关系试图建立所谓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联合,结果是热脸贴了冷屁股,原来在伊斯兰教义中穆斯林深恶痛绝的犹太人其地位远高于我们这些无神论者或祖宗崇拜者,因为我们一定是火狱中的燃料,而犹太人却未必。
  关于不信道者(指非穆斯林)     你们在那里发现他们,就在那里杀戮他们 … ;(2-191)     你们当反抗他们,直到迫害 (伊斯兰指的迫害是当对方坚持不信道,并要穆斯林放弃追随穆罕默德的信仰)消除,而宗教专为真主 … ;(2-193)     战争已成为你们的定制,而战争是你们所厌恶的。也许你们厌恶某件事,而那件事对你们是有益的;… (2-216)     信道的人,不可舍同教而以外教为盟友;谁犯此禁令,谁不得真主的保佑,除非你们对他们有所畏惧(而假意应酬)。(3-28)     真主必不赦宥以物配主(拜偶像的宗教)的罪恶,他为自己所意欲的人而赦宥比这差一等的罪过。谁以物配主,谁已犯大。(4-48)       你当为主道而抗战 (阿拉伯文原文指战斗,而不是汉译本的仅抗战之意),你只负你自己的行为的责任,你当鼓励信士们努力抗战(亦指战斗),也许真主阻止不信道者的战斗。真主的权力是更强大的,他的刑罚是更严厉的。(4-84)       … 真主绝不让不信道者对信道的人有任何途径(指战胜)。(4-141)       敌对真主和使者,而且扰乱地方的人,他们的报酬,只是处以死刑,或钉死在十字架上,或把手脚交互著割去,或驱逐出境。这是他们在今世所受的凌辱;他们在后世,将受重大的刑罚。(5-33)       … 我要把恐怖投在不信道的人的心中。”故你们当斩他们的首级,断他们的指头。(8-12)       信道的人们啊!当你们遇著不信道的人向你们进攻的时候,你们不要以背向敌。除非因为转移阵地,或加入友军,在那日,谁以背向敌,谁要受真主的谴怒,他们的归宿是火狱,那归宿真恶劣。(8-15,16)       你们没有杀戮他们,而是真主杀戮了他们;当你射击的时候,其实你并没有射击,而是真主射击了。(他这样做)原为要把从自己发出的嘉惠赏赐信道的人们。真主确是全聪的,确是全知的。(8-17)       你们应当为他们而准备你们所能准备的武力和战马,你们借此威胁真主的敌人和你们的敌人,以及他们以外的别的敌人,你们不认识那些敌人,真主却认识他们。凡你们为主道而花费的,无论是什么,都将得到完全的报酬,你们不会吃亏。(8-60)       先知啊!你应当鼓励信士们奋勇抗战(阿拉伯文指战斗),如果你们中有二十个坚忍的人,就能战胜二百个敌人;如果你们中有一百个人,就能战胜一千个不信道的人;因为不信道者是不精明的民众。(8-65)       当禁月逝去的时候,你们在哪里发现以物配主者,就在那里杀戮他们,俘虏他们,围攻他们,在各个要隘侦候他们。… (9-5)     (这是)从真主及其使者在大朝之日传示众人的通告:真主及其使者对于以物配主者是无干的。如果你们悔过,那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背离,那末,须知你们不能逃避真主的谴责。你以痛苦的刑罚向不信道者报喜吧。(9-3)     你们应当讨伐他们,真主要借你们的手来惩治他们,凌辱他们,并相助你们制服他们,以安慰信道的民众,(9-14)     信道的人们啊!你们不要以自己的父兄为保护人,如果他们弃正信而取迷信(指不信)的话。你们中谁以他们为保护人,谁是不义者。(9-23)     信道的人们啊!以物配主者只是污秽,故从今年起不准他们临近禁寺(即清真寺);(9-28)     当抵抗不信真主和末日,不遵真主及其使者的戒律,不奉真教的人,即曾受天经的人(指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你们要与他们战斗,直到他们依照自己的能力,规规矩矩地交纳丁税。(9-29)     如果你们不出征(圣战),真主就要痛惩你们,并以别的民众代替你们,你们一点也不能伤害他。真主对于万事是全能的。(9-39)     先知啊!你当对不信道者和伪信者战斗并严厉地对待他们,他们的归宿是火狱,那归宿真恶劣!(9-73)
  同意cash2hawk,基督教,犹太教徒属于有经人,在穆斯林眼中地位高于中国人。不太喜欢一神教,不能容人。
  作者:cash2hawk 回复日期: 21:31:39 
     楼主,中国穆斯林4000万人口这一数据是从哪里来的?我记得2000万左右。     另外,伊斯兰不能容纳弱势宗教这一说法不全面。基督教,犹太教徒可以在受歧视的条件下被伊斯兰教容纳,因为这二者同属有经者,同信一个上帝(真主),但是伊斯兰教教义绝对不会容纳偶像崇拜者(佛教徒,道教徒,儒教徒),而无神论者更是排在末位。     我一反美朋友,受亨廷顿文明冲突理论的激励,更受911刺激,一门心思和穆斯林拉关系试图建立所谓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联合,结果是热脸贴了冷屁股,原来在伊斯兰教义中穆斯林深恶痛绝的犹太人其地位远高于我们这些无神论者或祖宗崇拜者,因为我们一定是火狱中的燃料,而犹太人却未必。  ----------------------------------------------------------------------  正解,伊斯兰教的人世间终极目标就是消灭或统治所有非伊斯兰教徒,中国人目前只不过是排不上号的目标。  不过此帖最好沉掉,免得有人被割头。未来的世界是伊斯兰的,欧洲改宗已经不可避免了(法国新生人口中,伊斯兰比例已经过半)。
