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农村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意见

浅谈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几点建议【孟村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0,746贴子:
浅谈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几点建议收藏
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已经今非昔比,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日渐完善,各项建设如火如荼。然而,这种形势,这种变化,这种发展趋势,也给我们农村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下面我以一个党员的身份,就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 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发展是第一要务,但稳定是必要的前提,只有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才能实现农村的长治久安和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加快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一)农村不稳定因素出现的起因? 金融危机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农民增收难,剩余劳动力增加,劳动力转移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农民产生比较强烈的不满情绪,使农村一些原来就很敏感的“热点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 1、心态失衡,思想观念落后。部分村民因循守旧,不患贫而患不均,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思想观念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较低,心态失衡,对两极分化不满情绪增大。还有部分村民全局观念淡薄,喜欢走“上层路线”,对基层干部不信任,认为只有上面的领导才会公正、公平。?
2、利益驱动,故意制造事端。少数村民借助各类事件组织策划群众**,煽动群众闹事,有的是为了博得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为自己在村“两委”换届拉选票,有的是为了一己之利或家族利益,有的是故意闹事。
3、被动服务,有些基层干部素质有待加强。一些基层组织因经济基础薄弱,服务功能被动、弱化,没有及时、主动地去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致使一些本来很小的矛盾激化升级,酿成大纠纷。部分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使一些问题由小变大,由少积多,逐步酿成大的矛盾。? 4、管理滞后,民主氛围不浓。有些村一年不召开一次会议,对一些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不征求群众意见;部分村在产业结构调整,进行项目开发时,既不广开言路,又不考察论证,只是少数几个人说了算;个别村干部在执行政策上大搞利己主义,凡是自己能沾得上边的,则想尽办法兑现实施,自己或亲属沾不上利益的,则以村民自治、群众集体意见来推推挡挡。? (二)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稳定工作的对策?   1、抓住“早”——变**为下访。及时捕捉信息,及早化解矛盾。依照法律法规解决矛盾,及时有效地疏导群众。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搜集信息,超前预测,防患未然。 2、突出“快”——变久拖为速决。对于群众**,接访后要做到快调查、速处理、快结案,力争一次处理到位,不留后患,避免重复**、越级**的发生。 3、把握“源”——变处理为预防。每发生一次群众**都会存在一定的工作成本,而一旦引发集体**,则更加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解决群众**问题的同时,要注重超前防范,标本兼治,从根本上减少**案件的发生。 4、强化“责”——变被动为联动。要落实**工作责任制。逐级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层层明确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格局。 5、瞄准“热”——变焦点为亮点。妥善处理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公平、公正、公开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搞宗派,不和稀泥,不循私情,确保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二、密切联系实际,谋划经济发展思路   思路就是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发展经济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发展思路。我认为当前农村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谋划发展思路。   一是要打牢发展基础,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农业仍是其致富途径。农业基础设施的作用十分明显,设施落后,产业化、科技化、规范化发展就难以施行,也是难以实现,农民收入的提高也难以实现。首先要抓好水利建设,解决农业用水问题。其次,要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和维护。由于公路不畅,许多产业受阻,许多项目不能实施,而人们的出行也很不方便。   二是要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恶化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才会得到改善。 