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论,是真的吗

评析是否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析是否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关于知识价值论能否取代劳动价值论的一点看法
前些日子我们政法学院11级组织了一次辩论赛我顺道过去听了听,记得他们的辩题大致意思是现如今社会是脑力劳动对于发展重要还是体力劳动对发展重要。双方总在试图努力割裂这两个点,他们的交锋点貌似在于谁的作用大于50%。当然这是一个辩论赛必须要执己见辩倒对方。的确在现如今的社会中会产生这样的一个争论,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各个国家都开始打科技牌知识人才立国牌。因此产生了下面两种说法:一种是“取代说”,还有一种就是“发展说”,同时我查了查也有许多中外经济学界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有知识价值论、智能价值论、科学技术价值论、信息价值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究竟谁创造价值”和“劳动价值能被知识价值所取代”等问题给出了各自的答案。
首先从来源讲知识也是劳动产品,也是有价值的。但是,现实我们很多人并不认为知识也是一种劳动产品,或者是因为对这种对知识的认识的时间还不足够长,但是随着知识价值与可以量化的价格结合面越来越广时应该会说明这个问题。那么知识是怎么产生的呢?知识首先是在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中同物质产品一道产生的,物质产生的生产实践,既能生产出物质产品,也能生产出知识产品。比如取火种,因为生存的需要或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的祖先们都到了火种,就会有人去讨论研究我们如何获得如何保存火种,那么这些经验性的积累应该也算一种知识的原始。有物质产品的生产,就有知识产品的生产。知识产品首先是与物质产品的生产相伴随的。就像是人类一般先生产原料产品,再有加工产品样,知识也先有原料知识,再有加工知识。原料知识一般就是跟物质产品一道生产出来的;而加工知识,是对原料知识进行加工后产生的知识产品。一般地,原料知识产品不会用来交换成为商品,但加工知识可能被用来交换,因为,进行知识加工的劳动者,可能难以直接参加物质产品的生产实践,这就是社会分工的需要。
从发展角度讲进行知识加工的劳动者也需要维持生命存在,势必会把自己加工出来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从而换回维持自己生命需要的物质产品。知识值不值钱,是否受社会和市场欢迎?决定了知识劳动者收入的多少。维持知识劳动者的生命健康就是知识的生产成本和知识的交换价值。这里就出现了其的交换价值。
对于劳动价值论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来看,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价值的实体!这是劳动价值论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它强调劳动价值论中“劳动”二字的含义及其理论价值。它强调和认可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确认了劳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它来源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来源于马克思对劳动大众的关切和重视,与他一贯地以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的阶级立场和思想方法一脉相承。这是劳动价值论的精华部分。
而在今天人们生产产品、创造价值的劳动,不再是以生产简单工具和简单日常用品为基础的、只需要很简单的工艺流程就可以完成的简单劳动,而是需要许多现代化的机器设备等资本要素的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复杂劳动,生产和消费之间的链条也大大地拉长了。但是,即使是最复杂的生产工具和机器设备,如果向前层层推移,最终都归结于人类的活劳动,劳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因此对于知识价值论来取代劳动价值论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在未来国家发展和人类进程中我认为关于这两个价值认识的关系我们不应该去纠结于取代或不能取代的层面上,他们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互惠性相互弥补促进的关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 .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浅谈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是真的吗?
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是真的吗?
09-02-10 &
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劳动,什么是知识? 劳动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知识在狭义上市脑力劳动的结果。 然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能独立存在,也就是说只是脱离了劳动知识是无法实现其价值的,而劳动的过程中没有知识的指导。劳动的进程也将会是举步维艰的。它们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说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取代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苏联科学院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等等!深海生物深海鱼类    指生活在大洋带以下的生物。通常包括水深200米以下的全部水域,终年黑暗,阳光完全不能透入,盐度高,压力大,水温低而恒定,水生植物不能生长,动物种类和数量非常贫乏,且大多属碎屑性动物,只有少量肉食性动物,并随海水深度增加而不断减少。主要由棘皮动物海参、海胆、海百合、海星,甲壳动物虾、蟹和深海鱼类等组成。其生态特征为:嘴特大,牙齿尖锐,眼睛或触觉器官高度发达,身体柔软而有渗透性,以便与外界压力保持平衡,常有发光器官或发光组织,通常生活于水深200~2000米处的动物体色较鲜艳(红或紫红色),水深超过2000米时,色泽较暗淡(如灰白或黑色)。 生活在水深超过1000米处的海洋生物。包括微生物、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等。 答案补充深海生物按其生活方式可分为浮游、游泳和底栖三大类。   浮游生物  由细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毛颚动物等的一些种类组成,种类和生物数量均较少。生物数量通常随水深增加而明显降低游泳生物 主要是鱼类,其次为乌贼、章鱼和虾等。在1000多种大洋鱼类中,生活在深水的约有150种。其中隶属于角安康亚目的种类最多,约有80种 底栖生物 深海底栖生物的生物量随水深而降低。在水深 米处底栖生物种类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价值论还是劳动价值论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价值论还是劳动价值论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6|
上传日期: 18:52:59|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价值论还是劳动价值论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