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与共军在抗战中有没有真正的狙击手

婚姻状态:
我眼中的国产“狙击手”题材影视剧
& 自从《兵临城下》、《拯救大兵瑞恩》推出以后,狙击手那种一枪一个、指哪打哪、帅呆了酷毙了的形象深入人心(当然描写职业杀手和外国特种部队的一些影片也功不可没)。美国继而推出了好几个讲述专门讲述狙击手的片子,如《双狙人》等。香港也推出了《神枪手》等片。在这一阵狙击手的狂潮之中,追求与国际潮流接轨的大陆怎能落后呢?想我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不出几个酷毙了的狙击手,尊严何在?于是乎各种版本的中国狙击手出现了。虽然狙击手这一专业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才出现,在朝鲜战争期间还没有使用“狙击手”这一称呼。没关系,我们有神枪手,那其实就是狙击手嘛。至于称呼,让我们玩一把穿越不行么?什么?你说穿越就与历史不符?这个不算问题嘛,道具、服装都能穿越,一个称呼要是不穿越一把怎能体现“穿越面前啥都平等”?于是,《集结号》有“狙击手”,算是解放战争中的解放军版的;《杀虎口》主角白郎、孙打铁客串狙击手,算是八路军版的;《狩猎者》,也是八路军版的;《》,是新四军版的;《狙击手》,是国军版的;《狙击生死线》,是现代版解放军转警察特警版的。看了这么多,我觉得还是少了啥,哦,原来还没有红军版、志愿军版、抗美援法版、对越自卫反击版、中印边境战争版、珍宝岛版的。哎,还有这么多版本狙击手的故事没拍,编导们任重道远啊。只是要拍的话就要拍好点,别像《我的兄弟叫顺溜》那样,一出来就雷得全国有脑子有点军事历史常识的人痛骂不已。
闲话不再提,还是按题目来谈谈我眼中的国产神枪手题材影视剧是什么样吧,不管好的还是坏的评价,总有遗漏或不当之处,欢迎拍砖。《狙击生死线》我只看了开头两集,后来没兴趣了(主要是类似的片子像《武装特警》看了不少),所以不评它。总的来说,国产的这些片子我觉得硬伤比较明显,有的很多,当然也有整体效果不错的,就是《狩猎者》(它的硬伤也明显,而且是违背基本军事常识的)。
新四军版“狙击手”:
《我的兄弟叫顺溜》里的顺溜。这个片子我不想评了,因为这段时间是各大论坛上影视、历史板块的《我的兄弟叫顺溜》批判大会,大伙说得很多。在我看来该片集国产战争题材片粗制滥造胡编乱造之大成,垃圾得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了。
国军版“狙击手”:
这个片子应该来说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是它正面描写国军的抗日,二是描写在人们眼里神秘莫测的狙击手。该片应该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抗日战争初期国军确实购买了少量(数百支吧,在数百万军队里算是沧海一粟了,一个师甚至一个军才能摊上一支)装备瞄准镜的专门枪支(军用步枪或猎枪)、对一些人进行过针对性的训练,国民政府也确实组织过知识青年到德国学习军事。该片在情节上还是吸引人的,而且在战争场面的处理上也不错,有战术、技术细节,看起来也还算连贯、顺畅,音响、烟火效果像那么回事,枪械道具穿帮不明显。这里谈一下主要的漏洞(当然是我眼中的漏洞):
1、国军的钢盔。我看了该片中的国军钢盔,像二战的美式钢盔,又像我军7、80年代曾经小范围使用过的钢盔(好像是伞兵或特种兵用过,只看见过一次,印象不深了)。如果是后者,当然就是道具穿帮了。如果是前者,也值得商讨。因为国军在抗战时使用的主要是德式和英式钢盔(当然云南滇军用过法式钢盔),使用美式钢盔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而且开始由于中印公路被日军占据,靠驼峰航线运至国内的外援数量较少,装备美式钢盔的只有部分军队,为节约和利用物资,原来的德式英式钢盔也会继续使用。而且美援最优先提供给中国驻印军,次优的是滇西的远征军,再次优的是国内的中央军,然后才是地方杂牌。从历史资料照片来看,滇西远征军也没有完全美械化,因此作为内陆腹地的中条山一带,能实现普通士兵装备大量美式钢盔么?总之这个问题我有疑问。
2、沂蒙山小调出现在中条山区。沂蒙山区在山东中部靠东南,中条山区在晋南,山东和山西之间还隔河北河南一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各根据地、游击区都被日军分割封锁,人员、物资来往困难,这个歌曲传唱起来是很困难的。我查了一下资料,沂蒙山小调由山东向苏北、华北平原传唱到东北,没有传到山西南部的山区的说法。
