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管理人员优势和不足在以后的就业中有哪些优势

双证在职研究生就业有什么优势吗 - 双证 - 中国在职教育网
双证在职研究生就业有什么优势吗
在我国,有一个高学历的头衔找工作的话,会比较容易些。我国的企业对于工作人员的学历的要求还是比较高的。很多在职人员都选择报考来提升自己的学历,提升学历就需要选择报考双证在职研究生。但是很多人都对双证在职研究生毕业后就业会有什么优势呢?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面对中国企业对人才方面的需求,中国教育部特别推行了在职研究生的教育形式,对于在职研究生方面,被大家所公认的含金量的最高的教育形式当属是双证在职研究生的形式,那么,对于双证在职研究生获得双证找工作又是怎样的呢,工作好找吗一起来看一下这个问题。
MBA在职研究生是双证在职研究生教育当中报考人数最多的,是很多在职人员报考双证在职研究生教育的首选专业。而且,MBA在职研究生管理类专业在当今的就业形式是非常好的,对于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方面,企业的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对人才的竞争,更何况是管理型人才呢。
另外,双证在职研究生是国家推行的在职教育的新政策,是对在职人员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途径。课程结束后,双证在职研究生最终获得学历证书或者学位证书都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在企业方面也是非常认可的,对于以后的工作与发展上都是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的。
总而言之,对于MBA双证在职研究生方面,在以后的发展和就业当中都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更何况双证在职研究生是所有在职研究生教育当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种教育形式。对于后期的找工作和就业占据着很大的优势,是很多其他在职教育所不能比的。所以,对于双证在职研究生方面,在职人员是可以放心报考的。
以上就是关于双证在职研究生就业有什么优势吗问题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一下。如您还有其他的疑问,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老师。
&注:本文系中国在职教育网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在职教育网是一个综合性较强资讯平台,如果您想了解最新最全面的在职研究生报考信息,请点击收藏我们网站。
推荐阅读:
群名称:中国在职教育网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3人关注)高学历求职是否更有优势?
TAKEFOTO/图记者采访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读研是为了有更好的出路。但有了高学历之后是否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还要打个问号。业内人士表示,求职除了看重学历之外,工作经验、个人素质同样重要。学历不如经历?实习容易求职难徐立本科学的是专业,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北京一所名校新媒体专业读研。研究生期间,课程并不多,闲暇之余她一边在学校项目组工作,一边找公司实习,广告公司、媒体都曾实习过,也积攒了不少工作经验。本以为这些经验能为日后找工作增加砝码,但求职的过程却并不顺利。“有工作实习经验已经不是稀罕事,我虽然在媒体实习过,但其他同学也都有媒体、外企、国企的实习经历。”徐立告诉记者,她的同学毕业去向一般分为几种:媒体、企事业单位和公务员,不同岗位要看个人兴趣。徐立最理想的工作单位是进媒体,但她的求职过程并不顺利。相比之下,本科生似乎更有优势。她告诉记者,大学一位同学毕业后直接工作,两年间换过两次工作,一次比一次待遇好,成长的很快,目前在一家媒体做本行,薪资和福利待遇都不错。徐立认为,以她的专业特点来看,研究生毕业并不比本科生有明显优势。“研究生对工作的期望值增高,往往会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而本科生往往能从基层做起,对基本的薪资要求水平不高。”说起研究生的优势,徐立认为,除了有些工作比如公务员,报名条件要求学历是硕士以上,其他没有明显的优势。徐立告诉记者,有的同学早在今年3月份就拿到了工作协议,而她的工作迟迟没有定下来。“有时会和本科生一起面试,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表现的也都不差。”所以在她看来,学历并不十分关键,关键还要看面试时的现场发挥。几经周折,徐立找到了较对口的工作,临近毕业才定了下来。工作以后,徐立发现,硕士期间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不仅没有发挥直接的作用,自己的学历优势也并不明显。“我所在的部门以岗定薪,本科生和研究生月薪相差不到300元,发展空间和岗位也没有任何区别。”学历与薪酬成正比?读研能增加就业机会然而,也有同学提出了相反的看法。“考研是为了有更好的教育背景,增加就业的竞争力,有些工作只招硕士博士,这样本科生就没有机会了。” 张宏宇是北京一所高校微电子专业研二的学生,虽然没毕业,但已经开始找工作。他告诉记者,理工科专业与文科专业有所不同,用人单位还是比较看重学历的,尤其是外地学生比较看好的科研院所类单位。他接触到的读研学生中,大部分人希望毕业后有更好的就业机会,他身边大多数同学读研都是为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读博士的人不多,只有想在学术上有所发展或想留校当老师的同学,硕士毕业后会继续攻读博士,绝大多数同学的选择还是直接就业,让硕士学历在就业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我身边的同学很多都想进研究所,去年8个研究生有3个去的。因为科研院所能解决户口,对于外地想留在北京的毕业生来说是个很大的诱惑。”