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一个评审意见,这个意见算拒稿意见吗

审稿意见模板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审稿意见模板
&&审稿经验、审稿客套话、审稿模板。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两个评审意见完全不同,修改后多大几率
两个人,一个很肯定reject,一个建议accept,编辑给出Major revise,修改后几率多大,修改稿还会送到reject的评审人吗,多谢..
查看更多相关
性价比最高的是老板,嘎嘎~~~ 如果老板不给润色,那就上小木虫里自己找一家,不过就是不太好找,鱼龙混杂。观察了好久,发现小木虫里的专业君论文 感觉还不错,可以试试!
认真修改的话,60%以上的机会吧;不认真修改,容易悲剧~
novelenergy
还是挺大的,祝福。
根据人意见,有则改之,然后找好自己文章定位。如果觉得自己找不准就找个润色公司给润色编校一下。我之前就是这样的选的英文润色公司。我很满意编辑们对我的文稿做出的适当修改而且会针对我的目标期刊来进行润色。编辑们在专业领域和文章结构方面给出的建议以及格式调整和免费说明信服务都对有很有帮助。
接收的几率很大的,认真修改,修改稿一般还会送到reject的评审人看的,祝好运!
jiabeisheng
: Originally posted by jinkui960 at
接收的几率很大的,认真修改,修改稿一般还会送到reject的评审人看的,祝好运! 要是还是reject呢,他说没有创新性
关键还是你可否说服据稿人.
TF-花雨流间
有可能会送过去的
你看看他拒你的理由,能不能反驳他
jiabeisheng
: Originally posted by TF-花雨流间 at
有可能会送过去的
你看看他拒你的理由,能不能反驳他 多谢,直接说模型简单,方法没创新性,也没说具体哪方面,说服他很难,应该还会另找人吧,
在APP内打开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三下乡后的感动!
北京程序猿找媳妇
山西人在北京,86年,白领,本科,开朗,158,偏胖
如何查找或屏蔽广告弹窗程序
Copyright &copy一些基金评审专家的意见及经验汇总
在网上看到一些基金评审专家或撰写专家的一些意见,觉得非常好,总结以鼓励和帮助自己。
XXX先生/女士:
您好。您申请的科学基金项目,已经科学部初审、通讯评审和专家评审组评审,经委务会审批获得资助。现反馈给您申请项目的“同行评议意见”和“学科专家评审组意见”。请仔细阅读,并按照已发送给您的“项目资助和提交项目计划书”的通知邮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交计划书的工作。&&&&
请不要直接回复此邮件,此为系统自动电子邮件地址。如有问题请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一处联系。&&
一、关于你的项目的同行评议意见如下:&
既往研究发现XX病情恶化与XXX有关,但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设计在研究团队前期工作基础上,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XXX。本实验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临床意义,能为XX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1、本研究项目关注XXXX发挥的重要作用。研究者前期研究证实了XXX。本项目研究者前期研究结果还显示大鼠XXXX,提示了XXXX。前期研究结果令人信服。国内已有报道XXXX。XXXXX在XX尚无相关报道,进一步探讨XXXXX有助于深入了解XX的机制,为寻求更有效治疗XX的方案提供启示。本项目研究具有较好的科学意义和创新性。
2、研究者运用XXXXX在XX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研究内容设计较完整,研究目标较明确,研究队伍成员具备运用与检测XXXX变化相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能力。
3、本项目理论上可行,技术方法较成熟,课题组成员配备合理,为本课题顺利实施提供了较好的保障。
项目拟从体内、外实验,利用XXXXXXX等技术,观察XXXX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XXX,从而导致XX。课题设计合理,学术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重点及选择的关键问题能切合临床,研究方案可行,项目组安排合理,实验条件及研究基础较扎实。
二、专家评审组意见: 经评审组审议、投票,建议予以资助。
再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感受,如有不妥,请指出、请轻抛砖。
我们团队正式申请国家基金也有三四年时间了,今年我给导师申请的终于中标了,大家还是很高兴的。我们也是没有大树庇荫的娃儿,只有自己慢慢做下去了。
回想几年的申请历程和以往的评审意见,个人感觉以下方面比较关键:
1)工作基础——还是要有SCI和中华牌为佳,但不在于数量,主要是该方向相关的基础;
2)相关前期研究——能支持本标书的前期研究、又不要跟项目内容过多重复,有个两篇小文章就不错了;
3)标书的写作——也是很重要的部分,一定要反复润色修改,语言精练,把一个故事讲圆满清晰!我这份标书是个人的第一次,从自己修改了不下十来次、到师兄修、老板修、科研处老师修、中标过的教授修、学校的大牛严格挑刺、再修改个四五次左右,今年3月才最后上交。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
4)传说中的关系,我不否认可能会有一定作用,中国是个人情社会。这个世界大牛不少,关系户肯定也不少。但对于像我们一样的普通的队伍,恐怕还是占大多数的,大家就好好沿着一个方向专注做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共勉之~~~
哪一类本子最容易通过评委法眼?
除了背景意义、创新性、可行性、基础等等这些一般的要素之外,我最看重申请人对该问题的理解深度。科学基金,贵在提出关键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申请人还需要对问题进行分层次展开、深化,在详细对比文献、逻辑科学思考基础上,找出细化、分解后的问题中,哪些已经解决,哪些还没有解决。这些没有解决的,可能正是你基金要解决的问题。申请书的逻辑层次、对国内外现状的深刻掌握、剖析,也能够把反映出申请人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深度。理解的越深刻,写出的申请书层次感、逻辑感就更强。每一句话都有根有据,绝无妄言。
表面上评的是基金,其实,评的是人!科学素养、科学态度,认真、严谨,啥时候都是给人好印象的关键。
我们课题组有位年轻人,平时为人就十分低调、严谨。他也是刚刚留校3-4年。他申请的基金,连续中了2个,去年又合作申请到重点基金。他的申请书,每一句话都有根有据:要么是逻辑推理依据,要么是前人(有名有姓)某些工作的结果,逻辑层次清新,图文并茂,可以说读他的申请书,就像读小说,津津有味,只想一口气读完。不同段落之间,还有内在联络、悬念,就像评书,今天完了还留有悬念,逼着你一口气读完。这样的申请书,没有任何关系、熟人,也能通过。因为,评委即便是要枪毙,也太费功夫了---因为,很难找到枪毙的理由,费了半天功夫来找理由,到后来,一声长叹,干脆通过算了。呵呵,说笑了。
刚审完近三十份标书,最后被我毙了90%。评完之后,有很多话想说,希望这些感悟对大家有用,也希望明年能看到更多优秀的标书。下面直奔主题。
创新性:源头创新当然最好,在我看来只要不是老掉牙的或低水平的重复他人,凡是真有点(哪怕是很小)研究意义的我都不会计较的.注意:许多评审很看重创新,特别是进入二审之后。
立项依据: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把主题的相关的文献读透,不看几百篇文献就不用下笔了.看完之后,你的标书自然会切中要求,有理有据,实验设计自然就变得合理和有意义,创新性自然也能把握得住了。
基本上80%是被我以立项依据不充分枪毙的.很多人文献都没有好好看(估计是老板让研究生写的),漏洞百出,或者是只找些有利于自己的文献.立项依据就是要拿已经有的成果自圆其说,不要避讳可能和你设想相反的文献,反而要仔细分析.如果把立项依据写成一篇很好的综述
,会让人很享受,评委也学到了东西.
(注:不是要求写成大综述,但起码涵盖整个领域的研究现状:比如有什么主流观点,引文献的时候主要贡献的文献都要提到(这能反映你对本领域的把握程度),切忌引用时只引对自己有利的,或者引用的时候断章取义。举个例子大家看CELL的文章的时候,是不是觉得introduction写的非常好?就是要这样的感觉。文章在introduction之后呈现的是结果,而标书呈现的是设计.当然不是真的按照写综述那样的格式写,层次要特别鲜明,让人看了之后觉得你的研究特别有意义,理由非常充分)
实验设计:千万不要随便把自己不熟悉的不懂的技术用上去,起码自己弄清楚了再往上写,绝对是漏洞百出.比如有一份标书,做原代细胞的overexpression和RNAi.首先申请人对转染都没概念,根本不知道其使用的原代细胞转染效率几乎为零。2个实验他采用了2个方案,一个用病毒,一个直接转染表达载体,显然是看到别人怎么做就怎么模仿了,但自己根本不了解为什么.而使用病毒时的描述,又是漏洞百出.同样另外一份标书,设计很简单,层次很鲜明,实验方案上也没有外行话,过了(当然立项依据也写的很好).
前期基础:一般我不会以这个理由杀.但如果整个实验是建立假想之上或极大不确定性,我会去看研究基础以及思维的逻辑性.总体上有前期数据是加分的,但是如果提供些不相干的数据有时候反而取到反作用.
其他要注意的:
对于过分强调发表文章因子的,反而令人反感,我会更仔细的分析你的标书(注:这些能代表工作基础和能力,但是标书本身的内容和设计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不会惧怕得罪什么大牛.)。对于遣词造句\排版等不注意的我一定会想办法找致命伤。思维混乱的,前后矛盾的必杀。我今年就杀了一个大牛的标书。标书写的很糟糕,思维很乱,过于强调发过顶级杂志(其实是博后期间发的)。
统计方法犯错也很致命.虽然我对统计不是很专,但是四组比较用t检验就说不过去了,流行病学调查不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也说不过去,如几百个人就说成代表全中国了.
总结下:看完几百篇文献后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你的思维也随之提高,这是写标书的基础。其次写作、排版、实验技术都是必须要修炼的。写完之后如果没有高手帮你改,多征求人意见,不同专业的,甚至是非专业的人,从各个方面去发现问题。
以上有些是我个人的口味和喜好,也不代表基金委的观点,不一定是普遍适用的,仅作参考.
写标书是综合能力的体现,能写出来且中了国家自然的人大多数都是优秀的人。祝愿大家高中。
所以,我感觉研究基础异常重要、技术路线与解决问题方案一定要明确,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问题都要考虑周全,研究目的要清晰,让普通的研究人员一看即明白,但是研究的意义又十分重要(此领域存在的普遍问题),实验条件具备,研究队伍人员结构合理,外加清晰、明确、美观的申请书修饰,做到内外均有闪光点,让人看到有研究价值、有创新性的思想、有实现的可能、研究者有足够的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与实验能力),结果可想而知,四个评审专家全部支持。这是我的一点心得,供各位参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一次写国基申请书,中了面上35万,在小木虫上学到了很多,感谢小木虫!!!