3、女八路九儿的身份。九儿是八路中的女神枪手,可她究竟在八路里面是什么身份和职位?她是神枪手,有可能是一名普通的战斗员,可是她却在各级指挥部之间跑来跑去传送情报;如果是通信员,用神枪手做通讯员不太可惜了,而且女同志在战场上跑来跑去做送传工作太危险?如果是医护员,又没有看到她相关的表现,也没有红十字等标志;如果是什么首长,似乎也只是曾经临时任命过指导员之类的职务(具体什么记不清了);说她是搞情报的,也像毕竟好几次情报都是她传达的,可问题哪个情报员整天大张声势来来去去不怕人家不注意她啊(甚至暴露在国民党跟前)?我看完了整个片子,都不明白她的身份。看来只不过是导演为了增加爱情戏而增加了这么一个漂亮女八路。
4、以不到一个加强连的兵力阻挡一个联队的进攻来掩护中央军一个旅的主力转移。主角龙邵钦在段旅的第二次任务是率领28名国军士兵在八路军洪大春连的协助下阻击鬼子、掩护段旅主力转移。中央军一个旅,兵力上应该有5-6千(再少也应该有4千人以上),鬼子进攻它在主攻方向应该至少有一个联队的兵力。面对一个联队的进攻,只放不到一个排的正规军和一个装备差、不善于打阵地战的八路连去阻挡,有这样指挥打仗的旅、团级长官(首长)么?不知道是导演的问题,还是导演想把军队领导描写得太那个。
5、洪大春带领十多个八路夜袭鬼子联队部。当时鬼子的联队部相当于中国军队的团部。由于攻打段旅失利撤回,团部要么在县城,要么在镇上,而且一定是防守严密的,联队部的守卫部队应该有一个小队至一个中队的兵力,也就是至少几十人,有可能一百多人。按照一般的作战原则,进攻作战必须具备兵力和火力优势,洪大春带领的十几人不是现在的特种部队,装备也较差,打这样的进攻战不是去送死么?据说他唯一的取点就是抗命和自作主张,打仗是很有能力和经验的。作为一个作战经验丰富的连长,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么?他们是怎么突破外围守备兵力接近联队部的?最后行动暴露居然全身而退,这样的剧情也太扯淡了吧。不知道是导演没有常识,还是导演想说洪大春没脑子?
6、结尾模仿《兵临城下》太生硬。电视剧最后一集中、日双方“狙击手”对决时,是国军和共军联合攻城,鬼子狙击手给攻城一方造成了很大杀伤。其实这种情况下调集火炮轰击掩护进攻就可以了。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攻方的炮不足。不过既然是攻城,不管是否交火作战状况,双方距离也不过数百米,非战状况下都在自找的掩护后面不敢贸然探头,更不敢大摇大摆直立行走。因为总攻在即(注意此时攻城方大量人员一定在阵地掩体后面注视阵地),洪大春因为手臂受伤决心做出牺牲,遂假扮龙邵钦主动攻击鬼子狙击手而遭鬼子射杀,而鬼子以为对手已死,居然走出自己的阵地查看,姑且不念他应该考虑到还有别的射手在旁,他就不怕走出自己的阵地暴露在攻方阵地前被乱枪射死?导演没有考虑到此时的环境(攻城交火在即)和兵临城下两方对决的环境(仅仅是狙击手之间在作战)不同,顾而将身经百战的鬼子王牌狙击手描写成了一个新兵蛋子。
八路版“狙击手”1:
《狩猎者》里的何远山。《狩猎者》是一部反响不错的片子,道具服装基本上没有问题,烟火效果、声音、战斗场面都像那么回事,演员表演时语言、动作表情也很自然,剧情发展也符合逻辑。但是该剧看完了之后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后来反复看了两遍,就知道是在哪里有问题了:是导演有意无意的忽略了战场上的弹药补充问题。
有基本军事常识的都知道,进入作战环境后,在非战斗状态一定要补充、整理物资,特别是准备好武器弹药。敌我双方的尸体上只要是能利用的物资都要利用,带不了的就要毁掉或藏起来(不让敌人利用)。《狩猎者》影片一开头就是为了搞武器弹药八路打伏击、山子设套子,看来导演和山子都知道从鬼子哪里夺取武器弹药。后来阻击敌人扫荡之后山子和自己的连队失散,带了一支中正枪和18发子弹。这时候山子身在鬼子的扫荡区域,也就是处于敌情之中,弹药越充足越好,山子应该尽力获取武器弹药;而山子和小女孩遇到后,也表示自己子弹不够不能替小女孩所有亲人报仇,既然这样就更应该注意收集弹药。可是实际上,山子有数次从鬼子尸体上获取弹药的机会他却没有利用:1、伏击摩托车之后,军官有手枪和手枪弹,摩托车手身背步枪,身上肯定有步枪弹。结果山子只拿走了罐装的干粮和地图(当然此时还没遇到小女孩,弹药问题还不是很突出);2、遇到小女孩后,在树林中与搜索追捕的日军相遇。面对垂死的鬼子伤兵,山子将他的枪拆了将枪栓扔掉,为什么不将他的枪拿过来将他身上的子弹拿过来自己用?当时追他的其他敌人走远了,他完全有时间和机会做这个事情;3、这个是上面情节的继续。干掉追击他的全部日军后,可以从他们身上收集弹药物资,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当然鬼子的三八式和山子的中正式枪弹不能通用,这个问题必须考虑。不过山子从鬼子身上只要拿一支步枪然后收集子弹就可以了,反正他自己的东西本来就不多,补充了武器弹药也就多十几斤。
看到最后,终于明白了导演不让山子从鬼子尸体身上补充武器弹药了:就为了表现他的一枪穿俩。为了表现一个枪手的一枪穿俩,就让他不顾战场的基本常识了不利用机会补充武器弹药。这是导演的严谨?
