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韩国人怎么看朝鲜战争讲朝鲜战争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相关信息

美国教科书上如何记载朝鲜战争?
日 21:06 文史参考 【大
中 小】&【】 共有评论8条
教科书名:《世界历史》(第五版)
课文题目:朝鲜战争是中国的不幸
作者:& 威廉.杜伊科尔、杰克逊.斯皮尔沃格尔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历史学家)
出版社:汤姆森.沃兹沃思公司
编者按:美国的公立中小学不采用统一编写的历史教科书。本文所参考的高中历史教科书是现今美国最流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之一。
美国公立高中一般在一年级教授《世界历史》。关于朝鲜战争的章节在本书中被归入“冷战在亚洲”目录。书中谈及朝鲜半岛双方时使用的是“北朝鲜”(North Korea)和南朝鲜(South
Korea),为读者方便,本文翻译为朝鲜和韩国。全文如下:
朝鲜战争帮助冷战扩散到了东亚。在年的日清战争后,朝鲜这个中国的附庸国逐渐落到了日本和俄罗斯的掌控之下。1905年日本打败俄罗斯后,朝鲜被归并进入日本帝国,并延续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国宣布的目标之一,就是让朝鲜摆脱日本的控制。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苏联和美国同意按照38度纬线将这个国家分成两个不同占领区。他们最初想在朝鲜半岛恢复和平后举行全国大选,但随着美苏关系恶化,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各自独立的政府,一个是北方的共产党政府,一个是南方的反共产党的政府。
两个政府沿着分界线的对立非常紧张。日,朝鲜军队入侵南方,他们的行动显然得到了斯大林的允许。杜鲁门政府立刻命令美国海军和空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安理会还通过决议要求会员国联合抵制侵略(由于联合国拒绝将中国席位给予北京的新政府,苏联为示抗议没有出席这次会议)。到9月份的时候,在美国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率领下,联合国部队越过三八线向北挺进,目的是统一朝鲜半岛,成立一个单一的非共产党的政府。
杜鲁门总统担心,联合国部队逼近中国边境鸭绿江会挑起中国的干预。但麦克阿瑟向他保证,中国不会做出反应。然而到了11月份,中国的志愿军部队站在朝鲜这方开始武力干预,并击溃了联合国部队,将其驱赶回南方。尽管战争还在持续,在最初的38度分界线附近最终形成了一个静态的防卫线。
对很多美国人来说,中国干预朝鲜战争是想在亚洲推行共产主义的明显证据,最新资料也显示,毛泽东当时认为亚洲正在兴起一股革命。但事实上,中国参战的原因可能很大程度上是担心敌对的美国在其前沿驻军,并可能越过边境发动攻击。麦克阿瑟当时还公开鼓吹轰炸中国东北地区、为攻击共产党中国做准备,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担忧。
不管怎样,朝鲜战争的爆发对中国来说尤其不幸。在朝鲜入侵韩国后,杜鲁门总统立即下令美军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中国(大陆)进攻台湾。更为不幸的是,战争强化了西方对新中国政府的立场,导致中国有20年的时间被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孤立。美国继续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作为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并支持其占据联合国的席位。结果,中国无法获得各种形式的经济和技术援助,不得不完全依赖于苏联。中苏两国在1950年签署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本文译者为人民日报社美国分社记者管克江)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0-07-30 19:56
俄罗斯教科书上如何描述朝鲜战争?
日 21:30 文史参考 【大
中 小】&【】 共有评论3条
教科书名:《外国最新历史》(第五版)
作者:阿.舒宾
出版社:莫斯科德罗法出版社(Дрофа)
出版时间:2008年第5版
使用对象: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推荐供全日制学校9年级使用(相当于中国的高中一年级)
记述章节:第5章“冷战”中的第16节“年的远东和东南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分裂为两个占领区:苏联和美国占领区。根据国际条约,在外国军队撤出后应举行全国大选。但是,在共产党和亲美力量在全世界对抗的情况下,这些条约并未履行。在撤军前,苏联在北方扶植了自己的金日成独裁政权,而美国在南方扶植了自己的李承晚政权。1948年,朝鲜分裂为两个国家:北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方的大韩民国。两个政权都镇压反对派,并开始准备武力夺取整个半岛。1950年6月,北朝鲜军队侵入南方,并正式宣布他们是为了反击李承晚军队的攻击。共产党分子占领了南朝鲜首都汉城,并渴望继续前进。8月,南朝鲜军队手里只剩下半岛南部面积不大的釜山基地。
联合国的多数成员国视北朝鲜的进攻为侵略。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动用武力对付侵略者。苏联没有对这一决定投反对票,苏联代表因对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抗议而缺席该会议。1950年9月,主要由美国人组成的联合国军在北朝鲜军队的大后方仁川登陆。共产党分子只得慌忙撤退。他们不仅丢失了汉城,也丧失自己的首都平壤。
1950年10月,美军先头部队抵近朝鲜北部边境。美军几乎控制了全国。斯大林和毛泽东不能接受共产党势力失败的结果。中国宣布派遣志愿军入朝。实际上,进入该国的是上百万的中国军队,他们将美国人赶回到三八分界线,战争由此爆发。1951年至1953年,汉城和平壤之间进行了血腥的阵地战。任何一方都无法突破前线。数十万人死亡。美国空军残忍地轰炸北朝鲜,甚至中国。为反击这种攻击,苏联飞行员秘密参战。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议。(本文译者为人民日报社俄罗斯分社记者谭武军)
发表于:10-07-30 19:57
韩国的中学教科书里如何描述朝鲜战争?
日 21:20 文史参考 【大
中 小】&【】 共有评论0条
编者按:韩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国史》中,在《大韩民国的建立》这一章里,用一个小节(共3页)介绍了朝鲜战争的原因和影响,朝鲜战争在韩国被称为“6.25战争”,原文如下:
6.25战争的背景
苏联军进驻朝鲜之后,金日成等朝鲜共产主义者们受到苏联支持开始掌握实权,并开始建立专制体制的基础。与此同时,他们开始肃清民族主义者,并对民族主义理念进行镇压,很快完成了对朝鲜的共产化。
1946年2月,金日成成为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委员长,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通过颁布土地改革法令、重要产业国有化法令等,强化了共产主义体制的基础,并在1948年9月建立了朝鲜共产政权。
朝鲜共产政权与苏联秘密签订军事协定,增强军事实力,为入侵大韩民国做准备。但当时韩国由于各地发生骚乱和罢工等,社会还没有完全恢复稳定,而且政党和社会团体也是各为其事,政界同样一片混乱。
朝鲜的南侵
朝鲜一方面加快为南侵做准备,另一方面在表面上希望与韩国和平相处,以掩藏其南侵的意图。日凌晨,朝鲜越过三八线,开始南侵。
韩国军队不顾武器落后,为决心守护自由,勇敢地与朝鲜共产军进行了战斗。但是由于兵力和装备的不足,韩国军队面对大规模的共产军入侵,不得不采取了临时后退。韩国政府为躲避共产军的侵略,经过大田、大邱一直撤退到釜山,并将釜山作为临时首都。
6.25战争打响后,年纪尚轻的学生们也为守护自由而投笔从戎,与韩国军队一起勇敢战斗,很多青年为支持军队,而站到了最前线。
随着朝鲜共产军的入侵,联合国安理会也紧急召开会议,将朝鲜确定为侵略者,并要求其撤出,与此同时,联合国还达成了向韩国派兵的决议。
韩国军队与联合国军以仁川登陆为契机,开始了反击,并在日收复首尔,为借此机会实现统一的夙愿,韩国军队与联合国军在击退朝鲜共产军之后,开始向朝鲜境内进军。
韩国军队与联合国军一直进军到鸭绿江畔,眼看统一就在眼前,但由于中国军队的介入,不得不进行撤退。
中国动员了大量军队,实行人海战术,将战线向南大幅推进,并一度占领首尔。经过韩国军队与联合国军的奋力斗争,首尔得以再次失而复得,此后战线就在三八线周围呈胶着状态。在战争处于攻防状态的同时,停战会谈开始召开,并最终达成了停战协议(1953.7)。
6.25战争的结果
朝鲜挑起的6.25战争是对自由与和平的挑战,也是同族相残的悲剧,无数人民在此次战争中失去了生命和财产。此次战争中,韩国共有多达150万人的死伤者,并产生了无数战争孤儿和离散家属。
经过此次战争,韩国土地荒废,工厂、发电站、建筑、桥梁、铁道等经济设施彻底遭到了破坏。不仅人员和物质的损失十分巨大,人们精神上的伤害也同样巨大。韩朝之间因为此次战争产生了严重的敌对情绪,其结果就是,和平统一无法实现,双方长期处于对峙状态,民族悲剧持续至今。(本文译者为人民日报社韩国分社记者莽九晨)
发表于:10-07-30 23:41
教科书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描述的并置有意思,不知到何时能出来,胡婶放老美不放朝鲜?
发表于:10-07-31 10:50
朝鲜教科书上如何描绘朝鲜战争?
日 21:18 文史参考 【大
中 小】&【】 共有评论9条
朝鲜中学教材中有关“6.25战争”的主要内容
一、南朝鲜侵略朝鲜的战争准备
1.政治生活的法西斯化
日炮制了《国家保安法》;1949年初炮制了《报刊法》,完全抹杀了舆论和出版的自由;之后,又陆续制造了《国防警备法》(1948年7月)、《国军组织法》(1948年11月)、《兵役法》(1949年3月)等其他一系列的反动法律,由此全面确立了法西斯统治机构的傀儡体制。
2.镇压革命力量
①& 完全禁止了民主主义政党和社会团体组织的活动
月期间,强制解散了132个政党和社会团体组织。
②& 镇压济州岛人民的反抗
在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罗伯特的指挥下,美帝国主义和南朝鲜傀儡军队于1948年镇压了济州岛人民的反抗斗争,屠杀了7万多人,相当于全岛人口的四分之一。全岛400多个村庄中的295个村庄,约1万户民居被烧为灰烬。
③& 镇压丽水军人起义
为了镇压丽水军人的起义,1948年10月美帝国主义和南朝鲜傀儡军队动用了飞机、坦克和军舰,纵火烧毁了5000多户居民的房子,野蛮屠杀了6000多名无辜的百姓。
3.为战争做准备的“援助”
美帝国主义炮制了《相互防卫援助法》(1949年)和《军事援助双边协定》(1950年1月),特别是1950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对南朝鲜的《援助法》之后,进一步扩大了对南朝鲜的直接军事援助,另一方面所有的援助资金只用于侵略朝鲜的战争。
4.扩大傀儡军队
南朝鲜傀儡军队在改编之前不过是区区5个旅,1949年年末武装力量已增加至8个步兵师团和一个装甲连队、2个独立营、6个105mm曲射炮大队。此外,还拥有了数千名的海军、空军部队和5万名的战斗警察部队。之后,到1950年6月,南朝鲜傀儡军队增加到了15万人。
美帝国主义不断增加军事援助,大规模地向南朝鲜供给军舰、飞机、坦克等战斗武器和战斗器材。
5.加强推进南朝鲜军事基地化
推进军用道路、港口、飞机场的建设与改建工程,在重要地区构筑永久性军事设施,沿着38°线全域筑造了战壕等防御工事。
6.进行蓄意的武装挑衅
美帝国主义从1947年开始就不断地进行武装挑衅,仅1949年就共有1863次武装侵犯。
到1949年止,美帝国主义在对朝鲜的武装侵犯中,不惜动用了南方傀儡军队的81步兵师团和首都师团的营连部队、虎林部队、白骨兵团等连队,投入了师团规模的兵力,甚至调动了特殊部队、海军和空军。
1949年,美帝国主义已经完成了对朝鲜的武力进攻计划的准备工作。然而,南方傀儡军队在38°线区域的武装侵袭中一直遭受着惨败,因此美帝国主义和南方傀儡政权不得不对“北伐计划”重新进行全面的商讨和修正。
发表于:10-07-31 10:52
中国高中教科书上如何描述朝鲜战争?