这里回馈虫有,把我导师在新年期间帮我改标书的意见传上来。
1、应用目标选一个即可,差异较大的多目的往往就是没目的。
2、。。。。要说明。。。。。可以排除体外,不产生积蓄和毒副作用。、、、、、,你的。。。。。代谢之后是多少?
3、创新点要写明确,让人看得出来是明显创新。至少其中一点特别突出。
4、摘要必须突出重点,有字数限制。
5、根据拟申报的学部不同,申请书写作所强调的内容有差异。报材料学部要有明确应用目标;报化学部强调对高分子学科的贡献;报生命学部要预期有好的医用效果。
6、第一部分开始写作要选择好切入点。从中要让人很容易看出你要做的工作是必要的、有意义的、别人没做过的、还可以判断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
7、简历不用写导师。其实,从发表论文能够看出导师是谁。国外经历可以写英文。
1.摘要:如何研究介绍太粗糙,仅提到三种方法,这是大忌,其次,目标上用“揭示。。。,阐明。。。即可,要达到的目标太多就不知道研究的核心价值;最后一句话多余,这些多余的文字用在介绍研究思路上更宝贵;
2。人员太多:不要把自己的学生或者关系户都罗列上,投入时间上,也不太多,部分4个月,6个月,9个月即可,自己是教授,不要让别人看起来你是新人,生怕哪个角落不写得满满当当就是漏洞的样子。
3。经费列表问题:备注里写的太实在,显得像个新人;比如”学校提取的水电费”,写为“水、电费用”即可;“参加全国xxx会议”改为“每年参与一次国内专业会议相关费用"
,还有。。。。。很多太实的东西,就不是一个老练的科学家,老练的科学家才有创新潜力,跟你是否曾经的优博无关,优博这个东西也许仅是体力劳动的结果(冒昧)。总经费也写太多,你可能没有太多社会生活经验,超市或者商厦的产品价格尾数一般在8和9徘徊,菜贩喊价一般有尾数2或者3,明摆着给你还价空间,生活中的各种价格设计上不会是尾数为0的,这样就有购买欲或者投资欲,写38W比40W好多了。
其它主要内容方面其它人都给你提到宝贵意见,这些都是成功者的意见,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思路好,别人没有理解后者理解不了等偏执倾向,我就不列这些问题。博友的建议要整理复制、打印保存,每次写项目初稿后都要拿出来对照一下自己的项目是否有漏洞,把这些似乎跟项目书或者科研无关的事做好,项目钞票肯定有,也有事干,有激情,有成果,形成良性循环。。。
牢骚没有用,委屈没有用,暗地里骂人也没有用,没事偷着学,向成功者偷着学习(这是我的小秘密)
千万记住:把自己要练就成为一个老练的科学家!&
忘掉自己是优博出身!因为也是基金的受害者之一,不过今年得了,所以认真看了您的本子。依据些的确实不太好。个人认为,依据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自己的工作糅合进去,好像本子是写给别人的,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这个不符合基金的写作套路。
立项依据写得很不好,看不出什么重要性及创新性;参考文献都是些老掉牙的文献,提示该项目所涉及的问题至少目前不是大家很感兴趣的。整个申请书看不出也一条主线。就此申请书,不给很正常,无论以前的基础多好!
就我理解,研究如何提高催化剂的机械强度更有意义,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应用方面。
这一研究方向是否与你先前老板的方向有冲突。
我粗略拜读你标书,我参加基金评审工作多年了,也申请到2次基金。总的感觉,基金越来越难了,好的本子越来越多了,我从你的前言一看,你的基金很难有人给你高分。
不懂催化专业,但据本子本身,斗胆提几个建议,仅供参考:
1)立项依据部分,看到最多的就是“未见文献报道”等等,这是最忌讳的,除非你有足够的把握。要是在某一点,你认为没有文献报道,而评审专家恰恰认为自己在这点做了工作,且有文章,那么他会怎么想?无视我的工作?
2)立项依据阐述的不够,在指出以前工作不足的同时,要适当得阐述你的初步想法,或者你的前期预研,也可以拿出来说说。你这么多研究基础,没在这部分有体现。在后面罗列文章,出了产生反感外,难道让评审人帮你去总结?可以这么说,将你的预研成果巧妙融合到申请书的各个部分,是本子成功的关键。谁都愿意把钱给有准备的人。
3)工作基础部分,不是列出项目和文章就行了。而是要写出你以前的工作对你申请的项目有何帮助,如何服务,这才是你的工作基础。
4)称自己的工作“前所未有”“卓有成效”....同行也怎么看?
5)申请人简介部分,指南写的很清楚“与申请项目相关的主要论著”
我觉得实力是有的,论理也该拿到。
但是缺点也比较明显:因为太想拿到基金,后面基础写了很多,而且比较肯定,颇有怀才不遇的感觉。这种情况下遇到同行,尤其是资历比较深的同行,他们心理上会有些变化。人和人的层次不同,有时候文章只是代表着一个层次,在一些大家眼里,文章不能代表一切,过度强调发表多少论文,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1.语气太牛,词语太肯定,填补空白,罗列文献太多太牛,这是在China,要先把自己藏起来,最近看怀旧电视剧,不知道lz知不知道卧龙生原著的《飞燕惊龙》里的“空空空”老前辈,真是深藏不露,最后关键时候才一展雄才。
2.摘要的结尾句与摘要内容脱节,“国民经济”---大话,还不如就写“对催化剂领域的理论创新做出一定的贡献”,让人看了觉得多舒服啊。
3.不知道文中的参考文献标注方式对不对,好像没有用上标的形式,可能会让大部分专家觉得格式都有问题,结合你的文笔口气,会怀疑你的水平。
4.人才队伍太单调,除了两个中级以外全是研究生,拉一位高级进来负责“工艺控制或指导”的好。
5.其他问题楼上的那些虫子都指出了。
6.最后给个建议,等今年的项目详单全部下来时,下载下来,查,看撞车情况,甭管有没有,都得从自身找原因,不气馁,来年爷更强!
我是一个外行,不懂您的专业。我自己博士毕业后主持过2个面上基金,一个青年基金,每年也参加评审基金。说说我的看法:(1)新问题,新方法,看可行性,可行,肯定给;(2)新问题,老方法,看新问题的科学重要性,如果重要,给;(3)旧问题,新方法,看新方法有多新,有没有推广、延伸的价值;(4)旧问题、老方法,不给。另外还要看(1)以往的研究基础(发的paper);(2)实验室基本条件。我和实验室的其他老师(包括一名中科院院士)交流过,基本也是这个看法。您参照一下,您的申请书属于哪个层次?
立项依据写的不够好,分析不到位;研究方案逻辑行和衔接不够。
从申请书中人称使用和用语语气看,您务虚的功夫还得加强啊。呵呵。我也写不好申请,但您写的的确有好多地方读着别扭
不幸,直到项目依据末尾,才看到您想做什么:“本项目拟以石油加工工业中用量较大且磨损问题尤为突出的FCC催化剂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催化剂颗粒的宏观流化磨损过程,阐明流化磨损微观机理和建立流化磨损动力学模型等。这些内容均未见系统的文献,因此预期结果具有明确创新性以及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说实话,“对象……过程……机理……模型”,套话而已,具体做什么仍不清楚。“未见文献”绝不是创新的体现,把上述逻辑链条建起来自然就有了新颖性(尽管我未用一个“新”字)。再则,这些“对象……过程……机理……模型”并不是一个具体而特别的问题,真的没有人研究过?前面所引的文献都与这无关吗?什么叫未见“系统的”文献?到底是有还是没有?评审专家不是一句话就可以打发的啊。
有点不理解,在我看来,申请NSFC比申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至少容易一个档次。是否有非学术原因也不能那么肯定。
粗看了一下申请书(非小同行),只提一点看法供参考,细枝末节不谈。
常说做基金就是做idea ——
做什么、为什么要做、为什么“你”能做、“你”如何做。这些问题构成了整个申请书的主轴。每个段落、每一句话都在向评审人暗示:你应该批准这个项目才对。
恕我直言,您的项目依据里看不到这条轴及围绕这条轴所衍生的逻辑。开宗明义就应讲明“做什么”,这就找到了逻辑的起点。这个起点的内容应具体而明确,阐述须简洁而明快,让人一目了然;后续的展开才可以避免大而无当。
接着是“为什么要做”——其意义何在、同行们做的“相关”工作有哪些、为什么本问题至今还未解决或未做?难度在哪?——这是国内外现状的合理写法,不是拉拉杂杂、有关无关的罗列,而是逻辑的延伸。
接下来“我”如何做?我的做法有何特别(与文献中的不同之处,仍是研究现状描写的一部分)?为什么(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我的方案可能解决(巧妙之处,可行性)?为什么我想到了这个方法(曾经的工作积累,或得到某种启示,总之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等等。
最后须简略概括一下,包括该项目的完成对学科领域的意义(不夸大)。
基本上,立项依据描述的是完整的研究思路,这就是idea!要突出的是逻辑,舍弃与逻辑无关的细节(申请书后面有相应栏目详谈)!废话会打断你的逻辑链条,一句都不要。所以立项依据篇幅也不会太长,两页足矣。要写好这区区两页决非易事,其中最关键的还不是文字能力,而是“这真是个好的idea吗?”真的想清楚了吗?逻辑思维能力够强吗?
