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实践经验转换为实践智慧的概念史研究,进一步提升经验,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相关专题:
相关新闻: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地市级教育学院协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协作委员会”)是日正式成立的教师教育学术团体。本学会会长由大连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涛同志担任,大连教育学院院长王冬凌同志担任秘书长。学会成立之时,收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陈至立
、教育部长周济等领导人的贺信,并得到了教育部及相关部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协作委员会属于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下属分支机构,邀请全国市地级教育学院作为常务理事单位,会员主体来自全国市地级教育学院、综合性大学中的教育学院(成教学院),以及热衷于教师教育事业的专家学者。现有会员单位47个。
在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全国教师教育学会地市级教育学院协作委员会将团结全体会员和广大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
当前位置: >> 学术交流-2015年经验交流 >>
研训一体——成都培训改革的经验与问题研究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成都培训改革的经验与问题研究
&&&&&&&&&&&&&&&&&&&&&&&&&&&&&&&&&&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谭文丽
&&&& 我国已进入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历史新阶段。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必须在&十二五&时期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人才基础和条件基础。教师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人才基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在教师,推进教育现代化,迫切要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到教育工作全局的突出位置。
一、成都教师培训的实践探索
(一)建立覆盖城乡的培训体系
成都市是教育部首次在副省级城市共建的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目前,正按&三圈一体&的发展战略深化城乡互动、圈层融合,推动优质教育&全域成都&满覆盖,最终目的就是要实现&学有良教&的目标。
1.分级分类的培训
成都市教师培训的基本原则是:全面统筹、有序推进、标本兼顾、多元参与、螺旋上升。就操作的角度看,各类教师培训都要按项目安排展开。由于成都实施项目公开招标,参与各种培训项目的有综合大学、远程教育机构、各类培训机构、教科研部门、学会及社会团体,这给培训项目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加之国家、省级、市县都有项目安排,因此,须对项目培训进行分析科学。
①根据发展需要统筹分类培训
为了实现覆盖城乡、适应需求、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要求,成都市培训的组织实施有以下步骤:
一是分岗进行。大致分三大类岗位:一类是学科教师(专任教师),岗位任务主要是从事学科教学;另一类是班主任、心理辅导和教育辅助服务的教师,主要任务是从事班级管理和学生心理教育与辅导等工作;再一类是基层学校领导者与管理者,也包括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大队辅导员、团队干部等,主要从事专业性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是分层实施。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根据校长与教师的成长阶段、发展水平划分的。总体上看,可以分五个层次的培训:新任教师、成长教师、骨干教师、专家教师、辅导教师(培训者)的培训与研修。班主任培训,也可分三个层次:新任班主任基本功培训、骨干班主任拓展培训、专家型班主任培训。校长则按照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来安排。
三是分型组合。分岗分层是教师培训体系的基本格局,按两方面分类再进行组合,可以形成一定数量的培训项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有第三步&&按照区域类型、问题性质、应急项目等进行组班学习。
成都市各层级教师培训的数量构成
2013年成都市、区(市)县教师规范性全员培训
2013年成都市、区(市)县骨干教师培训
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人数
校级骨干教师培训人数
2013年成都市、区(市)县分项教师培训
新教师培训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班主任培训
培训农村教师人数
②按照培训功能安排培训项目
在培训的安排中,由于各种项目之间存在着交错、并行、接续、补充等种种关系,在安排上又须注意它们之间的先后、穿插、避让、关联,因此,我们在安排上把培训分为三种类型。
●基础性项目,以强化教师基础素质为目的。
一是校长和教职工全员培训。实行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教职工全员培训,重在增强教师的实践智慧和业务能力,按照市级统筹、区县负责、学校参与、分类分岗的原则组织实施,参照6∶4的比例确定集中培训与在校研修的时间;要求规范运作过程、保证培训质量,认真做好档案管理和学时登记。
二是骨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对约占教师总数10%的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和在岗研修,旨在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发挥培训的播种效应、涟漪效应和示范效应。培训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汲取新鲜信息,概括实践经验,探究变革路径,为教师的高位发展搭建可靠的支架。骨干教师的遴选、培养和评定分层分类进行,注重彰显个性特色,鼓励创新探索。
骨干教师培训还包括了名优教师高级研修。通过&精选、优培、重用、厚待&形成校、区(县)、市名师分级培训的工作序列;厘清各级名师工作室的职能,制定活动规程,探索名师专长发展的规律,创建有利于名师脱颖而出的优良环境,制定支持名师进行专项研究、会议交流、学术休假、著书立说等专业活动的实施办法,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
三是班级工作创新研讨。加强市、区(县)的分工合作,实现班主任的全员参与;班主任培训着重明确班主任的基本任务和职责,掌握班主任的工作艺术,不断探索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新模式和新策略;重视研究班级工作中强化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指导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努力形成和谐融洽的教育生态,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统合;将班级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安全管理作为班级工作的重要内容。
班主任也可进一步分层分类培训。其他还有教学管理人员培训。
●倾斜性项目,以补齐教师队伍&短板&为重点。
根据成都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整体布局,以城乡教师互促互进、共同发展为基本目标,以提高农村教师的效能感和胜任力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以下项目。
一是农村学校特色发展培训项目。按照&办适合学生教育&的要求,在因材施教和养成教育上下功夫,创造性运用潜能开发模式与学力调适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是农村学校学科紧缺薄弱教师培训项目。针对农村学校艺体学科、外语和科学学科教师紧缺的实际情况,在市级统筹下灵活采用统办、联办、分办的形式,扩大受益面。
三是农村课程资源开发项目。着力解决农村学校课程资源匮乏的矛盾,充分利用地域的、民间的、历史的文化资源,切实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个人经验,充实课程内容,开发校本课程,改进课程实施。
四是城乡携手共进项目。拓宽送教助学的&绿色通道&,通过网上课程超市、课程菜单选学、结对帮扶、挂职跟岗、互动教研等形式,促进城乡教师互促互惠、共同发展。
五是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及特设岗位项目。
根据成都市教育协调发展的要求,目前,我们还安排两个计划: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训计划和职业学校教师与特教师资培训计划。
●专题性项目,以解决教育发展的特定问题为中心。
这是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紧迫需要,围绕一定主题组织的培训,一般按专题组班,具不定期性,参与培训的人员是从事相关工作的领导者、管理者或专业人员。这样的培训项目相对较为灵活,内容、程序、方法以及时间和班次都因需而定。较为重要的培训如,农民工子女教育专题研究;受灾地区师生的心理援助;学校特色发展与文化建设;学校安全教育专题培训;校本研修的组织与实施;学校教育评价改革,等等。
