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工作中不被领导重视工作的表述怎么办

  求职中的人脉潜规则①:找工作必须投简历吗?NO!  口述者档案:  江瑾琳,女,23岁,江苏扬州人,2010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2011年8月进入奥美公关业务部任客服专员。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对北京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从在幼儿园的时候学唱《我爱北京天安门》开始,我就爱上了这座城市,对它充满了向往,我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那个城市生活。这个梦想跟着我很多年,直到我大学毕业。我们是7月份正式毕业的,我6月13号来到北京,至今还记得那一天,我一个人提着简单的行李,怀揣着2000块钱走出北京西站,两眼一抹黑。  我在北京航空大学附近的学生公寓租了一个床位,一个月300块钱,算是安顿了下来。接下来的事情就开始找工作。一开始我也是像许多求职的大学生一样,大热天里奔波于各种招聘会,挤在人山人海里,差点儿中暑。简历发了一大堆,却都是石沉大海,没有一点点回音。当时心里真是很着急啊,因为我就带了2000块钱。这2000块钱,我要吃饭要住宿要付交通费,眼看着钱每天都在少,可是工作连影子还没有呢。而我早就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在北京站住脚,没有退路。  后来和我住在同一间宿舍的一个女孩子告诉我,像我这样去赶招聘会,根本就没用,钱往水里扔,还不如上网投简历呢。可是上网也得花钱啊,而且在网上投简历也不是一下子就会有回音的,而我当时的经济状况已经不允许我很从容地等待下去。我仔细想了想,最快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上门自荐。先别管是什么工作吧,先把自己的生存问题解决了,安顿下来再说。  那个时候我恰巧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新东方的一位老师,也是新东方八个创始人之一,叫宋昊,他是山东师范大学毕业的,刚来北京的时候也是一无所有,后来上了科学院的研究生,很偶然的一次他去听了新东方的课,觉得这帮老师很挣钱,而且他认为自己也完全有能力教啊。但是当时以他的资历和背景,他根本上不了新东方的讲台。后来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弄到新东方校长俞敏洪的电话,直接打过去,是老俞的秘书接的,他说你赶紧让老俞到机场来接我,说完就把电话给挂了。这个秘书也不知道他是谁啊,听口气好像和老俞挺熟的样子,所以也没敢怠慢,赶紧转告老俞有这么一个人。俞敏洪回电话过去,问你是谁啊?他说我是中科院宋昊啊。老俞说我不认识你啊。他说你不认识就对了,不过我们现在不就认识了么。然后两个人就在电话里聊了聊,老俞感觉他确实不错,而且当时新东方也是缺老师嘛,所以他后来就成了新东方的老师了。  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真是假,但是这个故事确实给当时的我以很大的激励。也许许多人会觉得那个宋昊真是神经病,但是我能够理解他,他一定是逼得没办法了才想到用这么一个方法的。真的,人没有被逼到那份上,说什么都是白搭。我当时就想:不就是个脸面的问题么,和生存比起来,脸面算什么啊,再说了,我又不是干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我是去找工作啊,如果我去试试,我就有希望,如果我不去试试,那可真是束手待毙,最坏的结果,不就是被人赶出来么?有什么可怕的?这么一想,我觉得还真的没什么好怕的。  考虑到从专业出发找工作还是比较靠谱一点,我在网上搜了许多广告公司,把地址打印出来,然后在那整整一个星期里,按照这些地址一家一家地上门自荐。六月的北京,天气已经非常炎热,我一趟一趟地倒着公交车,在烈日下挥汗如雨。为了省钱,我总是随身带着一个空的矿泉水瓶,遇到有自来水龙头的地方就接上一瓶,这样就解决了自己的喝水问题。这些艰苦,对我来说真的不算什么,真正需要我勇敢面对的是一次次被拒绝。最难堪的一次,是被保安扯着胳膊拉出来的,这真的是让人非常灰心,以至很多次我不得不在马路牙子上坐上一阵子,调整一下心情,再鼓足勇气敲响下一扇门。  最终我被一家私人的广告公司录用。因为之前我并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所以这份工作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我非常努力,表现也很出色。我的老板是一个40多岁的湖南人,他对我很好,有的时候我加班晚了,他会提出来送我回去。我在心里将他当做一位长辈,根本没有往其他方面想,所以对他很感激。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他的想法并不是那么单纯的,比如他有时候送我回来,都快深夜了,他还是坐着不走。他不走,我就只有坐着陪他,有时候我不得不下逐客令。比如他经常会夸我,说我温柔啊能干啊什么的,还经常和我说他和老婆之间没感情……我越来越觉得不对劲。说实话,我非常需要这份工作,可是当时的情形让我觉得如果再在这个公司呆下去,也许有些事情的发展就不在自己的控制之内了。我是多么需要这份工作,可是如果要我以违背自己的道德观念而保有这份工作的话,那么我不会快乐。而且不仅如此,以后我的所有成功都不会让我快乐,因为有些事情,一旦做错了就无法回头。这样一想,我毅然决定辞职。  我又重新回到了一无所有,稍有风吹草动就要流落街头的境地。为了解决生存问题,我又马不停蹄开始找工作。或许有前一份工作的经历吧,这一次我很顺利地获得了一份在一家公关策划公司工作的机会,主要负责各种展会的布展工作。在会场,经常会遇到其他的公关公司,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奥美公关,知道这是一家在业内很有名气的公司,我当即就想到如果我能进入奥美,对我以后的事业发展一定会很有帮助。当然我也很清楚以我的资历,想按照正常的应聘渠道进去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在工作中经常可以碰见奥美公关的员工,一来二去,和他们也就熟了。我和其中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女孩子打听到奥美公关业务总监的电子邮件地址,我很冒昧地给这位总监写了一封自荐信,我相信如果这位总监愿意用我,那么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准确地说那应该不算是一封标准的自荐信吧,因为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仅凭一封邮件就获得一份工作是不太现实的,但是我希望能通过邮件尽可能地向对方展示一个丰富、立体的自己,让对方对我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现在想起来,我的那封自荐信更像是一篇散文,我用非常感性的笔调描写了自己的成长和梦想——我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一向是很有自信的。在信的末尾我写道:“我相信我能胜任会务组的工作,我需要一个机会,而您就是那个可以给我机会的人。”此外,我还在信中随手画了一幅很有趣的漫画。画漫画一直是我的爱好之一,我相信任何人看了这封图文并茂的信都不会无动于衷的吧。果然,总监的回复很快就来了。如我所料,他说他不负责人员的招聘,让我联系人力资源部门,并且给了我人力资源的电话,不过显然他对我的印象不错,还和我开玩笑:你的漫画画得很不错啊,希望还可以看到。  我认真权衡了一下,没有去联系奥美的人力资源部门,因为我很清楚以我的资历,在众多竞争者当中并没有优势,很难出头。如果我被淘汰,那么以后再想要进去就非常困难,既然如此,索性就放弃通过人力资源这个渠道。这之后,我依然和这位总监保持联系,每逢节日,我会给他写一封短信祝贺,工作上的一些感想,我会和他交流。有时候画了比较满意的漫画作品,我也会发给他看。  这样淡淡地联系了大概有半年吧,我从奥美的一位员工那里得知会务组需要招聘一批新员工,我意识到机会来了。我知道我必须让这位总监见到我,但是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我很冒昧地约他出来,一定会被拒绝的。我想了很久,决定给自己和他“制造”一次会面。我知道他们奥美的员工通常中午都在什么地方吃饭,我就在一个工作日,早早去了那家餐厅,然后等那位总监过来吃饭的时候,捧着餐盘坐到了他的面前,自我介绍:我就是那个给你写邮件的江瑾琳。他很惊讶,我直视着他的眼睛说:“我真的非常想来奥美工作,而且我知道我能胜任这个工作,一定能的。拜托你给我一个机会吧。”说完了我依然认真地看着他,目光坚定。我深知,自己是否能够打动别人,取决于我自己的渴望有多强烈。  我想我眼里的那种热切和渴望一定深深地感染了他,让他没有办法拒绝我。最后他说:这样吧,正好现在会务组很需要人手,你先以实习生的身份来帮帮忙,至于最后能不能录用你,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难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因为我知道——只要给我一个机会,我就一定可以抓住!记得我从那家餐厅出来的时候,内心巨大的喜悦,让我忍不住在大街上奔跑了起来。  在奥美三个月艰苦的实习结束以后,我如愿以偿,成为奥美的正式员工。我是那批实习生中最早被确定要录用的人。  一转眼在奥美已经工作快一年了,我深深体会到一家优秀的公司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我也深深地庆幸我的勇气——我在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性的情况下,创造、把握了属于自己的机会。我知道,我并不比别人出色多少,唯一让我胜出的原因,就是我的勇气——敢想,并且将自己的所想勇敢去付诸实施的勇气。  我的求职经验  如果是去异乡求职,最好当地能有你熟悉的朋友,一是有个落脚的地方,二是他熟悉当地的求职情况,这将对你的求职大有帮助。  凡事预先想好最坏的结果,然后问自己可不可以承受。如果可以,那就没什么好怕的。勇气就是这么来的。  断掉自己的后路,把求职当求生。  只要有敲门的勇气,就有进门的机会。  没有收到面试通知,有时并不代表你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可以直接去面试现场,看看能不能争取到机会。总之试试永远比不试要强。  在这个世界上,创造出奇迹的人,凭借的都不是一时的勇气,而是把最初的那点勇气坚持到最后。  中国人讲究温良恭俭让,很多人求职时不好意思表达出自己的优点和能力,可是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话,别人还能指望你做什么呢?最好的做法是有勇气坦诚自己的不足,但也有勇气亮出自己的优势。达到扬优补劣的效果。  关键时刻要有豁出去的心态,反正你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没什么好失去的。  我给求职者的建议  1?年轻人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2?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寻求专业的职业咨询师的帮助,了解自己的性格、心理方面有哪些不利于求职的缺陷。
楼主发言:58次 发图:0张 | 更多
  长见识啦!年轻人一定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具备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顶一个!
