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多数票原则的行政合理性原则要求是有限度的

更多公众号:gsllxk《甘肃理论学刊》杂志(中共甘肃省委党校主办)以学术交流和读者服务平台,以“探求真知,标举学理”为旗帜,为您呈现当前理论界研究的最新观点和成果,对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探索和争鸣。最新文章相关推荐搜狗:感谢您阅读有限多数原则:民主核心实现规则的证成与反驳,本文可能来自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QQ:的收入不同;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合理的,但有一定限度,如果收入分;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案例三: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警戒线;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2005年6月,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中国社科院研究收入分配的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的基尼;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
的收入不同。这种由漂亮引起的收入差别,即漂亮的人比长相一般的人多得到的收入称为?漂亮贴水?。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合理的,但有一定限度,如果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甚至出现贫富两极分化,既有损于社会公正的目的,又会成为社会动乱的隐患。因此,各国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收入再分配政策以纠正收入分配中较为严重的不平等问题。
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
案例三: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警戒线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2005年6月,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全国5.4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呈现增长趋缓的态势。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38元,同比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 %,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2020元,同比增长9.9%,实际增长7.2%,增幅回落0 .7个百分点。同时,数据显示,高低收入组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880元,同比增长15. 7%;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55元,同比增长7.6%。高低收入组之比为11.8∶1,比2004年同季(10 .9∶1)有所扩大。
中国社科院研究收入分配的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2005年迅速逼近0.47,已经超过了警戒线0.4,收入差距已经处于高水平,形势严峻。
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
第七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案例一:汽油价格与小型汽车的需求
如果市场对某几种产品的需求相互影响,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呢?其中一种情形就是,导致一种产品价格发生变化的因素,将同时影响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举例而言,在70年代,美国的汽油价格上升,这一变化马上对小型汽车的需求产生了影响。
回顾20世纪70年代,美国市场的汽油价格两次上升,第一次发生在1973年,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切断了对美国的石油输出;第二次是在1979年,由于伊朗国王被推翻而导致该国石油供应瘫痪。经过这两件事件,美国的汽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加仑1.27美元猛增至1981年的每加仑1.40美元。作为?轮子上的国家?,石油价格急剧上升当然不是一件小事,美国人面临一个严峻的节省汽油的问题。
既然公司和住宅的距离不可能缩短,人们只好继续奔波于两地之间。美国司机找到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他们需要放弃自己的旧车、购Z新车的时候,选择较小型的汽车,这样每加仑汽油就可以多跑一段距离。
分析家们根据汽车的大小来分类确定其销售额。就在第一次汽油价格上升之后,每年大约出售250万辆大型汽车、280万辆中型汽车以及230万辆小型汽车。到了1985年,这三种汽车的销售比例出现明显变化,当年售出150万辆大型汽车,220万辆中型汽车以及370万辆小型汽车。由此可见,大型汽车的销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速下降;反过来,小型汽车的销售却持续攀升,只有中型汽车勉强维持了原有水平。
对于任何产品的需求曲线均假设其互补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以汽车为例,它的互补产品之一就是汽油。汽油价格上升导致小型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此同时大型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造成这种变化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假设你每年需要驾驶15000英里,每加仑汽油可供一辆大型汽车行驶15英里,如果是一辆小型汽车就可以行驶30英里。这就是说如果你坚持选择大型汽车,每年你必须购买1000加仑汽油,如果你满足于小型汽车,你只需购买一半的汽油,也就是500加仑就够了,当汽油价格处于1981年的最高点,即每加仑1.40美元的时候,选择小型汽车意味着每年可以节省700美元。即便你曾经是大型汽车的拥护者,在这种情况下,在每年700美元的数字面前,难道你就不觉得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下小型汽车的好处吗?