新津县:以培训项目驱动教师梯级成长
按照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和需求设计教师专业成长路线,系统规划、统筹安排培训项目。
&&& ●新教师实行&双导师制&和&跟踪反馈制&相结合;
&&& ●成长期教师实行&选培推荐&和&校本研训&相结合;
&&& ●成熟期教师实行&名师专项&、&名师讲师团&和&名师工作室&相结合;
●班主任实行&证书制&和&优秀班主任队伍建设培训&相结合;
●教育管理干部实行&干部集中学习制度&和&校(园)长论坛&相结合。
金牛区:科学施培的&六大模式&
●&岗前选培&模式&&& ●&异地送培&模式
●&定向委培&模式&&& ●&实践研培&模式
●&论坛促培&模式&&& ●&常态规培&模式
双流县:坚持做好学科教师常规培训
在学科研培活动中,坚持做到承办主动化、时间科学化、形式多样化、活动主题化、课程菜单化、管理精细化,以难点为主题,以教师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以互动为主策。推行&三四五&活动模式。&三&即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实现三者的有机整合,避免以前单一进行某一种活动的形式。&四&即&主题引路&&课堂搭桥&&现场反思&&讨论交流&四步骤;&五&即每次活动做到&五个一&:一份教材解读,一份教学设计,一份教学实录,一份教学反思,一场专题讲座。
成华区:实施&明师&工程与&名师&工程
明师工程是基础性的奠基工程,要求全体教师都应成为&明师&:&明&教育之理、教学之道、明日之需、生活之美;而名师工程是提升性的发展工程,是&明师&中脱颖而出的&有名之师&,&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有自己坚守的教育主张,有与之相应的教育方法,有丰富的成果,&名符其实&。
&明师&工程具有全员性、倾斜性特征,目标直指实现区域内校际间、城乡间教师的均衡发展。在培训内容上主要聚焦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课程标准的掌握、教材解读能力,实施&教材研读三年行动计划&,让教师&明&教学之道。我们力求通过系统设计,确立最优的研读主题;创新培训方式,促进全员参与。
③分层落实培训工作职责
从培训工作实际看,涉及教师培训的组织人员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主要是教育局的分管领导者和相关处室;二是教师培训机构&&包括市、区(县)的教育研究院所、教师培训中心;三是项目实施单位&&主要是项目中标后的责任群体。这些不同层面的单位都应有一定职能定位和分工。
首先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决策
从宏观角度进行管理主要是定目标任务、做工作决定、建制度规范、行质量控制、搞保障服务,如制定培训规划、提出项目实施要求、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建设培训业务基地、组织督导评估等等。
其次是教师培训机构的业务指导
市、区(县)的教师培训机构是教师培训项目的专业指导和组织实施枢纽,起承上启下作用。其具体职能包括:安排具体项目及提出实施意见、组织项目招标与评审、协调项目实施与合作、进行业务指引与督导、做好反馈调控与诊断等等。总之,纵向上是抓&需求调查&项目设计&组织实施&总结提升&,横向上是对资源、环境、进程、方式、技术提供保障与支持。
再次是具体承办单位的运作实施
具体项目承办单位要根据经过招标评审批复的中标方案,组织工作团队、实行责任分工、延请专业人员、投身现场工作、建设学习社群、强化制度约束、做好生活服务。
2.求实求细的校本研修
国内外教师教育的趋势正在向&校本化&范式转移,相对于传统教师发展的范式&&即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校本教师发展强调教师为改革的中心,教师发展应立足于教师工作的环境和脉络之中,以课堂和学校为本位。
成都市推进教师校本研修特别注重学校的内涵发展和综合统筹,表现在五个方面:教育改革、学校建设、教师发展有机结合;组织学习、教育研究、教师培训结为一体;主体意识、团队精神、进取行为互促共生;观念更新、能力修炼、绩效提升并行不悖;师德修养、职业理想、幸福体验水乳交融。
①建立校本研修的示范基地
校本研修是教师教育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它是以学校自身条件为基础,以学校校长、教师为主力军,针对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而开展的有计划的学习与研究活动。这种活动,既是一种以改善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探索,又是学校教研从自发走向自觉、自主状态的新跨越。校本研修需要具体落实三项工作目标:建立学习型组织,培育智慧型教师,建设进取型文化,在操作上应把握其主要特征,即:研修的在场性,学习的实践性,参与的全员性。
为了探索校本研修的运作机制和基本模式,引导校本研修向纵深发展,成都已建立的一百多个&校本研修&基地学校,并定期、定向地进行经验总结、效能评估和建设指导,一个点、线、面结合,学、研、训一体的体系正在进一步完善。
②确定校本研修工作事项
成都市校本研修的具体工作思路是以校本研究为起点,校本培训为中介,校本课程开发为落脚点,并以校本管理为保障条件,坚持根植于学校教育情境,激活学校教育资源,解决学校关键问题,推进学校持续发展。其主要工作事项是:
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培训基地,以本校教师为培训对象,紧密结合本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培训资源,为实现本校办学目标服务的在职教师培训。从成都的实践看,校本培训正走向&研训一体&。&研训一体&是随着教师教育的深入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机制,在&研究&与&培训&之间建立&以问题为中心、以学习为纽带、以活动为载体&的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的新格局。
校本研究。校本研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它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和探索规律。其基本理念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关注学校发展,研究回归实践。它的实施有三个要素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它们形成三位一体关系。
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模型包括在职培训、伙伴关系、资源支撑、学生参与、学校文化等,其中,校本课程开发构成了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立体动态的发展模型。
③做好校本研修业务指导
从成都的实践看,校本研修的组织机制是灵活开放的:可以通过制度创新进行组织安排,可以通过工作再定位进行组织调整,可以依托原有的教研组织赋予教研活动新的内涵。但不论怎样的组织机制,都应重视领导与管理务本,内容与方法求实,计划与评定出新。
就业务指导而言,主要抓三个方面。
●精心运作,突破重点。一是促进研训一体:确立问题解决取向,知行结合原则和适应情境策略;二是融入教学过程:注重贴近工作环节,重构工作知识,提高工作效能;三是落实运行规范:包括确定职责要点,建立常规制度,开展有效活动。
●变革形式,推进创新。一是多样的学习方式:接受式与探究式适配,替代式与亲历式互补,自主式与合作式并行,定向式与随机式兼用;二是灵活的教研形态:常态化教研,主题式教研,专项性教研。三是经验的自我反思:公共理论个性化,默会知识显性化,实践经历叙事化,感性认识概念化。
●优选内容,定向调控。一是做好内容组合开发:运用《校本研修导引》,把握基本的行动要领;二是推广普适的活动方法,推动教师全员参与,如,观课与议课、叙事与案例、经验与省思等;三是制定建设性评估量标,进行定向调控。
校本研究评价量标
评价的事项
评价的要点
评价操作例举
领导分工、理顺关系
现场听取汇报;进行座谈征求中层干部和教师的意见;查询文件及资料等。
分级管理、各司其职
健全制度、规范运行
制定计划、督促实施
针对问题、目标明确
活动考察,现场检视;
问卷及访谈;查阅活动简报或相关记载:学校制定的有关文件。
内容具体、安排有序
准备充分、方式适宜
常态进行、保证时间
即时反应评估,了解满意程度
各个操作要素的满意度调查;教师工作档案及表现记录;学校绩效表现的数据;相关案例;教师的作品;量表及检核表;各类统计数据。
成长进步评估,查明发展状况
工作表现评估,厘定业务成绩
组织绩效评估,提升办学质量
社会效益评估,产生广泛影响
青羊区:推进区域教师研培高位发展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师为本,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以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为目标,逐步形成了&标准引领、平台管理、全员参与&的工作思路,尝试探索&研培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求真务实地履行县级教培机构&研究、指导、服务&的职能,推行网络平台、交互式研培、主题研修、教研员工作坊、&一校一周&等操作模式。其中的&一校一周&调研活动是指县(区)教研部门基于一定的主题,采用调研视导工具,在一周时间内对一所学校各学科教学教研、教育科研、教师培训等工作进行集中调研的工作方式。&一校一周&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20余次,&一校一周&集体调研方式与旧式的常规教研方式相比,无论从形式上与内涵上,都具有明显的变化,对参与各方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在工作时间上,变&蜻蜒点水&为&持续跟踪&;在工作目标上,变&学科教学指导&为&教研培一体&;在参与规模上,变&单兵作战&为&兵团推进&;在研究内容上,变&散点研讨&为&主题研修&;在指导方式上,变&开药单子&为&临床监护&;在工作角色上,变&学术权威&为&工作伙伴&。