  值得学习
  美国企业喜欢这样的员工:具备团队意识而不是员工个人多么鹤立鸡群,他们喜欢一群有能力的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认为那样发挥出的作用更大;他们对于你现在的能力不是最看重的,而是更看重你的潜力,即你将来能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看重员工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
  对于职场新人,三年或者五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分水岭——如果一位员工没有在一个职位上稳定地做上三年,那么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工作的规范、流程以及工作上的人脉来讲,都不可能有一个很好的积累,那也就不可能更上一层楼。
  人力资源经理说:我们非常喜欢熟人介绍的求职者  ----受访者:百合网人力资源部经理陈爱想小姐  杨:请问咱们公司招聘员工一般是通过哪几种途径啊?  陈:我们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这是最主要的途径,还有就是熟人或者是公司内部的员工介绍。  杨:那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进入公司的员工大概占到全公司员工的什么样的比例?  陈:是这样,我们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进来的员工大约有20多人,我们整个公司的员工有150人,大概将近百分之十吧,还是挺高的。而且现在这个比例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杨:这是你们很喜欢的招聘员工的方式吗?为什么?  陈:不止是我们公司,事实上很多公司都很喜欢用这种方式引进人才。首先来讲呢,通过这种方式进来的员工有一个好处,就是本公司的员工在公司已经工作过一段时间,你多半已经在各个方面对他进行了考察,对他有一定的信任感了,那么他介绍的人呢,想必也是他比较认可的人。  另一方面,对于被介绍的人来说,有一个认识的人在这个公司工作,可能更有利于他熟悉公司的情况。这样双方在一开始都会有一个信任感,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还有,从招聘的难度上来讲呢,通过互联网招聘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呢?那就是一些非专业人员,比如前台、文秘、人事助理、财务助理等等。但是一些专业人员,比如技术工程师、设计主管之类,基本上这类人才我们有百分之三四十都是靠别人介绍,相对介绍进来的人在水平上会比较有保障,这比从互联网上要招聘同样的一个人才过来要容易很多。而且这种通过熟人介绍吸收人才的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公司的招聘成本。所以我们非常鼓励本公司的员工推荐人才,而且所推荐的人一旦录用,我们会给予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  杨:那么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你们对那些通过人脉关系进来的员工,是发现和预期的有些出入,很失望,还是发现的确不错?  陈:的确不错。基本对于招聘的有效性,我们每个季度都会汇总,事实证明这部分人的工作表现非常令人赞许,相对要比从互联网上招聘过来的人才让人放心许多。  杨:那么通过这种方式引进人才有什么弊端吗?  陈:还是有的。比如,容易在公司里形成小帮派啊。比如人以群分,员工和通过自己介绍进来的人,多半是类似的人群,这样虽然容易融合,但是过多了,反而不容易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气息。还有就是离职时容易有连锁反应,一个在都在,一个走另一个也跟着走。其实我个人认为,这样跟着别人后面走,对于年轻人来说,肯定是不好的。年轻人应该看重的是公司是不是正规?业务是不是正在蓬勃发展?是不是一个注重员工培训的公司?文化和氛围怎样?这样的公司会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迅速地成长起来。  杨:但是对于刚刚毕业的年轻人而言,一直都在学校里读书,可能并没有机会去积累丰富的人脉资源,在这方面给他们一些建议吧。  陈:嗯,我认为上学的时候要积极争取去一些大公司做实习生的机会,实习生的薪水通常很低,但是对开拓将来的就业渠道是很有帮助的。还有一些公司,比如雀巢,它经常会组织一些活动,如果能够参与这些活动,给对方留下一些印象,保持一些联络,肯定会对你有帮助的。还有,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在学校时要和自己的老师搞好关系,而且要经常保持联系,因为通常大学老师会和企业合作一些项目,他们和企业内部的人员是比较熟的,如果能够得到老师的推荐,对方通常会比较重视的。当然同学之间也要搞好关系。有时候同学之间不但可以交流一些求职信息,而且也是可以相互推荐的。比如我认识一个在雀巢工作的员工,公司对他的工作表现很满意,就对他说:你给我们推荐一个和你差不多的同学吧。  年轻人的心态一定要开放,多参加一些组织,比如大学里的“老乡会”就是一个很好的组织。因为有乡情的纽带,会更容易获得别人的帮助。尤其是你的同乡师哥师姐们在你毕业的时候可能已经处在某些重要职位上了,你们的联系可以让你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机会。  ——转载自《中国求职面试中的潜规则:500强企业求职成功者口述实录》
  留  
  hr一般都喜欢擅长沟通的人,在问题还很小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沟通解决掉,而不是积压到一定的时候再爆发出来。
  每一次面试机会都不放过,即使是你完全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要接到面试通知你都要去。。这就像考试一样,考得越多你就会越放松。
  学历中的潜规则:自考生都能进500强  口述者档案:  马征,男,26岁,北京人,2009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计算机应用(自考)专业,2012年9月进入壳牌(中国)有限公司担任客服专员。  我从没有想过我会成为一名自考生。这里面还是有些运气的因素吧,运气不太好。初中的时候,太贪玩了,不好好学习,没有考上普通高中,上了职高。本来上职高也是可以参加高考的,可是那一年我们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卡得比较紧,规定只有成绩前10名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高考。很不幸我不在其中。所以职高毕业以后,各自自谋生路。家里人帮我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报社做校对,说实话我一点儿都不喜欢这份工作。  到了这个时候,我还是没想到要去参加自考。那时候年纪小,有点儿稀里糊涂的。后来有一次,我的表哥来我家里玩,他刚刚考上大学。我们聊天,他说:你知道吗,像你们这种职高毕业的,等于和没有专业一样,一点用处都没有。他说这话时流露出的那种优越感,大大地刺激了我。我这才下定决心要参加自考。  我相信所有有过自考经历的人一定能深深体会到这条路途的艰难。我算是比较顺利的,用了三年的时间,考完22门课程,拿到本科文凭。每一次考试之前,我的作息时间基本是这样的,每天下班回家以后,洗个澡,立即上床睡觉。睡到夜里12点,起来泡碗方便面吃,然后开始背书。一直背到早上6点,再刷牙洗脸去上班。每次考试之前,由于紧张,我都会很严重地失眠。到了上班的时候,困得睁不开眼睛,而校对又是一个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儿。有时候实在太困了,我就偷偷拔自己胳膊上的汗毛,让自己清醒一会儿。  那真的是一段非常艰难的过程,无数次想过放弃,身边也有很多的自考生半途而废,但是让我最终支持下去的动力,来自于我在自考过程中处处感受到的不公平的对待。比如我们去联大上培训课,联大有停车处嘛,给每个学生发一个停车牌,但是发给我们的停车牌上就会特别注明:“自考生”。我的有些同学就会觉得很没面子,他们会把牌子翻过来,让别人看不见。我从来不这样,有一种倔强吧,自考生怎么了?自考生难道见不得人么?还有一次,我和联大的一位本科生聊天,聊到自考分部的时候,他马上用一种撇清关系的口吻说:喔,我和他们不熟。我立即说:我就是自考生啊。他很尴尬的样子。经历的这一切,反倒激起我的好胜心,一定要坚持到底。如果我半途而废,那不更说明自考生不怎么样了么?!  至今我还记得自己拿到最后一门考试成绩的那一天,72分,巨大的喜悦,却又不知如何表达,只能沉默。我独自走在街上,漫无目的,内心激荡,可是又停不下来,似乎只有不停地行走才能帮助我平静下来。  拿到文凭后不久,我就换工作了,在一家很小的英语培训机构做市场部总监助理。能够获得这份工作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他们想招一位男生,另一个是他们想招一位没有什么工作经验的人——他们认为这样的人好管理吧。那是一段噩梦一样的工作经历,我一个人几乎承担了几个人的工作,事无巨细,包括给主管去交电话费。平时早上8点就要到公司,经常一个人扛着很重的展板走很远的路去办展览,一天要工作12到14个小时。上班的最初几个月我的体重暴跌了十几斤。所有的这些身体上的累我都可以承受,我总是觉得自己学历上没有优势,工作阅历上没有优势,苦些累些是应该的。但是我不能忍受别人对我的不尊重,尤其是我的主管领导,他是属于那种名牌大学毕业的人,言谈举止间总有一种优越感。比如有时候中午休息的时候,我上上网,他看见了就会说:你应该利用中午的时间多学点东西,你底子薄。而且他动辄就会将“我知道你的背景,所以对你要求不高,你总不能连这么一点要求都达不到吧”这样的话挂在嘴上,这是让我非常不能容忍的。  后来我就辞职了,去了一家很有名的美国公司,中文名叫“新聚思”,是做电子物流的,500强之一,同行业世界排名第三。说实话当我的朋友告诉我这样一个招聘信息的时候,我心里还是很忐忑的,总觉得是这么知名的外企,我一个自考生能行么?可是现实却顺利得出乎我的意料,我不但很顺利地得到了面试的机会,而且关于我的学历,人家只问了我一句:你为什么没有去读高中?我如实做了回答。当面试官得知我在不耽误本职工作的情况下,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考完22门课程的时候,他很由衷地说了一句:你很有毅力,学习能力也很强!  我很顺利地得到了这一份工作。我发现相对其他企业,其实外企并不是很看重文凭的,我的同事里有很多北大清华的研究生什么的,但是谁也没认为有一个很漂亮的学历有什么了不起,我和他们相处愉快。可以说我真正的自信就是在这份工作当中建立起来的。而且我发现自己相对于那些科班出身的同事来说,还是有属于自己的很多优势。我们公司的客户很大一部分是在美国,因为和美国有时差的关系,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需要上晚班。晚班时人的精神不好,有时候难免要出错。记得有一次,一位同事将发货单的地址填错了,导致客户不能如期收到货物,非常生气,声称要投诉我们。当时我的那位同事就慌了,一个劲地问我该怎么办。当时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走,我们应该将这件事汇报给领导,但是当时已是深夜,我认为没有必要兴师动众。而且即使汇报给领导,还不是一样要解决问题吗?我表现得非常镇静,一边安抚美国那边的客户,一边迅速查找到货物的下落,再让美国那边的快递公司尽快将货物送到顾客的手里,事情总算得到圆满解决。第二天早晨领导来上班才得知这件事,夸我应变能力强,处理得很好。说起来很可笑,其实我在公司里是年龄最小的一位,但是如果有什么突发状况而领导又不在,大家都习惯要来问问我的意见,因为“马征社会经验比我们丰富”。  后来我决定放弃这份工作是因为身体方面的原因。因为总是要上晚班,而我白天的睡眠很不好,长此以往身体就有些吃不消了。我向领导提出辞职时,他们都感到很惋惜,极力挽留。但我去意已决。  之后我就来到了现在所在的这家公司。能够获得这份工作和新聚思的名气有关,因为我在壳牌所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在新聚思从事的几乎差不多。他们大概是看重我的工作经验吧,所以面试的时候,内容百分之八十都围绕着我在新聚思的工作,对于学历问题,几乎是一带而过。