日 21:13 文史参考 【大
中 小】&【】 共有评论5条
教科书名:高中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编著: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主编:吴伟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年2月第2版
记述章节: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的第一课“朝鲜战争”
朝鲜战争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两国军队进入原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接受日军投降。双方以北纬38度线作为受降分界线,形成了南北两个占领区。在美国扶植下,1948年5月朝鲜南部成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9月,在苏联支持下,朝鲜北部成立以金日成为国家元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出现了两个对立政权。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在美国看来,朝鲜半岛的冲突不仅仅威胁到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更是“苏联发动全球性战争的第一阶段”。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既可以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也可以借机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日,朝鲜内战爆发。朝鲜人民迅速攻占汉城,并向南推进,韩国军队节节败退。这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应。美国利用苏联代表拒绝出席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朝鲜问题之机,操纵安理会通过了指责朝鲜是“侵略者”的决议,并宣布武装援助韩国,并悍然出动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7月,联合国安理会又决定组成“联合国军”干涉朝鲜战争,美国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朝鲜战争从内战扩大为一场国际性的局部战争。
同年8月,朝鲜人民军已占领了南部90%以上的地区和人口,把“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压缩在东南海岸一带。为挽回败局,在麦克阿瑟策划下,美国调集在东亚的全部机动兵力5万人,在500架飞机和300多艘军舰的配合下,于9月15日突然在半岛中部的仁川登陆,并切断朝鲜人民军南进部队的后路。朝鲜战场上的对比发生了改变。9月28日,美军占领汉城;10月,又越过“三八线”占领平壤。美军很快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并轰炸中国东北地区,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金日成向毛泽东主席发出紧急求援电报,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为维护国家安全,援助社会主义国家抵抗外来侵略和干涉,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主要领导人进行了慎重考虑,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10月19日,在司令员彭德怀的指挥下,志愿军兵分三路跨过鸭绿江,开始抗美援朝作战。志愿军利用敌军轻敌和分兵冒进的弱点,先后取得两次战役的胜利,解放平壤,把美军赶回“三八线”以南。以后双方的战线基本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进行了三次互有攻守的大规模战役。
1951年7月,在苏联建议下,交战各方开始进行朝鲜战争停战谈判。从此,朝鲜战争进入边谈边打、打打停停的新阶段。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占有数量上的优势,士气高涨;美军在技术装备上拥有明显优势,掌握着制空权和制海权,地面部队的火力和机动能力很强。但美军士气低落,无力展开大规模反击战。
经过战场上和谈判桌上的反复较量,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最后签字。协定规定,双方在朝鲜停止一切敌对活动,以北纬38度附近的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并在协定生效后60天内遣返战俘。
朝鲜战争的影响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东西方两大阵营对立为背景的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它对主要参战国及东北亚的国际局势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在朝鲜战争中,新中国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进行了三年战争,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美国通过战争扼杀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彻底失败。新中国是在帝国主义势力把战火烧到了家门口的情况下,被迫进行“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它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支援了朝鲜人民的正义事业,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在这场战争中和战争结束后,美国对中国实行长期封锁,致使两国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发表于:10-07-31 10:57
开战前的国家较量和秘密共谋
日 23:26 文史参考 【大
中 小】&【】 共有评论2条
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苏联对美国的判断出现了严重失误。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毛泽东都没想到美国会如此迅速地介入到朝鲜战争当中来。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斯大林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美国的反应。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讲话中提到美国的远东防御范围时,是把朝鲜半岛排除在外的。显然艾奇逊的这番话对斯大林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进入1950年,朝鲜半岛的战争步伐一下子加快了。无论是李承晚还是金日成都想通过军事手段一举实现朝鲜民族的统一。“战争是早晚的事”,美国驻南朝鲜大使约翰.穆乔说。日之前,朝鲜南北双方沿着三八线附近的摩擦和交火事件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双方神经都绷得很紧,“说不定就在哪天早上”一次小规模的冲突就会引发战争。
金日成一直以来都积极准备以武力统一南方,但他很清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得到莫斯科的首肯和帮助。1949年3月,金日成在访问莫斯科时,希望说服斯大林加强对北朝鲜的支持,提出以武力解决统一的计划。3月5日的会谈中,斯大林却没给出任何承诺,反而认为金日成“没有必要”进攻南朝鲜,只有对南朝鲜军队进行反击时才可以越过三八线。虽然斯大林拒绝了金日成,但也建议金日成寻求中国的支持。
根据莫斯科的建议,5月上旬,金日成派劳动党中央委员、人民军政治部主任金一作为特使秘密访问北平,毛泽东向金一表示,一旦情况需要,中国会派兵援助。根据师哲回忆,毛泽东与金一的谈话很简单,不过在会谈中毛泽东向北朝鲜表示中国会派兵援助的信息,“我们可以给你们悄悄地增派中国士兵去,都是黑头发,谁也分不清”。
毛泽东一向主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自然会支持金日成的想法。但他并不同意金日成立即用武力统一朝鲜,他认为“在最近的将来进攻南朝鲜是不现实的”,因为此时中共军队主力均已南下,一旦美国干涉,“不可能迅速地有力地给予支持”。
5月中旬的会谈中,金一还与毛泽东商谈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师转属人民军后干部培养以及武器装备等问题。此时,中共正积极准备解放台湾,显然朝鲜半岛不是毛的关注范围,但是毛泽东出于国际主义立场和对朝鲜革命的同情、支持,同意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籍士兵回国。当最后一支朝鲜师于4月18日到达元山时,金日成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已经下决心要进行一场战争了。从客观上讲,三个经过战争锻炼的朝鲜师回国,对于金日成在战争初期作战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决不能说明中国领导人当时就参与了战争的策划。
1949年9月下旬,北朝鲜遭到莫斯科的拒绝后,又试图说服中国支持其武力统一,也同样遭到了拒绝。至1949年底,中苏两国领导人对朝鲜问题保持着一致的立场--不同意金日成立即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南北朝鲜的统一问题。
朝苏的“密谋”
日,斯大林接到苏联驻平壤使馆的来信,说金日成在一次宴会上再次提出使用武力手段解决朝鲜统一问题,并要求面见斯大林,但是斯大林迟迟没有答复。1月31日,斯大林表示同意朝鲜的计划,并要金日成到莫斯科面谈。
1949年底到1950年初,短短一个月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斯大林突然改变了主意?根据冷战史与朝鲜战争问题专家沈志华的研究,他认为正是中苏同盟的签订改变了斯大林对朝鲜半岛的政策。中苏同盟条约迫使苏联放弃1945年从国民党政府手中取得的权益。如果斯大林要维护苏联战后设定的远东战略目标,就必须在中国领土之外另有所图,以弥补由于中苏新条约的签订而在远东失去的权益,于是莫斯科对朝鲜半岛政策的改变就应运而生了。斯大林改变了他对朝鲜半岛局势的政策,把莫斯科一直坚持的防守战略突然转变为一种进攻性战略。
斯大林虽然同意了金日成的军事计划,但在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还必须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因为就在几个月前刘少奇秘密访苏期间,斯大林曾建议,中共“应当履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斯大林反复对金日成强调了两点:第一,这个计划必须征求毛泽东的意见,必须得到中共的同意才可以实施,因为毛泽东对东方问题有很深刻的理解;第二,万一美国进行干预,苏联是不会出面帮助朝鲜的,那时只能依靠中国的援助。毛泽东人尚在莫斯科,斯大林已经考虑要在朝鲜半岛发动战争的问题,但他对正在莫斯科做客的毛泽东却只字未提。
1950年3月,根据斯大林的建议,金日成指示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拜访毛泽东,提出访华的要求。3月底,毛泽东估计金日成可能要谈进攻南朝鲜的问题,在会见李周渊时指出,“如果已经有了统一朝鲜的具体计划,那么会晤必须秘密进行。”但金日成访华后在5月12日会见苏联顾问什特科夫时说毛泽东认为“用和平方式是不能统一朝鲜的,统一朝鲜必须要用武力才行。”事实上,金日成为了取得莫斯科在发动战争问题上的同意而谎称中共支持他采取军事行动。