逻辑通了,只是说明了你打算走的这条路不是一条明摆的死路,不等同于把课题的所有问题都事先想明白了(这不可能)。所以逻辑通畅是必须的。
基金本子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就是立项依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技术路线。
你的立项依据里面,研究意义我仔细看了一下,难道就只有第一段吗?一个基金项目,你需要获得人家的资助,这是管人家要钱啊,你总该让人家觉得拿这笔钱拿的值吧?这就是为什么要写研究意义,你的这个研究有什么意义?研究了这个项目后会对大家有什么好处?这些都只用一段文字来说明吗?而且只有不到6行的文字。。。
立项依据的后面讲的都是国内外研究现状吧?而且研究现状也没有做一个很好的总结,需要把他们的不足讲出来。
感觉基础不错,也有创新,只是关键科学问题写的不好,立题依据的参考文献过于陈旧,这些可能会影响评审人的决定.&
1.仪器设备费太多了,11/40万元。好像有要求一般不超5万元。多了,说明研究基础不行啊。
2.标书里没有具体研究内容,颗粒磨损,我想这个颗粒肯定有很多种类型的,不同成分的,应该界定到某一种物质或某种几种物质。颗粒磨损好像是一本书的内容,一个课题能把所有的物质的磨损规律研究完吗?致命点,太大,太空洞,只要写一种材料或催化剂磨损的规律机制就可以了,研究4-5点应该就可以了吧。
3.摘要里写的也不研究问题的现状,而国内研究水平的现状。
4.正文拿生一些公司里报道来作参考文献有点不妥吧,这毕竟是科学问题,如果商业公司炒作渲染你也相信吗?另外,文献也太旧,好像也就分析国内的情况,要知道国基要关注国内外的。
5.另外时间分配也有点问题,一个副教授做这个课题要花10个月,那么课不教了吗?
预期成果,个人感觉应该分阶段列出来,一年大概几到几篇,而且国际核心期刊是个什么概念?SCI还是EI?还是国内的外文期刊?&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系统认识如下关键问题:流化过程催化剂颗粒的运动规律和
受力状态以及与流化操作参数、流化床结构参数的关系;颗粒表层裂纹在流化应力作用
下的扩展(失效)统计规律(数学表达式);流化过程能量转化关系(数学表达式);
流化磨损速率表达式建立的理论依据。”
这个写的特别不好。按照我的理解,是通过这个项目的研究,能解决什么科学上的难题,为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自然做出什么贡献。而按照目前的写法,是为了完成这个项目,需要解决什么技术问题,并取得什么具体的成果。
这是一个很致命的错误。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吴老师你的基金写的还是很好的,基础也很好,可能是专家认为催化剂机械强度已经研究很透彻了吧这个不是前言的课题(99%的专家是外行,有这个认识很正常),所以不建议资助,我觉得吴老师可以不以机械强度作为申请题目,找一个较为热门的课题(例如石油、天然气或生物质利用新方法方面)将机械强度嫁接到研究内容里中,这样既可以做催化剂机械强度方面的研究又有较大的把握拿到课题,“曲线救国”,算是个没办法的办法了。&
&你得罪了panel,或者给平衡下来了。作学问严谨会得罪同行,很难拿到基金,如果在国内做不到最好一类也很难拿到基金,除此之外基金支持名额太少,所以很难拿到,这很正常。良心讲中国最公平的基金就是NSFC了。
你可以向别的方向发展一下,比如到NSF或EU去拿些其他项目,或者申请别的部委项目。什么都尝试一下也好。即使什么都拿不到,少做些科研对自己的身体还是有好处的。想开点。
不资助的基金评审意见
本项目针对的问题很重要,关键是如何研究。项目申请书没有给出具体可行的方案,尤其是实验方案,包括实验平台设计思路、实验方法与关键技术均没有。例如,研究***对***的影响,如何构建不同***的***没有介绍。要实现***一般需要很高的压力,***的生存空间又不能太少,还要透光,容易实现吗?
不同意资助该项目,目前***的研究比较热门, 数据出入比较大,具体机理没有掌握。该项目拟进行***的研究,内容比较大,比较空泛,
前期研究基础不强,对国内外现状了解不完全, 试图揭示***的机理,创新性不强,通过进行实验研究和机理分析,总结规律。申请书不详细,
一些实验需要投入,如***可考虑不进行, 作为青年基金应该集中进行***研究,暂不资助。
该课题拟从***角度研究***,研究***项目具有一定的新意,但是项目研究内容不够具体、方案不够合理,因此建议暂时不予资助。
1、申请人提出的***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2、但***都是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变化多样的***,有很大难度。可以就其中一个问题开展研究。&
3、研究内容和方案不够用具体、细化,有点空泛。如模拟实验平台如何建设?相关参数如何测取?环境影响如何评价?等一些关键解决的方案不明确。&
综合考虑,建议暂不资助。
本项目对***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但本项目研究内容过于分散,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不准确、不具体,研究方案过于笼统,可操作性差,研究工作涉及***模拟实验台的建设,研究经费远远不能满足建设实验台的要求,项目研究很难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故建议对本项目不予资助。
浅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功申请的方法
第一计: 审时度势&
为了帮助小木虫的兄弟姐妹申请到下一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本人本人呕血力创,推出我们申请国基的几大秘诀,提供给2010年奋斗的人们。
今天介绍第一计,审时度势。
所谓审时度势,关键在于要搞清楚基金究竟要赞助那些人,一般来说,国家设立基金,目的就是赞助那些能够在科研上有突破的人
。判断那些人能够在科研上有突破,这个就依靠评委来判断了,要知道国基从来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
你要申请,首先要想,假如你是评委,你写的这封标书送到你手上了,让你来判断是不是会有突破性成果,你怎样来判断?
你肯定说看工作基础,对了,这几乎是肯定的。就是一个申请青年基金的人,尽管不是很强调工作基础,但你想,现在评委的手里绝对不是就你一个基金标书,现在哪个角落、那个地方,可以说只要是人都在想办法申请基金,标书多的吓死人。评委不可能看到是青年基金,就不看工作基础了。所以不要认为申请青年基金,就可以不在工作基础上下功夫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工作基础的书写上下功夫?或者说如何让评委一看就知道你是有工作基础的人?
当然是你发表的文章了,如果你在nature上发表一篇文章,兄弟,你不光今年可以中,明年也有你的份,而且,你申请20万,人家会说20万怎么会够?给40万吧。
一般来说,只要你能够在你从事的领域10%最高影响力上发表过一两篇文章,在工作基础方面你就不用愁了。现在的国内学者非常看重SCI的影响因子,因此呢,是人就知道这说明你在科研方面能够有突破。
因此工作基础最重要的是你有牛B文章,而不在于你发表文章的多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很多中文文章都是~~,呵呵,那个词太难听,不说了。
因此呀,奔2010国基的兄弟们,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埋头工作,搞上几年,来一篇牛文。这是最重要的。
如果没有牛文,就拉那些有牛文的人入股,呵呵,这也应该算工作基础。有人说了,我真的没有,但还想申请,哪怎么办?兄弟不要急,请看第二计,瞒天过海
第一计无疑极大地鼓励了那些有牛B文章的园兄园弟们,但没有牛文的兄弟们毕竟占绝大多数,大家可能会起哄,呵呵,这种介绍谁都知道,我们要的是怎样在一大堆发表的垃圾文章中征服评委,而且不是一个评委,是一审中的几个评委,三个到五个评委。
俗话说,行路难,行川路更难。套用这句话,我们申请标书可以说,写标书难,申请上标书更难。难在什么?你可以打动一个评委,但你并不容易打动所有的评委,评委在评阅自己分发到的20份标书中,一般只会让其中的一两份过关,我老婆说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标书就像一个精子,他和成千上万个精子一起赛跑,谁先进入卵子,谁就胜利了,其他精子就没有份了。所以你要取得最后的胜利,两个办法,一个是跑在第一名,这要看你的内涵,看你的基础,看你思路的新颖性。另一个办法别忘了,你还可以具有超强的进入卵子的能力,在诸强中分得一杯羹,生双胞胎也是作为精子努力的结果。现在的问题是,你如何在别的精子进入卵子的
情况下,想办法再进入卵子,取得双胞胎的成功。
我这里装着一个锦囊妙计,这真的如诸葛孔明的锦囊,我这里先把打开送给诸位。我在2010年申请的时候,当时面临的形势也是非常尴尬的,因为我按照原来的idea做了一部分实验,有荧光的结果,有细胞的Ca2+三维成像,还有脑片的免疫组化和2-D结果,但是由于尚未完成实验,因此文章尚没有组织和发表,当时申请国基的任务下达,我踌躇再三,不知道咋办,晚上抱着老婆睡觉,谈到这件事,老婆说,嘿咻完以后给我出个注意。于是一番鏖战,精疲力竭,老婆就发表了“双胞胎”的高论,我觉得这真的是标书申请中的“马列主义”。老婆当时将之概括为“瞒天过海”。
坦率地说,我现在也并不了解“瞒天过海”成语的本意,但是我将他按字面上的意思去理解。哪位前辈知道其意,可以在本帖子后面留言给我以教诲,多谢多谢。
老婆当时问我,那些审标书的人牛不牛?我说不是大牛就是小牛。老婆说这就对了。正因为这样,他们也通常是那些投稿者的reviewer。他们也乐意做reviewer,你为什么忽视这一点呢?
我突然明白了,你在标书上陈列你已经做的前期工作,那些漂亮的结果当然可以说明你能够在科研上有突破了,他们经常评审稿子,知道什么叫好,什么不行。所以把你自认为可以征服评委眼球的结果放上去吧,这样在你发表文章的时候,你的标书也传来了捷报。
在本文中,瞒天过海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实验尚在进行,而你已经取得了很理想的结果,那么,在没有文章的前提下,将你的结果告诉评委,展示你也是将会取得成果的“潜在小牛”,一般来说,评委通常会将你和牛人并列,谁不想说自己有“慧眼识英雄”的本领呢?
