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黄埔军校照片

您的位置: -
蒋经国长孙参观黄埔军校旧址 在蒋介石照片前留影
09:24&&&&&来源:新快报&&&&&编辑:李典典
  蒋友松等在黄埔军校校长室内参观。新快报记者夏世焱/摄
   黄埔军校即将迎来建校90周年,昨日上午,应民革广州市委员会邀请,蒋经国长孙、中正文教基金会董事蒋友松,李济深外孙、全国政协常委、省民革副主委、省侨联副主席李崴等来到广州长洲岛,参观黄埔军校旧址。
  黄埔军校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杰出产物,是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下创立的。军校创办后,国共两党都选派重要干部到校任职。孙中山兼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李济深曾任副校长。
  蒋友松一行参观了黄埔军校史迹馆、群英馆等展馆。在印有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照片的展板前,蒋友松停下脚步观看,照片中孙中山、蒋介石等人出现在开学典礼上,他饶有兴致地在照片前留影。
  “黄埔军校很重要,造就了很多政界、军界人才,明年就是抗战胜利70年,这段历史可以被原谅,但不能被忘记。”在听完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馆长对该馆的介绍,蒋友松表示,“期待黄埔军校纪念馆与台湾多交流,同时建议纪念馆在展示的同时,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上多做发挥。”
  据悉,蒋家第四代分别投身商界、科技界或艺术界,但不涉足政界。蒋友松从事投资事业,也实现了“蒋家第四代不会从政”的诺言。您所在的位置:
为共产主义而死:蒋介石谋当黄埔军校校长始末
日10:00  
黄埔军校初创时的蒋介石
1910年,23岁的蒋介石在日本炮兵当二等兵
1926年5月,蒋介石和陈洁如在黄埔军校合影
蒋介石检阅国军官兵
坐落在前清虎门、长洲要塞附近的黄埔岛,四面环水,隔绝城市,地当枢要,实为军事重地。孙中山认为该岛便于兴学习武,决定利用设在岛上的原广东陆军学校及海军学校的旧地,创建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通过军校训练出一批革命军人。军校因该地得名,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赫赫有名的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校长,在当时的国民党内并非是特别显赫的职位,然而对蒋介石来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却是他政治生涯中一个具有决定意义的契机。正是以黄埔军校校长为跳板,蒋介石才得以飞黄腾达,走进权力的长廊,进而跃向权力的巅峰。 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并非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顺理成章,黄埔军校校长人选,开始也并非是蒋介石,而此位最终为蒋介石所得,是其处心积虑,耍弄各种手腕,经一波三折才获得的。
? | ?推广 |
赴苏俄考察
1922年8月下旬,共产党人李大钊自北京来到上海莫里哀路孙中山的寓所,与孙中山讨论振兴国民党、振兴中国的问题。
此时的孙中山,终从陈炯明的叛变中省悟:单纯利用旧军人、旧军阀去打倒另一军阀的道路行不通,必须依靠工农大众,联合共产党,改造国民党,走新的道路,否则国民党将会在堕落中死亡。同月,孙中山通过李大钊,邀请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由国民党主要人员出席的会议上,阐述发动群众运动和改组国民党的意见。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派代表团去苏俄考察,以便建立一支新军。
日,孙中山由上海回到广州,准备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当天在东郊设立陆海军大元帅府,任命蒋介石为大元帅府参谋长,命其速来就任。