龙泉驿区:针对校本问题,确定培训重点
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校本问题进行了梳理归纳并以此为依据确定阶段性培训重点,要求根据本校实际,挖掘培训资源,形成校本特色。以市区两级教师发展基地校为依托组建了18个教育集团,建立了校与校之间&一帮一&或&互动式&关系,采用送教下乡和&手拉手&等形式,以示范校带动薄弱校,帮助农村教师解决教育教学的具体问题,使城乡教师互动发展整体提高。区教师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每年末都要对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进行验证性检查,引导学校通过总结经验、反思存在问题,提出下一年度的培训主题和工作方向。还特别注意强化教师的自我评价意识,通过批判性反思、自我评价改进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3.自主自为的定向学习
校长与教师的专业标准都把&终身学习&作为基本理念。成都市在建构教师教育体系时,按照学习化社会&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要求,注重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把&非正规学习&、&无固定形式学习&、&隐性学习&等教师个性化学习方式纳入运作架构。
①组织群众性读书活动
成都市一直把组织教师的读书活动作为推动教师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重要举措,如,把读书活动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常规工作,建立和健全支持、引领、督导、评估和激励的机制,举办包括组织动员、经验交流、现场考察、成果展示、表彰奖励等各种活动,使教师的读书活动蓬勃开展。
成都市读书活动的基本指向是:推动学习文化建设,丰富智慧生活背景,夯实专业素质基础。为推动读书活动深化,基本路径是:从情趣到志趣,从想读到会读,从应然到当然。引导读书活动的基本策略包括:建立激励机制,重视示范效应,推广转化经验。
高新区:共读经典之书&共沐智慧之光
开展了以&好书伴人生,阅读添智慧&、&教师共读一本书,实现美丽教育梦&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使教师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在自主读书的基础上,各学校以名师导读、团队阅读、分岗荐读、读书沙龙、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名师读书感悟讲座、作品朗诵会、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丰富多彩地开展了读书交流和研讨活动。
②引导无固定形式学习
无固定形式学习包括了教育行动中的学习,经验重构中的学习,专业生活中的学习,文化活动中的学习等等,其学习的机制是一种&具身性学习&和&潜隐性学习&。在教师教育中可以用一定的组织形式来加以推进。
③推行数字化泛在学习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终身学习迅速步入任何学习者都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手边的移动通信工具来进行&泛在学习&时代。当代意义上的&泛在学习&涵盖了正式、非正式、正规、非正规等各种可能的学习形式。&泛在学习&的学习内容不仅包括原生资源,还包括资源利用者产生的再生资源。
从成都的实践看,正在突破教师学习&体制内进行&的单一性,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推行&非正规&、&非正式&和&无固定形式&的学习。如,自主学习者可以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查找知识和相关专业网站,上传和下载学习资料;通过网络电台、优酷、网易公开课等音视频网站收听、观看多媒体课程;如果想开展讨论式学习可以利用QQ群和博客、专业论坛、SNS网络社区、微博等开展学习讨论,组织各种活动。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教师队伍&是一个泛指教师总体的概念。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成都的教师培训始终聚焦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强调&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主、终身学习&。
1.优化教师素质结构
教师与校长的专业标准都把专业素质划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领域。
①师德为统摄
从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看,教师的德性具体表现在:教师的专业活动具有鲜明的伦理本性和道德倾向;教师的德性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教师的道德修养渗透在全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德性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教师道德要适应社会发展&与时俱进&。教师的德性修养主要注重以下几点:职业理想与责任自觉;工作中的道德践履;从调整人际关系入手;注意进行社会性学习;随时反思自省;重视自强与自律。
彭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开展&立师德、重品行、塑形象&的师德教育活动和师德规范专项整治活动,定期开展师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发挥模范教师的榜样作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完善师德监督考评制度。建立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监督体系,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者,年度考核一律定为不合格等次,不得晋升薪级工资,不得评聘、晋升职称,不得享受年终绩效考核奖金。
新都:建立&师恩档案&,从学生我视角推动教师发展
以&铭记师恩,共话师爱&为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活动,建立&师恩档案&、开展&发现最美教师&活动、编撰&师德风采榜&,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切实体现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增强教师工作成就感,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正身正行、依法执教的自觉性,不断加强和改进全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金牛区:坚持抓好师德建设
建立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进一步深化&五星党员示范岗&、&党旗在岗位闪光&活动,通过寒暑假集中学习、政治学习、道德讲堂、党课、团课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和学生、家长、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各中小学(幼儿园)必须都组织好学生、家长对师德满意率的测评工作。
②知识为载体
根植于经验与理论的基础知识是所有专业的中心。教师要&学习应该教的知识和如何教授这些知识&。因此,专业化的教师应当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我国学者综合各种研究,认为可以把教师的知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科取向的&内容知识&,另一类是实践取向的&默会知识&。在教师培训中应当从&实践取向&的&工作知识&切入,重组、补充和融合学科教学知识与文化背景知识。
③能力为本位
教师的能力是教师个体经验概括化的一种表现,是对教师教育活动的进程、方式、效率起支持、保证和调控作用的心理因素。教师能力的特点表现为:它是围绕教育活动组织起来的特殊能力,它只能依存于教育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教师的能力是在习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积淀而来,其核心是对教学活动的监控与调节;就其实质而言,教师的能力是由实践知识转化成的教育智慧。因此,教师能力修炼的方式只能是:在教学现场中习得,在尝试探究中前进.在实践反思中提高,在教育研究中发展,在交流互动中倍增。
(三)重构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施工蓝图&。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应当针对教师素质提高的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并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重构,使之接地气、合学情、可实行。
1.精心策划,系统运筹
教师培训课程的选择与组织,要依循《教师专业标准》,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要根据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健全参与机制,运用系统思维进行整体性谋划,贴近业务工作,针对现实问题,有序地展开以下环节:需求预测,归纳和梳理疑难问题;工作分析,选择和确定主要内容;过程安排,列出并序化操作事项;嵌入情境,建立和联结学用通道;建构意义,激活和形成个人知识。
2.统合目标,组织内容
