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1.55隔夜茶到底能不能喝去当兵

查询网址:/bztz/nansheng155cm.html
当前位置: &
& 男性155标准体重查询
男生155cm标准体重身高比例计算选择性别:
我是女生我是男生 * 我的身高:
厘米(CM) *我的体重: 公斤(KG),选填,有填写可计算出体质指数!
男孩1.55米标准体重是:49.5 公斤(KG)
正常体重范围:从 44.55kg 到 54.45kg 间;
瘦弱:男孩1.55米瘦弱体质范围:小于39.6公斤,你这是怎么了,吃到哪里去了,需加强营养,加强锻炼身体;
偏瘦:男生155cm偏瘦体质范围:小于44.55kg,大于39.6kg,需加强营养,加强锻炼身体;
正常:男性155标准体重正常范围:44.55kg 到 54.45 身体保持的很好!赞一个!
超重:男孩1.55米超重指标范围:大于54.45公斤,小于59.4公斤,加强锻炼身体;
轻度肥胖:男性155轻度肥胖范围:大于59.4千克,小于64.35千克,注意正常饮食规律,少吃零食;
中度肥胖:男生155cm中度肥胖范围:大于64.35公斤,小于74.25公斤,少吃或不吃高热量食物,加强锻炼身体;
重度肥胖:男生155cm重度肥胖范围:大于74.25kg,必须要节制饮食,加强活动!相关: 、、“目前什么消费最热门;男生155cm标准体重”“变道时要打方向灯。A.可加速穿行。C.鸣喇叭并加速超越?身高155cm标准体重已缴纳学费学员的利益肯定要得到维护,我们会采取一切措施妥善解决他们的培训问题。据悉,这几天晚上各驾校突击进行临阵磨枪的学员不少。“最后右转弯的时候我忘记开转向灯了!男性155标准体重一个多月来,已有二三十家驾校陆续开始收取补训费,而自己经营的驾校也打算从下月开始收取这项费用。反正学车的人那么多,考试指标给谁上,不是上。长春市对该项扣分从去年起,每个月都有多家驾校因此被扣分,而从11月份起开始减少为3家以内,12月份仍保持在3家,呈现降低趋势!男孩1.55米标准体重而扣费时没有开发票是因为会计不在,如果曹先生要发票可以随时来开。培训方面,科目一培训采取集中授课的模式,即安排参加科目一培训的学员统一到驾校上理论课,让理论教员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实物给学员授课,严格实行刷卡考勤。”另一学生告诉记者?自从驾校搬到操场后?他们在操场活动时尽管都非常小心?但有一次他们的一个同学就险些撞到教练车上;另外,有关部门应该改善驾校学车的考试方式,从源头上杜绝应试教育填鸭式的学车方式。同时,打击不按规定地点、设施进行培训的违法行为。关键词:实习期不能独自驾驶上高速?
便民工具导航
最新标准体重对照表查询我1.55m,男朋友1.6m,而他妈妈的话却让我绝望!
我1.55m,男朋友1.6m,而他妈妈的话却让我绝望!
我和男朋友是亲戚介绍认识的,第一次见面我就对他的身高有点介意。男朋友刚一米六,在男生里面看起来很小尤其是在我们北方。后来我觉得一米六就一米六吧,我也就一米五五。虽然我也不高,但我是女生,和他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不敢穿高跟鞋。
后来我们也聊过几次,慢慢的相处下来我们也有感情了,对他的身高也不再介意,也就认定就是这个人了。我都打算好了我们以后的生活。他家条件不错,在我们县城有套付了首付的房子,父母是摆夜宵摊的,一年下来也有十几万收入。在我们当地算不错的。他工资也比较稳定,一个月两千多。
我在市里上班,他留在县城,搭动车起码要三个小时,但他基本上每周只要有空就会来看我。对我真的是没得说,年前我随口说了句我手机好卡,他就给我买了新手机。其他的我都不敢在他面前说了,怕他又花钱给我买。 那次休假我们去了他家,没想到碰到了他父母,我们都没有提前准备。他父母个子都不高,父亲大概一米六,和他差不多,他母亲只有一米四几。
男朋友在的时候,他妈妈依旧笑呵呵的很是客气。可是他出去了会儿,他妈妈就把我拉到一边说:我们家都很矮,你看某某(男友)也不高,我是想给他找个个子高点的媳妇,来改变下我们家基因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我确实不高,但我家里人都高啊,我爸爸一米七几,而我弟要一米八,我家并不是矮的基因。他妈妈和我说的话,我告诉了男朋友想让他跟他妈沟通下,毕竟这么长时间我们都有感情了,我们都不想放弃这段感情。这段时间,男朋友一直在从中做工作,但他妈妈好像一直没松口。我都感觉我俩走不下去了。
最近我才从亲戚那儿听说,他妈妈打了不少电话给介绍人,各种数落我不好,各种看不上我,还对介绍人破口大骂说介绍人不会做媒。还找介绍人要我的电话,打算亲自和我说,但被介绍人拦了下来。
我和男友的感情没问题,但他妈妈对我这么不满意,我觉得也没有坚持的必要了,你们说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有情有故事,带给你无限的感动
作者最新文章转载文章&//&自:xf9182&《&我的军旅生涯&》
转载文章&//&自:&&&&(链接地址)&&&&
&&&老兵序:这是我的一位四十四年前西藏战友写的,文章写满那个年代的
&&&&&&&&&&&&&&&&&&&&&&&&西藏风俗、风貌和部队真实生活。转载推荐给大家,希望大家
&&&&&&&&&&&&&&&&&&&&&&&&阅读后能够记住曾经的雪域军人------&
作者//xf9182&
&&&&&&一、引子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那是一个青春似火的年代!是毛主席领导人民当家
作主的天下!一九七二年的十一月,陇源大地上第一场初雪,冰封千里,万里雪飘,一派北国
风光。在古丝绸之路上有座著名的古城——陇西,正在建设中的大型三线机械加工企业拔地而
起,当地人俗称“机修厂”,大名为冶金工业部陇西冶金设备制造厂,是一个具有5000多名职
工,加上家属子女近万人的企业。拥有上千台设备,十多个生产车间,热加工有钢、铁、铆、
锻、钎,冷加工有加一、二、三车间,以及机动、工具、木型、热处理等辅助车间,还有一个
&30多辆车的车队,铁路专用线贯穿厂区各主要车间和仓库。还有两栋简易办公楼。生活区设
&有六个大小职工食堂,三栋单身职工宿命楼,以及四个的家属区(平房),幼儿园、职工医
&院、邮局、书店、商店、粮店、行政福利等配套设置,全然是一个“小社会”。
二、参军之路
这年的冬季征兵开始了,这也是机修厂第一次征兵。全厂有近两千多的适龄青年,各个车
间报名的人有近500人,我是铸铁车间报名的,也是最年轻的,只有17岁。体检时,从职工医院
排到了厂大门口,我在体检时诊断为心胸三级杂音,与当兵无望。后经部队军医李世传的帮助
下,由武装部吴红革大姐晚上带我到职工医院齐伯庸大夫会诊,确认为先天性三级杂音,不属于
心脏异常。这是我终生不能忘记的三位恩人。那年的冬天天气十分寒冷,到处是冰天雪地,工厂
还处于初建阶段,没有招待所,部队接兵首长被安排在没有暖器的四区平房中,只有&煤炉取暖,
条件十分艰苦。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军医李世传,还有一位姓丁的军医,我每天起得很早,在上班
前为他们打好热水,他们很喜欢我。后来听两位军医讲,他们是成都空军驻藏部队,两位军医向
接兵首长汇报研究后,负责接兵的王股长也很支持。当时体查合格的人很多,开始确定为48人,
后来压缩到36人,再由24人压缩到12人时,厂方军代表与征兵军方产生激烈争执,主要是军方要
我而不要一个叫“陈铁”的,后来军方听到群众反映这个陈铁腿子曾摔断过,军方有了拒绝的依
据,最终成全了我的当兵“梦”。我从小是个有志向的人,这与当时所处的年代以及家庭背景有
关,父亲是共产党员,解放初期就从事乡社县干部。我从小就受父亲的影响,懂得共产党、毛主
席是我们穷人的大救星,从小接受革命思想教育,做好人好事,尊敬老人,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为别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记得上小学时父亲给我起了个名子,后来受毛主席倡导学习雷锋精
神的感染,通过阅读《雷锋的故事》和《雷锋日记》,使我深受启发,于事向爸爸提出把我的名
子改成了“锋”,爸爸欣然赞成,这样我的姓名中含有“学习雷锋”的含意。从此,向雷锋同志
学习,走雷锋同志成长道路,是我人生追求的目标。作为一个男儿,参军当兵保卫祖国也是自己
应尽的义务。那个年代当兵是一件十分光荣的事,勘比现在的考大学还要热。一人参军,全家光
荣。这次机修厂参军的有:冯戈、姜文生,马启明、信少波、周刚、王宽、张春荣,李纯晶、刘
亚军、张春荣等。在我接到厂武装部通知我被正式批准应征入伍后,厂领导还特意为我们十二位
新兵召开了欢送会和晚上聚餐活动。同事和朋友们都前来祝贺,在厂大门口合影留念。特别我的
好朋友们赵其林、吕维俊,还有同乡牛国繁、杨凤仙都来祝贺,我十分的感激他(她)们的支持