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任命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计划取道闽南攻击潮汕,直捣陈炯明老巢惠州。因此次军事出击行动流产,蒋介石便回其老家浙江奉化溪口逍遥去了。蒋介石接到命电,却迟迟不归,直到4月20日才抵达广州就任。然而,到任不足3个月,因为不称心,便于7月20日“愤而辞职”,离开苦战中的孙中山,回避香港。 身居香港闹市的蒋介石,听到孙中山与苏俄代表协商已定,将组团赴苏俄考察的消息,怦然心动,遂将目光投向了遥远的俄罗斯。他按捺不住心头急迫,立即给大元帅府秘书长杨庶堪写信,毛遂自荐,表达自己急欲赴苏考察的强烈心愿:“为今之计,舍允我赴欧外,则弟以为无一事是我中正所能办者……如不允我赴俄,则弟只有消极独善,以求自全……”
国民党组团赴苏俄考察,主任代表即代表团团长的人选,最有资格的莫过于廖仲恺。廖仲恺最积极支持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也是最受孙中山信赖的忠诚同志,实为孙中山左右的核心人物。也许是廖仲恺要随时协助孙中山处理政务,实在难以脱身率团,也许是为了安抚蒋介石的情绪,孙中山最后答应由蒋介石为主任代表,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俄考察军事。代表团成员为王登云、沈定一,以及共产党人张太雷。 后来蒋介石得以出任黄埔军校校长,与被派赴苏俄考察有很大关系。
日,蒋介石一行乘“神田丸”号轮船自上海出发至大连,乘火车由东北地区出境,经西伯利亚铁路,于9月2日下午1时抵达莫斯科,开始对苏俄新式军队进行实地考察。 在苏考察期间,蒋介石代表孙中山跟苏俄政府交涉援助广州革命政府的一些事宜。
同年11月29日,代表团循原路线回国。
蒋介石于12月15日上午9时回到上海,随即去拜访了盟兄张静江,当天下午,给孙中山寄了一份《游俄报告书》后,便登船回奉化老家。 孙中山对蒋介石此举很不满意。这期间,苏联派驻广州的常设代表鲍罗廷早已到达,计划筹办军校已有了眉目,孙中山有意让蒋介石出任军校筹备委员长,可蒋偏偏不来。孙中山于12月30日打电报给蒋介石:“兄此行责任至重,望速来粤报告一切,并详筹中俄合作办法。” 军校招生、考试在即,但在广州仍见不到蒋介石的身影,孙中山火烧眉毛,便让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等人连发6封电报催蒋南归。
蒋介石接到电报,继续在溪口慈庵呆了两周,终日拂案焚香,绕茔抚树,直到日才回到了广州向孙中山复命。1月24日,蒋介石受命为军校筹备委员长。 此时,适逢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羊城内外,喜气洋洋,宣布创办黄埔军校的消息不胫而走,给这喜庆又添一重氛围。蒋介石虽然也出席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但在165位抵粤代表中,备受冷落,大会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24人中没有蒋介石扮演的角色。候补中央委员17人中,有共产党人林伯渠、毛泽东、张国焘、瞿秋白等,也没有他蒋介石的名字。蒋介石也不是浙江省的代表,浙江代表6人,其中3人由孙中山指定,另3人则由该省党员选举产生。
蒋介石心中闷闷不乐,他又想到孙中山只是委任他为军校筹备委员长,并没有明确宣布他即为军校校长,同时参与筹建的人中,有好几位功高资深的,叫谁当校长还很难说。他一气之下,于日留书请辞,连照面都不打便“拂然而行”。
孙中山看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转来蒋介石的辞呈,不觉一怔:唉,这个中正!去年派他赴苏俄考察,就指望他回来挑这副担子,可回来也不马上复命,本党改组刚刚完毕,这样随便如何可以?便提笔在蒋的辞呈上批了这样的几句话:“该委员长务须任劳任怨,勉为其难,从穷苦中去奋斗,百折不回,以贯彻革命党牺牲之主张。所请辞职,碍难照准。”
孙中山不准蒋介石辞职,而蒋介石也并不是真的要辞职,于是他便上演了一场讨价还价的闹剧。
蒋介石撂挑子,还受其政治心态的支配:他极不赞成孙中山“联俄、联共”的政治主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国民党,就是要容共、联共,学习俄国人的方法,走俄国人的道路,孙中山态度很明确:“我党今后之革命,非以俄为师,断无成就。”正是在这个根本的原则问题上,蒋介石跟孙中山产生了分歧。他在《游俄报告书》中就曾毫不讳言地表达:“俄党无诚信可言,与英、法、美、日这些帝国主义比起来,也不过只是五十步与百步之差。” 现在,令他难以容忍的是,共产党进入了改组后的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谭平山当上了组织部长、林伯渠当上了农民部长、毛泽东当上了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而他蒋介石却在改组后的国民党中央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和权力,只是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属的军事委员会中担任一个委员。远离权力中心,其对孙中山心怀不满就可想而知了。
