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铁一师是k7591次列车时刻表部队吗

铁血聚合阅读 &
海军陆战第一师
海军陆战第一师介绍
关于 海军陆战第一师 的介绍,暂时空缺。
海军陆战第一师新闻
有人经常说:粟裕大将用兵如何如何,有很多网友认为国军整编74师守了孟良崮守3天打得不错换了美国海军陆战一师还守不到3天。历史不容假设。但是以1950年中.美长津湖战役为参照在同等情况下以孟良崮的地形换了美国海军陆战一师能守多少天?
这是一个海军陆战一师中尉的一些军服商的配饰,这个中尉的整套衣服我会在以后的帖子里呈现,现在先给大家展示一下这些小物件调一下大家的胃口。
我就按着图片顺序来介绍了
陆战一师的臂章自打瓜岛一战而扬名,从此瓜岛的英文就刻在了一师的臂章上。
海军陆战队大檐帽帽徽和船帽的小...
解放军两大王牌震慑台海 !海军陆战一师3.5万人162师3个梯队4.3万人,162师第一梯队常驻福建仙游该师总共3个梯队4.3万人2009年北京大阅兵时候来自济南军区的陆航部队就是162师陆航团9架直9直升机
 [/url]解放军两大王牌震慑台海 !
是不是就是朝鲜战争里被志愿军打的不成形那个铁血里经常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师?
其前身是什么?
还有关于其中有个主角我看不懂, 就是那个看起来神经不太好, 表情总是很呆滞, 愣头愣脑那个小罗, 一开始从死去日本兵嘴里挖金牙那个.
片中没交代他的过去, 但...
经常看到有铁友分不清这几支部队,今天看到有铁友说“陆战一师”并没有参加朝鲜战争,当时在德国驻防,长津湖战役是错误的。
当然分不清楚的不止是铁友,甚至有一些书籍都分不清,我曾经看到一本讲朝鲜战争的书说“巴顿的大红一师在长津湖战役中几乎全灭”
我们先简单的区分一下这...
二战时期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士礼服,百分百纯毛,版型为早期1942——1943年制。历经70年的毛料制服保存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制服的主人参加过陆战队的海外战役,并且在海外征战三年。获得了法国十字功勋绶带,和陆战队神射手资格证章还有步枪射手章,制服上所有徽章标示都为二战时...
1942年8月美军海军陆战一师反攻瓜岛到1943年2月彻底攻占瓜岛。守岛日军损失惨重。7年后在长津湖同样是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却被志愿军9兵团予以重创。 在志愿军的整体装备还不如日军的情况下却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战果。这是为什么呢?请教诸位了?
长津湖战役
这是一整套二战时期的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军官制服,军官的军衔是中尉,佩戴肩绳,4R勋略。这是我收藏的第一套海军陆战队军官的衣服,以后我会展示另外几种海军陆战队军官制服的敬请关注。
此套衣服是纯毛质地,料子拿在手上很重,衣服的颜色和海军航空兵冬季常服有点接近,军官的制服做工...
排只剩下两名伤员,所有的弹药全打光了。增援部队尚在途中,美国鬼子眼瞅着又要冲上来了。负了伤的共产党员杨根思平平静静地把最后一个炸药包放在自己跟前,又平平静静地对那两个伤员说:“你们下去,把重机枪带下去,不能留给美国鬼子。”“连长,你……”伤员
们不想扔下自己的连长。“...
以前介绍过这个军官常服这里就不多说了,这回弄到了一定大檐帽品相还不错,就是帽套有些虫蛀,还有一个领带夹(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一直支持和关注我的楚云飞,非常感谢他送给我的那个海军陆战队领带夹)。船帽的形状和普通版的不一样,可能是定制品,帽徽也比普通的军官船帽大,请大家欣赏!
我承认是在看完《太平洋》以后对陆战队着了魔了。。。陆陆续续的凑了一些东西拼上来弄个帖子。
我记得尤金打的第一仗是乘坐登陆艇登陆贝里琉吧,里面一个镜头对我触动很深,他们的连长炮王在每个的陆战队员登艇的时候都会和他们有眼神上的交流,最后等全部队员都登艇完毕后在...
