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战略的报复:历史上的“火药桶”是怎样形成的

论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地缘战略选择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论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地缘战略选择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形式政策 战略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地缘政治学与历史上几位著名的地缘战略学家
此文作为最近在计划中出的那本册子的附录文章的一部分供大家阅读。附录中还有乔治凯南,基辛格,布热津斯基的内容,容以后再一一发表。此册子因出版公司的人一拖再拖,我打电话已经问过在办此事的朋友,他们反映说办事速度奇慢,听说我安阳本地的出版公司对此事比较冷淡,认为销路不好,我本意是希望自己的老乡们努力帮我,庶料如此态度,令人郁闷,明天下午可能会出第二批样书,今天有想要书的朋友对此非常不满意。可是人家办事速度如此,我能奈何。
许多朋友都在讨论地缘政治战略学说,可是很少有人提到这一学说的历史。今天,我就我所知道的地缘政治战略思想的历史来作一点介绍。
一.拉采尔
拉采尔(~),德国慕尼黑工业学校教授和莱比锡地理学教授,一生著说繁多,他深受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运用社会达尔文主义提出了著名的国家有机体理论或称为国家生命论,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内容:
.一个特定社会的人群集团或民族在特定的土地上所形成的组织——国家是一种单细胞的国家有机体。
.国家的基础是土地,国家就是一群人和一片土地的有机体。国家离开土地即失去了国家生命的存在基础。国家是土地上人类的最大劳动成果。
.把国家比作人体,边疆属于末端器官;生长中的地域为其四肢;公路、铁路、水道为其循环系统;国家首都则为头脑、心脏和肺腑。同时,国家又属于一个空间性的有机体,它是生命的物体,不断增长,国家的向上发展,就是土地与人民结合关系的增长。所谓生存竞争,即是争夺空间的竞争。国家的发展也就是国土地域的发展。
.有机体是生长的,国家也是不断生长的,一个国家必然和一些简单的有机体一样地生长或老死,而不可能停滞不前。当一个国家侵占别国领土时,就是其内部生长力的反映,强大的国家必须有生长的空间。空间有机体的国家存在自然的增长趋势,如果没有强大的邻国给予有效的反对,它就会超越这些界限。这实际上是纳粹德国进行侵略扩张的战略思想基础之一,也为许多有世界野心的强国扩张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能从纳粹德国与日本的扩张战略中看到这拉采尔理论的明显影响。
因此,有人把拉采尔的国家有机体的运动论归结为“国家有机体”、“生存空间”和“边疆动态论”的统一体。拉采尔的政治地理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久远的影响,特别是对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影响尤为突出。尽管他并未提出“地缘政治学”这一概念,但后人还是根据拉采尔的国家理论确认他为地缘政治学的鼻祖。
二.哲伦的新创
“地缘政治学”一词,是瑞典政治学家哲伦首创。他利用拉采尔关于有机体的国家论发展了地缘政治学,认为国家的行为应被看作是一种竞争力量,必然的结果就是少数强大的吞并弱小的,这是竞争中的永恒规律。这样一来,力量因素就成了国家的决定因素,只有大国强国才能影响大陆及全球的政治。哲伦在世时沙皇俄国对瑞典的威胁十分巨大,故此他提出的政治思想是以德国为核心打造一个北欧集团,从而统一北欧,共同对抗俄罗斯及后来苏联的扩张。这一战略思想实际上极度符合后来德国国内形成的纳粹势力的欧亚三大区域的构想,所以哲伦学说成了德国地缘战略学派的基石与早期思想。
三.马汉的“海权论”
“海权论”最先是由美国海军史学家马汉提出的,年发表的著作《海权对历史的影响:~》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海权思想”。他认为,在现实世界中,分析国家的力量时首先应重视海洋。马汉的海权论认为,影响各国海上力量的主要因素有:
.地理位置
