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战前德国德国与美国的关系系紧张

查看: 1310|回复: 0
一战时,德国为什么要提议资助墨西哥打美国?
一战时,德国曾经提出资助墨西哥攻打美国,但是墨西哥拒绝了,同时,美国也因此参加到了一战中(虽然基本上士兵没干啥)。龙腾网
想想看,这确实是一个相当荒谬的举动,莫名其妙地招惹一个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作死做的实在是过火了。
不过如果我们从另一个方向看,也许就能看到不同的结果了。当时一战,美国正是美国大发战争财的时候,英法俄对美国给出了大量战争物资的订单,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甚至日本也接到了俄国的订单,美国人甚至给英国法国人提供金融的资助,但是为什么美国给德国的资助却很少呢?答案很简单,英国强大的海军封锁住了德国与美国之间的联系,美国倒是想和德国人做生意,但是英国不让。就这样,久而久之,美国的财团就和协约国一方的关系更加紧密,同盟国对美国的负债甚至不到协约国负债的零头,如果协约国战败,则美国的经济损失更大,所以这些财团一直都希望协约国获得胜利。龙腾网
但是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却拒绝参加一战,一方面是因为欧洲的战争不需要美国的鲜血,一方面作为一个总统,他需要考虑国内数量巨大的德裔民众的选票,最后,就是威尔逊一贯的主张,对内主张节制“私人企业的垄断”,美国的财团力量太大,而政府力量又太小,根本无法有效节制这些经济力量,而无法节制这些巨大经济力量的后果,作为法学和政治经济学教授的威尔逊是看的很清楚的,威尔逊想做出改变,他在做州长的时候就重整了公共设施委员会,并引进了工伤补偿机制,在做总统后更是通过反托拉斯改革、关税调整和重整银行及货币系统。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节制“私人企业的垄断”。
现在让我们返回到德国的立场来看,它的敌人有着美国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的输血,而自己的士兵甚至只能吃萝卜块,那么自然就希望美国停止对战争的干预,至少停止对协约国的资助。
于是提议资助墨西哥打美国这一行为就出现了,仔细看一看,德国就只是提议而已,甚至没有付诸于行动,而这个计划也过于天方夜谭,一个已经被美国吞并55%领土的墨西哥,怎么可能是美国的对手。美国对协约国是资助,德国对墨西哥是提议资助,这个意思还不明显吗?美国你别再掺和欧战了,别再帮协约国了。
可惜,德国太不了解美国了,美国是一个很容易就被煽动起民意的国家,尤其是在财团们想的时候。在德国人没有发这个信息的时候,威尔逊还能压住,在德国人发出这个信息的时候,威尔逊注定是压不住的,之前美国海轮虽然被德国潜艇击沉,但是那都是因为要想给协约国输送物资与军火,德国人虽然不厚道,但是好歹占点理,这一次居然想对美国的本土进行攻击,这个对于美国人民而言刺激是极大的,美国已经很久没有面对过本土战争的经验了,南北战争双方伤亡惨重(南北战争的伤亡比历次战争伤亡综合还多),至今还留在美国人的脑海里。于是这一次,就连德裔也被煽动起来要打德国佬了。
对于财团而言,他们几乎要乐疯了,这几乎是德国人送到自己手上的机会,而对于威尔逊总统而言,他的经济政策失败了,财团因为一战再一次壮大起来,到了无法想象的地步。
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入了经济大萧条。
站长推荐 /3
权限受限的新老网友可通过参加新手问卷,补足不够的积分获得互动权限,每个用户有且仅有一次参与新手问卷的机会。
龙腾网将于公元日起,对龙腾网论坛的评论区主题采取消耗金币的方式半开放阅读。届时没有注册龙腾ID或金币不足的网友将无法查看评论区的主题;
各位龙腾网的翻译朋友们:
新的翻译勋章和等级已经制作出来了,近期,系统就会根据被首页采用的原创翻译文章数(翻译加工厂十条算一篇),自动授予不同的勋章。
另外需要女性翻译专属勋章或想保留旧版勋章的,在勋章发放后可以去意见区申请。
Powered by Discuz!X3.2
Comsenz Inc.档案揭秘:美国为何参加一战
我的图书馆
档案揭秘:美国为何参加一战
档案揭秘:美国为何参加一战
18:00:13中国第一野史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在1796年卸任时,曾对公众表白:“我们与外国交往的重大原则是:在扩大与他们的商业关系中尽可能少有政治联系……用一些人为的联系将我们自己卷入欧洲经常的政治兴衰或经常的敌友捭阖中去,肯定是不明智的。”华盛顿与一众开国元勋在这一点上的看法是一致的。甚至在独立之前,约翰·亚当斯就直言不讳:“我们应该将其作为首要的原则而决不能忘记:在未来欧洲所有的战争中保持中立。”美国开国领袖们定下的外交基调被称为孤立主义。