第一海军陆战师于日成军,是美海军陆战队历史最悠久、战功最多的部队,参加过二次大战太平洋战区许多重要战役、仁川登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和索马里的维和行动。
在若干次海岛战中,新组建的美国陆战一师消灭的日本鬼子数达到甚至超过十几万的日本鬼子,人家仅仅...
衣服是出自一个二战老兵之手,帽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能收藏到这一套衣服我很知足。这套衣服的品相可以说是全新的,衣服上没有任何虫蛀,而且领子和袖口处也无明显磨损,衣服的原主人身高185是个瘦高个。刻字的尺寸我很合适,但是上衣就有些紧了。这套衣服纯毛质地,料子很好。腰带为早期黄...
中国海军在福建成立了海军陆战学校,培养两栖作战指挥人员,并参考国外技术编定两栖作战教育大纲、制定作战条令、研究新战术等。还设立了若干两栖训练场,进行战技体能与两栖基础组合训练、战术训练、兵种专业训练和多军、兵种合成训练。海军陆战队的新兵,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93%以上为...
在长津湖 联合国军”方面,参战的美军第十军,以陆战1师和3、7步兵师为主力,军长为爱德华·阿尔蒙德。陆战一师25000人,美7师22000人,美3师18000人,共65000人。此外,还有韩军第1军团,受美军统一指挥。韩军1军团2个师,分别为首都师和第3师。此外,还有少...
在长津湖 联合国军”方面,参战的美军第十军,以陆战1师和3、7步兵师为主力,军长为爱德华·阿尔蒙德。陆战一师25000人,美7师22000人,美3师18000人,共65000人。此外,还有韩军第1军团,受美军统一指挥。韩军1军团2个师,分别为首都师和第3师。此外,还有少...
再说陆战一师的小菜鸟们刚上瓜岛狼人们的飞机就接二连三地来轰炸,把菜鸟们的小脸都吓白了。第二天晚上狼人们的兵船又来了,把自己这边那么拉风的大兵船全打到水里去了,看样子狼人真是名不虚传。扳着指头算下来,现在该是真的狼人来打照面的时候了。
陆战一师的小菜鸟们想到狼人这个...
朝战开头,美军陆战一师遭到了志愿军一个兵团围攻,是十二个师围攻美国人一个师,当然美国人这个师还有五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帮着突围。要不是这五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帮着突围,美军海军陆战一师早就完蛋了。还能容他们逃窜?
美国人逃窜归途中有一道悬崖,悬崖上有意座钢制桥梁。志愿军早就派...
到年底了,这几天除了上班也没别的事,索性把自己收藏的衣服都整理出来了,一天一贴慢慢发了,曾经有人说东西在于精不在于多,现在我可以这样告诉你又精又多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有些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将二战美军进行到底是我的最终目的。纯属展示。。。。。。谢...
今天逛街时看到 可能是海军陆战队的铁杆军迷的吧
相机:IPHONE 4
天气:晴天
地方:户外
热点图文信息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纪念建厂50周年的范文文章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纪念建厂50周年的范文文章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71|
上传日期: 10:15:2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纪念建厂50周年的范文文章
官方公共微信铁道兵各师的历程和现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铁道兵各师的历程和现状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玉溪文学网
 阅读率: 3281
巍巍成昆线
   作者/杞子
《心灵小屋》37
以下文字,真正属于我“个人版权”的只是小部分,其它来自一位古稀老人的笔记本与口头叙述。我所做的,只是将老人、我、与那段尘封的故事串联在一起。我觉得有的东西,应当让它与因特网同在,与我们同在。
车 轮 滚 滚
朋友,你到过祖国的大西南,乘坐过成(都)――昆(明)线的火车吗?你知道有关成昆铁路的故事吗?透过飞驰的列车的车窗,沿着蜿蜒的铁道线,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我可是第一次亲身感受成昆铁路,感觉很不一般。乘飞机旅行,是起点终点间的空中直接对接,坐车,则是地面起点到终点间的全部囊括。虽然火车慢一点累一点,但沿途风光景色一一掠过,一地一景奔来眼底的视觉冲击刺激,远远大于天上的飞机,漫无边际云层天幕,单调重复大同小异。地面丰富得多――成昆铁路钢铁巨龙,几百公里大渡河峥嵘险峻;江油,是海灯法师故里――且不论海灯神话是真是假,毕竟他曾经深深地吸引了中国人的目光;峨眉,距峨眉山仅五公里,距大足石刻二十多公里,成都盆地大平原浩浩荡荡一望无际,在云南绝对甭想看到;甘肃一角,漫漫秦岭山脉,忽忽而过,却已可以呼吸到大西北特有的气息。在滚滚的车轮声中,我得到了别样感受。人类发展的历史,国家前进的历史,我们个人进步的历史,不就如同这滚滚向前的钢铁车轮,只有风雨无阻勇往直前永不停歇,才能一直驰往终点彼岸?
