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申请专利的申请人和发明人,发明人给我带一个

《&专&利&权&归&谁&》--&一个发明人的困惑&(上)
《 专 利 权 归 谁 》 (上)
&&&&&&&&&&&
-- 一个发明人的困惑
(注:本文发表于《商界》杂志网络版,并被《商》杂志2002年8期转载。本文原名《专利权归谁》,但在发表时,被编辑改成了《可全球盈利的专利权归谁》。)
这几个月来,我放下了一切工作,苦苦思索。我不知道是我错了,还是这个社会错了。不知道科研工作者永远只能屈从于企业家之下,还是可以平等地交流。
我的心中充满了困惑。
我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语言,称之为iEnglish,并相信这种语言在Internet上将有广泛应用。日,我带着变买电脑所得的七百元钱从长沙来到中国的硅谷--中关村,先后走访了清华大学、微软中国研究院、金山公司等机构,最后在一家台湾公司--XXX信息技术公司得到了支持,于是开始了一段传奇经历。
公司为我配了助手,并全力支持我与北京科技大学的合作。先后有两名教授、十多个研究生参与了开发工作。
甚至台湾电子界鼎鼎大名的杨XX先生(台湾著名的XX电子公司总经理)也曾与我面谈鼓励。
然而,在申请专利的过程中,我与公司产生了分歧。公司要求我无条件转让专利,我答应转让专利,但坚持要求公司给所有发明人(包括我与两名助手)一个合理的承诺。于是,公司以"理念不同"为由,取消了对iEnglish的支持。
于是,所有的一切都烟消云散。
这些天来,我没有再寻求新的支持,只是不停地在思索:发明人到底能不能谈专利?
我想,iEnglish团队与XXX信息技术公司之间的矛盾,不仅仅我与总经理私人之间的矛盾,更代表了两个群体之间的矛盾,那即是发明人与企业家之间的矛盾。
所以,我把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完全如实地写出来,希望大家来共同探讨。
一、传奇般的开始
来北京三个月了,我身上只剩下最后十元钱。
所有能接触的机构都拒绝了我,微软中国研究院周X博士的话最直接:"你这套方案,从技术上讲是完全可行的,但毫无实用价值。微软绝不可能实施这套方案,你最好还是放弃它,做一点实际的事情吧!"尽管我并不信服他的话,但这对我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我的信心在慢慢消失。我有些动摇了。
周博士所说的方案来自我一个突发的灵感。几年前,我还在长沙读大学,一次在网上用东方快车把美国哈佛大学网站上的英语翻译成汉语,所得的结果乱七八糟,不知所云。原因很简单:英语是人类的语言,电脑根本就看不懂,又谈什么准确翻译呢?
就在那一刹那,我心中突然涌起了一个大胆的念头:能否创造一种电脑"看得懂"的语言?如果哈佛大学网站的内容用这样一种语言来写或者增加这种语言的版本,那么我们中国人就可以用电脑很准确地把它们翻译成汉语,俄罗斯人也可以用电脑把它们翻译成俄语,日本人翻译成日语,德国人德语……世界各国的人都可以把哈佛大学网站上的内容用电脑很准确地翻译成自己熟悉的语言。
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如果这样一种语言能研究成功,不仅对哈佛大学的网站有重要意义,对世界各国政府、各跨国公司、各著名大学等的网站都将有重要的意义。
我激动起来,开始着手研究这样一种"电脑看得懂"的语言。
2000年5月,我欣喜若狂,我知道我成功了,至少理论上是成功了。于是,我买掉自己唯一的家当--一台旧电脑,得了九百元钱。花一百多元钱买了一张火车硬座票,带着剩下的七百元钱和一个角逐国际软件市场的梦想,来到了举目无亲的北京中关村。
三个月过去了,找风险投资的事情毫无着落,甚至什么地方有风险投资商都不知道。而除了得到一些大学教授的口头鼓励外,各大软件公司先后都拒绝了我。拒绝的理由几乎一样:
iEnglish的推广难度太大,世界语的失败,就是一个例子。由于中国不是世界信息技术的中心,推广难度就更大大。
我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我必须去工作了。当时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XXX信息技术公司,月薪1800元;一个是三元牛奶公司的电脑部,月薪只500元,但管吃管住。我在XXX信息技术公司上了三天班,最后还是决定去三元牛奶公司。因为我身上只剩下最后十元钱,只有去三元公司才能保证这个月的基本生活。
在XXX信息技术公司上班的第一天,我就递交了一份关于iEnglish方案的建议给北京经理左XX先生,但一直没有得到答复。第四天,我没有去上班,只是给前台小姐打了一个电话,说我辞职了。然后回到地下室里开始做去三元公司的准备。
我一边打包行李一边在心中默默地说:"不管多么艰难,不管iEnglish方案受到多少人的批评,都绝对不能放弃!"