蒋介石于日致函廖仲恺,抱怨廖“专以顺从”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政策,露骨地批评廖“过信俄人”,说“俄党对中国之惟一方针,乃在造成中国共产党为其正统,绝不信吾党可以与之始终合作,以互策成功者也。”最后声称:“如仍以弟言为不足信而毫不省察,则将来恐亦不免堕落耳。”周恩来在上个世纪40年代也曾说过:“蒋介石开始办黄埔军校时,表面上赞成革命,但他的思想实际上是反共反苏的,并不是真心诚意地与共产党合作。” 此时,蒋介石似已看出,在苏俄扶助下的中共,将是对他将来权力的严重威胁,他之所以未敢公开提出清党反共,只是当时羽翼还未丰。
当蒋介石带着娇妻陈洁如来到上海西藏路张静江公馆时,张静江显得非常讶异。军校3月21日即将举行入学考试,而这个入学考试的委员长不在广州黄埔坐阵,却跑来上海。他不解地问蒋:“介石,中山先生器重你,委托你办军校,也就是将本党之命脉交由你,责任重大,你理应尽力才是,怎么在这个节骨眼上来上海?你若手头吃紧,我可以再资助你一些。” “我个人倒不缺钱,”蒋介石愤愤不平、牢骚满腹道:“黄埔岛那个弹丸之地,一片荒凉,白手起家办军校谈何容易,今天去催粮、明天去借钱,滇军第三军军长范石生竟敢指着我的鼻子奚落我;还有,大本营那个禁烟督办杨西岩竟目中无人,胆敢拒绝拨付军校的开办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罢了,我还去当许崇智的参谋长,带兵打仗吧!”
“中山先生不是让你当军校筹备和入学考试委员长了吗?”
“静兄,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常委打算让孙先生兼任校长,而孙先生属意程潜和许崇智,只让我和李济深为副校长,我实在不愿意给人家做嫁衣裳!”
蒋介石这句话总算让张静江明白他负气出走上海的真实意图,是在以退为进,给孙中山施加压力,是在要挟孙中山。 “你回去,”张静江见自己盟弟受如此委屈,便一拍桌子:“我马上给孙大炮写信,校长之职非你莫属,我的话他不会不听,一定叫他让你当校长!” “反正我已向总理提出辞职了,先回奉化看看动静再说。”
“对!”张静江怂恿道:“他不委任你为校长,你就不要出山!”
张静江、蒋介石都曾是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两人义结金兰,换贴拜把,情深义笃,利害相关。刚才张静江对蒋介石讲的那番话并非是口出狂言,他与孙中山的交谊确非寻常。 早在1902年5月,孙中山赴欧美向华侨募捐革命经费,在轮船上邂逅浙江湖州四大富豪之一的张家公子张静江,他当时正赴法国出任清廷驻法国公使馆一等参赞。孙中山见张静江虽也算朝廷命官,但官位不高,且尚年青,谈吐不俗,便将自己真实姓名和推翻清廷的革命主张相告。经说服、引导,张静江愿意参加孙中山的组织,当即慷慨表示,愿以白银3万两相助,让孙中山凭其亲笔信到纽约通运公司找姚叔兰(张的妻舅)提取。3万两白银,这在当时可算一笔惊人的数目。孙中山到了美国,果然凭信取得白银3万两。以后,张静江对孙中山继续疏财相助,孙中山对他虽说不上言听计从,却也十分重视。 蒋介石原以为他这一走了之,可以使军校办不起来。然而,在蒋负气出走后,孙中山即命廖仲恺代蒋职,继续筹办军校事宜。同时,于2月29日亲自电陈蒋介石复职,内称:“军官学校以兄担任,故遂开办。现在筹备既着手进行,经费亦有着落,军官及学生远方来者,逾数百人,多为慕兄主持校务,不应使热诚倾向者失望而去。” 孙中山拍完电报,又于3月17日将禁烟督办杨西岩免职查办。 按说,这已是给足了蒋介石的面子,他该回任了吧?可还是没有。他私下里向人透露,本人的“行止不应以杨西岩免去而定”。很明显,他只不过是借杨西岩不拨经费为发难之借口罢了。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蒋介石如何当上黄埔军校校长 原本内定是程潜|孙中山|蒋介石|黄埔军校_新浪军事
蒋介石如何当上黄埔军校校长 原本内定是程潜
资料图:日蒋介石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校长
  史学界对黄埔军校的研究一直十分重视,本文就近年黄埔军校研究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做些综述,以纪念黄埔军校建立80周年。