  我在壳牌的工作表现一如既往地出色,和同事相处融洽。但是在内心深处,我发现自己其实还是很在意自己的学历的。我经常会向以前的职高同学打听当年那10位有资格参加高考的同学的近况。如果知道他们有混得比我好的,我就有一种失落感;如果知道他们混得还不如我,就有些沾沾自喜。心理多少有些阴暗。还有每次电视上报道关于高考的新闻时,我都会立即调台,因为那部分的记忆是我所没有的,那样的经历是我不在其中的。平时在和同事聊天时,我从不敢轻易地涉及大学、学历之类的话题,我很怕别人问我: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每次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含含糊糊地一带而过。弄到后来我都不愿意和同事有深入的私交了,就怕人家问我这个问题。这成了在很长时间里最困扰我的事情,为此我甚至想过要去考一个研究生,那样我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诉别人:我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我认为自己是个生性坦荡的人,凡事不喜欢遮遮掩掩,所以这种对别人有所隐瞒的状态,让我挺难受的。我一直想着有一天要能够从容和别人谈论学历、谈论我的自考生活,可是真的到别人问我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就是说不出口。这个在很长时间里真的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个难题。  后来的一天,是在一次同事聚会的时候,大家都纷纷聊起各自的大学生活,我就开始紧张,结果越怕什么越遇到什么,果然就有同事问我:马征,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这个时候我的心里有瞬间的挣扎,我本能地想要逃避,可是我知道如果我错过这次机会,也许我永远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阴影。我鼓足勇气,把心一横,以一种不经意的语气说:“我啊,我是自考的啊,没正经在学校里呆过。”说完以后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脸上火辣辣的。我偷偷地观看同事们的反应,结果大家的反应太出乎我的意料了——他们只是“喔”了一声,就该干嘛干嘛了。我甚至不能确定他们真的听见我的回答了吗?  可以说就是在那天晚上,我才真正对自己自考生的身份完全释然。那一天也成了我参加工作以后最开心的一天。我突然明白:其实所有的烦恼,都是庸人自扰吧,很多事情,如果你自己不在意,别人那些不相干的人,才不会在意呢。而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也绝不是靠一些虚无缥缈的名头,真正靠得住的,还是自己的实力与能力吧。  所以现在的我,可以面对任何一个人,自如地说出:是的,我是一名自考生。  我的求职经验  人力资源在挑选简历的时候,最看重的还是你的工作经验。所以我写简历的时候,都会把工作经验写在第一栏,把学历背景写在第二栏。  你要让面试官知道自学考试是很难的,通过率只有百分之二十。你能通过自考,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很强。  面试时要突出自考生的优势。自考生普遍具有踏实、能吃苦、有毅力等品质,而且通常自考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比正规院校毕业的本科生强。  现实中难免有用人单位对自考生存在偏见。受这些偏见的影响,很多自考生在求职时无法克服内心的心理弱势,从而在面试过程中出现懦弱心理,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自考生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敢于展示自我,敢于主动出击,要知道自信者往往容易得到考官的青睐。  自考生如果暂时还未拿到自考文凭,不妨先去考相关的资格证,以弥补学历不足的缺陷。现在自考很多新专业都开设了相应的证书课程,不仅能拿到文凭,还可拿到资格证书,对就业很有帮助。如英语专业的学生,考个翻译资格证,找工作时可多个好帮手。  尽量不要去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对自考生的歧视相当严重。相反一些知名的外企通常都更看重工作能力,能够公正地对待自考生。  自考生同样不要指望去做公务员,对自考生的歧视始于国家机构。  像重视自考一样重视招聘考试。  我给求职者的建议  如果你的年龄还小、不存在生活压力的话,就不要选择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还不如呆在家里专心学习,一鼓作气拿到文凭。  选择自考专业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和现在的就业形势。  要培养自学能力,尽量自己弄懂概念、知识点,不要过分依赖辅导班或其他人。  对于每一门课都要恭恭敬敬,尤其是英语、数学这样的公共课。对于学会计的,会计、财务管理这样的基础课尤为重要;对于学法律的则是法理、刑法、民法;对于学计算机的则是计算机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在此不一一列举,总之对待学科的基础课要特别的重视和关照。  重视考前复习。这虽然不是一个好的学习方式,但是对通过考试一定有用。  有机会的要去读硕士研究生,而且要去名校,这是对你人生的一大投资。此外要常年参加职业训练与学习,包括参加职称考试、资格考试、职业继续教育,不使自己在专业领域落后。  还有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考试阶段,一定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因为看过太多身边的自考生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半途而废,比如有位男生,一共要考17门,结果已经考过了16门,还有一门他就在那里拖着,一拖拖好几年,非常让人可惜。
  外企看重的不仅仅是一个员工的能力怎么样,他们非常看重性格,特别是是否擅长沟通,是否具有团队精神。
  通常HR最不喜欢听到的离职原因是:我和那家公司的主管在这个项目的问题上意见不合。HR会想:因为这个原因是你在哪个公司都会碰上的,你在我们公司也会碰到,难道你也要因为这个问题离开我们公司吗?
  面试官问的问题,有时他看重的可能并不是答案,而是你回答问题的思路。你的思路一定要是清晰和正常的。
  一般面试过了三四天之后你可以主动打电话给人力资源部门询问一下面试结果。在你打电话的时候,不要挑一天当中最忙的时间,比如上午。一般下午四五点钟会是一个比较适合的时间。
  面试时,你必须在你的自我介绍中凸现一些个人的闪光点,好让面试官有兴趣能够再问你问题。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要身体前倾、面带微笑地看着那个发言的人;当别人的发言结束,面试官开始说话的时候,要面带微笑地看着面试官。
  HR说:面试时,一般来说你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五分钟就好。经常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发现许多应聘者会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很多,这样就会打乱我的工作计划,很可能我还没准备好,但是我又不好意思让你等那么长时间,只能仓促上阵,这样的时候我心里是会有些不快的。
  上面的那本书能发给我麽?我觉得对我以后求职蛮有指导作用的,谢谢。    
  没有收到面试通知,有时并不代表你不能胜任这个工作,可以直接去面试现场,看看能不能争取到机会。总之试试永远比不试要强。
  求职箴言1:凡事预先想好最坏的结果,然后问自己可不可以承受。  求职箴言2:断掉自己的后路,把求职当求生。  求职箴言3:只要有敲门的勇气,就有进门的机会。
  人力资源经理说:相对于学历,我们更重视能力  受访者:北大青鸟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高群女士  杨:据您了解,现在许多公司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都很注重学历么?  高:不,他们更注重能力。这个还是要看具体的情况,我曾经和中科软的人事经理交流过他们用人的一些情况。他们是做软件的,对高层的框架师,需要很强的知识性和经验性,像这种职位,学历差不多就行,他们更注重的是实际的工作能力。  杨:但是不可否认,还是有很多企业非常注重学历,学历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高:说明不了太多的问题。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的企业说,我们不愿招名牌大学的学生;有的企业说,你不到硕士水平我们不要。其实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是和企业的实际用人状况有关系的。比如像北京市经济开发区,他们就喜欢用一些学历并不太高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因为开发区主要是一些工厂,他们就说我们需要大学生,但是如果有些工作中专生也能做的话,我们宁愿要中专生,可以节约很多用人成本嘛,见效益快。  杨:现在有很多的成考生、自考生,就是说在学历上不是很过硬的,他们在求职中怎么样才能扬长避短呢?  高: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认为这部分求职者应该努力争取面试和试用的机会,让用人单位能够直接了解到你的能力和优势。而不是让对方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学历上面。  杨:您认为这部分求职者主要存在的不足是什么?  高:我认为影响这部分人求职的最关键的问题并不是他们的学历,而是一个自我定位的问题。因为别人可能会认为他们学历不咋样,那么他们自己也可能就会认为自己不咋样,和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比不了。他们会在应聘的时候自己说:我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不知道你们能不能要我?一上来就先比别人矮了三分。对于一个不自信的人,用人单位又怎么可能相信你能胜任呢?  杨:那么他们有什么样的优势呢?  高:他们的优势在于:首先他们对薪水、工作的期望值并不是很高,而且一旦获得一份工作,他们会很珍惜、很投入。其次是这部分求职者通常之前都有了很多的工作经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比那些在大学校园里呆了四年刚刚出来工作的人强许多。还有一点就是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自学精神都非常突出。能吃苦,勤奋踏实。  杨:最后请您给这部分求职的年轻人一些建议吧。  高:好的,主要是这么几点吧。  第一,是要认清目标,抓住机会。有些求职者自我感觉良好,挑三拣四。这部分求职者在缺乏工作经验而学历又不过硬的情况下,要学会放下架子,想想自己到底要做什么,再积极抓住机会去争取。  第二,注重礼节,关注细节。这主要是指面试时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突出自己的优势。要善于展示自己的优势和才华,才能增加胜出机会。  第四,学历不够,资格来补。如果你的学历不是很有说服力,那么你可以去考一些相关的资格证书,比弥补学历不足的缺陷。  第五,不妨尝试创业。创业虽难,但是很能锻炼人,即使创业失败,所获得的经验也对自己的成长很有帮助。建议有创业想法的年轻人,可以先找相关的企业历练,条件成熟就可以尝试创业。  ——转载自《中国求职面试中的潜规则:500强企业求职成功者口述实录》
  如何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拿出纸和笔,列出10件在你过去的人生经历中最有成就感的事件。时间、地点、事件、结果都写出来,然后再写出这些事件都体现了自己哪些具体的能力,排在前三位的能力应该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你的优势。
  求职箴言:我们所选择的并不是某种行业或者是某家企业,我们选中的只是某一张办公桌而已。所以说把目标定得越精确越好。
  不错哦  
  求职箴言: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简历、笔试、面试,都应该认真准备。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尽量提前想好,做到有备无患、知己知彼。
  如果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可以和自己所应聘公司的内部人员建立联系,那将对你应聘成功大有帮助。
  @sgiye_yu 26楼
09:41:24  如果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可以和自己所应聘公司的内部人员建立联系,那将对你应聘成功大有帮助。  -----------------------------  赞!!谢谢楼主分享宝贵经历。  可是如果没有很好的人际关系,然后学历只是大专,那应该如何来面试到自己适合的职位呢?