  因此,1914年一战爆发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宣布美国中立,并要求美国“不仅必须在名义上,而且必须在事实上保持中立”。他在给驻交战国使节的电文中还谆谆嘱托:“不要表现出任何非中立的感情,语言文字都不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放弃中立,挺身加入一战?而美国又是如何利用一战,迅速跃升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呢?本期档案揭秘,李涵为您讲述:美国为何参加一战。
  自美国独立以来,实际上处于欧洲强国英、法、西班牙的殖民地包围中,时刻要警惕外国势力的干涉,与所有的欧洲强国保持距离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大西洋的天堑也帮助美国脱身于欧洲的纷争。
  保持中立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美国国力相对弱小,需要韬光养晦,谋求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一心一意谋发展,增强自身实力。1898年美西战争前夕,美国军队还不到3万人,放眼全世界,还不如保加利亚。考虑到美国陆地的面积,这个人数少得可怜,海军力量上更是微不足道。
  另外,美国是移民国家,欧洲移民占据重要地位,过度卷入欧战,还有可能会引发国内不同欧洲族裔因效忠自己的来源国而陷入分裂。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则可以从欧洲纷争中获利,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会制造出大量的后勤需求,这都是美国企业的机会,所以美国不但自己中立,甚至还盼望别的国家“让子弹飞”。
  整个19世纪,美国利用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自东向西开疆拓土,拼命扩充自己的实力。“1803年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路易斯安那州,1819年迫使西班牙放弃佛罗里达,1845年兼并墨西哥北部成为得克萨斯州,1846年与英国签订条约而获得俄勒冈,1848年从墨西哥兼并领土成立新墨西哥州及上加利福尼亚,1867年从沙俄购得阿拉斯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的“镀金时代”,社会正在进步的道路上狂飙突进。硬实力指标是,“到1890年美国的钢铁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到1900年美国的钢铁产量为1330万吨,大约是英德两国之和。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相对份额在1900年超过了英国,为23.6%,而英国为18.5%。相对工业总潜力也在1900年超过了英国四分之一。
  美国的人口在1783年只有三百万人,1860年为3200万人,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的人口迅速增加,主要是大量的东南欧移民开始涌入美国。从1870年的3900万人增加到1890年的6300万人。从1898年起美国军队发展也异常迅速,到1900年增到十万人,其中一万人驻古巴,六万人在菲律宾作战。1884年美国海军也跃居世界第12。
  软实力上,美国的各项制度正是在这一时期渐趋于理性、进步。以腐败来说,经过美国媒体不懈的“扒粪运动”,出台了一系列法案,以打击腐败、打击为追逐利润而失控的资本家,从食品安全领域到各种产品质量,再到社会治理方式,美国正通过立法的方式努力为它飞速增长的GDP身躯贯注理性、文明的魂灵。
  1914年美国人口9800万,13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是英国10亿美元的13倍多,人均收入377美元也远高于英国的244美元。包括俄国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国民收入总和与美国旗鼓相当。美国海军世界第三,仅次于英、德两国。此时,旧世界即使最无知的人也能感受到美国肌肉的力量并努力适应,当然这也包括美国自己。
  如果说仅仅因为肌肉发达就判定美国必然会放弃孤立主义,并不客观。国强不见得必然称霸,外交永远是内政的延伸。