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为目标的课程,应当统合师德修养、知识更新和能力发展三方面的内容。师德、师风建设主要是抓好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德性应成为教师业务学习的趋动力和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观念基础。
以教育活动和教学过程为线索,重组工作知识,注重学科教学知识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结合,注重课程标准的内容解析与策略研讨,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学习方式的更新。紧紧抓住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学习评价诊断与指导等环节,切实提高教师的胜任力、探究力和创造力,以经验反思、案例研究、行动学习为基本形式,有效提升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3.划分模块,构成方案
教师培训课程的付诸实践,须制定结构化的课程实施方案。培训方案应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期望解决的主要问题,列出基本的内容模块、学习环境与资源、组织形式和操作策略,配套相应的管理措施及支持条件。一般要求按《教师专业标准》建立&基本范畴&,再根据特定培训目的在&基本范畴&内选取相关题材构成&主导模块&,再将&主导模块&划分为若干&核心专题&;而在践行中从&专题&切入,逐步涵盖和充实相应的&模块&与&范畴&。
(四)加强教师培训的制度管理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教师的制度管理成为教师培训的一种引导因素、激励因素和促进因素。
1.行政统筹
行政统筹教师管理的具体做法主要是进行赋权定责的分层管理,建章立制的规范管理,深入细致的过程管理。
①健全培训工作体系
增强人力资源开发和终身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建立开放灵活、务实高效、规范有序的教师教育制度,进一步完善城乡互动、研训一体、学用结合的培训工作体系,形成学历提升与在岗学习并举,全员培训与分类指导兼顾,统一管理与自主研修共行的工作格局,强化市、区(县)、校的纵向协同和横向合作,力求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充分凸显各种教师培训形式和手段的特点,殊途同归。
②完善培训管理机制
在完善教师的培养、准入、职称评聘、待遇提高等制度的同时,着力完善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制度,全面实现教师培训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实行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建立起教师培训与教师考核、教师资格再注册和职务聘任等相挂钩的机制;建立健全教师培训项目招投标机制,保障培训项目的质量;形成教师培训经费分担机制,各级政府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并纳入预算,同时强化落实学校公用经费5%用于教师培训的制度。
③研制培训评价标准
规范培训的组织实施环节,制定培训工作的计划评审、同步督导、反馈调节工作细则;注重培训项目的绩效评定,完善工作标准、测评工具和方式方法;研制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性评估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改进和增值作用。
2.业务指导
由教师培训机构负责的业务工作比较具体和琐细,市级部门要确定业务工作重点,在全局上着力。
①提高教师培训工作体系的覆盖面和整合度
着眼全域成都的教育均衡,建立城乡互动、研训一体、学用结合的培训工作体系。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市、区(县)、校三级联动,分层厘定职责;点、线、面系统链接,构建运行网络;学、研、训融为一体,把握操作策略;导、管、评紧密联系,提升工作质量;分、合、统有效结合,变革组织方式。
②增强教师培训项目实施的针对性和作用力
全员培训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规划分层、分类、分岗的培训项目,使成都城乡教师普遍接受一次不少于360学时的培训。有计划地扩大音、体、美、外语、科学等学科紧缺薄弱教师培训规模,加强幼儿教育、职校教师、特教教师和班主任的培训,继续实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所有培训都要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明晰目标、针对关键问题和主要矛盾确定课程内容及其结构,科学组织实施与管理,及时进行绩效评估。
③推进教师培训制度安排的校本化和自组织
完善校本研修制度,注重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管理和校本课程开发的统合,充分发挥校本研修的工作在场性、参与全员性和学习自主性,强化实践共同体的职能,注重校本研修的日常化和规范化,依据教师专业成长的特点,因人而异地组织活动。以学校为基本单元,支持有利于教师发展的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④注重教师培训管理规范的标准化和激励性
教师培训的管理制度是教师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它与师德师风建设、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和人事管理制度紧密联系。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要顺应以质量为中心的&标准化&趋势,建立过程管理和绩效管理的规范,包括:运行环节的操作规范,工作项目的评价标准及绩效认定,教师素质的评价指标与结果分析等等。教师培训工作的评价要根据发展性评价的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多元统合的原则。
3.评价实施
评价是对特定事物的价值判断。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对教师具有重要的引导、激励和规范作用。成都市根据教师专业标准和相关文件的要求,正在推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评价的探索。
①研制方案
成都市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方案,经过前期研究准备,在进行试行检验和创造支持条件的基础上,按照从标准到量标,从分类到分级、从单项到关联的程序,形成了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实施方案。这一方案的特点是:&管理取向&与&发展取向&的统一,突出发展性评价的特征,把握新形势对教师工作的要求,体现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②建立规范
有了评价的量标体系,还需对一些关键事项做出规定,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与最后认定;评价方式的灵活性与有机整合;评价工具的可信度与相互参照;评价运行的互动式与参与构建;评价出现的特殊项与相应处置。
③指导操作
评价主体多元:教师自陈,同行评议,社会参与等。
评价方式多样:表现评价、档案评价,增值评价等。
评价工具互补:测评量表、观察记录、绩效展示等。
温江区切实实施教师&区管校用&
一是改革人事制度,让教师&流得动&: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理顺管聘关系。二是创新管理机制,让师资资源&用得活&:畅流教师能进能出、能升能降渠道,推动教师跨校竞争性流动和城乡教师交流。三是强化保障措施,让农村师资&留得住&:全面兑现绩效工资和优待政策,重视改革农村教师住房和其他工作条件。
金堂县健全优秀教育干部和教师的激励机制
重视对师德师风高尚、专注教育工作、教学成效明显的优秀教师的表扬奖励,优秀教师的政治荣誉、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得到切实提高。每年在教师节或在教育工作会上表彰&十佳&教师共8类,即由县委、政府表彰十佳校长、
十佳人民教师、十佳师德标兵,由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共同表彰十佳教育工作者、十佳乡村教师、十佳高中把关教师、十佳班主任、十佳学习型教师,每人奖励5000元。此外还建立优秀教育成果评选奖励、学历提升奖励、名优教师奖励等制度。
龙泉驿区开展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
初步完成《成都市龙泉驿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和与之配套的《成都市龙泉驿区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试行办法》的研制。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公开性和实践性原则,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与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施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性评价工作。
(五)健全教师发展的保障机制
教师的发展与教师的培训都需要一定的条件保障。近年来成都市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改善培训机构和学校的硬件条件。教师培训工作也相应地提出了保障质量的要求。
1.质量控制