5月13日晚,金日成在毛泽东的会谈中首先通报了他与斯大林会谈的结果。毛泽东对此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斯大林不久前还明确表示反对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他对莫斯科已经为朝鲜开放绿灯表示怀疑,当即中断会谈,派周恩来连夜召见苏联大使罗申,给斯大林发电核实金日成的说法。显然,鉴于金日成所说情况事关重大,中国领导人心有疑惑,故必须要求莫斯科给以证实。
5月14日晚,苏联方面传来斯大林的电报回复。电文如下:
在与朝鲜同志的会谈中,菲利波夫同志(斯大林)和他的朋友们提出,鉴于国际形势已经改变,他们同意朝鲜人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同时补充一点,这个问题最终必须由中国和朝鲜同志共同解决,如果中国同志不同意,则应重新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会谈详情可由朝鲜同志向您讲述。
发表于:10-07-31 11:02
直到这时,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表明,苏联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斯大林的态度已经明朗,毛泽东自然不会扮演一个干涉者的角色,虽然他也表示不满,但只能被迫接受现实,表示同意在解放台湾之前先解决朝鲜的统一问题。
很明显,统一朝鲜半岛当初只是莫斯科和平壤的主张。对于金日成的具体进攻计划,毛泽东既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但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斯大林最后还是把责任推到了毛泽东的身上,面对苏联的压力,毛泽东不得不接受现实。沈志华认为,“中国同意金日成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勉强的和被动的。”所以毛泽东根本不可能参与金日成的战争准备和策划。
实际上,参照当时的形式,1949年,正是中国革命的决战时刻,毛泽东显然无暇顾及朝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又面临着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以及稳定全国政治局势的繁重任务。在毛泽东看来大规模战争已经不在中国领导人议事日程之中了。日,毛泽东说:“新的世界大战是能够制止的。国民党反动派散布的战争谣言是欺骗人民的,是没有根据的。”就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前一天,《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上的闭幕词,宣布“战争一关,已经基本过去了”。这表明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确实无意对朝鲜冲突进行干涉和参与。
5月15日,毛泽东再度与金日成会谈。他建议朝鲜人民要速战速决,不要贪图大城市,而要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美国人参战,那么中国将会派自己的军队帮助朝鲜,而且现在就可以向中朝边境调去军队。在毛泽东看来,既然中国要北朝鲜提供援助,那么在外交和政治方面先做好一定准备是必要的。然而,金日成一再保证朝鲜人民军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朝鲜问题,信心十足的金日成只需毛泽东点头同意他的计划,自认为并不需要中国提供援助,
一方面“他的一切要求在莫斯科已经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金日成不希望中国插手朝鲜事务。
毛泽东“被迫”共谋
金日成军事进攻计划获得斯大林同意后,莫斯科就加紧了向北朝鲜的武器供应和其他军事援助。而整个作战计划也是在苏联瓦西里耶夫中将和苏军顾问组协助下制定出来的。根据人民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俞成哲的回忆,5月上旬苏联大量调换了在朝鲜人民军中的苏联军事顾问,用作战参谋替换了那些以个人名义在朝鲜负责军事训练的军人,并为朝鲜军队制订了“先发制人的进攻作战计划”。
5月底,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和苏联军事顾问团联合向莫斯科报告,朝鲜人民军向三八线集结的行动已经准备就绪。在金日成的坚持下,军事行动开始的时间确定在日。接着,莫斯科又接到报告说,按照进攻计划,朝鲜人民军每天可推进15-20公里,预计主要的军事行动在22-27天之内完成。
由于事前斯大林和金日成对中国封锁了消息和情报,毛泽东对战争的准备过程和具体计划毫不知情。据一位前北朝鲜高级军官回忆,在战争爆发前,所有苏联援助的武器都是从海路,而不是通过中国铁路运抵朝鲜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中国获知朝鲜的准备工作。以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最初消息,毛泽东竟是从外国报纸上得知的。战争爆发后第三天,金日成才派一名校官到北京通报情况。毛泽东对此十分不满,事后对师哲说:“他们是我们的近邻,战争爆发也不和我们商量,现在才来打招呼。”
朝鲜战争虽然爆发了,但中国领导人的注意力一时尚未转移到朝鲜问题上来。6月30日,即美国决定全面介入朝鲜战争的当天,中国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军队复员工作也没有因战争而停止。6月初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为了争取财政经济情况的基本好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保存主力的基础上,要进行大规模复员。这些情况说明,朝鲜战争的爆发并没有引起中国政府的特别重视。
斯大林对中国一方面封锁消息,另一方面又要求有中国的同意才能发动战争,是因为如果战争进展顺利,即使失去东北,其结果还是可以保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如果出现危机和困难,则有中国这个盟友来承担责任,同样可以实现苏联的既定目标。
朝鲜战争从“谋划”到爆发的历史进程可以概括为:金日成积极策划战争;斯大林参与策划战争;毛泽东接受既成事实;朝、苏联合发动进攻。
朝鲜战争是莫斯科在亚洲点燃的“一把火”,正是战后美国在日本占领问题上对苏联的排斥,促使斯大林必须将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朝鲜半岛,以此压制日本。斯大林等待的“国际形势”终于在1950年到来,1月,杜鲁门和艾奇逊分别就美国安全线范围做出声明,这使斯大林判断美国人不会卷入朝鲜半岛问题,遗憾的是他错误地估计了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刻援助南朝鲜。美国卷入朝鲜战争,斯大林也把中国拖入了战场。此时的斯大林对毛泽东和中共应当说还是心存疑虑,虽然中国一再表达尽快出兵的立场,但在“联合国军”没有突破三八线时,斯大林并不愿意让中国插手朝鲜事务,此举意在防止中国的势力进入朝鲜半岛。正是苏联和北朝鲜对战局的乐观估计,以及斯大林对中国出兵的猜忌使得中国入朝参战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在朝鲜战局急转直下的紧要关头,中国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毅然出兵朝鲜,而斯大林却背弃了当初的承诺--出动苏联空军给予援助。斯大林在朝鲜半岛点燃的“一把火”,让别人为其“火中取栗”。中国在朝鲜陷于危难,而苏联为难之际,决定出兵着实让年迈的斯大林很是感动。斯大林开始对毛泽东和中共的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曾说:“多少使斯大林相信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入朝作战。”
发表于:10-07-31 11:04
苏联为何没否决联合国出兵朝鲜的议案?
日 23:29 文史参考 【大
中 小】&【】 共有评论0条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代表没有及时返回联合国安理会,以至6月25日下午(美国东部时间)安理会顺利通过了美国的决议案。该议案谴责“北朝鲜对大韩民国发动的武装进攻”,要求立即停止战争行动,北方军队撤回三八线以北,还要求联合国所有成员国支持联合国组织实施这一决议。
根据这一决议,美国决定对战争进行军事干预。6月27日安理会再次通过决议,责成联合国向大韩民国提供可能需要的援助,以击退武装进攻并恢复这一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7月7
日,通过了派遣联合国军的决议案。那么,苏联代表为什么没有及时返回联合国,以阻止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显然是不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决议呢?假如苏联行使否决权,美国便处于师出无名。在有关朝鲜战争的研究中,这始终是一个不解之谜。
研究者对此有各不相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是苏联外交的一次政策失误,也有人认为这是莫斯科有意为之;有人认为这是斯大林对金日成的进攻计划充满信心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恰恰证明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的发动没有关系;有人认为苏联这样做与中苏同盟条约有关,坚持要求联合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地位;也有人认为莫斯科这样做恰恰是出于对北京的不信任,其目的就是要造成中国与美国的对抗??
绝密电文透露斯大林心事?
苏联政府拒绝在安理会参加美国政府起草的朝鲜问题决议案的讨论,令许多国家感到不解。2007年,俄国学者披露了一份直接涉及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档案,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注意。
布拉格,苏联大使
请口头向哥特瓦尔德转达下面的内容。如果他需要书面材料,可以给他一份。
对苏联6月27日退出安理会和它退出后所发生的事,我们同哥特瓦尔德同志有些不同看法。
我们退出安理会的目的有四个:第一,表明苏联与新中国团结一致;第二,强调美国的政策荒诞愚蠢,因为它承认国民党政府这个稻草人是中国在安理会的代表,却不允许中国的真正代表进入安理会;第三,认定安理会在两个大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是非法的;第四,让美国放开手脚,利用安理会中的多数再做些蠢事,从而在公众舆论面前暴露美国政府的真实面目。
我认为,我们已经达到了所有这些目的。
我们退出安理会后,美国陷进了对朝鲜的军事干涉,败坏了自己在军事和道义上的威望。现在没有哪个正直的人还会怀疑,美国在朝鲜扮演了施暴者和侵略者的角色,在军事上也不像它自己宣扬的那样强大。此外,很明显,美国的注意力从欧洲被引向了远东。从国际力量对比的观点来看,这一切是不是对我们有利呢?当然是。
假设美国政府还继续被牵制在远东,并使中国加入解放朝鲜和争取本国独立的斗争,那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首先,美国像其他国家一样,也不是拥有大批武装力量的中国的对手。美国会在这场斗争中无力自拔。其次,美国在这里被缠住后就不能在短时间内着手进行第三次世界大战。那么,第三次世界大战就会不定期拖延,这就为巩固欧洲的社会主义争取了时间。更不要说美国和中国的斗争会在亚洲和整个远东地区引发革命了。从国际力量对比的观点来看,这一切是不是对我们有利呢?当然是。