三是为防止盲目开采土地,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强势,要请专家、查图绘制出来,为合理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供一张蓝图。   四是要搞好产业规划,做好政策扶持。产业化是农业的出路,也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每个地方都重视产业的发展。然而,产业化也有两面性,符合实际情况的项目,农民致富;反之,背离客观实际的项目,只能坑害百姓。所以,一个产业是否合适,在发展就应当做好调查,做好规划。产业规划要解决征地难问题,在哪里征,怎么管理,怎样与全局的产业布局相适应的问题。例如我村设施农业、法兰小加工户、养殖等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就着重解决在那块建,具体是哪些户,有没有效益,技术和自然条件是否有保障,会不会与全镇其他产业冲突等等问题。在做到产业选择,产业规划合理的同时,还要做好服务,包括政策服务和技术服务,既然做,就一定要全力支持,全力做好,力保成功,对于我们贫困落后四街,底子薄,农民群众文化素质偏低,政策扶持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全力创建“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才能做好当前农村工作。     建立学习型政府,要把它作为当前干部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对广大乡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作风正、经济清、办事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引导乡村干部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领会其精神实质,政策法规宣传到位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思想沟通了,农村工作才能如鱼得水,一帆风顺。   如果真正做到了社会稳定、立足实际、转变职能,我们的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步伐一定会加快,农村经济会更加繁荣。
时刻关心四街发展的人
孟村携成电话上携程,全网特价预订2折起,App/网站/电话全方位服务!携程订酒店,返现高达201元,折扣更低!优惠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 :翁牛特旗 & 网上课堂 & 建言献策 正文 浅谈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几点建议内蒙古新闻网
09-12-09 10:08 【打印本页】
【字体:小 中 大】
【关闭】相关新闻
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大地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就举世瞩目,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已经今非昔比,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日渐完善,各项建设如火如荼。然而,这种形势,这种变化,这种发展趋势,也给我们农村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就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谈几点想法。
一、 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发展是第一要务,但稳定是必要的前提,只有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才能实现农村的长治久安和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加快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一)农村不稳定因素出现的起因?
随着我国农产品价格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传统的农业生产与组织方式受到极大挑战,短期内农民增收难、剩余劳动力增加、劳动力转移困难等问题比较突出,部分农民产生比较强烈的不满情绪,使农村一些原来就很敏感的“热点问题”持续升温,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 1、心态失衡,思想观念落后。部分村民因循守旧,不患贫而患不均,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思想观念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心理和经济承受能力较低,心态失衡,对两极分化不满情绪增大。还有部分村民全局观念淡薄,喜欢走“上层路线”,对基层干部不信任,认为只有上面的领导才会公正、公平。?
2、利益驱动,故意制造事端。少数村民借助各类事件组织策划群众**,煽动群众闹事,有的是为了博得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为自己在村“两委”换届拉选票,有的是为了一己之利或家族利益,有的是故意闹事。?
3、被动服务,村组干部素质亟需增强。一些基层组织因经济基础薄弱,服务功能被动、弱化,没有及时、主动地去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致使一些本来很小的矛盾激化升级,酿成大纠纷。部分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使一些问题由小变大,由少积多,逐步酿成大的矛盾。?
4、管理滞后,民主氛围不浓。有些村一年不召开一次会议,对一些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不征求群众意见;部分村、组在产业结构调整,进行项目开发时,既不广开言路,又不考察论证,只是少数几个人说了算;个别村干部在执行政策上大搞利己主义,凡是自己能沾得上边的,则想尽办法兑现实施,自己或亲属沾不上利益的,则以村民自治、群众集体意见来推推挡挡。?转贴
(二)新形势下做好农村稳定工作的对策?