  黄埔军校创办的背景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学者们大多认为,这是孙中山总结吸取以往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决策。王宗荣、王素梅指出,孙中山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没有自己的军队,只是拉拢、依靠一派军阀去攻打另一派军阀,最终充当了骄兵悍将争夺地盘的工具”,这使他“深感必须有自己的军队才有出路”。赵耀宏、郝琦认为,陈炯明的叛变使孙中山“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断无成就的,在建军问题上非寻找新的道路不可”。方义洁、张栋梁认为:“苏俄革命的成功,也是促使孙中山创建军校的一个重要因素”。周兴指出:“经过反复思考和借鉴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后,孙中山终于明白了俄国革命所以很快成功,是‘因为有了革命军队做革命党的后援’;中国革命因‘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所以‘便不能完全成功’”。
  黄埔军校的创办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王宗荣、王素梅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共对黄埔军校酝酿和筹备工作的支持:“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晤孙中山,中国共产党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在陈炯明叛变,孙中山绝望之际,中国共产党给予他热情的支持;孙中山组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共产党人积极参加”。谈方认为:“孙中山和国民党左派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合作努力”,“是军校创建的主要动力和根本支柱”。
  蒋介石与黄埔军校
  蒋介石为何能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刘翠英认为,蒋对孙“表现得很忠诚,又学过军事,有一定才能,当时只有30出头,可说年轻有为,因此就得到孙中山的充分信任。”虞宝棠指出,蒋介石当上黄埔军校校长,“是多种因素的组合,造成了这一历史的必然”。首先是国民党内缺乏军事人才,其次是蒋介石“毛遂自荐”,要求出使苏俄,从而促使孙中山做出了这一决定。丘挺、郭晓春则指出:“关于校长人选,最初决定为程潜,而以蒋介石、李济深为副校长。但是蒋介石不愿在程潜之下,又跑到上海消极对抗,并派张静江找孙中山说情,孙中山才在5月3日任命蒋介石为校长”。
  对蒋介石的黄埔治军思想与实践,学者也进行了探讨。季云飞指出:“蒋介石此时期治军思想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治军思想,兼容苏俄红军的治军原则”,其主要体现在“分别编制,勤以训练,厚以教养,严以军纪,指导之以主义及政治观念”五个方面。韩胜朝认为,蒋介石的治军思想“从客观效果上讲,对军校及军中良好作风的形成,对军队政治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他又利用他的特殊职位极力推行曾国藩、胡林翼那套封建主义、旧式军阀思想与方法”。
  周恩来与黄埔军校
  学者们普遍认为,周恩来作为政治部主任,为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创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首先,建立健全政治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宋桂林指出:“周恩来一到任,马上就对原来班子进行整顿,增设组织机构”,并从黄埔一期毕业生中选调优秀共产党员任职,以保证政治部工作正常运转。王宗荣、王素梅指出,周恩来还“制定了服务细则,明确了政治工作宗旨,规定了各级领导的权力范围和工作职责”。其次,重订政治教育计划,提高政治教育分量,丰富政治教学内容。陈伙成、王建强认为,周恩来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三:“一是确定政治教学课目,制定政治教学计划”;“二是扩大名人来校作政治演讲的范围和内容,并举办师生政治讨论会”;“三是组织政治部创办刊物,教唱革命歌曲,营造浓厚的进步的政治氛围”。第三,指导建立“中共黄埔特别支部”,成立“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加强和扩大中共在黄埔军校的政治影响。陈答才指出:“周恩来到职后,重视发展中共党团组织。在他的正确指导下,中共在黄埔军校的党组织发展迅速”。第四,把政治教育同实地作战相结合,开展战时政治工作。金冲及认为,周恩来对黄埔学生官兵所进行的战时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包括“要求军队保持严明的纪律”,“向民众展开政治宣传”,“加强民众的组织工作”等。总之,学者们认为:“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创造了光辉的业绩”。