手抄本里的故事
列车驶出云南境内永仁,进入四川攀枝花。不久,便进入大渡河峡谷区。举目望去,一条蜿蜒浑浊的河水劈山破岭,浩浩荡荡奔向远方,河面上到处是开锅一般的翻涌水和大漩涡。两岸的高山已不能简单地说是高山,山峰也不能随便说是山峰,古老的岩层裸露在树林间,一层一层地横摞成巨大的天书。一座座山体遮天避日笔直地插入云端,仿佛是各种姿态的无数高塔一级一级地不断摞上了云霄。走着走着,大渡河往纵深处切开群山,展开万丈深渊,站在岸边悬崖探头一望,浑黄的大渡河如一缕游丝飘向远方。再往前行,蓝天白云,群山叠障,雄奇幽险,大渡河峡谷魔术般形成一个比长江三峡更为霸气的王者景象。一条钢铁巨龙,与大渡河峡谷蜿蜒盘旋并行,犹如两条并驾齐驱的巨龙。我情不自禁地趴在窗口,贪婪地欣赏着忽忽而过的景色沿途…… 夜幕降临了,车厢里的旅客渐渐回到自己的卧铺上休息。那隔壁下铺花白头发的老人却吸引了我。他不言不语独坐窗前小椅子上,在专心地读着什么,不时的抬头看看黑色的窗外。手里拿的不是花花绿绿美女封面杂志,不是印刷精美的流行小说, 而是一个很旧的黑色封皮小本子。 我没有睡意,凑过去和老人搭上话。原来,老者的小本子,是他摘抄的关于成昆铁路的故事记载。老人谈着,感慨着,他是当年建设大军里的一员,今天是专门为了怀念战友,重走成昆铁路。以这种方式祭奠倾诉怀念着他的早逝的战友们。老人眼角有湿湿的感觉,嘴里不停地重复念叨着“他们走了,我却活着,我只能在本子里看到他们……”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连我都受到感染,心里酸酸的,欲开口安慰,却又不知怎样开口。 我伸手接过本子,那歪外斜斜的钢笔字里,再现了我所不熟知的一幕一幕,我感到一种震撼。我可以推断出,当时老人抄写时,握笔的手一定是颤抖的……
如今四十岁以上的人,大都熟悉“成昆线”这三个字,它是一条铁路的代名词,然而,对于它的背景来历,修建过程,对于我们国家的重要性,知之人并不多见。此刻,我亲身行进在这条铁路上,聆听着,阅读着,交流着关于它的故事,忽然间有种意识,没有强大的祖国作为后盾,任何个人理想民族希望都是虚的!。今日一趟铁路之旅,犹如上了一堂大课。随着列车有节奏的声响,随着手抄本里的文字和老人的述说,我第一次得知了许多关于成昆铁路的故事――
大渡河的险峻与它神奇的历史背景。大渡河,自然风光不同凡响,在历史上也颇有名气。浩荡的大渡河,与中国古代现代历史息息相关。你不知流淌了千年万年,不知流淌了多少故事?回顾漫长祖国历史,与大渡河有关的一代名人中,有春秋时期的大文学家司马相如,汉代司马迁,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更有“大观楼长联”记载的故事――宋太祖赵匡胤挥玉斧划界,说大渡河那边不属于我,使大渡河南面广阔河山在整个宋王朝三百年里,不属于大宋国政权属于大理国,宋南王朝与大理国王朝两国就以大渡河为界;清代太平天国农民军起义,一度辉煌无比,却以石达开数万起义大军在大渡河全军覆没划上悲怆的句号;1936年,我四万弹尽粮绝的红军,以“十八勇士”开道抢渡成功,一举冲破了蒋介石苦心策划的四道防线中的一道重要天险军事防线化险为夷。尤其是新祖国成立不久的1968年前后,数万名铁道兵和建设者进驻大渡河边,在这里付出了几年艰苦卓绝的工作和英勇壮烈的牺牲,修建了伟大的成昆铁路的故事,更是惊天地泣鬼神。
- 当年铁路上马前夕,一些外国人得知中国人要在青藏高原边沿破碎的板块冲突带上修建成昆铁路,毫不掩饰地嘲笑道:“中国人疯了”。苏联铁路权威专家甚至断言:“即使建成,狂暴的大自然也必使它变成一堆废铁。”然而,中华民族就这样在这里创造了一部神话。三十多年过去了,雄奇的铁路依然屹立不倒正常运行。 成昆铁路是用巨资建造的,国家为此节衣缩食花了三十多个亿,铁路六十多次横跨金沙江、大渡河,牛日河,安宁河许多条大江河,工程十分艰巨浩大;成昆铁路是壮烈的,毛泽东时代的英雄群体为此付出了无以伦比的巨大牺牲。在大相岭隧道、莲地隧道、黑井遂道,在壁立万刃的黑区沟岩壁,60米高的桥墩铺架中... 建设者的墓地草苔青青。为修建成昆铁路,平均每公里铁轨就有两三名建设者为之牺牲,这一说法并不为过。前不久,我去弥勒出差,在红河卷烟厂对面的髯翁公园凉亭里,遇到一名退休工人――当年铁道兵的一员。他叫王文华,现年64岁,小时候命苦,是个孤儿, 1962年入伍,当铁道兵六年,1968年转业石屏某地方煤矿,在部队的六年都在成昆铁路施工中度过。满头白发的他对我讲起修建成昆线的那种艰苦与付出的巨大牺牲,让我心悸震惊。那是一个施工技术与施工机械装备都相当匮乏的年代,时间紧任务重,没有时间组织千军万马作技术培训,完全用人工,用蛮干、用生命、用战士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去拼命干出来的。