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
案例二:帕累托最优标准――满意即最优
帕累托是29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他是新福利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帕累托最优?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经济学的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
这一命题是判断福利优劣的新标准,其含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某一经济变动改善了一些人的状况,同时又不使一些人蒙受损失,这个变动就增进了社会福利,称为帕累托改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的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这个概念非常的费解,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假如原来甲有一个苹果,乙有一个梨,他们是否就是帕累托最优呢?取决于甲乙二人对苹果和梨的喜欢程度,如果甲喜欢苹果大于梨;乙喜欢梨大于苹果,这样就已经达到了最满意的结果,也就已经是?帕累托最优?了。如果是甲喜欢梨大于苹果;乙喜欢苹果大于梨,甲乙之间可以进行交换,交换后的甲乙的效用都有所增加,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我国经济学盛洪在他著的《满意即最佳》里说过一句话,?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这项交易是否双方同意,双方是否对交易结果感到满意。?而真是谁也不愿意改变的状态,就已经是?帕累托最优?了。
我们通俗地讲?帕累托改进?是在不损害他人福利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自己福利,用老百姓的俗话说就是?利己不能损人?。同样,只有在不损害生产者和经营者权利的前提下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各个主体之间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均衡状态。
市场经济有两个最本质的特征,其一是提高资源配Z效率;其二是实现充分竞争。所谓的帕累托最优,通俗的解释就是在资源配Z过程中,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但没有任何一方受到损害,而且社会福利要尽可能实现最大化,社会发展要达到最佳状态。西方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实际上就是要求不断提高资源的配Z效率。
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
案例三:阿罗不可能定理――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局限性
在我们的心目中,选举的意义恐怕就在于大家根据多数票原则,通过投票推举出最受
我们爱戴或信赖的人。然而,通过选举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呢?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阿罗采用数学中的公理化方法,于1951年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得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否定的结论,那就是鼎鼎大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在一般情况下,要从已知的各种个人偏好顺序中推导出统一的社会偏好顺序是不可能的。我们对此加以证明。
假定有张三,李四,王五三个人,他们为自己最喜欢的明星发生了争执,他们在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三人谁更受观众欢迎的问题上争执不下,张三排的顺序是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李四排的顺序是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王五排的顺序是郭富城、刘德华、张学友。到底谁更受欢迎呢?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如果规定每人只投一票,三个明星将各得一票,无法分出胜负,如果将改为对每两个明星都采取三人投票然后依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次序,结果又会怎样呢?
首先看对刘德华和张学友的评价,由于张三和王五都把刘德华放在张学友的前边,二人都会选择刘德华而放弃张学友,只有李四认为张学有的魅力大于刘德华,依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第一轮刘德华以二比一胜出;再看对张学有和郭富城的评价,张三和李四都认为应把张学有放在郭富城的前边,只有王五一人投郭富城的票。在第二轮角逐中,自然是张学有胜出;接着再来看对刘德华和郭富城的评价,李四和王五都认为还是郭富城更棒,只有张三认为应该把刘德华放在前边,第三轮当然是郭富城获胜。
通过这三轮投票,我们发现对刘德华的评价大于张学有,对张学有的评价大于郭富城,而对郭富城的评价又大于刘德华,很明显我们陷入了一个循环的境地。这就是?投票悖论?也就说不管采用何种游戏规则,都无法通过投票得出符合游戏规则的结果。如果世界上仅限于选明星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问题在于一些关系到国家命运的事情的决定上,也往往会出现上述的?投票悖论?问题。对此很多人进行了探讨,但都没有拿出更有说服力的办法。
在所有人为寻找?最优公共选择原则?奔忙而无获的时候,美国经济学家阿罗经过苦心
研究,在1951年出版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提出他的不可能定理。并为此获得了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思是,?只要给出几个选择者都必然会接受的前提条件,在这些前提条件的规定下,人们在一般或普遍意义上不可能找到一套规则(或程序)在个人选择顺序基础上推导出来?。由此进一步推出,在一般或普遍意义上,无法找到能保证所有选择者福利只会增加不会受损的社会状态。
