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是中国劳动力过剩剩呢还是劳动力紧缺

现在中国是劳动力过剩呢还是劳动力紧缺? - 知乎28被浏览3158分享邀请回答29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转载]我对中国劳动力会出现过剩的担忧
今年以来中国沿海地区都出现招工难的问题,于是刘易斯拐点之说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两年前中国还在担心就业岗位不足,就两年时间转化为劳动力短缺了?太神奇了吧?中国劳动力已经出现短缺并可能日趋严重的说法,依我愚见,这根本就是政策误导所致。我反而会为几年后中国劳动力可能会出现过剩、农民工结构性失业的问题而担忧。
先从劳动力供应的绝对数量上去分析,中国现在退休的主要的劳工主要是一些四零后、五零前,这批人群并不是出生于“人多好办事”的婴儿潮时代,虽说现在九零后很多是独生子女,但在绝对数量上来看,九零后的人口还是肯定要比退休的四零后、五零前要来的多。所以从人口结构上来说,并不应该出现劳工短缺。
但现在劳工的确是短缺。是的,先从供应上分析,中国这两年对教育补助加强了投入,导致了大量这两年本应该投入劳动市场的学生延迟投入到就业市场,短期内扭曲了劳工供应。但这批被短期封印人群还是会投入劳工市场的。
从劳动力需求上去分析,这两年有几大因素导致对用工需求的剧增。
1)这两年政府大量投资基建工程;
2)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吸纳了不少农民工转向建筑业;
3)政府加大对渔牧农业的补贴,加上国际商品的价格上涨导致大量农民工选择回家务农;
4)内需的发展增加了对用工的需求。
除了第四点对用工的需求有比较确定外,其他的用工需求都看不到明确的可持续性。特别是一和三点,对用工的需求可以在倾刻之间就消失,不得不防。
现在沿海地区都被鼓励产业升级,但农民工的技能却没有被鼓励提升。几年后被教育政策封印的劳动力开始投入劳动市场,基建工程減少,房地产行业不再火爆,农产品价格回落,产业又已经升级了,套用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话,“如何让农民工从微软开始?”
但愿我是错的,但愿这一切都不会发生。祝福中国、祝福农民工。
注1:中国婴儿潮集中于六零至八零年间,是现在中国劳动力供应的绝大多数。
注2:失业问题和GDP增长可以是两码事,GDP增长可以是来自产业结构调整,加拿大、巴西、俄罗斯都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例子。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中国劳动力结构进拐点 劳动力过剩工资仍低
资料照片劳动力结构发生改变工资收入未明显增长中国是否进入“刘易斯转折点”□记者方家喜王涛北京报道
记者近日从财政部获悉,财政部2010年财政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是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与此同时,今年的“民工荒”也正持续引发中国专家和学者热议“刘易斯转折点”、提高居民收入等问题。专家和学者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没有出现整体意义上的刘易斯拐点,但正处于走向这一“临界点”的进程中。在国内劳动力结构逐步发生改变中(非农劳动力正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却未见明显增长。实际工资在“拐点”进程未见明显增长最近,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机构纷纷举办有关“居民收入与刘易斯拐点”的会议和论坛,就工资结构、社会转型等问题举行讨论。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介绍,刘易斯拐点是发展中国家内普遍存在的二元经济格局现象。由于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大量供给压低了劳动力成本。直到工业化、城市化把表面上的剩余劳动力都吸纳干净了,如果再想继续吸纳剩余劳动力,就必须提高劳动力成本,这个临界点就叫“刘易斯转折点”。引发中国专家和学者们热议“刘易斯转折点”,主要是今年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在春节过后达到多年来的一个高峰。有报道指珠三角劳工短缺达200万人,即使企业大幅提高工资仍要面对招工难的窘境。由此,有研究人士称,珠三角劳工近年来持续短缺预示着我国的刘易斯转折点已经到来。2009年第四季度的数据显示,103个主要城市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从金融危机期间的0.85,大幅回升至0.97。但珠三角的这一比率达到1 .26,这提示若不提高工资,将很难招到可用的工人。但这是否表明中国整体上劳动力出现了短缺?根据联合国公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版》报告,以现时全国13亿人口计算,城市人口将由目前的6 .1亿增加至2015年的7.67亿即未来每年平均将有超过1000万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因此目前中国的劳动力供应尚算充裕,但劳动力市场结构已由此前的“无限供应”年代过渡至目前的“有限过剩”时期。所以,多数学者表示,从局部看,中国似乎已处于刘易斯拐点中,但整体上看,中国农村劳动力仍然存着过剩问题,刘易斯拐点尚未真正来临,应该认为是走向拐点的进程中。申银万国的研究报告也表示,民工荒的出现并不能简单等同于刘易斯拐点已现。首先,农业与非农业产值和就业人数占比仍不协调,边际产出差距仍较大;其二,中国47%的城市化率与当时日本、韩国出现刘易斯拐点时农村人口30%左右的占比相比,差距仍大;其三,2004年民工荒出现后,中国实际工资并未出现大幅上涨。学者和专家们表示,珠三角的民工荒可能无法直接和刘易斯拐点画等号,但提出了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在走向刘易斯拐点的进程中,但城乡居民的收入多年来却未有全面的上涨,这有悖于国际规律。