  Mark  
  求职箴言:求职尽早确立目标,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改变,心无旁骛、全力以赴。这样也许有些冒险,但成功的几率会高出很多。
  跳槽中的潜规则:“劈腿”还是“裸奔”?这是一个问题  口述者档案:  赵金鳞,男,27岁,黑龙江哈尔滨人,2008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系,2011年7月进入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担任高级软件工程师。  我毕业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实习。不是因为我懒,而是因为在长春,软件环境不好,我们班的同学出去实习都和计算机没什么关系,都是做家教啊钟点工啊什么的,我觉得意义不大,所以就一直没有参加。  2007年10月份的时候,有很多公司去我们学校招聘,其中就有东软股份大连分公司。我很想去这家公司,因为学校组织我们去这家公司参观过,对这家公司算是有一些了解吧,总的感觉这是一家很适合刚毕业的本科生的公司,企业文化很成熟。但是当时我正在准备考试,非常忙,没有投简历,也错过了他们的笔试。后来是一个非常凑巧的机会,和我同寝室的一个男生通过了他们的笔试,要去面试,他非让我陪他一块去,他说你带上简历,碰碰运气呗。我想想也是,就陪他去了。我带上了自己的简历,给人家解释了一下是因为考试错过了笔试的机会,但是我很喜欢这家公司。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人家很爽快地给了我面试的机会。  或许就是因为原本没有抱什么希望吧,所以面试的时候我的表现很实在很放松,和面试官聊了聊对自己将来发展的一些设想,对自己性格的一些分析,还有对计算机行业的一些分析。可能面试官觉得我还是挺有思想的吧,整个面试过程很开心。面试之后大概一个月吧,就通知我被录用了。  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想去北京工作,因为我觉得北京的软件业比较成熟,机会会很多,而且能开阔眼界。但是我冷静分析了一下,觉得自己不适合一下子就来到北京,北京毕竟是首都嘛,人才济济,没有过硬的实力是立不住脚的。另一方面,北京的公司都是很现实的,首先看重的是你能给公司创造什么利益,它会希望你的试用期越短越好,最好来了就能独当一面,大多数公司不会花力气去培养你,等待你成长。  我觉得对于年轻人来说,第一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薪水不是这时候需要着重考虑的,够生活就行了,最重要的是所就职的公司能有一个比较成熟的企业文化,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帮助你养成一些非常好的工作习惯、形成好的工作态度、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以及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要在初涉职场后一两年之内培养成的。如果你一开始接触到的不是很正规很科学的东西的话,以后再改也改不过来了。很幸运的是,东软就是这样一家公司,对新员工非常爱护,公司文化非常人性化,愿意给员工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可以说各方面都适合从一个学生到一个职场人的过渡。  在东软工作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很清楚,我是不会在这个地方工作一辈子的,我的目标是去北京。可以说在东软的那两年里,我一直在为跳槽做准备,这种准备主要是技术上。那时候我开始接触到JAVA这门编程语言,并且逐渐意识到这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它的思想比较先进,而且这方面的人才很缺,我认为在这条路上发展下去还是很有前途的,所以我当时心里有一个大致的计划,想把这门技术作为未来个人职业发展的方向。  在东软工作的最大收获是我学会了怎样去自学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一开始的时候,我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都是去问上司问那些老员工,后来有一次,我们有一个新的项目,需要用到许多新知识,公司里的同事基本上都不会,只能大家都来现学,然后在一起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在网上查资料,突然发现在网上其实是有许多工具可以拿来用的。这一发现让我一下子有种“开窍”的感觉,以前我遇到问题,都是想到去问人,这之后我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去网上找工具自己解决,这一来,工作一下子变得简单了,效率也高了,以前一天的工作现在半天就能完成,这让我非常兴奋。后来我和其他同事接触,发现许多工作五六年的老员工都不知道网上有许多工具可以运用,所以他们根本就不去找。这样我在公司的工作表现就显得很突出,记得当时公司领导对我的评价是:聪明、效率高、工作认真、学习能力强。可以说在东软的工作,为我的职业生涯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在东软工作到第三年的时候,我开始在网上给北京的一些公司投简历,后来接到了华为北京研究所的笔试通知,当时还是很高兴的,觉得是华为啊,名气很响。笔试之后,是技术面试,之后是人力资源的面试。记得最后一轮面试主要聊的是我怎样看待加班问题,我也没说什么公司利益高于一切之类的客套话,只是说根据工作情况,需要加班就加。对方还问了我老家是不是在农村?问我每个月是不是给家里寄钱?我猜他们问这种问题的目的,是因为他们喜欢出身农村的人,喜欢有责任感的人。  我顺利拿到了华为的录用通知,真的很激动:啊,我终于可以去北京了。但是我在华为工作两个月之后,就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家公司。首先我根本不能认同他们倡导的“土狼文化”,要知道如果你根本不认同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那你呆在那里会觉得很难受。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感觉在华为与我个人所期望的职业发展方向是不吻合的,我一直希望自己在JAVA这门技术上有所发展,而在华为,接触到的JAVA技术都是程度很低的,可以说是远远低于我当时的水平。从这方面来考量,我认为这份工作对我个人发展是没什么积极意义的,那既然如此,再在这个岗位上呆着,就是浪费时间。  我又准备跳槽了。陆陆续续去一些公司参加面试。这个时候我的自信心空前高涨,我对朋友说,我一定要在一个月之内把工作的事情解决了,以我的实力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给自己订的价位是月薪,结果第一次去面试的时候,我刚刚说出我的薪资要求,基本上就被拒绝了。除了薪水定得过高之外,我对自己水平的估计也过高,那个时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很狂啊。去一家公司参加笔试,我一看他们的笔试题太简单了,根本就不屑于做,掉头就走。还有一次参加面试的时候,那个面试官说话声音特别低,我不得不提醒他:麻烦您再说一遍。结果一连提醒了三次,我就烦了,说:我觉得我不适合这个工作,就拜拜了。  那个时候我参加面试的态度基本上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可是接下来连续面试了四五家公司都没有成功,我自己开始有些坐不住了:是不是我对自己估计过高啊?这个怀疑自己、需要给自己重新定位的过程是挺痛苦的,当时我都不想在北京呆了,心想还不如回大连算了。那段日子我经常和朋友出去喝酒、聊天,抒发郁闷呗,主要也是想听听朋友们作为旁观者的建议,结果他们都一致认为:你太狂了,自我定位太高。  我还是一个能听进别人意见的人吧,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来适应这个落差,给自己重新定位,后来给自己定的薪资是,这个价位还是比较合适的。再去参加面试的时候,我的态度就诚恳多了。态度一端正,工作机会也就多了起来。最终我在几家公司中选择了神州数码,主要是考虑到它涉足软件业时间不长,起步阶段非常需要人才,也很容易出成绩,相对员工也会拥有更多的机会。这时候换工作的话,已经不是以学习为目的了,主要还是考虑到个人发展。  后来在神州数码的工作经历也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工作都很满意。这个时候我在东软打下的扎实的基本功就显露出来了,首先是我的工作效率很高,经常别的同事累得要死要活,我却觉得很轻松。其次是我的工作态度非常严谨,比如写代码,一般人写完代码,也就是检查一遍,但是我会反复检查,发现问题马上修改。所以说我现在经常告诉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我是去年七月份进的神州数码,年底的时候,我们的负责人调到其他项目去了,由于我的表现一直不错,领导就让我当了负责人。我很想借着这个机会,让自己不仅仅在技术上有所提高,还要在管理方面、与人沟通方面全方位提高自己。  目前我没有跳槽的打算。  我的求职经验  其实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并没有什么用。当年我们计算机系有300多人,真正在招聘会找到工作的寥寥无几,还是在网上投简历比较靠谱。  实际上招聘的时候笔试成绩并不太重要。主要是因为应聘的人太多了,如果每一个人都面试的话,招聘方工作量会很大,笔试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刷人。如果你笔试没有通过,但是你又特别想获得这份工作,你可以勇敢去为自己争取面试的机会,一般来说获得面试机会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和应聘单位谈薪水的时候,基本上对方第一次和你谈的价位就是最高的了,而不是我们想像的对方会先说一个比较低的数字,留一个讨价还价的空间,一般的大公司都不会这样。  如果是竞争对手的公司来挖你,你要尤其慎重。有好多公司为了打击竞争对手,会用各种手段挖人,也许并不是它真的很需要你这样一个人才,其实它把你挖过去之后,也就是让你在那里呆着。你要很冷静地辨别对方的真正意图,而不要被一时的利益所引诱。  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容易意气用事,和领导或者同事有些小摩擦,觉得不爽了,就立马走人,这是非常幼稚的。  即使已有跳槽的打算,也要认真对待手头的工作,不要因为有了跳槽的打算就不在乎正在从事的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这是最要不得的一种态度。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不尊重公司发给你的薪水。  要对自己有个客观认识,不要把自己估计得太高。尤其是在工作两三年之后,很多人都会对自己估计过高,所谓满瓶不动半瓶摇吧。  工作两年以后一定要确定一个至少在三年之内的个人职业发展方向。  不要轻易、频繁跳槽,因为你只有在一家单位工作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积累起一定的人气,才能让领导对你的能力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每到一个新公司,又要重新开始适应、磨合,无形中浪费很多成本和资源,这对自己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决定跳槽与否的最根本理由应是你觉得现有的工作和你的个人发展方向背离,而新公司更适合你的发展,如果仅仅是因为对方的薪水高一点就跳槽的话,其实往往是得不偿失的。举个例子来说吧,你现在的月薪是5000,有一家公司给你8000,你肯定会蠢蠢欲动对不对?但是你再冷静下来想一想,如果你跳了,也许两年以后,你的薪水还是8000,但是如果你仍呆在原公司,因为工作时间比较长,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领导对你也比较信任,没准两年以后,你就成为一个公司的骨干了。变成骨干以后,除了工资会涨以外,你还会有股票啊有期权啊。其实薪水对员工来说是微不足道的,真正有价值的是成为公司的骨干。  不过该跳槽的时候就大胆地跳吧,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要犹豫。  我给年轻人的建议  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就计算机这个专业而言,现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基本上在工作中没什么用。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的,而且本科以后不准备考研究生,学校里那些考试考过去就行了,可以把剩余的时间用来关心一些前沿的技术。不需要懂得怎么用,但是最起码你要了解它的原理。这样你将来在面试的时候,你的学习能力可能会给面试官留下很深的印象。因为你是职场新人,对方对你的学习能力会非常看重,他要培养你。如果你学习能力不强,成长很慢,他不会拿出那么多的时间和金钱来等你成长。  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如果是自己比较喜欢的、将来准备从事的专业,可以好好学;如果是自己不喜欢的,将来也不准备从事的专业,考过去就行了,没必要把过多的时间放在上面。  虽然目前的就业形势很严峻,但是也不能饥不择食,随随便便进一家单位。第一份工作还是很重要的,至少要对这家单位有所了解,不能稀里糊涂地就去了,这是很不理智的做法。要找一个企业文化非常成熟的公司,让自己形成良好而正规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和工作态度。  ——转载自《中国求职面试中的潜规则:500强企业求职成功者口述实录》
