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咪蒙的《职场不相信眼泪,咪蒙 要哭回家哭哭》

对于咪蒙“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我也有几句话要说 - 简书
对于咪蒙“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我也有几句话要说
看着三节课出的推文:如何看待总在不断刷屏的咪蒙。对于这个话题我也有些想说的,也就写了这篇文章。是的,咪蒙的文章总是一不留神就刷圈“没有约炮的时代,人们如何恋爱”“我不要向这个操蛋的世界妥协”“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诸如此类只有做过公号的人才知道一篇文章点进去点出来再点进去阅读量上升1K+是一种什么概念;没有其他的,只有羡慕,甚至嫉妒,可能很多人对咪蒙的感觉便是如此。针对于“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这篇文章,我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这边文章大致内容就像老黄说的:咪蒙有一个实习生,因为每天需要帮咪蒙下楼跑个五六趟——如果咪蒙老师没有夸张的话,她是这么说的——去取她的外卖,于是有一天这个实习生在厕所里打电话给父母抱怨,说自己好歹大学毕业,不希望过来实习就是天天拿外卖啊。不幸这个话被正在如厕的咪蒙老师听到了,于是她回到办公室与该实习生聊了一下,大意是告诉该实习生:老板的时间是值钱的,不应该拿来做杂事。所有新人,都应该接受:你要从跑腿打杂做起,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职场从来不是温暖的大家庭,不要指望有人来教你,没有任何人有任何义务来指导你。不要渴望公司给你温暖,给你工资本身就是温暖。职场是残酷的,不看苦劳,只看功劳。那些苦逼哈哈花了好长好长时间却没有业绩的家伙都是傻逼。对于这几个观点,除了第一个以外,其他几点和我自己正在经历的工作有较大的反差,可能和公司有关,和老板的性格有关吧。说一说自己的情况:我进现在的公司实习已经2月有余了,德国最大的工业企业之一,市场部。没错,我是实习生,但是在这两个月听了大BOSS好几次的pre,在outlook预约过6次的会议,主持过4次team的会议,参加了3个项目,参加过2次monthly的部门会议,制定了2次team出去做用户拜访计划,出去进行了1次一整天的用户拜访,今天刚刚接到任务,加入另一个团队,罗列起来我自己也吓到了。第一点没有什么问题,就第二点:所有新人,都应该接受:你要从跑腿打杂做起,没有一种工作是不委屈的。像上面所罗列的,自己是做了挺多事情,但实际上也都是要干小事的,这两个月我寄过20个国际快递,整理过80个SKU的产品,像这些daily的事情都很重复,很无聊,但谁不承认这不是一种锻炼自己的机会呢?原本觉得寄快递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填上收件人信息和自己的信息就ok了,但寄一次国际快递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因为要清点样品的数量和品类,要找到合适的包装箱去打包,网上要填写两份全英文的单子,要打印5张纸,签2个人的名字,并且要double-check,这些东西花上1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但在这过程中,让我学会了怎么去优化时间,怎么去更好的寻找资源;整理产品明细的时候,要分类,拍照,记下型号,输入excel中,这一整个过程谁都可以做,但做出来的效果怎么样,还真的不一样,不是说能力的问题,而是你的用心程度,怎么去建立sheet,怎么去设置颜色,表格等等,我认为这都是一种能力上的提升。但凭什么工作一定要是委屈的?心委屈了我凭什么继续干,就像男女朋友相处,在一起的时候都不开心,那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在一起。我想,这个实习生肯定不仅仅是因为拿外卖这件事情而在打电话的时候大哭的。拿外卖这样的事情如果值得哭的话,那我不知道得哭多少次了。我猜也许是在工作的日常中并没有很强的归属感,可能是心委屈很久了,只不过爆发点放在了拿外卖这件事情上。我不知道咪蒙公司里的日常是怎么样的,这篇文章所透露出来的咪蒙的性格是不是她本人值得商榷,或者有没有这个实习生也值得思考。不去瞎想。马云说过:员工离职一般是基于两种情况,第一是钱给的不够,第二是心委屈了,总而言之就是干的不爽,这句话我感触非常深。