一个国家要想发展“海权”,首先必须在地理上便于进入世界的海洋。
.自然结构
只要一个国家拥有无数得到保护的优良港湾和深入腹地富庶地区的大河,这个国家发展海权的动力在一定时期就会爆发。
.领土范围
因为领土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口的分布,如果拥有同海岸线长度成正比的人口分布,那么这个国家海权发展的主要内部障碍就不存在了。
.人口数量
一个海权国家必须拥有足够的人口,才能有大批水手以及从事制造海军设备的劳动力。
.民族素质
建立一支强大海军,关键在于全体公民对海上商业利益的渴望和需求。
.政府性质
即政府有发展海上力量的决心。
此外,马汉还提出海陆的增长或削弱,同时还受制于下列因素:
.一国国内生产力水平,它必须要不断扩大生产可供对外贸易的产品。
.必须拥有进行海外贸易的大规模运输船只。
.殖民地和基地应能保障扩大和保护船只的运输
.必须有一支海上武装力量——海军来保护海外基地和殖民地与本国基地间的交通线。
马汉认为,关于海上武力与一国的海权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海上武力因竞争而生并导致更加激烈的竞争。
.海军的存在就是为了参加海上战斗,保卫国家海权体系的完整和正常运转。
.海军创立后,不仅要将国家的海权推广到地球上的各个角落,而且要讲它逐步演变成国家推行其外交政策的有力工具。
马汉的思想对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创建的海权学派导致了全球“新海军”的崛起。美国史学界称他为“带领美国海军进入世纪的有先见之明的天才”。当时,美国完全征服本土大陆,马上就要由内陆国变为海洋国,马汉的著作成了这种发展的理论基石。
马汉的名著《海权论》、《海军战略》、《论亚洲问题》、《欧洲的冲突》中实际上包含了后来麦金德地缘战略思想的心脏地理枢纽论和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论的全部内容,他实际上是美国后来走向强大的重要战略设计家与杰出思想家,历史学家。如果没有马汉,美国历史恐怕未必能这样顺畅的形成美国的世界霸权。
马汉在书中提出要关注欧亚大陆,他实际上认为对待欧亚大陆不同部分要用不同的控制战略与思想。比如他认为美国应该与英国、日本这样的欧亚大陆边缘强国共同合作对抗处于欧亚核心区域的强国,目的是为了不能让处于欧亚大陆重要位置的大国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区从而控制边缘地区,最终导致这一强国独自控制欧亚大陆从而对美国形成两面夹击的战略态势。
马汉对美国海上霸权战略的表述与对美国世界战略的设计实际上被后来的美国历届政府与军事领导人所采纳。今天,如果我们仔细阅读美国的政策文件与马汉的著作,大家还是会发现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若隐若现有着马汉当年的战略思想的影子。美国著名地缘战略学家布热津斯基实际上是马汉学说的重要继承人物。与美国长期战略对抗的苏联在马汉之后诞生了海军战略学家,号称苏联的马汉的苏联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元帅,他的著作可以和马汉的海权理论一起作为世界地缘战略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加以阅读。
四.麦金德的“陆权论”
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曾是牛津大学地理学教授和皇家地理学会会员。年,他在皇家地理学会作名为《历史的地理枢纽》著名论文,提出了“心脏地带”这一战略概念,成为一个以全球战略观点来分析世界政治力量的学者。此后,麦金德又分别于年和年发表了《民主的理想和现实》和《全世界赢得和平》两篇论文。
在麦金德看来,整个世界的历史就是大陆强国和海洋强国相互斗争的历史。尽管海权强国占过优势,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由于陆权国家人力和物力资源丰富,并且交通日益改善,海权国家终将被陆权国家所压制。
麦金德提出:世界力量重心所在的欧、亚、非三洲由于陆上交通发达,已变成了一个世界岛。世界岛的中心位于欧亚大陆中部的心脏地带,其范围大致西起东欧,东至中西伯利亚和蒙古,南起小亚细亚、波斯和中国的西北西南辖地,北至北冰洋。其外围则依距离的远近和人力,除东欧这个门户外,其余方向海权国家均不易进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堡垒,而占据心脏地带的国家却屡屡向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扩张。