这样说来。“瞒”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文章,但可以展示结果;天就是评委,过海就是取得标书的申请的成功。
我终于把这个计策告诉大家了,大家会问,你怎么想到采用这种办法呢?^_^,我现在想来,关键在于
申请标书前和老婆干那档子事,如果你也想成功,也来个这种仪式吧,记住要隆重呀。
如果你没有文章,也没有漂亮结果,我还有第三计:胯下英雄。
第三计:胯下英雄
提起胯下英雄,兄弟们都会想到汉朝大将韩信,那韩信年幼时被一富少欺负,“你要么把我杀死,要么从我胯下钻过。”那韩信平时虽自比管仲、孙武,看到这种情景,依今天我们在网上那些愤青的选择,会依然决然地杀掉那个富少,仕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样,我们这些几千年后的人可能就从来也不会听说有韩信这个人,今天我们都知道韩信后来建立在历史上的丰功伟绩,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汉王朝的建立。但当时的韩信最终选择从胯下钻过,要知道在当时,对于男人,这是一个奇耻大辱。
今天我们什么也没有,我们想申请到标书,可以说比登天还难。据不完全统计,中标者50%有SCI文章,35%将自己的结果罗列在标书上,只有15%的中标者不存在前面两种情形,这15%有何德何能,征服了评委?有人说是不是晚上提了二锅头去了评委的家?我不敢说绝对没有,毕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里还出了个***的小会计,那家伙竟然狮子大张口,鲸吞了好几百万,奶奶的,反贪路任重而道远。但毕竟国基评审在中国目前的体制里算是相对最公平的,可以说不会超过5%的去送礼上货,也许在二审的过程中会动些手脚,但兄弟,如果我们没有这条路,为何不好好地在标书的撰写何准备上下些功夫呢?
我的一个同事,只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平时也没有作什么实验,但中了2007年的基金。这当然是15%中的人物,询问他经验,问答曰:“实事求是,要低调,但同时一定要将你付出的10倍于别人的努力或者10倍于别人的天才让评委通过字里行间去感知。”
你要知道,评委不是胡弄的。他们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他们不仅有“慧眼”,也有感知你付出努力的慧心。
比如你曾经因为某个问题而苦苦求证的时候,你可能在标书中忽略掉这些细节,如果你不说明,评委哪能知道?你历尽千辛万苦得到的某个实验细节,评委的眼睛可能在两秒钟扫过,坦率地说,如果你能让评委的眼球在此停留20秒,你就有成功的希望。
如何抓住评委的眼球?这真的是个艺术,这不仅仅可以通过你用黑体字、加下划线等方式来表示,你还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让评委感知。比如在研究基础里,你可以就你立体依据中的某一点展开诠释和说明,你可以这样写道(RNAi为例,2000年书写),文献上通常报道基因过表达可以导致相应生物效应的增强,但最近有导入相应的基因片断后相应生物效应减弱甚至消失的报道,这其中是不是存在什么新机制呢?我们检阅了大量的文献,发现较少此类报道。我们也和国外的学者比如&&&&等E-mail交换过意见,他们认为......(附件附录有联系E-mail),鉴于此,本标书决定探讨这一机制。
你是不是会感觉这样写很有说服力呢?在字里行间都透漏着你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次的思考呢?而且妙还妙在附录上作者和其他牛人联系的E-mail网页,当然在E-mail里肯定有国外牛人对你“idea”的誉美之词,而且获得国外大牛对你的赞美也是间接地证明了你的实力。当然这只是表现你作为胯下英雄的很小的一个方面,但却是能够显示你“功夫”下足的最重要的方面。
记住:要用足一切可以说明你实力的证据,只要真实,只要你认为你应该属于那15%!
但是我必须提醒你,你所有的一切展示只能以非常低调的态度去展示,你没有文章,你没有结果,但你只有一些间接的证据,那么你就不能据此吹嘘,说你可能是下一个诺贝尔奖的潜在获得者云云。如果这样,如果你稍稍高调一点点,你肯定完蛋,低调,用一种谦逊的态度拿出一些有力的佐证,透过字里行间散发出你比别人牛B的证据,让评委去感受!
如果这招你还做不到,或者说实在做不到,兄弟,我还有一计,第四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第四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古诗讲的是大草原戈壁滩中那种美丽的风景,申请标书何尝不是如此,在一大片茂密的标书草丛中,我们的标书被深埋于草丛之中。如果没有风,没有人会想到我们,我们是那样渴求评委们垂青的眼光,但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甚至有时也感觉惭愧,我们的工作基础徒壁四野,要知道好的工作基础是成功的最重要的条件,我们似乎就像没有锐利眼睛的雄鹰,就像在战场上进攻敌人却没有好的栈道一样。我们却不能投降,投降我们将一无所获。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汉王元年,经过韩信训练后的汉军军容严整,军纪严明,当时的韩信挥师东进,采用了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而主力在刘邦和韩信的带领下,离开南郑,出褒中,沿着古时的一条山路,向西北挺进,神不知鬼不觉地渡过渭水河,当楚军将领章邯还在等着汉军修复栈道的时候,汉军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陈仓。章邯忙亲率军队赶到陈仓去抵御汉军时,为时已晚,于是便在绝望中拔剑自刎了。
如此看来,我们在工作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出奇兵,还是有成功的希望的。但这种希望必须建立在一系列高明的策略之下,只有身谙此道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我们将这种策略概括为谋事在胸、了如指掌和成事在人三个阶段。先解析如下:
第一个阶段:谋事在胸。古人云,要成大事者,必心中有沟壑。什么意思?就是你要知道你每一步要干什么,怎么干,如果行不通又有什么补救措施。具体在标书来说,首先你必须详细地阅读过申请指南,同时对这一年的申请趋势有大致的了解,什么是鼓励的方向?干细胞的研究还是蛋白组学研究?什么是国内的缺项?是很难突破的技术缺项,比如2000年你申请转基因的研究,你申请也没戏;是能够填补的国内空白,不妨尝试一下,但要估计到竞争对手。其实这种分析也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你可以在国家基金委的网站上利用关键词查阅往年的申请情况,从而大致推断出标书的申请趋势,也可以简单地了解你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其次还要夯实你在标书申请和书写方面的基础,这可以通过“看标书、观同行、查高手”的手段来达到目标,所谓看标书就是你要认真地研究别人是如何进行书写的,各个部分的侧重点和要注意的事项是什么,不仅要了解成功标书的成功之处,最好也要研究没有成功标书的教训,丁香园提供有较多的标书可以进行学习;观同行,就是你要知道在你申请的领域,国内的同行专家在关注什么,他们发表有那些文章,如果你不幸进入他们将要研究的领域,一旦评阅标书落到这些同行的手里,你说你标书的命运会怎么样?如果你的标书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你说你标书的命运又会怎么样?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查高手就是重点关注近几年回国的“海龟
”们的学术动态,一般来说,这些海龟们带着从国外学到的良好的学术品质,评阅标书比较严谨而且正直,但又相对比较铁面无私,因此你的标书要充分针对他们这个特点,进行“有的放矢”地书写,说不定会红运当头的。
第二个阶段:了如指掌。你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为自己涂金。如果你符合条件,可以考虑申请青年基金、地方基金,这些基金虽然可能在金钱的赞助方面偏少一点,但对工作基础要求相对低一点。如果你尽了力,即使得到小额赞助也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第三个阶段:成事在人。这要体现你成文的能力,要尽可能地变通文字,要变“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我们简单地对这部分展开来进行叙述。
在标书的书写中,涉及到本话题关注的部分主要包括“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以及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
通常可行性分析从
1. 工作基础 (学术思想)2. 科研梯队 3. 实验条件4. 实验技术5.
交流与合作(国内、国外)五个方面来写,这个部分的书写切忌写成对自己标书的自我评价或吹嘘,一定记住,你要专家去评述的,而不是你把自己的评述强加给专家的,因此书写的角度一定要从学术的角度来写。
工作基础的书写其实就是对课题组过去工作积累的整体总结,一般的书写格式是这样的:
本项目是在原工作基础上的继续和深入。申请者共发表了若干篇SCI论文,其中影响因子在10.0的X篇,在4.5以上(国际某领域10%最高影响力,IF&4.5)Y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若干篇(见工作基础)。研究方向主要集中……。本课题组在研究…..,发现……。特别是我们首次报道了……,/或者:我们以可靠的证据揭示了(未发表资料)。再或者我们的哪些研究工作改变了以往文献报道的观点,这可能是…..参与……的重要证据。
因此,我们具有完成本项目的切实可行的、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
这种书写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几种方案,你可以进行组合和重新编辑,如果上面提供的你实在没有可采用的语句,不妨以更平实的写法对这部分进行书写。就是说采用文献资料对你的立体依据进行分析,分析可以分别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虽然平实,但由于一方面可以补充那些不能在立题依据中书写、但不写又有缺憾的部分,另一方面可以凸现你进行学术研究的严谨,也有一种平实之美。
在科研梯队方面,突出搭配的合理和科学,比如职称、人员组成、研究生参与方面都要注意,没有高级职称,一些评阅者会说缺少领军人物,没有中级职称,评阅者会说缺少中坚力量,没有低级职称,评阅者会说忽略传帮带的标书功能;没有研究生的参与,天哪!是人都知道现在完成标书的主要力量是研究生,没有研究生,你的标书是在开玩笑吧???
在其他方面,比如实验技术方面如果采用自己发明的技术,那是最好也不过了,不过采用成熟的技术也不妨通过应用文献加以说明。与国外国内的交流合作也很重要,特别是课题需要的试剂、信息和载体方面能够互通互惠,可以在标书中点出合作单位。
第四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二)
正因为研究基础在国基申请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才将这一部分放在最开始的位置进行交流,以突出你发表SCI论文的重要性。如果我告诉你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相信你会有同感的。通常参加标书评审的都是导师级人物,他们带有一些研究生,导师为了培养研究生的需要,通常第一评会交给研究生去完成,研究生会把很多精力放在立体依据的推敲上,他们由于阅读了大量的文献,对你立体依据中引用的文献有时候可以做到随手拈来,对你的错误可以做到如数家珍
,当研究生把这些缺陷汇报给导师的时候,这些评委们只要看看你的工作基础,就定下了他评阅标书中的优先赞助、同意赞助和不予赞助等结论。呵呵,我看到你在偷笑
,你是不是这几年都帮你的导师在干这种活?!
其实术业有专攻,作为评委不可能对自己审阅到的标书的内容都有切实的了解,但他们可以从你文字表述的内容和自己常年的经验分出三流九等。甚至只要有一个很小的错误他们也会拿出来,据此作为否定你标书的依据。
你所做的就是雕塑工作,拿着文字的刻刀一点一滴地完善,而在标书的部分给了你自己评价的空间,你认为自己的鼻子好,就要突出你的鼻子,你认为自己的脚趾头好,就要赤脚。这个部分就是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在写这部分前,你要躺在床上,认真地想想,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完成了这份标书的书写?是评职称的需要,还是强烈的兴趣?在这种书写的过程中,你对这个领域的进展了解多少?在这种进展中,你居于何种位置?是独创,前列,还是跟跑?
