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进团是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什么官

[转载]冀中军区出干部——(续七)
长征后期參红军趙过单越身麴知关金山、南下昀川两年雕蜒透參\并提出口号,“打獅成都过年吃白米?为了粗止红军行薷民寒便调集兵力在天全、芦山^宝兴一带进行了精心布防,企18转紅軍鼴止于川西平摩大门之^民国二十四年,农历九片中旬,国民寬二十一军毅导师一旅〈螯姓石》,在红军乘1^6击下,满忙败退鋼龙门多,组织防抵龙门多,位于笋山县搣东北的十七公里.四雨环山.川道南北长约五公里,东西宽三公里,龙门河(属肯衣江上游)由北向南穿搦8过,将龙门多分为东西两爲河宽几十米,水深浼患.山地起伏迪鎳最大比X?约二頁米,山体多为南北走拘^国民鴛军依振以上地形,采取鋼面袋形布防的战术,放弃河西,扼守河东^从龙门,团溪职立立坡开始,獅天宫庙岗、甘镇上,龙头山、麻容头、任家岗、张费勾、月光庙岗,凡地势高的山背都构筑了碉堡^还挖有太章的战地工爭.同时又加固了团溪立立坡、天宫庙岗、大睿難岗原刘相部队五月份追击红一方面军卮驻该穸修的几个關氧又将南边龜兴多龙虎11/铁索桥砍斯,升隆,隆兴、龙门三多沿河庚搭独木桥也全部班掉,断绝了两岸行人交道^当时,8民覽军旅镛请揮庚投在窝彳枨嫌^家,医院设在抱挥所侧面麻窖头郭文蘄免离致指擇辦上面约一华里处的胳相雄陈克荣()
湖南省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在八路军第120师、冀中军区工作,曾任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64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第22旅64团团长。日辽宁北票作战牺牲。终年36岁。
陈赤虹()
原名陈拭虹。四川达县(今达州市)人,1938年11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冀中军区抗日军政大学第3团政教室政治教员、第3大队主任政治教员,指导员、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绥远军区团政治处主任,绥蒙军区骑兵第16师5团政委,第16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第5团政委,1948年6月任内蒙古军区骑兵第16师政治部主任兼第64团政委,1949年3月任内蒙古军区骑兵第5师政治部主任。建国后,1950年1月任骑兵第5师副政委,1950年12月任内蒙古军区、绥蒙军区军政干笑政委,1954年3月任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武汉军区干部学校副政委,1978年3月任解放军西安政治学校校长。1983年5月按正军级待遇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6月晋升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陈励耘(1919一&&&
四川成都市人。1938年3月起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3团排长,冀中军区抗大3团排长,冀中军区抗大3团政治处宣教干事,新四军抗大总分校文工团团长,苏中军区抗大9分校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政工队指导员,新四军第1师山炮连政委,山炮营政委,新四军第1师政治部秘书。解放战争时期,任苏浙军区第1纵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后方留守处政治处主任,华中野战军第6纵队、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16师46团政治处主任,第46团副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团政委(因病未到职),华东军政干校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建国后,任华东军政大学3总队14团政委。1950年6月任华东军政大学5五总队政委。1951年1月任华东军区教导总队副政治委员。1951年11月任空军航空兵航空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54年12月任空军航空兵航空师政治委员。1964年7月任空军第5军政治委员,其间:1968年3月-1971年9月任浙江省革委会第一副主任,1968年3月-1971年1月任省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1971年1月-9月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文化大革命”中犯有罪行,1978年4月被开除党籍。1982年3月放军军事检察院决定对其免于起诉。1982年5月按一般干部待遇退出现役。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上校,1962年11月晋升空军大校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是中共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陈宜贵()
原名冯少堂。安徽霍丘县姚李区大固店乡长塔寺村人。1930年8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通信员,红四方面军25军73师219团班长、红30军88师264团连指导员、265团司令部参谋、团部书记、第88师政治部秘书长,红9军政治部保卫局局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和红军西路军艰苦征战。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后任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一大队总支书记、冀中军区抗大第3团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陆军中学政委、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11旅政委,1949年2月任华北军区第19兵团64军191师政委。建国后,任第一野战军第19兵团65军政治部主任兼宁夏军区政治部主任。1951年2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5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3年10月回国,历任陆军第65军政委,1954年10月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55年4月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57年2月任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迫害,1967年3月被免除职务。1975年10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恢复了陈宜贵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职务。1979年2月北京军区党委做出了《关于为陈宜贵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决定》。1981年7月按正兵团级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陈其峰(1914一& ? )
河北安新县同口乡人,少年时期参加进步组织反帝大同盟,193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月转为中共党员,在同口中学上学时,因进行革命活动开除学籍。
1937年10月参加河北游击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河北游击军独立团政治处干事,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4军分区30大队连指导员,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33团2营教导员,第9军分区政治部除奸科科长,军法处处长,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42地区队政治处主任,第38地区队政委,1944年9月任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27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任晋察冀军区野战军冀中(杨成武)纵队第3支队27团政委,冀中纵队第13旅38团政委,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38团政委、独立第7旅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第7纵队21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检查室主任。建国后,1950年10月任京津卫戍区防空司令部供给部政委,1951年任华北军区防空军后勤部政委,1951年10月任华北军区防空军干部管理部副部长,
1955年3月任部长,1957年5月任北京军区空军干部部部长,1960年后转业到地方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上校军衔,1960年6月晋升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陈明智()
女,北京市人,1936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区抗日根据地霸县妇救会主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干事,陕甘宁边区绥德分区葭县县政府政务秘书、民政厅科员,黑龙江省拜泉县民政科副科长、省财政厅会计科科长,北安县城区区长、北安县县长,东北工业部办公室副主任、调研科科长,中央重工业部处长、冶金工业部处长、政研室副主任,黑龙江省冶金工业厅副厅长,东北局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辽宁省铁岭地区邮政局副局长、铁岭地委组织部副部长,中共黑龙江省纪委副书记等职。1988年10月离职休息。1999年11月经中央批准享受副省长级医疗待遇。&因病于日在辽宁沈阳逝世,享年91岁。
陈英华()
河北省深泽县人,1939年8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班长、排长、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36地区队连长、1连指导员、营副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22团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华北军区第2纵队6旅团政治处主任,华北军区第20兵团67军200师598团副政委兼政治处主任。建国后,任第67军200师598团政委,1951年6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67军200师团政委、团长、第200师师司令部副参谋长,回国后,任陆军第67军师参谋长、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师长,陆军第26军副政委,烟威警备区政委,济南军区炮兵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4年3月晋升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山东济南逝世,享年72岁。
陈英海(1926一&&&
原名陈吉德,字百川。河北省新乐县化皮镇人。1944年5月参加八路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新乐县大队战士,第32区队战士。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冀中纵队11旅33团班长,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22团排长,华北军区第2纵队6旅16团连指导员,华北军区第20兵团67军200师598团连指导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志愿军第20兵团67军200师598团营教导员,第200师教导大队政委,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陆军第67军200师教导营政委,解放军政治学院完成系学员,第67军200师600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委、团政委,第200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师副政委,第200师师长,第201师政委,第67军副政委,济南军区陆军学校政委。是中共十大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尉军衔。荣获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1964年4月晋升为中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陈学礼()
原名郭魁元,又名郭晓村、郭洁民。山西定襄县智村人,
1924年考入北京中国大学,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从事党的工运、学运和军运、情报等工作。由于河北省军委书记廖划平叛变而被捕。1932年初,被营救出狱。1933年初,中共北方局派遣到太原做军事情报工作,公开身份是国民师范国文教员。1936年春,中共北方局军委在北平成立军运领导小组,任秘书长。1938年初,根据上级组织通知到晋察冀边区,改名陈学礼。他在边区实际上是边受审查边工作的。1938年9月任中共冀中区党委党校(民运干部学校)教导主任、党总支书记,
1939年春,调到《抗敌报》社工作,继续接受审查。同年12月在日军扫荡中,边区公安总局押着受审查的干部转移,草率地将其处决。时年仅34岁。1998年6月,中共中央组织部终于对郭洁民60年的冤案作出了公正的结论:“郭洁民(系原北方局军委军运领导小组秘书长),1939年被晋察冀边区社会部公安局以叛徒罪处决,经我局复查,属于错杀,应予平反昭雪,按因公牺牲对待。”日,在其家乡山西定襄县革命历史纪念馆为郭洁民和夫人冯碧川立了纪念碑。生前的战友薄一波、刘子厚、雷任民、史进前、韩纯德、史立德、马玉槐、周明等革命前辈送了花圈,县主要领导人参加了揭碑仪式。
陈尚孔()