我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在9月份和公司签了6个月实习合同,当然,在这之前,我心中的实习一般会是在2个月,3个月都算多了,签的时候心中也想,干个几个月可以走,也不一定要干6个月。但进入公司没几天开始,我便决定好好把这6个月干完,也许大家很好奇,已经拿着心仪的offer的我为什么不把最后可以娱乐的时候拿去浪,拿去把妹呢?但我心里很清楚,这是一种归属感,我在这儿呆的很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吧,在我面试的那天,面完试下楼的时候,一个德国朋友正在上楼,笑着和我说,morning。后来我发现我是我们的大老板。我很惊讶同时感受到一丝尊重和快乐。在这之后,每天从进楼开始,甚至更早在餐厅吃早饭的时候,我就向我的“领导们、长辈们”打招呼,当然他们也是。每天中午11:20左右,我们building的小伙伴(实习生们)开始相约吃饭,少的时候5个,多的时候10几个,其中有两位国际友人,每天如此,这也让我收获了这么多nice的好朋友们。很多说人,男女之间会有一见钟情,第一眼的感觉很重要。确实,实习第一天的感觉对我的影响也很深远。当我领到我的电脑的时候,打开邮箱,发现我的领导已经发邮件把我介绍给楼层所有人了,并且一位中文讲的很棒的歪果仁带着我先认识了所有的实习生小伙伴们,于是,在第一天,我记住的大部分人的------脸哈哈哈。我自己都在怀疑,这是真的吗?确实,是真的。我们building的位置是一种flexible的模式,每天下班把自己的电脑都收拾好放自己专属的柜子里,把桌面整理干净。每天都可以选择任意的位置坐,有可能你大BOSS就坐在你边上。的确有一天我大BOSS就坐我边上,完全不敢打盹好嘛哈哈哈。另外我能在最忙的校招季一边实习,一边找工作,一边写公众号的时候还能拿到3份不错的offer,横跨地产,通信,快消,我也要由衷的的感谢我的mentor。虽然不能说十分支持(大家都懂的),但一直都在支持我去面试,并且请假方面没有丝毫为难过我,我请假去面试的时候,她只会说,加油,好好表现。以上是一些表象的东西,但这些足以让我把这6个月做完,人都是感性的动物,你让我感到有归属感,我就能感受到那一份安全感。当然也可能是我比较幸运,能遇到这样的经理和这样的Boss。所以,打杂和心委屈完全是两码事。就第三点:职场从来不是温暖的大家庭,不要指望有人来教你,没有任何人有任何义务来指导你。不要渴望公司给你温暖,给你工资本身就是温暖。也许现在离职率很高的原因就是很多公司自认为自己给员工多少多少的工资,就是温暖。没错,我认为钱是最直接的人文关怀的一部分,也是招纳贤才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因素。但就和我们面试一样,面试有很多套路,你能从网上看到很多的面经,能把自己变成一个完全符合岗位要求的人,这能帮助自己进入公司,但一进入之后,真正的自己就表现出来了,有多不适合,分分钟就能被表露出来。工资也是如此,工资高并不等于温暖,工资高并不意味着能留不住人,工资低也并不意味着留不住人。想想龙湖地产,工资不是很高,但就是有很多人愿意在这儿待着。另外,职场上和校园里确实有很多不同,职场会有很多在象牙塔里所理解不到的东西。昨天和一好朋友聊天,她暑期在联合利华实习,除了专业课以外还辅修英语和金融两门学科,但没有一门成绩是差的。她说:在实习的时候总是能看到一些“笑着干架”的情况。虽然我没有具体get到点,应该是指职场上很多人笑里藏刀吧。确实,这是存在在公司里的一些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好自己的就好了,没有义务热情指导你。但在学校里难道不也都是你发现问题,然后去请教老师和同学的嘛。即便是在高中,除了偶尔几次会问你学习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以外,也没有什么主动来帮你解决问题的吧。无论什么时候都是要自己去主动学习和挖掘的。但是我在公司真没有感受到很冷冰冰或者是“笑着吵架”情况,也许有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太正面积极了哈哈,但情况确实都属实。比如说我每周都有一次和mentor进行review的时间,聊聊自己工作量是否过大,聊聊自己做了哪些东西,有什么不懂的东西。再比如说有一次我去找一位前辈帮忙,我找到他的时候,他正起身要去开会还是要干嘛去来自,然后我说能不能帮个忙。我以为他会说先去开会,开完再找他,当然,这也能理解,但是!出乎我意料的是,他赶紧坐了下来, 以最快的速度帮我解决了问题才去。这其中带给自己的快感,真的,非常感动。大部分职场也许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但总是有少部分公司会有各种让人意料之外的事情。