质量是教师培训工作的灵魂。教师培训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事项,其质量特性主要通过输入、过程、结果(输出)三个方面来表现,据此衡量这种服务满足社会要求和教师发展需要的程度。随着质量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聚焦点,&标准化&成为一种大趋势,为了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控制,研制以下评量标准。
①建立教师专业素质监测标准
教师专业素质监测标准是一种侧重&结果&表现的评量系统。这一评量系统是在教师素质结构分析基础上,按国家法定要求,建立量标体系和确定运作方式的过程。主要凸显教师发展性评价特征,确定总体框架,细化衡量指标,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专业知识基础、业务工作能力、自我发展状况等方面做出可观测、可区分的递次析解,构成有层次的指标体系并进行赋值;在操作上,注重多种信息的采集,包括考查绩效、审视过程、关注差异;促进多元主体的参与,包括教师自陈、团队合议、社会评述;采用多种方法的结合,如成效测量,表现评价,档案记录等。
②制定教师培训工作评估方案
教师培训工作的的评估是对其实效性的一种判断。成都市的教师培训工作,在组织形式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集中式专项培训,另一类是散在的校本研修,两类工作既有共同点,也有相异处,应分别设计。由于这两类评估都属于&工作项目&评估,我们参照国际性项目管理中常用的RBM方法和唐纳德&柯特帕特克的四级评估模式,按照&投入&&活动&&产出&&结果&&影响&的逻辑框架,建立起内容针对性、措施合适性、结果实效性的目标维度,对培训工作的即时反应、学习效果、工作表现、组织绩效、社会效益做出测查和评定。两个工作项目都有独自的量标体系及赋值方法。在评价的实施上,坚持&诊断、改进、激励&的发展性评价取向,充分采择总结性自陈报告、记录性业务档案、诊断性工作分析提供的信息,做到客观、公正、翔实,以利于质量的不断提升。
③实现教师培训项目全程管理
建立一个涵盖教师培训项目全过程的管理规范,实现预前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的系统整合,是保证工作质量、形成自律机制的重要一环。首先是管理前移。通过拟定实施指导意见,推行项目公开招标,组织专家评审会诊,修订完善最终方案,提高先期设计水平。其次是督导同步。通过即时介入、现场考察、随机调查和分析指导,实现过程管理和动态调节。再次是效能评估。运用规范化的测量工具和手段(包括问卷表、量表、检核表等),充分采集可靠信息,对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效益进行分析和认定,提出改进意见。
2.资源整合
重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开发利用培训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显著提高有效培训的水平和能力。
①形成开放的优质学习资源选择与引入机制
充分利用已有数字化平台和现代媒体,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全国和成都学校的网络联通,建立资源性、互动性和探究性的网络平台,推进网上研修和数字化学习,缩小域乡数字化差距。
有针对、有选择地开发培训资源和教师学习资源,研制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和校本研修实用手册,围绕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项目和热点问题,加强新课标实施和&优质、高效、轻负&课堂建设的业务指导,提高幼儿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引领好教师的自我指导学习。
②重视成都各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与统合
加强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基础能力建设,整合资源,形成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着力扶助成都二、三圈层教师培训机构的发展。做好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职能定位和责任分工,鼓励区(县)培训机构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健全市、区(县)的统筹和协作机制,加强联动和互动,形成工作合力。
③充分发挥属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培训中的作用
吸引成都的属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成都的教师培训,通过招投标介入项目的实施、通过需求对接建立协作共同体、通过实践基地建设带动教师研修;发挥属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优势,强化专家在理论指导、专业咨询、问题会诊和跟踪督察等方面的功能,鼓励市、区(县)的教师培训机构同属地高校及科研院所进行教师教育的科研合作和教改试验。
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开放格局
除依靠成都各级培训机构和教师发展基地以及圈层合作外,同时依托属地高校(如崇州市依托四川外语学校培训外语教师,许多区县与四川音乐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合作培训艺体教师),省外高校(如在清华大学、华东师大培训校长、上海市挂职培训骨干教师)、利用灾区援助项目(如,重庆援助崇州、星巴克援助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等),引入公益机构(如,香港基督教青年会、成都基督教青年会与青白江区合作进行英语教师培训)以及联手教育培训公司(如,崇州联系四川龙利教育管理有限公司)。
3.条件保障
加大教师培训的投入保障,优化教师发展的政策环境,夯实教师培训工作的物质基础,创造更加有利于教师学习与研究的文化氛围。
①有效使用财政划拨的经费
在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投入机制、调整投入结构的基础上,落实学校经费5%用于教师培训的规定,把教师培训经费纳入公共服务序列。教师培训经费要专款专用,向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项目倾斜,切实提高投入效益。要建立一整套经费使用的管理机制,在预算核定、使用监督、审计整改等环节上认真进行规范化管理。
②逐步优化教师成长的政策环境
全面落实国家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的各项政策措施,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建立常规化的教师激励机制,制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奖励规定,对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推进教师的人事管理改革,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试点,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建立五年为一周期的教师咨格定期注册制度。
③加强教师培训的技术支持
按照国家实施教育信息化战略的要求,建设先进的信息化设施,探索数字校园、智能教室建设,建立沟通学校、家庭、社区的学习网络,推动优质资源的开发、集成与共享,研制教师培训的业务管理和学习指导专用软件。提高和发展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强化教师教育资源库建设,探索建设&未来教室&,作为教师教育和实践创新的重要平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全员培训,组建多种类型的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到2015年,85%以上的教师基本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的技能。推动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改革有机结合,鼓励大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改革试验。
二、成都市教师培训的经验剖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和机制&。成都市在构建灵活开放、务实高效的教师教育体制机制方面做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域成都、惠及全体教师的教师教育制度框架,包括分级分类的教师培训制度,求实求细的校本研修制度、自主自为的教师学习制度。这些制度安排在推进成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服务城乡教育统筹
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成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正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它以&大成都&为起点,在&全域视角&下统一规划城市三个圈层的工作,形成了城乡教育规划的&全域覆盖&,城乡教育资源的&全域交流&,城乡教育管理体制的&全域统一&和城乡教育成果的&全域共享&四大机制。&成都模式&的核心战略发展路径遵循了&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城乡一体&的战略构想,是兼顾时间、空间和内容三个方面的实践发展模式。
1.立足全域成都,实现全员培训