1、抓住“早”——变**为下访。及时捕捉信息,及早化解矛盾。依照法律法规解决矛盾,及时有效地疏导群众。立足于“抓早、抓小、抓苗头”,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广泛搜集信息,超前预测,防患未然。
2、突出“快”——变久拖为速决。对于群众**,接访后要做到快调查、速处理、快结案,力争一次处理到位,不留后患,避免重复**、越级**的发生。
3、把握“源”——变处理为预防。实践中,每发生一次群众**都会存在一定的工作成本,而一旦引发集体**,则更加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解决群众**问题的同时,要注重超前防范,标本兼治,从根本上减少**案件的发生。
4、强化“责”——变被动为联动。要落实**工作责任制。逐级建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层层明确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格局。
5、瞄准“热”——变焦点为亮点。妥善处理群众关心的敏感问题。公平、公正、公开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搞宗派,不和稀泥,不循私情,确保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二、密切联系实际,谋划经济发展思路
思路就是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发展经济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确定发展思路。我认为当前农村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谋划发展思路。
一是要打牢发展基础,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农业仍是其致富途径。农业基础设施的作用十分明显,设施落后,产业化、科技化、规范化发展就难以施行,也是难以实现,农民收入的提高也难以实现。首先要抓好水利建设,解决人畜饮水和农业用水问题。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要改变靠天吃饭的状态,必然要解决用水问题。其次,要搞好农村公路建设和维护。由于公路不畅,许多产业受阻,许多项目不能实施,而人们的出行也很不方便。
二是要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恶化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才会得到改善。例如我乡由于近几年的旱情以及10年前的一窝蜂式的开荒,使解放营乡的生态环境到了几近荒漠化的边缘,急需封山育林,禁牧养草,恢复生态。我们一方面加大禁牧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小流域治理建设力度,今年已完成三道杖房小流域治理8000亩,明年的项目正在规划申报中。
三是要合理开发资源,合理有序开发矿产资源,才能强盛地方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为防止盲目开采,使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强势,要请专家、查资料、采样本,把矿产资源分布图绘制出来,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供一张蓝图。
四是要搞好产业规划,做好政策扶持。产业化是农业的出路,也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每个地方都重视产业的发展。然而,产业化也有两面性,符合实际情况的项目,农民致富;反之,背离客观实际的项目,只能坑害百姓。所以,一个产业是否合适,在发展就应当做好调查,做好规划。产业规划要解决种什么,在哪里种,怎么管理,怎么支持,怎样与全局的产业布局相适应的问题。例如我乡的设施农业、烤烟、肉牛养殖等产业发展规划,我们就着重解决了在那几个村种养,具体是哪些农户,有没有效益,技术和自然条件是否有保障,会不会与全乡其他产业冲突等等问题。在做到产业选择,产业规划合理的同时,还要做好服务,包括政策服务和技术服务,既然做,就一定要全力支持,全力做好,力保成功,对于我们贫困落后山区,底子薄,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政策扶持是必不可少的。
三、转变政府职能,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只有转变政府职能,抓好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全力创建“务实、高效、廉洁”的政府,才能做好当前农村工作。
一是由强制型向说服型转变。乡镇干部必须学会善于做思想教育工作,把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转变为以教育引导、主动服务为主的工作方法,努力做好新时期的农民群众工作。
二是由盲从型向规范型转变。依法行政是新时期对基层干部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干部工作的重要标准。同时,由于农村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广大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也大大增强。因此,广大乡镇干部要迅速提高依法治乡的水平,逐步把基层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是由领导型向服务型转变。乡镇干部的主要职责是为民服务,为民办事。因此,乡镇干部必须集中精力为民服务,积极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发展农村经济。
四是由封闭型向公开型转变。乡镇干部只有树立公正廉明的形象,才有说服力、感染力、号召力,才能更好地与群众打成一片,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五是建立学习型政府,要把它作为当前干部管理的首要任务来抓,不断提高干部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对广大乡村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作风正、经济清、办事公,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引导乡村干部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领会其精神实质,政策法规宣传到位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思想沟通了,农村工作才能如鱼得水,一帆风顺。
如果真正做到了社会稳定、立足实际、转变职能,我们的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步伐一定会加快,农村经济会更加繁荣。 稿源:
编辑: 迟建波
版权所有:中国·内蒙古·赤峰市·中共翁牛特旗委宣传部网络新闻管理办公室
四街出能人啊
不错,顶你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本类最新08-2808-2808-2808-2808-28&
(美文,情感美文欣赏) - 常阅读,多交友!&&&&&&&&领导讲话 &正文
任海深:扎实做好农村维护稳定和综治工作
】【日】【责任编辑:】【阅读:476 次】