阿罗所说的几个选择者必然接受的条件是:广泛性。至少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被选方案,以供选择者选择;一致性。既一定的社会选择顺序以一定的个人选择为基础,但必须符合公众的一致偏好;独立性。不相关的方案具有独立性;独立主权原则。对备选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应由公民完全依据个人的喜好而定,不能由社会强加;非独裁性。不能让每一个人的喜好决定整个社会对备选方案的排序顺序,应坚持自由和民主的原则。
阿罗认为上述五个相互独立的条件每一个都是必要的,但是要构造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可能的。导致不可能的原因在于1―5个条件之间存在相互矛盾,因此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他从中得出了一个似乎不可思议的结论:没有任何解决办法能够摆脱?投票悖论?的阴影,在从个人偏好过渡到社会偏好时,能使社会偏好得到满足,又能代表广泛的个人偏好这样一种排序方法,只有强制与独裁。这样寻找合理的社会选择机制的努力就几乎陷入了困境。
阿罗不可能定理,打破了一些被人们认为是真理的观点,也让我们对公共选择和民主制度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我们所推崇的?少数服从多数?的社会选择方式不能满足?阿罗五个条件?如市场存在着失灵一样,对公共选择原则也会导致民主的失效。因此多数票原则的合理性是有限度的。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案例一:信息非对称――买的不如卖的精
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卖的精?这其中的道理就是信息不对称。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面掌握的信息多一点,一方面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中国古代有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故事,讲的是商人卖的货物表里不一,由此引申比喻某些人徒有其表。在商品中,有一大类商品是内外有别的,而且商品的内容很难在购买时加以检验。如瓶装的酒类,盒装的香烟,录音、录像带等。人们或者看不到商品包装内部的样子(如香烟、鸡蛋等),或者看得到、却无法用眼睛辨别产品质量的好坏(如录音、录像带)。显然,对于这类产品,买者和卖者了解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卖者比买者更清楚产品实际的质量情况。这时卖者很容易依仗买者对产品内部情况的不了解欺骗买者。如此看来,消费者的地位相当脆弱,对于掌握了?信息不对称?武器的骗子似乎毫无招架之术。
由于信息不对称,价格对经济的调节就会失灵。比如某商品降价消费者也未必增加购买,消费者还以外是假冒伪劣商品;某商品即使是假冒伪劣商品提高价格消费者还以为只有真货价格才高。这就是市场失灵造成的市场的无效率。
为消除因信息不对称,精明的商家想了很多办法。在大商场某一生产鸭绒制品的公司开设了一个透明车间,当场为顾客填充鸭绒被,消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案例二:解决外部性需要明晰产权
科斯定理是经济学家科斯提出通过产权制度的调整,将商品有害的外部性市场化和内部化。例如,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个企业,上游企业有排污权,下游企业有河水不被污染权利,下游企业要想使河水不受污染就必须与上游企业协商并要求支付费用,以得到清洁的水,这样上下游企业进行谈判,上游企业要想排污将给予下游企业一定的赔偿,上游企业会在花钱治污与赔偿之间进行选择。总之,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并可转让,那么市场交易和谈判就可以解决负外部性问题,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就会趋于一致。除此明确产权的外,还有使有害的外部性内部化办法。按照科斯定理,通过产权调整使有害的外部性内部化,将这两个企业还合并成一家,合并为一家以后,必然减少上游对下游的污染,因为是一个企业,有着共同的利益得失,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的污染会减少到最小限度,即把上游生产的边际效益等于下游生产的边际成本。
还比如,一个湖泊里的鱼的数量是有限的,大家都来捕鱼,鱼越捕越少。对这种情况有什么解决办法?湖泊里捕鱼太多会使鱼的数量越来越少,这就是有害的外部性。解决这个问题可用明确产权的办法,即由某一个企业或个人来承包这个湖泊的捕鱼作业;也可用征税的办法,即对捕鱼者征税,并把税收用于投放鱼苗。也可以用法律手段明确规定休鱼期禁止捕捞的时间。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行业资料、专业论文、19微观经济学案例等内容。 
 微观经济学案例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微观经济学案例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微观经济学案例 2010 年 ...  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集 西男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0 年 3 月 1 案例一 睡帽和汽车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商人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而欣喜若 狂。当时英国棉...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题库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黑河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题库案例 1: : 8 岁的阳阳爱吃苹果,每次去外婆家都吵着要苹果吃,外婆家没有存苹果...  《微观经济学》 期末考查作业 姓名:张学号: 玉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日期:2012 年 06 月 1 日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上大学的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  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目 录 上篇――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基础案例 1: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案例 2:对房租的限制有利于解决住...