所以,需要构建合理的收入和分配制度,平稳地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收入差距加速拉大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对记者表示,“创设合理的分配和收入制度,挑战主要来自初次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公平。”据专家分析,初次收入分配的不合理,首先表现在长期以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 D P的比例偏低、国民收入分配向国家和资本所有者倾斜的现象一直比较突出。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社会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劳动报酬所占国民收入比重逐年下降。上世纪90年代以前,劳动者报酬占比为50%以上,2001年后这个比重不断下降,到2006年已下降到41%。与此同时,营业盈余比重由原来的20%提高到2006年的30 .6%。在年,我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4%,但职工的实际工资年均仅增长15.7%。这表明,我国国民收入结构失衡,特别是劳动者报酬所占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来自全国总工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生活成本不断提高的近几年中,从未增加过工资的全国普通工人超过26%。据了解,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左右,而在中国则不到10%。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在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趋势;资本回报的比例却不断上扬。对此,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劳动所得与资本所得之间存在差距也正常,但若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引发很多问题。而在我国初次分配领域,劳动者工资增长赶不上企业利润增长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且这种差距有逐渐拉大之势。初次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另一个表现是,全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逐渐增大。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世界银行的报告同时显示,最高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和最低收入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这两个数字比在中国是10.7倍,而美国是8 .4倍,俄罗斯是4 .5倍,印度是4.9倍,最低的是日本,只有3.4倍。这也就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由世界上居民收入最平均的国家之一,变成世界上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之一,城乡、区域、行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专家们表示,目前我国收入和分配的不平衡还表现在再分配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对记者表示,“国企垄断、行政垄断、腐败带来不均衡;再分配制度的不公平,比如福利分房制度仍然存在。这种不公平所带来的不公平影响面比初次收入分配大得多。”据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至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至10倍之间。“垄断行业收入畸高是导致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社会非议最大的诱因。”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分配改革探求调整方式专家和学者们表示,国家也已经深刻认识到在步入“刘易斯拐点”的进程中,需要进行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转型。连续三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2009年的会议更是强调“加大调整力度”。国家发改委的有关专家表示,改革首先要指向分配结构的失衡问题。分配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偏低”:即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这都与经济结构有关。由于投资、出口、消费比例不协调,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已从最低时的21.6%升到40%以上,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大量一产富余劳动力被挤进二产,造成二产劳动力供过于求;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财富增长相对缓慢。所以,专家和学者们认为,首先,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必须着眼于整个经济结构,从调整相关经济结构和深化体制改革着手,调整出口、投资、消费等重大比例关系。