当时,他在铁一师7591部队3团17连,负责成昆铁路云南段禄丰至一平浪路段,师部与团部设在昆明小板桥,下属施工 部队全部驻扎在施工沿线山上。几年施工中,死伤惨重,见死人,抬死人,刨死人、背死人成为家常便饭,可说是天天都有发生。如他所在的17连,有250人编制,断手断脚的有6人,副连长、排长先后牺牲了,一次哑炮,便炸死13名战士,惨不忍睹,那被炸碎的战士尸身飞得到处都是,得用手一块一块去石头堆里翻找到,拣起来,放在粪箕里,最后再想法一具一具完整地拼凑起来!路段工程完工时,一个连队仅《残废证》就发放了57本。连队战士,可以说人人都受过伤,而且重伤多,轻伤者很少,好手好脚的几乎没有,老王左手食指被枕木砸断一小截,头部被石头砸伤缝了8针,肩膀也负过伤,还算是幸运的了;在禄丰段,有一个兄弟团,是从东北小兴安岭调过来的,对云南高原地质情况不太熟悉,施工中先后死了115人,连棺材都供应不上;在一平浪某拐弯处山洞隧道道班房旁边,另一团的工地上,不长时间便接连死了136人,一时间,工地上死人比活人还要多,活着的战士去抬死人抬多了,竟然会害怕得浑身发抖嘴巴哆嗦;没有逃兵,但有人自杀。如一名重庆钢厂入伍的战士,体质单薄,施工艰苦压力大,完成任务不好,不时被部队领导批评。有天夜里,想不通,从床上独自爬起来,拎起步枪走出营房,对着自己的脑袋开了一枪!……。死亡战士,一律就地就近埋葬,开始每人一口棺材,到了后来,棺材供应不上,便只好草草软埋处理。一般情况,给牺牲烈士家人发放十多块钱,家庭特别困难的,发给三十五元的抚血金。笔者曾经在一平浪舍资工作五年,对那里的山山水水有一份感情,听着老王的叙述,心里感到挺沉重。现在的成昆线,一路上几乎每个火车站都可以看到一个烈士陵园或墓地,在默默守望着来往的列车。这些坟茔为成昆线蒙染上一场浓烈的悲壮气氛 。
如今,30多年过去了,在今天四川某地疗养院里,仍然生活着630名饱受矽肺病疾病折磨,没有条件成家的单身铁道兵老战士们。当年为了铁路的贯通,他们吸粉尘拼命干,牺牲了自己的身体和青春,如今老了,无儿无女孤苦伶仃,衰老和疾病折磨是他们唯一的伴侣。当我在大型记录片《再说长江》上第一次看到他们简陋的生活条件,看到他们一摇一摆孱弱无比的身影面孔时,我不得不流下悲愤辛酸的眼泪――矽肺病既非常痛苦也非常可怕。正常人的肺,由许多象葡萄形状一样的肺泡组成,当我们吸入新鲜空气时,氧气会顺利进入肺泡,当吸入含有粉尘的空气时,大颗粒粉尘会在咽喉里形成口痰咳出体外,较小的粉尘则会一直被吸入到肺里,沉积粘附在肺泡上。长期吸入过量的细微粉尘后,会严重影响肺泡的透气性,使氧分子不易进入肺里,而且肺泡壁会不断加厚并最终产生病变层,氧气进不去,从而造成病人的持续性缺氧,人感到胸闷胸痛,呼吸越来越困难,最终不能吃不能动,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瘦得皮包骨头,除了奄奄一息的说话声,我们更多听见的是他们的大口喘气,间或一连串令人发毛的咳嗽,形同好手好脚的“残废人”,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为了吸入更多的氧气,矽肺病人会不顾一切地将身体缩成一团,甚至会跪在趴在地上拼命地呼吸,很多病人就以这种方式吸入了他们生命中的最后一口气!目前医疗上对矽肺病还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只能预防不能治愈,最好的办法就是换肺,但手续费用昂贵,即使有供体并且配型成功,也要花费四五十万元……。不知那些让老百姓心寒 ,却又高高在上养尊处优挥霍无度的“公仆”们,对此有何感想,会不会动恻隐之心,行行善多给他们拨点款捐点钱,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他们才是真正大写的人呵?!
如今,为响应国家需要,当年纵横驰骋大江南北的“铁道兵”这一特殊兵种,已经隐入历史深处退出历史舞台,共和国三山五岳的交通大道上,再也看不到“亥”字牌照的军车奔驶,只有大渡河的从山峻岭记录着,共和国版图上纵横交错的钢铁运输大动脉,无字镌刻着他们的名字和不朽业绩。
