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有哪些网友细思极恐的小细节恐极的细节 叶木南

&p&题主所问的做法不具备可行性,推论过程如下:德军伤亡大而且规模一直都大→德军动员人数多→德意志帝国动员率比苏联还高,造成劳动力匮乏→帝国为避免国家机器崩溃大肆使用奴隶劳工、掠夺资源→占领区人民彻底愤怒,矛盾彻底走向不可调和&/p&&p&首先,德意志帝国是自己内政玩不好欠了一屁股短期贷款还不上然后正好军工方面投入了不少钱军队规模也不少于是干脆打一场世界大战所以去侵略别人的。指望这种国家能改善别国生存现状而不是搞法西斯式侵略、推行奴隶制是非常扯淡的一件事情。如果考虑到这个国家在战争期间伤亡惨重动员兵力数量空前庞大,那么这个企盼就更扯淡了&/p&&p&先明确说明德军人数是非常庞大的。国防军就累计拥有1730万的兵力。党卫军则有90万人。还有其它部队100万、警察80万、辅助部队和人民冲锋队(1944年分别达到230万、150万的规模,总人数不会比这两个更低)等等等等&/p&&p&如果跟德意志帝国核心领土(德国、奥地利、苏台德区)的8000多万人口做个比较的话,这2000万德军相当于德意志人的近四分之一,这个比例是很残暴的
强如苏联战前人口1.9亿多人,扣掉被屠杀的平民1800万人左右那就是1.7亿多人。动员的兵力不过是巴巴罗萨当日已经在正规军、内务部部队、辅助部队等部队中服役的&b&482.69+7.49万人&/b&、战时动员的&b&2957.49万人&/b&,总计&b&3447.67万人&/b&,减掉转入工业企业和地方安保、防空部队的&b&361.46万&/b&,动员率不过六分之一左右。德意志帝国核心领土的动员率明显超过苏联
带来的正面影响是德军哪怕尸山血海照样能维持东线军队的规模,继续跟苏军死磕到底。如果不狂抓征兵工作,德军真的会垮。历史上因为送进东线大火坑的炮灰数量相当可观所以能续命到1945.5&/p&&p&&br&&/p&&p&翻开《巨人的冲突》表C可以看到德军光是野战陆军就是多少人的规模。常年保持在250-300万数量级,其中巴巴罗萨初期305万(不含预备队),预备队投入后。到9月11日虽然之前遭受了不小伤亡依然有330万的规模。库尔斯克会战前连续3个月无大规模战役,因此东线德军野战陆军数量达到了空前的340万!然而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并不是德军兵力总数
举几个例子。翻开朱世巍著作《东线:大崩溃》P109我们可以知道东线德军野战陆军只有
260多万人而东线德军作战部队总数是408万人(含北欧对苏前线);而《东线:1945年的春天》P3可以知道东线德军野战陆军总人数是246万,芬兰战区另有野战部队
15万。而东线德军作战部队总数是388万人。加上仆从军的野战陆军和海空军、辅助部队,东线法西斯军队总规模是450-500万。苏德
战争中后期前线苏军陆空海三军总兵力不过650万数量级,这里面还包括了占比重9%级别的前线训练部队,扣掉苏军前线训练部队,前线苏军差不多连600万
都刚好不能凑足。我们都知道即便兵力优势不是很大,战争后期苏军照样能击败德军
朱世巍在这两本书里引用的德军东线总兵力统计全部出自权威的联邦德国官方版二战史《帝国与二战》和民主德国官方版二战史《二战德国》
于兵力的意义可能有很多人认识不足。所以还是简单讲一下。巴巴罗萨当日德军不算预备队就有野战陆军305万人。加上预备队至少是330万。加上海空军是
460万人。此外还有仆从军90万人,合计550万。当面苏军西部5个军区、内务部部队、2个舰队等总人数不超过3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远离边境(内陆
军区的辖区面积也是很大的)。历史是德军在战争初期如同砍瓜切菜给苏军造成重大损失,自身损失绝对数量不小但是比起苏军肯定是低多了。到
苏军前线总兵力只有346.3万,德军野战陆军就331.5万,在挪威另部署有6.7万。仆从军野战陆军就有65万以上。然后打出了基
辅歼灭战、布良斯克·维亚济马双重会战这种大规模歼灭战,还不算其它小规模的歼灭战。一路高歌猛进冲向莫斯科、列宁格勒、罗斯托夫。德军最后一次打出大歼