  可怕的伊斯兰教的信仰者!
  未来的世界是具有中国儒家式的兼及欧美治理的统治方式,你那个伊斯兰教是不是太古板落后,没落了?
  嘿嘿!大家评论呀!
  你倒想得美,谁不怕被JIhad呀。
  伊斯兰绝对是个邪教,要么皈依,要么消灭异教徒。凭什么其它信仰的人就要包容你,而你不包容别人?凭什么你可以杀戮别人,而别人必须尊重你? 我们看看历史,当你清朝时期,伊斯兰屠杀了我们陕西汉人1200万人。现在你们还说什么平等,伊斯兰什么时候平等看待过其他非伊斯兰教徒?什么时候尊重过别人?  当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他们不但不去抵抗外族,反倒过来屠杀汉人,屠杀非伊斯兰信徒。这就是为什么吉鸿昌说,保教不保国。鄙人现在就生活在伊斯兰国家,他们的愚昧和封闭,实在让人难以理解。这个宗教,不消灭,世界文明都将受到威胁。
  50年后,儒教道教光大起来,世界上最发达,最科学合理的管理形式就是秉承儒道教加基督教的政府管理。落后的伊斯兰教存在最终不超过1500年,这是世界历史前进的大趋势。
  伊斯兰社会受宗教文化影响太深.缺乏换位思考能力和自省能力.这也许是其社会封闭造成的.打破封闭,也许能带给他们一些思考和自省.
  @蛋蛋的仔仔
12楼  伊斯兰绝对是个邪教,要么皈依,要么消灭异教徒。凭什么其它信仰的人就要包容你,而你不包容别人?凭什么你可以杀戮别人,而别人必须尊重你? 我们看看历史,当你清朝时期,伊斯兰屠杀了我们陕西汉人1200万人。现在你们还说什么平等,伊斯兰什么时候平等看待过其他非伊斯兰教徒?什么时候尊重过别人?  当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候,他们不但不去抵抗外族,反倒过来屠杀汉人,屠杀非伊斯兰信徒。这就是为什么吉鸿昌说,......  -----------------------------  @zgqq2012 14楼
23:12:52  这个宗教,不消灭,世界文明都将受到威胁。  -----------------------------  可怕
  @Lancer1 2楼
19:40:09  其实就是洪水猛兽,从伊斯兰国家不准建教堂,不准基督教向伊斯兰教徒传福音,不准伊斯兰教徒改教就可以看出来咯。  -----------------------------
  赞成  
  三教圣地都在耶路撒冷。我有原版《古兰经》的《布哈里圣训&:当发生100件事(如淫乱)后,尔萨就是耶稣就会代表真主降临来拯救这个世界!91年尔萨就是耶稣发表启示录第5章《羔羊的书卷》,可与我们联系看了接受了耶稣再来 才能得救!赶快去看!真主要求中东的人类(包括犹太教)因沙漠地带太过干燥,使人血液太粘稠,而猪的瘦肉含脂肪量比牛羊的高,吃了易得3高症。
  中国应该只有,儒道佛三教,其他的都取缔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伊斯兰教对历史影响,伊斯兰教的历史作用
来源:</.cn作者:瓷都小编时间:
瓷都网官网 【】
自古以来,每一个朝代的崛起,每一段历史,都会对一代人产生无形的影响。那么现在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在当时的强势崛起对当时时代有什么作用呢?伊斯兰教文化又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呢?现在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伊斯兰教由阿拉伯地区性单一民族的宗教发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通过不断对外扩张、经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传教师等多种途径而得到广泛传播的结果。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进入&四大哈里发时期&,随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对外征服,伊斯兰教向半岛以外地区广泛传播,史称&伊斯兰教的开拓时期&。661年起,伊斯兰教进入阿拉伯帝国时期,历经伍麦叶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地跨亚、非、欧三大洲,伊斯兰教成为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经济和学术文化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史称&伊斯兰教发展的鼎盛时期&。
  13世纪中期随着异族的入侵,帝国境内东、西部诸多地方割据王朝的独立,阿拉伯帝国解体。中世纪晚期,伊斯兰世界并立着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三大帝国,其中奥斯曼帝国版图和影响最大。史称&伊斯兰教第三次大传播的时期&。18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相继侵入伊斯兰世界,许多国家逐步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伊斯兰世界各国人民在&圣战&和教派运动的旗帜下,多次掀起反抗殖民压迫的民族斗争,给殖民主义者以沉重打击。二次世界大战后,各伊斯兰国家相继独立,大致形成当今伊斯兰世界的格局。伊斯兰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传播和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