成昆铁路的建设奇迹与悲怆故事。成昆铁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奇迹和骄傲。它建于建国初期的五十年代末期,穿越云川两省,总长1000多公里,其中云南段300多公里,四川段700多公里,1958年7月开工,日通车正式,历时12年。既是“一项宏伟深远的战略决策,又是一部卓绝壮烈的英雄史诗”,是以毛泽东周恩来为首的新祖国开国者门的高瞻远瞩,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的一份宝贵财产。 首先,它是“大三线”战略部署的两大主体之一。“三线”,是按照中国的军事、经济、地理区划的。沿海地区是第一线,中部为第二线,三线则是指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四川、云南、贵州及湘西、鄂西为“西南三线”;陕、甘、宁、青及豫西、晋西为“西北三线”。相对于西北、西南的“大三线”,中部及沿海地区腹地称“小三线”。简单地说,就是以四川、陕西的西部南部为中心,建立相对于全国独立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 为什么要这样做? 一句话,就是建立中华民族的“备份”和避难所。 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当时中国70%以上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东南沿海地区,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东北的重工业完全处于苏联的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覆盖之内;而在东南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完全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一旦战争开始,中国的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将很快陷入瘫痪。按照毛泽东的“战略经济学”思想,这种被动、脆弱的现状必须改变。当时新祖国建立不久,随时回遇到外敌侵略。假如我们遭到强敌的夹击,发生象三十年代日本侵略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丢失、大片国土沦丧的极端情况,我们依然能够退守于高山大川,保存一个“微缩中国”,保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不至于被彻底打断,然后伺机反击。用心可谓极其良苦!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将一部分对国家经济及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电子、能源、航空、兵器等相关工业相继内迁西南、西北等战略纵深地区的决定。这场工业基地“大搬家”,定名为“大三线建设”。
“大三线”建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拉开帷幕。1964---1978年,历时14年,核心时间段为1964---1972年,其间投入人民币2千多亿元,涉及6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重建、搬迁、合并,整个工程烟波浩淼。如:交通大学西安部分、西北工业大学的合并、哈军工南下、西安成都贵阳航空工业基地、重庆常规武器基地、西昌酒泉航天基地、六盘水煤炭能源基地……其中,最大和最重要的工程,就是攀枝花钢铁基地和成昆铁路。有人把成昆铁路比做一根藤,攀枝花就是这根藤上结的最大的瓜。而屹立在滇中玉溪至昆明老公路旁的昆阳化工厂,就是当年从上海连人带设备搬迁到云南晋宁县的“大三线”里面的一枚小果实,
其次,由于“大三线”建设,一个相当于英、法、德总面积的区域,整个经济与文化得到再造,即使没有战争,也具有难以估量的战略意义。依托成昆铁路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培养的先进技术,继成昆铁路后,襄渝铁路也于60年代末上马,1973年便建成通车,沟通了重庆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与华中地区的联系,并依托襄渝铁路,在湖北十堰建成第二汽车制造厂和荆门炼油厂。 在铁路先行的前提下,伴随着大三线建设的推进,西南诸省的工业也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再造,建成了基本完备的钢铁、能源、有色金属、电子、化学、机械等重工业体系,奠定了现在的发展基础。