辽宁省台安县富家镇五台子村人。1930年参加了东北军,在东北军第53军691团任军需官。1937年10月随吕正操改编为人民抗日自卫军,任供给部处长。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2月任晋察冀边区银行冀中分行经理。1943年担任晋察冀边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边区银行总行发行部部长、晋察冀边区永茂公司会计部部长等职。全国解放后,曾先后担任天津市贸易公司办公室主任、国家贸易部长贸易公司计划处长、国务院对外贸易部基建处处长、综合计划局副局长等职务。因病于199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1914一&&& )
河北省高阳县人。1937
年参加人民自卫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人民自卫军班长、连指导员,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16团1营、2营政治教导员,山东省冠县县大队副政委,冀鲁豫军区第24团政治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抚顺保安旅第2团政委,基干第3团副政委,宽甸县县长,安东省政府荣誉军人管理处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吉林省通化专区公安处处长,西安市(今辽源)公安局局长,吉林省公安总队总队长,黑龙江省公安总队总队长,黑龙江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中央、二级解放勋章。1958年后转业到地方工作,任黑龙江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辽宁省交通厅党委书记、第一副厅长,辽宁省化工局局长、辽宁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1984
年离职休息,副省长级离休干部。
陈剑飞(1914一&&&
辽宁铁岭市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被派往东北军做兵运工作。后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马列学院学习。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冀中区第十专员公署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省军区后勤部部长、合江省财政厅厅长。建国后,历任松江省计委主任,黑龙江省计委主任、中共黑龙江省委常委、黑龙江省副省长,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中共黑龙江省委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是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陈致明()
河北交河县(今泊头市)西堡流村人,1938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卫生部司药长、医务科科长,冀中军区南进支队后方医院院长,冀鲁豫军区湖西军分区卫生处处长,冀鲁豫军区卫生部卫生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豫皖苏军区卫生部部长,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18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建国后,1951年2月转业到地方工作,任中央防疫委员会主任办公室组长,国家卫生部防疫司副司长、计财司司长、办公厅主任、卫生防护局局长,中华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1983年3月离职休息,享受副部长级待遇。是第一届中华医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陈挹芬()
河北束鹿县(今辛集市)双柳树村人。1930年师范毕业于河北冀县师范学校。在束鹿(今河北省辛集市)、衡水、宁晋等地任教和担任校长期间,积极宣传教育救国。1937年七七事变后,投奔吕正操领导的抗日武装“人民自卫军”,受命在束鹿县成功收编本地游击武装“五县联庄会”为“民众抗日自卫军”,任民众抗日自卫军宣传科科长。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束鹿县抗日民主政府秘书,1939年10月当选为束鹿县县长。1940年,束鹿县划分为束北县和束冀县,任束冀县县长。1942年初,调任冀中专署教育科长。1943年7月再次担任束冀县长。在任县长和教育科长期间,陈挹芬着手创办游击高小,组织编写抗日教材,培养抗日干部,坚持爱国教育。日,晋察冀边区第六中学(今河北辛集中学)成立。陈挹芬1946年至1964年任校长,是这所名校的创始人。
陈继德()
河北安新县同口乡人,1937年10月参加河北游击军,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河北游击军第2团政治处宣传员,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4军分区30大队连指导员,大队政治处特派干事,第33团特派员,冀中军区政治部保卫部干事,第10军分区政治部锄奸科副科长,组织科科长,1944年任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35区队政治处主任,1945年任冀中军区整训团政委,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第77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第1野战军冀中(杨成武)纵队直属77团政委,冀中纵队第41团政委,1946年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7旅19团政委,第3纵队随营学校副政委,华北军区步兵学校第2大队政委,京津卫戍区纠察总队第2大队政委。建国后,任华北军区第19兵团军政干校政委,东北军区第5政治干校政委,解放军第2政治干校政治部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政治系学员,1958年6月任陆军第67军199师政委,1960年5月任陆军第67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1967年7月任陆军第67军政委,1968年1月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68年8月任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1970年1月任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1972年12月任湖北省军区政委,1980年12月至1985年6月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正兵团级离休干部。是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广州逝世,享年70岁。
陈恩树()
河北安新县图头村人,1938年5月参加河北游击军,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第1支队司令部见习参谋、通信参谋,冀中军区独立第4支队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1旅司令部通信科科长,抗日军政大学第1大队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五省联防军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处参谋、交通处参谋,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建国后,任河北省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研究科科长,北京军区司令部出版检查室主任,南京军事学院学员,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员、军事科学院战史部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图书馆主任、图书资料处处长。副军职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因病于198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陈淇圆()
河北蠡县李岗乡花园头村人,1 9 3
5年7月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医学院,同年到日本福岗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读研究生,1937年学成回国,成为著名的小儿科专家。“七七事变”后毅然投笔从戎,参加抗日。1938年4月参加八路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6月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2军分区卫生部部长,1938年10月任冀中军区后方医院院长,1939年2月任冀中军区前方卫生部部长,接待白求恩率领的东征医疗队,接受指导和帮助。1939年8月参与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的筹建工作,任教员,1942年9月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医务主任,1942年12月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院长。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任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医科大学副教育长,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华北医科大学副教育长,副校长。建国后,任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副校长,长春医学院副院长,吉林医科大学副校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6月晋升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长春逝世,享年70岁。
陈清世()
河北深泽县人。1938年8月参加革命,1939年3月在冀中军区参加八路军,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中抗战学院学员,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8团司令部书记、见习参谋、参谋。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卫军吉黑军区司令部参谋。1946年6月任东北民主联军松江军区司令部1科科长。1946年11月任松江军区独立第4师第11团参谋长。1948年11月任第四野战军第49军第146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49年12月任146师第438团团长(1950年1月-3月任中国赴越南军事顾问团7人小组成员)。1952年2月任空军第18师54团团长。1952年8月任解放军总政治部八一杂志社编辑组组长。1956年8月在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指挥系学习。1959年6月毕业,任广州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军训部副部长,代部长。1963年12月任陆军第41军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1957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2年11月晋升大校军衔。因病于1977年11月在广东广州逝世,享年57岁。
陈景澍(1920一&& )
原名陈景淑。河北蠡县南齐村人,1938年1月参加河北游击军,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北游击军第28大队战士,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4军分区28大队文书,代理指导员,冀中军区司令部侦察队侦察员,侦察科参谋,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部侦察股参谋,股长,抗日军政大学第4大队学员,八路军延安炮兵学校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2师炮兵营副营长,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2师炮兵营营长,第四野战军38军113师炮兵营营长。建国后,任第四野战军暨中南军区炮兵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志愿军炮兵司令部作战科副科长,科长,军委炮兵司令部侦察处侦察科科长,副处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程建筑师政委,炮兵司令部清查小组副组长,宣化炮兵学院副院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陈翕儒()
原名史炳祥,又名史同。河北深县北午村人,193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束鹿县旧城区农会主任、旧城区区长、1939年11月任赵(县)元(氏)高(邑)边区县县长,1940年6月任冀中区第七专员公署赵(县)元(氏)宁(晋)联合县县长。日在赵县高村被日寇包围,突围中胸部中弹倒地,把枪支交给战士,命令赶紧撤走。然后高呼:“我就是陈翕儒!有胆量冲我来!”被俘后,坚贞不屈,3月16日被敌人杀害于赵县县城,时年37岁。
安徽省六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第1支队兼第5军分区&第2大队&政治处主任,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29团政委、团长,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兼警备旅第1团政委。冀中反“五一大扫荡”期间,日,在河北省深县崔氏村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