可见,苏联是否参加安理会已经不是表面看来那么简单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没有理由说“民主阵营没必要离开安理会”这样的话。离开还是不离开是由具体情况决定的。我们可以再次离开安理会,也可以再回去,这都取决于国际局势。
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现在又回到了安理会。为的是继续揭露美国政府的侵略政策,防止它打着安理会的旗号掩盖自己的侵略行径。现在,在美国已经卷入朝鲜战争之际,在安理会中最容易实现这一目的。我认为,这很明白,不需要再作解释了。
菲利波夫& 日
发表于:10-07-31 11:08
电文给出的信息是,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哥特瓦尔德,他在与苏联驻布拉格大使的谈话中表示怀疑苏联不返回安理会这一行为的正确性。因此哥特瓦尔德说认为“民主阵营没有必要离开安理会”。在给哥特瓦尔德的电报中,斯大林详细解释了苏联没有及时返回联合国安理会这一做法的理由和考虑,这可以视作当时苏联代表是否参加安理会的高层原始反应。
公布这份档案的俄国学者列多夫斯基提出了他对这个问题的解释,其主要观点是:第一,斯大林已经预计到美国必然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而且并不想阻止美国这样做,目的就是有意为美国人创造武装干涉朝鲜的条件,以便使美国陷入朝鲜战争不能自拔,从而削弱它在远东地区的实力,破坏其在欧洲的战略地位,同时推迟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斯大林已经预计到,共产主义的中国有能力也愿意“帮助北朝鲜军队应付美国的干涉”,因为在莫斯科看来,毛泽东为了中国的安全,绝不会容许美国控制朝鲜,更不能让他们进入中国的东北边境地区。
因此,毛泽东必然要出兵朝鲜与美国军队作战。应该说,俄国学者对斯大林电报字面含义的这种理解是不错的--这也正是斯大林希望人们理解的,即苏联代表没有出席安理会阻止联合国通过美国的决议案,是经过慎重考虑和精心策划的一种策略,其目的就是要让美国陷身于朝鲜战争,然后再让中国出兵与之对抗,从而保证苏联在欧洲和国际力量对比中处于有利的战略地位。
斯大林的这个解释,或者说俄国学者的这种理解,迎合了以往某些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一个观点,即苏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关键时刻拒绝返回安理会,“是要利用美国重新卷入远东事务这一机会使华盛顿与北京发生纠纷”,因为斯大林已经考虑到,美国出兵朝鲜必然招致中国军队的介入,那样就会“造成中美之间的直接对抗”。
为新中国合法席位退出安理会
按以上看法,从1950年初苏联退出联合国安理会,到斯大林同意金日成的进攻计划,再到战争爆发后莫斯科采取的策略,这一切都是斯大林预先精心设计好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的。然而,这里的逻辑前提及其与已知史实的衔接存在一系列疑问。
苏联退出联合国安理会是为了加强与中国的同盟关系,而不是出于应付尚未发生的战争考虑。
在毛泽东1949年12月访苏的开始阶段,双方在是否签订一个新的中苏条约的问题上各执己见,谈判陷入僵局。由于毛泽东的固执态度,以及西方舆论对中苏关系现状猜测而形成的压力,斯大林被迫让步,同意签订一个新条约。
此时,美国决策层正在激烈辩论如何处理美中关系问题,结果是国务院主张抛弃蒋介石而尝试与共产党中国建立关系的意见占了上风。日,杜鲁门发表了著名的关于台湾问题的演说,声明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如果在台湾海峡地区发生军事冲突,那是中国内战,美国不会干预。在中苏谈判进入关键的时刻,美国的公开表态显然刺激了莫斯科,使其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关系。
所以在1月6日维辛斯基向毛泽东提出,希望中国“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一个声明,说明国民党代表留在安理会是不合法的,应该排除在安理会之外”。同时表示,苏联方面也将发表声明支持中国的主张,并宣称“只要有国民党分子在安理会中,苏联代表就不参加安理会的工作”。毛泽东当即表示“对这个措施百分之百地赞成”,并认为这个声明的副本可以发给安理会各成员国。
1月8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周恩来致电联合国大会主席罗慕洛、秘书长赖伊并转安理会成员国:国民党代表留在安全理事会是非法的,应将其从安理会开除。1月10日苏联代表马立克提出了把国民党代表开除出安理会的提案。当1月13日苏联提案遭到否决后,马立克宣布苏联退出安理会,以实行抵制,同时指出: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通过的任何决议都是非法的,对苏联不具有约束力。
当天晚上再次与毛泽东会谈时,维辛斯基建议中国向联合国提出派遣自己的驻安理会代表,以“迫使他们把这个问题纳入具体的议程”。鉴于毛泽东担心这种做法可能得不到安理会的支持,维辛斯基指出,中国继续施加压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苏联拒绝参加安理会的工作“实际上将导致联合国事务的瘫痪”,而目前安理会的一些成员国非常担心出现这样的局面。
发表于:10-07-31 11:09
由此可以看出,苏联退出安理会的这一举动是经过与中国领导人充分协商后采取的有准备的措施,其目的并非有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是有意把中国隔绝于国际社会之外,恰恰相反,斯大林这样做是进一步向毛泽东表示他对中苏同盟关系的重视;苏联将全力帮助中国进入联合国,从而使国际政治中的力量对比大大有利于社会主义阵营,否则,苏联宁愿与中国“同甘共苦”,而让联合国陷入瘫痪状态。此时,如何实现朝鲜统一的问题还没有列入莫斯科的议事日程。
美国急着搅局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当斯大林与中国协商联合国代表权的问题时,并没有也不可能考虑到朝鲜战争爆发时苏联将如何在国际舞台上面对此事,甚至当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要在朝鲜半岛引发一场战争的问题。
实际情况是,苏联退出安理会以后6天,即1月19日,斯大林接到苏联驻平壤使馆的来信,说金日成在一次宴会中再次提出只有使用武力手段才能解决朝鲜统一问题,并要求面见斯大林。对此,斯大林一直没有答复。
1月26日,在莫斯科的中国代表团向苏联提交了中国方面有关大连、旅顺和中长铁路协定的方案,这一方案几乎完全推翻了苏联的方案。1月28日,苏联方面回复中国代表团,基本上同意了中国的方案,但反复修改的几个文本可以看出,这种选择显然是被迫做出的。
1月31日斯大林答复平壤,表示同意朝鲜的计划,并要金日成到莫斯科面谈。待中苏同盟条约签定,毛泽东离开莫斯科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金日成于4月10日秘密抵达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了十几天的商谈。会谈中,斯大林反复询问金日成有无必胜的把握,美国是否会干涉,如果美国干涉将如何应对。在得到金日成胸有成竹的回答后,斯大林终于同意全力支持朝鲜的军事计划。斯大林最后要求金日成去北京,征求毛泽东对这一计划的意见。
金日成走后,5月3日,斯大林通报毛泽东,金日成来过莫斯科,具体商谈的问题日后告知。随后,在莫斯科的催促下,金日成于13日秘密抵达北京,讲述了自己的计划。毛泽东最初感到意外,便紧急与莫斯科联系。斯大林14日电报答复,说朝鲜的计划已经得到莫斯科同意,但最后的决定权在中国和朝鲜。毛泽东只得表示同意和支持金日成的行动。
不难看出,斯大林很可能是出于对中苏有关东北权益的协定不满(其中的重要内容就是苏联将失去中长铁路和旅顺港),为了保证苏联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这是苏联远东战略利益的支撑点,才同意朝鲜的进攻计划的,而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金日成应在美国不干预或来不及干预的情况下迅速取得胜利。
至于要求中国对这一行动的认可,一则是考虑到中苏同盟关系和中国在亚洲革命中的责任,二则是万一出现美国的干预可以指望中国对朝鲜提供支援。当然,这只是一个推断,但其基础确是已经掌握的史实。而根据上述历史过程,无论如何也无法做出以下推断:一,斯大林早在苏联代表退出联合国安理会时就计划发动朝鲜战争;二,斯大林在同意金日成的进攻计划时就预计甚至希望美国干预这场战争;三,斯大林已经算定在美国介入战争后中国就会出兵朝鲜与美国军队作战。
斯大林的两难选择
朝鲜战争爆发后苏联反应迟缓。斯大林和莫斯科高层表面虽平静,但他们面临两难选择。
战争爆发的当天,6月25日下午,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阿兰.柯克按照华盛顿的指示,要求紧急会见苏联外长维辛斯基,得到的答复是:今天是星期日,外交部的领导人都不在莫斯科。
6月26日晚(美国时间27日中午),苏联驻联合国外交官在长岛的斯德哥尔摩饭店举行私人午餐会,这是苏联人在抵制期间定期的社交活动之一,以便与安理会其他成员国保持政治联系。当时,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坐在美国代表格罗斯和苏联代表马立克中间。
午餐快要结束的时候,赖伊告诉马立克说,他同其他外交官将前往安理会举行会议,询问苏联代表是否准备参加,并说:我认为贵国的利益是要求您出席的。
格罗斯听后脸色煞白,因为苏联代表出席会议,无疑将使用否决权。但此时马立克摇摇头说:不,我不去。6月27日一整天,美国大使继续设法约见苏联外长,但始终未获成功。下午5时,柯克派人向苏联外交部转交了美国政府的备忘录,请求苏联政府向北朝鲜政府施加压力,停止军事进攻。6月29日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向苏联通知了安理会27日的决议。
直到这个时候,莫斯科才正式做出反应。同一天,苏联第一副外长葛罗米柯会见美国大使柯克,向他递交了苏联政府关于朝鲜事件对美国备忘录的声明。声明说,对战争负责的应该是南朝鲜当局,苏联政府将继续遵循不干涉朝鲜内政的原则,而苏联政府无法参加联合国安理会,是因为美国拒绝中国出席,其结果使得安理会不可能做出具有合法效力的决定。同时,苏联政府还通知赖伊,莫斯科拒绝接受联合国安理会27日的决议。
苏联政府如此迟缓、平静的反应以及在此后所作的公开声明表明:第一,苏联对这场突发的战争并不感到意外;第二,莫斯科坚持认为苏联代表的缺席会使得安理会做出的一切决议都不具合法性(在这一点上斯大林说的是实话,尽管已经毫无意义);第三,关键的问题是,莫斯科只能采取置身事外的立场,因为如果苏联代表返回安理会,必将陷入两难选择--不使用否决权就意味着对北朝鲜乃至社会主义阵营的背叛,使用否决权则等于承认在平壤的背后站着莫斯科,从而导致与美国和世界舆论的直接对立,而这都是斯大林不愿看到的。
因此,苏联才会对返回安理会的“邀请”(赖伊)和“期待”(哥特瓦尔德)采取沉默和回避的态度。后来苏联返回安理会,只是现实让莫斯科意识到,苏联的缺席并没有对联合国成员国执行安理会决议产生任何影响,反而使自己因置身联合国之外而无法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
从多年后公布的电文看,斯大林的事后解释完全是言不由衷、掩人耳目。如果研究者不加分析地完全相信档案作者或当事人的说法,那么就会掉入档案作者有意无意设置的陷阱。
发表于:10-07-31 11:11
开战前的国家较量和秘密共谋
日 23:26 文史参考 【大
中 小】&【】 共有评论2条
日凌晨,朝鲜半岛大雨滂沱,汉城被雾气笼罩。这是朝鲜半岛梅雨季节里普通的一天。4时,三八线上,连续升起的信号弹划过漆黑的夜空,5时,北朝鲜的数千门炮火轰鸣,朝鲜战争爆发。动荡的世界,没有人会认为亚洲东部地区发生的一场局部战事
“会对这个半岛以外的人们产生什么影响久远的后果”,这一天对于朝鲜以外的世界实在是个普通日子。
斯大林想占领日本