  四大哈里发时期(632&661)。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由他的最亲近的门弟子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阿里先后继承他的事业,称&哈里发&(意为安拉使者的继承人)。四大哈里发执政的30年问,对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艾布&伯克尔执政期间,平息了也门南部、叶麻麦、哈达拉毛及巴林东部以伪先知图莱哈、穆赛利迈、赛贾赫(女)等为首所发动的武装叛乱,征服了变节者,重新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巩固了麦地那政权。同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开始对外征战和扩张。欧麦尔执政时,乘波斯、拜占廷连年战争力量削弱之机,先后征服了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波斯、埃及等地,并采取凡归信伊斯兰教者免交人丁税的政策,吸引被征服地的居民多改奉伊斯兰教,使伊斯兰教发展成世界多民族信仰的宗教。他初步确立了国家的行政管理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土地制度和年俸分配制度。他还制定了伊斯兰教历,以622年7月16日作为纪年元旦,以纪念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徒麦地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奥斯曼执政时,继续西进征服北非,攻占伯尔克、的黎波里、迎太基;在东部征服亚美尼亚,重新平定了波斯和呼罗珊地区的叛乱,远征军在中亚到达巴尔赫、喀布尔和伽色尼,并促使这些地区的众多居民改奉了伊斯兰教。
  为统一伊斯兰教思想、指导宗教活动和立法,在艾布&伯克尔时所辑录的《古兰经》原妙本的基础上,经再次搜集、反复对照、核订和考证、编纂成奥斯曼定本《古兰经》,为伊斯兰教和阿拉伯语向世界的传播提供了经典依据。阿里执政时,因伊斯兰教上层领导集团争夺哈里发权位的斗争进一步激化,导致了穆斯林之间的内战,发生了骆驼之战、隋芬之战和纳赫拉万战役,出现了彼此对立的政治派别,此后,伊斯兰教在政治和宗教思想上陷于分裂。661年,阿里被刺后,四大哈里发时期结束,继之而起的是以家族掌权的王朝时代。
  伍麦叶王朝(66l一750)时期。661年,由伍麦叶家族出身的穆阿维叶(600&680)所创建,定都大马士革。王朝在稳定局势并残酷镇压了异己力量的反抗后,从7世纪中叶起,继续大规模向外扩张。在东部,沿波斯前进,先后占领了阿富汗和印度西北部,继而征服了外高加索,控制了中亚大部分地区,势力直达帕米尔高原。在西部,首先占领边太基,后征服了马格里布地区,消灭了拜占廷在北非的残余势力,柏柏尔人接受了伊斯兰教。711年,以柏柏尔人为主力的阿拉伯军队,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班牙的西哥特王国,占领比利牛斯半岛大部分地区,将伊斯兰教传入西南欧。732年,阿拉伯军队袭击高卢(今法国)西南部,战败后撤回比利牛斯山以南,伊斯兰教向西方的传播,遂到此为止。
  8世纪中叶,其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临大西洋,北界咸海,南至尼罗河,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政治上,改哈里发的选举制为世袭制,使哈里发国家成为一个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在经济上,游牧的阿拉伯人开始迁徒新征服的地区,由游牧转入定居,从事农耕和经商。分封土地、统一币制、完善税收,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在文化上,王朝法定阿拉伯文为官方和各地通用的语言,促进了阿拉伯语的广泛传播。吸收被征服地区,包括希腊、拜占廷、波斯、印度等地的先进科学与文化,开始形成多民族的&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在宗教上,采取减免人丁税,招募军队等政策,鼓励异教徒改奉伊斯兰教。
