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淮海战役 高清全集的影响都有哪些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战略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在线投稿邮箱:
值班电话:工作日 010-:00-18:00)Copyright (C)2002-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10164号 京ICP备号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规模与影响
时间: 07:14   来源:搜狐历史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想想也知道其影响是极大的。淮海战役背景还是因为1948年下半年,国民党提出的一些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的战略。造成共军对战略要点“吃不掉”,对增援兵团“嚼不烂”。在此次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但是歼敌数量也是最多的。那么跟AK军事网小编详细了解此次战役情况!
  淮海战役简介
  淮海战役解放战争时期以徐州为中心,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与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主要是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这也是解放战争中比较有意义的一个战役。此次战役双方投入的人员都是非常多的,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共歼国民党军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已处在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
  淮海战役简介:淮海战役规模
  淮海战役是国共双方以徐州为核心在淮海地区举行的一场规模最大的军事较量。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有50万人,战役开始后又陆续增援30万人,大部分是蒋介石的嫡系。解放军投入兵力包括地方部队约60万人。战役从日开始,到日结束,历时65天,共消灭国民党军主力55.5万人,使蒋介石赖以发动内战的骨干部队基本拼光。
  淮海战役简介:战役的影响
  淮海战役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此次战役的胜利也是意味着人民的胜利。且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此次战役后如果对国军再加攻击,国民党统治会被瓦解,最后归于消亡。
编辑:杨永青
京ICP证130248号
京公网安备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219号
中国台湾网版权所有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后勤补给之谜
& 首页 -& 军事 -&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后勤补给之谜
华夏经纬网
&&&&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是国共三大决战中战斗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经过65昼夜的浴血奋战,人民解放军共歼敌55万余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从根本上动摇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众所周知,陈毅元帅在淮海战役结束后有一句名言: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粟裕将军也说过:华东战场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炮弹。山东人民的小推车自不必说,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山东人民有700多万人加入到支前行列,将4亿多公斤粮食及大量的作战物资运达前方,保证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淮海战役不断注入血液。另人费解的是,粟裕将大连的炮弹与山东的小推车一并提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之间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大连的炮弹是在哪里登陆的,又是怎样运往前线的呢?为此,笔者走访了当年淮海战役中军需物资的中转站——山东威海俚岛镇。&&&