推动全域成都的教师队伍建设是从培训机构的调整和建设、实行分层运作入手的。在市教育局的领导和统筹下,成都市组建了教师发展中心,归口在市教科所,并有计划、有步骤地使之成为集教师发展规划、教师学习培训、教育行动研究、教育资源开发、教育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机构,行使教师教育的系统设计、组织实施、运行管理、检核评定等职能。市教师发展中心注重围绕关键事件,有效链动。组织一些对教师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大项目、大活动,如校本研修指导、教学基本功大赛、聚焦课堂展示等。市级教师发展中心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具体项目、活动安排和指导意见,做到精心策划、周密组织,使各级机构有章可循。
目前,成都市已成功地将全市的十四个县(区)级教师进修和教研机构进行了有效合并。为了对城乡教师的培训实行分层、分点、分项的责任管理,市级在抓好统筹部署的基础上,主要是组织各学科、各类别的骨干教师培训、重点专题培训和资源稀缺项目的培训;县、区级则定位在全员培训和县(区)重点发展和特色项目的培训,同时成为校本培训的指导者和管理者,同市级中心协调配合,对各类活动项目的启动、展现、评定、改进等工作做好具体的组织安排和示范推广。
学校是教师专业活动的基点,成都已将学校纳入全市教师教育的整体格局,遵循&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基本原则,认真把学习、教研、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形成符合学校实际、具有一定特色、满足发展需要、紧贴日常工作的内容结构和运作方式。目前,成都市已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工作网络,即:全市以&校本研修基地校&评定和建设为抓手&&&建点&;以分科和专题教研为方式&&&布线&,以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和综合性项目为载体&&&成面&。
2.制定倾斜政策,落实帮扶措施
成都市针对城乡教育双轨制问题,着力设计城乡教育发展的统一标准,构建统一的公共教育体制,重点完善法规、制度和投入等方面的不足。成都市通过实施办学条件标准一元化、城乡师资配置标准一元化、城乡教育质量一元化和城乡资助标准一元化四个方面,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公平。成都市按照统一编制标准、统一待遇标准、统一执业标准和统一调配名优教师的原则,变教师管理制度&校管校用&为&县管县用&,提高了教育管理当局对教师的调度权限。为了解决教师的岗位津贴和补充薪酬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成都将构建基础薪酬、可变薪酬和补充薪酬无差异的&教师待遇同城化&机制,使之成为促进城乡师资合理流动,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优质均衡的抓手。
针对成都教师实际,为缩小城乡教师之间在专业水平上的差距,采取了一系列的帮扶措施:一是以送教下乡为开端,启动&绿色行动计划&,主要措施是:着力于全员培训,提供菜单式配餐;围绕着课程改革,展示&新理念&操作;联系教师实际,采用&三结合&(教育专家、教研员、农村教师)共谋改进。二是以专业发展为重心,实施&素质提升工程&,主要措施是:夯实基础,学历提升与继续教育并举;抓好关键,骨干培训与分类指导兼顾;互促共进,区域互动与校际联手并行。三是以高位均衡为指向,践行扬峰填谷策略。包括:编制学校个性化发展规划;确定学校突破性特色项目;组织教师定向式协调攻关。
3.搭建互动平台,分享优质资源
成都市采取了一系列教师交流的具体措施,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如调整城乡教师更新与补给的办法,重点是给农村学校注入新鲜的血液,坚持优秀新教师的补给向农村倾斜,落实特岗教师计划,把好农村教师&入口&的质量关,科学调整农村教师的编制,推动城乡教师流动与轮换的实施,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小学的正向流动,在一定区域内实行城乡教师的定向轮替和换岗工作,规定入职教师到农村学校的工作时间与绩效标准。同时,通过&名校集团化&发展的策略,建立起城乡一体的教师互换、互助、互动的机制,各名校集团采用文化渗透、经验分享、学科对口、活动协同、项目合作、师徒结对等形式,建立起具有常态化、稳定性和互补式特点的机制。
为了促进城乡教师携手共同发展,成都已搭建了一个城乡教师合作与互动的平台,包括:组建城乡教师共同参与的分学科教研共同体,注重经验的交流与围绕专业问题协作与商议;组织区域与学校之间的联片教学研究和项目合作;以市县骨干教师培训为载体,建立分层、分项合作学习和支持发展的稳定运行机制。在大成都的范围内,实行区域对区域、学校对学校的对口帮扶,促进教师之间互帮互学,协作共进;落实责任分担和契约承诺的事项,完善运行的程序与方式。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把教师课程进修网、优质案例网、校本研修网加以组合,发挥各自特点,强化交互作用,组织虚拟学习,开展对话讨论,抒发心得体验。
(二)坚持教师发展为本,深化教师教育改革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便捷、最常用的方式,这种方式也正在经历从理念到模式的变革,教师培训被界定为主要指向与教师职业活动密切关联,同时基于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基于教师个体需要的教师学习活动,是对取得法定教师资格、已经或即将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开展的专业理念及专业业务在职培训活动。
1.从注重传输与规训,到聚焦学习与研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教师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都要有机会定期地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艺和能力。&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研究者开始将目光转向教师学习领域。研究的重心开始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教师学习的机制、特点、有效学习的条件和方式等逐渐成为研究的基本主题。
2.从关心认知与存储,到着眼践行与创新
用传输新信息、新经验的方式促进受培训教师的理念、策略和操作的积极变化,无疑是一种经济、省便和必要的方式,这也是传统培训固有的优势之一,但传输毕竟只作用于受培教师的&认知&层面,受培教师一般也以&接受&的方式获得信息。随着教师教育从&理智取向&到&实践反思取向&再到&生态取向&的发展,以及从&传输模式&向&开发模式&的转变,教师培训也越来越重视受培教师的参与和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教师群体的互动和资源共享。如,通过&工作坊&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试验、教学评议与改进,通过教学案例开发和课程故事撰写促进实践反思,通过经验总结与交流实现理论概括与意义建构,等等。成都在实践中坚持实践取向,重视引导教师掌握实践性知识,形成实践智慧,鼓励信息共享与创意生成,培训也越来越注重时空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和环境的适切性。
3.从讲究形式与规模,到追求质量和效益
质量是培训的生命,重视培训的质量已成为国内外教师教育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一般认为,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需要的程度。它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本质质量,二是评价质量。研究培训质量,实际上是研究培训的效益问题,即培训使受培者的素质发生变化的方向、程度与大小,这就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上所表达的&效益=目标&效益。&《教育发展纲要》把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作为教师教育的目标,这一要求在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都有明确的、条分缕析的陈述。具体到教师培训中就是坚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导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教育人格、提升智慧品质、重塑专业形象。
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区(县)培训
锦江区:多样的教师教育项目
新教师梯级培养
课题带动规范性学习
区级骨干教师培训
课题带动教育教学研究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型组织的建设
班主任C证培训
班级管理与班级文化建设
小专题集群研修(科研骨干班)
教育教学研究
教科室主任培训
学校研究型教师文化的创生
新课程培训者培训
新课程教学探索
学科常规教研
同学段学科教学难点、热点主题探究
学校教师教育管理员培训
学校教师教育常规工作管理
全员培训项目
国际结盟学校交流互动
国际教育资源(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教育链校本研修
教师专业发展基地校活动
一年一主题,三年一大循环
学科知识大赛
每年定期举行
继续教育网络远程培训
教育视频观摩、心得体会、网络论坛
现代信息技术
电子资源的利用、多媒体的使用
小专题研究
教育具体问题研究:小专题一年一结
大学学历课程研修
(注:每年根据实际需求,项目有增减。)
(三)确定专业发展路径,引领教师不断成长
教师总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环境的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又是一个具有能动性的人,他们&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马克思)。教师专业化实现的基本路径是教师作为能动主体与其发展环境之间积极地相互作用的结果。