我想,这就是最佳雇主的魅力吧,只有真正让人感受到温暖的大家庭一般的公司,才能真正留住人。可能这也是上次公司颁发5年,10年员工的时候,这么多人拿到荣誉的原因吧,能坚持一份工作,一个公司10年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第四点:职场是残酷的,不看苦劳,只看功劳。那些苦逼哈哈花了好长好长时间却没有业绩的家伙都是傻逼。只看苦劳不看功劳的情况应该是90%存在的,这就和上学的时候,最后录取大学并不看你是否平时学的多认真,晚上在被窝学到多晚,有人即便再努力,花200%的精力也不及一部分少花50%的时间,效率比加班更有效。想说一点,每一款产品都会有他的target群体,你不喜欢,也许是你们之间价值观或者内容喜好不一样罢了,有很多其他人喜欢。在互联网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在微信公号能多到人手一个的时候,受众的细分领域太多了,单单在互联网运营这一个领域,我想除了三节课之外还能列出一堆,每一个细分领域都有一大批群体,就商业目的而言,在这个领域能成为大腕级别水平,需要能抓好这一部分人的心,那就是你的能力,而不是通过吵架来怎么怎么样。两个互不相干的自媒体,没有必要互相撕逼。像这几天冯小刚怼万达,他们开启撕逼模式,但这之间的关系,和普通两个自媒体之间的关系差太多了。就像黄老师说的“咪蒙的存在是合理的,也一定会有其受众。但很遗憾,我不喜欢它。”“新媒体环境下,我们为了博得阅读量写了太多偏激的观点,而现实中却往往不是这样的,愿与大家共勉。”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工”,在职场,没有所谓的好公司或者不好的公司,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干的爽才是最重要的。公司方面,找一个和自己气质相投的公司,找一份自己想做的事情,工资低一点也没关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在高盛,麦肯锡,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拿百万年薪,做空中飞人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就像我之前所认为的。无论是就业,读研,国考还是出国没有谁优谁劣,只是一种选择;选择国企,外企还是民营,没有好与坏,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唯一要保持住的是,提前准备自己,能做的只有更了解自己,且让自己更加优秀,随时保持着努力的心,现在工作要什么技能,升职要什么技能,升职后需要哪些技能,多思,多学,总不会太差。就像,谁知道现在火遍大江南北的好妹妹乐队,马頔等等,在几年前没有名气的时候依然在很努力的写歌,努力的在唱歌中寻找自己的快乐。此文仅代表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献给我亲爱的标杆级的公司。
收获的同时记得分享
公众号:求职部落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前段时间好多人被咪蒙的实习生文《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刷屏了,好多人开始攻击咪蒙的恶,说她自以为是,不给职场新人机会等等。
  知乎上有篇贴子:如何评价咪蒙的《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基本上都持反面观点。
  文章的内容大致是这样:公司老安排实习生下楼去拿盒饭,实习生很不满但又不敢拒绝,后来在厕所打电话跟老妈抱怨时被老板听见,文章的大意就是说实习生需要放下身段,要能沉住气,要替老板节约时间,不要眼高手低等等。
  站在职场的角度来讲,咪蒙说的一部分是有一定道理的,很多老板和领导都在转发,恰好也说明了确实有很多眼高手低的实习生,让老板领导苦不堪言。
  咪蒙发文想的表达的应该是:在职场上应该认真努力,从小事做起,不要觉的公司亏待你等等……你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应该好好去做,如果实在无法忍受就走,如果发现他身上有很多地方值得你学习,那就忍着学完再走。
  网上一位爸爸的一段文字,会让父母们有所启发:
  再来说说我们的孩子。有无数的领导转发这篇文章,就说明有无数的老板跟咪蒙老板一样,将来孩子成年后走上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极有可能就是会遇到这样的领导或老板。既然这是一个客观存在,就需要孩子拥有怎样的能力来应对呢?