据此,麦金德断言,占据东欧是控制心脏地带的关键,并把他的全球战略思想归纳成著名的三段警句:
谁统治东欧,谁就控制了心脏地带;
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控制了世界岛;
谁统治世界岛,谁就控制了全世界。
麦金德在报告中分析认为,最有可能控制心脏地带的是俄国和德国,因此警告西方防止俄国的扩张和俄德联盟。麦金德提出战略学说本意是想说俄国与德国的联合有可能会威胁到大英帝国的霸权地位,然而由于德国所处的大陆位置,它比麦金德的祖国更能从该理论中获益。
麦金德晚年时根据世界战略地理形势的变化,意识到“企图支配世界的威胁,与其说来自东欧,不如说来自心脏地带本身,即来自苏联”,而依靠欧洲边缘地区的力量远不足以遏制苏联,因此提出了以北大西洋及其领海和与之相连的江河流域为区域范围,以英国为海岛航空港、法国作桥头堡、北美大陆为强大基地的“地中洋”概念,认为“地中洋”
地区可以同心脏地带分庭抗礼。
我们大家可以从中看到北约成立的影子与轮廓,可以说麦金德的学说实际上是西方大国与苏联冷战的理论体系,它整整影响了西方数十年的战略思想。到今天,我们依旧可以看到西方大国在中东、北非与里海、中亚对俄罗斯的围堵,这一思想成就了美国及所谓的西方联盟,实际上是对整个东方民族的一种孤立与包围、瓦解、打击。
诚如马汉所说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谁胜谁负的问题将对世界的战略平衡产生长期的影响,关系到世界霸权的基础与各大民族的前途,人类的命运,麦金德的著作与理论已经成为各国研究国际关系与军事战略的人们经常提出的重要基础理论,也是各大强国制定他们的对外政策的重要视角,我们可以从马汉与麦金德的著作中看到整个西方霸权的理论与思想脉络。
五.德国地缘政治学派
德国地缘政治学是西方地缘政治学中的一个极端主义思想流派。它发展于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又急于复仇的岁月里。代表人物是纳粹地缘政治学家哈斯霍夫。
哈斯霍夫在一次大战中曾任德国陆军少将,纳粹时期官至德国科学院院长。他在德国慕尼黑创立了地缘政治研究所,还于年创办了《地缘政治学杂志》(月刊),使之成为德国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支持者和倡导者。
哈斯霍夫及其创立的德国地缘政治学派深受拉采尔、哲伦和麦金德理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发展成以下几个论点:
.国家是一个有机体
生长的意志、生活的意志、获取权力的意志,决定国家的命运。
.生存空间
指足以供养一国人口的土地面积和自然资源。国家既然是一个有机体,它必须进行扩张。出于其生命的本能追求,国家必须向其领土之外进行扩展,即扩张其生存空间。大国即是扩张的国家,没有一个大国真正处于“饱和”状态。新的国际法应确认生存空间扩张的必要性。
.国家经济自给自足
经济自给自足是国家独立存在的需要,为生存而进行的战斗要求经济的边界不可超越防御的边界线。如果生存的需要依赖外部世界,将在战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现代世界中成功的扩张将最终导致具有地理意义的大国组织形式——泛区的出现。年,豪氏将当时的世界划分为四个各由一强国控制的地区:以美国为主导的泛美利坚区、以日本为主导的泛亚洲区、以德国为主导的泛欧非大陆和正在形成中的以苏联为主导的泛俄区域。最后,德国应当强大到接管泛美和泛亚地区。
.海权和陆权
相对于俄国而言,德国同样享有控制世界权力“枢纽”地区的有利条件,而且比俄国更易接近海洋,因此,德国应追求双重的世界权力,既控制心脏地带,又夺取海上霸权。实际上大家可以看到哈斯霍夫的大泛区域理论是轴心国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地缘战略依据。
西方的这些地缘战略思想都是用血和火的经验与教训写成的,其中英国为了得到海上霸权先后与葡萄牙、荷兰、西班牙、国进行过长期与血腥的战争。为了争夺欧洲霸权不能不说他们流尽了男儿血,大家可以看看法国大革命前的英法战争史,刀光剑影,厉兵秣马,为了霸权多少英雄尸骨无还,为了霸权组织海盗,为了霸权贩运黑奴,为了霸权英法海军在特拉法尔角海战中拚尽全力,还是为了霸权贩卖鸦片以控制整个东方,这就是英国的霸权建立史,用血、用泪、用罪恶、用侵略书写了那一页的历史。地缘战略学就是英国建立这种霸权的军事与政治理论基础之一,我们可以从英国著名外交家卡斯尔累的大陆均势外交战略中看到他对霸权政治与战争、外交关系的理解。