1.教育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师是从事教育实践的专业人员,他需要一定理论知识作为从业的基础。&培养专业人员不能只是简单地把他们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而是在不可避免的、不确定的情况下学会判断,即学会变化、适应、融会贯通、批判、发明,把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变成职业工作所需的临床知识&(美&舒尔曼)。尤其是教师的专业活动,它所需要的道德思维、实践性知识和教育智慧,离开实践是无法获得的。因此,教师培训要引导教师习得实践知识、融入实践情境,剖析实践案例,反思实践经验,形成实践智慧。
2.学校环境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立足之地
学校是教师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实现其价值的&用武之地&。教师的发展不能游离于学校情境之外。教师主要是通过课程与教学这一领域的劳动与创造来实现自身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宜采用&学校教育改善模式&(日&今津考次郎),即把学校教育实践的改善同教师专业发展统一起来。这种现代发展成熟的&制度化校本教师教育&具有&以中小学为培训基地&,&以同教师培训机构结为伙伴关系为保障&,&以实践问题的解决为导向&的基本特征。而校为本的研修与培训,又具有目标的直接指向性、组织的自我主体性、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以及优化学校组织文化的整体性。
3.自我更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力量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要以教师的专业自觉为前提;教师积极的&专业自我&是以&自我更新&为特征的。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强调激发参与者自我发展的愿望和能力;通过在研究状况下的工作,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图式;鼓励参与者调动自身已有的经验,在合作交流和互动中生成新经验,共同分享智慧成果;强调问题情境下的积极思考、探究尝试、质疑问难和问题解决学习;倡导实践反思、平等对话、思想交锋,行动研究等等。
(四)提升教师教育实效,创新培训实践模式
教师培训作为一种&事业&或一项&工作&,需要精心地进行设计、推行,把一系列的运作联结起来、融合起来,形成一个实现目标和保障质量的系统。
1.重视培训设计
培训设计实际上是对教师培训的目标(任务)、资源(内容)、程序(过程)与评估的构想与筹划。
①做好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涉及不同层面,如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岗位层面、学员心理层面等,实际操作中要进行多层面整合,寻找学员个人需求与工作岗位要求的交集,考需可能性与急迫性,疏理主要矛盾与关键问题。在进行需求分析时,可将经典的&绩效分析模式&与&组织&&任务&&人员(OTP)模式&结合起来应用。
培训的需求分析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收集数据。培训组织者还要通过三角互证技术将各种种数据整合起来,形成对教师培训需求的客观评判与深入认识;同时,注重量化分析技术的应用。对培训需求调查一般有这样几种方式:发放调查回卷;培训侯选人根据自己的需求逐级提出培训申请;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有关统计数字、资料、文件等,进行预测。培训需求分析还可采用任务/技能分析、关键事件分析、业绩分析、市场预测、专家咨询、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各种不同的手段与技术。
②整合培训资源
培训资源是可利用于支持和保证培训顺利有效进行的智力、信息和物质方面的给养。这些给养是培训内容构成、过程展开和效果获得的必要条件。一是组合智力资源,即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的专业实践者和参培教师都作为资源;二是觅取信息资源,包括政策性资源、学理性资源、实践性资源;三是配置物质资源,即设施、设备、场域、媒体等等。
③形成实施方案
形成并编制培训方案,是一个将问题具体化、条理化和操作作化的思维过程。一般起始于在前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再将目标转化每一次培训的任务,进一步又将任务分解为主题&&这就进入了课程内容与资源选择与组合的环节。紧接着就是策略开发,包括程序、方法、手段的采用。最后就是安排事项和排列日程,这即设计课程专家所讲的&规划一个学与教活动相互配合的序列&(加涅,2005)。将教学事项做出活动日程安排,其要旨在于把教学分析为事件,理解为各种事件交错、穿梭的动态过程,把整个教学活动变为师生共同参与的舞台,变成建构民主合作、自主探究学习的阵地。
武侯区:构建培训课程设计框架
实施骨干教师的&跟岗研修课程&
抓住&知识建构&与&能力提升&两大目标,&任务布点&、&目标连线&和&主题深入&三个关键,设计了&十字型&跟岗研修课程模型。
2.变革方式方法
在培训的实施中,&言语讲授&、&事例表现&、&参与对话&常常是采用的主要方法。从功能上讲,讲授一般用于提示主题、传递信息和启动认知,案例的作用在于展现事例、提供范式和启发自省,对话则着重于推动参与、深化认识和发散思考。在操作上,这些&常规动作&应当做得更科学、更富新意。
①叙事化言语讲授
首先要用论题统领,即以事情为本,让事情中蕴含丰富的教育论题,启发学习者领悟其中的道理。其次要嵌入实际情境,即运用教师日常境遇、专业生活曾经发生与正在发生的事件,引发情感体验和心理共鸣。三是联系已有经验,即经验性叙事。通过有关经验的故事、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或传记甚至书信及文献分析等,来贴近经验和实践本身。&(丁钢,2003)
②研究型案例解析
在培训中显示案例,不只是观看现象,而且要善于开启&黑箱&、追寻&矿脉&、透视&多面体&,通过&就事论事&、&就事论理&、&就事论改&,在分析、研讨和点评中,引导学习者&以小见大&、&由例及类&,使案例真正成为&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教学理论产生的故乡,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因此,要重视案例的意义性,分析案例的适用性,强化案例的迁移性。
③建设性的对话协商
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协调、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出新意和遐想的交谈&。(滕守尧,1997)无论是讲授后的讨论还是观课后的评议,都要以对话的形式来推动学习者广泛参与。每个人在对话中都要针对特定问题奉献自己的建议和设想。培训中的对话要达到三个目的:在相互作用中建构意义,在真诚沟通中深化理解,在兼收并蓄中产生创见。
3.创新运行模式
要使教师教育的活动有效和有序的推进,需要形成一种展开的逻辑,这即是建立运行机制的问题,通常说来,应当以&操作模式&来体现&运行机制&。
①合&&分&&合,螺旋上升
这是就每一轮培训整体安排的组织形式来说的。我们组织每轮培训时往往要先&合&,即以集中学习的形式把从&需求分析&中精选出的&模块&与&专题&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经验以信息传输的方式让学员知晓,其基本方法是&观念引领式&讲座和&经验印证式&发言,同时穿插&现场观摩式&讨论。&分&,即经过集中学习后,让学员带着新的认识和问题回到自己的教育岗位,在一种更具&在场性&和&个性化&特点环境中琢磨、体验、践行和重建自身的认知与经验,反思自身的教育行为。最后还有一次&合&的活动,即让学员再次集中,通过交流对话、合作研议、点评辨析,升华已有的认识成果和实践经验。
②知&&行&&悟,有机融合
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点和素质构成的要素。因此,培训往往要从&知&的角度通过主题学习、专题讲座、事例分析等方式诸诉于学员的认知。而这种传输的&公共知识&要转化为教师个人知识需要创造条件促使教师去&行&并在践行中&悟&。培训中的&行&包括,设计性作业、专业工作坊、课堂教学展示、专门问题研习等等,使教师投身于&问题解决&,从中获得感悟、体验、经验和创意。
③学&&研&&培,结为一体
居于教师教育中心的,无疑是教师的学习。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教师的学习离不开研究。教师作为教育研究者,首先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把学科作为研究内容,把课堂作为实验室,把班级作为研究阵地,在观察、试验、总结、反思中,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行动&中,为自己的能力发展开辟道路。这样,教师培训也就实现了&成人&与&成事&的统一&&通过改变人来办好事,在成事的过程中成就人。
(五)利用数字信息环境,拓展教师研训空间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以教育信息化破解长期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创新与变革,是我国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选择。当前,信息技术引发的文化变革、信息技术创造的资源环境和信息技术带来的教育履新,正在使成都市的教师培训发生积极的变化。