日,《联合国宪章》签订。美苏两国的并肩作战埋葬了法西斯,但意识形态的对抗却使昔日的“盟友”成为冷战下的“仇敌”。如果说1948年美苏两国在欧洲上演的柏林危机还属于“文戏”,那么两年后的1950年,苏联为对抗美国,在亚洲的朝鲜导演了一场彻彻底底的“武戏”。
朝鲜半岛在李奇微将军回忆录中曾被比喻为“从亚洲大陆伸出的一个肥胖的拇指。”这个“肥胖的拇指”最初并没有成为美苏两国争夺的焦点。1945年8月,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后,前锋部队迅速抵达朝鲜半岛中部的开城附近,而此时美军正在数千公里以外的冲绳与日军激战,无暇顾及朝鲜半岛。战争形势的迅速变化迫使美国人不得不首先考虑朝鲜半岛的势力划分。
正当美国人还在地图上寻找一条合适的界限时,此刻苏联人的脚已经踏在朝鲜的土地上了。美国唯恐苏联独占朝鲜,提出以北纬38度线为界接受日军投降,该线以北为苏军对日受降区,该线以南为美军对日受降区。关于三八线划界这个仓促的建议,美国人没想到苏联人真的会同意,因为此时朝鲜半岛上的苏联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正沿着公路向汉城运动,即使苏联提出以37度线甚至更南面为界,美国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接受苏联的修正方案,但斯大林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该方案,这一举动着实让后来的研究者迷惑不解。
斯大林之所以会同意三八线方案,是因为苏联想要以此作为条件换取苏军部分占领日本。在斯大林眼中北纬38度线应该向东一直延伸至日本列岛,也就说苏联人要以朝鲜半岛三八线以南地区交换日本本土三八线以北地区。苏联放弃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的机会不过是为了表达与美国“交换”地盘的诚意,或者说是如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但美国鉴于德国分裂的例子,绝不允许苏联染指日本,结果苏联人既不能实现其直接惩处日本的夙愿,又不能借助朝鲜半岛保持对日本的威慑。
斯大林承诺在先,即使觉得“吃亏”,也是覆水难收,只好暂时接受美国独占日本,两国共占朝鲜半岛的局面。冷战格局形成后,美国扶持日本对抗苏联的态度日益明显,杜鲁门甚至公开宣称要以德国和日本来做抵抗苏联扩张的堡垒。苏联在处理柏林危机中表现得极端被动,为了集中力量对抗美国和西方集团,不得不在亚洲维持一种相对缓和或保守的方针。在远东地区,苏联既要与美国划分势力范围,又要避免直接冲突。
三八线的划分,埋下了朝鲜民族长期分裂的种子,而且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两国之间已出现分庭抗礼的趋势,这颗苦种是必定要发芽的。正是朝鲜半岛的分裂使得南北双方的政治势力都各自谋划着以武力统一对方。朝鲜半岛上任何风吹草动都足以牵动遥远的莫斯科和华盛顿的神经。
1948年12月,苏联单方面从北朝鲜撤军,此举意在逼迫美国撤军南朝鲜,同时也为防止“擦枪走火”,避免美苏在朝鲜半岛直接发生对抗。但是在南北半岛的分裂的现实下,苏军的撤离,只是暂时避免了美苏之间在东亚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性,但美苏坚持以南北朝鲜为各自势力范围的方针,却无法使双方对南北朝鲜两个政权之间的冲突置身事外。
金日成的试探
分裂的种子必然结出战争的苦果。苏军已经撤出,而美军尚未撤离的形势使北朝鲜政府所受到的压力大增。1948年12月和1949年1月,金日成两度向苏联寻求帮助。然而,苏联在欧洲处境被动,斯大林不想进一步在东亚刺激美国人。更何况,这样做反而授美国人以口实,进一步将美国与南朝鲜的关系同盟化。所以斯大林没有同意与北朝鲜缔结互助条约的请求,而且在军事援助上也加以限制。
1949年4月中旬,莫斯科方面从情报中得知,美国准备在5月从朝鲜半岛撤军,而南朝鲜李承晚政权打算在6月对北朝鲜发动大规模进攻,斯大林认为这时不帮助金日成以致丢掉北朝鲜,那么苏联在亚洲将遭受巨大损失。斯大林在给予北朝鲜军事援助的同时明确建议金日成向中共寻求兵员上的支持。
6月底美军撤出朝鲜,标志着“美国在亚洲基本上完成了以收缩力量和防线为特征的战略调整”。可是,南朝鲜当局却加紧了军事挑衅和进攻准备,三八线上的紧张空气似乎证明进攻已迫在眉睫。到了9月份,苏联军事装备已运抵北朝鲜,人民军也迅速扩展到近9万人,与南朝鲜不相上下,这无疑鼓励了一心想早日统一朝鲜的金日成,但此时苏联的军事援助主要还是为了加强北朝鲜的防御力量,而不是为了鼓励其向南方发起进攻。
面对来自南方的威胁,此时“兵强马壮”的金日成已在考虑变被动为主动,他踌躇满志地认为这是通过军事手段实现朝鲜统一的有利时机。9月3日,金日成向苏联使馆提出了一项主动进攻计划。由于担心内战拖延下去,将在政治上处于不利地位,此时的金日成并不指望能够以武力迅速统一朝鲜半岛,而只是向苏联建议夺取翁津半岛和该半岛以东大约到开城附近的部分南朝鲜地区,如果进展顺利,则“可以继续向南方挺进”。
应该说,当时整个亚洲局势的发展对苏联与美国对抗是十分有利的:中国革命已经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美国军队已经撤出朝鲜半岛。然而,斯大林还是拒绝了北朝鲜在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计划。9月24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讨论了朝鲜的局势认为,“由于目前北朝鲜的武装力量与南朝鲜相比没有占绝对的优势,因此不能不承认,现在进攻南方是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所以从军事角度看是不允许的。”
与苏联对于北朝鲜方面战斗力的保守估计不同,美国对南朝鲜军队的情况表现出极大的乐观,日,美国军事顾问团罗伯特少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明:“韩国军队已达到世界水平。万一北朝鲜军队前来进攻,像以往的事例(翁津、开城事件等)一样,韩国军队有力量将其击退。”6月12日,美军军事顾问团在回答联合国朝鲜委员会质询时再次指出如果南朝鲜“万一受到侵略,韩国军队也能够将其击退”。
发表于:10-07-31 11:15
南北双方的军力究竟如何呢?苏军在撤出朝鲜半岛时,留下了3000人的顾问团。北朝鲜军队在编制、装备、训练及战术上都按照苏联的模式组建。1949年末,北朝鲜只有4个师的兵力,到战争爆发前的1950年6月,兵力增加约2倍。开战前,北朝鲜军队的总兵力为:官兵共13.5万人,坦克150辆,火炮600门,飞机196架,齐装满员的步兵师8个,简编的步兵师2个,独立团2个,装甲旅和装甲团各1个。此外,还有5个警备旅和国内治安部队。与二战时苏军部队的编制相比,北朝鲜步兵师的编制小,并缺少坦克、重炮和补给维修的部队。但是对比一下南北双方的军队实力,这样一只部队也足够把对手赶出朝鲜半岛了。
为了对付北朝鲜军队,美国人也留下了一支“甚至不敢称之为军队的相当可怜的部队”。南朝鲜军队的前身是1946年1月创建的警察部队,1948年8月才改称“国防军”,1950年春,南朝鲜军队的总兵力已达到:人员9.8万人,装甲车27辆,火炮89门,飞机32架。南朝鲜军队拥有所谓“装甲部队”不过是由少数侦察车辆和一些半履带车辆组成。此外在火炮口径、射程和打击能力上,北朝鲜军队也远在南朝鲜之上。南朝鲜师装备的105毫米榴弹炮是二战时美军步兵团使用的装备,其有效射程为6500米,与之相比,北朝鲜师炮兵的122毫米榴弹炮,射程为11700米,同时北朝鲜还拥有76毫米自行火炮,76毫米加农火炮,其射程也远在南方军队之上。在多次的边境纠纷中,北朝鲜军队的炮兵总能在南朝鲜军队炮兵的射程之外从容不迫的射击。
在美国人眼中,这只部队“攻则不足,守则有余”。南朝鲜部队在编成、装备上参差不齐,而为了维护国内治安和镇压南方各地的游击队,又不得不分兵各处执行任务,训练严重不足。截至1949年底,16个营中完成营一级训练任务的还不足半数。南朝鲜军队没有重炮,没有坦克,没有反坦克武器,也没有空军。与北朝鲜的军队相比,部署在三八线附近南朝鲜部队连组织防御也非常困难,最为重要的是,战前北朝鲜已经拥有了苏联援助的一定数量的T-34坦克,而南朝鲜军队不但没有坦克且缺乏行之有效的反坦克武器。这一点对战争爆发初期的战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事实上,战争爆发前,驻朝鲜的美军顾问团还认为,“韩国的地形不适于使用坦克”。
战争爆发前,李承晚不断威胁要进行武力“北伐”,不曾想却让北朝鲜先发动了 “南伐”。与美国人相比,南朝鲜军方对双方的实力以及准备情况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美国不给武器、补给品,南朝鲜就主动要。南朝鲜判断:“北朝鲜军队的兵力为17.5万人,拥有优势的炮兵、坦克和空军,出现万一的情况很危险。”为此,1949年10月,南朝鲜向美军军事顾问团提出了提供193辆M-26型坦克(3个营)的请求。但是,顾问团拒绝了南朝鲜的请求,他们认为:“你们国家的地形、道路网特别是桥梁不适于使用坦克”。在这样的答复中,情报掌握的不足也暴露出来,尤其是关于北朝鲜军队的坦克的情报,此时美军顾问团也错误地估计,“北朝的坦克是旧日军的,不必担心”。
评价朝鲜战争,我们反复提到一句话,“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开战之前,南北双方都“错误”地判断着对手方,斯大林和金日成错误地判断美国人介入的决心,美国人也错误地低估了北朝鲜的作战能力,在李奇微看来这实在是“真正不可原谅的错误”,也因此“使我们(美国)付出了高昂的血的代价”。
力量的均势一旦被打破,战争就不可避免,朝鲜战争从1949年就已经进入倒计时状态。
不确定的伙伴
年,东亚大陆的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节节胜利,已经取得了半壁江山。这时的中共已经对整个亚洲局势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斯大林对中共政权将来会导向哪一阵营心存疑虑,中苏结盟并不意味着中苏之间的关系是牢不可破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杨奎松指出,“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并不意味着新中国就被牢牢地拴在了苏联阵营的战车上”。历史和现实的种种纠结、恩怨妨碍着中苏两国领导人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至少斯大林不会把毛泽东看作一个可靠的同盟者,毛泽东在后来曾谈到,斯大林真正开始信任自己,真正相信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那是在朝鲜战争开始之后,严格地说,是在中国决定出兵援朝之后。
根据现有的档案和研究成果,直到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共领导人关注点更多放在国内事务上。建国之初,全国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向经济建设,部队正准备大规模复员,军事战略目标只剩下台湾。当时中共正在积极准备解放台湾,因此,毛泽东不愿意看到在中国北方邻国发生一场可能导致美国干涉亚洲事务的战争。
中共解放台湾必然借助苏联海军、空军的支援,这点斯大林心里十分清楚。早在月中共中央代表团访苏期间,毛泽东就特意让刘少奇将中共解放台湾的计划转告斯大林,并寻求苏联的军事援助。斯大林拒绝中共的请求后,日,毛泽东在莫斯科第一次与斯大林会谈时,再次婉转地提出了同样问题。对于斯大林而言,是帮助中共打台湾还是帮助北朝鲜统一朝鲜半岛必须权衡其中利弊得失,以及美国的干涉程度。斯大林很清楚,尽管美国宣称安全线不包括台湾和朝鲜,但该政策是以苏联不介入为前提。对苏联而言,支持朝鲜在陆地作战和支持中国跨海作战不可同日而语。中共实施渡海作战必然需要苏联的空军和海军支援,而金日成进攻南朝鲜,苏联人不必派出地面部队协助。因此,统一朝鲜的战争,美国人卷入的可能性较小。
发表于:10-07-31 11:18