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案例名称:高性能低价格―...  微观经济学案例案例 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要考核的知识点:如何理解“理性人”的行为和机会成本。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要获取麦当...的收入不同;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合理的,但有一定限度,如果收入分;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案例三: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警戒线;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2005年6月,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中国社科院研究收入分配的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的基尼;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
的收入不同。这种由漂亮引起的收入差别,即漂亮的人比长相一般的人多得到的收入称为?漂亮贴水?。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合理的,但有一定限度,如果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甚至出现贫富两极分化,既有损于社会公正的目的,又会成为社会动乱的隐患。因此,各国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收入再分配政策以纠正收入分配中较为严重的不平等问题。
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
案例三: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警戒线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2005年6月,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对全国5.4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收入和消费支出均呈现增长趋缓的态势。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38元,同比增长11.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 %,增幅较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2020元,同比增长9.9%,实际增长7.2%,增幅回落0 .7个百分点。同时,数据显示,高低收入组的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最高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8880元,同比增长15. 7%;最低10%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755元,同比增长7.6%。高低收入组之比为11.8∶1,比2004年同季(10 .9∶1)有所扩大。
中国社科院研究收入分配的专家指出,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2005年迅速逼近0.47,已经超过了警戒线0.4,收入差距已经处于高水平,形势严峻。
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
第七章 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案例一:汽油价格与小型汽车的需求
如果市场对某几种产品的需求相互影响,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呢?其中一种情形就是,导致一种产品价格发生变化的因素,将同时影响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举例而言,在70年代,美国的汽油价格上升,这一变化马上对小型汽车的需求产生了影响。
回顾20世纪70年代,美国市场的汽油价格两次上升,第一次发生在1973年,当时石油输出国组织切断了对美国的石油输出;第二次是在1979年,由于伊朗国王被推翻而导致该国石油供应瘫痪。经过这两件事件,美国的汽油价格从1973年的每加仑1.27美元猛增至1981年的每加仑1.40美元。作为?轮子上的国家?,石油价格急剧上升当然不是一件小事,美国人面临一个严峻的节省汽油的问题。
既然公司和住宅的距离不可能缩短,人们只好继续奔波于两地之间。美国司机找到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他们需要放弃自己的旧车、购Z新车的时候,选择较小型的汽车,这样每加仑汽油就可以多跑一段距离。
分析家们根据汽车的大小来分类确定其销售额。就在第一次汽油价格上升之后,每年大约出售250万辆大型汽车、280万辆中型汽车以及230万辆小型汽车。到了1985年,这三种汽车的销售比例出现明显变化,当年售出150万辆大型汽车,220万辆中型汽车以及370万辆小型汽车。由此可见,大型汽车的销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迅速下降;反过来,小型汽车的销售却持续攀升,只有中型汽车勉强维持了原有水平。
对于任何产品的需求曲线均假设其互补产品的价格保持不变。以汽车为例,它的互补产品之一就是汽油。汽油价格上升导致小型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与此同时大型汽车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造成这种变化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假设你每年需要驾驶15000英里,每加仑汽油可供一辆大型汽车行驶15英里,如果是一辆小型汽车就可以行驶30英里。这就是说如果你坚持选择大型汽车,每年你必须购买1000加仑汽油,如果你满足于小型汽车,你只需购买一半的汽油,也就是500加仑就够了,当汽油价格处于1981年的最高点,即每加仑1.40美元的时候,选择小型汽车意味着每年可以节省700美元。即便你曾经是大型汽车的拥护者,在这种情况下,在每年700美元的数字面前,难道你就不觉得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下小型汽车的好处吗?