这时,寻呼机响了,是XXX信息技术公司打来的。我回了电话,前台小姐告诉我北京经理想见我,希望我回公司一趟。我很抱歉地告诉她我已经辞职了,不能来了,便挂上了电话。
可是过了一会儿,寻呼机又响了。这次我没有回,因为我对做程序员实在没有兴趣。但寻呼机一次又一次固执地响个不停,出于礼貌,我不得已又回了一次电话。这次是北京经理接的电话。他告诉我:"小向,总经理今天从台湾来到北京,我把你给我的资料转交了总经理,她看了你的方案很感兴趣,想和你谈谈。总经理对技术和市场都有很深的了解,也许会对你有帮助,过来聊聊怎么样?"
我心里算了一下,来回一趟公司需要两元钱的车费,我还剩下八元钱,足够去三元公司的车票钱了。聊聊就聊聊吧,大不了多受一次批评,我已经习惯了,也无所谓了。于是便答应了。
我不抱任何希望地来到XXX信息技术公司,见到了总经理徐XX,一位很有风度的中年女士。她与左XX先生一起在会议室里与我面谈了约一个小时,问了很多技术细节。
然后,她微笑着对我说:"我非常赞赏你的想法,XXX信息技术公司全力支持你!"
奇迹就来得这么快,在我还没有来得及细思究竟发生了什么事,iEnglish方案的命运已经发生了改变。
走在中关村的大街上,我激动地望着来来往往的车流,庆幸自己终于遇到了有魄力的企业家。
几天以后,从台湾新竹发来一份传真,我被XXX信息技术公司聘为研发主管,月薪也从1800元升到5000元。
后来我得知,当总经理在董事会上宣布决定支持iEnglish方案时,几乎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都说这个方案太冒险。最后总经理发火了,说如果有什么责任她一人承担。这样才使得所有的人都停止了反对,使得支持iEnglish方案的决定得以顺利通过。
当我听到这件事时,暗暗发誓,一定要让iEnglish风靡全世界,谱写一段Internet传奇,以报答徐总的知遇之情。
二、黄金合作期
资金、场地、电脑设备等都齐全之后,我开始招兵买马,组建团队。
如何招到适合的团队成员,成了一大难题。大街上人来人往,到处都有人要找工作,但真正要招一个可用之人,居然那么难。十多天过去了,招聘工作仍然毫无进展。我有点急了,突然想到初中有个同学叫毕XX,如今正在清华大学精仪系读研究生。在初中时,他比我低一届。他是他们那一届的第一名,我是我们那一届的第一名。我们之间虽然不熟,但相互之间都是久闻大名的。找他去准没错。
我兴冲冲地赶到清华,一路询问,终于找到了他的寝室。在寝室里又巧遇毕XX的高中同学向XX,向XX在中科院读研究生。我向他们两人谈起iEnglish方案,他们大感兴趣、相见恨晚、一拍即合,我邀请他们加盟,他们兴奋地答应了。
这时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风波。我本意是请他们兼职,但他们却要退学全职加盟。他们对iEnglish充满了信心,一致认为iEnglish和世界语有着本质的区别,世界语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改变人们的语言习惯,所以推不广。但iEnglish却是一套计算机语言,应用在跨国网站上,只要抢占先机,市场策略得当,完全存在推广可能。并且,只要一推广,将是垄断性的。HTML语言、C语言、BASIC语言等不都推广了吗?关于使用iEnglish有学习难度和需要专人学习编写,他们认为网站上的一个小图标,往往都要花费设计者的大量心血,何况是一套语言版本呢?
至于中国不是世界信息技术的中心,我们三人的看法完全一致:谁规定中国就不能成为信息技术的中心?谁规定中国人就不能领导新技术潮流?我们就想建立一套国际标准!我们就想垄断世界机器翻译市场!