  一项重大外交国策的转变必然包含着核心利益受到挑战。细究美国的孤立主义并不仅仅是保持中立,它是“特指美国与欧洲的关系,不适用于世界的其他地区,同时特指政治、军事,而不包括经济与文化。”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美国只是不卷入欧洲的军政纷争,欧洲以外的其他地方则不见得要中立,特别是美洲。
  1823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在第七次对国会演说的国情咨文中表明了孤立主义的红线:“我们对欧洲国家将其制度扩张到西半球任何地区的所有企图,都视之为对我们的和平与安全的危害。我们不曾也不会干涉任何欧洲国家的现存殖民地或属地,但是对那些已经宣布独立的国家,任何欧洲国家为了压迫它们而进行的任何干涉,我们都将视之为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也就是说列强在欧洲搞事美国不管,在美洲搞事就属于美国的核心利益了,那就得单练了。
  第二层意思是,孤立主义只是军事、政治的不介入,但在经济、文化上却要求必须机会均等。也就是说,你们打架我不管,划势力范围我不管,但不能影响到我的利益。即使在你们的殖民地也要门户开放、利益均沾,在公海则要求海上航行自由,这个原则透着一股后进强国的蛮劲,与门罗主义有着相同的底气,都是在说美国的孤立主义是有条件、有底线的。
  总之,孤立主义是为经济服务的,利益才是王道。一战爆发后,交战双方海量的、高价的军需订单塞满了美国商人的口袋。1914年8月,法国把大批黄金运到美国摩根公司的保险柜里,换来1亿美元的贷款。1915年10月,摩根又贷给英法两国5亿美元,这些钱只能买美国货。供应俄国的贷款和军需也有4.7亿多。
  一战中,美国对德国等同盟国的贸易也来者不拒。但是英国的海上力量太强大,封锁了对德贸易,侵害了美国的利益,美国总统威尔逊曾对此大为不满,甚至声称忍耐“差不多到了尽头”。
  英军的海上优势使美国的中立贸易快速演变成了事实上的向协约国输血的通道,英美海上贸易成为德国人的心头恨,美德矛盾开始加剧。日,德国海军部开启无限制潜艇战,对英国诸岛划出封锁区,所有通行的水面船只,无论军民,都将在不经警告的情况下予以攻击。航运自由被限制,美国人没法做生意了。
  日,美国邮轮“法拉巴”号被击沉,一名美国人死亡。5周后,一艘英国大型客轮“卢西塔尼亚”号在南爱尔兰海面被击沉,一千余人死亡,其中128名是美国人。 卢西塔尼亚号事件造成平民伤亡,在美国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当德国人欢呼“我们以欢乐的自豪,注视着我国海军的这一最近功绩”时,在美国公众中则形成了德国人穷凶极恶不尊重基本人权的舆论。加上之前德军进攻比利时时,为了震慑对手而实行了残忍的烧杀毁灭政策,各国社论把德国在比利时的进军称作是“匈奴人的进军”,美国国内的德国支持者颜面扫地。威尔逊总统为此连发措辞极为强硬、语带威胁的外交照会。因不满这个可能导致外交走火酿成战争的照会,时任美国国务卿、和平主义者布赖恩愤然辞职。
  其实,威尔逊当时的最大政治目标是在1916年连任,在竞选中他打出了“他让我们远离了战争”的口号,标榜自己使美国在不参战的情况下延续贸易。南方出身的威尔逊极需要在战争贸易中获益最大的东北部和五大湖地区的选票,让这些选民继续从战争中获利。不为战争买单是威尔逊能否连任的前提。
  好在这以后,德国的潜艇战有些收敛,但是日,又发生了“沙塞克斯号”事件。德国潜艇在英吉利海峡无预警击沉了法国客轮“沙塞克斯号”,80名乘客重伤或溺死,其中有4个美国人。这件事虽然并不严重,但对本已恶化的美德关系无异于火上浇油。
  1916年美国的贸易顺差“由4.3亿多美元增至20余亿美元,即增加了3.7倍”。一战的战争财使美国加速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工农业特别是军工业发展极快,金融上也赢得了主动权,从债务国一跃变为债权国。对比美国分别与协约国和同盟国的交易额就会发现,美国与协约国在经济上捆绑得更紧,美国输出到德国的资本仅占美国输出资本总额的2%。而如果协约国战败,美国的巨额投资将化为乌有,这显然不是美国人愿意看到的。德国人在经济战、宣传战上全面处于下风。
  美国政府对德国发出断交的最后通牒,德国不得不宣布将停止不经警告即对未加抵抗的商船予以击沉的行为,即“沙塞克斯保证”。
  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日德国再次恢复其最有效的海战王牌——无限制潜艇战,并将潜艇技术推向高峰。德国判断美国即使参战,美军也需要一年半才能组建并运到欧洲,而且在德军潜艇封锁下能不能运到欧洲还是另一回事,德国只需在美国人来之前结束战争。德国人在考虑敌我的战争能力时总是过分自信,不惜战略冒险。