  苏联、共产国际与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的创办与苏联、共产国际的建议和帮助是分不开的。刘翠英指出:“最初考虑把军校设在苏境内,后来决定由苏方派出军事顾问,在中国境内建立”。在蒋介石访苏期间,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专门讨论了创办军校问题,并让苏联顾问鲍罗廷与廖仲恺等人负责筹办。谈方指出,国民党一大闭幕后,鲍罗廷随即将首批苏联军事顾问推荐给孙中山,“帮助设计”黄埔军校。随后,苏联又应孙中山要求,先后向广州派了几十名顾问。当时,“苏联顾问的活动中心就是创建黄埔军校,他们都直接或间接地为创建军校做出了贡献”。黄埔军校的发展也离不开苏联的大力帮助。王强指出:“黄埔军校宣告成立后,面临着多方面的困难”,“在这关键时刻,苏联给了黄埔军校以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援,帮助黄埔军校渡过难关”。据周兴  统计,除派遣军事顾问外,苏联为军校提供了250万卢布的开办经费,并“先后6次为军校运来了大批的枪炮弹药,计有步枪51000枝,子弹57400万发,机枪1090挺”等,“从根本上保证了军校之训练、建军及其军事斗争的顺利进行”。
  苏联对黄埔军校的影响是巨大的。唐正香认为:“黄埔军校深受苏联红军影响,无论是编制体制还是军事教育训练,都深深地打上了苏军的烙印”。王强认为,黄埔军校显著的教育成绩,“是与苏联顾问在教学实践中的帮助分不开的”。“他们帮助制订教学计划,提供苏联红军最新资料,重订各科教程,在教学中亲自示范和教练”,“为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人才提供了保障”。
  在政治方面,王强指出:“黄埔军校突出政治教育的特征,是孙中山‘以俄为师’的办学方针的具体体现”。“从黄埔军校开设的政治课中,也可看出深受苏联的影响。在苏联顾问的直接参与下,军校开办内容丰富的政治课,对学员积极进行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教育,同时也注意向学员灌输马列主义思想”。
  黄埔军校毕业生
  黄埔军校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历来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在国共合作期间招收的前六期学生,更是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据周兴统计,黄埔军校“在首次国共合作期间共招收六期学生,其中的前五期毕业计7399人”,“其第六期学员4400多人于1926年7月至10月分批入校,经历大革命失败后,大部分人离校各奔前程,到1929年2月毕业时仅剩下718人”。刘红指出:“在国民党军界中只有前六期最有地位和影响”,但“在前六期内也讲究资历,前后期之间界限分明,高一期压死人,低一期自甘屈就”。这使学者对黄埔一期又给予了特别关注。赵金康对黄埔一期学生的生源、家庭状况、文化程度、入校年龄、宗教信仰等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黄埔一期“学员分布广,利于他们互相交流学习和取长补短”;学员出身各种家庭,但“以来自农民家庭的学员居多”;“学员所具备的中等以上文化程度,便于他们接受新知识”;年龄大多“在19到25岁之间,处在受教育的良好阶段”;“大多数学生无宗教信仰,为三民主义迅速成为他们的理想提供了有利条件”。曾庆榴则进一步对黄埔一期师生中的中共党员人数和特点作了考订和分析,认为学员中有中共党员88人,教职员中有中共党员15人。他们“多是不同凡响的人物”,这主要体现在:入党时间比较早,有的还是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创始人;文化程度比较高,最低是中等以上学历;阅历十分丰富,多数是各地革命运动的先锋和骨干;军事基础比较好,一些人曾从事过军事工作。这批共产党员经过在黄埔军校的学习和磨练,后来大多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黄埔军校与中国革命