当然此片还有小问题:连长的头发太长了,不符合八路军的规定(其实也不符合当时几乎所有军队的规定),可能连长是学生出生吧;山子他爹教山子打枪时,用的是军用的步枪(一个普通的穷猎人手里怎么有军用步枪呢?他买得起么?应该是伏击鬼子汉奸得来的,片中没有交代,只能这样理解了)。
八路版“狙击手”2:
《杀虎口》白郎、孙打铁临时担任狙击手。对于该片,我只谈一下有关狙击的问题。
1、吹牛吹得太厉害。说白郎、孙打铁枪法好也就算了,可是他们好想是天生的狙击手,没有相关学习培训、也没有面对专业神枪手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人一上阵居然干掉了6个鬼子神枪手(5死一伤),自己仅仅伤一名(还是多了个上阵就受伤不能行动的外行、累赘韩大个)。
2、白朗的相好女八路死得冤枉。这个也是在模仿兵临城下,模仿得也不好。女八路其实没有必要死。由于有白朗这个高手在旁,她只要开枪引诱鬼子狙击手冒头就行,根本没必要露出身子来。当然她出现在战场也太牵强。女八路是军队医生,没有给部队打招呼就跑出来,简直是擅离职守对伤病员不负责任、目无领导、目无纪律。其实她不是战斗员,又缺乏对付鬼子神枪手的经验,一个人到战场完全是添乱、找死。为什么导演喜欢表现人的傻呢?还是导演为了表达作品意图而自己在犯傻?
3、到手的战利品(稀罕物件儿狙击步枪)不拿,不知道便宜了谁。抗战中物资稀缺,我军武器装备又急需补充,所以不管到了哪里,只要能搞的到手的的武器装备是一定要搞到手的。可是打掉鬼子的狙击手头目之后,面对性能优良、带有瞄准镜的狙击专用枪这么个好得不得了的稀罕物件儿,白朗等人居然熟视无睹,就算你自己不在乎也要带回交公啊?真是浪费资源啊。连顺溜那傻B也知道将鬼子的狙击枪抢到手不惜和兄弟部队的兄弟闹翻脸,精明强干的武工队长白朗等人怎么这么傻呢?是不是因为相好死了脑子烧糊涂了?导演又犯错了?从来不关注细节,这是一些导演制作片子时的通病。
解放战争的解放军版“狙击手”:
《集结号》里的姜茂才。这个片子拍的时候宣传得很厉害,我看完了觉得一般。其实讲的是个很好的故事,也很感人。该片在服装上搞得不错,解放初期的仿苏式军装给人感觉不错,不光漂亮,还符合历史。战斗场面不能说不火爆,真实感还是差点。共军也用钢盔,这个处理得很好,符合历史。傻子上战场有钢盔才不戴呢。不好之处主要是我觉得有几个硬伤:
1、剪辑处理得不好,衔接不自然。看到最后,才明白汶河阻击打退第三次进攻后发生了什么。这种处理我看了觉得怪怪的。其实一开始的那场小镇进攻战没有必要放出来,简化处理或者简单交代一下就可以了,而汶河阻击打退第三次进攻之后发生的事情可以拍出来,实际处理是一带而过。
2、道具穿帮。据摄制组讲,拍摄的时候吃了很多苦,演员和导演都很敬业。可道具还是穿帮了:一个是解放后仿造苏联波波沙的54式冲锋枪出现在中原战场(就算波波沙能出现在解放战争中,由东北解放军使用还能说得过去,出现在中原的肯定都是被用烂了的,而且供弹还成问题,将报废武器提供给中原军队,东北领导不是在挨骂么?),二是“狙击手”姜茂才用的M1941其实到了抗美援朝才被我军缴获。
3、阵地部署。抛掷炸药包的铁筒炮是由专门的人员操作的,一般步兵干不了这个;而且这个炮使用起来很危险,部署在大量步兵中间搞不好就杀自己人,应该部署在分开的专门的阵地上。不过能表现“没良心炮”,这个主意还算不错。
4、作为“狙击手”,姜茂才的作用表现得太少;最后作为爆破手死掉,真可惜。&&&&山河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军队战力&张瑞德&2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10字 数:10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2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邦国防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