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
案例二:帕累托最优标准――满意即最优
帕累托是29世纪初的意大利经济学家,他是新福利经济学家代表人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帕累托最优?是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经济学的一个美好的理想境界。
这一命题是判断福利优劣的新标准,其含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某一经济变动改善了一些人的状况,同时又不使一些人蒙受损失,这个变动就增进了社会福利,称为帕累托改进;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如果不减少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不能改善另一些人的经济福利,就标志着社会经济福利达到了最大化的状态,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这个概念非常的费解,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假如原来甲有一个苹果,乙有一个梨,他们是否就是帕累托最优呢?取决于甲乙二人对苹果和梨的喜欢程度,如果甲喜欢苹果大于梨;乙喜欢梨大于苹果,这样就已经达到了最满意的结果,也就已经是?帕累托最优?了。如果是甲喜欢梨大于苹果;乙喜欢苹果大于梨,甲乙之间可以进行交换,交换后的甲乙的效用都有所增加,这就是帕累托改进。我国经济学盛洪在他著的《满意即最佳》里说过一句话,?一个简单的标准就是,看这项交易是否双方同意,双方是否对交易结果感到满意。?而真是谁也不愿意改变的状态,就已经是?帕累托最优?了。
我们通俗地讲?帕累托改进?是在不损害他人福利的前提下进一步改善自己福利,用老百姓的俗话说就是?利己不能损人?。同样,只有在不损害生产者和经营者权利的前提下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各个主体之间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均衡状态。
市场经济有两个最本质的特征,其一是提高资源配Z效率;其二是实现充分竞争。所谓的帕累托最优,通俗的解释就是在资源配Z过程中,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但没有任何一方受到损害,而且社会福利要尽可能实现最大化,社会发展要达到最佳状态。西方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最优,实际上就是要求不断提高资源的配Z效率。
摘自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
案例三:阿罗不可能定理――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局限性
在我们的心目中,选举的意义恐怕就在于大家根据多数票原则,通过投票推举出最受
我们爱戴或信赖的人。然而,通过选举能否达到这个目的呢?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阿罗采用数学中的公理化方法,于1951年深入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得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否定的结论,那就是鼎鼎大名的?阿罗不可能定理。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在一般情况下,要从已知的各种个人偏好顺序中推导出统一的社会偏好顺序是不可能的。我们对此加以证明。
假定有张三,李四,王五三个人,他们为自己最喜欢的明星发生了争执,他们在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三人谁更受观众欢迎的问题上争执不下,张三排的顺序是刘德华、张学友、郭富城。李四排的顺序是张学友、郭富城、刘德华。王五排的顺序是郭富城、刘德华、张学友。到底谁更受欢迎呢?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如果规定每人只投一票,三个明星将各得一票,无法分出胜负,如果将改为对每两个明星都采取三人投票然后依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次序,结果又会怎样呢?
首先看对刘德华和张学友的评价,由于张三和王五都把刘德华放在张学友的前边,二人都会选择刘德华而放弃张学友,只有李四认为张学有的魅力大于刘德华,依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第一轮刘德华以二比一胜出;再看对张学有和郭富城的评价,张三和李四都认为应把张学有放在郭富城的前边,只有王五一人投郭富城的票。在第二轮角逐中,自然是张学有胜出;接着再来看对刘德华和郭富城的评价,李四和王五都认为还是郭富城更棒,只有张三认为应该把刘德华放在前边,第三轮当然是郭富城获胜。
通过这三轮投票,我们发现对刘德华的评价大于张学有,对张学有的评价大于郭富城,而对郭富城的评价又大于刘德华,很明显我们陷入了一个循环的境地。这就是?投票悖论?也就说不管采用何种游戏规则,都无法通过投票得出符合游戏规则的结果。如果世界上仅限于选明星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问题在于一些关系到国家命运的事情的决定上,也往往会出现上述的?投票悖论?问题。对此很多人进行了探讨,但都没有拿出更有说服力的办法。
在所有人为寻找?最优公共选择原则?奔忙而无获的时候,美国经济学家阿罗经过苦心
研究,在1951年出版的《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提出他的不可能定理。并为此获得了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思是,?只要给出几个选择者都必然会接受的前提条件,在这些前提条件的规定下,人们在一般或普遍意义上不可能找到一套规则(或程序)在个人选择顺序基础上推导出来?。由此进一步推出,在一般或普遍意义上,无法找到能保证所有选择者福利只会增加不会受损的社会状态。
阿罗所说的几个选择者必然接受的条件是:广泛性。至少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被选方案,以供选择者选择;一致性。既一定的社会选择顺序以一定的个人选择为基础,但必须符合公众的一致偏好;独立性。不相关的方案具有独立性;独立主权原则。对备选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应由公民完全依据个人的喜好而定,不能由社会强加;非独裁性。不能让每一个人的喜好决定整个社会对备选方案的排序顺序,应坚持自由和民主的原则。