  黄埔军校曾是中国革命军队的摇篮,黄埔出身的国共将士在两次国共合作期间,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此,赵耀宏、郝琦指出:“黄埔军校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培养了大批政治军事人才,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建立了卓著的功勋,也宣传和传播了革命思想,支持和推动了工农运动”。周兴  指出:“黄埔师生出身的国共两党将士在东征、北伐和抗战中的出色表现,共同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一起建树了为国家为民族建功立业的历史丰碑”。
  黄埔军校是中国共产党建军实践的开端,为人民军队建设积累了初步经验并准备了干部。陈伙成、王建强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最初几年,还不懂得直接准备战争和组织军队的重要性,但通过参加创办黄埔军校,开始懂得了军事的重要”。周兴指出:“军校师生中的共产党员成为当时中共掌握部分国民革命军,及其此后创建人民军队――工农红军、八路军与新四军、人民解放军的中坚骨干力量。他们为人民武装的肇创、发展和壮大,建树了不朽功勋”。此外,还有众多的黄埔师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陈伙成、王建强指出:“在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跟着中国共产党继续革命的黄埔师生约有3000余人,他们参加了几乎所有的重大的武装起义”,“为革命战争的发生发展,为红军和苏区的建设,为白区斗争的开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黄埔精神的内涵
  黄埔军校培育的黄埔精神,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何为黄埔精神?卢宁认为:“简而言之,就是为主义而英勇奋斗的精神”。陈伙成认为,就是“孙中山倡导的‘忍苦耐劳、努力奋发’的学习精神;‘一心一意为国家奋斗’的革命精神;为民众利益‘不要身家性命’的牺牲精神;主动活泼的富于进攻的战斗精神。后来人们把这些精神誉为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蔡宏俊认为:“黄埔精神是一个以中华传统武德为基础,以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为主体,以大同理想为核心的思想系统。它不仅具有丰富的武德内涵和独特的武德规范,而且充满着道德悟性和人生智慧。它是一座既有人格魅力又有思想魅力的精神宝库。王宗荣、王素梅认为:“发扬革命的黄埔精神,深化我国军事文化研究和弘扬黄埔精神,汲取国共合作与分裂的经验教训,对于促进祖国的统一,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陈伙成、王建强则通过考察黄埔同学会的历史指出,抗战时期的延安黄埔同学分会以“团结抗日救国”为职责,新时期的黄埔同学会以“致力振兴中华,促进祖国统一”为己任。由此可见,“在争取民族独立和祖国统一的长期斗争中,党始终不渝地弘扬黄埔精神”。
  黄埔军校研究存在的不足
  目前,学者们关注的焦点还仅仅局限于年国共合作期间的黄埔军校,而对此后黄埔军校的发展演变还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对其在各地所办分校更是鲜有研究。因此,我们应该扩大研究领域,开阔研究视野,将整个黄埔军校的历史纳入研究范围。此外,我们还应关注现实的黄埔同学会的研究,将其与黄埔军校历史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架设一座联系的桥梁,从而使历史更好地服务于现实。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蒋介石怪癖:骂完黄埔学生就给钱 骂得越凶给的就越多|蒋介石|黄埔军校_凤凰历史
蒋介石怪癖:骂完黄埔学生就给钱 骂得越凶给的就越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黄埔军校校长,在当时的国民党内并非是特别显赫的职位,然而对蒋介石来说,担任黄埔军校校长,却是他
通常是骂得越凶,给的钱就越多,即使挨骂的学生不需要钱,蒋介石也要随便给他一两百元,以示拉拢。