后来的事态发展证明苏联对美国的判断出现了严重失误。无论是斯大林还是毛泽东都没想到美国会如此迅速地介入到朝鲜战争当中来。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斯大林一直以来都非常关注美国的反应。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讲话中提到美国的远东防御范围时,是把朝鲜半岛排除在外的。显然艾奇逊的这番话对斯大林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进入1950年,朝鲜半岛的战争步伐一下子加快了。无论是李承晚还是金日成都想通过军事手段一举实现朝鲜民族的统一。“战争是早晚的事”,美国驻南朝鲜大使约翰.穆乔说。日之前,朝鲜南北双方沿着三八线附近的摩擦和交火事件已经持续了一年多,双方神经都绷得很紧,“说不定就在哪天早上”一次小规模的冲突就会引发战争。
金日成一直以来都积极准备以武力统一南方,但他很清楚,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得到莫斯科的首肯和帮助。1949年3月,金日成在访问莫斯科时,希望说服斯大林加强对北朝鲜的支持,提出以武力解决统一的计划。3月5日的会谈中,斯大林却没给出任何承诺,反而认为金日成“没有必要”进攻南朝鲜,只有对南朝鲜军队进行反击时才可以越过三八线。虽然斯大林拒绝了金日成,但也建议金日成寻求中国的支持。
根据莫斯科的建议,5月上旬,金日成派劳动党中央委员、人民军政治部主任金一作为特使秘密访问北平,毛泽东向金一表示,一旦情况需要,中国会派兵援助。根据师哲回忆,毛泽东与金一的谈话很简单,不过在会谈中毛泽东向北朝鲜表示中国会派兵援助的信息,“我们可以给你们悄悄地增派中国士兵去,都是黑头发,谁也分不清”。
毛泽东一向主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自然会支持金日成的想法。但他并不同意金日成立即用武力统一朝鲜,他认为“在最近的将来进攻南朝鲜是不现实的”,因为此时中共军队主力均已南下,一旦美国干涉,“不可能迅速地有力地给予支持”。
5月中旬的会谈中,金一还与毛泽东商谈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师转属人民军后干部培养以及武器装备等问题。此时,中共正积极准备解放台湾,显然朝鲜半岛不是毛的关注范围,但是毛泽东出于国际主义立场和对朝鲜革命的同情、支持,同意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朝鲜籍士兵回国。当最后一支朝鲜师于4月18日到达元山时,金日成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已经下决心要进行一场战争了。从客观上讲,三个经过战争锻炼的朝鲜师回国,对于金日成在战争初期作战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决不能说明中国领导人当时就参与了战争的策划。
1949年9月下旬,北朝鲜遭到莫斯科的拒绝后,又试图说服中国支持其武力统一,也同样遭到了拒绝。至1949年底,中苏两国领导人对朝鲜问题保持着一致的立场--不同意金日成立即采取军事手段解决南北朝鲜的统一问题。
朝苏的“密谋”
日,斯大林接到苏联驻平壤使馆的来信,说金日成在一次宴会上再次提出使用武力手段解决朝鲜统一问题,并要求面见斯大林,但是斯大林迟迟没有答复。1月31日,斯大林表示同意朝鲜的计划,并要金日成到莫斯科面谈。
1949年底到1950年初,短短一个月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使斯大林突然改变了主意?根据冷战史与朝鲜战争问题专家沈志华的研究,他认为正是中苏同盟的签订改变了斯大林对朝鲜半岛的政策。中苏同盟条约迫使苏联放弃1945年从国民党政府手中取得的权益。如果斯大林要维护苏联战后设定的远东战略目标,就必须在中国领土之外另有所图,以弥补由于中苏新条约的签订而在远东失去的权益,于是莫斯科对朝鲜半岛政策的改变就应运而生了。斯大林改变了他对朝鲜半岛局势的政策,把莫斯科一直坚持的防守战略突然转变为一种进攻性战略。
斯大林虽然同意了金日成的军事计划,但在朝鲜半岛采取军事行动还必须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因为就在几个月前刘少奇秘密访苏期间,斯大林曾建议,中共“应当履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斯大林反复对金日成强调了两点:第一,这个计划必须征求毛泽东的意见,必须得到中共的同意才可以实施,因为毛泽东对东方问题有很深刻的理解;第二,万一美国进行干预,苏联是不会出面帮助朝鲜的,那时只能依靠中国的援助。毛泽东人尚在莫斯科,斯大林已经考虑要在朝鲜半岛发动战争的问题,但他对正在莫斯科做客的毛泽东却只字未提。
1950年3月,根据斯大林的建议,金日成指示朝鲜驻华大使李周渊拜访毛泽东,提出访华的要求。3月底,毛泽东估计金日成可能要谈进攻南朝鲜的问题,在会见李周渊时指出,“如果已经有了统一朝鲜的具体计划,那么会晤必须秘密进行。”但金日成访华后在5月12日会见苏联顾问什特科夫时说毛泽东认为“用和平方式是不能统一朝鲜的,统一朝鲜必须要用武力才行。”事实上,金日成为了取得莫斯科在发动战争问题上的同意而谎称中共支持他采取军事行动。
5月13日晚,金日成在毛泽东的会谈中首先通报了他与斯大林会谈的结果。毛泽东对此感到非常意外,因为斯大林不久前还明确表示反对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他对莫斯科已经为朝鲜开放绿灯表示怀疑,当即中断会谈,派周恩来连夜召见苏联大使罗申,给斯大林发电核实金日成的说法。显然,鉴于金日成所说情况事关重大,中国领导人心有疑惑,故必须要求莫斯科给以证实。
5月14日晚,苏联方面传来斯大林的电报回复。电文如下:
在与朝鲜同志的会谈中,菲利波夫同志(斯大林)和他的朋友们提出,鉴于国际形势已经改变,他们同意朝鲜人关于实现统一的建议。同时补充一点,这个问题最终必须由中国和朝鲜同志共同解决,如果中国同志不同意,则应重新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会谈详情可由朝鲜同志向您讲述。
发表于:10-07-31 11:19
直到这时,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表明,苏联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斯大林的态度已经明朗,毛泽东自然不会扮演一个干涉者的角色,虽然他也表示不满,但只能被迫接受现实,表示同意在解放台湾之前先解决朝鲜的统一问题。
很明显,统一朝鲜半岛当初只是莫斯科和平壤的主张。对于金日成的具体进攻计划,毛泽东既不了解,也不想了解。但是在朝鲜半岛问题上,斯大林最后还是把责任推到了毛泽东的身上,面对苏联的压力,毛泽东不得不接受现实。沈志华认为,“中国同意金日成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是勉强的和被动的。”所以毛泽东根本不可能参与金日成的战争准备和策划。
实际上,参照当时的形式,1949年,正是中国革命的决战时刻,毛泽东显然无暇顾及朝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又面临着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以及稳定全国政治局势的繁重任务。在毛泽东看来大规模战争已经不在中国领导人议事日程之中了。日,毛泽东说:“新的世界大战是能够制止的。国民党反动派散布的战争谣言是欺骗人民的,是没有根据的。”就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前一天,《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在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上的闭幕词,宣布“战争一关,已经基本过去了”。这表明朝鲜战争爆发前,中国确实无意对朝鲜冲突进行干涉和参与。
5月15日,毛泽东再度与金日成会谈。他建议朝鲜人民要速战速决,不要贪图大城市,而要集中力量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如果美国人参战,那么中国将会派自己的军队帮助朝鲜,而且现在就可以向中朝边境调去军队。在毛泽东看来,既然中国要北朝鲜提供援助,那么在外交和政治方面先做好一定准备是必要的。然而,金日成一再保证朝鲜人民军能依靠自身力量解决朝鲜问题,信心十足的金日成只需毛泽东点头同意他的计划,自认为并不需要中国提供援助,
一方面“他的一切要求在莫斯科已经得到了满足”,另一方面,金日成不希望中国插手朝鲜事务。
毛泽东“被迫”共谋
金日成军事进攻计划获得斯大林同意后,莫斯科就加紧了向北朝鲜的武器供应和其他军事援助。而整个作战计划也是在苏联瓦西里耶夫中将和苏军顾问组协助下制定出来的。根据人民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长俞成哲的回忆,5月上旬苏联大量调换了在朝鲜人民军中的苏联军事顾问,用作战参谋替换了那些以个人名义在朝鲜负责军事训练的军人,并为朝鲜军队制订了“先发制人的进攻作战计划”。
5月底,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和苏联军事顾问团联合向莫斯科报告,朝鲜人民军向三八线集结的行动已经准备就绪。在金日成的坚持下,军事行动开始的时间确定在日。接着,莫斯科又接到报告说,按照进攻计划,朝鲜人民军每天可推进15-20公里,预计主要的军事行动在22-27天之内完成。
由于事前斯大林和金日成对中国封锁了消息和情报,毛泽东对战争的准备过程和具体计划毫不知情。据一位前北朝鲜高级军官回忆,在战争爆发前,所有苏联援助的武器都是从海路,而不是通过中国铁路运抵朝鲜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不让中国获知朝鲜的准备工作。以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最初消息,毛泽东竟是从外国报纸上得知的。战争爆发后第三天,金日成才派一名校官到北京通报情况。毛泽东对此十分不满,事后对师哲说:“他们是我们的近邻,战争爆发也不和我们商量,现在才来打招呼。”
朝鲜战争虽然爆发了,但中国领导人的注意力一时尚未转移到朝鲜问题上来。6月30日,即美国决定全面介入朝鲜战争的当天,中国颁布了土地改革法,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军队复员工作也没有因战争而停止。6月初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为了争取财政经济情况的基本好转,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保存主力的基础上,要进行大规模复员。这些情况说明,朝鲜战争的爆发并没有引起中国政府的特别重视。
斯大林对中国一方面封锁消息,另一方面又要求有中国的同意才能发动战争,是因为如果战争进展顺利,即使失去东北,其结果还是可以保证苏联在远东的战略利益;如果出现危机和困难,则有中国这个盟友来承担责任,同样可以实现苏联的既定目标。
朝鲜战争从“谋划”到爆发的历史进程可以概括为:金日成积极策划战争;斯大林参与策划战争;毛泽东接受既成事实;朝、苏联合发动进攻。
朝鲜战争是莫斯科在亚洲点燃的“一把火”,正是战后美国在日本占领问题上对苏联的排斥,促使斯大林必须将苏联的势力范围扩大到整个朝鲜半岛,以此压制日本。斯大林等待的“国际形势”终于在1950年到来,1月,杜鲁门和艾奇逊分别就美国安全线范围做出声明,这使斯大林判断美国人不会卷入朝鲜半岛问题,遗憾的是他错误地估计了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立刻援助南朝鲜。美国卷入朝鲜战争,斯大林也把中国拖入了战场。此时的斯大林对毛泽东和中共应当说还是心存疑虑,虽然中国一再表达尽快出兵的立场,但在“联合国军”没有突破三八线时,斯大林并不愿意让中国插手朝鲜事务,此举意在防止中国的势力进入朝鲜半岛。正是苏联和北朝鲜对战局的乐观估计,以及斯大林对中国出兵的猜忌使得中国入朝参战错过了最佳的时机。
在朝鲜战局急转直下的紧要关头,中国在极其不利的条件下毅然出兵朝鲜,而斯大林却背弃了当初的承诺--出动苏联空军给予援助。斯大林在朝鲜半岛点燃的“一把火”,让别人为其“火中取栗”。中国在朝鲜陷于危难,而苏联为难之际,决定出兵着实让年迈的斯大林很是感动。斯大林开始对毛泽东和中共的有了新的认识。毛泽东曾说:“多少使斯大林相信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入朝作战。”
发表于:10-07-31 12:20
老虎学弟:你不能老是坐等胡婶来毙你啊!你看看上面一连串的“死缓”,惨不忍睹!你有9条命都不够用!想点别的法子~!