  HR说:我们还是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这个求职者应聘的职位并不是他所学的专业,但是他非常喜欢这个职业,对这份工作很有热情,这也会非常打动我们的。
  有时候HR会有意识地招聘一些不是专业出身的人才,因为其他专业的人,视角会不一样,可能更能有出人意料的惊喜。而且不同专业的人加入进来,会丰富这个团队的文化和整个公司人员的知识架构,这是HR愿意看到的。
  求职箴言: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欢、适合做什么,那么就先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先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求职箴言:如果你非常喜欢某个专业,那么在实习的时候,就要做相关的工作,或者在平时,就要注意积累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人脉资源。
  经验:如果你笔试没有通过,但是你又特别想获得这份工作,你可以勇敢去为自己争取面试的机会,一般来说获得面试机会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求职箴言:在求职过程中除了自己的激情之外,还要具备韧性,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气馁,可以不断朝自己的目标努力。
  和应聘单位谈薪水的时候,基本上对方第一次和你谈的价位就是最高的了,而不是我们想像的对方会先说一个比较低的数字,留一个讨价还价的空间,一般的大公司都不会这样。
  统招统分的专升本是不是也遭歧视啊?在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的地方?  
  人力资源经理说:我们一份简历只看30秒钟  受访者:北京掌中无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丘文娟小姐  杨:您平时在筛选简历的时候,通常什么样的简历会首先进入您的视线?  丘:基本上我在看简历以前,会看一下职位说明书,了解这个职位的岗位要求是什么,需要的专业技能大概是什么,然后就对号入座。平均一天我要看几百份简历,这样分配给每一份简历的时间就很短,一般一份简历也就是看30秒左右,如果在这30秒的时间里我能在你的简历里看见这个职位所需要的东西,我就会将这份简历作为一个备选。比如我要招一个活动策划,那你的简历里正好写到你在学校里做过什么活动,有一些案例,那我就觉得这个不错。初步的一个筛选我就把你列进来了。但是有的简历看了一眼,一二三四五点都沾不上边的,那我当场就刷掉了。  杨:什么样的简历算得上一份好简历?  丘:其实没有最好的简历,只有最合适的简历,你简历里所体现的东西正好符合我们的职位要求,那我肯定会有兴趣。假设我这个职位只需要一个很初级的人才,他只要会简单的一些技能就行了,但是你很厉害,你会很多技能,那我会觉得你来了对你的才能也是一种浪费,我也给不了与你的能力相匹配的薪水。所以这就要求求职者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不要应聘超出自己能力的职位,但是也不要选择那些会委屈自己才能的职位。  杨:您在筛选简历的过程中,发现现在的求职者在简历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太长了。一般求职者在递上简历的同时还会附上一封求职信,我觉得他们无论是简历还是求职信,都太长了。求职信三五百字就差不多了。其实求职信写不写关系不大,即使写,也不要超过五百字。简历一页半或者一页就可以了。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没有重点,我们最喜欢看到的简历就是你把基本信息、毕业院校、实践经历、工作背景、其他的还有什么专业特长说清楚就行了。有些应届毕业生会把自己历年的成绩都写上去,看得人很累,我们其实不会太在意你在学校里成绩怎么样,你只要没受过重大处分就可以了。  其次我还要提醒那些应聘的人,我们看了你的简历以后,觉得你不错,电话通知你来面试,这个也是比较重要的一关。如果你接电话时表现得没有礼貌,或者你在一个很嘈杂的地方,比如在K歌厅这样的地方接电话,会非常不好。适当的做法是你可以说:很抱歉,我现在不方便接电话,稍后我再给您打过去行么?这样会比较好一点。这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其次我们会从你的语音语调上感受到你的精神面貌,有的人接电话时无精打采懒洋洋的,给我们印象很不好。你应该给我们一种你很渴望这个工作的感觉,你至少应该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  杨:简历可以造假么?  丘:是这样,我觉得适当地美化自己、夸张一些甚至撒些小谎都是可以的。比如你应聘活动经理助理这样一个职位,你可以撒谎说你在学校里组织过类似的活动,但前提是你必须真的了解这个活动的流程,否则一问,你就穿帮了。但是凡事都要有度,你不能吹得太不着边际了,现在我们都是很重视背景调查的,很多东西都可以在网上查到,如果发现你撒谎,那对你这个人的第一印象肯定会大打折扣。  杨:现在有很多求职者会在简历的设计制作上花很多心思和金钱,希望自己的简历在外观上能够在一大堆的简历中脱颖而出,您认为有这个必要么?  丘:我觉得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转载自《中国求职面试中的潜规则:500强企业求职成功者口述实录》
  求职箴言:决定跳槽与否的最根本理由应是你觉得现有的工作和你的个人发展方向背离,而新公司更适合你的发展,如果仅仅是因为对方的薪水高一点就跳槽的话,其实往往是得不偿失的。
  相同一块石头,你把它放在菜市场卖,只能卖个菜价;你把它摆到玉石店中,就会升值。如果这块石头先在菜市场后到玉石店,人们就会怀疑:会不会是假的?是不是看走眼了?相反,如果这块石头先在玉石店后在菜市场,人们就会认为:这是流落民间的宝玉啊
  求职箴言:对于处在职业生涯初期的人来说,对自己锻炼最大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对于处在职业生涯中期的人来说,收入高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对于处于职业生涯后期的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最大的工作就是好工作。
  在学校里读书,是你花钱去买知识,你是客户;而职场里是企业提供一个岗位给你,让你去赚钱,你必须让对方满意。
  不要随随便便找个公司就去上班,而要冷静下来,客观地分析自己,树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坚持要等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
  面试中的潜规则:面试达人“试”出来  口述者档案:  林冬晨,男,22岁,北京人。2012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专业,同时进入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担任销售工程师。  可能许多大学生到大三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迷惘期吧,大三了,要怎样计划毕业之后的人生呢?是出国?是考研?是找工作?记得那个时候我足足思考了有半年,举棋不定。首先被我否决掉的是出国,因为没有把握的因素太多了——能不能申请到一个好学校?申请到好学校了能不能申请到奖学金?如果申请不到,家里是否能承担得起这样的经济压力?其次被我否决掉的是考研,那时候我已经清楚地知道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如果报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是不是能考上呢?还是一件很冒险的事。  那么剩下的就是找工作了。我仔细分析了一下自己的优劣势,我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表现在校园活动上。早在大一的时候,我就在全校新生中发起过一个“爱心干细胞”的活动,号召大家捐献造血干细胞,后来这个活动办得非常成功,在全校的班集体活动评比中获得第三名。上大二的时候,我又参加了学校的乐团,担任电声乐队的队长,兼吉他手和主唱,专门翻唱平克·弗洛伊德的歌曲,还开过演唱会,拥有不少“粉丝”。我的劣势也很明显,就是我没有实习经历,当时快暑假了,是实习最后的时机,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  我没想到第一份实习这么难找,投了有几十份简历,竟然一个回音都没有。我每天都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患得患失,自我怀疑。但是我知道已经决定的事情就不要轻易改变,如果这时候我还在动摇,还想重新选择,那么结果很可能就是我什么也做不好。我到处找人找关系,看看能不能帮我获得一个实习的机会,我相信只要第一步迈出去了,第二步就好办了。  有一次,我帮助一位同学买火车票,可是火车票买到以后他又不要了,我就在网上发了一个转让的帖子。后来有一个明基电通的人找到我想买票,我一听他说是明基电通的就很兴奋,我想能不能通过这个人找到一个实习的机会呢,于是我主动提出来给他把票送过去,借这个机会向他提出可不可以帮我推荐一下。那个人很热心,将他们领导介绍给我。后来我虽然没有得到那个实习的岗位,但是我觉得自己这种善于发现机会、抓住机会的意识还是挺好的,俗话说“宁叫做过,莫叫错过”,如果你不去勇敢尝试,机会即使砸到你的脑袋上,还是会错过的吧!  那一阵子我给家里所有的亲戚打电话,问他们有没有这样的关系,不需要是多大的企业,也不需要是多么体面的职位,只要能让我去实习就行。后来我的一个亲戚说:没准我还真能帮帮你,我有一个朋友在施耐德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工作,听说正在招聘实习生呢。后来我就是通过这层关系去了施耐德。在施耐德实习期间,我第一次接触到了销售,发现自己非常喜欢这样一个职业,就是说工作的时候并不觉得是在完成某项任务,而是在享受一种乐趣。也就是在实习期间,我确定了要将销售作为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  在施耐德的实习结束以后,我正式开始自己的应聘历程,每一次面试机会都不放过,即使是我完全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要接到面试通知我都去。我就是想锻炼自己,积累经验。这就像考试一样,考得越多你就会越放松。