和鼓励。当我接到应征入伍通知后,我十分感动,又感到十分的不安,因为我的奶奶、父母以及
&所有家人都不知道我参军的事。我急忙给奶奶买了点吃的东西就走上了回家的路。回到家里,我
向家里人说了我已批准参军,过两天就要走了,首先是奶奶被惊呆了,半天才责备我为什么不早
告诉家人,我说一是没有定下来,二是早告诉了家里人担心。奶奶流泪了,我是奶奶的命根子,
从小最痛的是我,这时我心里也很不好受。妈妈也为我担心而流泪,叔叔、二妈还有弟弟妹妹们
为我高兴,又担心我吃不了军队的苦,爸爸接到家庭里人的电话也赶回了家,一看我“生米做成
熟饭”,他也没有报怨我,只是听我说到西藏当兵而担心,为了不使家里人担心,我尽说些高兴
的话,如当兵是我的理想啊,部队接兵首长对我很好啊等等。全家人为我送行杀了家里的两只
鸡,为我做最好吃的。两天很快过去了,第三天就要回陇西离开家乡奔赴祖国的边疆。家里人决
定由叔叔送我去陇西,当我迈出家门要离开奶奶和家人时,这时我才意识到远离家乡和家人的心
酸,这一别不知是多少年才能见到我亲爱的奶奶及家人,也有可能是生死离别。我努力强压着内
心的情绪,告别奶奶、妈妈和全家人,奶奶、妈妈拿着我的手,泪流满面,千盯玲万嘱咐,奶奶
送我直到村口的沟边上,直到看不见我和叔叔还在那里张望,当我视线再也看不到奶奶家人时,
我不由自主流下了惜别的泪水。我和叔叔要步行15里路才能到马营乘车。一路上多次跨过河水,
好在冬季河水变成了“冰滩”,就象一条雪白的哈达飘落在黄土地上,回头望望远去的家园,村
庄被那干枯树枝垄罩着,一娄娄饮烟穿过晨雾,我心里默默说“我的家乡——再见了”。途经大
姑家,姑姑家做好了饭在等着我们,自然是最好吃的“油煎子”,吃完饭告别了大姑一家就要赶
路,这条路我不知走过了多少趟,比我小几个月的王维亚即是表弟又是同班同学,自然是最好的
朋友,小时经常去姑姑家或到马营一起看戏、“赶集”,影响最深的是我们还一起到马营参观流
动动物园,第一次见到了老虎、大象、狮子、猴子等,还有春节时马营的“高跷”和“社火”,
后来,表弟也参军了。路上最难的是要爬一座“大山”,正好是融雪路滑,我不小心还摔了跟
头,下了山路平坦多了,两个小时的路程就到了马营,我和叔叔乘上了开往陇西的班车。第二
天,我就去武装部报道,领回了军装。哈哈!里里外外彻底换新,东西真还不少啊!有棉衣、棉
裤,草绿色的上衣、深蓝色的裤子,绒衣、绒裤,衬衣、衬裤,袜子等,都是全棉的,还有大头
翻毛皮鞋,胶鞋,皮帽,皮手套,皮带、腰带,漱口杯,洗脸盆,水壶,被子、褥子,床单,毛
&&&毡。还有风镜、针线包、被包带。接兵干部告诉我们,风镜是西藏部队是必备的,平时戴着防
止风沙吹到眼睛里,起着堵风沙的重要作用;&那时的我个头不过1.5米,最小号军装穿在身上
还显大,绿军衣,蓝裤子,这是当时空军部队的着装。同事们都夸我长的漂亮,穿上军装更显
精神,自我也感到成为一名光荣的空军解放军战士而自豪!
单身职工宿舍内笑声不断,聚满了前来看望的同乡和朋友,赵齐林、吕维俊、尚振东、
李国栋、杨凤仙、乔新兰、张凤云、杨清华、牛国繁、王东、冯宏伟、党振兴、张守岐、史载
&礼、牛瑞、樊利亚、李占春、王迎祥等。叔叔与大家一起交谈,有人还问起我的婚姻时,有位
女士还红了脸。回首往事,那一幕幕情景再现:同样是一年前的十一月,我和通渭的18位兄弟
姐妹同乘一辆车来到机修厂,也是我第一次出远门,车行驶到八盘山,远眺陇西川就象一座大
城市,天气也变得温暖许多,我们惊叹,火车就象巨龙一般穿行,农田被冰雪覆盖,就象草原
上的羊群一般,还有高大的厂房和机器,奔驰的汽车,这些情景原使本来晕车不适的我忽然精
神起来,打消了我离别亲人的回念心情。刚到工厂,劳动十分辛苦,又脏又累,多亏了老大哥
赵齐林的帮助,他就象对待小弟弟一样生活上关心照顾我。还有一位就是我的同乡好友杨凤仙,
为我拆洗被褥,缝蚊帐,她还利用食堂工作的机会,常为我多打些饭菜。她是一位漂亮的女孩,
又是一位贤淑的女性,她不幸去世了,她的情意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三、“天路”上的趣闻
&&&&&&&&&回到陇西的第二天,全陇西的新兵集合,晚上集体在县电影院观看了《打击侵略者》的电
影,次日,在叔叔等亲友们的护送下,乘坐客用列车到西宁,住在西宁原马步芳公馆休整,并到
当地戏院看戏。晚饭后,负责接兵的团司令部军务股股长王庭芳作进藏动员,主要内容:认真贯
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藏族同胞的民族风俗习惯;不许喝生水,下车不得做剧烈运动,防止
高原反映容易出危险,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爱护兵站设施,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第二天早
饭后,十几辆满载新兵的解放敞篷车从西宁出发了,敞篷车的两边是新兵的被包人坐在上边,
中间是早已放好的水果,如桔子、苹果、梨,还有水果罐头、糖果、饼干等,那是我第一次吃
&&&到橘子,很好吃。打被包是新兵要学会的第一项目技术活,在临行前厂里的复员兵教会了我。
起初行军时,大家对什么都感到新奇,沿途的风光十分美丽,如青海湖、辽阔的大草原,还有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三江源头,青藏路上的海拔5000米的唐古拉山。
行军的前五天翻过日月山到了倒淌河兵站,又经过江西沟、茶卡、都兰、红水河兵站,才
&到达格尔木兵站,那时的格尔木人口稀少,房屋建筑几乎全部是平房,还称不上是个城市,而
现在的达格尔木是青海省的第二大城市。每个兵站吃的是半生的大米饭,虽是用高压锅压的,
但因高原气候缺氧仍难做不熟,粉条、白菜、土豆、洋葱等大锅菜,有时会遇上肉包子,住的
是平房大通铺,没有任何取暖设置。兵站大都是孤立、没有任何居民和单位,兵站全部都是军
人,生活十分艰苦和单调。说起进藏的艰辛不得到说说中国的历史上的文成公主。公元640年,
也就是唐代贞观14年,并信仰佛教,文成公主下嫁给西藏的松赞干布。&在隆冬季节出发,由长
安经陇南、青海到西藏有一个多月的路程,文成公主聪慧美丽、知书达理,并信仰佛教,传说
当文成公主走上日月山东望,不禁泪流满面,本想拿出临别时唐王所赠的“日月宝镜”,眺望
故乡长安,谁料宝镜已被吐蕃使者禄东赞换为石头镜,并借此说公主父母“重财轻人”,劝公
主不要再恋故乡,此时,公主万念俱灰,抛镜于山下,此山后来便改成日月山,感受到这里太
荒凉,于是掉了眼泪,感动“上帝”使河倒流,因而,有了倒淌河,这只是一个美丽传说罢了。
&& 经过一个多月的爬山涉水,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黄河的发源地一河源,这里
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风沙迷茫的荒凉景象,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一路上很为吐蕃地
势恶劣而忧心的文成公主这时也松了一口气。这时,松赞干布亲自率领的大队迎亲人马也赶到
了河源,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按照汉族的礼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全逻
&&&些城的民众都为他们的赞普和夫人歌舞庆贺。
不久,一座美轮美奂的宫殿——布达拉宫就建成了,里面屋宇宏伟华丽。亭榭精美雅致,
还开凿了碧波荡漾的池塘,种上了各色美丽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大唐宫苑的模式,用来安
顿文成公主,借以藉慰她的思乡之情。为了与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松赞干布脱下他穿
惯了的皮裘,换上文成公主亲手为他缝制的丝质唐装,还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学说汉语,一对异
&族夫妻,感情融洽,互爱互敬,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1300多年前,唐朝文成公主离开繁华的
都城长安,西行约3000公里,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密切了
唐玉吐蕃的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交流。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还在汉藏
民间广为流传。
&&&&&&&汽车行驶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上,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人们形容是“天路“,在青