3月6至7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任海深深入凤阳、定远两县,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农村维护稳定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调研和指导。
任海深指出,3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湖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首要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各部门要深刻领会江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实质,妥善解决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维护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保障农村的改革发展。
他还指出,要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把社会治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好,把重点地区、行业和场所的治安面貌整治好。要依法严厉打击乡霸、村霸等流氓恶势力犯罪,严惩侵农害农行为,切实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积极抓好农村治安防范工作,进一步发动群众参与治安防范,实行群防群治。要继续推行打更放哨、看楼护院等行之有效的治安防范措施。要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治安防范网络,建立和完善治安防范工作的长效机制。
他强调,要夯实基层、打牢基础。要强化综治组织网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加强政法综治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要严格信息报告制度,努力拓宽信息渠道,始终掌握维护稳定工作的主动权。要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大力加强农村司法调解中心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和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研,及时发现治安难点、热点问题,掌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矛盾纠纷,采取有力措施,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把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作为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一件大事来抓,坚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做到控制得住,处置得好。
(来源:安徽日报
48小时点击排行
安徽农网微博
主办:安徽省人民政府&&&&支持单位: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承办:安徽省气象局
技术支持:安徽智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 皖ICP备号 不良信息举报
总机电话:4/455/457
客服电话:5
E-mail:ahnw@您的位置:>>/////////>>正文
发表时间: 17:53:5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为我国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稳定大局总体形势是好的,但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各种利益矛盾引发的影响稳定问题明显增多,各种不稳定因素大量存在,有些方面还比较突出。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我们所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确定的各项工作都无法及时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也都将是一句空话;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广大人民不能安居乐业,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将无从谈起,我们的工作将一事无成。只有保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凝聚人心,才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的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安全和最现实的利益等问题,是新形势下政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和考验。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各类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没有社会的稳定,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就谈不上……(新文秘网省略93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用等善后问题;二是部分村民对村级财务的使用存在想法;三是因历史遗留问题而出现的老信访户;四是弱势群体生活困难;五是部分干部工作不过硬,处理问题不果断,导致群众不信任;六是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认识上有偏差。 之所以存在社会不稳定因素,主要还是在于人的因素。体现出在一是认识问题,个别党员干部还没意识到稳定的重要性;二是作风问题;三是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本领不高,无凝聚力,战斗力,工作无思路;四是处理突发事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高。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干部执政水平
  1、加强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方面,对待群众的意见,做到认真负责,不推诿、不失职,对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坚决纠正。对出台的政策和改革措施,要通过召开听证会等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另一方面要提高依法行政的执法水平,改善工作作风,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政策法规处理行政事务,形成浓厚的依法办事氛围。