国防科技工业方面,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以成都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基地、长江上游的船舶工业基地以及以绵阳为中心的国防尖端科技研制基地,足以为现代化军队提供种类齐全的武器装备。
成昆铁路是作为国家总体战略工程而诞生的,因此,它所起到的作用就远不止国防和备战。一位社会学家评称:成昆铁路和攀钢建设至少影响和改变了西南地区2000万人的命运,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成昆铁路与贵昆、川黔、成渝铁路相连,构成了西南环状路网,并有宝成、湘黔、黔桂三条通往西北、中南、华南的通道,彻底改变了建国前西南几乎没有像样铁路的历史。 配合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的建设,在成昆铁路铺通的同时,日,攀枝花钢铁厂一号高炉正式投产。此后历经二十余年,攀枝花两期工程全部建成。最终在一片荒凉干热的河谷间,形成了中国最大的铁路用钢、钒制品、钛原料和钛白粉生产基地和西部重要的重工业城市。微雕钢城攀枝花,现人口110万;在2.5平方公里的面积上年产钢300万吨,每平方米1.2吨钢,是一个世界记录;每10秒钟产钢1吨
.攀枝花的炉火点燃了大西南的夜空.
依托成昆铁路,重要的航天基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也在70年代中叶建立起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70年始建,1975年成型;是中国最南端的航天发射场。它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的幽深峡谷中,四季如春、雾天极少、能见度极高,是卫星升空出发的最佳“起点站”。中心共有测试发射、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和技术勤务六大系统,拥有上万台各种设备仪器,是世界上第一流的航天城。
对沿线开发的直接影响。成昆铁路途经7个地市,对沿途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说铁路使沿线直接进步50年,毫不为过。 工程浩大艰险空前绝后,开创了十八项中国铁路之最,十三项世界铁路之最。创造了1972中国收割年 ――因为“大三线”的建立,1972年,中国开始收割自己,也开始收割世界――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和战略布局的中国苦去甘来,以第三极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世界开始了美、苏、中“三国演义”时代;在国内,重工业、基础工业以强劲的势头支持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我们从“先打基础”向“后吃穿用”转移,厚积薄发以一飞冲天的姿态驶上了快车道。中华民族用22年的时间神奇地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复兴,曾经倍受凌辱的中国,苦尽甘来,迎来了沉甸甸的大收获――至此,国家基本完成了防御性战略布局,---一个坚实巩固、机动灵活的战略大后方,“中华民族的避难所”建成并运作;如遇到极端恶劣的战争局势,随时可被提升到关系整个民族生死存亡的高度.成昆铁路是人类铁路史、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奇迹,我们应该记住以下数字和文字:
成昆铁路有桥梁991座总延长106公里,可称桥梁大百科;有隧道427座,总延长344.7公里,被称为隧道大词典;有车站122座,其中的41座或是架桥建在空中或是挖洞建在隧道里面。世界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条这样的铁路――隧道和桥梁长度之合,是铁路全线总长的一半!八十年代初,中国曾经赠给联合国两件礼品,一件是万里长城壁毯,另一件就是成昆铁路牙雕艺术品。 这件牙雕艺术品是作为成昆铁路的模型与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带回来的月球石及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模型,在日一起被评为联合国特别奖,它们分别代表了人类在20世纪创造的三项伟大杰作。 我们也注意到,正是“文革”中期的七十年代初,红色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日 成昆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 日 中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