他们想退学的消息传到台湾,总经理马上回信,坚决反对学生退学,要求他们珍惜学习机会。他们这才打消了退学的念头。
尽管退学不成,但他们这种激情感染了我。2000年9月,iEnglish研发部正式成立。
我感慨万千,在经历千辛万苦之后,iEnglish总算找到了真正的知音。
接下来是一段非常愉快的合作期。在毕XX和向XX的配合下,我们开始了iEnglish方案的改进工作。没有想到,这个改进工作竟长达一年之久。推翻了无数套方案,但新方案似乎也有缺陷。那段时间,我们三人之间常常争吵,每次争吵都能有新的收获。
他们两人在方案的完善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毕XX首先提出了多义词解决方案,向XX在随后不久完善了句法的表达方法,又提出了让我赞叹不已的环形语句的概念。
那段时间我们常常取消休假,常常工作到深夜。我鼓励大家把iEnglish项目当成自己的项目,禁止他们两个对我说"你的项目……",而必须说"我们的项目……"我向他们两个承诺,如果成功,我们将共享胜利果实。
公司也尽可能地为我们提供方便。总经理每次从台湾来北京,都不忘给iEnglish团队带上一些礼物,令我们三人感到无限温暖。
有一天公司董事长杨XX先生来北京,当面向我表示鼓励。杨XX先生是台湾电子界非常有名的人物,据悉比尔·盖茨访华,提到亚太地区的成功案例,第一个提的便是杨XX的名字。我把杨先生的鼓励传达给团队成员,全体振奋。
漫长的研发工作,使我苍老了许多。2001年5月,我到北戴河去旅游,在海边漫步时,有个人说我应该有三十多岁了。我的心中涌上了丝丝苍凉,去年二十五岁的我往往被当作二十一二,仅仅过了一年,竟好象老了十多岁。
但令人欣慰的是,iEnglish方案已经开始走向成熟。就在那天晚上,我在一间靠海的房间里,坐在窗前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想通了结构体库理论和整体算法流程。
三、与北京科技大学的合作
由于iEnglish需要一个专门的词库,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iEnglish团队的三个人不可能完成,从北戴河回北京后,我开始策划与北京科技大学的合作。
北京科技大学网络中心主任、博士生导生杨XX教授,在我还未得到XXX信息技术公司的支持前,就曾鼓励过我,对此,我一直很感激。经过多次协商之后,我与杨教授决定合作开发iEnglish词库。由于开发工作是对英语单词进行改造,杨教授向我推荐了北京科技大学外语系主任张XX副教授。
暑假期间,XXX信息技术公司总部批准了我与北科大合作的计划,开发总费用二十万元人民币,首付十万元。由于与校方合作有诸多不便,我们采取了与杨教授及张教授私人合作的方式。
杨教授和张教授组织了十多个老师及研究生,开始了紧张的开发。由于我是第一次负责这么大的工程,全无管理经验,犯了一个低级错误,致使这么多人开发一个月,竟完全无用,需要全部返工。我急得冷汗直流,最后北科大的朋友们谅解了我,不仅全部返工,还安慰我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那次事件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的含义,也深深领会到北科大师生的友谊。
后面的工作中,我小心翼翼,再也没有犯类似的错误。
北科大的网站有中文版、英文版两个版本。我一直希望北科大的网站能增设iEnglish版本。如果北科大的网站增设iEnglish
Version,将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电脑看得懂的语言"发布信息的网站。这极可能成为国内科技新闻的一个焦点,从市场推广的角度,将对iEnglish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的计划是通过北科大影响中国,通过中国影响世界。希望北科大的网站率先增设iEnglish
Version,从而影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网站跟随增设iEnglish
Version,进而影响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要网站增设iEnglish
如果iEnglish的技术过关,并能同时推出高质量的多国翻译软件,这一切是有可能实现的--至少是可以梦想的。
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杨XX教授,因为他是网络中心主任,这件事归他负责。他爽快地表示:"鼓励新技术是好事。北科大的网站增设iEnglish
Version没有任何问题。"
他的话又一次鼓舞了我们,我们心中充满了成功的期望,一切奇迹似乎都不再是梦想。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var sogou_ad_id=731545;
var sogou_ad_height=90;
var sogou_ad_width=980;微信扫一扫
关注【遇事找法】随时随地获取法律帮助与生活法律热点常识
微信扫一扫关注
您当前位置:
&&&&&&&&&&&&&&&正文
请问以学校名义申请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我作为学生充当发明人和设计人会有专利证书吗?
wl4326bjay
请问以学校名义申请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我作为学生充当发明人和设计人会有专利证书吗?
湖南 湘潭 雨湖区发表时间: 13:23
尊敬的用户请先登录后解答该咨询。
微律云服务平台
温馨提示:只有认证通过的律师才能回复咨询。
其它相关词条:
遇到实用新型专利问题您可以尝试: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找一个专业律师
根据您遇到的问题看相关法律知识
不用注册,快速回复,马上在线咨询专业律师!
您的问题描述越详细,律师回答越及时越准确~
律师回复后第一时间短信通知您
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
验证码错误!
找法推荐律师
专长:其它
找法特别推荐律师
相关法律帮助
热门找律师:
热门问题:
热点推荐:
Copyright@ 版权所有 找法网()- 中国大型法律服务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专利申请人与发明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