但是科研院所通常喜欢招有良好学术背景的学生,提供给本科生的就业机会很少,很多岗位都要求“硕士以上”,所以对于想从事研发类工作的同学来说,硕士学历是一个先决条件。除了研发类工作之外,也有一些同学选择做技术支持或者销售,待遇也很优厚。张宏宇看来,学生在本科生学习阶段学到的知识并不多,每次考试学生们想“应付”过去也很容易。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本科生阶段在一个具体的方向上的延伸,有更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水平。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做实际研究和设计工作,在实践中能学到不少东西。而在求职过程中,很多公司都要求应聘者有项目经验,符合这一条件的本科生寥寥无几。面向市场的企业通常喜欢招能够尽快上手并带来效益的人,虽然很多用人单位更看重求职者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希望直接找到有工作经验的“成手”,但现在研究生也很注重动手能力,同时对于高学历的人才来说,一些企业还是愿意培养的。除了就业机会相对较多之外,起薪也比本科生高。他结识的师兄师姐研究生毕业后月薪在5000元至9000元之间,而本科学历在2000元至4000元之间。先工作,再读研?职业规划更明确李丽本科毕业后先后在几家公司工作过,但在业务能力上和岗位发展上并没有突破。两年后,她辞去工作专心在家考研。她告诉记者,上学时她很向往工作,但真正工作之后发现并没有什么意思,每天以程式化的内容为主,熟练之后就没有新鲜感了。她笑着告诉记者,“工作之后,心态变得浮躁了,很想去学校回回炉。”袁也本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从事销售工作,工作五年来业绩很不错,收入也稳定,就在事业发展蒸蒸日上的阶段,他也选择了在职读研,他告诉记者,“学习是汲取知识的过程,而工作是往外‘掏’知识的过程,久而久之觉得自己该充充电了。”袁也在职研究生学期三年,每学期6至7门课。读研之后,他觉得获益很大,总结出最重要的三点是:知识、导师和朋友。袁也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工作后,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有明确的认识和设想,这种规划并非基于工资和凭空设想。“大学刚毕业后,很多同学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不相关,工作以后再读研会更有针对性,更清楚自己的不足。”另外,袁也认为,读研能够扩大交际圈,积攒人脉。他所在的在职研究生班,都是相同行业里工作的人。与他们联系后,日后开展工作便于互通有无而从导师身上也能学到很多。袁也认为,导师不仅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还有丰富的社会关系。对分析市场和行业未来都有很独到的看法。“导师们从事研究工作,看法更加宏观,高度也更胜一筹。”在导师身上,能够获得行业前沿信息。他们对行业发展有前瞻性观点,对具体的工作有指导意义。先就业再择业?硕士未必更有优势据前程无忧市场部经理王剑介绍,从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就业现状来看,硕士毕业生在就业时并没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对于教育行业、医学专业等学术性较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学历要求较高,很多职位会标注出‘最低研究生学历’等要求,但对于通用性行业,研究生的就业现状未必比本科生更有优势。”“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除了考虑专业背景之外,还会看重实习经历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课内所学的内容远不及IT行业的发展速度,而接触前沿技术较多的本科生,在求职市场中同样能占有一席之地。”王剑介绍说,硕士毕业生的薪酬原则上是要比本科生高,但也并不绝对。求职者的薪资待遇与企业性质、公司规模相关,岗位不同,工资体制也不尽相同。“据我们了解,一般国企或者部分外企对研究生学历和本科生学历的工资体系上有所区别。也有的公司起薪和学历没有直接关系,还是以岗定薪,或者依据个人能力来定工资。”值得一提的是,有些人可能并不是相关专业出身,但有资质、技术类的证书,如注册会计师、律师资格证等,这些执业证书在就业时的含金量也很高。每年都有很多学生选择考研,本科生学历已经不足为奇,一家企业人力资源经理介绍,研究生简历在简历库中的比例确实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即便如此,如果一个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能力没有过大的差别,在一同应聘初级岗位时,企业往往会选择本科生。因为研究生的成本、期望值相对较高。而对于较高级的岗位,研究生虽然有学历背景,但因没有工作经验,处境也比较尴尬,很难直接走到管理岗位。对于目前研究生毕业后就业的现象,海天教育集团高辅项目部高级咨询师陈跃则建议大家“先就业再择业”,同时要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所在地区的因素进行考虑。陈跃认为,由于本科生毕业生源数目庞大,用人单位必然会有名校情结,就使得一些普通高校的学生加入了考研大军,拿到“研究生”文凭再去找工作。但是研究生毕业后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从校园步入社会后面临着“适应期”和“转型期”,而且部分用人单位更注重的是应聘者的工作经验和相关技能,所以建议同学们在研究生毕业后先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然后根据自己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去选择一份适合提升自身素质和经验的工作。王剑建议,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要通过各种方法提升自身实力,增加求职的竞争力。不同专业就业形势不同,是否考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应认清想从事的工作是否要求学历水平必须达到一定高度。如果最低学历要求必须是硕士,那么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如果实际工作能力更重要,则可以考虑先求职。无论是本科还是读研,最终还是要走向社会和工作岗位。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要及早下手进行有意义的实习活动才是上策。 本报记者 田 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高学历的作用和优势 - 乔布简历