我强调一句,且不要因为自己是独创而沾沾自喜,切莫要因为是跟跑而垂头丧气,因为科学上的创新不一定意味着先进性,创新通常包括原始创新、借鉴创新、跟踪创新和集成创新等形式,往往对原有知识和内容进行修改后可以产生更大的科学推动作用,对原有零散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提升往往产生比原来更强的对科学的指导作用,这些创新在标书的申请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标意义。当然我们并无意否认原始创新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但这种创新毕竟只是很小一部分人能够做到的,你不相信,你去发明一下PCR技术、膜片钳技术、SiRNA技术?
搞清楚了创新的含义,我们就能更好地对自己标书的特色和创新性进行评价,想想是不是我们标书的特色具有“中国”特色,比如我们研究某少数民族在血细胞的表面抗原基因的表达与汉族的差异,或者华南地区的地中海贫血的基因表达?或者河南林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与食道癌的关系研究,这叫地区或者中国特色。这种标书由于特色和唯一性,通常在具备较完善的研究方案情况下较容易获得赞助。
其实并不是太多人写的标书具有这种中国特色,很多人研究的其实都是很基本的问题,比如缺血缺氧的脑水肿机制、某信号通路在什么什么中的作用等等,对这类标书的评价通常是有一定难度的。
介绍一下本人的观点。
要突出自己以前的工作,特别要突出自己现在的研究是建立在以前发现的基础上的。将以前的发现进行展示,本人首先报道了什么现象,在某方面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机制,实验证据显示什么可能参与这种机制,如何参与呢?本研究拟采用什么样的技术,获得什么样的可靠依据,说明什么样的问题。
2. 一定要把你标书的卖点突出出来,技术上有改进,改进在那里?必要时要引经据典,将自己突出出来。
我是个普通的青椒,跟小木虫上的大多数虫子差不多,为青基消得人憔悴。
自从去年9月份知道小木虫是个可以交流青基最新消息的论坛后,我就时不时地来基金版潜水,看几家欢喜几家愁,当别人中了基金时会羡慕,若没中基金我也会感同身受。我很少冒泡,以致到目前存的金币都少的可怜。当我认真地拜读了很多虫子所写的中或不中的心得体会后,也萌发了要说些什么的念头。这些都是我的切身体会,各位虫友见仁见智,择其有用之处姑且信之。
为方便虫友了解本文内容,概括摘要如下:
摘要:以本人亲身经历讲述青基申请与函评的关键所在。青基申请的核心是不要让评议人轻易找到你申请书的“短板”给他机会否定你。重要影响因素包括:Idea、布局谋篇、文字功力、排版细节、投送学科、高手指点、圈内关系、人品运气。青基通过与否是所有因素的综合,有明显不足的申请书在竞争激励的现在难以获得通过。
一、申请经历
我从去年开始第一次申请青基,不过没中,既不知道上会没有,也不知道函评成绩,连最后的评议信还是我主动去要才发给我的。可以说第一次的青基申请完全不对路!经过自己的总结,决定今年换个题目重新来过。详细说说今年的申请经历。
今年申请准备的时间并不长,大概20多天。虽然之前已经有了想法要干什么,但是真正落笔还是有相当大差距的,心里很着急,对自己的懒惰大大鄙视了一番,并下定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可直到现在依然故我)。熬了几个通宵,终于看起来像模像样了,这时候距离截止日期还有5天,于是很不好意思的拿给老板看(老板有点责怪我交的太晚了),老板让我交给曾经在基金委工作过的老师帮我审一遍。结果让我顿时没了信心,那位老师虽然不懂我的专业,但是上来便问:“你的学术思想是什么?”我当时就懵了,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见我不明白,他大概解释了下,就是用XXX方法和XXX技术解决XXX问题。(我承认,在这点上我确实很菜鸟,相信很多虫子都非常清楚学术思想的意义)接下来他并没有给我仔细看细节内容,只是让我回去整体修改。很受打击。
修改好后,我先找了同领域的其他老师(当然全都是中过多次面上基金的有经验的老师),去取经求教。确实收获颇丰,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申请书里要有图(要有图啊,虫子们!),后面再详细介绍。再拿回给开始那位老师看,这回给的评价还颇高,说运气好的话没什么问题。这位老师可是审过N(无数)篇申请书的人啊,我的心里终于踏实些了。中间经过略去不表。
有一天,基金委莫名其妙的给我发了封信,让我同行评议青年基金。请原谅我的无知,我当时还以为我的申请书十有八九会中,才会选择我来评议的(囧...)。谁知完全没有任何必然关系。于是,在本文中我也会站在评议人的角度来详细的解释“如何看待一份申请书”。
再就到了7月份的会评,由于有一些内部关系,知道了我的基金已经上会,继而又收到消息称已经通过了。像所有头一次中青基的青椒一样,我跟我爱人都兴奋地难以入眠。sigh,青基的魅力太大了,怎么都挡不住啊!
言归正传,怎样才能增加青基申请书的命中机会呢,我会从Idea、布局谋篇、文字功力、排版细节、投送学科、高手指点、圈内关系、人品运气8个方面逐一论述。
二、影响青基通过与否的重要因素
在正式论述之前,给大家一个小提示,不要过分依赖网上下载的所谓申请书,如果你是以这些申请书为模板来写的话,我认为十有八九是没法中的。很多下载的申请书是多年前的,早已经跟不上现在的标准了,这是其一;其二是我严重怀疑这些申请书其实根本不是中标者的原版,而被做了技术处理(也就是剪辑版本)。我所审过的十几份申请书,多数都比网上下载的水平高的多,但基金委要求的通过率只有1/3到1/5。所以,想起我第一年就是看了很多网上的申请书,觉得自己写的还很不错啊,现在看来真是误人子弟啊。那应该看什么模板?
当然是你们实验室或系里其他中过基金的老师的申请书了。要脸皮厚,要多借几份,千万别给人家外传,弄成纸质的,然后把电子版删掉。要认真琢磨,分析他们的优劣。要结合着他们的知名度、内部关系等诸多因素看申请书的好坏,有些老师确实名气大,申请书写的巨简单,甚至有错误,新手可千万别跟着学!
好了,言归正传。
相信各位都曾看过无数攻略解释过为什么Idea很重要,因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看中这个,没什么好解释的。是的,我看过十几篇青基申请书,有没有好的Idea可以一眼就看出来(虽然我不是专家,不是大牛,但大多数同领域的博士都有这个能力)。所以,申请青基的话,不要试图用新瓶装旧酒,不要把一个没多少技术含量的东西包装成多么创新。比如,很多人其实就是用现有的某个商业软件去做一个工程项目,还非要说有技术或方法上的创新,这显然给了评议人一个最好的理由来否定这份申请书。随后的附件中,各位可以看看评议人的评分准则,就知道了这样的申请书是最好评的,看看摘要,看看立项依据部分就够了,后面说什么都不重要。
所以,无论申请青基还是面上,Idea是最基础的一个条件,它决定了整个申请书的起评分。在Idea上可以多花些时间,毕竟一个好的想法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需要多查些资料,多跟人讨论等等。
关于Idea的再一个重要的部分是,所选题目要大小适中。我的建议是比一般的青基申请要求稍微多一些,比如一般来说大家都认为青基能够做到研究透彻并解决一个关键问题是比较合适的,那么你可以在此基础上延伸一些,拓展一点,工作量上更饱满些。毕竟是择优录取,你说你可以多做一些,获得资助的机会更大一点。但要把握好度,千万不要写得过大,不过,目前,还没有看到这样写的,否则一看就是来骗钱的。
好的故事要有好的结构,布局谋篇就是干这个的。你写申请书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高度,站在读者的角度(通常是不十分了解你的专业的读者),试图给他讲一个很诱人的项目(有人说是一个好故事,都一样),让他觉得此事可行,而且非你做不可。话虽然好说,很多帖子都提到过这一点。
我的感受是,在你胸中没有竹子的时候,先不要轻易动笔写,要不你返工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记得一定要写提纲,然后逐步丰富每一部分,开始可能是一两句大白话,然后扩写要点……。在布局谋篇时,要做到从申请书整体上去把握内容的安排,比如你的“学术思想”是要反复强调的内容,但是在立项依据,在研究内容,在技术路线,在可行性分析,在研究基础等各个部分都是不一样的表述方式,你要从全局上把握叙述的侧重点,做到前后呼应,还不让人看到车轱辘话反复说,感觉反感。
布局谋篇可以借鉴,虽然专业技术不同,但是申请书的结构毕竟有章可循,有很多帖子都提到过,我不再细说。诚如前面提到的,多借几份本领域的老师的申请书参观一下,看看他们是怎么安排结构的。
其实,自然基金的申请书很像八股文,每一块内容都要涉及到,虽然基金委的提纲里没有将具体的,但是你一定要明确地告诉评议人。比如:很多人在立项依据中没有明确的指出“存在的问题”,造成评议人很难对你的项目进行具体的评价,而这一点,基金委给的提纲中并没有提到。我简单总结了几点,希望大家对照下,看你的申请书中是否做到了这几点:
(1)研究意义:控制在第一页内(3/4页),短小精悍,是摘要内容的扩写,要开门见山的指出你项目背景、依据,以及要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等。
(2)研究现状:要全面,内容适中,前后有逻辑关联,后面的存在问题即从这里引出。要有适度的图表,让人看了图表基本上能明白你的申请书是干什么的了。其实真正的具体内容认真看的人不多。
(3)存在的问题分析:无论几条,段首用一句话概括该段意思,粗体显示。明确指出文献中各种不足。与你的研究内容等呼应(最好能一一对应)。
(4)立项依据的最后要总结一小段,指出学术价值、应用价值等作用。
(5)研究目标:一定要在研究内容前。要明确提出,短小精悍。
(6)研究内容:有小标题。解释的话不宜太多(2~3段为宜),突出要点即可。
(7)拟解决的科学问题:记住“科学”二字。要体现项目中的科学性。因此,跟前面的“存在问题”略有差别,主要是侧重点的不同,但整体上可以呼应。很多人把这部分写成了“技术问题”,这两点之间的差别要细细体会,跟不要把它写成技术难点。
(8)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最好先有个整体的技术路线图,然后每个研究内容都要有个具体点的技术路线图,让人清晰明了。
(9)可行性分析:从你的经验、你的实验室条件、已经做的研究基础、其他项目的支持条件等各种有利方面阐述。控制在一页作用为宜。但是,不要过分强调你们获得的其他项目支持,比如国家支撑计划、863、973等等,否则让人联想到你其实是那其他项目的工作来申请自然基金,相当于“一盘菜端好几次”,也许会成为否定你的理由。关键是恰好,既能对本项目申请提供基础条件,又绝不是重复申请资金,怎么把握仁者见仁罢。