阿罗认为上述五个相互独立的条件每一个都是必要的,但是要构造能同时满足这些条件的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可能的。导致不可能的原因在于1―5个条件之间存在相互矛盾,因此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他从中得出了一个似乎不可思议的结论:没有任何解决办法能够摆脱?投票悖论?的阴影,在从个人偏好过渡到社会偏好时,能使社会偏好得到满足,又能代表广泛的个人偏好这样一种排序方法,只有强制与独裁。这样寻找合理的社会选择机制的努力就几乎陷入了困境。
阿罗不可能定理,打破了一些被人们认为是真理的观点,也让我们对公共选择和民主制度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我们所推崇的?少数服从多数?的社会选择方式不能满足?阿罗五个条件?如市场存在着失灵一样,对公共选择原则也会导致民主的失效。因此多数票原则的合理性是有限度的。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案例一:信息非对称――买的不如卖的精
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卖的精?这其中的道理就是信息不对称。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面掌握的信息多一点,一方面掌握的信息少一些。
中国古代有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故事,讲的是商人卖的货物表里不一,由此引申比喻某些人徒有其表。在商品中,有一大类商品是内外有别的,而且商品的内容很难在购买时加以检验。如瓶装的酒类,盒装的香烟,录音、录像带等。人们或者看不到商品包装内部的样子(如香烟、鸡蛋等),或者看得到、却无法用眼睛辨别产品质量的好坏(如录音、录像带)。显然,对于这类产品,买者和卖者了解的信息是不一样的。卖者比买者更清楚产品实际的质量情况。这时卖者很容易依仗买者对产品内部情况的不了解欺骗买者。如此看来,消费者的地位相当脆弱,对于掌握了?信息不对称?武器的骗子似乎毫无招架之术。
由于信息不对称,价格对经济的调节就会失灵。比如某商品降价消费者也未必增加购买,消费者还以外是假冒伪劣商品;某商品即使是假冒伪劣商品提高价格消费者还以为只有真货价格才高。这就是市场失灵造成的市场的无效率。
为消除因信息不对称,精明的商家想了很多办法。在大商场某一生产鸭绒制品的公司开设了一个透明车间,当场为顾客填充鸭绒被,消除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案例二:解决外部性需要明晰产权
科斯定理是经济学家科斯提出通过产权制度的调整,将商品有害的外部性市场化和内部化。例如,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各有一个企业,上游企业有排污权,下游企业有河水不被污染权利,下游企业要想使河水不受污染就必须与上游企业协商并要求支付费用,以得到清洁的水,这样上下游企业进行谈判,上游企业要想排污将给予下游企业一定的赔偿,上游企业会在花钱治污与赔偿之间进行选择。总之,只要产权界定清晰并可转让,那么市场交易和谈判就可以解决负外部性问题,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就会趋于一致。除此明确产权的外,还有使有害的外部性内部化办法。按照科斯定理,通过产权调整使有害的外部性内部化,将这两个企业还合并成一家,合并为一家以后,必然减少上游对下游的污染,因为是一个企业,有着共同的利益得失,上游企业对下游企业的污染会减少到最小限度,即把上游生产的边际效益等于下游生产的边际成本。
还比如,一个湖泊里的鱼的数量是有限的,大家都来捕鱼,鱼越捕越少。对这种情况有什么解决办法?湖泊里捕鱼太多会使鱼的数量越来越少,这就是有害的外部性。解决这个问题可用明确产权的办法,即由某一个企业或个人来承包这个湖泊的捕鱼作业;也可用征税的办法,即对捕鱼者征税,并把税收用于投放鱼苗。也可以用法律手段明确规定休鱼期禁止捕捞的时间。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中学教育、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51微观经济学案例等内容。 
 微观经济学案例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微观经济学案例_教学案例/设计_教学研究_教育专区。微观经济学案例 2010 年 ...  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集 西男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0 年 3 月 1 案例一 睡帽和汽车 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商人为打开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而欣喜若 狂。当时英国棉...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题库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黑河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题库案例 1: : 8 岁的阳阳爱吃苹果,每次去外婆家都吵着要苹果吃,外婆家没有存苹果...  《微观经济学》 期末考查作业 姓名:张学号: 玉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日期:2012 年 06 月 1 日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上大学的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的...  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目 录 上篇――微观经济学经济学基础案例 1: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案例 2:对房租的限制有利于解决住...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案例名称:高性能低价格―...  微观经济学案例案例 关于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要考核的知识点:如何理解“理性人”的行为和机会成本。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要获取麦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理性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