  2、改进工作作风,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对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实施“一把手工程”,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广大干部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坚持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职能部门要注意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能力,从加强基层调解入手,把民间调解、信访调解、行政调解、治安调解和诉讼调解有机结合,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以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大发展。
  (二)树立和落实,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
  1、既要注意快速发展,又要注意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这是基本国情。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能源、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生态环境的形势十分严峻。由于开发征地和城镇改造、环境污染等涉及到的补偿、搬迁等问题,群众要求条件较高,如解决的结果达不到群众的要求及条件,最终势必引起群众集体上访。因而,我们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讲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保护,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标本兼治,有步骤地进行环境治理,依法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体制和机制上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是解决和预防群众集体上访事件发生的长久之计。
  2、统筹发展,夯实化解矛盾的基础。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缩小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让最广大的群众分享到科学发展的成果,营造化解矛盾的良好社会氛围。虽然农村近年来发展较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但教育、医疗、水电、通信、交通等社会事业和公用事业,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城市居民存在巨大差别,造成农民心理不平衡,不满情绪日增,遇到适当的机会就会爆发,形成集体上访。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工农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缩小城乡差异和贫富差距,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是解决和预防群众集体上访发生的基础。
  (三)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当前农村有相当部分群众的法制观念淡薄,普法工作任务仍十分艰巨。在普法宣传工作中,重点宣传保持稳定的重要性,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文件精神以及科学致富技术。其次,在于守法和用法,教育公民不仅要模范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而且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依靠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有关职能部门、村级组织的配合,采取各种形式,在宣传方式上采取以会代训,电化教育、送课下乡、典型参观等方式,加大法律、政策宣传力度,让法律、政策真正进入千家万户,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素质。教育群众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使群众遇事后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按照政策办理,而不是采取激进的方法,避免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加强乡镇、村组调委会建设,提高相关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法律服务水平,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当调解手段无法解决矛盾时,应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诉讼程序解决矛盾,通过诉讼代理、非诉讼代理和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认真解决好群众的问题,防止因久拖不决而酿成群体性事件发生。
  (四)发挥基层组织作 ……(未完,全文共5040字,当前只显示242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上一篇:下一篇:做好农村地区社会稳定工作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种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农村因此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势必对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在推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农村社会各类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做好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实现农村社会长治久安,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政法部门面前的一项紧急而现实的重大课题。    一、当前农村地区存在不稳定因素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一直保持稳定发展的局面,有力地保障了全国大局的稳定,但是也必须看到,目前农村仍然存在着许多不稳定主因素,严重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表现:    (一)体制改革引发农村新纷争。一是农村法制建设存在“两张皮”。当前,我国法律制度建设步伐与形势发展有一定差距,加之农民由于受文化水平的限制,民主法制意识不强,存在立法超前与农民法制观念滞后的矛盾。同时,普法工作在农村不够深入,农民对有关法律条文熟悉不够,认识不深。如没有委托书就不能办理委托投票,但有的村民认为这是选委会故意侵犯他们的委托选举权利。二是土地、山林出现权属纠纷。随着农村管理体制变化,农民集体土地、山林使用权变换,变动后又不能及时调整,有的虽然发放土地或山林使用权证,但世俗民风的习惯,村民互相赠与土地、山林,在目前农业的开发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的背景下,过去无人间津的荒山、荒坡和滩涂,变成脱贫致富的重要生产资料,争夺其使用权的矛盾日趋尖锐。