灭战是1942年夏季战局,兵力对比是德军野战陆军255+8万,算上仆从军372万。苏军前线总兵力5449898人。实际上第2次哈
尔科夫战役德军歼灭20万(注意只有20万,论人数跟41年大歼灭战是不能比的)苏军有一点苏军自投罗网的成分,跟41那种强咬生吃比起来个人感觉碾压性
差了点,说白了就是没那么好打了,苏军不脑残就很难大规模歼灭它。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苏军前线兵力大大增加以后总战斗力有所上升,双方实力差距在缩小&/p&&p&负面影响是德国劳动力严重匮乏,不得不靠掠夺人力、物资来给自己续命。这是因为被征召入伍的德军士兵,入伍以前都是德国的劳动力。其中还有不少是至关重要的军工企业的劳动力。例如月德意志帝国征兵人数分别为人,其中7、56400人来自军工企业。这还是1942年。再往后,德军的征兵对德国劳动力的影响会更严重,就会打奴隶劳工的主义。&/p&&img src=&/ad4a13a287c926a15de946_b.jpg& data-rawwidth=&2448& data-rawheight=&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ad4a13a287c926a15de946_r.jpg&&&p&&br&&/p&&p&举个例子,战争年代仅苏联就有576万人被掠往德国充当奴隶劳工。其中毫无疑问包括大量平民,因为苏军被俘失踪总数也只有455.9万人,其中约50万其实是战场死亡,战争期间成功回到苏军队伍的有939700人。减去这两项,苏军真实被俘人员数量是3119300人。此外还有50万苏联公民接到了动员命令但尚未抵达部队就被德军俘获。这些人显然是算平民。此外在日以前抓获的303万左右德军中有22万希维人(变节的苏军被俘官兵)。显然这些变节分子不算奴隶劳工。因此德意志帝国仅在苏联境内就掳掠了至少200万平民。此外还强迫其他苏军战俘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工作,导致3119300名苏军战俘中有多达1283300人在被俘期间死亡。这个死亡率超过了40%,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二战期间仅苏联就有576万以上战俘和平民被掳掠到德国充当奴隶劳工,同时还有数百上千万德国犹太人、其它欧洲国家战俘平民被掳掠到德国充当奴隶劳工的情况下德国外籍、犹太族、战俘劳工保有量从-仅仅增加700多万人——因为他们死亡率非常高,后一批抓来的时候前一批已经死了很多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9月30日奴隶劳工的数量下降很快——因为法国、白俄罗斯、西乌克兰、东波兰等地解放以后可以掳掠劳动力的地盘减少,原有劳工死亡后没人顶班&/p&&img src=&/567cf8b302eaa4764ec58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567cf8b302eaa4764ec58_r.jpg&&&p&以上是德意志帝国雇佣外籍劳工(含战俘的情况)。简单地说仅-就新增外籍劳工1159000人&/p&&p&而下图则是更完整的统计:&/p&&img src=&/423b00f610b454c3fdb081b54bbbbc85_b.jpg& data-rawwidth=&3264& data-rawheight=&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423b00f610b454c3fdb081b54bbbbc85_r.jpg&&&p&1-7分别是39-44年5月31日和44年9月30日的德国全部国民经济系统、农业系统、全部各类工业系统中劳动力调查情况。其中a是德军从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征兵总数。可以看到仅这一块就征兵超过千万人,德军兵力不足这一说大可休矣。