(10)特色与创新之处:两个重点——特色+创新点。要非常明确的提出这两个核心。很多人拿到申请书先看摘要,然后是立项依据,接着就看这里,所以,不要试图掩盖创新点的不足,还是要在Idea上下功夫,对这里,怎么斟酌都不为过。
(11)年度计划:还是要分年度的较为详细的说明一下为好。
(12)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这一点跟(9)有相似的甚至是一样的地方,但是不要简单地重复,要有不同的侧重,至少从语言上要换个说法。
在申请书中,确实有写的好坏之分,而且非常明显。虽然大部分内容是技术性的文字,没有所谓文笔好坏,但是,在立项依据部分,可行性分析部分,若有好的文笔还是会增色不少的。在这里,我只说明我的喜好,个人见解不同,权当参考。我所看的十几份青基申请书中,我比较欣赏言简意赅型的,比较直接地阐述申请的项目是哪方面的,都可能有什么价值,为什么必须要干,申请人准备怎么干。能把这些问题说的清楚,其实难度还是不小的。这里有个度,一定要把握好,要既能体现你有信心和能力,还要说明你的立项是非常重要的,又不要吹嘘和夸张。检验你写的是否过关的一个办法是,写完之后就请有经验的老师来看看,要提中肯的意见,还要请你的研究生或者不了解你的行业的朋友读一读,让他们说是否能看懂。
总的来说,要通俗易懂,但是还要(必须)有科学技术的先进性。这样的话,无论你遇到的是什么样的同行评议人(大同行或者小同行)都会认为你是一个对自己所做的科研工作非常清楚地年轻人,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把如此先进的科技问题表述的如此清晰明了。这是很重要的加分。
当评议人拿过你的申请书,一般会总体浏览一遍,如果你没有用突出显示的方式,评议人很难快速抓住你的重点,如果你用了太多的诸如“加粗、着重号、斜体、变化字体”等方式突出显示,评议人很觉得眼前一花,心里烦躁。当评议人仔细看你的申请书时,他会首先看框架内容,即你的二级、或三级小标题,以及你认为重要而突出出来的文字部分。因此,要十分注重排版的细节问题,包括文字的字体、字号、行间距、段间距、图表文字大小、表格形式等等。建议各位参照博士论文的排版方式进行修正。但是对于字体和字号的建议是:正文用仿宋比较好看,字体种类不要超过3种中文字体,英文以Times
New Roman为好。字号以小四为宜。建议你自己打印出来后,请同学老师都看看。
投送学科的选择很关键,有时候是决定函评成绩的关键因素。我们都知道学科背景的差异,会导致不同专业的人对同样的课题的认识角度、认识水平的巨大差距。考虑投送学科的关键是选择你们课题组能量最集中的学部、学科投送(比如跟你一个方向的老师以前中的基金投的是哪个学科);如果没有什么内部关系,也尽量选择你所在系、所最直接相关的学科。这不能说是门户之见,但是不同专业的评议人想问题的角度可能跟你正好是拧巴的。其实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说过,你如果不是很确定的话,要多跟老板商量。
在前文中其实已经多少涉及到了这一因素。我的申请经历告诉我,一个有经验的高手跟你说的一句话都可能改变你申请书的水平。所谓高手,应该是自己有很多次的基金(特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成功的经验,或者是评阅过N(&150)篇申请书且命中率很高的人。身边没有,就去别的系,别的学校找,通过同学、老师、朋友介绍也要找,小木虫上也可以,这么多牛人都中过基金,肯定很有经验的。多找几个人,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给你他的建议,所以“兼听则明”嘛。当然,我还是建议你写好后再去找高手,让他给你提修改意见,如果你只有一个Idea,就想找高手指点,恐怕距离中基金还差的太远。
这里所谓“关系”对青基能否通过所起作用有限,不要太过依赖或抱怨。结合我的经验来看,我不是属于一点关系都没有的虫子,但是有的关系也仅限于能够帮我查一下是否上会,上会是否通过,如此而已,我也不知道函评是几A几B几C。看到前几天有个帖子说,为什么现在发帖说自己基金中的“牛人”都说自己没有关系、全是靠写的好才中的呢,没有关系你又是怎么知道消息的呢?我觉得这位虫子提的问题很好。关系有远近,有硬有软。别人我不知道,但是我的所谓“关系”只是打听消息而已,也仅此而已。若有认识的上会专家,那才是会影响基金通过与否的重要关键。所以,看到一些虫子提到自己什么关系都没有而觉得国基不公平,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大部分人的关系都仅限于打听消息而已,基金通过与否的关键其实在函评阶段,所以相对来说,国基的公平性还是不错的。与其依赖或抱怨有没有圈内关系,真的不如退而结网。
尽管如此,能找到一些圈内关系,帮忙打听消息也是很不错的,如果能有机会还是要把握住。看个人的机会罢了。
把RP运气放在最后,是想说明“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上述7点如果你都能做到最好,剩下的就是积德行善咯。遇到乞丐给点零钱,到小木虫上多发发帖子和金币,看帖回个帖之类的。呵呵。道理大家都明白,不罗嗦了。
为小木虫做点贡献,为广大青椒们提供一点我的私人感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此为证:本贴所收金币,待基金委正式通知下来后,全部散发给各位虫友。
三、附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同行评议要点)
青年科学基金是有志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科研人员的起步基金,其定位是稳定青年队伍,培育后继人才,扶持独立科研,激励创新思维,不断增强青年人才勇于创新的研究能力,促进青年科研人员的成长。申请人应能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其项目组的主要成员以青年为主体。
请评议人从如下方面对申请项目进行评议,在此基础上给出综合评价等级和资助与否的意见:
综合评议申请项目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基础研究类项目,对科学意义、前沿性和探索性进行评述;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在评议学术价值的同时,还要对项目的应用前景进行评述。请明确指出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二、 对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综合评议。
对申请项目的整体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包括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如有可能,请对完善研究方案提出建议。
对前期工作基础和研究条件以及经费预算进行适当评价。应特别注意评议申请人的创新潜力和创新思维,不必过于强调其研究队伍和工作积累。
综合评价等级参考标准:
优:申请人有较强的创新潜力和创新思维;申请项目创新性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研究内容恰当,总体研究方案合理可行。
良:申请人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申请项目立意新颖,有较重要的科学意义或应用前景,研究内容和总体研究方案较好。
中:申请人创新思维一般;申请项目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或应用前景,研究内容和总体研究方案尚可,但需修改。
差:申请人和申请项目某些关键方面有明显不足。
四、站在评议人角度看青基申请书
我的确是按照基金委发的同行评议要点来评审的,尽可能的做到我认为的公平、公正!我评审的申请书有十几份,我给了其中2个优先资助,4个资助。
背景不是问题
不论你的研究背景是什么,大家一般都能理解,有的确实比较偏,但是通过阅读申请书的立项依据还是能知道在本学科中这个课题的分量的。有些实在不是很熟悉的,也会上数据库中搜一些文章来看。我想我是没有做过评审的小同行,做事应该会认真些,那些年年做评审的老师们应该会大概浏览一下罢了。但是作为申请人,你要做到万无一失,无论谁看,都应该让人很快明白项目的背景。
核心技术(Idea)才是关键
这个决定了创新的水平和高度,是评议人最看重的部分,因此要多费心思。不展开讲了。
3. 整体感觉就像在看一个人
这种感觉很抽象,大家可以想象成一个求职者被你面试,你对他(她)的整体印象。总的来说,评议人一般不会看一份申请书就立刻打分(除非他很赶时间,在敷衍评审),他会把所有的先粗略地看一遍,然后从中抽出最有可能资助的,大致分个类别(一、二、三级)。这时候,如果申请书有较为明显的漏洞,比如创新不够、比如技术路线不详细、比如立项依据不充分等等,评议人基本上会给这份申请书划为二、三级去,基本就不会有机会翻盘了。所以,不要有明显漏洞是第一步,要从整体上让评议人感觉你的申请书不错。这并不涉及太多具体的技术问题,大部分都是表面功夫。(这样说是因为这的确是第一印象,就做了大致判断)
让评议人想否定你的申请书必须大费周章
我一说大家就能明白意思了。我在评审的时候,尺度把握得还是比较严格的。因此,对于有技术伤的申请书(大多数都是属于这种类型,大家的表面功夫都做的很不错),我就只需要从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技术路线中任何一个角度说这样做(立这个项目)是不合适的,就可以否定掉这份申请书。但是,如果这份申请书很优秀,我基本上是很难找出其中不足的地方(基本上是丈母娘看女婿,怎么看怎么顺眼),我乐得其所的自然会给他优先资助的机会。我想这样的心理,很多评议人都会有。
纯理论的申请书投送到应用类学科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有些数学、物理理论的投送到我们学部,虽然申请者文章发的牛,申请书也写的不错,但是我还是只给了他(她)一个资助(B)。因为,我认为他(她)的研究方向更偏向于数理学部的支持范围,虽然有一定的应用背景,但是从研究基础(如发文章水平和数量方面)方面同本学部的其他人相比有太多不公平的优势(普遍SCI都不是很多)。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不要太存侥幸心理,觉得我的申请书在数理学部可能属于中游,去某个应用领域的学部可以凭理论优势或文章获得优先资助。我个人的看法是,因为你跨了学部投送,那个学部的人可看法未必跟你一致,思路可能都不对路,风险还是比较大的,投送需谨慎!