日 新中国加入联合国。 日 中国第一枚实用氢弹爆炸成功。这是“文革”所展示给我们的另外一面。再次评价文革时,我们千万不能忘记了这一面,“这面和那面,认真对待每一面”。
……厚厚的笔记本里,一笔一划记录着厚厚的过去,我取出随身的记事本,在咣当咣当的车轮声中,连夜对它们作摘抄。字数很多,我转抄了一小部分。我和老人一样,不是为了摘抄,而是为了捍卫一段红色的岁月。尽管,现在有的人还在往它身上继续涂抹别的颜色。
迟到的反思
今天,沿着蜿蜒的成昆铁路,在烈士鲜血染红的地方,我们欣喜地看到: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起来了;二滩电站蓄水发电了;一个个兵工生产基地建成了;一座座高新科技开发城在建了;当年的油毛毡房、简易铁皮房早已变成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当年光秃秃的荒山早已滴翠点青瓜果满枝头;当年的盘山小道早已是大道平坦车水马龙;当年荒凉的彝家村寨早已人声鼎沸马达轰鸣铁水奔流钢花飞溅。唯有铁路桥的桥墩上还依稀可见当年铁道兵书写的豪言: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乘坐着漂亮的高速列车,行进在用无数智慧汗水和生命铺就的“成昆线”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里升腾起一种崇敬,一种感激的同时,更多的是联想反思。
我想到了远方云南,那已经退休赋闲了的八五高龄白发老父亲。解放初期,他曾撇下个人小家庭几十年于不顾,把一腔青春热血都奉献给了云南边疆公路事业,长期在云南各地崇山峻岭间穿梭奔波劳累,每年只有过老年时12天探亲假与家人团聚,一直苦到六十三岁才得以回老家定居,那真是应了一句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呵;
我想到了另外一条“路”,那是父亲解放初期亲自参与了修建的昆(明)――(打)洛国防公路的建设历程――9、8万名由玉溪思茅红河地区招募的刚刚获得翻身解放的农民工,上万匹驮马参与,八百多公里高原地区崎岖山路,翻山越岭充满艰辛穿越几个地区十几个县,1951年开工1954年竣工,历时三年多,没有现代化施工设备,没有砖瓦房,干部工人和家属全住在油毛毡席子篱笆搭建的简易工棚,夏天汗流浃背,冬天冷得发抖,全凭锄头扁担手推车铁锤炸药和两只手去革命加拼命干出来的,前后付出两千多名年轻民工宝贵生命(其中有的在瘴疠之地集体染病而死,有的被土匪蒋军残部打死,有的被滚石砸死惨不忍睹,有的从悬崖上摔下去被江水冲走尸骨无存,有的被哑炮炸死身首异处,有的被野兽活活吞噬只留下血迹斑斑,有的因断粮饥饿得浮肿病而死……),平均每公里牺牲2――3人,还留下一大批遗孀遗孤带残者或患矽肺病的工人极其艰难地活着。我曾经听父亲说起,仅他就亲自动手参与了对十多位施工连队因工牺牲工友的善后处理,有的拉回老家装殓入土,有的就地火化掩埋收拣遗骨,每一次的后事处理,都是含着眼泪硬着头皮去面对一群又一群死难者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吵闹,心里是针戳一样的痛!……。“筑路工作苦累脏活,风来风吹雨来雨夺(淋),住的山沟吃的菜坨,生活艰苦缺医少药,青春已过老婆无着,你问图啥为了祖国”就是当时筑路工人的真实写照。
巨大的牺牲付出之后,滇中连接东南亚陆地国家间的国际大通道终于建成通车了,千百年延续不变的“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原始运输方式结束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密切了,有的少数民族地区甚至于直接从原始部落晚期社会形态一步过度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通车之初,汽车所过处,竟然出现老百姓抢着割青草喂“车”的情景!……。昆洛公路是一条翻身之路,是一条改写历史之路!父亲和眼前这位邂逅相遇的老人有一个共同点,每当回忆起那些峥嵘岁月的前尘往事便会潸然泪下激动不已。我小的时候曾经到过父亲所在的山区工地,住过他们那荒山野岭中的简易工棚,做儿女的理解他们的心情;
