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如果不发起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德国那现在该多发达?

【图文】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德国为什么会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起者
大小:2.01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历史上,德国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有人认为俾斯麦为此..
历史上,德国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有人认为俾斯麦为此应承担责任,因为他为统一的德国设计的是“半专制主义”的君主立宪制。这种观点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德国A.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B.容克资产阶级把持着政府权力C.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D.《德意志帝国宪法》存在制度缺陷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抓住“直接原因”,材料中主要阐述了德国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应该由俾斯麦承担责任,因为他设计的君主立宪制存在缺陷,意味着《德意志帝国宪法》存在制度缺陷,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而A、B不是直接原因,C是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方式,故选D。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历史上,德国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有人认为俾斯麦为此..”主要考查你对&&德意志的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德意志的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德意志的统一: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已得到迅猛发展,德意志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化国家。1870年,其工业生产已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的分裂状况已成为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在统一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1862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宰相,开始了统一德意志的进程。俾斯麦实施“铁血政策”,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① 行政权:宪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国家,其中普鲁士王国占特殊地位;皇帝和宰相是帝国国家制度的中轴,权力极大;议会并无实权;规定了军事警察制度。② 立法权:议会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相当于上议院),权力巨大,议长为帝国宰相,议员由君主任命,负责法律的审批。帝国议会(相当于下议院),权力较小,具有立法权,但任何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无行政监督权。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作用 ①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②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③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④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比较:
(1)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都是以法律形式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国家元首都是君主,实行世袭制。(2)不同点: ①君主方面: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不掌握实权;而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拥有实权,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②政府方面:英国首相由议会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与内阁一起对议会负责;而德国政府的宰相由德意志帝国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方面:英国议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掌握国家主权,限制王权;而德国议会只拥有制定法律和批准预算的权力,对政府和皇帝没有监督权。德意志统一的背景:1、统一的必要性:到19世纪五六十年代,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这与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局面形成了尖锐矛盾。表现在①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统一的国内市场和统一的度量衡;②商品输出和海外争夺需要有强有力的国家力量为后盾。2、统一的可能性:普鲁士具备了领导统一运动的条件和能力表现在①普鲁士经济发达,实力雄厚;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③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 ④统治阶级野心勃勃; ⑤对资产阶级能够照顾和作出让步; ⑥俾斯麦的杰出才干和强有力的外交政策。
德意志统一影响:1、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裂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2、法国和奥地利受到遏制,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格局。 3、统一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后来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评价“铁血政策”:1、这一政策是针对阻碍德意志统一势力的,无论由谁,用什么方式来完成统一在客观上都是历史的进步,在这个大前提下,“铁血政策”应予以肯定。 2、德意志的统一没有其他道路可供选择。当时德意志的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无产阶级不成熟,只有容克阶级有能力支持普鲁士国王完成统一。德国统一只有自上而下一条路,既然如此,“铁血政策”只是实现统一的手段而已。 3、俾斯麦在领导统一运动时并非只一味依赖“铁血政策”,而是把它与灵活的外交活动巧妙结合,萨多瓦战役后对奥地利的宽容就说明了这一点。