苏& 林(1914一&&
原名李朴,曾用名李泽民。河北涿县城内人,1936年参加中国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第二战区战区动员委员会干事,抗日军政大学学员,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2游击总队政治处主任,中共冀中区委交通队政委,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42区队政治处主任,第7军分区卫生处政委,第10军分区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武装部部长,第75团政委,第62团政委,华北军区独立第206师616团政委。建国后,任华北军区第206师政治部主任,空军第5师政治部主任,国家民航总局政治部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八届执行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健(1922一&&& )
河北博野县庄头村人,1937年10月参加人民自卫军,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人民自卫军政治部通信员,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政治部秘书科干事,抗日军政大学第5期学员,抗大第2分校马列主义研究室研究员,晋察冀军区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指导员,第9团连指导员,平北军分区第8团连指导员。冀察军区第44团连指导员,中共冀察区委党校学员,冀察军区教导队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察北军分区骑兵2团政治处主任,东北民主联军冀热察军区察北军分区骑兵1团政委,华北军区察哈尔军区察北军分区骑兵1团政委。建国后,1951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后勤第2分部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第5分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回国后,任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后勤工程学院副院长。1955年9月授予上校军衔,1964年3月晋升大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苏玉振(1920一&&&
河北霸县(今霸州市)人,1937年参加抗日自卫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冀中区第十地委霸县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中共第二联合县县委书记,中共平南工作委员会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大兴县委书记,中共冀中区第十地委土地改革工作团团长兼书记。中共冀中区第十地委社会部部长兼公安处处长。建国后,任中共河北省天津地委社会部部长兼公安处处长。中共保定市委副书记,保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苏庆周()
河北省安平县人。1938年4月参加抗日自卫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战士、抗日军政大学学员、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委、军分区副政委、新疆军区司令部管理处处长、乌鲁木齐军区司令部管理局局长等职。1980年4月离职休息,副军职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81岁。
苏克之(1919一  )
原名苏顺昌。河北省深县(今深州市)西李秋村人,1935年参加“129”学生运动,1936年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参加冀中人民自卫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中人民自卫军第1团政治处宣传员、书记,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7支队兼第1军分区19大队政治处技术书记、连指导员、冀中军区南进支队第21团营教导员、21团党总支书记、第32团政治处副主任、党总支书记。1944年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教导第1旅2团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辽宁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辽河支队支队长、安东军区辽南军分区第3团团长、辽南独立师团长、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13师参谋长,1948年11月任第四野战军42军126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10月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124师代师长、师长,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任陆军第42军126师师长。1955年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1957年毕业后,历任陆军第42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广州军区炮兵政委、广东省军区第三政委、广东省军区司令员、1980年至198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4月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苏俊禄()
河北晋县(今晋州市)屯尚村人。1938年2月参加河北游击军。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中人民自卫军1师1旅宣传科长、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20大队1营教导员、冀中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部政治协理员、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卫生部政委、冀鲁豫军区第16团总支书记、陕甘宁教导第1旅2团政治处主任。1944年2月入陕甘宁抗大总校参加整风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辽南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辽南军分区警卫团政委、辽南军区第5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东北军区独立第171师政治部主任。全国解放后,1950年10月任东北军区干部部处长。1957年7月任吉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1960年5月任吉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1966年5月任吉林省军区副政委,1968年2月至1978年5月任吉林省军区第三政委。1969年9月至1973年5月任长春市革委会主任;1970年7月至1971年3月任长春市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1年3月至1973年5月任中共长春市委第一书记。1980年4月至1983年4月任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6月晋升大校军衔。因病于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5岁。
Tfv @oPu &
苏浩亮()
辽宁辽阳县任,早年任东北军第691团上尉军医官。1937年10月随吕正操参加抗日自卫军,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卫生部军医处处长,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卫生部医务处处长,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卫生处处长,冀中军区卫生部医务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转入东北战场,任东北民主联军卫生部卫生主任,沈阳市卫生处处长,辽吉军区第1军分区、第5军分区卫生处处长兼卫生学校校长,辽吉军区后勤部长兼政委,辽吉军区卫生干部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辽北军区卫生部医院院长,辽西省卫生处处长兼卫生干部学校校长,辽吉军区卫生部辽北医学院院长。建国后,任辽西省卫生厅副厅长,吉林省卫生厅副厅长,长春市卫生局副局长,长春市视察室视察员,长春市卫生局局长。
苏锦章()
河北定县(今定州市)新庄村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冀中军区暨第3纵队8支队23大队参谋,冀中军区第22团营长,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部队训股股长,1943年9月任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任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参谋长,1947年1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第6旅参谋长,第2纵队随营学校副校长,1948年任冀中军区第7纵队20旅参谋长,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49年1月任华北军区第69军206师参谋长。建国后,1950年9月任河北省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52年6月任第69军司令部副参谋长,第69军副军长,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第21军副军长,1967年7月至1975年8月任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副兵团级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4月晋升少将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92岁。
余& 明()
河北饶阳县合伯村人。1937年10月参加革命冀中人民抗日自卫军,193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抗日自卫军第3团7连通信员、党支部书记、青救会主任、中共冀中区饶阳县5区区委组织干事、区委书记、饶阳县委城工部长、敌工部部长、中共饶阳县委书记、中共武强县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栾城、肃宁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建国后,任皖南军区警备第3团政委、农业第3师14团政委、志愿军铁道兵指挥部第32团政委,铁道兵第11师政治部主任、副政委,铁道兵第8师政委,中共西北局工交政治部副主任,中共陕西榆林地区革委会副主任、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地委第1书记,中共咸阳地委书记、革委会主任,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省委农工部部长,陕西省第6、7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12大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2年11月晋升为大校军衔。因病于日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77岁。
余& 群()
四川阆中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1939年12月到晋察冀军区工作,任中共冀中区第五地委组织部干事,中共冀中区第十一地委固安县县委书记,中共涿县县委书记兼县大队政委。日在河北涿县东湾村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0岁。
余洪信()
河北武强县孙庄乡西五祖寺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战士、班长、武工队队员,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3纵队连长、营长,华北军区第3纵队司令部侦察处参谋,志愿军第63军司令部侦察处参谋、副处长。1955年3月任第63军187师559团长,第187师副师长,1966年12月任第187师师长,1969年11月任陆军第63军副军长,1970年2月兼任中共内蒙古巴彦淖尔盟盟委书记,内蒙古巴盟前线指挥部指挥。1955年9月被授予少校军衔,1960年晋升中校军衔,1964年晋升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日行凶杀人后畏罪潜逃。1972年6月在山西榆次自杀。
余嗣贵()
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人,1930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7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第4军11师教导队排长,第30军88师264团特务连指导员,第264团1营3连指导员,红四方面军卫生部附属医院1所教导员,3所教导员。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卫生处指导员,直属警卫营教导员,冀中军区直属队总支书记,冀中军区警备旅第2团政治处主任、第2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5师15旅43团政委,豫西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河南军区信阳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军分区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省军区潢川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河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河南省军区副政委,1968年8月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1978年任武汉军区后勤部顾问。1981年6月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87岁。