&&& 大连:后方军工厂&&&
“炮弹都是从大连运过来的。”笔者走访的10多名当年参与过俚岛军火运输的老人们都这样说。&&&
日。苏联根据《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派兵进驻旅大地区并实行军事管制。&&&
大连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占领的工业城市,日本投降后,虽然工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钢铁、机械、化工等行业基础未被破坏。1946年11月,中央军委指示,利用大连近代化工业基础和海上运输的便利条件,进行兵工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当时,大连的大型企业几乎都由苏军军管,经大连党组织与苏军交涉,得到苏军的默许和支持。1947年7月,苏军将化学厂、钢铁厂等企业移交中方。我党的第一个大型军工企业——建新公司在大连正式成立。&&&
在年的4年时间里,建新公司共生产日式三八、九四、一二四和美式七五山炮弹54万余发;药筒26万余个;自配M式野山加引信9.5万个,改产掷弹引信55.6万个,修理旧引信16.2万个;生产美式、日式底火60.9万个;雷管24万只,60迫击炮1430门;苏式冲锋枪1563支;生产弹体钢3000多吨,各种型号无烟药450吨。其中,除为辽沈战役提供百余吨炸药外,绝大部分经海路越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送到山东半岛东端俚岛的我军物资接送站,再由山东支前大军用成千上万辆小推车运往华东前线。&&&
&&& 俚岛:天时地利人和&&&
当时,东北还处在国民党军的控制之下,大连在苏军的驻守下就如同一个小小的孤岛,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畅达外界的出海口。因此,当时运送炮弹的线路只有一条:海路,即由大连把军需物资海运至山东半岛的某个港口。&&&
从天时上看,当时胶东地区还没有解放。大部分区域为国民党所控制,我军控制的港口只有威海市辖内的石岛、龙须岛、俚岛、南我岛等几个小港,而在这些小港中,为何偏偏选中俚岛呢?&&&
笔者走访了俚岛镇小盐滩村的村民刘夕卿、杨兆平等老人。刘夕卿今年93岁,解放战争快结束时担任过俚岛区海上稽查队的队长,尽管没有参加过炮弹运输,但了解俚岛老港的布局。杨兆平,72岁,当时年纪尚小,却亲眼目睹了炮弹的运送过程。&&&
他们向笔者回忆道:当时的俚岛镇规模不大,只有东街西街,三纵两横。但在荣城县的众多小港中还是比较繁华的,俚岛是当时全县的商贸中心。附近的石岛、夏庄等镇的商贩都到这里进货,做生意。小港周围的交通相对要好一些,尽管当时没有柏油马路,但俚岛镇的泥路修得还中规中矩。俚岛港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它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海岸线长80华里,是天然避风良港,东有外遮岛挡住东南风,西北有层峦小山削弱西北风。港口三面环山,只有东部一个开口,比较隐蔽。这些条件是其它小港无法相比的。&&&
战争的后勤支援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而我军在俚岛的群众基础也是深厚而强大的。俚岛所属的荣城县是老解放区,动员群众力量不成问题。&&&
&&& 海运:瞒天过海&&&
在我军尚无海上作战能力的条件下,黄海和渤海的制海权当时仍由国民党军所控制,他们力图封锁辽东半岛到山东半岛的海上交通线。尽管因苏联的干涉,国民党军封锁海上运输的企图受到很大阻碍,然而军需船只一旦出海,就会暴露在国民党军队的火力之下。
笔者查阅了1947年的相关资料后发现日,中共中央华东局曾致电中共中央东北局并中共中央称:“国顽近集中10余炮艇阻我烟台大连交通,已有大小炮舰30余艇往走,如无法保证海上交通安全,则运粮运药均很困难,望与友方(苏联)研究,打破国顽海上封锁办法,最好友方经派商船开至烟台将我方物件一次运送完毕并运回粮食物资,我们只能运用商人帆船星夜偷运部分。”从中我们看出,当时的运送方法是,粮食药品等生活物资以苏联商船为主力运送,我军自身只能利用晚间秘密运送一部分。那么怎样才能彻底突破国民党的海上封锁,将军需物资安全快速地运往目的地呢?&&&
&&& 笔者从当年运送军火的村民中了解到一些情况&&&
杨云举,90岁,刘家圈村村民;袁正杰,73岁,峨石村村民。两人均参加过当年的炮弹运输。他们告诉记者,为了避免被国民党军法发现,船只行使的路线呈“大于号”。&&&
&&& 袁正杰:“从大连出发,不是直接到俚岛的,而是先到朝鲜再到俚岛。”&&&
杨云举:“运炮弹的船是从朝鲜方向驶至俚岛的。”&&& &&&
那么运输的船是军船还是民船呢?&&& &&&
杨永尧,76岁,小盐滩村村民,其父在解放战争期间在俚岛港做卸货算帐的会计,参加过军需物资的港口搬运工作。他告诉记者:“船是木头的,过去叫汽排子,机器的,烧柴油的。”&&&
“船上有个两层楼的小房子。我们叫它鸵楼子。一般能运三四百吨货物。”杨永尧说。&&&