德意志帝国宪法:1、背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国的统一最后完成。 (1)统一原因: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四分五裂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中心力量和人物:专制色彩浓厚的普鲁士、俾斯麦。 (3)统一方式:王朝战争。 (4)统一结果: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 2、颁布:1871年4月 3、内容:(1)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2)皇帝拥有巨大权力,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任免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3)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皇帝任命非议会选举,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4)议会行使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议会权力很小。 4、特点: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5、评价:(1)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帝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延续。(2)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德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3)帝国的专横统治也引起社会不满,并最终把德国拖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俾斯麦:出生于勃兰登堡省的容克贵族世家。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毕业后服兵役。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进农具,实行作物轮种,进行商品生产,他宣称自己的信条是“人总是追求荣誉和财富的”,于是,他日益变成资产阶级化的容克。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9年任普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在此期间,他对普鲁士的国内政治现状和国际斗争风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得到锻炼并日益成熟起来。俾斯麦希望德意志能尽快统一起来,但主张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他还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国和法国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拼死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1862年9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月底,他在议会即席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在这次演说中,他宣称:“……虽然我们不去寻求,但很难避免德意志的纷扰,这是真实的。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普鲁士必须集聚她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曾一再到来而又被放过。自从维也纳条约以来,我们的边界就不是为一个健全的政治集合体而适当设计的。当代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大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及1849年所犯的错误──而必须靠铁和血来解决。”他不理睬议会的态度,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他认为只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此后,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是按他精心设计的计划进行。例如,在联合奥地利对丹麦的战争中,故意为以后对奥战争留下伏笔;在对奥战争取胜之际,他又考虑到日后在对法战争中需要有奥地利的友好态度,因此力排高级将领要乘胜进入维也纳的意见,与奥签订了比较宽松的和约,表现了精明的外交手段和高超的战略眼光。后来,他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普鲁士军队以战胜者的姿态进入敌国首都,这对我们自己的将士当然是非常愉快的回忆,但对我们的政策并没有必要:因为这样一来,就会像把任何一块旧有的领土割给我们一样,使奥地利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我们完全没有如此迫切的必要,这只会使我们以后的相互关系中增加多余的困难。……胜利后的政治指导原则应该不是探究可以从敌人那里榨取多少东西,而是只考虑什么是政治上必要的。”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俾斯麦成为帝国宰相,并受封为公爵,此后的20年间,权倾朝野。对内,加强普鲁士和帝国政府的权力,促进容克和资产阶级的联盟,镇压工人运动;对外,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争霸欧洲,并向海外积极扩张,他本人成为19世纪下半期欧洲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1890年,他被新皇威廉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1898年去世。