藏线上每公里就有一辆车,故称,“汽车城”名符其实。随着行程的延长那地势越来越高,行
驶的速度很慢,路上又遇上风雪天气,时行时停,有时汽车轮胎打滑,我们全部下车推车,有
时下来铲雪有时挖沙土防滑,有时不得不把自己的军大衣脱下垫在车胎下,冬季的青藏高原异
常寒冷,即使穿棉衣棉裤还要披上皮大衣,头戴皮帽脚穿大头鞋,在车上仍然感觉很冷,皮帽
上结满冰霜,小便后很快结冰。长长的车队行驶在草原荒漠、高山峡谷中间穿行,这时我们感
到离天好近好近,好象伸伸手就可以摸到,常常在云中行走、真是在天上人间变换,正如毛主
席的诗词中描述的: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高原气候变化无常,寒冷,
加上高原严重缺氧,使我们这些新兵越来越感到不适应,头昏昏沉沉,呼吸困难,气虚胸闷,
环顾四周的战友个个似霜打的茄子蔫了,默不作声,静静地躺着,面无丝毫的表情。到了昆仑
山口时天上下起了大雪,拉开篷布放眼望去,莽莽昆仑巍峨雄浑,冰封千里,万里雪飘,上古
称昆仑有“万山之祖”和“众神聚所”,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这美景堪称人间仙境,可当时寒
冷的气候让人万念俱灰、自顾不暇,谁还有心情欣赏景色呢!怒吼着的狂风夹着雪花,打在我
们的脸上,寒气袭来,浑身透凉,战友们头靠着头,肩并着肩,双手揣入袖筒依偎在一起,个
个面部表情凝重,慢慢地不知不觉中昏昏入睡,一觉醒来,皮帽上、眉毛上结满了冰霜。按照
运送兵员的要求,每过一段时间汽车要加水加油,同时人要下车活动活动,防止出现昏睡缺氧
致息。只要留心观察,个个衣冠不整,拖曳着鼻涕,一副狼狈相。从格尔木出发后,又经过了
纳赤台、不冻泉、五道梁等兵站。五道路梁兵站地处昆仑山脉与唐古拉山之间的风口处,寒风
凛冽,飞雪弥漫,兵站处在孤零零公路旁,下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侧所,黑鸦鸦的人群涌
来,男侧所暴满,内急了自顾不暇,有的干脆钻进了女侧所,吓得正在上侧所的两个地方女同
志提起裤子跑了出来。晚饭同样是半生不熟的米饭,这是因为高原气候80℃不到水就开了,就
是高压锅也难压熟。副食是猪肉粉条、土豆白菜大锅菜。
我在不冻泉兵站到五道梁兵站的途中感冒了,快到五道梁时我开始发烧,全身无力,气喘,
头痛得昏昏沉沉,晚上九点多到了五道梁兵站,下车时部队首长要求轻轻下车不得跳下,晚饭
我仅吃了一点,接着就开始呕吐,战友们通知部队军医,给我吃了药,睡觉了,我头痛得要炸
开了,一夜未眠。第二天,部队首长让出了自己坐的驾驶室让我坐,我的感冒渐渐好了。那时
的部队干部很关心战士,很朴实,没有官架子,没有特权思想,官兵关系亲如兄弟。&&&坐在
驾驶室里,自然不同于在敞篷里边,视野开阔,还能欣赏到窗外的风光。茫茫草原白雪皑皑,
可见藏族牧区的景象,白雪覆盖的草原就象一张纯洁的白纸,毛牛就象白纸上面的一群群蚂蚁
一样壮观,牧民穿着翻毛的皮袄,一只胳臂外露,身上挂着短刀,穿着长长的靴子,黑红的脸
颊,长长的胡须,初次给人一种狂野粗犷的感觉(说心里话还真有点怕)…好似一幅雪域高原
美丽画卷。到了唐古拉山口,我的感冒好了许多,虽然唐古拉山比五道梁海拔要高,可大家的
感觉要比五道梁要轻松很多,据说五道梁地下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对人身有很大影响。唐
古拉山顶终年风雪交加,海拔5200多米,数十条远古冰川纵横奔泻,可谓“近看是山,远望成
川”。两旁雪山连绵,蓝天草原相映,牛羊象珍珠般洒落在绿野。公路在唐古拉山腰间穿过,
远眺山峰阳面如青色冰柱,阴面酷似冰雪覆盖的“雪馒头”。&翻过唐古拉山,地势开始下降,
海拔也在逐渐降低,车的速度明显在加快。沱沱河、安多、黑河、当雄,最后一站是羊八井兵
站,据说距离拉萨市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路途了,由于高原反映,再加上长途跋涉,身力严重透
支,这时的我真有些支持不住了,疲惫不堪,昏昏沉沉,精神恍惚。与我一在战友们的掺扶下
坚持走完进藏的路。安多兵站在印象里气候异寒冷,空气稀薄,使人感觉很不舒服,
在我穿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也曾幻想着当上一名汽车兵,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是十分
羡慕的职业。有一天在兵站吃过饭后,军医李世传关心的问我到部队想干什么时?我提出想当
一名汽车兵,他说跟他学医当卫生员吧,我嘴上虽没有表示反对,可我心里仍然想开汽车。快
到部队了,军务股王股长也问我:“小薛,你当兵想做什么?我说想开汽车,他说你年轻,个
头小,在西藏开车十分辛苦并有很大的危险性,就跟着我吧,做打字员,当时我不懂打字是什
么工作,他用手比划着说就是“噼噼啪啪”,到了部队就知道了,当时在我心里很“神秘”,
不知是干什么的?后来听李军医告诉我,他和丁医生为争取你与王大胡子还吵了一架,你是我
&们两个争取来的兵,但王股长就是不松口,要让你当打字员,他有分兵的权力,他们没有争取
来!他们都对我十喜欢,认为我长得英俊,聪明灵利,又是从工厂来的放弃优越的条件和工薪,
干部家庭出身,说话得体,做事认真,他们都十分喜欢我。今天回想起来他们都是我敬重的首
长,对我人生的成长和思想道德修养起到十分的作用。是我永远无法忘记的恩人。
经过16天的长途跋涉,晚上七点左右我们终于平安到达拉萨西郊一营的驻地,老兵们夹道
&欢迎,掌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第二天,除了分在一营的新兵外,我们其他新兵上乘车3个小
时100多公里到了贡嘎县机场附近的团部。全体新兵整齐的集合在团部的礼堂前的广场上,团长
李国忠讲话致欢迎诗,然后军务股股长王家庭芳宣布分兵命令,接着各单位带回分配的新兵。
&我被分到警卫排三班,一边在警卫排接受锻炼,一边学习打字,我们三班的班长贾萨路就是原
打字员,也是我的师傅,对我要求十分严格。我这人命里不错,一生遇到不少恩人相助,老班
&&&长也是其中的一位。
& 四、军营花絮
初到军营的新兵,什么都感到新鲜,光秃秃的山坡下全是风吹堆积的细沙,偶尔有几颗带
刺的草。我们这个部队是空军直属的高炮部队,番号为2479部队,名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高射炮兵独立第一团,由成都空军协管,成都空军在拉萨市设立指挥所,简称“拉指”。据说
团部地处雅鲁藏布江的河谷地带,海拔高度在3600多米,年平均气温在摄氏七点四度至八点九
度之间,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漫长而干旱,这里距离贡嘎机场只有15华里,每天都能看到起
降的民航和军用飞机,团部位于山沟的右坡,除一营三个炮连驻守在拉萨西郊外,其余二营三
营六个炮连布阵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作为机场的防空部队。司令部处于团部的中间位置,山坡
的最上边是汽车连,接着东边军械修理所、西边是后勤处,中间山坡下面是政治处及团首长小
&院子,卫生队在司令部西边一处更高的山坡上山坡下面靠近公路的是指挥连。司令部是由二排
&&&九栋平房组成,后边是炊事班和大礼堂,司令部设置为作战股、通讯股、训练股、军务股、机
&&&要股、警卫排、气象站、航模班。雷达站设在距团部15公里外的,,,,,,
所有的营房都是土坯墙,屋顶是铁皮做的,地面是泥土地,冬季没有任何取暖设施,卫生
打扫的很干净。据说这些营房全是各连抽出的战士盖起来的,向老兵们致敬。警卫排设在二排
房的右前排,共三个班,每个班有10-12人,三班人最多13人。排长是林创成(广东汕头人),
林排长转业后调来牟排长(东北人),副排长是姚忠国(河南人),一班长是李克勤,陕西扶
凤张景峰(姚复员后提为副排长),其他记不起了;二班班长是黄木泉,还有三个天水兵岁永
祥、高平安、周怀义,其他也记不起了;三班班长是贾萨路(成都人),副班长孙素杰(天津
人),三个甘肃兵:陈生琪、王瑞兵、薛锋(暂时锻炼),三个云南兵:郑富强、和志、李正
云,两个陕西兵张贵勤、李全海、周钢(沈阳人后调三班)、老兵赵新田(四川),还有一全
记不起了。住的床其实就是几块木板钉在一起,还有自己做的简易小板凳,作为开会学习用的。
新兵刚开始要学习步枪的操作要领,每人一支步枪和10发子弹,包括子弹袋,警卫战士还必须
练习刺杀动作和推拿格斗,包括踢、打、摔、拿结合进、退闪、躲等防身,目的就是为了提高
&&&徒手对敌格斗的技能。
走进军营的第一个夜晚随着军号吹响,夜里10点熄灯的时间到了,我和班长睡在过道的两
边,班长躺在床上点亮了蜡烛看书,全班13个同志静了下来开始进入梦乡。是啊,一路上奔波的
辛苦加上高原反映,新兵们早盼着有一个休整的时间。突然门外“乒、乒、乒”三声枪声,紧接