高学历的作用和优势
浏览( 9110 )
相信写过简历的大家一定知道
中有一项内容是教育经历,其中会要求写出一个人的学历。是否有人会好奇这小小的一栏内容在HR们考量一份简历时会在他们心中占多大的比例呢。有些人会觉得比起实践经验、个人技能和获奖记录来说最高学历的权重并不会太高,然而高学历也确实有着其自身的优势,下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高学历的作用吧。
首先,学历是开启职场大门的钥匙,一般招聘先问学历。许多公司招聘时都会明确标明所要求的学历,没有这个学历,你就会底气不足,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得不到;没有这个学历,你在工作中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机会获得同样的待遇;没有这个学历,就不能获得相应的考试资格和认证资格;没有这个学历,你就必须接受国企和事业单位中同劳不同酬的差别。一个招聘单位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首先得看你的学历,你拥有的学历越高,具有的工作机会也就越多。一般而言你的学历越高,证明你学过的东西越多,研习新的知识也越快,所以企业在同等条件优先会考虑高学历的招聘者。
当然,就算入职之后,高学历依旧有着其作用和优势。许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提拔干部、竞选领导基本条件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即使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却没有竞选资格,机遇摆在面前却抓不住,如大多专科学校,竞聘中层领导岗位,如系主任,基本上都是要求硕士或博士,本科都没有机会,而且不少单位如学校或法院等会规定一定年限,在职人员若在规定年限拿不到本科及以上,在人事改革中会直接导致下岗,即专科以下即使找到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
除此之外,如今各类职称评定几乎都与学历挂钩,在评定高级职称时专科以下基本上没有机会,而现在许多的单位的主管领导几乎都是由高级职称的人担任的,没有高级职称会丧失许多当主管领导的机会,而没有本科,又会丧失评高级职称的机会。
学历不仅对职场生涯有着长远的影响,对一个人自身的人生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学历和婚姻也有关系,讲究门当户对,虽然不敢苟同,但确实存在。当然,高学历的人在文化修养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上过学和没上过学的出发点不一样,基础不同。在当今社会 &文凭化 &的理念下,学历是非常重要的,学历会影响到一个人成长发展的各各方面,比如工作,事业,爱情等。当我们“工作越久,接触社会越久”,越感觉到学历的重要性。具有高学历,你就具有更多的财富机会,具有更多精神上的财富,可以站在巨人肩膀上看世界,可以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参与讨论,纠错和补充内容
使用量26708
使用量22926
使用量16763
使用量8214
back to top
其他用户还浏览了高学历并不等于好就业 研究生成为就业尴尬一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高学历并不等于好就业 研究生成为就业尴尬一族
  1月28日,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对2009年全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进行了通报和分析。2009年,全省人力资源市场提供招聘岗位1574367个,而求职者达到1885747人,求人倍率约为0.83,人力资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依然严峻。
  高校毕业生是求职的主力军
  据辽宁省人力资源管理调配中心主任赵顾明介绍,与2008年相比,2009年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社会用工需求人数增加了116345人,登记求职者数量增加了245826人,分别增加了8%和15%,求职人数增幅明显大于用人需求人数增幅。
  在所有的求职人员中,就业转失业人员、新成长失业青年和其他失业人员占据求职队伍前三名。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为143835人,占新成长失业青年求职比重的38.94%,高校毕业生仍是求职的主力军。
  据统计,自2009年二季度开始,全省求人倍率连续三个季度稳步回升,从0.82上升至 0.85,最后达到0.91。全省劳动力供需矛盾不断得到缓解,就业形势呈现逐渐回暖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全省实施的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措施,如帮助困难企业走出难关,挖潜增岗,兜底安置困难群体就业、千企万岗见习计划等等。此外,2009年下半年,全省经济态势出现好转,许多中小企业恢复生产,用工需求明显增加,经济发展拉动就业成效显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助理王成鑫分析说。
  研究生就业:“高不成、低不就”
  目前,高学历人才特别是刚刚毕业的研究生,正逐渐成为就业路上“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一族。近两年,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硕士及以上人才求人倍率开始走低,2008年为0.94,2009年下降到0.8,以硕士为主的高学历人才就业形势开始显露紧迫端倪。