  在各地兴建庄严的清真寺,作为宗教活动和教育的中心,著名的有大马士革伍麦叶清真寺、耶路撒冷的阿格萨清真寺、凯鲁万的欧格白清真寺等,并附设有宗教学校,赐封有大量瓦克夫土地。以《古兰经》和圣训立法,向各地派出教法官和传教师,主持司法和宗教活动。反映政治和宗教思想斗争的各种派别相继出现。什叶派等派别形成。王朝末期,统治者横征暴敛,宫廷生活腐化,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哈瓦利吉派和什叶派多次举兵反抗,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人民起义。750年王朝被呼罗珊艾布&穆斯林领导的起义所推翻。由穆罕默德叔父阿拔斯的后裔艾布&阿拔斯夺取了哈里发地&位,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750一1258)时期。750年,由艾布&阿拔斯(722&754)所创建,定都巴格达。在政治上,哈里发自诩为&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奉行宗教和世俗并重的政策。承袭波斯的行政管理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哈里发为最高领袖。由于任用波斯人担任首相,使波斯人取得了实际的统治地位。以哈里发为首的官僚体制,代替了阿拉伯的贵族统治。
  王朝在最初的l00年问,因对外大规模征战的结束,出现了安定的政治局面,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经济和对外贸易繁荣。国内主要城市商旅云集,对外垄断海上贸易,阿拉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各地。随着阿拉伯语的广泛传播,各族穆斯林共同创造的伊斯兰文化蓬勃发展,出现了黄金时代。王朝在各地创办宗教学校、图书馆、天文台和医院,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哈里发马蒙创办巴格达&智慧馆&掀起集体翻译运动的高潮。广罗各族不同信仰的学者,收集、保存、翻译、研究古希腊、波斯、印度的古典科学文化著作,取得杰出成就。这一时期,在医学、数学、天文学、化学、哲学、历史学、地理学、文学、语法学等方面,成就辉煌,穆斯林人材辈出。在宗教上,王朝已经完成了征服地区阿拉伯化和伊斯兰化的过程,伊斯兰教成为帝国占统治地位的宗教,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变成穆斯林的社会生活方式。伊斯兰教的宗教学术如教法学、古兰经学、圣训学、凯拉姆学、苏菲学等都有较大发展。逊尼派、什叶派已由早期的政治派别转变为宗教派别,形成了各自独立的教义和学说。
  穆尔太齐赖派得到很大发展,在马蒙统治时期其学说被奉为国教。艾什尔里派教义逐渐发展成占统治地位的宗教学说。以安萨里为代表的教义学家将苏菲派思想引入正统信仰,成为伊斯兰教宗教哲学的一种形式。9世纪中叶后,由于王朝实行封建分封制,各地总督和封建主割据一方,帝国逐渐四分五裂。lo世纪时,北非、埃及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909&1171)、西班牙的后伍麦叶王朝(756一1031)同阿拔斯王朝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945年什叶派的布韦希王朝入主巴格达,哈里发仅保留宗教领袖的地位。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进入巴格达,哈里发成为塞尔柱素丹手中的傀儡。继之而来的是十字军东侵()和蒙古人的西征,阿拔斯王朝终于在1258年被蒙古旭烈冗所灭亡。奥斯曼帝国()时期。13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人在中亚细亚兴起。1299年,其部落首领奥斯曼一世称素丹,正式建立奥斯曼国家。1453年,素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廷帝国,并迁都于此,更名为伊斯坦布尔。15世纪末,帝国已占领整个小亚细亚及巴尔干半岛,将伊斯兰教传入西南欧地区。
  16世纪是帝国的强盛时期,先后占领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叙利亚、埃及、巴格达、美索不达米亚、的黎波里、阿尔及利亚、希贾兹和也门等国家和地区。伊斯兰圣地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撤冷也在帝国的控制之下。,并培养宗教学者和官吏。
  比克塔希教团和毛拉维教团等苏菲教团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17世纪,帝国随着统治者内部的腐败和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日趋衰落。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亚非两大洲展开了掠夺殖民地的斗争,奥斯曼帝国成为欧洲列强的角逐场。1798年,法国拿破仑一世率领的侵略军占领了埃及,欧洲列强掀起了一场&瓜分奥斯曼帝国遗产&的激烈争斗,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彻底崩溃。1922年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帝国,废除了素丹和哈里发制。