  2月3日,威尔逊正式宣布与德国断交,但他真正在思考的是如何在不参战的情况下迫使德国保证美国的航运自由。这时,因为德国人的海上恐怖主义,越来越多的美国船只滞留在码头不敢起运,商人们要求政府武装保护美国船只的呼声从四面八方涌向白宫。即使如此,威尔逊仍反对动用战舰护航,甚至不建议商船自行武装,寄希望于政治手段解决。
  2月底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舆论走向和威尔逊的想法。威尔逊收到了驻英大使佩奇的一封密电,里面附有德国外交大臣齐默尔曼1月19日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绝密电报。齐默尔曼在电报中写道:“我们拟于2月1日开始无限制潜艇战,与此同时,我们将竭力使美国保持中立,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一点,则拟同墨西哥在下述基础上建立联盟:协同作战、缔结和约、慷慨的财政援助,我方默认墨西哥收复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和亚利桑那州的失地,细节由你们安排,我们料想会同美国开战。阁下应立即秘密转告墨西哥总统,并请他主动邀请日本参战并调节日本和我们的关系。请转告总统,无限制潜艇战将迫使英国在数月内媾和。接电请复。——齐默尔曼”。
  这条电文不仅承认要同美国作战,还将手伸到美国视为后花园的墨西哥,其作用无疑是爆炸性的,英国人让它上了《泰晤士报》头条。当威尔逊还在犹豫这份电报的真实性时,齐默尔曼却公开承认了,并说这是一种美国参战后的“预防性措施”,由此,美国的孤立主义被逼到了墙角。
  威尔逊开始回过头支持国会通过武装商船的议案,为了推动法案通过,他还将电报发给了美联社,并证实电报是真的,于是全美轰动。商船武装议案以403票对13票在众议院通过,却被参议院里的反对参战的议员利用国会议事技巧拖住。为此,威尔逊感慨“一小部分只代表他们自己观点的固执的人们使伟大的美国政府变得卑微无助”。
  3月12日,威尔逊越过国会授权国务院宣布武装在战区内行驶的商船,商船可对德国潜艇开火。几天后又有三艘船“孟菲斯市”、“伊利诺伊斯”、“维吉兰斯亚”被击沉,人货俱损,要求参战的呼声越来越高。就在此时,俄国爆发革命,沙皇被推翻,这个消息扫清了美国人参战的最后一个障碍。俄国的退出使得一战成为民主的协约国与独裁的同盟国之间的战争,美国参战有了一个说服国民的最佳理由——为捍卫民主、自由而战。
  威尔逊随后在国会发表激情演讲:“我们愿意献出我们的生命与财富,献出我们的一切,为了我们所珍视的和平……”4月4日到6日,参众两院高票通过对德宣战决议,威尔逊签字。几分钟后,这个消息就通过电报传遍全世界。
  美国参战基本决定了全世界对一战结果的预期,助拳国家争先恐后涌现,中国、巴西、希腊、古巴、利比里亚、暹罗以及一些中南美洲国家共12个国家参加协约国方面作战。如果不是日本拼命使绊子拦着,中国军队恨不得立刻开往欧洲参战,以图多为国家争取一些一战胜利果实。
  美国大兵在潘兴将军的带领下,高喊着“拉法耶特,我们来了!”兴奋地登陆法国。拉法耶特是独立战争时给美国帮助极大的法国贵族。美军大批抵达欧洲后,协约国提供了3800名军官当教练,美军几乎是一边速成训练一边在战场上展开部署。
  日德军发动“米夏埃尔”攻势,突破法军防线,打到距巴黎仅37公里处。在提埃里堡,美军集训后第一次大规模接受实战考验,激战3天,德军始终不能渡过马恩河攻占巴黎。美国海军陆战队也肃清了贝尔洛森林的敌军,避免了法军全线崩溃。德军参谋长莱因哈特承认遇到了美国“生力军意外的顽强且活跃的抵抗”。
  日,美军第1集团军125万人,2417门大炮,324辆坦克和法国第4集团军在默兹—阿尔贡一线展开反攻,10月底终于通过了阿尔贡森林,11月7日渡过默兹河,切断了色当至梅济埃尔的铁路线,击溃了德军47个师,俘敌16059人。
  海军方面,美国划片防守西半球,主要是反潜和护航作战。护航中船只损失率不到10%。美军空中力量从零架战斗机到停战时已经有24家飞机厂,拥有年产2.1万架飞机的产能。
  1918年9月起,数百万协约国大军突破了德国的兴登堡防线,同盟国的主力军德军再也支持不住了,兵败如山倒,大多数参战国家都开始琢磨起战后的新秩序。而战前的孤立主义和后来的参战,都帮助美国迅速跃升为全球头号强国。
发表评论:
馆藏&12802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一战前英国德国的关系
一战前英国和德国关系不怎么样.20世纪初期,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这在英国看来本来就是对它不利的;1867年奥匈帝国诞生,它主张与德国谋求合作,并成立了同盟国,旨在对外扩张.所以,英德关系不言而喻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国和美国 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