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与股市的关系投资,有何关系

张曙光谈宏观经济与品牌经营关系(组图)(2)_伊人风采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张曙光谈宏观经济与品牌经营关系(组图)(2)
企业该如何应对策略和品牌发展
  与此有关的问题就是汇率政策,汇率政策确实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问题。咱们汇率现在在缓慢的升值过程中,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升值的速度在加快。为什么说升值呢?升值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短期的升值压力,是由于我们的两个顺差造成的。还有一个就是长期的升值压力,是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与失业率增加,竞争的提高造成的。而这一点来看,中国为什么会升值?我计算了一下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制造业、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和工资的增长,大概得到这么一个结果,从1990年到2005年,2000年它在中国的劳动工资增长了5倍多,而劳动生产率增长了6倍多,而同期美国的工资和劳动生产率只增长了不到2倍,而工资的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比较,如果是把劳动生产率搁在上边,工资搁在下边,比较中国的增长速度也快于美国。说明什么呢?说明你的产品的成本降低,成本降低了竞争力增强了。北大的娄丰教授也介绍了中国和OECD国家的比较,同样有一个趋势,中国劳动率增长快于工资增长的幅度,也快于其它国家,所以说中国的汇率提高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汇率升值也必然受到影响,这个问题也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走向发达的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事情。所以,中国现在汇率的升值应该说是有它的客观需求的。
  咱们现在从日选择了开始不断升值,缓慢的升值有缓慢升值的好处,也有缓慢升值的弊端。好处在于企业可以慢慢地来消化升值的影响,但是它不好的地方就是造成升值预期,使得热钱的流入压力增大。事实上从咱们前两个月贸易顺差增长那么快,很多外资的进入,因为升值是缓慢的,这个过程是不可改变的,进来有它的好处。这里关键是咱们如何能够进一步来开放市场,因为现在外汇储备主要是提出要长汇率,但是现在这个过程你想这个样子,但是不可能。为什么呢?相反老百姓一拿到外汇马上就换成人民币。一是因为处在升值的过程中间,二是因为兑现的工具很少。国际上现在外汇市场一天24小时都可以流通,咱们到银行里结算汇率可以看到,只有上午9点到下午5点,所以有很长时间不可以做。所以,外汇市场存在很多问题,也需要来调整。当然最近外汇公司多了,要用外汇,我觉得成立外汇公司有好处,不应该由各个部门争夺这块肉。从汇率的政策来看,升值过程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升值的幅度还可以提高,从这两年来看升值幅度达到5%也影响不是太大。当然这个过程是一个调整的过程,调整的过程肯定是要有成本的,因为升值以后必然会对国内造成一些紧缩性的影响,这是我们需要来考虑的。所以,其它的政策就需要相应地来配合。
  现在货币政策也是紧的,汇率政策也是紧的,我们就来看财政政策。大家知道两会上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两税合一”,“两税合一”讨论了多少年,其实咱们入世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得税的优惠实际上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投资环境还不好的时候就出现这个问题,现在不管中国投资的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有很大的改善,而且中国经济增长得很快,外资总想进入来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外资不来的问题,而是来了从咱们现在来看,国内资金也并不是那么短缺的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应该有所选择。而咱们的税率优惠政策实际上是激励外资进入的政策,而这种政策是靠牺牲国内企业的利益来达到的。为什么呢?如果两个一切条件都一样的企业,就是税率不一样,在市场竞争里边,税率低的企业必然要竞争力高于税率高的企业,因为税率低利润就多,利润多投资的吸引力就大。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就可以看到,利润肯定会高。而且现在同外资的合资过程中,有一个资产的市场估价问题,市场估价汇率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汇率高的企业市场价格必然低。实际上咱们内资企业的税率高,实际上也减少了咱们内资企业本身的价格。所以,这个政策确实应该改变,但是讨论了这么多年,由于部门的利益,由于地方的利益,没有解决。尽管现在是姗姗来迟,总体来说是一件好事情。好就在于它使得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一个平等竞争的条件下,而且由于这样一个做法,实际上是一个减税政策,因为内资从原来33%降到25%,内资从原来的15%提高到25%。但是由于外资的比例比较小,内资占比较大的比重,所以总的结果是要有减税政策,减税实际上是把利益留给了企业。留给企业以后,不光是对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日子会好过,而且从宏观上来看,它是一个扩张性的,促进企业发展。出台这个政策就有可能缓解或者消除我们汇率升值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可以对现在的货币政策给一定的支持。