1.搭建资源信息平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跨越&数字化鸿沟&,成都市着力推进区域性数字化信息资源建设,构建&生态化&技术支持下的学习环境,搭好互动式共享与合作的平台,实现对薄弱学校的&空中支援&。金牛区从八个方面归纳了区域教育信息化助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①明确指导思想,坚持&低成本、高效益、易管理&之路;②电子政务提高教育管理效能,城乡学校实现&无缝链接&;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城乡学校共同建立高效课堂;④教育博客成为教师成长催化剂,催生城乡教师发展的自主性;⑤网络研培为教师研培搭建资源共享平台;⑥建立校园安全电子监控系统,为城乡学校构建校园安全网;⑦加强网络资源建设,促进城乡优质资源共享;⑧三个层面(校长的信息化领导能力、学科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网管人员的技术开发与管理)的人力培训,为城乡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运用信息技术中介,变革教师教育手段
信息技术对教师教育的中介作用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多媒体中介的教师教育。多媒体所提供各生动具体的情境,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都的教师培训和校本研修,已经富集了许多多媒体教学案例、视频活动录像、各种主题性微格教学资料;录播设施也逐步完善;配合多媒体应用的讨论、演绎、剪接、整合等活动普遍开展。
二是网络中介的教师教育。利用网络技术人际互动和提供资源共享的特点,网络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师教育的许多环节,如网络整合于学科教学法课或其他教师教育的课程中;网络支持的见习或实习活动;网络辅助教师实践性作业;网络与多媒体视频有机结合,支持教师观察、讨论和反思;网络汇集大量教学资源(视频教案等)供教师共享,以支持教师理解学科知识和合作学习;为教师进行主题项目研究和专题学习的建立资源库等等。
三是效能工具支持的教师教育。主要是一些便于教师教学与研究的软件、积件,以及一些区(县)和学校正在开发一些便于教师备课、上课、辅导和考查考核的实用效能工具。
3.组织混合式研修,改变单一教研方式
混合式研修是面对面教研、培训活动与在线教研、培训活动的结合,它是混合学习模式在教研和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由于教师的混合式研修既保留了传统教研活动的形式,又在这一基础上提供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教研活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成都金牛区为例,他们在网络建设上,开通了高速城域专网,配置了教师研修终端,搭建了区域教研平台(包括实名制用户管理系统,研培活动辅助管理系统,视频资源管理系统,教育博客等)。在教研活动上初步实现了&变单向式为多向式&、&变短时间为长时间&、&变小范围为大范围&、&变资源有限与资源闲置为资源共享&。
青羊区:开发&喜雨师社&网络研修平台
&青羊教师网上研修平台&可以实现覆盖区级、学校、教师个人三级信息管理,在时间和空间上全面拓展、延伸区、校教师继教部门对教师研修服务与管理的能力,形成一个以教师研修服务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执行环境。教师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自主学习、互动交流、资源共享。例如:网上自主选课,建立个人学习菜单,参加网上计时学习,上传作业、文章、课件等,还可以进入在线交流区,与专家、教研员、学员进行交流,通过平台下载学习、教学资源,对研修资料进行补充完善、评论等。
锦江区:搭建&研训云平台&,拓宽&教师网络成长空间&
基于云计算的研训平台主要特点是集约、融合、个性与便捷,它包括&数据中心&、&服务平台&、&软件服务&三个部分。三者相互依序、协调统合。
锦江研训云平台在总体构架的基础上,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搭建&教师网络成长空间&,实现一个平台两级应用,一个中心多种功能。&教师网络成长空间&目前已经实现了&网络培训&、&网络研修&,并计划研发&课题研究&、&继续教育&、&质量监测&等应用功能,可以根据教师角色的不同,实现功能模块的智能推送。我们一方面根据教师需求,进行功能细分,满足管理的公共需要的同时也满足教师的个性需求;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一次性平台研发的规模和成本,按需要分阶段逐步实施,这也符合应用推进由浅入深、以点带面的原则。
金牛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促进研修方式变革
依托&金牛教育在线&系统实施网络研修,主要有三种形式:基于博客系统的教师自主研修;基于学科专题网站的主题研修;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研修。其中第一种包括书写教育叙事、记录教育反思、开展个群交流、进行专家引领等,是一种辅助性的研修方式。第二种和第三种是我们目前重点采用的方式,基于学科专题网站的主题研修采取&话题引入&资源准备&开展研讨&评价总结&的流程开展;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研修采取&明确目标&吸纳资源&情景演练&整合提升&行动改进的流程进行&。
三、成都教师教育的问题审视
过去的一年,在省、市政府特别是成都市教育局的指导下,成都的教师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不少值得深思和改进的地方,必须认清形势、直面问题、再接再厉、与时俱进。
(一)成都的教师教育还不能适应全面深化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党的十八大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部署,&以教育梦圆中国梦&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追求,改革创新的激情与活力喷薄而出,这种新的形势已经成为推进教师教育变革的动能,教师教育如何引领校长和教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等方面,校长和教师应该有哪些方面的理念准备、知识准备和智能准备,很值得研究和探索。成都的教师教育亟待在理论自觉、实践反思和策略创新等方面有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
(二)成都的教师教育的目标结构还不够明确,距离中央提出的&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和&高质量&、&专业化&教师队伍的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如何遵循&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原则,确立相应的实施载体和操作体系,如何真正推进城乡教师的均衡发展和合理配置,解决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短缺&及专业素质差异的&短板&问题,以及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改变教师队伍平庸与自足的状态等等方面,亟须继续努力。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要求,引导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成都教师教育的制度架构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关联性、互补性和整合性较差。要进一步加强全局统筹和协同配合,把高质量的全员、分类、分级的校长与教师培训,同深入细致地推进校本研修、组织教师进行终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各种培训形式的优势和特点,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要充分调动市、区(县)、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推动各展其长、各尽其责,形成异彩纷呈、万木峥嵘的工作新格局。
(四)成都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还存在一定的疏漏,还不能紧跟党和国家顶层设计和大政方针指示的路向,真正用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标准,在当前,要特别重视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长效机制的意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管理标准》以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建立教师教育的课程内容模块,认真开发课程资源,调整课程结构,精心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
(五)成都教师教育的科学实施水平还不高,创新趋动力量还不足,在变革教师培训的模式、策略、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探索的空间还很大,应以提高质量为中心,促进科学化、精细化、效能化的运行操作。要加强和改善教师教育的管理,改进工作作风。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法规,制定配套的校长与教师学习与培训专业档案和注册登记制度,对教师的入职、任职、升职和再认证提供翔实可靠的资料。实行管理的条块联结。切实做好各项工作的调查摸底、现场考察、蹲点实践和经验疏理,尽力提供专业服务和专业支持。同时要不断强化教师教育的基础能力和保障水平。组建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国内优秀教育专家和属地高校、科研院校的智力优势和学养潜能。有计划地推进县(区)研培中心与培训者队伍建设。继续充实教师教育的资源库和数字化服务平台,推进网上学习社区建设,开展混合式研修。
大连教育学院 2010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实践智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