为了绕过国民党军的封锁,我军采用的是36计中的“瞒天过海”,先从大连朝东驶入朝鲜海域(或者公海),之后掉头沿西南方向朝俚岛进发,这样在开始运输的时候可以使国民党误认为是驶往朝鲜半岛的商船,从而放松警惕。同时,由于国民党没有足够的舰艇对这一海域进行全面的封锁,疏而有漏,我军的军需运输船就这样绕过封锁,驶向了解放区。&&&
为了避免汽船声音过大,当时的船上还装有“消音装置”。杨永尧说:“当时为了不让那么大的声音被国民党军发现,就在船上的烟囱上套个大筒。”&&&
&&& 东兴:鲜为人知的公司&&&
国民党军没有想到我军能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把军需物资一船一船地运到俚岛,他们更没想到,俚岛这个当时人口不过千人的小渔港竟然转移了数量惊人的军需物资。1947年前后的俚岛是宁静而又热闹的,在繁华的商业活动的掩盖下,一场声势浩大的军需物资大转移在这里秘密进行着,炮弹、汽油、生铁等源源不断地从这里沿着乡村土路,一站接着一站地运往前线。&&&
整个军需物资的大转移是组织严密、分工细致的:从大船搬运到小船,从小船卸到岸上,再由岸上陆路运输,整个过程环环相接,充分体现了我军战时后勤工作的高效和缜密。
杨云举老人曾运炮弹到外地,据他讲,装炮弹的箱子有1米长、30厘米宽,一个箱子重70来斤。至于其它军需物资,老人们表示还有铜板、铁砣子,300多斤的汽油桶得五六个人来抬。&&&
由于俚岛是小港,几百吨的船舶是靠不到码头的,要想将这些货物运到岸上必须加上一道程序;用小舢板驳(摆渡)。小舢板就是当地人运货用的小船,长十四五米,最宽处两米左右。96岁的峨石村村民杨振加老人当年就负责从大船往小舢板上运炮弹。他告诉记者,他把炮弹一箱一箱地从大船上沿着半米宽的木版扛下来。从大船到小船之间的垂直高度有两层楼那么高。&&&
杨永尧告诉笔者,船上的货物卸到岸上,汽油都搬到俚岛东西两边的山腰,靠山排着,这样国民党的飞机就发现不了。炮弹一类的军火就搬到东西大街的仓库里。当时老百姓的海草房也成为临时仓库。港口所在的俚岛村的村民的房子几乎都做过我军的仓库。军火箱子在转运过程中也有破损。所以,“军火从仓库运走后,地上满是硫磺”。&&&
卸货的时候也是危险重重&&&&&&&
“我们在码头卸货的时候,国民党军的飞机在头顶上过,机枪朝我们扫射,我们赶快跳进海里,心里那个怕呀,要命呀.”杨永尧回忆道。尽管如此,俚岛人民的支前热情并没有削减。“那阵儿的人思想可不得了,觉悟高。只要是听说是给共产党运炮弹,大家干劲都很足,卸一天货都不累。”
军需物资太多了。没有现代交通工具,很多货物不能及时运走。“运不了就送到东兴公司。”笔者采访的另一位老人杨云彬无意中向笔者透露了这个没有任何记载的公司。笔者在俚岛镇的调查中未能找到当年在东兴公司做事的任何人,只能从当年参与军火运输的老人的老人的记忆中搜索它的一些碎片。&&&
据杨永尧老人回忆,东兴公司是1945年俚岛解放以后成立的,负责粮食和油脂的运输。据其他老人的回忆分析,东兴公司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家负责战时军需供应的公司,由于当时胶东大部分地区被国民党军占据,战局不定,在成立时不便公开身份,便以“公司”命名,可以隐蔽它的政治倾向,工作人员应该是地下工作者。&&&
&&& 壮举:推着小车一站又一站&&&
支前运输人员的情况分为3种,第一种是临时民工,第二种是随军常备民工,第三种是二线常备民工。第二种在当地叫出夫,即当地共产党组织在每个村挑选出五名群众随军前进;期限是几个月,吃喝睡都和军队在一起。由于出夫造成的田地不能耕种和农忙时节人力不够,当地政府会采取措施弥补或帮忙。中共中央华东局日规定:“出夫必须是全村合理负担,记工算帐发工票,常备夫一个工算一个半工,出夫人之农作物得由村中及时还工??。”&&&
从港口运往前线的陆路运输队属于前者,由于从大连来的军需船只时间不固定,因此不可能专门找人运输,每次来船都是党的地下组织单线联系,一级一级通知,当地党组织和各村负责人出来动员,当时动员群众参加支前工作是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
袁正杰老人当时和父亲参与了军火的外运。他说当时村里有小车的农户都参与了。作为当年参与军火运输的一员,老人记忆犹新:“俺爹推(小车),我拉,小车是木头轱辘,能推4箱炮弹,一箱70斤,当时运的不光有炮弹,还有其他物资,运到文登大水泊,最远送到了文登七里塘。”&&&
袁正杰还告诉笔者,他运一趟可以领到25斤玉米,货送到目的地要开单据,清点货物,目的地都是一个露天的大空地,货物就堆在那里。&&&
杨云举也是当年运货的一员,他说:“运到西边文登城是120里路,还要往西运70里,这190里三天三夜打个来回。在乳山县有大车拉,咱这个地方没有公路,都使小车推,那阵子小车那个多啊。”&&&
&&& “一块运的有多少人?”&&& &&&
“有的是。附近村(的人)都去,全俚岛的村庄没有不去的。”&&& &&&
“空中有没有飞机?”&&& &&&
“没有。青岛有。”&&& &&&
“你们晚上在哪儿睡?”&&& &&&
“晚上住店。到文登城一路净是开店的,睡觉不拿钱(军队负责)。我们带着干粮。”&&&
老人说他最远运到海阳桃村。和袁正杰不同,杨云举当时运炮弹是领钱的,可是具体数目他记不清了。&&&
60年过去了,发生在俚岛的这场军火大转移不应被忘却,因为这是淮海战役乃至整个解放战争的胜利之源之一。(选自《环球军事》杂志)
热点文章排行
频道特别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