着三颗红色信号弹划破了天空,把大地照得雪亮。班长马上吹灭了灯,一声令下:“快起床,紧
急集合”。新兵们一时被这突然而来的情况惊呆了,接着开始穿衣、打被包,带上枪支冲出门
外,还不到5分钟。这时部队紧张的集合声,洪亮、短促的口号声和跑步声此起彼伏,响彻军营。
待我们以最快的速度跑出宿舍集合时,老兵们已经全副武装、荷枪实弹。然而,屋漏偏遇连绵
雨,当二班长黄木全检查战士的着装时,发现甘肃籍新兵张发财的屁股上搭拉着一条腿,引起大
家一阵骚动,这是因在慌乱中,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将一条秋裤没有穿进裤腿而搭拉在屁股
上。排长见状,令其回房从新穿好裤子。这就成为战友们的笑话。排长开始发令“各班清点人
数”,各班班长报告后,排长下达命令“一班保卫团部首长,二班保卫司令部机要室,三班执行
保障通讯任务”。各班长开始带领履行任务。我们班是通讯班,汽车连早已派出汽车在警卫排门
前等候,我们迅速跳上汽车后待令。接到司令部命令后汽车开出团部。这时全团进入“紧急状
态”,这是一次全团实战演习,随着一颗绿色信号弹冉冉升起,军事演习结束。团部各单位集合
在大礼堂前的广场上,团长开始训诫:首先表扬了这次演习中表现出色的单位,然后对几个单位
的领导进行了点名批评,对军械修理所领导和责任人给予处分。这次演习是因军械修理所交接班
哨位缺岗,在李团长查岗发现后引起的一次突然军事演习。通过这次军事演习,让我开始明白了
什么是“速度”,军人在进入战斗状态时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的准确和迅速。刚开始演习时,
心里很紧张,因为没有经过这样的场面,加上没有经过军事训练,动作也不到位,不知道会发生
什么,心里自然忐忑不安。演习结束后,我感到的是军人的震撼和威严。团长的训诫是那么的严
厉。同时,也感受到部队的团结友爱,生死战友之情。艰苦的新兵集训我们是团部新兵,一般都
要在警卫排集训和锻炼才能到有关部门。我是打字员,也属于军务股的一员,一边学习打字一边
还要参加军训和执勤站岗等。新兵集训很辛苦,开始是队列训练,“立正”、“稍息”、“向左
转”、“向右转”、“向后转”、……“礼”……。后来练习走“正步”,那可是个苦差活儿,
有点象“鹤立”的味道,一条腿立着,另一条腿迟出的步子要一样整齐,班长一个个检查下来,
有的坚持不住,班长会严厉训斥,最怕的是单兵教练,烈日下,汗水湿透了军衣,西藏的紫外线
很强,几天下来皮肤被晒得黑黝黝的。集训中最苦的是进行“匍匐前进”科目的训练,四肢都磨
破了皮,火辣辣地疼,再加上西藏特有的一种植物的种子,大家都叫“公道儿”,四边都带刺,
很象甜菜的种子,这个东西可害苦了我们,趴下去身上扎满了,那才叫痛啊,“军人以服从命令
为天职”弃有不趴下的,就是前边是火坑也有往下跳。军训后期就是练习射击和投手榴弹,在练
习射击时因学习打字对眼睛的影响很大,远距离瞄准视力漠糊,在打靶时成绩一般,再加上高原
感冒发烧,在投手榴弹时仅投出25米。由于发高烧,打靶结束了,可我却被战友们送进了卫生队
战友情深当今年“八.一”建军节时,单位组织去KTV唱军歌,当我们这些当年的老兵唱着
《我的老班长》时,我情不自禁的流出了眼泪,想起了我的老班长——贾萨路,从我走进军营
的那一天,是他教会我打字,他是我的恩师;他又是我的老班长,他的眼睛也是打字造成高度
近视,当时由于受西藏条件的限制不能配眼镜,为了保卫祖国他比别人付出的更多,他对战友
就象对待亲人一样,记得打靶结束后,我感冒发高烧不退,是他和战友们扶着我到卫生队住院,
是他把做好的米汤送到住院部扶起我一匙一匙往我嘴里喂,我后来才知道,他是高干部子女,
父母都是当时进军西藏时的高级干部,是他的妈妈在进军西藏的路上出生的,故起名“萨路”。
军训结束了,绿军装双臂和蓝裤双膝全都磨破了,老班长拿出了他的旧军衣,剪了剪,教我们
缝补军衣,那一针一线渗透了战友的情意,打靶后他又教大家擦枪知识,过节了,他又教大家
包饺子,他说“你们要学会包饺子,以后就不能吃别人包的馆子了”。军人作风的培养做一个
合格的军人,必须学会军人的基本姿势,“坐如钟,站如松”,走路的姿势也要做到目视前方,
不能左顾右盼,要挺胸收腹,出腿要有力,大腿带小腿,不能拖泥带水,胳膊的前后摆动不能
超过衣缝。内务风纪要求严格,被子要叠得象块面包一般整齐,难叠的要数皮大衣,刚开始怎
么也叠不整齐,白布床单洗得雪白,要拉得得笔直,所有衣物都要夹在被子里边不能外露:星
期天是大家洗衣服的日子,门外有一排木桩上拉的铁丝晒衣架子,洗被子是个吃力活,开始向
老兵学习,秋鞋用开水汤后就发白好看啊,洗后的床单两人用力拉就会笔直,领章洗后要要拉
直用白纸包住压平啊。外出时要扎腰带,背包和水壶要交叉背在肩上,然后系好子弹袋,上岗
时要打起剌刀,下岗要放下剌刀;出行走两人成行,三人以上成列。我在警卫排新兵时,发的
&是半自动步枪,一年后脱离警卫排不再站岗,也就没有了枪枝,二年后我调团部小院做公务员
后,发给我的是五四手枪。警卫排的故事“新兵蛋子”这是老兵们经对我们的称呼,记得74年
元旦欢送老兵退役,我们班的副班长孙素杰(天津人),刚喝完欢送老兵的酒回来就开始耍酒
风,进门摇摇晃晃,骂骂列列,我一看是喝醉了酒,就主动倒了杯茶,他一只手揣着茶笑着对
我说“小毛孩子”,一只手轻轻的给我脸上煽了个巴掌,说是打了个巴掌其实就象在脸上摸了
一下,他一边喝水,一边跌跌撞撞走出了三班到二班,就开始胡闹了,先是把自己的背心撕成
&&&布条,再接着呕吐,又开始骂他们二班的冯应生,班长贾萨路找来了军医丁医生,给他吃药才
&&&安静下来。第二天,我们问他,他装作什么不知道。警卫排站岗设两个哨位,一是守卫弹药库,
二是守卫团部的大门。当时哨兵站岗一律真枪实弹,子弹上膛,然后关上保险。下岗时当即验
枪,退出子弹,每天早晨起床后全排集合,枪口朝上呈45℃角,连续拿动枪栓,然后扣动搬击,
防止走火。夜间站岗全团要下达统一的口令纸条,然后由班长低声告诉当晚站岗执勤任务的哨
&&&&&&&&弹药库设在团部的山下的半山坡上,两栋约1000平米铁皮顶的房子,右侧有一个固定的小
岗楼(就是能容纳2-3人的小土房)三面有个小窗户,用于执勤观察用的,夏天这里有一种带剌
的惯木,长不高,我们经常要外出打柴用于烧洗脸水等,每到夏季站岗时就躲在这些草丛中隐
蔽起来,防止坏人的侵袭。因为那时在西藏有叛匪,曾发生哨兵被杀死丢弃在拉萨河的事,曾
在72年发生10多个县叛乱,73年部队驻地贡嘎县的武装部长发现是隐藏很深的叛匪被抓,中印
边境也十分紧张,当时站岗有很大风险的。我们执勤时常有藏民赶着毛牛到弹药库的山坡,劝
说就是不走,吓唬他,他就把皮衣拉开用手拍着露出的胸脯,意思说“打吧,往这里打”,部
队有严明的纪律,不能轻易动用枪枝,不能打老鹰,藏民认为老鹰是他们的“神”。有一次晚
上在弹药库(我们叫炮弹岗)站岗,弹药库岗哨养着一只很凶的小狗,不知狗从那里叼来一个
东西,我用手电筒照了一下,狗叼的是个丢弃的死婴,把我吓得直哆嗦。那时西藏的哨兵是允
许子弹上镗的,但要关住保险,特别是到了晚上,因西藏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铁皮房顶就
会热涨冷缩,发出“拍拍”的响声,难免心情紧张,容易造成误判。在团部大门站岗就不能那
么随意了,哨兵的形象就是部队的形象。哨兵上岗前必须按军人礼节整理着装,扎腰带,戴好
子弹袋,佩带枪枝打起刺刀,交接岗时要立正,双方相互敬礼。站岗时间白天一个小时,晚上
为一个半小时,晴天在岗楼门口,雨天在岗楼内,在无人经过时可以稍息,遇到部队首长(或
小车经过时)要马上立正然后敬礼,首长都会还礼,遇到一般人员或地方群众经过时要立正,
&晚上要对过往人员和车辆进行盘问,如要求对方回答口令,如有疑问打电话询正。“哨兵为
王”,哨兵执勤时头顶军徽手持钢枪,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当我站在哨位上也感到有一种军人
&&&的神气。说起“哨兵为王”,还真有故事呢!据部队老兵讲,这个部队在组建前的一部分曾是
&&&广州“三战三捷”战斗中英雄部队,广州当时是对外的门户,花花世界无奇不有。所有部队营
级以上是带家属的,专门有个军属大院,大门设有哨兵把守,骑自行车出入必须下车推行通过,
可也有个别官太太就不自觉,特别是新兵执勤就是不下车。有一天,一位老兵上岗发现招募的
新兵擦着眼泪,脸上还有些紫青,便问其原故,新兵说刚才一位官太太出门骑车不下车,他拦
下后,她破口大骂还打了他一记耳光。老兵非常气愤,就让新兵等着辩认,当这位官太太买菜
返回时仍不下车,老兵拦下后,官太太大骂哨兵,说她老公是什么部队的首长,还要两次动手
&打老兵。平时,哨兵执勤与官太太们常有摸擦,这回气坏了老兵,对官太太的屁股上捅了一刺
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这个事件造成双方部队不合,曾打官司多年,最后上诉上军事法庭,
认为虽然哨兵也有过错,但作为军队哨所,哨兵是神圣不可侵犯,最后不了了之,故有“哨兵
为王”之说。这个事件告诉人们:哨兵是神圣不可侵犯了。题外之话,还是言归正传!