到了后来,崛起的德国在欧洲中部西抗英国、东抗沙俄。作为后起之秀,为了统一连续三次作战。统一后富国强兵,德国侵略了非洲与中国山东。也是为了世界霸权,德国两次发动世界大战,向各大强权挑战,为的是就是争夺在欧洲与中东,乃至整个世界的权力。
在历史上的英法战争时期,法国统治者曾用军事与外交手段分裂德国。这是因为法国人知道德国一旦统一起来欧洲将不再是法国大陆强权的天下。这其中进行的血腥争斗斑斑血迹在史册中依稀可见。德国从历史上看为了生存不惜与列强刀兵相见,这个民族不但有康德、黑格尔、马克思这样的哲学与思想巨人,更有那不屈的民族精神,这是德国能在一系列战败与历史困境中生存并依然强大的根源所在。而我们可以从历史中看到地缘战略学在德国人眼中实际上是重新划分世界权力棋局的工具与方法。
回来头来说美国,这是我们都熟悉的历史。美国为了控制中东、控制中亚、控制边缘地区与心脏地区进行的外交、政治与军事斗争无一时停下来过。到现在为止的历史我们不能不说实际上是美国的霸权史。
说了西方强权的著名的地缘战略学家,我再来介绍几位俄罗斯与东方的著名的战略家,他们各知也深深影响了自己的国家与世界历史的形成。他们分别是苏沃洛夫,戈尔什科夫,毛泽东。
苏沃洛夫是俄罗斯帝国史上最为著名的军事奇才,是俄国历史中的常胜将军,他亲征波兰,巩固了俄罗斯帝国在波兰的地位,打击土耳其为的是巩固俄国在中东与里海的地位,他战胜了在当时十分年轻的拿破仑的军队,而他那时已经昏昏近七十高龄为的是在法国拿破仑与强大的俄罗斯帝国之间划出一道安全的中间地区,他领导大小战役七十多次,大多数战役都大获全胜,少数战役在不利情况下也能全身而退,在俄罗斯帝国军队中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
苏沃洛夫一生实际上一直为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的扩张做出自己的努力与贡献,他实际上是彼得一世俄罗斯帝国战略思想的信奉者,他远征波兰,兼并克里木,参加攻打土耳其都是为了沙皇俄国那个著名的战略思想:打通由黑海里海通向地中海的出海口。苏联著名的海军元帅戈尔科夫元帅曾在他的名著《战争与和平年代的海军》一书中总结他的观点,正是彼得一世,苏沃洛夫,乌沙科夫,库图佐夫这样的名将与战略家们的努力,俄罗斯帝国成了一个可以与西方任何对手对抗的强大国家。直到后来的苏联时代苏联军方为了纪念他依然保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军事勋章以奖励为国立功的苏联军人。
戈尔什科夫
打开戈尔什科夫的书,这位被称为苏联的马汉的著名海军战略家书中最为显眼的一句名言就是:“任何现代强国都是海上强国”,他在他的著作《战争与和平时期的海军》《国家的海上实力》一书阐述了苏联海军的战略原则,他认为如果苏联没有强大的海军实力将在与美国的冷战中处于不利地位,他主张向北冰洋与太平洋,地中海三个方向大力发展苏联自己的海军实力,他对地中海上苏联海军与美国海军的对抗十分注意,认为必须保证在地中海地区的战略优势地位,实际上这是让美国感到十分困扰的一种战略计划,他主张在中东各国发展苏联的影响力,同时在太平洋上发展自己的海上基地和海上据点与美国争夺这两个全球战略的核心地区,他注重海上实力的表现形式与海军技术装备的革命,并推行海洋霸权主义思想,作为苏联现代海军的创始人,是一个海军强国论者,主张大力发展战略导弹潜艇和远程航空兵,同时均衡发展其他海军兵种,把苏联海军从一支近海防御力量发展成为能遂行各种作战任务的“远洋导弹核海军”,对苏联海军建设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发展和建设海军,以现代化舰艇和军事技术装备海军,并使之处于高度的战备状态方面,在组织舰艇远航和海军兵力到辽阔的世界海洋上积极活动,以及组织海军与其他军种协同和苏联海军与华沙条约组织缔约国海军的协同等方面,均做有巨大贡献。他的战略思想实际上是现代俄罗斯海军战略的基础,也深刻影响了美国的海军战略思想。