三是土地流转因新政策产生新矛盾。在农村土地三十年延包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转包、退包、反包、继承或征用等流转行为,由于缺乏资料,土地、山林确权问题处理不当,极可能引发矛盾纠纷演变成群体性事件。如随着农村村民外出务工不断增多,造成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有的耕地转包他人耕种后,国家补贴政策直接惠及到原承包户,现耕种户反而得不到补贴,造成耕种农户不乐意,引发新的矛盾纠纷。四是农民还残存小农意识。由于受到传统小农意识的影响,一些农民小富即安、缺乏自律,往往因个人短视,与集体决策发生冲突而滋生不满情绪,通过滥用自己的民主权利来宣泄心里不满情绪,在上访或维护自己权益的过程中产生过激行为。    (二)农民精神生活贫乏。中央关于“各级政府的文化投入不低于财政支出的1%”的规定难以落实,造成农村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免费送科普、送教、送电影、送戏下乡进村等活动开展不多。尽管在农村电视普及率很高,但农民除了观看电视外,无其他精神生活。近年来,由于对邪恶势力和会道门组织打击有力,该势力对农村的稳定尚未构成重大威胁,但是一些基层组织也忽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组织农民,邪教组织等对群众的争夺激烈,邪恶势力和封建迷信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导致人心涣散。有的地方教会比党组织号召力强,族长比村长的权力大;有的人为了维护家族的不正当利益,阻挠和破坏有关方针政策的落实,肆意插手民间纠纷,故意扩大事态;有的姓氏为显示其宗族的势力,互攀比建祠堂坟地,借修家谱串联显威,敛财大搞祭祖活动,出现姓氏间不和睦的现象。    (三)农村基层组织力量薄弱。一是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普遍低。目前,部分农村基层干部不善于化解人民内部的矛盾纠纷,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甚至专横跋扈,使矛盾纠纷不能及时调解处理,矛盾日久堆积,造成干群矛盾激化,直接困扰农村工作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村稳定的一大隐患。调查所见,群众反映个别干部不民主,搞个人说了算,在处理问题时采取过激行为或强权措施,群众意见大。二是少数干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少数基层干部把当干部作为捞好处的“机遇”,一年到头只是以种种借口向群众要钱要物,对待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工作推诿扯皮,拖三拉四,工作不求上进,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导致农村工作开展不顺利,矛盾纠纷积压,加剧了群众的反感和对立情绪。三是村务、村财、村事问题。村务公开在内容上存在不实、不详、假公开,流于形式,群众对干部且多心、不放心,有意见,反映村干部吃喝贪占、村财务混乱,群众对立情绪加重,引发不安定因素。财务收支状况不规范,重大决策不民主、不公开,因而容易造成村民误解,引发村民集体上访。据调查,部分群众反映个别村干部有经济问题,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很可能诱发不稳定因素。四是基层组织财政不支。由于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村级正常运转和村干部工资,严重影响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如一些村组治保组织、群防群治组织不健全,人员不到位,责任不明确,作用发挥不好,对因宅基地、土地、婚姻、邻里关系等引发的民事纠纷不能及时妥善化解处理,易引发民转刑案件,一些危害农村社会稳定的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群众因此意见大,干部觉得冤枉,在老百姓面前抬不起头,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矛盾突出,形成不稳定因素。    (四)农村治安问题依然很严峻。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消化不良”。在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充分转移,部分整日游手好闲、好逸恶劳的青少年,结成一股股恶势力,划分势力范围,参与经济和债务的纠纷,强吃白拿,敲诈勒索,攫取不义之财,或是结成犯罪团伙,大肆进行盗窃、抢劫、抢夺、诈骗、故意伤害、寻衅滋事、非法拘禁等犯罪行为。二是留守青少年引发社会问题。留守青少年中,有些由于缺少亲情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导致感情冷漠,性格孤僻、偏激,容易在思想、行为上走极端;有些经常出入网吧,接触一些不良信息,一旦把握不住自己,就有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赌博、地下六合彩屡禁不止。尽管政法机关已严厉打击赌博、地下六合彩等违法行为,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投机暴富心理与恶性膨胀的致富愿望相结合的个人主观原因,一些农民整天沉迷于赌博和地下六合彩,有的负债累累,还因此引发矛盾纠纷和治安案件。    (五)农村建设投入不足。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通过“剪刀差”政策手段把一部分农村财富转移到城市,城乡不同的发展政策和城乡居民的不平等待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和不公平竞争,加重了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教育机会不均,造成农村社会保障乏力。一是农村水、电、路等公益性事业建设不足。农村经费保障、人力资源保障等机制不到位,农村生产环境、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收入,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农民因此有不平心理、不满情绪。二是公共服务性事业投入不足。公共服务性事业投入不足、体系不健全,农村防疫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农林作物病虫害、畜禽疫病隐患存在。三是公共福利性事业发展滞后。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福利性事业受管理体系、投入机制影响,不能很好发挥资源最大效益,农村公益性事业相对疲软,导致农民致富技能欠缺。四是社会保障性事业改革不到位。农村特困群体医疗保障、社会救助体制、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特困群体、失地农民、贫困学生还不能享受到应有的救助和保障,农村社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体系还不能发挥其作用,农民遇到天灾人祸一时无法得到援助,因病致贫、因贫致病、因贫辍学、因病辍学等现象时有发生,形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六)机构改革不配套及行政经费不足。畜牧、水管、农技等乡镇机构改革不配套,政策不完善,空编人员不能及时补充,现有人员素质不高,相关职能弱化,服务“三农”难以见到成效,畜禽安全无保障,疫情威胁随时存在。