我还想到了这千里成昆铁路线,同样浸透着咱们玉溪人的汗水与鲜血,1958年工程上马,玉溪地区在最短的时间里,招募组织了800名农民工开赴建设工地,条件艰苦待遇很差,没有工资,每人每天补助1角6分钱伙食费,再就是统一配发的油棱帽蓑衣扁担粪箕铁锤,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工程结束铁路通车了,许多年轻的农民工却永远地长眠在成昆铁路工地沿线,但具体死亡伤残及善后抚恤情况至今一直没有被公开!(玉溪人参加成昆线建设一事,我回到玉溪后才听说,若出差前知道,我一定会向这位邂逅相识的老前辈打听他们当年的情况)。
是的,“大跃进”过去了,“文革”过去了,“改革开放”了,人们嘲讽着过去,赞美着现在,人们衣袋里的钞票多了,饭桌上美味家肴,各种物质享受,各种抵挡不住的诱惑琳琅满目,我们进入了一个疯狂掠夺与透支的时代,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形式”一片大好,到处“伟哥艳舞”,精神却离我们的本真原始躯壳远去。整个民族似乎已经淡忘,假设没有开国领袖们的高瞻远瞩,没有“两弹一星”的奠基,没有大三线的建设,没有成昆铁道线的开通,哪有大西北的今天,哪有中国的今天?我们只不过是借助了巨人的肩膀而看似更高。
我敢说,如果调换一下,昨天的人可以胜任今天的事业,今天的人却绝对完成不了昨日的奠基。我们不妨仔细回忆,老一辈人把接力棒交给我们之后,我们到底竖起来了几块象“两弹一星”一样的划时代纪念碑?是的,今天的日子的确比过去好过得多,但是应该看到并且承认,今天的发展,既是在前辈们打下江山,巩固政权,夯实基础上的再发展,又以付出另一种大的牺牲换取――买卖土地,消耗资源,破坏环境,杀鸡取卵,切断后人生路方式。而所有的土地和资源,不都是前人为我们预留下来的吗?就如同这大三线,这成昆铁路,这昆洛公路?
今年六月,第一次大西北之旅时我在西安看到一幅对联:主联是“翻身不忘共产党 幸福不忘秦始皇”,横批为“感谢老杨”。那老杨,就是四十年前一锄头挖出了秦始皇陵的临潼农民。
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70%的江河水系受到污染,40%的水源基本丧失了使用功能,流经城市的河流中有95%以上已经受到严重污染;经济长期粗泛型增长,能源消耗量过大,多数重要矿产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50%,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8%,耕地为32%,石油、天然气储量分别为7、7%、7、1%。不仅如此,数据还显示,目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基本被酸雨覆盖,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就占了16个……,最终导致接连出现太湖蓝藻爆发、深圳沿海大面积有毒红潮藻爆发、重庆三峡黑藻爆发的严重污染!我不久前甚至可怕地听一位曾经在地质部门工作过的朋友讲起,我们云南引以为自豪的东川、易门铜矿已经被挖空了,世界锡都个旧也空了,其它有色金属矿产顶多还能挖五十年,煤矿再多撑几年,不消一百年,目前已知的各种地下矿产资源将消耗殆尽!当时听得我浑身哆嗦直打冷噤……
我开始有种后怕,地下矿产资源的枯竭对一个拥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意味着什么?!假设真的面临那么一天,华夏大地大江南北,我们的一批批后代们在网吧里因特网上沉沦变态颓废,追求着虚拟世界和哈利波特,没有了民族文化气节精神,没有了金属矿产资源,没有了青山绿水大自然平衡,没有了可以耕种收获庄稼的土地和干净的水源,到那时,我们不可或缺的科技、工业、军事原料拿什么去提炼?我们的国家将会是另外一副什么摸样?!殖民地乎?末日乎?移居外星球乎?象伊拉克一样,倒退回去100年乎?
但愿,不要有那么一天。
…………一条以钢铁和生命铺就的巨龙曾经托起过中华民族的一个梦如今 我们已经长高了是否还会记得 那是踩着别人的肩膀?
06/10/22 二次西北行K165次列车中
特别声明:本栏目仅供文学爱好者自由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对文章来源及真实性负责,若您有疑问,可拨打电话与我们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k7591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