  从这些情况来看,中国目前的状况可以说是货币政策紧的趋势还会持续,汇率还处在一个升值的过程中,升值的幅度有可能还加大,财政政策从主要的来看会相对扩张一点,因为是减税。两税合理解决,利用外资税率重要的政策就是增值税,增值税现在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这在1993年反通货膨胀时制定的政策,但是一直没有改变,前两年振兴东北,把这个政策给了东北,而且是增量部分。原来财政部税务总局计算,要减130多个亿,但是最后剩了50多个亿,实际剩下来减了20多个亿。本来这个政策实施以后应该在全国推开,但是咱们没有。去年中部振兴,又把这个政策给了中部,其实这个政策可以说既是一个实际优惠政策,也是一个歧视政策。因为你给这儿优惠,给那儿不优惠,就会出问题。两税合并以后,对搞技术的企业优惠是有利的,对西部地区优惠,这是鼓励资金流到西部去。但是可以看到增值税政策这样实施是有问题的,现在国家还用歧视性的政策来调控经济,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所以,现在两税合一,下一步应该在推进增值税的转型上下工夫。如果转型转到25%,大家可以看到又是一个减税的空间,而且现在有这个条件,因为财政收入增长的很快,去年3.9万亿,而且增长20%,超过了经济增长的一倍,这是有问题的,因为税收是来自于经济。增长的这么快,实际上是没有依据。而且政府的钱多了,对整个市场化的进程也不利,因为政府掌握的资源多了。政府掌握的资源多了,市场相对就少了。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恐怕咱们下一步推进增值税的转型问题是我们各界需要努力的一个问题。
  下面简单讲一下在这样宏观的形势之下,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在品牌发展上应该如何做?
  大家知道宏观问题是一个短期问题,是讨论经济波动的一种走势,就遇到一个周期问题。宏观的问题和我们微观的决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要考虑的问题。因为在中期的什么阶段上来投资、决策,这是有一个相当大的关系。当然一个经济已经跃过了高峰往下走的时候,这时你再去投资,你遇到低潮,投资肯定失败。而当经济周期处在上升的阶段时,你去投资可能是有利的。所以,我们观察宏观经济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这个问题。企业观察了这个现象,来选择我们企业的投资和扩大还是收缩,恐怕我们选择另外一个政策,在收缩期企业经营比较困难,和在扩张期就应该有不同的办法,这时也正是你调整的时期。从这一点上来说,企业是需要观察的。
  另外,这样一些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对我们企业也有很重要的影响。比如服装企业,现在服装的出口在中国出口里边占相当大的比例。汇率升值对于服装企业的出口任务就会有影响,因为升值再加上国内投资的上升,一方面成本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本币的升值以及价格因素,也在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要考虑如何来应对这些因素。你怎么能够在你企业内部技术、管理上能够进行调整和改革,能够消化这样一些不利的局面,而且在很多操作上可以想办法规避汇率的风险。
  再比如说宏观上的货币政策,你的贷款利息提高以后,利息成本就增加了,这时你如何去选择贷款,如何去在这方面解决你的问题,可能也是需要考虑的,而且你的融资怎么解决,从哪个来源,是从银行的贷款还是从资本市场上融资?你是走股票的融资,还是选择一些债券融资?因为现在近两年的情况看,债券市场的扩容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从情况来看,前年大概企业债增长了100%多,去年增长了50%多,短期融资债增长了110%。所以,你是从哪个渠道来融资,可能对于宏观政策的考虑,在企业的选择上也是很重要的。
  服装行业确实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品牌问题。会上也来了好多老总,都想创自己的品牌。其实品牌是一件很重要的问题,品牌是一种资本,是一种商誉,是一种资产。既然它是这么重要的东西,品牌谁来认定?不是政府认定的,也不是工商部门认定的,而是市场和竞争选择的结果。如果有什么指标来表示,你市场的占有率多大可能说明你品牌的价值有多大。从这一点来说,品牌问题恐怕是要我们通过创新,通过企业家精神来组织的问题,而不是政府认定的问题。创新有很多,要有思想理论上的创新,要有组织制度上的创新,而且要有技术工艺上的创新。只有这样一些创新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使得我们能够创造出自己的知名品牌。企业是采取什么样的组织方式,是一体化还是处在市场的竞争里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可以和一体化的大企业有着相同和不同的一些比较。比如相同的,都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之上,都是利用规模经济。但是可以看到一体化的企业是一个纵向经济,把很多东西弄到企业内来,上下游连起来。而一个产业集群实际上是完成一个大企业的职能,但是各个企业是分散的。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说在的咱们的成本优势,一方面由于劳动成本比较低。另一方面,我看了一些产业集群,它内部企业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确实没有那些大企业病,发挥了中小企业产权明晰的优势,而且进行了一些学习、交流。至于技术上的创新,在座的各位都是行家。
  创品牌很重要,但是对这个问题也不要绝对化。因为我们现在很多地方政府要求企业要创品牌,但是咱们能不能创出品牌来,绝不是个简单的事情。有些东西不一定要有品牌,比如说现在咱们融入世界一体化进程以后,有很多代工贴牌生产。我看了一些这样的企业,有些人宁可不要自己的品牌,就做代工。咱们需要选择,从什么样的接口,怎么样更有利,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上去选择。对这样的问题,各个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选择,能创品牌更好,有我们自己的牌子,可能确实可以在整个产业链上利润更多;创不里,做一些代工,做一些贴牌生产也是必要的,在这个过程中间逐步升级,从分工的最低一个环节、网络的最低一个环节,往上走出一条发展的路子。从这个角度来讲,不一定要受一些外在行政上的压力,而要根据自己企业的条件进行选择。
相关网页共约篇
【】【】【】
不支持Flash
相关专题:
更多关于&&&的新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     6、什么是宏观经济政策?它有哪些内容?