普奥对丹麦的战争: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对丹麦发动了一场王朝战争,目的是想从丹麦手中夺取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这两个地区位于丹麦和易北河之间,濒北海和波罗的海,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地位和战略地位,德意志的容克和资产阶级早就对它们垂涎三尺。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本来是两个小公国,长期以来从属于丹麦国王,但是它们不愿与丹麦合并,都有自己的议会和行政机构。石勒苏益格同丹麦的关系比较密切,它的南部居民是德意志人,北部居民是丹麦人;荷尔斯泰因的居民基本上都是德意志人,按维也纳会议规定,它又是德意志邦联的成员。1863年,丹麦新国王即位,颁布新宪法,企图把这两个公国并入丹麦,引起了德意志民族主义者的强烈抗议。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决定以此为借口,发动对丹麦的战争。1864年1月,普奥对丹麦的战争爆发。普奥联军于当月即占领了荷尔斯泰因,2月又占领了石勒苏益格,丹麦战败。10月,签订《维也纳和约》,丹麦放弃对两公国的统治权。普鲁士得到石勒苏益格,奥地利占领荷尔斯泰因。在对丹麦战争中,普鲁士摸清了奥地利军队的底细,为日后击败奥地利提供了条件。同时,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分属普奥,成为两国不断摩擦的根源,为普鲁士的挑衅提供了机会。
普奥战争: 对丹麦的战争结束后,普奥矛盾尖锐起来,普鲁士开始积极着手准备对奥战争。军事上,陆军部和参谋部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外交上,俾斯麦利用俄奥矛盾,取得了俄国在未来的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可能,并用含糊其辞的“补偿”作诱饵,换取了法国的中立默契,1866年,又同意大利结盟。1866年6月,普军进攻荷尔斯泰因,普奥战争爆发。德意志的一些邦国如巴伐利亚和汉诺威等参加奥地利一方作战。为收复奥地利占领的威尼斯,意大利参加普鲁士一边作战。当时,欧洲许多国家都认为奥地利必胜无疑。但是,事态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普军按照其周密的作战计划行事,行动迅速,攻势凌厉,速战速决,很快就控制了整个北德意志。普军继续向南推进,主战场转到波西米亚。7月3日,普奥双方各投入二十多万兵力在捷克克尼格来茨附近的萨多瓦进行决战。双方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开始时形势对奥军有利,普军一度很紧张。在战役的紧要关头,普鲁士援军赶到,出击奥军右翼,打乱奥军阵脚。而奥军却不得不分兵对付意大利军队,抽不出援兵。在这次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普军直逼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普奥战争共进行了七周,故又称“七周战争”。8月23日,普奥签订和约。奥地利答应退出德意志邦联,旧邦联宣告解散;承认普鲁士在美因河以北建立北德意志同盟;同意把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汉诺威和法兰克福市等划归普鲁士;双方同意不干涉巴伐利亚、符登堡等南方诸邦的独立自主。对奥战争的胜利,使普鲁士取得了德意志统一运动的领导权,大大加强了它在德意志的地位,同时也改变了普鲁士国内形势,过去一度反对俾斯麦的资产阶级现在也欣然拥护俾斯麦的政策,容克地主与资产阶级的联合进一步加强。
普法战争: 普奥战争以后,拿破仑三世向普鲁士暗示,如果普鲁士同意法国的东北部领土扩展到莱茵河西岸,法国就支持普鲁士在德意志境内的领土吞并。俾斯麦设计让法国把要求写成书面照会,然后加以拒绝,并公布于众。拿破仑三世在外交受挫以后,进一步要求吞并比利时和卢森堡,遭到普鲁士的反对,普法矛盾激化。1868年,西班牙女王流亡国外,王位虚悬;经过多方选择,决定挑选普鲁士霍亨索伦王族的一个亲王利奥波德为西班牙国王。法国非常不满,对普鲁士进行了威胁,要求霍亨索伦王族放弃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俾斯麦趁机把普鲁士国王给他的关于法国要求的电报略加修改后,送报纸发表。普法双方都觉得自己受了侮辱。日,法国对普鲁士宣战。战争开始后,欧洲各国都认为法国一定会取胜,法国首相说,他是怀着“轻松的心情”宣战的。拿破仑三世在战争开始后不久,就亲自上前线,接过了指挥权,希望能像拿破仑一世那样取得辉煌的战绩。拿破仑三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普军的力量。事实上,战争开始前,普军已经作好了作战准备,在德法边界集结了五十多万军队、一千多门大炮和大量军用物资;法军只有三十多万兵力,指挥能力和军事装备也不及普军。战争开始时,法国一度取得了一些小胜,但很快普军便分兵三路反击。8月初,普军已经占据了战场优势和主动权。4日,普军攻占法国右翼前哨维桑堡,打开了进入法国阿尔萨斯的门户。6日,麦克马洪率领的法军在维桑堡以南同普军交战,惨败而逃。同一天,普军在洛林的福尔巴赫战役中,又击败了法军中路主力。三天之内,法军在边境三战中连续失败。普军跟踪追击,迅速占领了阿尔萨斯全境和洛林大部分地区,战争转移到了法国境内。法军在夏龙重整军队,准备一战,但普军从两翼包抄过来,切断法军退路。拿破仑三世和麦克马洪被普军包围在色当城内。9月1日,普军集中优势兵力,猛攻色当城,法军损失惨重。次日,拿破仑三世率10万法军投降。普军长驱直入,侵入法国内地。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日,法普签订《巴黎投降和停战协定》。2月,新成立的法国梯也尔政府与俾斯麦签订了和约草案,3月初,法国议会批准了这一草案,法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部分地区。
发现相似题
与“历史上,德国先后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有人认为俾斯麦为此..”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53946111919250650251430135423137552铁血聚合阅读 &
两次世界大战
两次世界大战介绍
关于 两次世界大战 的介绍,暂时空缺。
两次世界大战新闻
东欧,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欧洲东南部,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东欧被当时比较强大的苏联控制着。冷战时期,东欧各国的存在感都比较强,像是我们熟知的华约总部波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
有一个国家,存在感却很小,即便是现在我们提及当初的国际形势,也很少会想起这个国家,这个安静的国家,...
在20世纪,世界上曾经有很多不可一世的大帝国。这些帝国曾经疆域辽阔、世界影响力巨大,但是在20世纪,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先后有五个大帝国成为了历史,那么都有哪些帝国消失了呢?
一、曾经疆域十分辽阔的沙俄帝国
沙俄的领土面积曾经高达2200多万平方...
德国经过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得到了统一。一跃成为欧洲大陆上的霸主。
一战前,德国的工业得到了 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近代工业方面,比当时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都要强,但是略逊于美国。
我们来看一下当时德国工业占的世界比值:英国 14.1%美国 38%,...
其实,在很多国人看来,中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并且在战后都是以战胜国自居,这其实是很悲催的,因为列强完全没有给中国一点战胜国的尊严。一战胜利后,巴黎和会侵犯中国利益;二战胜利后,雅尔塔会议苏联一手策划外蒙独立。因此,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中国是挺悲催的。但是,你们知...