事实证明我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后来我参加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的面试,整整六轮,并最终战胜近400名竞争对手,拿到Offer,我想是和我这段时间的密集面试有关的。  现在回想起参加艾默生的面试过程,还是很激动的。整个过程非常精彩,每次给别人讲述的时候都给予我很大的快感——  在大学里流行将一对一的面试称为“单殴”,将集体面试戏称为“群殴”。很多人会很不喜欢“群殴”这种形式,因为要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和一些完全不认识的应聘者相互合作,非常考验人。这种面试形式也被称为“压力面试”。在艾默生的第一轮面试就是“群殴”,上面坐着三位面试官,下面坐着15位应聘者,面试内容是自由演讲,面试官发给每个人两张纸,要求每个人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学校、姓名以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再交给面试官,然后由应聘者从这些纸条里随机抽取,先作一分半钟的自我介绍,再就自己抽到的话题进行一分半钟的演讲,如果你碰巧抽到的是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必须要换掉,如果发言超时,会被打断。由应聘者自己举手发言,谁先举手谁先来。因为我想这种时候自己应该表现得主动一点,所以我是第二个举手的人。自我介绍的部分我采取的是稳妥的方式,就是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自己的背景和特长,基本上是对简历的一个概述。现场演讲部分我抽到的题目是:怎么才能做一个好的销售?我认为演讲最忌讳的是思维混乱表述不清,所以我分了三点来解答这个问题,一是自身能力,二是专业技能,三是对这个职业的热爱。我自我评价第一轮面试表现平平吧,在15位应聘者中也就算是中等。当然也有比我表现还差的,有一位男生,自我介绍说得挺好的,但到了演讲时,大概抽到的那个题目不是他所擅长的,支支吾吾说了两句之后就说不下去了,他自己说:“算了,我看我直接Pass算了。”  第一轮面试之后我的感觉很不好,有一瞬间被淘汰的预感已经非常强烈,但是第二天我就收到了进入第二轮面试的通知,真是非常大的惊喜。有了这一次小小的成功,我面对第二轮面试的时候心理上已经沉着多了。  第二轮面试的内容是辩论赛。一共12位应聘者,分成两组,一组是正方一组是反方。每组分别有一位同学担任立论和总结陈词,其他几位属于自由辩手。辩论的题目是:1?愚公移山是否值得;2?五一黄金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们这一组是反方。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  我们这一组的人很快就达成共识,那就是面试官采用辩论赛这种形式,绝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并不是真的想考察我们的辩论技巧怎么样,除了口才、思维敏捷度之外,他们真正看重的是团队合作能力——如果只是你一个人出尽风头,那还要一个团队干什么呢?所以我们事先就说好在队友发言的时候,不要抢话,要让组里的每个人都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机会。在后来的比赛中我们这一组基本遵守了这一原则,并且在队友发言的时候,如果其他人有什么出彩的想法,就写在纸条上悄悄递给他。我想我们的表现一定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而良好的印象。这一轮我的个人表现也很出色,我毛遂自荐担任了立论,在正方陈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我先逐条批驳了他们的观点,然后从工作效率和工作方法的角度阐述了我方的观点。我的立论很成功,记得比赛结束以后,对方的一位队员由衷地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很顺利地进入了第三轮面试。
  第三轮面试的内容是案例分析。12位应聘者分成两组,给每个组一个具体的项目,由各组自己选出项目经理,再由经理根据项目情况具体分工,有做市场分析的,有做客户公关的,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职责赶紧去思考该做哪些具体工作,然后小组向大家做一个大概五分钟的推介,介绍你们这个组准备怎样执行自己的计划,最后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效果。准备时间大概10到15分钟。  我被安排的职位是客户公关,这时候我的心态已经很放松了,有一种愈战愈勇的感觉,整个人自发调整到一个非常高昂的应战状态,就像心理学上所说的“高峰体验”,于是整个面试就变成了难得的享受。这一轮我的表现异常出色,我提出了两个非常新颖的理念:一个是捆绑招标的理念;另一个理念是在面对不同客户的时候,我们要有不同的公关原则,比如一般的中层领导,他们可能不愿意会见底层的销售人员,那么我就可以请我们高层的销售领导去和他们谈,我觉得这个想法是他们比较欣赏的。当时我提出这两个理念的时候,我们同组的成员并不是很认可,但是我努力说服了他们。当我们组长向大家去阐述我的理念时,我的手心里全是汗,浑身发凉,真的有很大的压力。最终,我们这个组还是凭借我提出的这两个理念获得了面试官的好评。一般来说,面试官是很少在面试的过程中评价某个应聘者的具体表现的,但是那天我们组的推介完成之后,面试官说:这个小组有一个很强的客户公关。我理所当然地进入了接下来的又三轮面试。  应该说面试进行到这里,每个应聘者的结局差不多已经注定了。这三轮面试很简单,是在同一天进行的,每一轮也就是5到10分钟。首先是销售主管的面试,主要是根据你的简历对你这个人做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时候差不多已经不需要太多的面试技巧,你将自己真实地展现出来即可。接着是销售总监的面试,他会现场给你一些题目,比如说要你用一分钟的时间用英文来描述一下这间屋子,主要是了解一下你的英文能力。最后是人事部经理的面试,他主要问的是一些实际的问题,他想了解你对未来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想不想读MBA?有没有女朋友?家里是个什么样的状况?会不会影响工作之类——我觉得所有这些问题你都不要撒谎,实话实说即可。至此,六轮面试全部结束。  一个星期之后,我如愿以偿,拿到了艾默生的Offer(录用通知),我的面试经历也被许多同学津津乐道。最近这段时间,常常有学弟学妹来向我讨教求职秘诀,我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但是同时我也想说:最适合你的秘诀,还需要你自己在一次次面试中去发现和总结,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秘诀。  我的求职经验  面试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细节。  我在面试时注意到很多细节,比如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你要专注地听,不要喝水;别人发言结束时,很有礼貌地鼓掌;从座位上出来之后,要将椅子放到桌子底下,以免影响其他人等等……这些细节都要注意到。  每个企业都是不同的,有着不同的做事风格和企业文化,像艾默生公司,他们喜欢沉稳、有头脑、有想法、团队意识强的员工。我之所以能进入这家公司,并不是我能力有多强,而是我正好适合这家公司。事实上在面试的时候,有一些表现非常优秀的应聘者,最终却未能通过,原因可能是这些人的个人能力很强,太注重自我表现了,艾默生会觉得这些人不太适合他们公司。但是有一些企业比如宝洁,他们就喜欢这种个人能力非常强的。所以说想进入什么企业不能强求,如果你为了进一家企业,就迎合他们,按照他们喜欢的员工样子去包装自己,那样你将来即使进去之后也会很累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不适合就是不适合。我觉得和工作单位之间最好是彼此适合,即使你被一家企业拒绝,也并不代表你不优秀,而只是你不太适合而已。  面试时候的着装,如果你和我一样是应聘市场部的话,那着装最好严肃一些。我就是一身西服,领带的颜色不要太扎眼,总的来说整洁得体就好了。如果你穿昂贵的名牌服装,给人感觉反倒不好,人家会想:你穿得这么好,还来我们公司干吗?  投简历时应该尽可能多投,一流的公司或者一般的公司都试一试,不要只盯着那几家好公司,一棵树上吊死。我只投了20多家公司,还是太少了。也不要太挑三拣四,比如这家公司老出差我就不想去了,或者说这家公司办公地点不好我就不想去了,我觉得年轻人嘛,未来还很长,没必要现在就计较太多。  简历要不断地改。  投简历之前要好好看招聘方的要求,了解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然后根据这些需要来修改、调整自己的简历。你拿一份简历去投一百家公司,最后成功的还是那些这份简历所适合的公司,其他公司是不会对你感兴趣的。比如你应聘的是销售,你的简历里只是把自己参加一个技术项目的成绩写得特别详细,这对你应聘成功是没什么帮助的。  外企看重的不仅仅是一个员工的能力怎么样,他们非常看重性格,即使是技术人员,他们也会选择一些性格上具备亮点的。美国企业喜欢的员工基本上是这样的:具备团队意识,而不是员工个人多么鹤立鸡群,他们喜欢一群有能力的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认为那样发挥出的作用更大;他们对于你现在的能力不是最看重的,而是更看重你的潜力,即你将来能具备什么样的能力;他们非常看重员工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  我给求职者的建议  多参加一些活动,不一定要很多,但是一定要做得很深入很精彩,在活动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也让所参加的这些活动成为你经历中的一个亮点。而不是参加很多活动,每一个都如蜻蜓点水,但是最后什么都没做成,也没有学到什么东西。  多了解所学专业的行情,多向身边的朋友请教求职的经验和教训,多认识人多接触人,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讯,来决定自己要做什么,尽早做决断也可以尽早做准备。开始的时候可以不断地去调整自己的目标,但是慢慢就应该确立自己的目标,一旦确立就不要轻易放弃。像我的一些同学,本来决定考研,但是听说谁找了一个好工作,心马上就乱了;还有些人听说外企不错,立马也想去外企,也不管外企是不是适合自己,这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转载自《中国求职面试中的潜规则:500强企业求职成功者口述实录》
  面试时,可以向面试官要名片或者电话。假设你和另一个人的条件相当,但是你打了这个电话而另一位没打,很可能你会因此获得这份工作。
  mark  
  求职箴言:美国公司往往并不要求员工是一个在专业上多么拔尖的人,但希望员工是一个很全面、平衡的人。