6、什么是宏观经济政策?它有哪些内容?
【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
& & 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宏观经济政策与各种经济杠杆相结合,并通过经济杠杆发挥调节作用。宏观经济政策是一个包含着许多具体经济政策的体系,其主要内容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等。下面就对这些内容择要进行介绍和分析。
【问题解析】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含义
宏观经济政策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按照宏观调控目标的要求而制定的组织、调节、控制经济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宏观经济政策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作用基础上的,并同市场运行变量有内在联系的经济范畴,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运行、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
& & 由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与调控目标的综合性,决定了宏观经济政策在现实中总表现为互相联系,取长补短的政策所组成的政策体系,这一政策体系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等。
二、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内容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任务和战略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
&&&&财政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其中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指由税种和税率所构成的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主要指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财政投资政策如政府购买和公共工程建设,财政补贴政策如政府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对某些地区、阶层及人士实行的津贴和补助等)。财政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按财政政策在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具体分为平衡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平衡财政政策是财政支出根据财政收入的多少来安排,既不要有大量结余,又不要有较大赤字,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从而对总需求不产生扩张或紧缩的影响。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税收、压缩财政支出以达到抑制或减少社会总需求。扩张性财政政策则是通过减税而减少财政收入,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来刺激社会总需求。
&&&&财政政策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其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平衡社会需求总量。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适时调整,可以达到总需求水平与总供给水平基本平衡,从而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二,合理配置资源。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分配职能的有效发挥,调节和影响社会物质利益关系,调节经济主体行为,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第三,优化经济结构。财政政策通过直接预测安排,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等,协调社会的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四,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财政具有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经济公平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社会公平强调收入差距维持在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条件下,市场分配虽然体现出效率原则,但并不能有效地防止因收入分配悬殊所导致的社会矛盾。财政介入收入分配活动,可以通过再分配对工资、企业利润、租金收入、财产收入、股息收入等进行调节,通过转移性支出,保障每个社会成员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调节目标而制定的用于调节货币供应量及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要量相互关系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准则。
&&&&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币值与发展经济。根据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矛盾的状况,与财政政策相配套,货币政策可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即均衡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均衡性货币政策是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的大体平衡,以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利率、紧缩信贷规模、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量,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货币政策目标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占各商业银行所吸收到的存款的比率。这一比率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法定准备金比率,控制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化。
&&&&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因再贴现而向中央银行支付的利息率,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在商业银行资金不足时,可以向中央银行筹资。在信用关系发达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从中央银行贷款:一是将各种票据,如国库券、国债等向中央银行进行再贴现。二是用自己所拥有的政府债券、其他财产作担保从中央银行贷款,这两种贷款方式都叫再贴现。由于进行再贴现而向中央银行支付的利息率就是再贴现率。这样,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调节再贴现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从而达到调节商业银行贷款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又称公开市场)上买卖各种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要逆经济风向行事。当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经济走向衰退时,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放出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迫使利率下降,进而引起投资增加和需求扩张,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反之,当总需求膨胀,价格水平上升时,中央银行则卖出政府债券,收回货币,从而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导致利息率上升,以抑制需求扩张和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实施的,它能够间接地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调节资金供求。