  据统计,2005年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硕士学历求职者5370人,2009年人数增至12759人,同期市场需求变化不大,人力资源市场中高学历人才供给大于需求的供需矛盾已经逐步显现。许多硕士生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而就业期望值却很高,出现了无法实现就业对接的尴尬局面。从用人单位角度来看,高学历人才人才选择性增多,许多吸纳硕士就业的科研院校和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提高,纷纷提出博士和教授等更高招聘条件,硕士生就业范围进一步缩减。
  在职人员更加谨慎 跳槽人数大幅较少
  赵顾明主任告诉记者,近四年,进入全省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在职人员的数量和所占比重持续下降。2009年进入全省人力资源市场求职的在职人员共有43733人,比上年减少了三成多,仅占全年求职人员数量的2.32%。
  “上述现象从侧面反映出,在金融危机的作用下,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工作的稳定性更为优先,在职人员从务实角度出发,更换岗变得更加谨慎。”赵顾明说。
  据介绍,目前辽宁省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与加工以及制药等传统产业中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短缺严重,广告、金融和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领域中“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也严重不足。
  王成鑫预测说,“有事无人做,有人无事做”的现象将持续一定时期。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在预测2010年辽宁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时,王成鑫说:“2010年,我省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虽然我省经济处于趋稳回升的重要阶段,但经济走势对就业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政策效果显现也需要一段时间,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10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24.5万人,较2009年增加了1.6万,再创历史新高。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与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各中职毕业生、新成长劳动力交织在一起,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巨大。另外,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尚未见底,经济回暖不直接等于就业回暖,201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王成鑫说,随着高校的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型教育日益走向大众化教育,高等学校毕业生"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就业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工程技术、家政服务业前景广阔
  哪些专业是今年的就业热门呢?赵顾明主任说,化工、采矿、煤炭和机械等传统产业的专业技术性较强并受一定地域经济影响,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不多,且许多岗位被认为苦脏累差,生源有限。近年来,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强势增长,用工需求增加,机械制造、汽车研发、采矿冶金、地质测绘、模具设计、机电一体和建筑工程等专业技术类人才越来越受市场青睐,工资待遇优厚,发展前景良好。
  “另外,家政服务业前景也十分广阔。星级保姆、月嫂、家教式保姆和管家式保姆等高素质家政服务人员市场供不应求,高端家政需求旺盛与现实中的家政服务市场档次低、项目少、从业人员技能素养偏低形成主要供需矛盾。目前,已有不少高素质人才放下身段,投身高端家政服务行业,并取得不错业绩。”赵顾明说。
  值得关注的是,电子信息类人才“过剩”与“紧俏”并存。前几年,电子信息类人才工作不愁找,作为热门职业,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电子、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市场供给饱和在这两年逐渐显现。同时,电子信息类人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电子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才培养跟不上市场需求脚步,低端电子类人才出现“过剩”。随着数码、动漫、游戏竞技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能够与时俱进的高新科技人才供不应求。预计未来几年,电子信息类人才总量与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共存。(记者 钱文胜 实习生 呼兰羽)
【编辑:李季】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视频图片2010}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管理人员优势和不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