  16世纪,伊斯兰世界出现了与奥斯曼帝国相抗衡的波斯萨法维王朝和印度的莫卧儿王朝。其疆域已包括以前的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大部分领土,成为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伊斯兰帝国。从素丹赛利姆一世始,素丹自称哈里发,雄踞伊斯兰世界的领袖地位。帝国奉逊尼派教义为国教,以哈乃斐学派教法为立法、司法的准则。制定了以伊斯兰教法为核心的行政、刑法、瓦克夫等实体法规,完善了伊斯兰立法体系。政府设&伊斯兰委员会&作为国家管理宗教的权力机构,起维护信仰和监督教法实施的职能和作用。帝国大力倡导和赞助伊斯兰教育和学术文化,在各地建有大量华丽的清真寺、各类宗教学校、苏菲道堂、图书馆16世纪初在伊朗兴起的什叶派的萨法维王朝(),其版图东至阿富汗,西达幼发拉底河,北抵阿姆河,南临波斯湾,立什叶派为国教,掀起了波斯伊斯兰文化的复兴。16世纪中期帖木儿六世孙巴布尔在印度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其领土达南亚次大陆的整个北半部,确立了伊斯兰教在该地区的统治地位。
  伊斯兰教早期向世界的传播,与阿拉伯帝国的向外征服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自l0世纪后,伊斯兰教在非洲、亚洲和东南亚的广泛传播,以及伊斯兰化的过程,通常是通过商人的贸易活动、文化交流和传教师的传教活动而实现的。在东非,通过阿拉伯移民和商人,伊斯兰教沿苏丹和尼罗河渐渐向东传入内地,迄13世纪,索马里及东非沿海地区和海上许多岛屿的居民接受了伊斯兰教。在西非和中非,穆斯林商人、学者和苏菲传教师穿越撒哈拉沙漠,把伊斯兰教传入内地部族。13世纪末,定居中亚的蒙古人后裔改奉了伊斯兰教。14世纪后,苏菲派传教师将伊斯。
  兰教传播到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南亚次大陆的孟加拉等地区。7世纪中期,阿拉伯、波斯和中亚的穆斯林商人及学者,通过海陆的&丝绸之路&将伊斯兰教传入中国。13世纪末,西印度古吉拉特的穆斯林商人将伊斯兰教带入印度尼西亚群岛,17世纪伊斯兰教在印尼和马来半岛占优势。14&15世纪,伊斯兰教通过商人和传教师传入菲律宾南部。20世纪以来,通过穆斯林移民、劳工、商人和学者传入西欧和北美,并取得较大进展。
您还可以使用:强大的 根据 好听的 五行
本文由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起名网:.cn)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还喜欢
算命预测内容以娱乐为主,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信息为准。
如果此内容给您造成了负面影响或者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果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MAILTO:.cn(#换成@)
上一篇: 下一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为你推荐的文章:
宝宝几月出生好浅谈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复杂性 ―― 中文伊斯兰学术城
&&所处位置 -->
更新时间: 9:51:38&&
浅谈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复杂性
中国穆斯林,1998.5
中国伊斯兰文化是伊斯兰教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与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相糅合并以伊斯兰教中国化为终结标志的一种特殊文化,其文化载体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这种文化因不同时代、不同地理人文环境及文化载体自身的诸多特性,而呈现出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伊斯兰教永恒与变动之原则特性在中国的具体体现。&&&&&
《古兰经》和“圣训”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古兰经》载有安拉启示的一切关于个人和社会行为的原则。人类享有将那原则应用于每一时代,以适合该时代精神和实际情形的自由,即在合乎《古兰经》和“圣训”的原则下,以推论和演绎法扩展各原则的应用范围,使每一时代的人,在他们那个时代所遇到的问题中都实施和应用这些原则的指导。这种基本原则是永恒的,而应用方法,可随每一时代的特别需要而变更。正由于伊斯兰教的永恒与变动之特性,决定了发源于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能与中国本土多元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历经千余年数朝代而不衰的中国伊斯兰文化。&&&&&
本文基于伊斯兰教永恒与变动的原则,结合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情况,从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形成过程、系统分类与地区差异、文化载体的多元复合文化三方面浅述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复杂性。着重点在于分析中国伊斯兰精神文化,即中国伊斯兰文化在哲学艺术等精神领域的综合表现。&&&&&