在宏观调控中,正确灵活的货币政策对于稳定物价水平、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三)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从增加有效供给方面促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手段的总和。产业政策由产业布局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等组成。一项完整的产业政策,包括政策主体、政策目标、政策手段三个构成要素。政策主体是指政策的制定者,在我国是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政府。政策目标即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趋势及某些特定的目的而确定的发展目标。主要有:规划产业结构演进的方向、步骤及各产业发展顺序;确定支持什么产业,限制什么产业;选择重点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妥善处理各产业之间的关系,最终促使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政策手段是指为了实现政策目标,从实际出发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如在税收、财政拨款、信贷、投资、价格等方面对不同产业给以优惠或限制,以及采取相关的工商行政管理和市场调节措施。
&&&&产业政策目标及手段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经济运行的实际环境,既要充分地考虑经济体制条件,又要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资源状况等多种因素,同时要充分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些要求包括:要使产业发展服从于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满足人民需要的目的;要使产业的发展符合按比例有效配置资源的要求,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要使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协调发展等等。
&&&&同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比,产业政策以调控供给为主。产业政策主要通过对供给的源泉和基础即产业活动的调控,使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都能满足社会需求。同时,产业政策的时间跨度长,主要涉及经济的长期发展与平衡。
&&&&产业政策的主要作用概括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保护和促进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以及幼小产业的发展,加快资源配置的优化过程。第二,为市场发育和市场运行提供导向,促进市场机制和市场结构的完善。第三,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个透明度较高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各市场主体明确市场环境变化方向,增强长期投资信心,促进市场主体行为的长期合理化。第四,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地适应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本国经济在世界市场的参与度,加快产业结构高度化,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价格政策
&&&&价格政策是指国家通过对市场总供求的干预来影响价格总水平,以及用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重要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形成施加影响,以理顺供求关系,保证宏观经济运行的稳定和协调的政策与措施的总和。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价格政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价格政策的合理制定和实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价格总水平,保证价格总水平的相对稳定,减轻市场经济自发波动引起的价格波动幅度,缩短价格波动的持续时间,为经济增长创造适宜的宏观环境。第二,国家对少数重要商品与劳务的直接定价及有关补贴,可以避免市场不完全竞争带来的垄断与供求失衡,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居民生活水平的稳定提高。第三,通过对放开商品价格的间接调控,避免市场商品价格大起大落导致的市场信号失真,矫正市场调节的偏差,并可为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收入分配政策
&&&&收入分配政策是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的政策,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基本方针和原则。收入政策包括政策目标选择和具体实施措施两个部分。收入政策目标选择可分为收入结构政策目标选择和收入总量政策目标选择。前者是政府考虑收入差距的可接受程度,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做出选择。当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分悬殊、影响社会稳定时,政府的收入结构政策就侧重于缩小收入差距,增进公平;反之,如果劳动者缺乏积极性,经济效率低下,政府的收入结构政策则侧重于提高经济效率。为了促进收入政策目标的实现,需要采取实施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1)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工资标准。这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2)税收调节。税收是实施收入政策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实行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效率的分配政策的同时,对个人收入征收累进所得税,征收高额财产税和遗产税等,可抑制一部分人收入过高,有利于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分拉大。同时,将征收的税收用于公共投资,也有利于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提高某些个人和阶层的收入。(3)实施工资和物价管制。这是政府在特定情况下为实现收入政策目标而实行的非常措施。(4)增加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例如,政府对贫困地区拨付扶贫款,对科技专家支付政府津贴,对失业者和低收入阶层发放失业补助金和救济金等。
&&&&收入分配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变动国民收入最终分配量(即总需求)调节社会总供求关系,从而达到对市场经济运行的有效调控。第二,通过对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影响劳动者在生产中的作用,对预期供给发生间接调节作用,最终通过供给方面来调节总供求的关系。第三,通过变动收入分配,同时从供求两个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总供求关系,调整收入分配比例,兼顾积累与消费,改善供求关系,促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
&&&&社会主义经济中实施收入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促进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避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调动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针对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收入分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在运用收入政策进行调控时,要尽可能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在初次分配上更多地体现效率,又要在再分配时更多地体现公平;既要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最后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又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特别是要防止由非劳动因素造成的收入分配悬殊。
【问题拓展】