行政经费的匮乏,造成各种惠农政策难以真正落到实处,维权执法难以到位,农村生产条件难有改观,农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    二、解决农村地区社会稳定问题的主要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政策法律水平。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以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走访中,发现一些问题是由于群众不了解、不理解政策、法律法规造成的,这说明有关部门及基层基础工作未做到家,宣传不够。在每一项政策实施前,应切实加强宣传工作,使群众真正明白,从而理解并主动配合政策施行。另一方面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提高群众的自我约束能力,使群众逐渐能自觉通过合法渠道有序解决矛盾纠纷。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中,其形式和途径也要多样化,一是以案说法、以案释法,通过典型案例或是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向当事人、周围人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二是排查走访讲法,走访调查和排查矛盾工作中向群众讲法,达到干部走到哪里,法律就传到哪里;三是集中培训普法,组建法制宣讲团,采取集中培训普法的方法,逐村逐组逐户进行法制宣传。    (二)建立健全防控网络,加强农村情报信息工作。实践证明,群体性事件能及时成功地处置在萌芽状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工作。建立和完善防控网络,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尤为重要。一方面主动沟通,与乡镇党政机关、村级基层组织的信息联系,为信息渠道畅通提供便利和服务;另一方面认真开展好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对各种可能诱发群体性事件的不稳定因素,及早防范,超前工作,争取主动,抓早、抓小、抓苗头,及时准确掌握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发生、发展情况和新产生的矛盾问题,未雨绸缪,防止诱发群体性事件。    (三)确保扶持政策到位,避免出现新的社会矛盾。改革在深化,社会在发展,在改革中,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必然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大多是因利益分配引起的。因此,要“治本”,即从根本上化解人民内部矛盾,预防不稳定因素,从群众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把握好宏观调控力度,在改革发展进程中,规范完善相应措施,不能再以牺牲农村群体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发展的代价,在医疗、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和水、电、交通等公用设施中,更需要向农村多倾斜资金、政策的扶持;二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要注意避免相关职能的弱化,确保农村各项管理和服务工作没有管理盲区和真空区;三是研究完善移民安置政策,真正达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的;四是进一步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保障、服务体系,加大农村合作医疗、社会福利、义务教育等工作力度,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效化解各类农村矛盾。一是积极把愿意为群众办事、符合党员条件的农村致富能人吸收到基层党组织中来,完善市机关干部到村级组织担任第一支部书记的制度、“一村一名(多名)大学生”制度,改善村级领导班子的年龄、文化、知识结构,提高村干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管理能力,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二是坚持基层组织的自身廉政建设,严厉惩治干部的腐败问题,树立村组织的良好形象,争取群众的信任;三是增强群众观念,改进干部的工作作风,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办事水平,讲究工作方法,做到让群众满意,还干部清白,增加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理解与信任,防止和减少因工作方法不当而引发和激化矛盾。四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裁体,加大对农民的致富技能培训和外出务工培训,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全方位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就业新渠道,千方百计让农民有事可为,有钱可挣。农民因勤而乐,因富而安,富、乐生和谐,从而促使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五)坚持疏导与策略并举,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以教育疏导为主,积极、慎重、果断处置,对各种已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以“可散不可聚,可顺不可激,可解不可结”为指导思想。一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根据掌握的情况,超前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突发事件的工作方案,做到有备无患;二是紧紧依靠事发乡镇、村组基层组织,以及地方名望人士,共同做好矛盾的化解工作;三是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针对群体事件发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阶段,把握时机,讲究策略,因利诱导,因情施策,慎用、甚至不用警力,注意工作方法,防止矛盾激化。    (六)严厉打击涉农犯罪,保证农村地区长治久安。一是严厉打击农村地区多发易发的故意伤害和侵财性犯罪,重点打击盗窃农业生产设施、破坏农村电力电信设备、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种子等坑农害农的刑事犯罪。二是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活动、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扭转少数农村地区治安状况依然不良的局面。三是严惩损农职务犯罪,把查办职务犯罪工作触角向基层延伸,围绕基层干部管理或经办救济、救灾、扶贫、移民、土地征用补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资金过程中的问题,查处村干部贪污、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案。    (作者系洪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