吴& 西()
曾用名吴有良。广西扶扶绥县渠黎乡三合村人,壮族,1925年在南宁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担任学生会负责人,主办进步刊物《火把》,宣传革命思想。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1929年获释。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2月参加龙州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广西左江第2游击大队政治部主任,红8军第1纵队1营连指导员、营政治协理员,红7军特务连党代表,红3军团3师政治部组织干事,师俱乐部主任,红3军团6师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28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0师358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宣传科科长、第120师政治部敌工部部长,第8支队支队长,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2军分区政委、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政委。1943年,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察冀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华北军区第18兵团随营学校政委。建国后,在四川参加改造起义部队工作,后任川北军区政治部主任,1951年任第4海军学校政委、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到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海军政治学校校长,1958年任海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1959年任海军后勤部副政委。1964年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5岁。&
吴 彪() 
原名吴德彪。湖南省长沙市跃进村人。1933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5军团第13师38团政治处宣传队中队长,红5军团政治部组织处统计干事、猛进剧社社长、指导员。红四方面军第30军89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9月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9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后随部西渡黄河,参加西路军艰苦作战。抗日战争时期,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大学学习,后任抗大第2分校1大队政治处宣传股股长、特科大队指导员、上干科政治协理员、冀中军区抗大第3团大队教导员兼政治教员。曾参加冀中“五一”反“扫荡”斗争。1943年入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中纵队第1旅政治部军法处处长,冀热辽军区干部学校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教科科长,乌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独立3师政治部主任,1949年2月任第四野战军第48军144师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驻波兰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武官,军委情报部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2部副部长、顾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4月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吴立人()
河北省行唐县吴濨沟村人,1931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入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保属特委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冀南特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冀中区第九地委书记兼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政委,中共晋察冀分局党校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冀中区党委秘书长,中共石家庄市委第二书记兼宣传部部长。建国后,任中共归绥市委书记兼市长,中共绥远省委委员,财委副主任,中共内蒙古分局委员,财委副主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石家庄办事处主任,第二机械工业部七局局长,1955年被任命为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首位院长、党委书记(行政7级)。文化大革命遭受迫害,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齐齐哈尔市副市长,河北化工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
吴生开()
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乡深远山村人,1925年参加农民协会,1928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历任农民协会交通交通员,江西省永新县县大队战士,红5军4纵队10大队1中队战士,红3军团第2师6团1连战士,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特务队班长,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特务员,1936年调到抗大去学习。中央军委通讯连排长,红军第29军三部通讯排排长,1936年12月至1938年3月任中央警卫2
团1营4连连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16团1营营长,冀中军区南下支队第16团副团长,冀鲁豫军区第16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合江军区警卫营营长、警卫团副团长、北安军区庆安县大队大队长、黑河军分区警卫团团长、黑河军分区副司令员。建国后,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辑安办事处副主任,黑龙江省军区绥化军分区司令员,松花江军分区军分区司令员,黑龙江省黑河军分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6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江西省九江市逝世,享年78岁。
吴尔祯()
河北定县(今定州市)东杨庄村人,早年就读于河北农业大学。1938年1月参加抗日自卫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冀中民军供给部股长,冀中民众抗日自卫军供给部股长,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供给部被服厂染色股股长,冀中军区供给部经理处被服科科长,冀中军区直属队供给科科长,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供给处处长,冀中军区干部教导团供给处处长,冀中军区后勤处供给科科长,第6军分区供给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后勤部供给部副部长兼冀中军区第7纵队供给部部长,华北军区第20兵团供给部副部长,河北军区供给部部长。建国后,1949年任河北军区后勤部部长,
1954年4月任华北军区财务部副部长,1955年4月任北京军区财务部副部长,1957年6月任北京军区后勤部财务部副部长,1961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任根治海河指挥部副主任,河北省供销总社副社长,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吴乐群(1929一&&&
原名吴映雪。河北束鹿县(今辛集市)东庄里村人,1946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卫生部医院护士,白求恩医科学校冀中分校学员,晋察冀军区炮兵司令部军医兼司药,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司药长。建国后,任总后勤部兽医学院学员兼区队长,总后勤部兽医局干部处助理员,总后勤部第二文化预备学校学员,第四文化预备学校学员,解放军兽医大学学员兼学员队队长,兽医大学卫生勤务研究室副主任,兽医大学训练部教务处处长,训练部副部长,兽医大学副校长、勋章。1955年9月被授予上尉军衔,荣获解放娬隆1956年晋升大尉军衔,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0年1月被授予胜利功勋荣誉章。
吴庆诚()
河北深县(今深州市)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区深南县公安局局长、中共深县县委书记、冀中行署公安局秘书主任。建国后,历任河北省公安厅副厅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中共河北省委秘书长,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河北省省革委会副主任,河北省第五届、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因病于日在河北石家庄逝世,享年79岁。
吴庆彤()
原名吴荣学。河北蠡县万安镇东辛庄村人。1939年参加八路军。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司令部机要股副股长、股长,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8旅司令部机要科副科长、第一野战军第20兵团司令部机要科股长。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志愿军第64军司令部机要科科长。回国后,1952年任国务院秘书厅秘书处处长、秘书室主任、国务院值班室主任,1977年任国务院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
1978年7月兼任中央保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机关党组成员。1985年11月至1990年9月任国务院参事室主任。曾当选为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副理事长,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评议委员会主任,1993年10月起担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二届、第三届主席团副主席。是中共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七、第八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0年7月离职休息。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吴志远()
原名吴保书。江西鄱阳县芦田乡吴家村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1军团第3军第7师参谋处文书,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技术书记。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政治部处干事,1939年12月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总务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卫生部政委,河北军区卫生部政委。建国后,任河北军区卫生部政委,华北军区合作总社副主任兼审计处处长,华北军区后勤部生产部副部长,北京军区后勤部营房部部长,1960年3月任北京军区后勤部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1965年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65年定为行政8级。1985年享受副兵团级待遇。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吴国华()