天涯、海角、家门口,年年见、处处有!
发表于:10-07-31 12:42
馒头姐,有什么高招?
发表于:10-07-31 20:05
1951年失之交臂的和平机会
日 05:30 文史参考 【大
中 小】&【】 共有评论2条
1951年失之交臂的和平机会
编撰|吴皓
近年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当初如果答应了亚非13国和联合国的停战提议,不但可以以胜利者的身份结束战争,而且还有可能顺便解决台湾问题以及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问题。但中国错失了这一良机,不但使我们在战争中付出了更大的代价,甚至对之后国内经济建设、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两次停战提议是否真的能给朝鲜战争带来和平?历史无从假设,我们还是重回当时的历史语境。
杜鲁门:“迄今我们所遇到的最糟糕的局势”
日,中国志愿军入朝。10月25日,在云山地区发动首次战役,迫使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撤退至清川江。11月中旬,麦克阿瑟又发起新一轮“结束战争”的攻势。彭德怀命令志愿军各部队后撤30公里,占据有利地势,等待最好时机歼灭来犯之敌。11月25日,志愿军开始了强有力的反击。联合国军遭到沉重打击,被迫退回到三八线以南。到日为止,中朝联军收复了北朝鲜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领土。
面对接二连三从前线传来的坏消息,华盛顿陷入混乱之中。杜鲁门说这是“迄今我们所遇到的最糟糕的局势”。为了保持美国在朝鲜半岛和整个远东的地位,杜鲁门在11月30日记者招待会上声称,“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步骤来应付目前的军事形势”,当被记者追问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时,他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个消息吓坏了追随美国的盟友。虽然艾奇逊在当天就代表白宫发表了一项声明表示,有关核武器的情况绝不会因为总统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而改变,但还是受到了英、法等国的抗议,他们担心美国人正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时间和可能出现最困难的战略条件下,把他们拖入亚洲战争的深潭”。英国首相艾德礼在12月4日飞往华盛顿与杜鲁门面谈,他们重申决不撤离朝鲜半岛,但表示“准备遵循谈判途径,设法终止敌对行为”,“通过和平手段,来达到联合国在朝鲜的目的”。
就在艾德礼飞往华盛顿的同一天,志愿军接到了毛泽东对朝鲜战争发展前途的看法和意见:朝鲜战争有可能迅速解决,但也可能拖长,我们准备至少打一年。敌人有可能要求停战,但是,美国必须承认将其军队撤出朝鲜,而首先撤到“三八线”以南,才能谈判停战。同时,毛泽东还指出,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一样,诺言、协定都是不可靠的,故应从最坏方面着想。
中国拒绝亚非13国停火提议
杜鲁门“不排除使用原子弹”的言论也让许多亚非国家深感不安。
日,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向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转交了一份载有13个亚非国家提出的倡议条文的备忘录,建议先在三八线停火,并举行一个与朝鲜问题有直接关系的各大国参加的会议,以便能进行协商。潘尼迦告诉章汉夫,“这是所有非欧美国家第一次联合起来提出的建议,这一建议不能被认为是支持美国的。因此,如果中国宣布不越过三八线的话,将得到这些国家的欢迎和道义上的支持。”
中国向来重视与亚非国家的友谊,把加强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作为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但13国此次提出的“和平倡议”却引起了中国的不满。12月8日,周恩来派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陈家康约见了印度大使馆参赞,向他提出了四个问题:为什么13国不反对美国对中国、对朝鲜的侵略?为什么13国不宣言从朝鲜撤退外国军队?为什么在美国打过三八线的时候,13国不讲话?为什么13国中还有菲律宾(当时菲律宾是向朝鲜出兵的国家之一)?
而此时,刚刚回国参加盟国领导人最后一次会议的柯林斯认为,联合国部队不大可能被赶出朝鲜,随着第10军与第8集团军会合一处,这支联合部队就有可能无限期地守住釜山的环形防线。柯林斯带回的消息使美国及其盟国沮丧的情绪开始有所缓和。在这次会议上,美英同意按过去的分界线--三八线来结束战争。
于是,13国提案被一分为二,第一案由13国提出,要求交战双方在朝鲜停战,第二案由12国提出(菲律宾后来退出)召开国际会议商谈停战,划分非军事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远东问题。12月14日,第五届联合国大会以五十一票的多数通过了第一个提案,而对第二个提案予以搁置。为了能够“确定可以在朝鲜议定满意的停火基础”,会上还通过了成立“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的决议。
先停火后谈判的主张在中国看来是敌人退守三八线以后,为了争取喘息时间而玩弄的阴谋,美国停战的诚意值得怀疑。中国对美国的怀疑不是没有根据的,美国一面在联合国大会上同意先停火后谈判,一面在军事上整军再战。12月16日,杜鲁门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要求美国人民为朝鲜战争作出“任何必要的牺牲”,同时决定设立国防动员局,扩大征兵计划和军火生产,要求将美国军队从现有的250万人增加到350万人,在一年之内将飞机、坦克的生产能力分别提高五倍和四倍。在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仍在积极构筑工事,建立纵深防线和整顿部队,准备恢复攻势。
此时,中国在志愿军是否越过三八线的问题上也进行了再三的考虑。彭德怀电告毛泽东建议第三次战役暂不越过三八线,以便充分准备来年开春再战。
但志愿军止步于三八线将给政治上带来不利。如果接受联合国决议,就等于接受了联合国把中国排除在外的事实。周恩来在后来的声明中说,“凡是没有中国的合法代表参加和同意而被通过的联合国的一切重大决议,首先是有关亚洲的重大决议,中国政府都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而决议主张沿三八线停战也是中国不能接受的。正如周恩来所说,美军既已越过了三八线,因此三八线已被麦克阿瑟破坏而不复存在。
毛泽东在给彭德怀的电示中明确指出,如从12月初到整个冬季我军都在休整,没有动作,则必引起资本主义各国甚多揣测,民主阵营各国亦有些人不以为然,发生许多议论。如我军……于1月上半月打一个胜仗,争取歼灭南朝鲜军几个师及美军一部,然后休整两个月,准备春季攻势,则对民主阵营及资本主义各国人民大众影响甚好,对帝国主义则给以新的一击,加重其悲观失败情绪。
12月22日,周恩来发表声明说,“我们坚持一切外国军队撤出朝鲜及朝鲜内政由朝鲜人民解决为和平调处朝鲜问题的谈判基础,美国侵略军必须退出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必须取得联合国的合法地位……朝鲜问题和亚洲重要问题的和平解决,离开这几点是不可能的”。
而在前一天,毛泽东已经命令彭德怀“发动另一次战役”并“跨过三八线”。
1951年停战提议
第三次战役于日开始,中朝军队出其不意地全线发起进攻,迅速突破了临津江、汉滩川以及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上预设的防御阵地,联合国军退至三七线附近地区。
第三次战役之后,联合国政治委员会于1月11日通过了“联合国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提出有关解决朝鲜及其他远东问题的五项原则意见的报告:在朝鲜立即安排停火;停火实现以后,一切非朝鲜军队将分阶段撤出朝鲜,并以各种措施实现“联合国”在朝鲜建立统一的“政府”的决议;由英、美、苏、中四国代表讨论解决远东问题,其中包括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此时,朝鲜战场上的失利加深了美国与盟国之间的矛盾,美国政府在政治外交上承受着各种要求停战谈判的压力。英国于1951年1月上旬举行英联邦总理会议提出“不应使美国的政策把联邦牵累太深”,主张同中国进行谈判。但是,美国不甘心让朝鲜战争以失败告终,希望把朝鲜战争体面地维持下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开会决定,除非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由于军事原因被驱逐,绝不自动撤军,并且认为,这对联合国和北约组织的将来极为重要。从这一决定可以看出,除了停火以外的其他内容,美国并不想谈,特别是讨论台湾问题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联合国朝鲜停火三人委员会”的这一方案是在提交联合国的前几个小时才通知美国政府的,美国政府在选择是否支持这个方案的问题上表现出了它只想停战不想谈判的矛盾心理,如果同意则将“失去朝鲜人的信任,并引起国会和舆论界的愤怒”,而不同意则会“失去我们在联合国中的多数支持”。
艾奇逊根据中国1950年12月曾拒绝联合国提出的停火议案,认为中国领导人态度强硬,“政治上尚不成熟”,推断中国政府有可能再次拒绝这一方案。他建议杜鲁门同意这项方案。“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热切地希望并且相信,中国人会拒绝这个决议,从而我们的盟国会回到比较清醒的立场,并追随我们把中国人作为侵略者进行谴责”。
结果正如美国所愿,周恩来在日复电联合国时拒绝了这项不包括政治谈判的停火方案,认为这“只便利于美国维持侵略和扩张侵略,决不能导致真正的和平”。同时周恩来还提出建议:在中国举行包括中、苏、美、英、法、印度、埃及的七国会议,在同意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及朝鲜内政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的基础上举行谈判,谈判的内容必须包括美国武装力量从台湾及台湾海峡撤退和远东有关问题。1月27日周恩来与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谈话时指出,我们主张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但美国侵略朝鲜的同时侵略台湾,这就破坏了和平;美军越过三八线,就更破坏了和平。等到美军逼近鸭绿江,再加上美机轰炸我国人民,美舰炮轰我国商船,这就更破坏了和平。我们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去掉这些对和平的威胁。
发表于:10-07-31 20:06
事实上,中国政府此次拒绝的只是先停火后谈判的原则,而不是拒绝整个以五步方案为基础的停战提议。但美国只关心最终的结果。只要中国拒绝了停火方案,美国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战争责任就可以完全甩到中国政府的头上。1月20日,奥斯汀特使向联合国第一委员会提交了一项提案,公开宣称中国为侵略者。2月1日,这项提案在联大获得通过。
是机会还是阴谋?