综论:我在这里只选取了从沙皇时代到苏联大国时期的两个人物来作为俄罗斯这个国家的代表人物,尤其是地缘战略方面的代表人物,当然这其中还有彼得一世,他在与瑞典的战争中首建了俄罗斯帝国的海军实力,乌沙科夫,库图佐夫,伏龙芝,列宁,斯大林,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等这样一些人物,他们面对着俄罗斯国家与西方的整体实力对抗格局,在各个时代为了自己的国家与民族走向世界性的霸权,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努力,终于我们在二十世纪乃至直到今天我们仍然看到的是一个让西方不得不与之妥协谈判的俄罗斯国家,无论俄罗斯帝国,苏联,还是今天的俄罗斯经历了如何曲折的道路,这个国家依旧是西方任何势力不敢小觑一大军事强国。也许有人说俄罗斯经历了冷战的失败后不能与西方直接对抗了,可是俄罗斯国家的政治家与战略家们一直信奉着彼得一世那条著名的名言:国际政治除了做生意就是打仗,而这些依靠的基础都是国家实力。尤其是整个国家武装力量在全球权力中心的地位。而这一点恐怕也是值得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在追求国家与民族强大的历史进程中永远牢记的一点,毕竟这样的精神也曾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经验之一。
我这里不计划谈毛泽东在国内战争时期的军事战略思想,他的军事思想已经成了一种现代游击战的经典思想,我们在许多国家的战争实践中看到过他的思想的影子,这里我我要提到的是毛泽东在建国后面对世界形势推行的外交与地缘战略思想,这是一个有着深刻与尖锐的眼光的战略思想家,可惜未必能被人全盘理解而已。
问大家一个严肃的问题,大家认为中国之所以有今天的大国地位主要依靠的是什么,是毛泽东时期形成的国防基础吗?确实是的,不过毛泽东在建国后不同的时期还形成过不同的外交思想与地缘战略思想,他在建国后面对美国与西方列强的孤立,不得不面对最为严重的国际战略形势,在朝鲜美国与十七国联兵进犯,毛泽东与孤军弱旅与强敌对抗,在最原始的装备条件下他们面对的是曾与数十万德日军队对抗的强大现代装备的美国军队,这一时期他采取了一边倒的战略方针,与苏联结成政治友好同盟,实际上有效的保卫了自己的国家安全,这是毛泽东先生的一大壮举,他的部队打退了优势的美国军队的进攻,在后来的苏联内部巨变中,他主动调整了自己的战略格局,进行了两个中间地区外交,他认为存在一个广大的中间地区,一个苏联之外的社会主义诸国,另一个美国之外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两个广大的中间区域,值得进行广泛的外交争取的国家,实际上大在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战略地位,他和周恩来总理执行着灵活的战略方针,支持了广大的殖民地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与民族解放战争,使中国实际上成了亚非拉穷国的领袖,成为了能与美国苏联对抗的第三世界的领袖,实际上这就是他后来的外交战略与地缘战略思想的基础,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日本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我们和亚非拉穷国是第三世界,这实际上为中国开拓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外交战略空间,形成了中国在世界上的特殊地位,正是在这样的外交战略背景下,美国被迫与中国改善了关系,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席位,正式成了联合国五常之一,正是利用他的战略我们实际上成了美苏战略竞争中的第三大力量,在国际上拥有着众多弱国穷国的支持,成了苏美两霸都不得不考虑争取的对象,而取得这一切成就的时期正是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之一,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国际战略思想史上的一大奇迹,一举扭转了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处处挨打处处受气受侮辱的局面。直到今天我们仍能从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们口中听到关于毛泽东的传奇思想。也正是在他和老一代革命家的一系列胜利中中国取得了今天大国地位的基础,不仅拥有战略核反击力量,也拥有了一些重要的外交战略基础。【经济观察报书评】经济观察报书评微信公众帐号_经济观察报书评最新文章 - 传送门
经济观察报书评
读书、读人、读时代。一切建设,从读书开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