原名吴乾相。湖南平江县南桥乡人,1927年参加革命,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平江暴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战士、警卫排排长、团卫生队队长、师卫生部部长、红二方面军卫生部政委。参加了红二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平西挺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冀中军区第5军分区32团政委,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第43地区队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卫生部副政委,华北军区卫生部副政委、皖南军区徽州军分区副政委。建国后,任空军第五航空预备学校政委。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上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9年晋升大校空军军衔。1959年转业到地方工作,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党委书记。1984年按副部级待遇离职休息。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冀中军区司令部联络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天津办事处主任。建国后,任河北省交通厅厅长,1952年任天津港务局局长。后调广东湛江港务局局长。
吴茂生(1924一&&&
河北沧县(今沧州市)南门外人,回族,1937年10月参加河北游击军,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北游击军河北民军战士,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津南自卫军司令部战士,八路军第120师359旅719团副排长,班长,八路军第1游击支队3大队排长,副连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2纵队359旅719团连长,冀中军区回民支队连长,营长,副支队长兼参谋长,华北军区独立第2团副团长。建国后,任南京总高级步校学员,陆军第65军195师584团团长,第194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第65军参谋长,副军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独立自由奖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吴砚农()
天津市人。1929年考取河北省立法商学院政治经济系。1931年转入北京大学读书时,参加了党领导的社会科学家联盟,任组织部长;1932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9月转为共产党员。1932年任共青团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后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新闻学院。在此期间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革命组织社会科学研究会的活动,任书记。&
“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他立即从日本回国投入救亡运动,在上海与黄敬同志联络章乃器先生发起组织救国会工作。1936年回到天津,在党的领导下,与革命知识分子叶笃庄同志开办知识书店,发行大量的进步书刊,传播马列主义。抗日战争时期,任冀西游击队政治部副主任、冀中抗战学院教导主任、1939年4月调冀中行署任秘书长、行署副主任、党组书记。1943年10月调晋察冀边区政府任秘书长。1944年10月调入晋察冀日报社任副社长兼总编辑。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天津市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建国后,历任天津市人民政府秘书长,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兼统战部部长,中共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国家经委副主任。是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
吴恒寿()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上新集镇吴家林村人。1932年4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通信员,军委二局报务员。参加了红25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骑兵团电台队队长,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电台队长、第6军分区电台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司令部电台副中队长、冀中军区司令部通信科副科长,华北军区第7纵队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华北军区独立第205师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建国后,任华北军区空军司令部通信处副处长,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空军工程兵第2工区副主任,空军工程兵第10总队副总队长,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顾问。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吴树声()
原名吴建勋。河北博野县吴王庄村人,保定志存中学毕业后,在清苑县教书。1937年参加本县抗日救国会,到晋察冀边区军政学校学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河北清苑特区区长兼指导员、中队长、河北(博野)民军第2团政治处宣传科科长,冀中区定县抗日政府县长,冀中行政公署第一专区专员、第七专区专员、第十一专区专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行政公署民政厅科长,民政厅厅长,冀中行署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1948年8月任华北军区第3兵团后勤部部长,1949年2月任华北军区第20兵团后勤部部长。建国后,1951年6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20兵团后勤部部长,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1954年回国后,任华北军区后勤部生产部部长、油料部部长,华北军区司令部管理处处长,1955年4月任北京军区司令部军事交通处处长,1957年11月任北京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8月晋升少将军衔。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5岁。
吴建民()
原名吴振铎。河北深县利仁村人,1934年深县乡村简易师范学校辍学,1935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书局,以串学卖书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走遍深县每一个乡村、学校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36年11月任中共深县县委书记,1937年2月任中共深县中心县委书记,同年9月任中共保南特委书记,同年10月任中国保属省委组织部部长,1938年1月任中共冀中省委组织部部长,1939年9月任中国冀中区第四地委书记,1940年作为晋察冀边区代表赴延安参加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4月19日晚,在途径同蒲路白水村时遭日寇袭击,因高度近视,不幸跌入深谷,重伤被俘,坚贞不屈,牺牲于太原,年仅27岁。
河北蠡县人,1927年5月参加革命,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津南中心县委宣传部长、冀东义勇军工兵第五总队党支部书记、津南特委组织部部长,河北民军太行军区政训处工作团主任、中共陵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辉县中心县委副书记、中共林南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豫北地委秘书长、晋冀鲁豫工商总局干部科科长、峰峰煤矿监委,晋冀鲁豫经济部裕丰号经理、冀中贸易公司东兴总店经理、冀中行署工商处副处长等职。新中国建立后,吴建华先后担任河北省商业厅贸易处、中央贸易部国内司土产处、中央商业部地方贸易处处长,商业部农产品采购局代副局长、土产公司第一副经理,商业部农产品采购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二商业部、商业部烟麻局副局长,商业部棉烟麻局、土产废品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杂品局副局长,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日杂废旧物资局副局长、局长。1982年离职休息。享受副部长级待遇。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吴振坤(1921一&&&
曾用名吴增兴。河北博野县徐家营村人,1938年8月参加八路军,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司令部通信大队训练队学员,冀中军区司令部通信大队电话员,通信大队供给处文书、科员,冀中军区后方医院会计、供给员,中共博野县第四区委委员,敌工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冀热辽军区后勤部出纳股股长,东北民主联军冀察热辽军区后勤部财务科副科长,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后勤部给养科科长,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45军后勤部给养科科长。建国后,任第四野战军暨中南军区广西军区第45军后勤部军需科科长,第135师后勤部部长,志愿军第45军135师后勤部部长,第130师后勤副师长,陆军师副师长,成都军区后勤部营房部部长、供应部部长,副军职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湖北红安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交际处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县军事部长,供给处处长,办事处处长。参加了冀中五一反“扫荡”。解放战争时期,任信访处长、管理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任志愿军后勤第3分部第一副部长兼参谋长,湖南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后晋升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83岁。
吴瑞刚(1922一&&&
河北定县(今定州市)后营村人,1938年1月参加人民自卫军,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人民自卫军特务团政治处宣传员,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3军分区27大队警卫员,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23团警卫员,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学员,冀中军区第8军分区23团司令部党支部书记,第23团连副指导员,第8军分区饶(阳)武(强)献(县)地区队连指导员,第8军分区第31团营副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热辽纵队27旅70团营教导员,晋察冀军区冀热辽军区热河军区热东军分区辽西支队政治处民运股股长,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24师补充团副政委,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45军司令部军务处处长。建国后,任第45军司令部军务处处长,志愿军西海岸防御指挥部第54军司令部军务处处长,志愿军司令部军务处队列科科长,福州军区司令部君武部部长,福州军区司令部后勤部部长,福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1989年5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吴喜增()
河北省任丘县长丰区南席阜村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组织抗日联庄自卫团,被推举为团长。1938年春参加抗日人民自卫军,193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自卫军游击第1师营长。同年5月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1分区独立第2团营长。1939年初,开赴冀西易县整训。独立2团编为冀中军区第16团,任2营营长。1939年12月,任冀中军区南进支队第16团营长。
1941年4月至1943年初,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学习。学习结束后,任冀鲁豫军区第4军分区独立支队副司令员,在滨河地区(黄河西岸长垣一带)开展游击战争。1943年10月,在黄河西岸的河口村伏击日军的战斗中,掩护部队撤出战斗,一连打死、打伤20多个敌人,直到多处负伤,昏迷后,敌人才敢上前把他捉住,抬到黄河东岸的东流种村。捆在树上毒打,逼他说出部队撤到那里。吴喜增同志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破口大骂。敌人见问不出口供,就对他下了毒手,割舌挖眼,剖腹挖心,壮烈殉国,浩气凌云。
肖& 纯()
河北省深县(今深州市)西杜庄人。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中区深县区青救会主任、深北县青救会组织部部长,饶阳县青救会宣传部部长,县青救会主任、区委书记、区委书记兼游击队政委,中共青县县委宣传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辽宁省海龙县山城镇中心区委书记,中共海龙县委宣传部部长,清海柳联合县区工委书记兼武工队政委,中共清原县委组织部部长、副书记、书记,中共复县县委书记。1954年1月任辽东省工会主席,中共丹东市委第2书记、第1书记,中共锦州市委第1书记兼军区政委。1964年4月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处书记,陕西省革委会副主任,中共陕西省委副书记、书记。1979年4月任吉林省革委会副主任,吉林省副省长,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兼长春市委第1书记,长春市委书记。1985年5月任中共吉林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12月离职休养(省长级医疗待遇)。中共八大代表。因病于日在吉林长春逝世,享年85岁。