这也是德军疯狂动员的结果,即使损失惨重也照样维持庞大规模。而接下来的才是重头戏。b-g分别是无需服兵役的职业的从业人员,德国男人、女人(劳工),外国或犹太族男人、女人(平民,不含战俘,第一张图中整合成了一个栏目),战俘劳工。可见39.5.31-44.9.30,在德意志帝国全部国民经济系统中无需服兵役的德国人从3043000人增加到6582900人,德国籍男性劳动力从人多狂降到人,德国籍女性劳动力从人变为人,变化不大。因此德国人想要保持劳动力数量平衡只能靠掳掠外籍人员。因此,外籍或犹太族平民劳动力从不到300552人增加到3906500人,战俘从0增加到1749300人。做个总结,劳动力中无需服兵役的德国人总数增加了3539900人,但其他可能服兵役的德国人总数从降低到了,净减少人。而外籍或犹太族人员和战俘从300552增加到5655800人,净增加5255248人。德国总劳动力人数变化是从人变化到了人。净减少300万左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二战期间这个劳动力总人数并无大的波动,基本稳定在3600万人这个数量级上。因此可以认为德国人掳掠俘虏、平民充当奴隶劳工以后基本堵住了因为征兵而流失的劳动力缺口,维持了战时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具体细分一下的话,其中在农业系统中无需服兵役的德国人从374000人增加到928700人,德国籍男性劳动力从5054444人狂降到2805700人,德国籍女性劳动力从6048972人变为5706700人,变化不大,外籍男性平民劳动力从96394人增加到1086200人,女性从24076人增加到799000人,战俘从0增加到656300人;在全部各类工业系统中无需服兵役的德国人从1351000人增加到2657800人,德国籍男性劳动力从8070655人狂降到4710700人,德国籍女性劳动力从2764877人变为2769400人,变化不大,外籍或犹太族男性平民劳动力从91907人增加到近1898800人,女性从18249人增加到775600人,战俘从0增加到703600人。德意志帝国的劳动力中掳掠来的奴隶劳工就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果不这样掳掠,可以说德意志帝国工业体系会崩溃,前线会因为缺乏兵器和弹药而迅速崩溃,即使是精锐部队也会因为没有兵器弹药的补充而迅速被消灭
具体各行业情况,图传不上来简单说一下,运输业200→230万,能源200万,物流从400万砍到200万,行政250→220万,军工70→150万,家庭经济(?)160→145(42.5.31最后一次统计之后无数据),基础原料200→220万,钢铁300→350万,生活消费品180→100万,建筑135→66万&/p&&p&关于食品资源掠夺情况,根据朱世巍著作《东线:大崩溃》P151第二特别章:苏德战时经济(4)中内容,1943年春德国居民每周供应&b&2kg面包、300g肉、206g脂肪&/b&。西欧国家普遍更低。东部占领区方面,波罗的海三国(也是德意志帝国征兵区,但入伍率不是很高)每周&b&1.7kg面包、250g肉、180g脂肪&/b&,其它地区普遍&b&只有200-300g面包,无肉类、脂肪&/b&。&/p&&p&综上,可见德意志帝国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是建立在奴役其他国家战俘和人民、掠夺其它国家资源的基础上的。如果不这样做,不用苏联人冲进来,粮食危机就能让德国人痛不欲生。打不了几次战役前线德军武器装备和弹药的储量就会因为补充不足直接跳水。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选择掠夺他国物资,凭借占领区治安部队强行维持“秩序”是必然行为,德国人根本不可能做到对占领区友好,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那么多资源和产能。&/p&&p&&b&综上,认为德国有余力对苏联进行优惠待遇的神论可以收回去了&/b&&/p&