博士毕业进入第4个年头,青年基金申请3次,今年终于得中,期间经历虽然谈不上艰辛,但也可谓坎坷。借此机会,也谈谈本人对申请基金的经历和浅薄体会,希望对以后的虫子们有借鉴作用。
本人2006年12月毕业于国内一所211高校,学校国家二流,但学科属国家重点学科,学科排名基本是前两名。2007的那一次因为博士刚毕业,工作未定,根本就没想到写基金那茬事,到了3,4月份面试后才通知,要留校需做博士后,博士后第一年也拿到了国家博士后基金和省博士后基金等小课题的资助。
在2007年年底,开始准备2008年的国家自然基金,这是第一次准备写。那个时候我们学校的基金中签率不高,一年也就40来项,所以从心理上还没做好准备,觉得自己中的机会不大,在这种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也没有太把基金当回事,适逢07年底有个外企找我去给他们做个小项目,那时候收入很低,房贷压力很大,于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下来,并把写基金本子的事拜托给你了一个师弟,结果那年全国雪灾,我被封住南方一城市回不来,一直到大年二十九才直接飞回老婆娘家过年,过外年回校就交了基金本子,虽然期间我也进行了修改,但结果可以想象,当年没上会(2A1B2C)。&
当2008年9月份基金公布的时候,自己没中是预料之中的,但令我惊讶的是,我们办公室经常在一起打牌的牌友,4个中了2个,这个基金的压力也一下子陡增,我也开始意识到青年基金开始普及了,已经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年底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什么都不做,精心准备基金,换了个题目,重新写。过年期间老婆生小孩,我也只陪了10天。到了九月份接到通知,上会没中,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很受到鼓励的。因为这次有个很大的区别是我换了学部,之前也有师兄劝过我说:在以前的那个学部,我们是主流,排在前面的,老板的人缘也比较广,如果本子跟别人写的差不多,我们胜出的机会可能会高点,在别的学部,又不太认识人,也可能会受到排挤…”。但我始终认为国基总体是公平的,因以本子为依据,我的申请的基金题目和内容就因该报到别的学部去,如果过多的考虑一些非主要因素,是没有必要的。
当然09年上会没中,也让我稍微动摇过,如果报在自己熟悉的学部,可能上会就知道了,主动点也可能就上了,但这种想法也只是一闪而过,到了2010年的时候,按照评审人的意见认真修改了本子,还是报在自己选择的那个学部,再加上博士、博士后做的部分研究成果也已经出炉,有代表性的成果发表在影响影子在3和2.5以上的国际期刊上以及国内的顶级学报上,同时也中了国家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因此感觉这次能中基金的心理暗示还是比较强。结果也不出所料。
因此我的虫子们的建议是,把重心放在自己的本子上,提高自己内功的修炼,别的事情自己也控制不住,所以也不必太关心。我这里尤其想谈谈的的是对评阅意见的看法。我最近看了很多虫子在基金不中后大骂评阅人不负责任,不懂装懂等等。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寥寥数字,就把你打发了,有时的确很气人,太不尊重年轻人的工作。但我在这里其实非常同意小木虫有人提到过的,我也帮我老板经常评阅基金,其实评阅人在审阅基金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泛看和总体把握的过程,由于现在每个评审人手上的本子都在十来本,甚至更多,再加上大家又忙,每个本子可能十多分钟就解决了,负责一点的评审人会多花点时间。当阅读完一个基金后,他们在总体上会有个判断,甚至这个判断在读完基金的题目和摘要就已经做出了,如果做出的判断是不给,那么就用一些大话和套话,像什么:创新点不强;技术路线不清;研究基础较弱….,谈的比较笼统,对申请人建设性的意见不多,这就会让申请人感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申请人有时感觉很冤,明明都说清楚了,怎么评阅人就没看懂了,其实也不必感觉很冤,因为这其实就是评审人总体上看完后不想给基金,但又没时间去针对细节做出评论。我今年基金上评语上有句原话“项目申请书中各项内容均良好,是一份令评阅人满意的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书”,所以建议虫虫们做的是,尽量完善细化自己的申请书,争取让评语人无话可说。因为抱怨评阅人是没有用的,除了可以发泄一下,我还是那句话,基金总体是公平的,但有其是青年基金,还是看本子。&
一、关于你的项目的同行评议意见如下:&&&
运用....的有关原理与方法,对...实现功能上的...,使之具有....,一直是材料化学研究领域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本申请项目拟将...与具有...能力的...,用于...材料,来研究...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但是申请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基础仍相对薄弱,希望申请人继续对相关方面进行必要的前期研究工作,建议基金委下次再考虑给予资助。
该项目拟将....与...,用于....,研究.....,有较重要的理论意义。这种将...用于....,实现...结合有创新性。申请人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依托单位有实施项目研究内容的平台,可以考虑给予资助。&&&
该项目的难点之一是....的合成。申请书...列出了拟使用的....,其中既含...,又含.....化合物,与....嫁接,可能得不到预期的...。
本申请所设计、合成的....具有明确的理论意义和应用前景。目标明确,路线合理。申请者已经发表了较高水平的研究论文,研究基础良好,取得预期成果有保障。
如何写一个好的本子呢?
&&&&&首先,得有一个好的IDEA。好的IDEA不是凭空想象,是来源于实际工作,说白了——就是如何将临床问题转换为”科学研究“。解决好这个问题,你的IDEA就有了眉目。
其次,学会利用文献。消化文献对确定立项依据和研究思路其关键作用,文献是前人的,但是其中的精华是本人立项的佐证,同时其中的研究方法有许多可以借鉴,这样就可以省去许多功夫。
再次,听一些辅导课,许多人认为自己每年都在写本子,对申请的注意事项了如指掌,可以说自己就是专家。其实学识这个东西交流很重要,在百家争鸣的时代,观点各异,但却都有可取之处,所以不妨听一些讲座,最好不仅仅局限在本校的一些科研处长、院长,听的多了就会觉得每年都差不多。学术氛围浓厚的地方无外乎北京(离中央近的地方还是有些好处),我也听过一些,确实有很多帮助。如果是刚进入工作单位,又想申请基金,更是需要听听。对于每年申请的一些思路会有很好的引导,这样可以少走些弯路。
最后,反复修改。修改分为多种,自己修改,请别人修改。很多标书写完后觉得很不错,放个十天半个月,再看发现问题很多,其实就是写的时候很兴奋,觉得找到好的突破口了,小的瑕疵就都看不到了,过几天才会发现。标书的修改不仅要对思路、研究内容,要对每个标点都要修改,印象分很重要。说得着我的说个题外话,我曾经和一个评审专家交流过,他说评标书先看摘要,发现有标点、文字等不规范就直接放到C或D档,有时间再简单看看内容,如果还行C吧;而摘要写的很规范、抓住重点、无文字错误就根据情况放到A或B。分类结束了,这样有针对性地去仔细看标书,好的那肯定优先资助,开始印象就不好,内容没有很多新的东西,那就是不建议资助了。或许是有些草率,但他认为:申请人对自己都不负责,专家要负什么责任?
事实却是如此,所以修改标书要对文字、标点都做仔细修改,这个是要花些功夫的,但这个可以找个语言类的朋友给修修,这样经过文辞润色,无疑会锦上添花。
国家基金申请书写作技巧与问题解析
有关基金申请的一些须知,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和获知。譬如2009年度《项目指南》前面专门列有“申请须知”和“限项规定”,清楚地说明了有关问题。所以,仔细阅读和理解《项目指南》、《基金条例》、《基金管理办法》中的相关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须知的基本问题主要指申请书中涉及到的非学术性填写内容。首先,申请者需要了解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定位是:“支持基础研究,坚持自由探索,发挥导向作用”,它的二十四字工作方针是:“尊重科学,发扬民主,提倡竞争,促进合作,激励创新,引领未来。”它的评审原则是:“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因为这些原则决定了项目的总体资助走向,不管是从学者个人的兴趣出发,还是以国家需求为牵引,终极目标都是要探索、寻找、发现现象背后的科学规律的必然性。
其次,申请者还需要了解《基金条例》和《基金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譬如关于申请条件和资格、经费预算中的管理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以及劳务费的比例和使用范围、限项的一些规定,等等。此外,还需要认真阅读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与自己的申请有关的部分。这些基本的功课做完之后,动笔才会比较流畅,没有障碍。如果能做到意在笔先,申请质量应该能得到更好的保证。
  关于基本信息和项目组主要成员,只要如实填写即可。对于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项目组成员也不必过多,一般情况下4~6人足矣(包括研究生或博士后在内)。如果邀请海外学者参加课题,则需要提供参加者的确认函副本(传真件亦可)。
  关于申请代码。2009年将使用新版申请代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申请代码是按照学科领域涵盖原则构成的,不同级别的代码,覆盖的领域大小不同,有一些代码之间会有所交叠。不要简单按字面意思理解,找到对应的代码就一填了之,而是在理解代码覆盖范围的基础上,对照自己项目的科学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再选择合适的申请代码。
  关于项目的研究期限。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地区基金的研究期限一般为3年,从申请年的下一年1月1日开始算起,到3年后的12月31日结束,譬如,对2009年度的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其研究年限应该是日至日。
  关于经费预算。对于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地区基金而言,项目管理费用的使用额度是5%,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的使用额度是15%,劳务费的使用额度是15%,而且其使用范围仅限于研究生和博士后的津贴。在备注栏中要给出各项预算的简单计算依据与说明,对5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费用预算,需要给出较为详要的必要性说明。
  关于申请者正在承担的其他项目和基金项目。申请者如果有在研的科研项目与申请的基金项目相关,应该对两者的关系给予说明。对在研基金项目进展情况如能给予恰到好处的描述,也会产生较好的效果(新申请者不必考虑这一点)。
   关于承诺和签字。英语中有一句谚语非常好:“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这应该是人生的座右铭之一,而这里主要就是体现申请者的诚信意识。要实事求是地填好申请书的每一部分,对每一部分涉及的基本信息、使用数据和文献的真实性负责。
   关于依托单位及合作单位承诺。应该提交加盖单位公章的原件(纸质文本),而且单位名称必须与公章一致。
   申请书的电子文本必须与纸质文本严格一致,并具有前后一致的版本号(无页码部分除外,如承诺页)。