  “专业对口”的潜规则:学国际政治的我却进了IBM  口述者档案:  王博阳,男,22岁,北京人,2011年6月毕业于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2011年6月进入IBM中国有限公司担任客户代表。  说起来别人一定不相信,IBM是我应聘的第一份工作!也许会有人说我运气好吧,但是这一路走下来,也许只有我自己才能明白,运气这个东西,不会平白无故降临在哪个人身上的。  我是学国际政治的,学这个专业将来能干什么呢?我常和同学开玩笑说:学这个专业的,要等到将来哪个国家的总统暴毙了,我们就去给人家当总统去,除此好像就没什么好干的了。在我们学校,我们这个专业一般有这么三条出路:首选是当公务员,去一些像外交部啊安全部啊之类的各大部委;其次是考研究生;再不行就是随便找个单位先呆着。  一开始我也是想考研究生,可以说一直到大三时我还是这个想法。大三那年的寒假,有一次家族聚会,长辈们都问我对将来有什么想法,我说考研究生呗,还能干吗啊?当时我一位叔叔就问我:“你准备考什么啊?”我说:“国际政治啊。”他又问:“然后呢?”我说:“考公务员,或者找工作啊。”他说:“研究生咱们将来也可以考,或者读在职的也行,而且说实话,我觉得你现在找工作和读完研究生再去找工作没有太大的区别。”然后他告诉我:“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大概今年三四月份的时候,IBM公司会有一个“蓝色之路”的实习生计划,是专门针对你这样还有一年要毕业的大学生的,你可以关注一下。你这么年轻,去外企会对你的见识和发展有很大的好处。”——听得我心里“咯噔”一下。  那天聚会结束回到家里,我一直在想这件事情,但是觉得一点儿可能性都没有。首先是专业不对口,我对自己没有信心;其次是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好像很少有去外企的,既然大家都这样,我有什么资格可以进呢?说实话在我们学校,我并不是一个最优秀的学生。我越想越觉得不可能,就对自己说:算了,不想了,这事儿太不靠谱了。可是,虽然心里这么劝自己吧,但是这个念头时不时就会冒出来,让我不得安宁。我开始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要一辈子当个公务员?是不是真的要去考国际政治的研究生?”答案是不确定的,我不能想像自己的一辈子就是在一个大机关里,安安稳稳过日子,到退休的时候混上个一官半职。而且我对国际政治这个专业也说不上喜欢,当年填志愿的时候我才18岁,那个年龄是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的,稀里糊涂就填了这个志愿。  正在我举棋不定的时候,发生在我一位师哥身上的事情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他毕业以后,进入了普华永道,世界四大大会计事务所之一,大家都觉得他特别厉害。我问他:“你是怎么想到去外企的啊?”他说:“好像我们学国际政治的只能考公务员考研究生似的,我已经厌倦了通过考试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方式,我想证明一下自己真正的能力。”师哥的成功让我觉得进外企对我来说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虽然有些冒险,但是这也激发了我的好胜心,我就是要做成别人觉得很难做成的事情。我将自己的想法和妈妈一说,本来以为她一定会反对的,没想到她毫不犹豫地说:“我也觉得IBM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一试。”  三月份的时候,我上网递交了简历,应聘的是客户代表这个职位,也就是销售。选择这样的职位,一方面是因为我的性格活跃,喜欢和人打交道,很适合这个工作;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妈妈就是做销售的,平时她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她会回家讲给我听,问我:“儿子,你说该怎么办啊?”有时候我帮她想的方法会得到她的赞许:“不错啊,你这个点子很好啊,我怎么没想到呢!”这就让我对自己这方面的才能很有信心,而且大学里我也曾经利用假期到贸易公司打过工,做的也是和销售相关的工作。  等待笔试通知的那些日子是很熬人的,平均每小时要看七八次手机,每次课间都要回宿舍上网看看有没有邮件。虽然我也一直在告诉自己希望渺茫,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但是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我还是投入了我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我不断地上IBM的官方网站,去看上面对公司、产品的一些介绍,并且从网上把几乎能搜集到的所有IBM的笔试、面试的相关资料下载下来,积极准备。最后从网上打印下来的资料几乎到我的膝盖这么高。每天我都捧着一沓资料嘴里念念有词,非常非常累,同学都开玩笑说我:“完了,这人魔怔了。”  两个礼拜以后,我接到了IBM的笔试通知。笔试是在北航,人山人海的,估计那天可能去了几千人。笔试是英文的,考一些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不算很难的数学题,可是那些题目对于我来说却不容易,因为我们学国际政治的,大学里是不学数学的,很长时间没有接触,所以反应比较慢。幸好之前我有过还算比较充分的准备,否则可真是死定了。笔试结束之后我的感觉非常不好,觉得自己肯定没戏了。  那一天回到家里,我的心情几乎跌落到了谷底,不想和任何人说话。但是我很快还是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我这么告诉自己:不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努力和希望。所以尽管对自己能不能通过笔试完全没有把握,但我还是打起精神来积极准备也许将和我擦肩而过的面试。
  一个星期之后,记得那一天是我们系学生会的选举,但是我根本就没有心思,趴在桌子上,突然手机响了,我一看,哎哟,是这样一条短信:“恭喜你,你已通过了IBM的笔试,请尽快登录你的邮箱,了解参加面试的具体事项。”天哪,我真是太高兴了,最难的一关被我闯过来了,简直是难以置信,后来听IBM参加阅卷的人说,我是所有通过笔试的学生中的最后一名,正好够上录取线。好险哪!我妈妈说我:“你这小子还真有些狗运气。”但是我想,如果没有之前那段日子的非常刻苦的准备,好运气是不会眷顾我的。  笔试通过,让我信心大增,而且我知道一旦进入面试,我擅长和人沟通的特长就能发挥作用了。事实正是如此,我顺利地通过了两轮面试,获得了去IBM公司实习的资格。当然获得了实习的资格并不代表你已经获得了这份工作,事实上最终能够入职的人只占到所有实习生的四分之一。而且许多竞争对手都是来自名校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可以想像竞争将会非常激烈,但我不怕!  第一天实习,公司分配了一个培训官带我,也就是我的师父吧。他的工作很忙,所以第一天根本就没有时间关照我,我傻傻地坐在那里,心里很不是滋味,看看其他的实习生,也都是和我差不多,坐在电脑前百无聊赖。我觉得这样下去不行,我既然来了,就要做事情,总不能这两个月实习我就傻坐着吧。我决定主动出击。我找到我的师父:“我有什么可以帮您做的吗?”他说:“暂时还没有。”那一天,我几乎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去问他一次,他大概也意识到了我和以往的实习生不太一样,我是真的想做一些事情。结果那一天快下班的时候,他对我说:“我们以后会有一些针对外资银行的销售,你现在上网了解一下,在中国内地外资银行的具体情况,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姓名、电话、电子邮件等等一切联系方式,然后做个表格给我。”一听他给我安排工作,我的眼睛一下子就发光了,我喜欢投入于工作的那种感觉。  那几天我几乎是废寝忘食,坐在位置上就没怎么起来过。两天以后,我就将一份表格给了师父,他很惊讶:“真快啊,我以为你要弄一个星期呢。”我想这个时候他一定已经深刻体会到了我对工作的热情,觉得有必要认真地对待我了。接下来他给我有计划地安排了工作。每天早晨我提着公司发的笔记本去上班的时候,真的有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而这时候,和我同去的实习生很多还根本没有进入状态呢。  两个月的实习期间,我基本摸清了一些外资银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有没有购买大型服务器或者是电脑设备的意向,为其他同事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宝贵的信息资源。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在面对挫折时怎么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有时候给人家打电话了解情况,对方的态度非常恶劣,人家会说:“你是什么公司的?IBM是干什么的啊?”或者是:“你别老往我们这里打电话了啊,烦不烦?”还有的会很粗暴地把电话挂断。可以说从小到大,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里,我都挺讨人喜欢的,哪受过这份气啊!这样的拒绝多了,让我的自信心很受挫,对打电话产生畏惧,这时我就拼命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没有后路可以退,豁出一张脸去也要完成师父交给的任务。一开始那可真是硬着头皮打电话啊,那种感觉和顶着子弹上战场没什么区别,幸好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到实习后期,我基本上已经摸到了一些门道,总能在对方挂断电话之前问出我所需要的信息来,光工作笔记我就记了满满一本呢。实习结束的时候,我和我的师父开玩笑:“您觉得我们能成为同事么?”他立即回答我:“你非常出色,我认为没有问题。”  号,IBM公司为我们这批100多位通过选拔的实习生举行了盛大的欢迎酒会。当身着笔挺西服的我从公司高层手中接过Offer的那一瞬间,我真为自己感到骄傲。  现在应该算是我一生中最轻松的时刻吧,还有半年就可以毕业,工作已经确定,我比我的同班同学要幸运多了。到目前为止,我们班只有两个人有明确的去向,其他的都还在找呢。我决定要乘这半年时间好好玩一玩,因为毕业以后,等待着我的,将是长达几十年的充满挑战的职业生涯啊!  我的求职经验  了解自己,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要知道如果一生都在干一件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那可是很痛苦的事情。知道自己性格的特点,如果是一个内向的人,那应聘时要注意放开一点。如果是一个很外向的人,比如我,就要经常提醒自己收敛一点。  不可忽视任何一个环节:简历、笔试、面试,都应该认真准备。把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尽量提前想好,做到有备无患、知己知彼。  实习期间,大家可能都会急于表现、证明自己,往往做事情显得很毛躁,其实大可不必。保持平常心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做,要知道实习期间主要看的是你的工作态度、理念和学习能力,而不是工作成果。  在应聘过程中,可能有些阶段会很不顺利,要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将宝贵的准备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消沉之中。告诉自己:只要还没被淘汰,我就还有机会,我就要全力以赴。  如果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可以和自己所应聘公司的内部人员建立联系,那将对你应聘成功大有帮助。  如果自己没有很丰富的应聘经验,那要和那些有经验的人多沟通,以开阔眼界和思路。  我给年轻人的建议  尽早确立目标,一旦确定就不要轻易改变,心无旁骛、全力以赴。这样也许有些冒险,但成功的几率会高出很多。我们班上的许多同学,都认为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什么都想试一试,先考公务员,如果考不上再考研究生;研究生如果考不上,再找工作——这样看起来似乎很稳妥,结果却可能导致三件事情都做不好。因为这三件事,无论哪一件都是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的。  大学期间,如果没有经济方面的压力,那么课余打工时就不要考虑能挣多少钱,而是应该考虑我现在做的兼职对实现我的目标有没有帮助,如果有,没有钱都可以干。  要打破框框想问题,不要被周围人的思维或者一些习惯型的思维束缚住。有些同学会觉得我这个专业应该干这方面的工作啊,怎么能干那方面的呢?或者我不是名牌大学出来的,我有什么资格和别人竞争呢?等等。事实上,正如阿迪达斯的广告语所说:一切皆有可能。  ——转载自《中国求职面试中的潜规则:500强企业求职成功者口述实录》
  HR说:一般一份简历也就是看30秒左右,如果在这30秒的时间里我能在你的简历里看见这个职位所需要的东西,我就会将这份简历作为一个备选
  其实没有最好的简历,只有最合适的简历,你简历里所体现的东西正好符合所招聘的职位要求,那HR肯定会有兴趣。
  不要应聘超出自己能力的职位,但是也不要选择那些会委屈自己才能的职位。
  关于简历:求职信三五百字就差不多了,简历一页半或者一页就可以了。
  相对其他企业,其实外企并不是很看重文凭的,
  很深刻的意义,受教了!  