一、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形成过程&&&&&
伊斯兰教在中国所走过的道路与基督教、佛教相比完全不同。可以说,其它宗教是有意识地向中国传教―――虽然不是有组织地派遣,但来到中国的大都是具有相当造诣的法师、传教士等。所以他们很重视把主要经典译成中文,以便于中国人迅速了解和接受。但伊斯兰教采取的却是另一种方式,即从最基本群众和最普遍的生活方式开始,和平地、缓慢地逐渐开展。当然这多半与最初来华的穆斯林的身份有关,他们大部分由商人、士兵组成,其中既缺乏深谙教旨的学者,也缺乏专注讲学译经的传教人才,只有通过熏陶,坚守教律的侨民。这一点从侧面反映了伊斯兰的一个特点:它不仅有一套完整的哲学思想作为指导,还有一套与之配合的生活方式,任何人一旦接受这种信仰,一定要按伊斯兰的生活方式规范一切。纵观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可以看出,也正由于它不急于扩大宣传,所以没有受到统治者的取缔禁止,使伊斯兰信仰和平地传遍了中国各地。&&&&&
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唐初到南宋末年,在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商人落居中国,移植外来文化。这些从事商贸的主要蕃客对唐宋王朝繁荣经济、增加国库收入起了重要作用,故唐宋王朝采取以礼相待的欢迎政策,赐其修寺传教。唐律只准他们与中国妇女结婚,不准带走;宋代则规定落居中国五世者才允许与当地妇女通婚。这两阶段中,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的交流不多,只在某一地区某一特定范围内传播,如东南沿海地区的清真寺与蕃客聚居区。虽不同程度上同当地土著民族互通婚姻,但仍保持原来民族的风格特性,中央王朝视其为朝贡的夷类而未纳入统治范围。在这一阶段,可以说,那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波斯及中亚诸色目商人所带来的伊斯兰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处于一种局部相接触渐认可的萌芽状态。&&&&&
第二阶段是从元初到明中叶,随着蒙古西征,中亚各族人东来,使中国穆斯林民族处于大融合大发展时期,文化上是活跃时期。在中国内地,中亚诸民族在与本地穆斯林逐渐消弱差异性的同时,增强了共同性。而在文化上,也逐渐达到一致性,回族共同体在这一阶段形成了。元代,由于回回民族为元王朝建立和戍守边镇立下了汗马功劳,元世祖对回族上层授予高官厚禄,把一般群众置于边郡,允许回民就地加入村社和编氓等,他们不但分得土地,也准许与当地妇女婚配,这样一来大大增强了回族人口的繁衍。这些回族人民中有一部分人面对万象纷呈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认识到若要不甘落后沉沦,必须使自己的思维适应中国的现实,他们较系统地接受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世界观、人性论或道德观。这一时期出现了赛典赤?赡思丁、萨满剌、马哈麻、扎马鲁丁等一批“汉学”学者、政治家和思想家。明代初叶,明太祖“恐其种类日滋也”而大力推行民族同化政策,致使原有民族语言渐消,大部分“回回”操起汉语,但仍保留穆斯林民族的属性,于是在中原、江南、西北(甘、宁、青、陕)等地形成回回民族共同体,这时的伊斯兰文化出现了两种倾向:一部分人为西域各族人的后裔,他们在思想意识形态方面中国化的程度、倾向性都更明显深刻,像海瑞、高克恭、李贽等踏入仕途,在中国文化造诣方面获得相当声誉;另一部分人,在王朝民族高压下更趋于保守,把学习阿拉伯文、波斯文,固守传统风俗习惯、血统关系当作封闭生存的盾牌。&&&&&
与此同时,在青海、甘肃等地区,形成了两个新的民族―――撒拉族、东乡族;在西域,随蒙古人突厥化,不断接受伊斯兰文化,归信伊斯兰教,出现了第一个蒙古汗王―――吐黑鲁?帖木尔,他在政治需要的前提下,大力推广伊斯兰文化,并且用军事手段不断向东征战,大约到十五、十六世纪,他基本征服了西域东部佛教圣地―――吐鲁番、哈密等地,至此形成了伊斯兰教一统天山南麓的格局。在这一阶段,中国西部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区域性文化,特别是维吾尔族在文化上达到了空前的统一和繁荣。&&&&&
第三阶段是清初以后,这一时期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稳定发展的时期。由于后期清政府对回回民族实行大屠杀政策,使回民中的知识分子都转向书本研究。在内地,通过明末清初各阶层各区域回族思想的交流渗透分化,在伊斯兰教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的基础上,终于出现了经堂教育、汉文译著、门宦教派、回族民间文学等较大的社会思想文化运动,使回族的社会思想进程显现出一种新的既有一定顺序而又表现出多元发展的特点,其中伊斯兰文化翻译著述也达到了空前活跃的程度。伊斯兰教本身是一种蕴含哲理思辨的宗教,其根本目的是寻求一条近主之道,以期求得后世的善果。为了论证这一根本目的的重要性、合理性,关于人生和宇宙本质的研究,成为汉文译著的基本内容。&&&&&