  关于工作基础。工作基础有狭义的理解,也有广义的理解。人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其实地下是有地基的。狭义上,有一些前期工作基础应该更好一些,因为前期基础往往是开展高水平研究的必要条件。在水中泡过足够的小时数,才能体会和驾驭水的浮力;驾驶过一定的里程数,才能开始体味驾驶的乐趣。如果没有直接的基础,也只好给出间接的基础,即概要描述自己过去曾经做过什么工作、取得过什么结果,但这些叙述只能提供一种间接证明,起到让别人了解申请者的科研能力和素质的作用。
  关于工作条件。应该围绕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思路,给出必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条件,不需要罗列很多面面俱到的高精尖“武器”。如果工作中涉及到的个别工具和手段不具备,则需要说明通过什么途径加以解决。
  关于申请者简历。这里的申请者既包括项目负责人,也包括项目主要参加者。所以简历的填写不要漏掉后者的信息。既然是简历,当然也包括论文发表等能够说明问题和体现个人工作价值的内容,但没有必要罗列相对次要的信息。
   需注意的关键问题
  前面主要罗列了一些申请书撰写须知的非学术性注意事项和说明,其实更需要申请者加强关注的是,在撰写申请书中的学术性内容时,应该怎样更好地把自己的思索和考虑变成清晰的文字表述,让自己的同行能够清楚、无歧义地理解申请项目的真正内涵。
  自然科学基金新申请者,当开始考虑进入学术内容的撰写时,最先进入脑海的应该是什么呢?答案说起来很简单,就是选题和立题,即需要先考虑在申请的项目里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选题不是选领域和研究方向,而是选择一个具体、明确的科学问题,这一点至关重要。相当多的申请书都是给出一个比较大的范围,没有聚焦到一个“到位”的点上。此外还需要考虑,提出的问题是一个真正的问题吗?其重要性如何?然后应该考虑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新视角来理解它,随后还要回答这样的思路或者理解是否对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物理学的进化》,1938年)。这需要开阔的视野、独到的角度,之后才能有所发现和超越。问题锁定之后,需要的则是打开这个问题的钥匙。长时间的必然思考和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偶然所得,都可能帮助自己到达向往的彼岸。
   申请书是你的敲门砖
  事实上,申请书设计的格式(撰写提纲)就是提供了这样的形式,让申请者能够围绕自己提出的科学问题和新思路,给出清晰、明确、充分、有说服力的论证。科学问题和思路体现申请者的思维、想象力和洞察力,论证则体现申请者的逻辑推断、展开和分析能力。在申请书中,这些内容是通过立项依据、研究内容和目标、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等的具体叙述来体现的。要想使申请的项目有竞争力,申请者需要下大气力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充分细致的准备。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两点:第一,自己确实有想法和好的思路;第二,要善于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两者缺一不可。项目特色或创新之处(即创新点)实际上是点睛之笔,是想象力、洞察力和逻辑思考的必然结果。
  项目的论证开始于题目。题目不是简单地给项目取个好听或者好看的名字,而是能否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凝炼而抽象出一个到位的科学问题,使同行能够确切体会到申请项目要解决的问题。例如,从材料科学的角度来看,“镁合金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研究”就不是一个好题目。再比如,“金属配位氢化物储氢材料中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也不是一个好题目。改善的办法是,首先申请者得清楚自己究竟要研究一个什么样的具体问题。第一个题目太泛,所以显得空洞、不具体,科学问题不明确。应该围绕实际要研究的内容,给出关于组织结构的特定演化路径对性能产生作用的微观机理。第二个题目的范围就更大了,无法判断所申请的项目具体要解决什么科学问题。再譬如,“金属配位化合物抗癌药物和肿瘤显像药物研究”也不能算理想的题目,如果是“抗癌及显像双功能金属配合物研究”就好一些,更可取的是“抗癌及显像双功能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特性”。
  摘要部分应该看作是展现申请项目特色的地方。因为有400字的字数限制,要千锤百炼、言简意赅,充分利用好这里的空间,不要浪费文字资源,把申请书的精华所在表达出来,把问题的来龙去脉表达出来。比较好的摘要应该能使同行更好地了解申请项目的进一步信息,提供比题目更丰富和细致的内容,可以结合项目特色和创新之处,进行概括性叙述。
  立项依据的撰写应该注意,不要把它写成对于领域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性的论证,或者是国内外同行工作历史和现状的简单罗列。而是应该以自己提出的问题和思路为主线展开论述。
  立项依据是整个项目的立论基础,需要明确表达出自己要做什么和怎么做,有什么理由和道理做这个和这样做,紧紧围绕凝练的科学问题和提出的针对性、自己的学术思路,结合本领域他人的工作,展开分析和论证,由此体现课题的研究价值。简单说来,就是千方百计地把拟开展的研究和要探索的科学问题、思路等方面的道理说深讲透。这需要严谨的逻辑发展过程和缜密的连贯而流畅的叙述。还要注意叙述中的衔接和转承。这个过程很像和面,一定要把面揉透,才有可能蒸出好吃的上等馒头。
  这里特别需要注意避免“三段体”式的论证,即第一部分描述领域的国际热点,接下来自然归纳出这方面的研究有意义,最后,自己也准备开展相关研究。另一种三段体的表现形式为先从各个方面叙述研究的大背景和意义,然后给出或者罗列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用几句话说明自己拟开展的研究内容。这种形式的立项依据撰写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由于没有充分阐述自己对具体一个科学问题的理解和提出新的想法及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论证,使申请项目的价值打了很大折扣,因为同行尽管看到申请者了解了很多信息,但申请者本人的思路并不明确和清晰。其实,领域前沿也罢、领域热点也罢,都不代表一个具体项目的研究价值。项目的研究价值应该是申请者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另辟蹊径的理解思路。
  论证过程还须注意避免文不对题或离题太远,以及论证叙述展开层次和脉络。注意直接相关文献的充分占有和展现。别人的工作要钻研和理解透彻,不要留下死角。通过文献和其他形式的交流和讨论,真正理解他人工作的实质究竟在哪里,这样才不至于犯不求甚解的毛病,也才能真正做到视野开阔,找到特别的角度,才能真正做到独到和新颖。另外,应客观评述别人的工作,自己的观点也不要绝对化。
  论证要围绕主线展开。如果选择金属间化合物的塑性问题展开研究,就需要给出自己对塑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以什么样的思路去研究它,并给予令人信服的论证和说理。再譬如,如果研究抗癌及显像双功能金属配合物的结构特征,叙述过程就不能离开这条线,在逻辑上密切相关,要始终围绕结构特征这个科学问题,通过翔实有力的分析,讲清楚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与以往别人的工作有何不同、新颖之处在哪里,唯此,才能使论证令人信服和有说服力。
   把握好每一个环节
  项目的研究内容。应着重考虑由科学问题延伸出来的最相关要素和本质关联作用、规律,需要重点突出,有足够的深度空间可以挖掘。引申出来的研究内容,与科学问题之间可能是涵盖式的,即科学问题覆盖的范围内需要揭示的客观规律,两者的关系也可能是纲举目张式的……不管是哪种形式,需要申请者注意的是,不要罗列太多的研究内容,3~5个方面的内容应该足够了,关键是内容涉及的深度;也不要泛泛地讲述尽人皆知的一般规律性研究,一定要突出特色角度和考虑,才能引人入胜。
  研究目标。应该明确、简洁,突出项目的科学性和学术性。科学基金的目标不是追求具体做一件什么事情,而是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以特定的思路去达到预期的目的。应该从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出发,借助一定的手段,实现拟探索的最终目标。避免目标和内容相混淆和相似。归纳、凝练好的目标应该是项目的科学指向,或者是阶段性驿站。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指项目的关键、难点之所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项目就可以顺利开展下去,而不至于卡壳。所以,需要在随后的研究方案部分给出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案和对方案思路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应避免一般化,要有自己的特色,采取的方案能够确保内容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同样的实验手段,在解决不同的问题,研究不同的内容,甚至不同工作深度都会对方案的思路提出不同的要求,申请者应该对方案中涉及的具体方法、技术路线等给出有针对性的考虑和构思,并给出可行性分析。这里的可行性分析,重点应放在方案的思路上进行,而不是人员和设备条件。
  项目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也就是创新点。指有别于他人的学术思想或思路。可能是技术和方法层面上的,最好是一种思路上的新理解,以独特的角度看旧的问题,或者提出新问题,避免罗列似是而非的东西。创新的程度取决于自己的想象力能否比别人走得更远。
  年度研究计划。应该尽量具体一些,主要体现项目的研究进度和工作安排,应该结合研究方案,再加上时间安排,就能产生很好的年度研究计划。“一年一句话”式的表述不应该称作研究计划,只能算作计划纲要。
  预期研究结果。更多的应该体现在和学术有关的产出上,与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科学问题有密切的关系,应该与之有所呼应。重心最好放在研究工作的质量上,不是简单地发表多少论文。完成的工作发表之后最好能够有一定的影响力,或者有助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基金申请书由若干部分组成,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从题目到摘要,到立项依据,到研究目标和内容,到研究方案,等等,撰写时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整体性,不要神龙见首不见尾或半路杀出程咬金。综上所述,写好基金申请书需要做到视野开阔、问题明确、内容具体、思路清晰、角度独特、重点突出、方案可行。
  什么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基金项目的申请与受理尽管每年基本上都是那个时间节点,但科学研究活动是连续的,不会与基金项目的申请和执行完全同步。所以,功夫应该更多下在平时,多思考、勤梳理、常总结、练好内功。这是走向成功的最可靠保证。
博士后面上项目强调博士后期间的工作与博士论文工作的延续性。项目研究内容行文简洁明了;项目的预期目标层次分明,切实可行;科学意义和学术价值少而精当;应用前景略为拔高,最好有数据支持;创新与发展两段论,理论方法一段,技术应用一段。
自然基金的撰写本版已有很多经验。我的体会是立论依据耸人听闻:强调要研究的问题重要,不做“不足以平民愤”,不做会“亡党亡国”;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力挽狂澜:在问题的重要性和前人工作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ci拒稿意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