?nozB|*&ut &
肖& 桐()
河北深县(今深州市)人。原名朱永信。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区深县抗日救国会宣传干事,杨庄区委委员、书记,中共深县县委组织干事,晋察冀边区政府财政处科员、副科长,第1专署审计员、副科长,冀东第15专署财政科副科长、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区党委审计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秘书,冀东行署财政处副处长,1949年8月任唐山市政府税务局局长兼财政局局长。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4月任华北行政委员会工业局成本财务处处长、财经委员会办公室主任。1954年8月任国家建筑工程部计划司副司长,长远规划司副司长,经济局副局长、代局长,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城建局副局长、代局长。1973年任国务院港口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建工局、施工局负责人,国家建工总局总局长,国家建委副主任,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兼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董事长,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顾问,中国建筑业联合会会长。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肖& 鹏 ( )
原名肖良斌,江西省兴国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后随中央红军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军委干休所所长、军委总政治部保健委员会常委,1942年1月到晋察冀军区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热辽军区卫生部政委、冀中军区卫生部政委兼白求恩学校政委、中原野战军兵站部政委、第二野战军后勤部运输部政委等。建国后,先后任西南区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广东省航运厅厅长、党组书记,交通厅副厅长、党组书记等。1963年11月任国务院水产部副部长、党组委员。“文化大革命”受迫害到“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任农林部副部长。1978年3月任国家水产总局局长、党组书记。1982年4月任农牧渔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是中共第十二大代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政协第六届、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
肖永正()
湖北黄安县七里坪李洼村扬畈(今属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人,1928年参加本乡农民赤卫军,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军1师战士,红4军10师30团班长,排长,司务长,营部管理员,红30军88师264团供给处主任,红30军供给部总务科科长,第88师供给部部长,红30军供给部粮秣科科长,援西军供给部管理科科长。参加了红四方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第7大队供给股股长,抗大第2分校供给处主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生产科副科长,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供给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卫戍区供给部部长,晋察冀军区教导师供给部部长,1947年12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供给部部长。1948年1月任冀中军区供给部部长,1949年2月任华北军区第20兵团供给部副部长,1949年5月任部长。建国后,任华北军区第20兵团供给部部长,1952年任华北军区财务部部长,1956年6月河北省军区后勤部部长,1962年2月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后勤部部长。1964年5月离职休息,1982年8月按正军职待遇,1985年2月享受副兵团级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
肖进前 (1921一&& )
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人。1937年11月参加抗日义勇军。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河北定县义勇军第8支队油印员,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学员,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游击6大队政治处主任、9大队大队长,游击1纵队参议、独立营政委,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学员、中共延安党校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纵队教导队政治部副主任,辽吉军区第4团政治处主任,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20师第58团副政委,第四野战军第44军131师392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44军131师政治部主任,总后勤部军需学校副政委,第二军医大学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三军医大学副政委、政委,第四军医大学政委。1984年11月离职休养。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4年3月被晋升为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肖秉钧()
河北定县(今定州市)西堤阳村人。1929年毕业于北平交通大学。1930年参加社会科学家联盟,积极宣传马列主义思想。1931年9月参加左翼作家联盟,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北平西区区委组织部长、河北省委发行部部长,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机智越狱,辗转于天津、沈阳、呼和浩特、定县等地,宣传组织群众从事革命活动。抗日战争时期,组织冀中军区回民干部教导队,任政治部主任,发动回汉两族抗日,对回民支队的壮大做出了很大贡献。1953年任国家水利部灌溉总局副局长,
1954年初任国务院水利部办公厅副主任,水利部规划设计管理局顾问。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肖治华()
江西吉水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红一方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特务连指导员,营长,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第45地区队区队长,冀中军区第22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军区野战军冀中(杨成武)纵队第1支队22团团长,冀中纵队第11旅31团团长,华北军区副师长。建国后,任华北军区司令部管理处处长,北京军区司令部卫戍勤务处处长,北京市兵役局副局长,北京卫戍区司令部副参谋长。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
肖泽西()
河北博野县人,1936年参加“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博野民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直工科长、宣传科长、组织科长,冀中军区第18团政治处主任,第6军分区44地区队政委、冀中军区第71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第四野战军第45军第133师政治部副主任,第52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建国后,任南京军事学院苏共党史教研组长,海军学院政工教授会主任、海军学院政治部副主任,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政治部副主任,1965年2月集体转业到地方工作,任国务院高教部政治部副主任,
1970年以后任重庆农机学院党委书记,国务院第八机械工业部第三研究院党委书记,国务院航天工业部第三研究院党委书记。1982年11月离职休息,1984年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享受副部级待遇。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上校军衔,1960年6月晋升海军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肖剑光(1920一&&&
河北藁城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中共冀中区第一专区束冀县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部长,中共辛集市委书记,石家庄市建设局副局长。建国后,历任绥远省农林厅副厅长,内蒙古第一机械厂厂长、山西柴油机厂厂长,国务院第五机械工业部局长、1977年9月任国务院第五机械工业部副部长,1979年2月任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1979年3月任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甘肃省副省长,1983年5月任中共甘肃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肖新槐()
字贤怀、又名萧兴怀、萧荣新。湖南宜章县沙坪乡分水坳村上石口人,1927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革命军。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参加湘南秋收起义。1929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特务营副排长,同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4月任赣南红军学校第3分校队长。1931年7月任中共中央军委教导第2队副队长。1932年8月任红军独立第3师第9团第1营营长。1933年10月任红9军团第3师第9团代理参谋长。1934年6月任第9团第3营营长、代理团长。1934年8月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月任红9军团第3师第9团团长。1936年7月至10月任红32军第94师师长。同年12月入陕北红军大学第二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4纵队训练部部长。同年12月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独立第2(游击)支队支队长。1939年9月起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独立第1支队参谋长。1940年6月至1941年6月任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参谋长。1942年3月至1944年9月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参谋长等职。1945年4月至6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参加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冀中纵队第2旅旅长。1946年6月任晋察冀军区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旅长。1947年12月任晋察冀野战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8年8月任华北军区第6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9年2月任第20团第66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10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6军军长。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51年4月回国,1953年4月至1956年4月兼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1956年1月至1956年7月任山西省军区司令员。1960年3月离职休息。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3岁。
严镜波(1915一&&&
女。祖籍河北饶阳县北堤南村,出生于河北饶阳县段村。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天津师范学院读书的严镜波积极组织学生请愿团,南下南京面见蒋介石,后被遣返并开除学籍。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冀中区饶阳县1区区委宣传委员,饶阳县妇女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中共饶阳县委组织部部长。1942年任中共武强县委书记,冀中区饶阳县县长、深县县长。建国后,历任河北省妇联主任、河北省农林厅副厅长,中共保定市委副书记、中共保定地委副书记,河北省第五届政协副主席。