对于中国两次拒绝停战提议,一些学者认为,中国错失了一次良机,甚至把中国此后在内政外交方面遇到的困难都归于中国对停战提议的拒绝。得出这样的结论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层面的考虑:第一,当美国军队被赶过三八线时,毛泽东赖以决定介入战争的考虑基本上都已经变成了现实,毛泽东对中国安全和主权受到威胁的担忧被解除,北朝鲜政权得以完整地保留,中国也已经尽到了其为社会主义阵营所承担的责任和国际主义义务。如果中国此时接受停战提议,则可以以胜利者的身份结束这场战争,不仅中国安全和主权受到威胁的担忧化为乌有,甚至台湾问题和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都有可能得到较为有利的解决。第二,退一步讲,即便停火失败,至少中国军队还可以借此机会获得宝贵的时间以重建进攻的力量。
但是,从中国出兵的战略预期以及国际形势来看,中国在当时是不可能接受这两次停战提议的。
经过志愿军第一、二次战役的打击,联合国军队被迫退回到三八线以南,朝鲜战场上的形势让中苏及朝鲜的领导人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到了第三次战役,志愿军攻占汉城,将战线推至三七线附近。从战场形势来看,中国出兵朝鲜的部分目标已经达到,但毛泽东最初制定的“消灭敌军,把美国人赶出朝鲜半岛”的目标依然没有实现。而毛泽东希望达到的,不仅仅是要解除军事上的威胁,还有台湾问题、中国加入联合国等问题,这一点考虑可以从日、日周恩来两次提出的停战建议中看出来。所以,毛泽东才在面对这两次停战提议时认为,美方在主力未受损、而志愿军正处在胜利进攻的形势下玩弄停火,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争取喘息之机,整军再战。同时他还认为,美国政策的改变只会出现在几个美国师被歼灭之后,“只要我军多打几个胜仗,歼灭几万敌军,整个国际局势就会改观”。
中国拒绝停火提议与苏联和朝鲜的态度也有关。陈兼也认为,毛泽东此时的不妥协态度是因为中国需要同北朝鲜保持团结,而金日成等北朝鲜领导人都希望能使朝鲜半岛得到统一,他们不相信彭德怀关于中朝联军已无力继续进攻的看法,并向毛泽东和斯大林抱怨彭德怀。日毛泽东致电金日成,表明了中国的官方立场,强调立即停火在共产党一方是不能接受的。只有当美国对诸如从朝鲜撤出全部外国军队、解决台湾问题、把其他远东重要问题提上议事日程等重要条件表示同意之后,北京才能同意进行谈判。北朝鲜对这一反馈感到满意,并于1月16日复电表示同意。第二天,周恩来正式拒绝了13国建议。
中国第二次拒绝停火建议之后,准备休整两个月之后再发动春季攻势的志愿军,在1月25日被迫转入防御作战,结果使志愿军遭到入朝以来的第一次挫折,不仅损失了5万多人,被迫放弃了刚刚占领不久的仁川和汉城,全线后退了100多公里,重又撤回到了三八线以北。
但是,如果中国接受这次新的停火建议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休整的时间,延迟下一次战役的到来是值得商榷的。在联合国军退至平泽、忠州、堤川、宁越、三陟一线之后,迅速从美国本土及驻扎在欧洲、日本的军队中,抽调了大批老兵补充其在朝部队,并将美第10军调至三十七度线附近地区,加入了第一线的作战序列。而按照李奇微的设想,一旦时机成熟便马上恢复攻势。也就是说,第四次战役打响的时间并不受制于双方是否就停火的建议进行谈判,而更多地取决于美方军力何时得到恢复。1月15日,也就是中国拒绝谈判的前两天,联合国军就开始采用“磁性战术”在水原至利川间实施试探性的进攻。再加上此前杜鲁门签署了增拨200亿美元国防费的法案等种种迹象,都表明美国当时并不想真的进行停战谈判,只是想通过玩弄停战阴谋转嫁战争责任而已,即便中方在第三次战役后同意了停战谈判,美方也仍然会找借口把战争继续下去,更别提让中国顺利解决台湾问题和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问题了。
从1951年1月中国拒绝停火建议开始,直到停火协议的最终签订,又经过了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在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方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而美国却因此达到了目的,一方面利用中国的强硬态度和军事上的胜利从外部向各盟国施加压力,迫使他们在政策上与自己一致;另一方面,中国的拒绝让美国抓住时机,大肆渲染中国的战争狂热,并迅速操纵联合国通过了中国是侵略者的提案,把延长战争的责任转嫁到了中朝政府的头上,摆脱了其外交上所处的尴尬境地。从这一点来看,中国确实错失了一个良机,因为从此时开始,无论在外交还是战场上,中国都由主动变为被动了。(资料来源:《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沈志华著,《二十一世纪》2000年10月号;《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贝文.亚历山大著,中国社会出版社;《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军事出版社;《板门店谈判》,柴成文、赵勇田著,解放军出版社)
发表于:10-07-31 20:55
  一九五。年九、十月间,毛暂缓了在越南的军事行动,以便集中精力打朝鲜战争。
  二十世纪初沦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在二次大战日本战败後,被沿著北纬三十八度线一分为二,南边驻扎美国军队,北边驻扎苏联军队。一九四九年三月,北朝鲜首相金日成看见中共军队就要夺取全中国了,著急了,到苏联去想说服斯大林帮他打南朝鲜(南韩)。斯大林拒绝了,怕跟美国打起来。金日成於是求毛帮忙,派他的国防部副部长来北京见毛。毛明确表态支持,说等他拿下全中国再开战。毛说北朝鲜“最好是在一九五。年上半年举行全面进攻”。毛著重说:“如果必要,我们可以悄悄派些中国部队给你们。”中、朝两国人肤色一样,美国人“认不出来”。
  这时候,毛的意思还是秘密派兵进去,乔装成朝鲜人,而不是公开与美国对阵。访苏期间毛有了改变。他要公开同美国作战--只有这样他才能从斯大林那里拿到他想要的东西。毛设想的交易是:我帮你打败你的敌人美国,你给我军事工业、势力范围。毛之所以敢打,是因为他拥有千百万可充当炮灰的中国人。
  他相信美国不可能跟他比赛死人,他不会被打败。打朝鲜战争还给他提供了一个处理上百万在国共内战後期投降的国民党部队的办法:把他们大量派去朝鲜。
  斯大林收到了金,毛之间联系的报告。一九五。年一月十九日,苏联驻平坏大使什特科夫(Terentii Shtykov)又电告斯大林:金日成很激动地请求允许他发动进攻,强调说,毛曾向他许下诺言,中国战争一旦结束就来帮他的忙。三十日,斯大林叫什特科夫告诉金日成,说“可以帮助他”。这是第一份斯大林同意发动朝鲜战争的文献。斯大林改变主意是因为毛要参战。两个月後,斯大林把金日成召来莫斯科,对他说:中国人现在可以专心对付朝鲜问题了,我们有了成败攸关的条件--北京的支持,我们可以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来统一朝鲜了。斯大林要金“必须依靠毛,毛对亚洲事务的了解再高明不过”。
  从斯大林的角度看,中国和北朝鲜同美国打一场大仗对他有说不完的好处。第一他可以做军火商。第二他可以试验自己的新式装备,特别是米格飞机,还可能获得某些美国军事技术。第三他可以摸摸美国的底,在跟共产主义阵营对垒上,美国到底能走多远。
  但最使斯大林动心的还是中国人能消灭并牵制大量美国军队,使世界权力平衡倒向对苏联有利的一边。斯大林的全球梦包括在德国、西班牙、义大利等若干欧洲国家夺权。他在给毛的电报里说:共产党面对一个绝无仅有、而且转瞬即逝的良机,那就是在资本主义阵营里,德国和日本这两个主要军事强国部刚刚战败,如果共产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之间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话,“我们应当害怕这一前景吗?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害怕”,“如果大战不可避免,那么让它现在就来吧,与其几年後打,不如现在就打”。
  毛泽东很清楚斯大林的梦,反覆向斯大林表态:可以依靠他来实现这个梦。毛一再告诉斯大林的联络员尤金:美国可能在朝鲜投入三十到四十个师,但是中国军队会把他们“碾”得粉碎。
  金日成入侵南朝鲜後,联合国安理会很快通过决议派联合国军队支援南朝鲜。苏联驻联合国的代表马利克(Yak。vMalik)本来可以行使否决权,否决这一决议,但人就在纽约的马利克没有到会。马利克曾向斯大林要求去安理会,斯大林亲自给他打电话,叫他不要去。派联合国军队的决议於是得以通过。
  苏联拒绝行使否决权的举动,一直使人们大惑不解,都说苏联错过了阻止西方出兵的机会.实际上,斯大林是故意让联合国通过决议,想要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队进朝鲜,好让毛的士兵们把他们“碾,得粉碎。
&回复日期: 21:47:04
  金日成入侵南朝鲜後,联合国安理会很快通过决议派联合国军队支援南朝鲜。苏联驻联合国的代表马利克(Yak。vMalik)本来可以行使否决权,否决这一决议,但人就在纽约的马利克没有到会。马利克曾向斯大林要求去安理会,斯大林亲自给他打电话,叫他不要去。派联合国军队的决议於是得以通过。
  苏联拒绝行使否决权的举动,一直使人们大惑不解,都说苏联错过了阻止西方出兵的机会.实际上,斯大林是故意让联合国通过决议,想要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队进朝鲜,好让毛的士兵们把他们“碾,得粉碎。
  毛要帮金日成打仗了,斯大林自然要让他当金日成的顶头上司。但*西班牙共产党领袖卡里约(Santiago Carrillo)告诉我们:金日成曾对他说,朝鲜战争是金发起的,毛比斯大林更早、更坚决地支持他。斯大林得让金明白,大老板还是他。当他首次电告金日成同意打南朝鲜时,毛正在莫斯科,斯大林对毛一字未吐,反而命令金日成不许向中国人露出一点风声。在毛回国以後,斯大林才把金日成接来莫斯科,跟他讨论作战方案。
  五月十三日,苏联飞机把金日成送到北京。一下飞机金直奔毛处,向毛宣布斯大林已经同意了。当晚十一点半,毛派周恩来到苏联大使罗申那里去核实。第二天一早,斯大林的话来了:“北朝鲜可以著手行动:可是,这个问题应该与毛泽东同志本人讨论。”十五日,毛对金日成表示无保留的支持:“如果美国参战,中国将派兵入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人评价朝鲜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