偷吃黄瓜弄巧成拙作检查在我的当兵生涯中,还经历了一次“黄瓜案”。那是73年的夏天,
我们刚到部队时没有新鲜蔬菜,吃的全是脱水菜和猪肉罐头,日子长了十分难吃。那是73年夏
天的一个晚上,我和陈生琪两班岗一起站,下岗途经政治处的温室,偷偷的的撬开了玻璃钻进
温室,里边温度还很高,有股发霉的味道,用手电照亮里边,啊!黄瓜长得又多又嫩,我脱掉
上衣,摘了满满一军衣,钻出温室安好了玻璃,陈生琪把黄瓜藏到了参谋长的房里(参谋长探
亲回家),到了白天,我们俩躲到参谋长的房里,把黄瓜削了皮,切成片装到一个大缸子里,
&然后拿到警卫排三班宿舍放在我的床铺下边,无巧不成书,真是“那壶不开提那壶”,排长林
创成来找贾班长,正好看到床下有个大茶缸,就弯腰拿起打开盖子一看说“哎呀,这么好吃东
西怎么不叫我啊?”,笑着吃了起来,边吃边问“这是谁的,那来的”,吓得我们两个不知说
什么好!我只能硬着头皮老实交待了,排长仍笑着说“这是好东西,好吃,可别忘了在班务会
上作检查哟”,班长也在旁边说“是的,要做深刻检查”,我们两在周末的班干部务会双双作
了个例行检查,不过班长没有再批评。可剩下的黄瓜因此就不敢吃了,后来发现已经发霉了,
全部倒掉了,好可惜啊!一个打字员的乐趣与烦恼我和陈生琪是好朋友,无话不说,形影不离,
他兼的是陈明鄯参谋长的公务员,我是军务股打字员,也是全团唯一的打字员,有专门的打字
室,因全团的各种文件、命令及报表等都要通过我来打字上报或下达,经常接触到司令部各股
的股长参谋,也接触到政治处和后勤处的主任干事,老兵们称为“瞎参谋烂干事”。还兼管着
全团的公章“西藏24789部队”,打好文章就盖章,再交有关部门。还有对外的办理探亲证明、
退伍证等也由我们军务股办理。刚开始学习打字,贾班长也是我的师傅,交给我一张字盘表开
始默记,先记最常用字组,位于中间位置,两边是偏旁字,要将每个常用字熟记,然后再在机
上操作,熟悉打字机上的每一个功能部位。起初,最难记住的是生辟字,要从备用金字盒中找
出来,再就是校对涂改容易打穿,二是要掌握油印技术,开始时印上30张就因蜡纸打折就报废
了,其次是修理,由于全团只有一台打字机,一旦坏了没有人会修理,只有自己动手,久而久
之也学会了修理。尽管时间过去了几十年,可我对打字机机上的各部件功能仍然熟悉,打字机
在当时来说在部队是保密的,一是涉及机密文件的打印,二是打字机在当时来说是精密机器,
是文件制作的重要工具,属于严格控制和监管的,只有县团级以上的单位才能使用。过去的老
打字员的眼睛没有一个不是近视的,我的师傅贾萨路是因高度近视被换了下来,我也仅仅一年
半的时间眼睛就高度近视,视力不到0.5,部队仅有一台打字机,文件表格多,特别是长篇文件
很费吃力,造成眼睛过度疲劳,再加上打字机字盘上因敲击蜡纸布满了蜡,字盘十分昏暗不清,
再加上部队是用柴油发电的,每晚十点准时熄灯,在任务紧张时,只有点着蜡烛打字,长此下
来造成视力严重下降。说起打字工作,在我退伍回工厂后的第三年,因厂办打字员有病后,调
我在这个岗位上又做了两年多的打字员工作,可算得上是老打字员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电子
科技技术的进步,原来的打字技术被淘汰了,可打字是那个时代最为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文字传
媒载体,是那个时代最为羡慕的职业,对于我个人而言,打字工作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也为能从事打字工作而感到光荣与自豪,那更是一个不能忘却风花岁月!部队首长对我眼睛近
视十分关心,王股长经请示参谋长同意,也就是在74年的下半年批准我到拉萨市军区总医院进
行眼睛近视的检查治疗。我搭便车到部队驻拉萨西郊的招待所,正好碰到杜技师同住一起,他
带我去参观了拉萨老街,那时拉萨市还没有公交车,我们两人步行,老街的街道很窄小,但也
很干净,两边是是藏族风格的房子,有伸在外面的窗户,窗户上方有深色的布帘,街是用片石铺
的路面,在一个三叉路口有一棵用石头围起来很古老的大树,几近干枯,从旁边文物保护的标签
上可知是文成公主进藏时种下的,不知现在是否还存活。再往前走就在了布达拉宫。在一个不怎
么高的山上顺势而兴建的宫殿,在阳光的照耀下金碧辉煌,感到十分的雄伟和神奇,更有不同内
地建筑的藏族风格。布达拉宫重重叠叠,迂回曲折,同山体融合在一起,高高耸立,壮观巍峨。
宫墙红白相间,宫顶金碧辉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由红宫金顶群、灵塔殿、白宫等组成,
它是拉萨城的标志,也是西藏人民创造力的象征,是西藏建筑艺术的珍贵财富,也是独一无二的
雪城高原上的人类文化遗产。欣赏完布达拉宫的美景,又在布达拉宫前面让照像的人给照了两张
照片,当时只是黑白,过了几天才托人拿到,效果也不理想。当时的拉萨市只有一条街,再就是
老街,还有通往布达拉宫后边的军区总医院,市中心有个大一点的百货商店,只是个平房,市区
除极少的楼房外基本上是平房,只有西藏军区大院内和邮电局是楼房,也不高,离市区不远处就
是拉萨河,是拉萨的母亲河。逛完了拉萨市区,杜技师要去拜访一位在七O六部队的老乡,位于返
回的途中的西郊半山坡上,也就是有名的藏佛寺庙——蜇蚌寺。这个部队与我们炮团同属于“拉
指”的下属部队,是搜集情报的保密部队,当时部队占用着大部分寺庙。我随着杜技师往山坡上
爬行。坡度越来越陡峭,全是羊肠小道,大大小小的石子非常难走,好不容易到了寺庙,里边很
宏大,象大观园一般,四周全是二到三层的楼阁,都是互通的,中间院子很大,当时我们还看到
僧人举行仪式,戴着面具,穿着艳丽的藏袍,吹着长长的喇叭,敲锣又打鼓、跳着藏舞,但规模
不大。见到了老乡十分热情,忙切了茶,聊了一些家乡的事后,就带着我们四处看了看,全是部
队战士在用无线联络,其他我们什么也不懂。据说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也是
全世界最大的寺庙,解放前这里的僧侣数目多达10000人,位于拉萨市西郊10千米处的根培乌山
上,海拔3800米,沿山势逐层而建,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西藏众多的名僧大都曾在此学经,
最盛时有僧众近万人,是喇嘛教最大的寺院。寺院的主要建筑大经堂雄伟壮观,有183根立柱,
柱上的雕刻十分精美,还有精美的织绣经幢、挂幢、唐卡(卷轴画)以及佛像、壁画等加以修
饰,同时可以容纳八千人诵经。
翌日,早上八点我只身一人徒步去拉萨军区总院看眼睛,从西郊到拉萨市区走了一个多小
时,再从市区的布达拉宫右边有一条通往总院的土路,位于布达拉宫的后边,大约走了也近一
个小时才到军区总院。在那个年代西藏总院的条件是最好的了,整齐的大楼,医疗设施是全藏
区最好的。进入军区总院大门真有点象刘佬佬进了大观园不知往那里走了。在医院里有一道漂
亮的风景线,那就是年轻的女护士,传说有的军人因病住院还有了红颜知己,还有很多的军人
提干后,女护士成了他们追逐的对象。看病的人很多,有军人,而更多的是藏族同胞,让我十
分敬佩的是驻藏部队军医的奉献精神,看病的藏族同胞因自然条件的限制,身上往往又脏又臭,
他们从来不赚弃,诊断十分认真而耐心,加之语言不通,高原反映、物质短缺等等,相对于内
&&&地来说困难可想而知,可见当时毛泽东时代的民族政策和军民关系。我挂号到眼科,大夫用仪
&&&器检测近视的度数还不到0.5,我提出配眼镜,可当时的军区总医院没条件配眼镜,大夫只好给
我简单用仪器做了瞳孔放大,没有什么药物治疗。由于瞳孔放大后不敢见阳光,在阳光下睁不
开眼睛而流泪不止。在返回的几个小时的路程几乎是摸着墙跟走回招待所的。回想起当年的情
景历历在目,有一种失魂落魄的感觉。就在我来拉萨的第三天,我和杜技师一起来到拉萨市最
大的百货商店,用节省下来的津贴费买了一块瑞士“梅花牌”手表,价格是168元,也是我当时
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一笔资产,当时钱不够还借了陈生琪十几元钱。这块手表仍然保存完好,成
为我的珍藏!这里顺便说说驻藏部队战士的津贴吧!参军的第一年津贴费是10元,第二年是11
元,第三是13元。当时驻藏排级干部的工资为76元。相对内地驻藏部队的待遇是最高的,能高
出近一倍。这对稳定边疆部队的军心起到很重要作用,体现了毛主席在政治、经济、军事政策
的正确,当时全国的工资政策主线是向老少边区倾斜,按地区类别拿工资,越是艰苦的地区工
资越高,越是艰苦的工作岗位工资越高,而大城市工资低。毛主席逝世后,精英们上台后工资
政策正好相反,条件优越的东南沿海和大城市工资高,减免税收,信贷支持,集全国财力支持,
而老少边区的贫困地区则工资待遇低,高税收,取消信贷支持,导致大批的国企破产倒闭,
“孔雀东南飞”,人才流向发达地区,贫穷落后地区成了的牺牲品。当兵两年的津贴费总数是
252元,每月购买肥皂、牙膏、毛巾等生活用品也要花去4~5元钱,第三年我托人买了一条林芝
毛纺厂出的草绿色毛毯30元,后来又托李参谋买了一条“拉舍尔”花色毛毯45元,这条花色毛
毯我一直舍不得用,至今还珍藏着没有使用。军营里的春节七三年春节前,我给家里早早写了
一封信,向我的奶奶、父母、叔婶及弟妹们拜年,孰不知西藏发往内地的信件少则两个月,多
则半年,当家里收到信时已是阳春三月了,特别是冬季大雪封山就更费时日了。
春节到了,是我们新兵的第一个春节。由于部队地处边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一般都要进入
战备状态。部队的春节虽然没有了家乡的热闹,可节日伙食是高标准的。节前,部队从内地调
进了一批冷冻的鸡鸭鱼,当时在内地是很难享受到的,用“富强粉”面蒸的馒头雪白雪白的,
还有大米饭,为了照顾到南、北方人的口味,面食与米基本上一半对一半,食用油是豆油,白
糖、茶叶,还有橘子、梨、苹果等水果罐头,这是我最喜爱的食物。唯一的缺陷是没有新鲜蔬
菜。当时内地就拿工厂来说,每人每月粗细粮的比例是3:7,食油不到一斤,肉类3斤左右,都
是凭票供应。甜食是我的偏好,部队炊事班有个天水老乡叫邹治贤(71年老兵)对我很好,常
给我拿些水果罐头或白糖茶叶,那时我喝茶时放半茶缸子的白糖,再加点茶叶和橘子皮,那味
道可叫一绝!那时部队干部每人第月发一个罐装奶粉,那质量绝对的纯,放上一匙奶粉再加些
白糖那是绝对的好喝,李参谋和杜技师总是把发他们的给我,还有朱永林、王股长也是我沾光
的对象。由于部队生活条件好,在不到2年的时间我的身高由入伍时不到1.6米猛增到1.76米,
记得有一天吃中饭时司令部的干部战士开玩笑的好“小薛,你再不能长了,再长就像马其明
(机要参谋,上海人,1.8米的瘦高个)一样不好看了”,有的说“你看还是部队生活吧?”,
是啊,我永远不会忘记部队这个大“熔炉”锻炼了自己,才有了我后来的成长和进步!
