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购买招商银行重大疾病保险险

购买重疾险需避免五大误区&所保病种并非越多越好
&&&&来源:&&&&
&&&&&&字号
  近年来,随着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消费者对重疾险的关注也逐年升温,但对重疾险购买和理赔的误解仍普遍存在。近日,笔者身边的不少朋友都在考虑为自己添置一份重疾保险,但在选择相关重疾险产品时,究竟针对哪些“大病”保障,是否所保病种越多越好,应购买多大保额等问题,让他们十分困扰。
  一位业内保险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他与客户的接触来看,近年来咨询和购买重疾险的客户比例非常大,“给我的总体感觉是,不少消费者都意识到了购买重疾险来转嫁风险的重要性,但是对重疾险的认识仍存在误区,而这些误区往往是普遍性的”。
  该人士指出,消费者购买需求强烈,但对重疾险了解粗浅,盲目购买的结果就是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保障,这也是不少理赔纠纷产生的重要原因。那么,这些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一重大疾病险保所有大病
  “事实上,这也是最常见的一个对重疾险的误区”,业内保险人士表示,每个消费者对“大病”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但是保险业中对“重大疾病”是有明确的界定的。现在各大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种类均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为基础,在该《规范》包括的25种重大疾病外,各家公司会自行增加一些病种,一般都达到30种以上。
  据了解,这些重大疾病具有两大特点:一是病情严重,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二是治疗花费大,复杂的药物或手术治疗需要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比如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或称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等。可见,重大疾病险的本质作用是为了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出现。
  误区二重疾险产品所保病种越多越好
  近日有朋友咨询,如果单纯看重大疾病的保障种类,目前市场上有的产品保障30种、40种重大疾病,有些甚至保障50种重大疾病。那么是不是保障的疾病种类越多越好,性价比也越高呢?
  对此,中德安联保险专家皮嘉佳表示,中国保协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中列明了25种重大疾病,目前市场上所有商业重大疾病保险都是以此为保障核心的。可以说,这些重大疾病是在统计数据基础上筛选出的最常见的重大疾病种类。
  在此基础之上,有些重疾险增加一些疾病种类,扩大了保障范围,相应的保费也自然会增加。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购时,要多关注增加的重疾种类的发病率,为增加一些发病率不高的重疾保障种类而支付更多的保费,肯定是很多消费者不愿意的。
  既然重疾保险产品的核心保障都是一致的,那么相对于比较单纯的保障疾病种类,皮嘉佳建议消费者不妨更多关注重疾产品的功能和服务,比如有些重疾产品就包括了轻症重疾的保障,有重大疾病“二次赔付”或“三次赔付”等功能,对消费者而言都是一些高附加值、更实用的保险选择。
  误区三“不差钱”时保费一次全交完
  当选好一款重疾险产品后,由于价格并不算贵,于是就有不少消费者考虑,是否保费可一次性交完。“这也的确是很多‘不差钱’的客户在买长期重疾险时的第一反应。虽然这类产品是允许一次性趸交的,但我通常不建议他们这么做。”一位资深保险代理人士表示。
  相比较而言,交费年限需根据自己的年龄和收入水平来设定。“对多数消费者而言,相比一次性缴清,购买同样的重疾保额,缴费年限越长,如10年、20年、30年等,每年的保费会低很多,缴费压力小。”该人士介绍,更重要的是,在漫长的缴费期内,考虑到通货膨胀和收入实力增长等因素,期缴形式更经济。
  同时,重疾保障的等待期一般为投保后的90天或180天,等待期后保障就开始生效,如果在缴费期间内不幸罹患重疾,则缴费可以停止,同样可以获得保险赔偿。这时,相应付出的总保费也会比一次缴清要少。
  “所以长期缴费对购买者来说是有利的,非特殊原因我不建议消费者趸交。因为重疾险的本质就是罹患重疾时四两拨千斤,转移重大的经济风险,不发生重疾即本金零存整取的积累过程。”该代理人称。
  误区四纠结于该买多大保额
  那么选择保额多大的保险,才能提供足够保障呢?“这是不少年轻人面对重疾险的纠结心态:有保险意识,但是收入有限,不知重疾保额该怎么买。”皮嘉佳说。
  其实,重疾险的种类很多,有消费型、保费返还型、保额递增返还型、多重保障返还型等,每种类型的价格肯定是有区别的。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风险高低、收入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但最重要的一个观念,是可以分阶段进行购买。保险保障不是一朝买了就一劳永逸,而是要伴随不同的人生阶段和风险变化做出调整的。”
  对于每月收入在5000元左右的单身人士而言,想拥有一份高额的重疾保障,其实就可以选择分阶段购买:在35岁以前,以消费型重疾为主,每年保费不足2000元即可拥有30万的重疾保障;从36岁开始,收入增加,事业稳步提升,建议可选择返还保费的重疾产品,每年缴费约8000元,保障到85岁,如果保障期内没有发生理赔,则会返还所有保费还有一定分红,可以用于养老。
  误区五给孩子先买重疾险