以王岱舆、刘智、马注、马德新等为代表的回儒思想家,他们在认真研究中国理学的基础上,用理学、道学、佛学的一些概念名称解释伊斯兰教义,把伊斯兰文化纳入到中国文化范畴之内,使回族的宗教思想水平从单纯信仰上升到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宗教哲学。&&&&&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也出现了不少文化名人,象艾札木、阿帕克霍加等。这一时期各地的伊斯兰文化齐头并进,并获得了空前繁荣。&&&&&
中国伊斯兰文化从初始萌芽到活跃,直至稳定发展的历史过程,实质上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过程。这是穆斯林民族经济这一决定因素作用的结果,也是唐朝至清朝民族政策、政治环境的直接产物。在这一过程中,伊斯兰文化在保证伊斯兰宗教精神和根本原则的前提下,不断糅合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使这种文化自始至终都表现出宗教信仰原则下的社会适应性,这种适应正宏观地从纵向历史发展轨迹上反映出中国伊斯兰文化恒定与变动的复杂性。&&&&&
二、中国伊斯兰文化的系统分类与地域差异&&&&&
中国伊斯兰文化历经唐至清一千多年的历程,最终形成了两大文化系统。一是以回族为代表,包括撒拉族,保安族,东乡族在内的内地伊斯兰文化系统;二是以维吾尔族为代表,包括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塔吉克、塔塔尔等族在内的天山南北伊斯兰文化系统。&&&&&
由于地理位置、历史条件、民族来源不同,这两大文化系统分别表现出各自内在的性格和文化取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以回族为代表的文化系统中,宗教的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从伊斯兰教在回族形成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就可窥见一斑。在西北甘宁青等地,穆斯林重视宗教派别甚于民族成分,往往同一教派的人不分民族可以和睦共处,而不同教派的人则很少往来,甚至不通婚,各教派有自己的清真寺。而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文化系统,则视民族感情重于宗教感情,不同民族有自己的清真寺和独特的生活方式。&&&&&
(二)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上,两大系统各有不同。以回族为主的内地穆斯林一开始就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保安族除外),是在消弱外来穆斯林民族的差异性基础上形成的,并且通过两种渠道广泛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一是民间交往,平民百姓通过使用当地语言,从日常生活习俗中接受儒家传统文化;二是直接学习孔孟之道、诸子百家,穆斯林知识分子博引儒家哲学思想来释经注解,此风气在明清时尤盛。如明末王岱舆的《清真大学》,清刘智的《天方典礼》就是一例。&&&&&
而以维吾尔族为主体的新疆诸民族最初为非穆斯林,这些民族是原始信仰文化、萨满文化、佛教文化的载体,他们在接受伊斯兰教和中国传统汉文化的过程中,多从自身民族利益考虑来吸收外来文化,故这些民族的认同感强于内地穆斯林,他们强调民族感情甚于宗教感情,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上更多地表现在吸收政治文化上,如吸收官衔名称、传统制度等。中国伊斯兰文化除表现出系统分类上的差异性外,还因地域因素表现出一定的文化差异性,这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
(一)同一民族文化因地域差异显现出多样性。这主要指回族文化而言,回族在中国大分散小聚居,因地理人文环境的差异和受时代影响不同,西北内地回族与东南沿海回族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西北回族较为集中的甘宁青地区,由于受国外苏菲学派神秘主义思想的影响,加上回族地方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使得回族群众对宗教的感情十分浓厚,他们希望真主能使他们摆脱现世的苦难生活,并搭救他们进入幸福的天园;对于当地的回族上层人士而言,他们也希望在宗教中找到一种能突破教坊制度束缚,又能满足自己扩充经济政治实力的新组织形式和信仰方式,而苏菲神秘主义思想的传播,恰好符合回族各阶层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因具体教义相异或各种团体利益不同,而形成许多门宦,从而使伊斯兰苏菲神秘主义以多样化形式在西北地区广泛传播,成为西北回族宗教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现象。而经济较发达,中国汉文化影响较深的东南沿海地区,伊斯兰教为了生存发展,只能调整其自身而适应中国社会的整体文化氛围,于是中国伊斯兰教的教义学家们开始自觉地寻求一种中国化的思想体系,将伊斯兰教教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结合,则出现了王岱舆,刘智等一批回族知识分子以儒学阐发、解释伊斯兰教义及哲学思想的汉文著述活动。&&&&&