德国自1918年一战失败后不久其实也就迎来了国家经济建设的最佳有利时期,德国这个国家经济建设最佳有利时期能够来临毫无疑问就是因为苏联!当然对于德国来说要想看到这点并不是问题,只不过问题这点是不是促使德国最后选择国家战败的政治出口?如果存有这种成因可能性,那么就可以说明德...
由于德意志帝国在一战的东、西两线同时采取了全面的战略主动进攻,战略实施导致德意志帝国将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复杂化,战争已经进入到德意志帝国完全失控的战略被动状态。这是因为与法国之间的战争关系也同时直接上升成为法、德之间的全面国家战争关系。我们要知道德意志帝国在一战之所以会...
随着奥运会的接近,巴西乱糟糟的状况被依次剥开,毫无掩饰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还没有完工的奥运场馆和地铁,连警察都游行示威,小偷依旧在奥运大道上抢劫杀害路人,时不时还与赶来的军队进行交火,卢拉当初承诺打造南美第一届奥运的条件,正在一点一点变为虚无,这几年好不容易挣来的本钱,...
两次世界大战,战争主要参与国,除中国与苏联外,基本是资本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也主要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中苏是被侵略后被迫参与.以上事实,说明一个国家军备的原则,是不要管自己是什么制度,都需要发展军备.那些以为我国制度接近谁,或者暂时与谁关系好,就不用对...
[size=18]...
两次世界大战,很多国家遭到了空袭,洗劫,唯有这个国家一直安安静静地活着。
有些人说,因为它是中立国(中立国有用吗?比利时,卢森堡也是永久中立国,最后还是被希特勒给干了),也有些人说因为战争双方把钱存那儿了,其实,这些都不是重要原因,因为最重要的是这个国家全体一根...
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经远去了。关于发生在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专论、纪实、回忆、影视可以说是车载船装、多如牛毛,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这两场战争,阐述了这两场战争,由这两场战争引发出来的话题也层出不穷。谁是这两次世界大战的最大受益者,亦成为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些轻机枪图鉴
。即理论。这一策略没有任何漏洞,即使英国海军洞察其决心,也只有两条路可选——战斗或逃跑。这也就是两任英国海军大舰队司令杰里科、贝蒂都极力避战的缘由。遗憾的是,提比茨元帅的“风险舰队”理论从来没有实践过。
波兰在中东欧历史上曾经作为大国而存在,然而近代以来它的国家地位每况愈下,18世纪后期遭受了强邻的三次瓜分。这三次分别是在1773年被俄、普、奥三国瓜分,在1792年被俄、普瓜分,在1795年被俄、普、奥肢解而亡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于日至日间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的战斗。德国、奥匈帝国等国属同盟国阵营,英国、法国、俄国、意大利、中国北洋政府等则属协约...
德克萨斯号,是纽约级战列舰的二号舰,该舰于日下水,日正式服役,是美国现存最老的战列舰。德克萨斯号在第一次大战中,为协约国船只护航、二次大战时协助盟军登陆硫磺岛与冲绳岛。除役后德克萨斯号改建成休斯敦的浮动博物馆,偶尔也会参与电影拍摄。新...
自从有了国家,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就从未停止过。。
  放下远的说近的。。
  “一战”后的1919年,战胜国聚集在巴黎凡尔赛宫开会,商讨对战败国德国的处置和赔偿,中比两国都参加了。不同的是,比利时除了获得赔款,还在比德边境处得到了一片大约850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
  自从有了国家,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就从未停止过。每次战争结束,战胜国占领或者敲诈战败国,战败国割地、赔款,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历史总是不乏滑稽和不公,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有时却偏偏不能天经地义地发生。
  放下远的说近的。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比...
纵观世界海战史,无论是战列舰称雄时代的巨舰大炮对轰,还是航母决胜时代的制空制海权争夺,交战双方的硬实力始终是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似乎计谋很难有用武之地。不过,俗话说“兵不厌诈”,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有人别出心裁地采取“钓鱼”战术,用伪装舰迷惑敌人。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
[quote user=yyq741207
在第49楼]珍珠港事件就是美国政府的阴谋,美国政府为了参加二战故意制造了珍珠港阴谋,激起国民的仇恨心理以便政府作出参战决定。
当今世界美国是世界的主导,如果美国出了问题,那世界次序肯定要失去稳定,...
热点图文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国两次世界大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