  职场中确实有一类人天天在抱怨公司,无数次想要离职(其实全公司人都知道),最后你会发现等你走他还没走呵呵,这种同志其实是最痛苦和纠结的,说到底他们是因为没有强烈而坚定的目标,对未来充满了迷茫。
  其实实习生接受或者不接受公司这样的安排都是没有问题的,也都是“正确”的选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看到一些非常励志的案例,一些起点很低的人,依靠执着和吃苦耐劳甚至卑微屈膝的工作方式,最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像平安的创始人以前是个司机,阿里巴巴资深副总裁童文红开始是前台小妹,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还有一类人,他们价值观非常明确,他们对于有些方式是万万无法忍受的,至于你说的那一套成功学在他那里根本行不通,他们可以非常果断的走人和跳槽,然后生活和工作的挫折会慢慢给了他们很多启发,他们严重的意识到需要改变才能更好的成长。
  最可怕的是其实故事中的这类实习生,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又不果敢,导致一直处在一种很压抑的游摆状态。这样的人成长速度也会相对慢一点,因为坚韧的同学能够在极端条件品尝人世间的艰苦而明白很多道理,而道理都是通的。果敢的人能够快速试错,而试错会给他们很多反思的机会。
  作为过来人其实非常容易犯一个错误,因为但凡“成功”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没有无数委屈和坚持,就不会有破茧成蝶的那一天,所以他们希望实习生从人生的第一节职场课就开始明白这样的道理。
  那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孩子很多时候在工作中的表现就是父母在家庭中的表现。家庭教育和父母的价值观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如果夫妻之间爆发矛盾永远都是第一时间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抱怨,这样会传递给孩子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是解决,不是抱怨。
  有的家庭父母的价值观本来就非常明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尽可能让他们试错,所以慢慢的孩子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判断问题的思维,有非常强的主观意识。而这映射到工作当中后,作为父母的你日后大可不必为他的工作操心了,每一个问题孩子都有自己的解决办法,哪怕在你看来不是最优的选择,但他们内心坚定的认为那就是对的,比起那些遇到挫折喜欢在父母前面哭鼻子的孩子,这类孩子甚至反感在家庭活动中跟你讨论他工作的种种。
  而反过来那些在工作和生活中非常强势的父母,在公司身居高位受万人敬仰,在家里是主导地位,会惯性的将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没有申诉主张的空间,慢慢的孩子会失去这种申诉能力和问题的判断力,每一个爱孩子的父母都不希望孩子走弯路,所以他们会有意无意的使用“正确”的方法。
  这在孩子成年后的表现会是,孩子没有走过的弯路始终还是会走的,你要坚信他的路任何人都代替不了,而成年后再走可能会更加痛苦,那需要一次次去否定之前形成的固有思维,因为深层次渴望改变的动力来自痛彻心扉的领悟和一次又一次面对现实的打击。
  孩子很多时候在工作中的表现就是父母在家庭中的表现,这并不是偶然,也并不是性格使然。很多时候父母喜欢无奈的说:“我家孩子性格就这样,没办法”,这只不过是给自己一个优雅的台阶下罢了,因为我从来不认为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性格暴躁、喜欢攻击、不喜欢动脑或者很聪明就是粗心.....
  一旦你给孩子贴上了这种标签,他将用一生的时间慢慢去撕下这些标签,而且极有可能直到他离开世界的那天他都没有撕下,他依然认为这一生没过好,确实是“性格使然”。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公众号:成都微田园自然生命教育中心
  成都微田园自然生命教育中心:通过传播自然教育理念,修复孩子与自然之间的断裂,释放孩子的天性和创造力,提高学习能力!
  转载请联系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通过传播自然教育理念,修复孩子与自然之间的断裂,释放孩子的...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场不相信眼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