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减轻第一、二产业人力资源市场过度竞争。其次,要扎实推进垄断性行业体制改革,平衡分配格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表示,“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界限,规范国企行为,规范政府公共服务,放松管制,反腐措施到位。这些又牵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朝才说,对于行业性的分配不平衡问题,一方面要通过提高收入透明度,提高个人所得税等税种的征管率,要做到基本上完全纳税。另一方面,在初次分配过程中也应有一定的调整和改革,要解决因为垄断等原因产生的收入不公。另外,要健全收入分配体系,调整和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认为,一次分配中市场机制失灵的地方比较多,要重点解决一次分配中的公平问题,要多从劳动者的角度来制定政策,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在二次分配领域,要本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把收入分配改革和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投入;健全收入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最低工资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工资指导线制度、薪酬和人工成本信息调查发布制度、垄断行业薪酬水平调控制度、不同地区之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调节制度、个人所得税征管制度等等。(经济参考报)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00000000
[责任编辑:wyxanewsf]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大秦微博:广播 11963 条 听众 562372 人
网友最关注
点击排行评论排行
健康美食教育
最新精华贴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中国普通劳动力已经由全面过剩转向结构性短缺分析
下载积分:300
内容提示:中国普通劳动力已经由全面过剩转向结构性短缺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38|
上传日期: 06:04:59|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中国普通劳动力已经由全面过剩转向结构性短缺分析
关注微信公众号  看了一点voa的节目,今晚两位专家互不给面子,观点冲突对立。我一直宅在家里,好久不在外面磨练闯荡,劳动力人口这个问题,真的想请教大家一下。我个人感觉,青壮年劳动力应该是短缺。要不然tg也不会搞这个放开二胎政策。但是何清涟女士所言,好像也很有道理。没错啊,这么多工厂倒闭,外迁,好多人失业,那还不是劳动力过剩么?  想请教大家。五毛勿扰。谢谢!  看了一点voa的节目,今晚两位专家互不给面子,观点冲突对立。我一直宅在家里,好久不在外面磨练闯荡,劳动力人口这个问题,真的想请教大家一下。我个人感觉,青壮年劳动力应该是短缺。要不然tg也不会搞这个放开二胎政策。但是何清涟女士所言,好像也很有道理。没错啊,这么多工厂倒闭,外迁,好多人失业,那还不是劳动力过剩么?  想请教大家。五毛勿扰。谢谢!  看了一点voa的节目,今晚两位专家互不给面子,观点冲突对立。我一直宅在家里,好久不在外面磨练闯荡,劳动力人口这个问题,真的想请教大家一下。我个人感觉,青壮年劳动力应该是短缺。要不然tg也不会搞这个放开二胎政策。但是何清涟女士所言,好像也很有道理。没错啊,这么多工厂倒闭,外迁,好多人失业,那还不是劳动力过剩么?  想请教大家。五毛勿扰。谢谢!
楼主发言:3次 发图:0张 | 更多
  楼主是超级5毛,吃尿喝屎的
  廉价劳动力短缺,生活成本高。  
  @挑逗拜仁
02:26:03  廉价劳动力短缺,生活成本高。  -----------------------------  有道理。。
  过剩,其实如果处理得好,3亿人足够了。不过人多点也不怕,养得起。中国主要是分配不公
  青壮年劳动力和劳动力是不同的概念,青壮年劳动力拥有更持久的劳动能力(30年)和更高质量的劳动力(精力足,头脑好),所以必须放开二孩。劳动力过剩和青壮年劳动力短缺是相容的两个命题,就像人多和女人少是两个相容的不同命题一样。  
  廉价的 明显不够用
高价的 过剩
  如果劳力非常充裕那么劳动力就没会议价权,工资就会长期增长缓慢。  现在我们国家劳动力情况应该是略有过剩,但企业想以很便宜的工资招到人也是难事。
  总体来说劳动力过剩,只是劳动力不廉价。二胎政策说白了就是不作为,把很多问题转移到劳动力上,通过过剩的人口压低劳动成本,同时又通过缴税人的增多来弥补社保空缺问题,并不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产业转型来改变。总得来说就是一种很粗放的方式来解决经济问题,拆东墙补西墙,所以现在还是在做强大、富裕的梦。  
  谢谢大家的指教!谢谢!!  
  总体劳动力过剩,优质劳动力缺少,就是说亏本的多了  
  社会供给的劳动者数量——没有明显的下滑。  能够参与劳动的——明显下滑  50后,60后已经即将退出江湖,大部分已经在跳广场舞  70后80后正的拼命——这是目前劳动者的中坚力量  90后因为有60后 70后这帮最能吃苦的做爹妈,不愿参与劳动的人群数量巨大。至少没几个愿意到制造业里面去。  所以整体来讲,参与劳动并创造社会财富的人群数量有减少。
  人是很多,但是老爷们不要人,要的是奴隶,是奴隶不够用,不是劳动力不够
  短缺啊,800一个月遍地是工作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劳动力过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