还的一个小插曲,为了过个好年,气象站站长宋绍丽到附近的老藏民家里用3包上海牌
“劳动牌”香烟换来了一头毛驴,三包香烟每包0.15元不过0.45元钱,那时的藏民还没有公平
&交换的意识,他们手中的钱是通过上交国家换来的钱,就是有钱也没有地方花。藏民很单纯、
真诚,谁对他好,他什么都肯付出,但你欺骗了他,一旦被他发现就会跟你玩命。宋站长把换
来的毛驴牵到伙房后边栓好,叫我们警卫排的战士一起杀驴。我们来了五个人,“刽子手”是
宋站长,他拿着一把长刀。我们几个把毛驴按倒在地上,有压住头的,有压住腿,老宋开始动
刀了,大家看着驴没气了,就松开了手,这时突然间毛驴活了,翻身站起来开始蹦跑,吓得大
家四处乱躲,不知所措,只见那毛驴脖子上流着血乱崩,渐渐的没了精神,我们又连忙上去按
倒了才完成了杀驴任务,毛驴肉也丰富了战友们的餐桌。还有炊事班每年要养几头猪,由于部
队吃剩下的饭菜全喂了猪,猪长的又肥又大,春节少不了杀上两头。年三十日部队惯例要包饺
子,各部门把面粉和饺子馅从炊事班领了回来,先由老兵们作示范。三寸长的擀面杖在老兵岁
永祥的手里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一样飞快的旋转着,那么灵活,那面皮飞一般的出来了,包的
人速度也很快,我们这些新兵看得眼花缭乱,感叹不已,真是绝活儿。不到一个时辰饺子包好
了,各班拿着去炊事班蒸。只有馆子还不行,警卫排从各班抽出五个人去炊事班帮厨,准备了
丰盛的节日菜肴,鱼鸭鸡肉具全,有油炸丸子,糖醋里几,红烧肉、腐竹肉片、干笋炒肉等等,
晚上六点正式开始会餐,司令部七八十号人,在大礼堂摆了七桌,先由陈明善参谋长发表祝酒
词,一是过节不能忘记战备,二是欢迎新战友过第一个春节,不要想家,部队就是你们的家,
三是不能过量饮酒。最后,参谋长陈明善高高举起酒杯向大家祝酒。在席间有位股长问一位新
兵(甘肃老乡)“部队过年比你们甘肃老家吃得好不好?”,你想他是怎么回答的?他说“部
队天天在过年”当时引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看看我们甘肃人多实在!军营里的绿菜地当兵第
一年的春天到了,山南地区的贡嘎县地处雅鲁藏布江畔,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属于西藏的农
业区,我们团部每年都要支农,帮助农民平整土地。司令部被分到贡嘎县靠西边的山坡上平整
土地,虽然是初春季节,可天气还是十分寒冷,紫外线也很强,昼夜温差大,无霜期只有四个
月。这个季节风沙大,常常看到大风卷起的砂砾漫无边际,打在人的脸上,眼睛都睁不开,风
吹起的石子有大豆一般大,战友们戏说:“西藏好,西藏好,风吹石头遍地跑”,营房冬季要
用报纸将窗户全部糊住,即使这样大风过后室内桌子上有麻钱厚的尘土,看看那山坡下的堆积
如山沙子,就知道西藏风沙的利害!那时,藏民们种地可不同与内地那么精耕细作,用拖拉机
翻地,人工抛撒种子,开挖水渠抽取江水漫灌,因山南地处雅鲁藏布江河谷,是尚未开发的处
女地,虽然土地中有很多的石子,但土地十分肥沃,日照充足,一般不用施肥长得也很好。每
到星期天或晚饭后,我们和朱永林、莫保明、陈生琪、王瑞宾等到营区外的农田散步,藏民的
麦子长得很好,细细观察才发现西藏小麦是多麦穗的,内地的小麦一根杆上只结一个麦穗,可
西藏的小麦一个杆上结几个(3-4个),我深感惊奇。扯远了,言归正传。我们刚到部队时,老
兵们一年内刚建起的营房,全是各连抽出的老兵打土坯建起来的,要不然还没有房子住呢,感
谢老兵们的付出。没有新鲜的蔬菜吃,这是驻藏部队最头痛的事,刚到部队上顿下顿都是吃罐
头、脱水菜或压缩饼干。脱水菜虽然下锅之前,经过长时间浸泡,成倍的膨胀,但怎么也不能
恢复到原来的口感,顿顿脱水菜炒罐头猪肉,或者海带烧罐头肉汤、黄花菜粉丝汤,就像干柴
火一样干涩难咽。高原空气稀薄,再好的美味佳肴没有足够的氧气相随也索然无味。日复一日
的脱水菜或者是炒蛋黄,甭说吃,看见就饱了,但是不吃怎么能保存体力,战友们一个个紧锁
着眉骨,硬着头皮往下吞,吃饭成了一块形影不离的心病。曾记得刚到部队时炊事班把黄豆煮
熟炒罐头肉当菜吃,平生从来没吃过,开头几顿觉得很新鲜,吃得有滋有味。那些老兵早就吃
腻了,白花花的大米饭吃不完连饭带菜倒进了泔水桶里,眼睛都不眨,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
令我们这些刚刚从内地来的新兵疑惑不解,时间一长也习以为常了。由于体内长期缺乏维生素,
加上山高缺氧,风吹日晒,几个月下来,我们这些从内地来的年轻小伙子,紧随着老兵亦步亦
趋,指甲凹陷,稚嫩光鲜的脸蛋骤然变得黝黑粗糙,嘴唇干裂,手脸脱皮。严重的口腔溃疡,
牙龈出血。战友们面面相觑,年轻的心逐渐变老。见到团部给我们警卫排划出了一块块菜地,
在团部大门的左侧围墙内有一块约10亩左右的菜地,这是我们一镐一锹辛辛苦苦挖出来的,菜
地经过精心的管理,一块块田垄整齐有序,沟渠纵横。虽然无霜期很短,农作物难以成熟,却
十分适合种植几种蔬菜,如萝卜、菠菜、小青菜。在西藏地区因高原气候,中午紫外线很强,
午休时间比较长,一般到下午3点以后开始上班。那时,我中午从不休息,独自在炊事班后边开
出一块半亩地的菜地,自用炊事班流出的水浇地,种的是大白菜、包包菜(莲花白)和萝卜,
用废弃的油漆桶掏粪施肥,锄草浇水。由于土地肥沃,加上入秋后雨水增多,记得那年种的包
&&&包菜有一棵被藏民的毛牛啃了半拉,到收获时还秤了50多斤,大个的萝卜足有10多斤,&据说西
&&&藏博物馆内展出的大萝卜有60多斤。做豆腐是我从部队学到的。我们都要轮流到炊事班帮厨做
豆腐,炊事班老乡邹治贤教我们如何做出豆腐来。先要把黄豆用清水泡上4-5个小时,然后是磨
豆腐,有一个50-60公分圆石磨,上磨盘的靠边处有个洞,镶进一个木桩,木桩上边连着一根长
长的木棒,一个人利用上磨盘的离心力推拉木棒,磨盘就会转动起来,另一个人则往磨眼里放
豆子,一边往磨眼里浇水,磨出的豆浆流到下磨盘中的铁皮槽里,铁皮槽有个喇叭口把豆浆流
进下边的铁桶里。这是第一道工序。第二道工序:是过虑豆腐杂。用一个2米见方的纱布绑在房
梁上,再用瓢往里边加豆浆,再适量加水稀释豆浆,摇晃纱布,纱布里的豆杂达到一定的量后
&包起用手拧干取出,依此反复,过滤出的豆杂是喂猪的好饲料。第三道工序:是卤水点豆腐。
把豆浆放到大铁锅里,适当加些水煮沸,这时就可以喝豆浆了。要使豆浆变成豆腐,就是把卤
水均匀的洒入豆浆中,卤水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
这时就可吃到可口的豆腐脑了。再用纱布包起来挤出水分,豆腐脑就变成了豆腐。就在司令部
炊事班旁边的一个简陋篷子里就是豆腐房,开始推磨不得其法,慢慢也就掌握了规律,我们两
人一个上午磨出了两大铁桶豆浆并过虑出豆渣,到中午时就吃上了自己磨的豆浆和豆腐脑,自
己的劳动果实,自然倍感好吃,再加上些白糖就更好吃了。整整四十年过去了,再也没有见到
邹治贤,他是我们甘肃天水市清水县人,他虽然没有文化,但为人善良,是一位难得的知己,
待我如同亲弟弟一般。说起种菜,还有一个小故事。七三年春夏之交的一天,班长带领全班到
菜地翻地种菜,有的扛着铁锹,有的拿着镐头和铁扒子,这里的土地虽然肥沃,可由于是河床
地段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石子,要用镐头才能挖动,然后用铁扒子把石子分选出来,一个下午我
们开出一大块菜地,然后把挖出的石子堆放到地垅边上,种上萝卜、白菜等,劳动快要结束时,
我去上侧所,返回时他们已经回营房了,我就直接回营房吃饭了,全然忘记了自己拿的铁锹。
星期天的晚上,按惯例是雷打不动的班务会,班长贾萨路对上个星期工作小结后,看看大家还
有什么需要说的,这时有个四川老兵(山羊胡子)突然发言,直接点名说“薛锋对国家财产不爱
护,菜地劳动结束后把铁锹丢在了菜地,辛好被我发现拿了回来”,这时的我倍感突然,一时
有些发懵,不知道怎么回事?班长开始发话了,对我提出严肃批评,还说要向老同志学习,我
也在全班作了自我检查,说“自己粗心大意,把铁锹忘记拿了,赵&&老同志和班长对自己批
评的很对,自己诚恳承认错误,今后一定改正”,我明白班长的用意,其实他心里是极不赞成
把这么一件小事在班务会上提出来,批评完全是为了照顾老兵的面子。最后班长又布置了下周
的工作,也再没有提起此事。七三年年底司令部进行年终总结,我因利用业务时间种菜(上交
&炊事班1800多斤)得到司令部的特别嘉奖一次,又在团部年度评选先进嘉奖一次,在表彰大会