(二)不同民族文化因地域差异而呈现出多样性。我国有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这些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受特定环境、历史、宗教、周边文化的影响制约,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特色和个性。以歌舞艺术而言,维吾尔歌舞轻快活泼、流畅自如、节奏感强;而同一系统的哈萨克歌舞则舒缓、粗犷、悠扬,带有浓郁的草原情调;塔吉克族则继承了古代波斯音乐的美感,韵律自然娓婉,又不失高原民族所特有的豪迈气质;内地陕甘宁青的歌舞艺术则继承了西北民歌花儿的表现手法:凄婉醇厚、忧郁坚定的格调,歌舞情景交融,富有浪漫气息。&&&&&
两大系统的伊斯兰文化、同一系统内各民族的文化、同一民族文化虽有分类及地域的差异,但他们却又统一于伊斯兰教信仰的原则中,这是对多样性与统一性、永恒性与变动性辨证认识的具体体现。这种文化载体的多元性与差异性,是中国伊斯兰文化复杂性在个体文化的内涵及横向空间分布上的体现。&&&&&
三、中国伊斯兰文化载体的多元复合文化&&&&&
中国伊斯兰文化的载体―――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在不断保持自身原有文化,吸收周边外来文化这一新旧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是多元的、复合的,它普遍反映在各民族的日常生活习俗中。&&&&&
如维吾尔族曾有植物崇拜、动物崇拜的现象,这是古代万物有灵论的遗迹。又有麻扎朝拜,这除了和伊斯兰教苏菲神秘主义有关外,其渊源可追溯到古代维吾尔族的祖先崇拜。维吾尔族举行婚礼时,让新郎新娘跳火堆,以示吉利,这是古老拜火教习俗。&&&&&
这种复合文化在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游牧民族中也保留着一些古老习俗。&&&&&
再如西北回族保留着许多古老习俗:不把滚烫的开水倒在地上,自己的头发、指甲不能乱扔,他们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有知觉的。撒拉族人不允许对着太阳、月亮大小便,这些习俗与原始万物有灵论有关。&&&&&
伊斯兰教认为只能崇拜真主,如果崇拜他物就步入了泛神论的迷途,从根本上违背了伊斯兰教的基本信条。但是中国伊斯兰文化经过千余年的发展,仍焕发着伊斯兰的光辉。究其根源,伊斯兰教是宽容的宗教,其永恒与变动的基本原则赋予了伊斯兰文化永久的生命力。而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又是多种文化复合的载体,所有以信仰为共同基础的民族文化交汇融合组成了中国伊斯兰文化体系。这也是中国伊斯兰文化复杂性的现实体现。&&&&&
综上三部分浅述,本文试图从精神领域说明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复杂性。中国伊斯兰文化有着广博的内涵,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是其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关于中国伊斯兰物质文化的特性及中国伊斯兰文化的整体特性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 参考文献:&&&&& 【1】《回教信仰基础》爱勒?吉斯尔著陈克礼译1951年&&&&& 【2】《试论中国伊斯兰文化的形成及特色》韩中义著,见《中国穆斯林》1997年第1期&&&&& 【3】《回族哲学思想史研究四议》孙俊萍著,见《回族研究》1997年第1期&&&&& 【4】《回儒思想初探》伊斯梅尔著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宗教》1997年第1期&&&&& 【5】《云南回族史论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年 &&&&&
共有 1583 位读者阅读过此文
您可能会感兴趣的书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缘起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English |
中文伊斯兰学术城: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边缘山人工作室制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斯兰教历史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