核心提示:带兵打仗的学生即使做了错事、打了败仗去见蒋校长,他最初也就是一顿大骂,骂完之后,气也就消了,接着就会要问挨骂的这位学生缺不缺钱花?如果说有什么需要,尽可开口要求;通常是骂得越凶,给的钱就越多,即使挨骂的学生不需要钱,蒋介石也要随便给他一两百元,以示拉拢。&本文摘自:《红色账簿》,作者:马祥林,出版:北岳文艺出版社蒋介石当年起家的时候,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做过金融投机买卖。 他曾经受过上海军政府都督陈英士的两百块银元,刺杀光复会领袖、浙江省都督陶成章。这一次蒋介石没有亲自动手,而是用这钱收买了杀手,在上海广慈医院行刺成功。从那时起,青年蒋介石就彻底明白了&杀头的生意有人干,赔钱的买卖没人做&的道理,有钱可以让人干很多事,不管这些事是正义的还是不正义的。 蒋介石之所以不为军饷发愁,是因为他有特殊的头衔&&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中山舰事件&之后,蒋介石取得了绝对军权,下拨给部队的军费完全由他支配,给哪个部队不给哪个部队,给谁多少,都是由他大笔一挥,听话嫡系和亲信多给,杂牌少给或干脆不给。当时的国民政府财政部只管掏钱,连财政部长宋子文也不知道蒋介石是如何支配军饷的。 国民政府内的共产党人吴玉章曾发出过质询,要蒋介石报告军饷是怎么发的。催促了好几次,蒋介石才派他的军需处长出席会议报告了一下。结果这位军需处长报出的也是一笔糊涂账,算来算去,政府下拨的军费与蒋介石的支出根本对不上账,数百万元说不清楚去向。 蒋介石对国民政府左派和共产党联合查账的行为非常不满,大诉冤屈:&自从北伐以来,不过多用了一千三百万元,以这些钱买得了湘、赣、鄂几省,走尽天下也找不着这样便宜的事。你们还要说我多用了,真是太没有良心了!& 吴玉章认为蒋介石是装糊涂,他提醒这位总司令:&所谓多用一千三百万元,只是一个月的军费。如果从北伐以来算起,军费总数至少在一个亿以上了。& 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蒋介石心里最有数。 有一个科目的开销,蒋介石是从不吝啬的,那就是在军队内部培植亲信。他对自己的亲信出手阔绰,是大家公认的,有人指责蒋介石的这种作法与旧军阀并无二致,当年袁世凯组建北洋六镇时,驾驭亲信诸将就是用的这种方法,花钱如流水,能不被&金弹&征服的人少之又少。蒋介石对待这些指责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 蒋介石格外垂青黄埔军校的学生,这是他赖以起家的资本。仅黄埔同学会每月的开支达数千块大洋,黄埔第四期的毕业典礼花了两万多块大洋,蒋介石眉头都不曾皱一下。黄埔军校学生见蒋介石,都以叫他校长为荣。带兵打仗的学生即使做了错事、打了败仗去见蒋校长,他最初也就是一顿大骂,骂完之后,气也就消了,接着就会要问挨骂的这位学生缺不缺钱花?如果说有什么需要,尽可开口要求;通常是骂得越凶,给的钱就越多,即使挨骂的学生不需要钱,蒋介石也要随便给他一两百元,以示拉拢。 国民政府指望蒋介石带兵打仗,所以尽可能地迁就他,特地拨给他一百五十万元作为特别费,办黄埔军校的每月经费七十余万元还照支不误,因此黄埔军校被讥讽为全世界花费最大的军校。 蒋介石花钱如流水,别说政府不富裕,就是有座金山银山,也禁受不起。加之他独断专行的作风,更加引起了国民党左派的不满,企图用党纪和政纪制约蒋介石,蒋介石哪里肯受这帮文人的约束?于是与左派之芥蒂日深,因此策动&中山舰事件&,削弱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力量,然后又发动更大规模的&四一二&政变,与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撕破面皮。 &四一二&事变之后的两天,有共产党员参加的武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决罢免了蒋介石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职务,并开除其国民党党籍,通令严缉归案究办。蒋介石还以颜色,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至此形成了相互对立的武汉政府和南京政府。
[责任编辑:高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257063
播放数:673425
播放数:439965
播放数:1114442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穿越成黄埔军校校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