上还获得一件“涤确良”衬衣的奖品。当时“涤确良”衬衣是刚出来的新产品,显得十分的珍
&&&&&&&军营里的夜半惊魂
七三年的秋天,我因感冒住进了卫生所,病有好转还未全愈,一天的夜晚风雨交加,熄灯
后我渐渐入睡,在梦幻中隐隐约约听到门外过道里有人低声说话,灯也亮了,不知外边发生了
什么?我惊恐中起床穿衣,当我开门后有两个甘肃老乡全身湿透,蹲在地上垂头丧气,长声叹
气,我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说“出大事了,后勤处的刘水英被警卫排的老乡打死了”,真是
&骇人听闻。我走到院子看到站满了人,我到对面的手术门口,只见手术床上用白布单覆盖着,
&满地是血水,伤者因抢救无效死亡。
原来那天晚上十二点多,警卫排二班战士田思信是晚上十一点接班到团部大门口执勤,十
二点多,突然有三个打着手电的人朝团部大门走来,惊慌失措的田思信急忙子弹上镗对准来人
喊话“口令”,但对方置之不理,继续往前走到大门口,这时悲剧发生了,田思信对准他们三
人连续开枪射击,一枪从另一的头上飞过,一枪打在了大门的水泥墙上,一枪打准了其中一人
的心脏倒地。其中二人惊吓才忙喊“自己人,别开枪了”。
“砰!砰!砰!”三声枪响!划破了漆黑的夜空,惊动了熟睡中的全团官兵,大家不知道
发生了什么事情,猜测发生了敌情袭击,第一个冲出到大门口的是警卫排副排长姚忠国,当他
看到发生误伤事件后,按规定在紧急情况下,向空中连发三枪,这更加重了人们的紧张情绪。
当团长赶到后,急令小车司机开车急救,西藏的秋季天气渐冷,小车怎么也发动不起来,大家
推着发动起来后救人,但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逝者是一位70年老兵,为人忠厚,在部
队表现十分突出,战友们无不失去这样一位好战友痛心。
这个事件对全团震动很大,在全西藏部队进行了通报批评,对团司令部及警卫排领导进行
了处分,对田本人调离团部到部队驻拉萨招待所做炊事员,对田从轻处理考虑到是新兵,对方
三个当事人也有过错,只给了个警告处分,调离脱离环境也是对他本人的爱护!
这里还需补充说明一下,这三个人都是团部的甘肃老乡,两个是司令部炊事班和警卫排的,
一个是后勤处的刘水英。警卫排二班天水兵高平安的母亲逝世,部队批准回家,可手头的钱不
多,三个同乡连夜去连队老乡借钱,晚饭后出去,门卫没有交待,夜间返回,路上说话没有注
意到哨兵喊话,发生了意外。同时,这件事情给部队带来很大的压力,也给甘肃兵带来了很不
好的影响。再说田思信也是我们同一批甘肃兵,还是陇西的,他的哥哥是机修厂复转军人田思
秀,为人忠诚老实,参军临别时对我们说“到部队要相互团结,多帮思信,他是农村人见识
少”,但他弟确实不争气,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应该吸取沉痛教训,部队能从轻处理,今
后应该好好工作才对。此人调到拉萨招待所后,又盗窃司务长公款被抓,又调到“拉指”做炊
事员又调戏军人家属,当兵不到两年就被遣送回家,丢尽了甘肃兵的脸面。
戏说杜翁醉酒
戏剧里有一出好戏《贵妃醉酒》,我这里要说的是我的好朋友军械修理所的杜技师,自诩
为“军中酒仙”,喝个半斤八两不在话下。七四年的元旦刚过,部队又一批老兵即将退役离队,
自然要欢送老兵,此时的老兵们心情十分得杂,走的留的心态不一,各自有各自的心思,但共
同之处是内心郁闷,“酒逢知己千杯少”,几杯下肚酒浇心头,言语多了,嗓门儿也大了!
这天晚上部队大喇叭上通知,大礼堂放映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很早前就听说这部电影
很好,很苦,大凡看过的人无不流泪!晚饭后,我正收拾桌面上办理退伍证的资料后准备看电
影,这里杜技师跌跌撞撞、满身酒气走了进来,我问什么他也不理,只见他拿起一支蘸水笔在
浆糊里捅了几下,在一张白纸上一边画一边说“这是高家庄,这是马家河”,把我笑得前仰后
合肚子直痛,这时他什么也顾及不了了,在房内一角开始小便,真是没有办法,这时陈生琪正
好来叫我一起看电影,一看杜技师醉酒了,去喊了几个警卫排的老乡一起来劝。可他真醉了,
瘫在在上不能动了,大家怎么劝也不行了,电影是看不成了。正值大家发懵不知所措时,他突
然跑出去直奔菜地,当我们赶到时,他正好坐在一块冰地上,我们欲去扶起,他喊着“谁也不
许过来”拿起土块向我们打来,这可怎么办?在冰上坐时间长了会得病的,军人吗有迂回战术,
前边几人吸引,两人迂回后边乘其不备将其“拿下”,送回营房休息。安排好杜技师睡觉了,
可电影《卖花姑娘》也散场了,为了战友、朋友、同乡之情,舍弃一场电影算得了什么?
说了杜翁醉酒,再说说与酒有关的一件事。七五年的春节,传说由于部队要解散,有的说
我们这个部队是林彪的黑部队,有的说邓小平复出后整顿军队,认为军队囊肿要裁军。总之人
心慌慌,转眼就到了春节,那时还没有电视,就连收音机部队也不允许听,生活单调乏味。杜
技师提议,由我操办一个小型甘肃老乡春节联欢会,从军事战略来说“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
全”,地方就选在了团首长小院子招待所套间房,为了隐蔽老乡们乖着夜色“鱼贯而入”。我
准备好了几个菜和酒,杜技师又带来两个菜,大家真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俗话说“酒壮
怂人胆”,几瓶酒下去,大家开始胡吹海喝狂欢,快到了天亮,大家东倒西歪地躺在床上。人
多床小,不知什么时候我醒来发现杜技师好几个滚到了地上,我也喝多了,陈生琪也醒了,我
们两扶他们怎么也扶不起来,只有顺其自然了,他们几个在地上过了一个有“意义”的除夕夜。
西藏的冬天特别寒冷,加上部队没有任何取暖设施,就是烤火的柴禾也没有,全靠的是年轻体
当兵快三年了,部队规定服役满三年可申请探亲,三年没有见到自己的亲人,其心情可想
而知。因为是公务员原故,只能向团长或政委提出。当我向团长提出想探亲时,很快得到批准,
是也是全团73年兵中最早批准探亲的。我到司令部军务股办理了《军人通行证》,军务股是我
&的“娘家”自然熟人好办事,我在军务股当打字员时就是管全团公章,一枚是对外番号:“中
国人民解放军西藏2479部队”,另一枚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射炮兵独立第一团”,上报
上级文件、办理《军人通行证》,以及办理《退伍军人证明书》等,其实办理开证的就是我的
徒弟打字员李泽琴,四川人,75年兵,小伙子长得很帅,军务股是管分兵的自然挑选最优秀、
长得漂亮的小伙。
那时军人探亲回家有两个途经:干部一般都是乘飞机到成都再中转,战士一般都到拉萨找
地方车搭乘便车回内地。本来司令部是有条件乘有进藏的军航到成都或兰州的,等了几天,碰
巧此段时间没有进藏军航,我只好乘部队车到拉萨。
那是日,西藏进入10月后温度就会降到零度以下,晚上天气寒冷,好在没有下
雪。那时后拉萨还没有通往内地的公交车,只能到地方运输公司搭便车。我到拉萨住在了西郊
部队招待所,那时的我还不到20岁,自己找车回家真还有点打怵,虽然是西藏边陲还比较落后,
好在当时的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好,要是现在部队也不敢让军人带枪支、找便车探亲。那时干
部探亲还可以携带手枪的,如干部携带枪支要在《军人通行证》上注明,那时的社会治安状况
&& 可以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也只有毛泽东时代做得到。看看现在的社会,偷盗、
抢劫、黑社会、黄赌毒五毒俱全,谁还敢带枪支啊?清晨,从招待所步行到拉萨市,找到了运
输公司进了大门,向门卫说明了情况,一位大大叔指着前方正在发动车的司机,让我与司机师
傅联系。当我走到他的面前说明来意,相互介绍了一下,热情的告诉我他姓姚,今天装货明天
起程,让我明天天亮前赶到起程。就仅仅这么几句话就这样定下了千里行程,这要是现在司机
也不敢带人,怕遇上歹徒出意外,即使带你也得拿金钱说话,那时的人没有过多的金钱意识。
第二天,天未亮我就出发了,冯师傅已经发动起车在等着我,姚师傅是江苏人,四十多岁,
待人可热情了。他们长期从事运输行业,一般都是单独执行任务,青藏线上风雪交加,人烟稀
少,特别是冬季要穿越青藏高原就更具危险,如果带上人出藏,反而遇到不利情况能有个帮手,
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叫“双赢”吧!