宏观调控各项政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各有特点,各自调控的具体对象和力度不同,各项政策的具体操作有不同的选择。在宏观调控过程中,要从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出发,综合运用并有选择地采用各项调控政策,形成相互协调配合的总体功能,才能达到最佳宏观调控效果。搜集近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综合运用或搭配运用的实际资料,并从经济学原理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浅谈我国投资与消费关系现状_参考网
浅谈我国投资与消费关系现状
高攀摘要: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投资需求受消费需求的制约。消费需求的增加对投资需求具有促进作用。投资需求是消费需求的派生需求。消费是一次社会生产的终点,而投资是确保生产环节有效运转的一种手段。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决定着社会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本文从中国投资消费现状出发,探讨了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问题。关键词:投资率;消费率;投资—消费比率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X(00-01我国目前的储蓄和投资水平都相当高。相比之下,消费水平较低。对于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高水平的储蓄和投资意味着人们正放弃当前的消费来增加资本存量,进而提高经济增长率和劳动生产率。但是,这忽略了消费对投资的制约作用。高投资虽然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但如果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持,这种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要想拥有一个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路径,在高投资的情况下必须有消费需求的支撑。一、中国的投资与消费的现状目前,我国出现了投资与消费比例不协调的问题。投资水平较高,而消费水平较低。我们用投资率与消费率来代表投资水平和消费水平。投资率为资本形成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而消费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使用额中最终消费总额所占的比重。图一显示了我国1978年至2014年投资率和消费率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性很强,并且波动周期一般是吻合的。而从图中也可以看出,在2007年之前投资率变化趋势与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具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在2007年之后,消费率开始下降,投资率开始上升,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投资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一致性随之消失。这说明我国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失衡的现象。两者关系失衡表现为消费率低而投资率高。其原因如下:(一)消费率低的原因我国投资率与消费率关系失调的最主要根源是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当前我国少数高收入群体掌握着绝大部分居民储蓄。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收入越高,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较小。据调查显示,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是0.6,低于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0.85。也就是说,相对于低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更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消费,进而拉低了社会的消费率。(二)投资率高的原因其一是我国投资效率低。较低的投资效率使得新创造的财富必须大量用于投资,才能维持目前的增长率。其二是城市化的推进。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更多的产品用于投资而不是消费,更多的生产资料用于生产资本品而不是消费品,从而推高了投资率。此外,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刺激了投资的增加。二、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分配关系,也不仅仅是两种市场需求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朱泽山在《储蓄投资缺口过大状况下当代总供求平衡模型的不足和修改》中指出,投资和消费之间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存在一定的比率关系,成为投资—消费比率。两者只有保持一定的比例,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每次的经济运行都是以生产为起点,经过交换和分配,以消费为终点。但是,消费又会带来新的需求。在这种需求的拉动下,又一次的经济运行就开始了。投资是生产环节得以有效运转的一种手段。产生的新需求需要增加新的投资来生产新的产品,以满足这种新的需求。没有投资,生产环节将不能进行。投资需求对消费需求具有促进作用。投资需求的增加,对劳动的需求也会增加,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使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增加,进而促进消费的增加。消费需求对投资需求也具有促进作用。当某种消费品的需求增加时,生产该种消费品的部门就会增加该种消费品的产量。而增加产量必须先要增加投资,从而对生产生产资料部门形成了新的投资品需求。同时,消费需求对投资需求还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投资需求增加时,如果消费需求不足,就会导致消费品大量的积压,而投资需求增加形成的新的生产能力也会大量闲置。这最终将会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虽然高投资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但没有消费需求的支撑,这种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甚至是投资需求本身的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三、总结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但三驾马车跑的快慢不均。投资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出现了失衡。如果一个国家的消费率与投资率的比例关系在长期内都不合理,则投资的增长最终救会失去消费需求的支撑,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和盲目建设等问题就会普遍存在,这是可想而知的。这会使经济中出现大量的闲置浪费的生产能力,企业库存不断积压,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还贷能力,从而严重降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在高投资率的状况下,要想维持经济可持续的健康的运行,必须提高消费率,扩大国内需求,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的比重,加快消费需求的升级。最重要的是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同时,要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从而使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协同奔跑,形成经济健康运行的格局。参考文献:[1]李义平.怎样使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N].人民日报,2009(5).[2]赵善庆.消费与投资的互动关系[J].现代经济探讨,2004(5).[3]闻潜,韩卫刚.怎样调节投资和消费的关系—由市场失衡引起的理论思考[J].消费戛经济,2005(5).[4]朱泽山.储蓄投资缺口过大状况下当代总供求平衡模型的不足和修改[R].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4.作者简介:高 攀(1991–),女 ,汉族,河南长垣人,在读硕士。
现代经济信息
现代经济信息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宏观经济数据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