  对于不少家长考虑是否先给孩子买一份重疾险时,保险专家指出,这其实并不仅是购买重疾险的误区,也是很多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时的一大误区。家长希望把一切好的都给予子女,但对于不少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家长给孩子买了充足的保险,而对自己反而舍不得买。这种情况往往会事与愿违。“道理很简单,家长是经济支柱,也是子女保单的保费来源。如果不幸发生意外,丧失缴费能力,那么不仅家庭的经济无以为继,子女的保障也无从谈起。”
  南方日报记者 郭家轩
(责编:李栋、刘阳)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购买重疾险 不是所有大病都可保_网易新闻
购买重疾险 不是所有大病都可保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购买重疾险 不是所有大病都可保)
投保重疾险谨防三大误区
近年来,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消费者对重疾险的关注也逐年升温,但对重疾险购买和理赔的误解仍普遍存在。保险专家介绍:“不少消费者对重疾险的认识仍存在误区,而这些误区往往是普遍性的。盲目购买的结果是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保障,也是不少理赔纠纷的重要原因。”
年纪大了才需考虑
不少消费者都认为重大疾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而且重疾险价格通常并不便宜,因此等到中年才适合购买。但事实上,随着重大疾病发病的日趋年轻化,重疾已不再是中老年人才需顾虑的问题。
其次,由于重疾险的保费“随着年龄增长”,投保越晚就意味着为同样的保障支出更高的保费。最重要的是,由于重疾险通常还设有投保年龄限制,达到一定年龄,比如55周岁或60周岁以上就很可能无法投保自己心仪的产品。
误区二“什么大病都能保”
事实上,每个消费者对于“大病”、“重病”的认知范围可能都不一样,保险业中对“重大疾病”是有明确界定的。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所推出的重大疾病保险均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颁布的《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为基础,可涵盖《规范》包括的恶性肿瘤、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终末期肾病、良性脑肿瘤(须开颅手术或放射治疗)等25种重大疾病的治疗保障。
保障种类越多越划算
并不是保障的疾病种类越多,保险产品的性价比也越高。专家表示:“事实并不完全是这样。目前市场上所有商业重大疾病保险都是以25种行业统一定义的重大疾病此为保障核心的,在此基础上,市面上大部分重疾险增加了一些疾病种类,但相应的保费也自然会增加。”
专家表示,“重疾保险产品的核心保障其实都是一致的,那么相对于比较单纯的保障疾病种类和数量,不妨更多关注重疾产品的功能和服务。”(沈婷婷综合)
交行省分行强化授信管理
早报讯近期,交行省分行加强前端管理,通过强化授信管理提前防范化解风险。首先,守住政策底线,对不符合国家和交行政策的客户和项目,坚决扎紧准入关口。其次,严格落实减退加固,盘活存量资产,增强存量业务风险抵御能力。再次,灵活把握授信政策调整机制,积极促进业务发展。四是强调贷款“三查”对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
(沈婷婷)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热门搜索:&&
有必要买重大疾病保险吗?
核心提示:
有必要买重大疾病保险吗?有必要买重大疾病保险吗?曾经有个25岁的女孩子仔细研究了好多重大疾病的资料,得出一个结论:重大疾病一般都是40岁以后的人才得,所以应该40岁以后再买。那我们要告诉她的是,如果买重大疾病保险,应该是患病前90天买最合适,因为刚一过观察期就用上了,资金运用效率最高。这个时候,任何人都会说,谁知道什么时候能得病呀?道理就在这里,没有人能预测未来(算命的例外),所以越早买越合适(安全)。年轻时费率低,负担轻,对于分红保险来说,资金运用时间长,增值也大。另外,我们要回到“为什么要买保险”这个话题来思考这个问题。有风险才有保险。买不买保险,就是两个核心问题,一是风险是否存在,二是生命与金钱哪个更重要的问题。风险是存在的这个问题没人能够否认(中国人目前的死亡率大概7‰,即13.7亿人口中每年有959万人死亡),但具体到个人许多人都会有侥幸心理(会是我吗?那应该问,那会是谁呢?)既然风险存在达成共识,那就必须承认“不做风险管理,就做危机处理”的必然逻辑。保险最准确的定义,应该是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所谓的用保险做风险管理,就是以有限的财务支出(每年支付的保险费),来避免不可控的财务损失(疾病或者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如果我们在平时舍不得支付一定的保险费,但如果有一天罹患重大疾病,就需要支付庞大的医疗费(几十万之巨),这就叫危机处理。更为关键的是,我们需要更新我们的观念。第一不要把保险仅仅当成保险,保险本质上就是钱的一种存在状态,它和黄金、股票、房产一样,都是钱的一种存储,不过它的激活条件是保险事故(重大疾病保险一般以约定的重大疾病为给付条件,一般同时含有身故责任)。同时也不要把重大疾病保险硬要跟疾病联系起来,它只是激活条件跟疾病有关系,但给付的金钱如何使用,和疾病没有任何关系,这和一般的补偿性医疗保险不一样。问题是一直都存在的,也必须解决的,买保险需要解决每年几千元的问题(保费),不买保险必须解决某天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问题(医疗费),健康人生从规划开始,用有限的金钱创造无限的生机,这就是保险。了解更多访问招商银行一网通保险:/financing/zhongjixianzhishi/
浏览数:10585
浏览数:781
浏览数:978
浏览数:1406
浏览数:179
浏览数:11
浏览数:13
浏览数: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大疾病保险sina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