出发了!这是一辆当时性能最好的进口“日野”大货车,输出动力大速度快,坐在宽敞明
亮、又有空调的驾驶室里,心情十分的高兴,我们只用了五天不到的时间就到了柳园,全程
2000公里,一路平安顺利。
临行前,我还准备好了几包香烟给师傅吸的,除此以外再没有什么东西了,冯师傅带了不少
&吃的东西,有饼干、橘子、苹果等,冯师傅很热心,吃的东西都分一半给我吃,就像待自己的
孩子一样,真是不好意思啊。一路上,我能做的就是看到师傅开车累了就给他点支烟,好在车
上装有点烟器。
一路上,青藏高原风光映入我的眼帘,公路在山脉中蜿蜒,高山白雪皑皑,汽车穿梭在山
嵴之间。第二天的下午,过了唐古拉山口后,冯师傅因长时间开车特别劳累犯困,便将车靠边
停下,说他太累了,让我来慢慢开,可我从来没有摸过车,我真后悔当初当个汽车兵,这时正
&好可替换冯师傅休息一回儿有多好,我说从没开过车,他只好扒在方向盘上休息了15分钟。我
也借机下车活动一下身体。这时天气突然变了,下起了鹅毛大雪,眼前的景色太美了,天茫茫
&冰雪刹时覆盖整个世界,公路绵延在半山腰间,放眼望去,半山坡上牛羊成群,在风雪中时隐
时现,牦牛就象在水墨画中,身上落满了雪花三三两两拥挤在一起,羊群更象天上的白云一般,
在风雪中更显洁白,山下一片圣洁的湖泊还没有完全结冰,湖面腾起的湿气朦朦胧胧;藏胞们
挥动手中皮鞭驱赶着牦牛,而羊群则用皮带(中间大两头小)夹着土块抛出驱赶,十分精准,
不论春夏秋冬总是穿着皮帽和皮衣,即使冬天一只胳膊也露在外边,给人一种天然的粗犷,情
性纯朴,就象那纳木错湖水一样圣洁。
回到车上,冯师傅已经醒了,也显得精神些了。下雪了,车速也慢了许多。那时,青藏线
上车辆平均每公里有一车辆,大部分是柏油路,也有较少的沙石路面,更没有高速公路,青藏
线虽然高原气候冰雪天气多,但地势相对平缓,车速还是比较快的,比起我们新兵进藏走了13
天,这次探亲不到5天就算够快的了,而且到了甘肃的柳园,一是车况好,二是运输新兵人多车
多车速很慢,安全重要,要是现在3天不到就到了。
一路上早起晚归,每天6点就起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发动车,因天气寒冷发动不起来,车
场上大家都忙着摇车,一片“咣当、冈兹”声音,有的还用喷灯烤热发动机,有的相互帮忙用
已发动起来的车拖车发动。冯师傅打上一壶热水往车上加,摇车自然就是我的活儿了,刚开始
不用劲,慢慢得了要领。车发动起来后,开始吃早饭,到了晚上找到招待所先停车放水,防止
发动机冻裂,登记住宿吃饭,中午往往因赶路误餐饿肚子,所以司机一般胃口不好。
冯师傅把我送到了柳园火车站,在感激声中我们分别了!那时的柳园车站很小,只是五六
间平房那么大,刚下过雪,道路很泥泞,火车开动的那一刻起,回家的心情悠然而生,让我最
相念的是奶奶,离别三年不知奶奶身体可好,那时打电话可没有现在方便,几乎没有可能,写
信少则一月多则半年,我回家家里人是不知道的,如果我奶奶知道我要回来,老人家一定在天
天期盼着孙子的到来!
&& 第二天(10月16日)的晚上到了陇西,回到了我原来工作过的机修厂,三年时间让我感到
陌生了,好在有朋友,也是我的老大哥赵齐林、吕维俊等,许多熟悉的工友们都来看我,见面
第一句话就说:”啊!长这样高呀!”,是啊,我参军时个头不到1.55米,现在1.78米了,难怪
大家惊呀。记得来看望的有尚振东、李国栋、党振兴、牛国繁、史载礼、杨凤仙、攀利亚、何
世昌、候耀开、罗玉春、张政海、张四四等,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就急匆匆坐上了回家的车,离
家越近心情就更迫切。
马营到了!还要步行15华里才能到家,两个提包装得满满的,压得喘不过气来。很长时间
没有下雨了,土路上厚厚的烫(浮)土,路上行人也很少,即使碰上个行人也是不认识的。
离家越来越近了,我能感觉到我的心加快了跳动,过了窖门村,再走几里就到我的家乡——
石峡口营,沿着河畔小路上了鸡脖树旁,一眼看到整个村子,虽为深秋初冬,高山下黄土地上
那金黄色树叶覆盖着整个村庄,映衬下的房屋显得古老而苍桑,再往前走就是我童年的小学,
隐约听到学童“啷啷”读书的声音,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那简陋的校舍,桌子是块很窄的木
板,上面坑坑洼洼不平,长条凳也不稳,窗户用纸糊,学字用树棍地上写,黑板用墨汁涂的,
老师上课敲几下古钟。
最让我感慨的是小学的环境好,校园里有剌梅、牡丹、芍药、向日葵等,校外左边有球场,
学校的上方是全村人供奉的神庙,主要是供奉的是李太白爷,凡村人有个病啊灾的或考上个大
&学、婚丧嫁娶、逢年过节都要到庙上烧香。往左下边有一条清澈的河水自东向西流过,溪涧两
眼泉水汪汪,全然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人常说,有山有水才是好风水,我们村庄两边环山,大
山小丘,一条大河的上边是石峡,村舍被高山环抱,沿河散落着人家。唯这边风景独好,村落
的河对面就是村小学。
我的家就在这村庄的中间位置,大门临街道,河边柳树成荫,还有一个不小的菜园,靠沟
边二层处有杏树,杨树、剌梅,还有那杨树上筑起的喜鹊窝。大概到下午3点,快到家门口了,
一条大黄狗蹲在门前,看到我来并没有叫而是摇着尾巴“欢迎”似的,奇了,我走时并没有这
条大黄狗呢,它怎么认得我,看来狗有通人性的灵感。刚要进大门,我大妹看到我,就喊说
“我大哥回来了”,接过我背上的东西就一起进了门,奶奶、妈妈听到后也从屋里走了出来,
我激动得流出了眼泪,奶奶和妈妈都十分的高兴,奶奶让我上炕取暖,拉着我的手问个不停,
我连忙拿出了带的东西,有鱼罐头、水果罐头、点心饼干、酱米条、白砂糖、各类糖果等,还
有从部队带来的各类飞机模型。这时叔叔来了,怀里抱着个不到周岁的孩子,寒喧几句后,叔
叔说“你走后你妈妈给你又添了一个小妹妹”,我一下子有些接受不了,心里犯嘀咕:唉!怎
么又生一个妹妹,这就是我的小妹薛艳萍。家里人很快通知到了在北城公社上班的父亲也赶了
回来,家里开始热闹起来,爸爸杀了两只鸡,还吃上了妈妈做的手工面。
第二天,村子里的人在“小除湾”挖洋芋,那时还是毛主席领导下的农村集体社队,到了
下午,奶奶告诉我,咱们家分得的洋芋让我去担。我挑上两只“掩子”(即罗框)出门了,半
路上碰上村子的老九媳妇,问我“你涩时候来到”,我呆了半天也不知怎么回答,是我最不好
意思的一件事,用土话回答记不起了,用普通话吗怕人家笑话,我突然想起来了,忙答“错儿
个来到”!一路上遇到的人越来越多,有长辈,有同学,也有儿时的小伙伴!离开家乡整整四
年了,许多小孩子不认识了,还有新增的新媳妇,变化还是比较大的。“小除湾”是离家比较
远的山上,挑起沉淀淀的担子没走多远肩膀就痛,还不如人家小媳妇呢,为了面子只好忍着。
(本文作者当年的照片)
摄于1972年入伍当年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酷划到底能不能赚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