力(1923一&&& )
原名杜文秀。河北饶阳县大城北村人。1938年5月参加抗日自卫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冀中抗日自卫军战士,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战士,八路军第120师学兵营班长,第359旅司令部无线电训练班学员,旅司令部电台报务员,电台指导员,电台队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部参谋训练班学员,八路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司令部电台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江汉军区司令部电台队长,中原军区司令部通信处业务股股长兼临时新华通讯社第三科科长。建国后,历任军委空军司令部通信处科长,志愿军空军司令部同学处处长、政委,荣获出现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空军第3军参谋长,南京军事学院空军系高级班学员,空军学院雷达教授会主任,第四教研室主任,空军司令部通信部部长。团政委、副处长,建国后,历任军委空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志愿军空军司令部通信处处长、空军军参谋长、空军学院教研室主任,军委空军司令部通讯兵部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中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59年12月晋升空军上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荣誉功勋章。
林(1924一&&& )
原名杜全印。河北定县(今定州市)寺底村人,194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6羽绒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区定县师资训练班学员,小学教员,中共定县第一区委组织干事,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司令部译电员,晋绥军区司令部机要科科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司令部机要科股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机要科科员,中共中央军委总参谋部机要局股长,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机要局副科长。建国后,历任西南军区机要学校副大队长,西南军区传动军区司令部机要科机要处副处长,西南军区第一速成中学政治处主任,川东军区政治部群众工作部副部长、部长,四川省军区康定军分区副政委,西昌军分区政委,达县军分区政委。副军职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荣誉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上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杜& 郁()
原名杜锁堂。何北深泽县杜家庄村人,1944年11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青年队学员,校办公室收发,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政治部文工队队员,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第2纵队6旅17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第6旅补充团连指导员,随营学校政治部保卫科干事,华北军区平津卫戍司令部平津纠察总队政治部保卫科干事。建国后,任第一野战军19兵团军政干校政治部保卫科干事,沈阳军区第5政治干部学校政治部保卫科干事,第2政治干部学校政治部保卫处干事,国防科委第20试验训练基地政治部保卫科科长,保卫处处长,部长,第20基地第8试验部作为,第20基地副政委,第21基地政委,国防科工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尉军衔。荣获解放奖章。1959年晋升少校军衔,1963年晋升中校军衔。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1年7月离职休息,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杜& 敬(1921一 2008)
原名杜敬魁。河北深泽县人,抗战前为保定同仁中学廿四班校友,1938年投身革命,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先在本县办刊物,后任《冀中导报》编辑、编辑科副科长、编辑部主任。建国后,历任《新保定时报》总编辑,中共河北省宣传部副部长兼《河北日报》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东风》杂志常务副总编兼省马列主义研究室主任。1961年春,由河北省委调到《红旗》杂志,任编委,后又兼任副秘书长。撰写国际评论文章,文笔生动,犀利泼辣。“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批斗、审查达十年之久。“四人帮”倒台后,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行政管理局局长,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第一副总编,党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党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审。1984年离职休息。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原名杜显让。辽宁省盖县人。原东北军第691团军医处长,1937年10月随吕正操参加抗日自卫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军区人民自卫军卫生部部长,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卫生部部长、副部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卫生部副部长,晋西北军区卫生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西满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嫩江军区卫生部副部长,东北军区骑兵纵队卫生部部长,嫩江军区卫生部部长。建国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生产部副部长兼卫生处处长,东北人民政府荣军工作委员会供抚处副处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兽医处处长。1956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因病于1987年在沈阳逝世,享年89岁。
杜文达()&&&&&&&&&&&&&&&&&&&&&&&&&&&&&&&&&&&&&&&&&&&&&&&&&&&&&&&&&&&&&&&&&&&&&&&&&&&&&&&&&&&&&&&&&&&&&&&&&&&&&&&&&&&&&&
江西庐陵县(今吉安市)大冲乡泉溪村人,1930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12军36师宣传队宣传员,红12军特务团勤务员,1933年3月任红1军团随营学校排长,1连指导员,总支书记,1933年7月任兴国补充师司令部指导员,师教导队指导员,1934年任红3军团5师第14团连指导员,1935年任红3军团司令部警通排排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随营学校排长、连指导员、军团政治部直属队中共总支书记,红1军团政治部巡视团巡视员,
1937年1月入延安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月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38年8月任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第11大队政委,1939年7月任晋察冀军区游击第1支队政委,1940年12月任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第6团团长,1941年12月任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6团团长,1943年4月任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第6地区队区队长,1944年8月任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9月任冀中(杨成武)纵队第11旅旅长兼政委,1946年5月任冀中军区第11军分区司令员,1947年6月任冀中军区独立第9旅旅长,1948年2月任晋察冀军区第7纵队19旅旅长,1949年1月任华北军区第69军205师师长,1949年6月任华北军区独立206师副师长。建国后,1950年10月任河北省军区参谋长,1952年毕业于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1953年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20兵团67军副军长,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回国后,1955年3月任陆军第66军代军长,1956年4月至1959年1月任陆军第66军军长,兼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
1969年10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75年10月至1982年9月任北京军区顾问。是第五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杜光斗(1916一&&&
河北博野县杜田村人,1937年11月参加河北游击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河北游击军博野民军政治部工作员,晋察冀军区军政干校学员,晋察冀军区供给部修械所指导员,晋察冀军区工业部修械所指导员,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副官处后勤科科员,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队列处队列科参谋、股长、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供给部统计科科长,晋察冀野战军前方供给部军械科科长,华北军区第2兵团供给部军械科科长,华北军区第19兵团后勤部军械处处长。建国后,任第一野战军第19兵团64军后勤部代理部长,1951年2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3军后勤部代理部长,志愿军后勤部军械部副部长,荣获出现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任解放军总军械部弹药局副局长,总后勤部军械部武器处处长,总后勤部训练基地参谋长,训练基地顾问(正军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2年11月晋升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河北武强县人,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武强县抗日动员会主任,1949年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员。建国后,曾任河北省副省长。
杜冠仁(1922一&&&
河北蠡县东北寺村人,1938年2月参加人民自卫军,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区蠡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宣传员,人民自卫军看护学校学员,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看护学校看护员,看护长,冀中军区卫生部科员,训练队长,第10军分区32团卫生队长,第29团卫生队长,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学员,晋绥军区第29团卫生队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野战军独立第2旅27团卫生队队长,西北野战军第3纵队独立第2旅27团卫生队队长,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3军7师卫生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北军区后勤部干部处处长,医务处处长,计划室主任,后勤学院学员,兰州军区总医院副院长、院长,兰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按副军级待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060年晋升中校军衔,1964年晋升上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杜恩训()
直隶(今河北)献县人。1937年在冀中参加八路军。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八路军第2纵队连长,睢(县)太(康)支队支队长、水东地区武装科科长、武装部主任,中共上饶市委书记兼市长。建国后,历任贵阳市副市长,第三机械工业部处长,建筑工程部生产局副局长、部办公厅副主任,建筑材料工业部办公厅主任、副部长,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局长、顾问。因病于1990年9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杜常青&()