  人力资源总监说:我们时常会特意招聘一些不是专业出身的人才  受访者:IBM大中华区人力资源部总监郭希文女士  杨:请问咱们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是不是更愿意招聘专业出身的人才?  郭:不一定。除非是有特别要求的,基本上我们还是要看你是否适合这个职位。我们还是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这个求职者应聘的职位并不是他所学的专业,但是他非常喜欢这个职业,对这份工作很有热情,这也会非常打动我们的。像我们现在招聘的许多市场销售人员,很多都是工科出生的,事实证明他们做销售也很出色。所以我还是建议现在的年轻人,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一旦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躺在那里空想,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行动,充分的实践对你将来顺利改行会很有帮助的。  其实有时候我们会有意识地招聘一些不是专业出身的人才,因为其他专业的人,视角会不一样,可能更能有出人意料的惊喜。而且不同专业的人加入进来,会丰富这个团队的文化和整个公司人员的知识架构,这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杨:但是对某些工作来讲,可能是专业出身的来做会比较好一些?  郭:你说得很对,比如技术类的财务类的,还是专业出身的来做比较好一点,但另外一些职位,像做销售啊、做人事啊、做行政啊,相对对专业的要求就不会那么严格。  杨:很多人会非常执着,一定要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您给这部分人一些建议吧  郭: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对改变比较畏惧,接受比较慢,那么你会活得很辛苦的。因为说到底,是你要来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来适应你,没有必要死抱着自己的专业不放。有些年轻人会主动制造和迎接变化,他们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开始考虑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了解自己适合、喜欢干什么,然后有意识地朝这个方向去发展,而不会将眼光局限在自己的专业上,这样的年轻人是非常聪明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建议你去找一些专业的从事职业咨询的机构,听听专业人士或者其他人的建议,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杨:但是事实上,真的有很多人是比较中庸的,好像没有特别喜欢做的事情,该怎么办呢?  郭:我们行内有一句话说: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欢、适合做什么,那么就先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先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好。  杨:会不会有些专业放弃了是比较可惜的?什么样的专业你是不建议他们轻易改行的?  郭:这个完全是要看个人的意愿,但是改行还是要慎重一点,不要等改完了,又后悔,又想回来,往往这时候已经回不来了。这样反反复复,对自己的时间和以往的积累都是一种浪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也很不利。相对来说,专业性强的行业改行要慎重一点,像技术类的啊,医学类的啊法律类的啊,等等。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不要轻易被其他的东西所引诱,动摇自己当初的选择。  杨:有些年轻人可能非常喜欢自己的专业,那么他们怎么样才可以在毕业以后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专业?  郭:八分靠自己的努力,只有两分是靠时机。如果你非常喜欢你的专业,那么在实习的时候,就要做相关的工作,或者在平时,就要注意积累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人脉资源。  杨:通过您的招聘工作,您发现现在的求职者突出的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郭:我们确实发现现在的求职者知识面非常宽广,因为现在到了信息时代、网络时代,大家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非常及时,所以大家知识的积累比以往更加丰富。另外我们也发现现在年轻人跟以往比,以往学术气比较浓,相对来说实践不是很多,现在的年轻人和以前不同,在学校已经参与很多实践活动,当他们来到公司的时候,动手能力和以往的年轻人相比有一个提高,这是我们看到的非常欣喜的转变。另外,现在的年轻人非常自信,他们更有信心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才能。  比较突出的缺点,是我感觉现在的年轻人韧性不够,所以大家在发展过程中除了自己的激情之外,还要具备韧性,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气馁,可以不断朝自己的目标努力。还有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不够专注和执着,别的公司薪水高一点就会跳槽。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希望大家可以专注和执着,要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要轻易被其他东西所引诱。  ——转载自《中国求职面试中的潜规则:500强企业求职成功者口述实录》
  HR在挑选简历的时候,最看重的还是你的工作经验,而不是学历或证书。
  面试达人说:要敢于展示自我,敢于主动出击,要知道自信者往往容易得到考官的青睐。
  如果你的学历没有优势,努力争取面试和试用的机会,让用人单位能够直接了解到你的能力和优势,不让对方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学历上面。
  一个HR说:通过互联网招聘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呢?那就是一些非专业人员,比如前台、文秘、人事助理、财务助理等等。但是一些专业人员,比如技术工程师、设计主管之类,基本上这类人才我们有百分之三四十都是靠别人介绍,
  回复第9楼,@sgiye_yu  学历中的潜规则:自考生都能进500强   口述者档案:   马征,男,26岁,北京人,2009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计算机应用(自考)专业,2012年9月进入壳牌(中国)有限公司担任客服专员。   我从没有想过我会成为一名自考生。这里面还是有些运气的因素吧,运气不太好。初中的时候,太贪玩了,不好好学习,没有考上普通高中,上了职高。本来上职高也是可以参加高考的,可是那一年我们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卡得比较紧,规定只有成绩前10名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高考。很不幸我不在其中。所以职高毕业以后,各自自谋生路。家里人帮我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报社做校对,说实话我一点儿都不喜欢这份工作。   到了这个时候,我还是没想到要去参加自考。那时候年纪小,有点儿稀里糊涂的。后来有一次,我的表哥来我家里玩,他刚刚考上大学。我们聊天,他说:你知道吗,像...  --------------------------  看了您的求职经历,颇有感受,也对正在求职的我非常有帮助。你的毅力,你的坚持,你的努力等等,你的优秀的品质成就了你。谢谢你的分享!  
  一个HR说:事实证明熟人介绍的求职者工作表现非常令人赞许,相对要比从互联网上招聘过来的人才让人放心许多。
  马克  
  mark  
  马克  
  学习  
  希望楼主能够回复我,首先我自己再过一年就毕业了,按照惯例,优秀的同学一般已经开始找实习单位,而作为我自己来说,大学有点荒废,大学期间也没有参加多少活动,更别谈什么领导别人的经验,我不得不为自己担心,以后怎么办,我是不甘心过那种工资低的可怜,还得靠父母的生活,在天涯寻求各位哥哥姐姐的帮助,不用鼓励,希望能给予一些实质性的帮助  
  @sgiye_yu
13:12:28  每一次面试机会都不放过,即使是你完全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要接到面试通知你都要去。。这就像考试一样,考得越多你就会越放松。  -----------------------------  赞!说的很对!
  面试中的潜规则:面试达人“试”出来  口述者档案:  林冬晨,男,22岁,北京人。2012年7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与信息技术专业,同时进入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担任销售工程师。  可能许多大学生到大三的时候都会有一个迷惘期吧,大三了,要怎样计划毕业之后的人生呢?是出国?是考研?是找工作?记得那个时候我足足思考了有半年,举棋不定。首先被我否决掉的是出国,因为没有把握的因素太多了——能不能申请到一个好学校?申请到好学校了能不能申请到奖学金?如果申请不到,家里是否能承担得起这样的经济压力?其次被我否决掉的是考研,那时候我已经清楚地知道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如果报考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是不是能考上呢?还是一件很冒险的事。  那么剩下的就是找工作了。我仔细分析了一下自己的优劣势,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导重视非公党建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