河北省蠡县南绪口村人,1939年4月参加八路军,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7支队兼第1军分区战士、冀中军区南进支队独立大队战士,班长,宣传队队员,译电员,文书。八路军总部巡视团秘书,抗日军政大学基本科学员,延安炮兵学校第1大队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松江军区炮兵团连指导员,东北民主联军炮兵旅1团营教导员、营长,炮兵第25团司令部作战股股长,第四野战军炮兵司令部参谋,炮兵第1师司令部侦察科科长,炮兵第1师27团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炮兵司令部作战处作战科科长,南京军事学院炮兵系高级速成班学员。军委炮兵司令部作战处处长,沈阳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沈阳军区司令部参谋长,沈阳军区司令部党委书记(代),军事学院高级系学员,总参谋部炮兵部部长,炮兵司令部顾问。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解放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1960年6月晋升上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1995年5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杜新波()
河北省安国县人。曾用名杜骏彬。1932年在保定第二师范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9年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冀中民军干校指导员、民抗军政治部民运科长、河间县政府教育科长、冀中第九专署实业科长、冀中行署实业科副科长、冀中第七专署秘书主任、冀中贸易管理局副局长等职。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河间市市长、冀中工商管理局副局长及出入口局副局长。建国后,1950年1月至1950年3月任天津市工商局副局长。1950年3月至1950年12月任天津市商业局局长。1952年6月至1953年11月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委员。1953年11月至1960年2月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1955年4月至1960年2月任民建中央委员。1956年7月至1958年6月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1956年11月至1958年2月任中共天津市委财贸工作部部长。1960年12月至1966年5月任中共河北省委常委。1960年12月至1963年1月任中共河北省委财贸工作部部长。1963年1月至1966年5月任中共河北省委统战部部长。1964年10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任河北省第三届政协副主席。1978年11月至1980年9月任中共天津市委财政贸易政治部主任。1979年4月至1982年1月任中共天津市委常委。1979年4月至1980年6月任天津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0年6月至1982年1月任天津市副市长。是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因病于日在天津逝世,享年69岁。
杰(1923一&&& )
曾用名刘志远。河北文安县小郭庄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6月参加八路军,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区雄县村青救会主任,霸县第1区抗日先锋队中队长,冀中军区第10军分区青年教导营排长,第10军分区教导队班长,第10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冀中军区第6支队29团政治处干事,连指导员,晋绥军区直属军分区第27团营指导员、连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晋绥野战军独立第2旅27团政治处干事,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第7旅19团营副教导员,教导员,第19团政治处股长,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1军3师7团政治处股长,第3师政治部副科长。建国后,任第一野战军第1兵团1军3师政治部科长,青海军区政治部科长,西北军区公安内卫团政委,骑兵团政委,青海军区玉树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果洛军分区副政委、政委,青海省军区独立师政委,兰州军区炮兵师政委。副军职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少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中校军衔,1964年晋升上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弃里三(1918一&&&
原名张好刚。河北栾城县段干村人,1938年9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兼冀南军区第1军分区连文书、连文化教员,连指导员,冀中宁晋县青年营营长,宁晋县大队大队长,冀中军区第6军分区第44地区队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张家口航空站副站长,晋察冀军区摩托营管理处政治处主任,晋察冀军区炮兵旅第1团政委,第一野战军第19兵团炮兵团政委。建国后,1951年2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3军炮兵团政委,第63军188师政治部主任,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任解放军政治学院政工教研室教员,、教研室副主任,四川省军区涪陵军分区政委,成都军区“五七干校”政委,军事学院党史政工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智(1920一&&& )
原名谷润波。河北雄县乐善庄村人,193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冀中区任丘县民运干部学校学员,冀中区大城县青救会主任,中共北方局晋察冀分局党校学员,中共晋察冀分局社会部秘书。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市保安大队教官,公安局干部科副科长,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警卫营分总支书记,第3纵队政治部秘书,华北军区第19兵团63军188师政治部秘书,第188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建国后,1951年2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3军188师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第562团政委,解放军政治学院学员,陆军第63军189师566团政委,第189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政委,北京卫戍区警卫第4师政委,北京卫戍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中校军衔,荣获三级解放勋章。1963年晋升上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谷小波()
河北定县(今定州市)人,
1929年至1932年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后在北平东北军卫队团任文书,在西安东城门楼学兵队当学兵,任双十二剧团团员。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0月起先后任冀中区定县抗日动员委员会组织部部长、支部书记,冀中区晋县党工作委员会书记、晋县动委会主任,深泽县政府县长,冀中区第八专署专员,晋察冀分局党校组教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天津办事处副主任,冀中区公安局侦查科科长。1948年下半年在华北局党校集训。1949年1月后相继任中共天津市一区区委书记,天津市总工会秘书长、副主席,天津市总工会主席、中共天津市委常委,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省委工业部部长。1962年起,先后任驻苏丹大使,驻达荷美大使,驻约旦大使。1982年离职休息。因病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谷凤鸣()
河北安平县人。原名谷同玉,1937年10月参加冀中青年抗日义勇军(人民自卫军),1938年4月所部改编为八路军青年纵队划归第129师序列,193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2支队教导队指导员,山东纵队2旅教导营政委,特务营、5团3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旅直政工股长、敌工科副科长、山东军区独立第2旅政治部副主任,1942年11月至1944年11月,担任“大股伪军工作团团长”。滨海军区1团政委,滨海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建国后,历任山东军区步兵学校副政委,军事师范学校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委,陕西省军区政委。1976年10月至1977年7月曾任陕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副兵团级离休干部。因病于日在陕西西安逝世,享年92岁。
谷自珍(1919一&&&
原名谷恩强。陕西横山县谷子湾村人,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抗日军政大学第2分校指导员,冀中军区抗大第3团政治处组织股副股长。1942年反“五一大扫荡”战斗中负伤被俘,在敌人集中营里组织秘密党支部坚持斗争,任秘密党支部书记。后被送本溪煤矿做苦工,1943年3月逃回冀中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第19兵团第64军190师572团政委。建国后,1951年2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4军191师政治部主任。回国后,任云南省军区副政委。1980年离职休息(副军职)。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6月晋升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河北石家庄逝世,享年89岁。
谷恒瀛(1917 一&& )
河北定县(今定州市)人,
1937年参加抗日自卫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排长、连长、副营长、营教导员、营长、1941年12月任冀中军区第7军分区36地区队区队长,1945年8月任第7军分区第22团团长。荣获冀中军区颁发的一等“五一奖章。解放战争时期,1935年9月任晋察冀野战军冀中(杨成武)纵队第1支队26团团长,冀中纵队第11旅32团团长,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第22团团长,后兼政委,华北野战军第2纵队第6旅司令部副参谋长,第2纵队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参谋处处长。1949年1月任第67军200师副师长兼598团团长。建国后,1951年6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7军200师第一副师长,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任陆军第67军第200师师长、第67军司令部副参谋长。1954年6月任河北省军区唐山军分区司令员,1957年6月任沧县军分区司令员,1958年5月任天津军分区司令员,1961年10月任沧州军分区司令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0年6月晋升大校军衔。1988年7月被授予独立功勋荣誉章。
邱会嵩()
江西兴国县高兴镇长迳村(一说上密村)人,1932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一方面军战士、班长、排长、连长。参加了中央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15师排长、连长,晋察冀军区营长,第6团副团长,冀中军区第66团团长,冀晋军区第7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晋军区第4军分区47团团长,第48团团长,1946年任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9旅27团团长,1949年2月任华北军区第20兵团63军189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建国后,任第一野战军第19兵团63军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51年2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3军187师副师长、师长。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
1960年11月任总后勤部第31(白城办事处)试验训练基地主任,1962年7月至1964年4月任总后勤部白城办事处副主任。1970年离职休养。正军职离休干部。1955年9月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因病于日在河南洛阳逝世,享年84岁。
沈& 辰()
原名李家桭。河北无极县侯坊村人,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第2军分区党员干部培训班学员,无极县游击队政委,冀中军区第2游击总队独立营政委,冀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建国后,任华北军区第20兵团67军炮兵团政委。1951年10月入朝作战,任志愿军第67军200师政治部副主任,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回国后,任总政治部敌工部副处长、处长,总政治部联络部处长,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军区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