题主所问的做法不具备可行性,推论过程如下:德军伤亡大而且规模一直都大→德军动员人数多→德意志帝国动员率比苏联还高,造成劳动力匮乏→帝国为避免国家机器崩溃大肆使用奴隶劳工、掠夺资源→占领区人民彻底愤怒,矛盾彻底走向不可调和首先,德意志帝国是…
&blockquote&日本三菱材料株式会社19日在洛杉矶向二战期间曾被日军俘虏并强迫进入矿山劳动的美国老兵道歉,成为首家对战争时期奴役战俘行为进行道歉的日本公司。日本三菱材料株式会社(原三菱矿业株式会社)将由一名高管做代表,于19日在洛杉矶举行道歉仪式,向二战时被日本俘虏、后被强制送入矿山劳动的约900名美国老兵道歉。此外,三菱的代表还将参观美国西弗吉尼亚州一家美军战俘纪念馆并为教育项目捐款。&/blockquote&&br&&blockquote&二战期间,近4万名中国劳工被强掳到日本各地,被迫从事极其艰苦的劳役工作,其中约7000名中国劳工被奴役迫害致死。据统计,被三菱矿业和三井矿山奴役的中国劳工近万人,致死超过1700人。&br&&/blockquote&&br&&blockquote&1997年起,中国劳工幸存者及其家属先后在东京、北海道、福冈、长崎、宫崎等地对三菱材料提起诉讼,均以败诉告终。去年,部分二战期间被强掳至日本的中国劳工和遗属,在北京起诉三菱材料和另一家日本企业,要求日方道歉并赔偿,至今两家日企仍拿不出有诚意的“和解”方案。&br&&/blockquote&&br&&blockquote&日本向3 名二战被强征韩国劳工赔款 199 日元(约合人民币 10 元)&br&&/blockquote&&br&日本没有道歉和赔偿的小黑本还可以列很长,中国朝鲜韩国的慰安妇问题,东北的日军遗留毒气问题,掠夺文物的归还问题等等。我看不到日本对历史遗留问题的诚意,无论是对中国韩国还是朝鲜,但是对美国却卑躬屈膝,这其中的差别大约就是那两颗原子弹。&br&历史的仇恨可以逐渐消弭,我的祖辈绝对不愿意见到任何一件和日本有关的东西,他们的仇恨来自于死于日军枪下的亲人好友;我的父辈已经开始追捧日本的产品,但是“日本种”仍旧是他们骂人最狠毒的话;到我们这辈,同胞的血已经成了纸上一个个的铅字,再下一辈的中国人,已经是追逐着日本动漫长大了。&br&然而消弭不了的是历史的经验,如果将来中国再和日本有所龃龉,后果简直令人不寒而栗,但是又无比符合逻辑。既然你对强者谄媚,对弱者欺凌,看来只有对你造成更大更深刻的伤害才能让你忏悔了。两颗原子弹和战后的历史带给中国人的启示大致就是,美国人的做法对墙头草有奇效,还有正义不是无代价的。
日本三菱材料株式会社19日在洛杉矶向二战期间曾被日军俘虏并强迫进入矿山劳动的美国老兵道歉,成为首家对战争时期奴役战俘行为进行道歉的日本公司。日本三菱材料株式会社(原三菱矿业株式会社)将由一名高管做代表,于19日在洛杉矶举行道歉仪式,向二战时被…
想了又想,还是写一下这个回复吧。&br&&br&投放原子弹在那个情况下对美日都是比较好的结果,是的,即使对日本来说。&br&&br&二战后期的日本已经迹近癫狂,完全无法按常理来理解。在欧洲战场上,即使是德军士兵在知道局势完全无望以后也经常会投降。意大利士兵更不用说了,很愉快地一触即降掉过头去打德军。太平洋上的日军完全不是这样。在美军步步推进的过程中日军在太平洋诸岛一次次玉碎收场,选择全员战死甚至自杀,极少投降。&br&&br&随着美军一步步进逼日本本土,日军的抵抗也越来越惨烈。硫磺岛上双方就拼出来个大规模伤亡。2万守岛日军约9成战死,美军阵亡6000多,2万多人负伤,再后来的冲绳战役更是不得了。&br&&br&作为二战里最后的大战,美军倾巢出动,在冲绳外海集结了堪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舰队,包括几十艘航母和战列舰的50多万人的部队围得跟铁桶一样,从冲绳岛内阵地上望去甚至不怎么能看到海水,黑压压的都是美国军舰。但是守将牛岛满看到这个毫无希望的局面以后,他的选择是钻回地下工事去,率领手下士兵顽抗到最后。冲绳一战总共11万人的守岛日军死亡近10万,还让9万多冲绳居民丧生,占冲绳人口总数的1/4还多。美军付出的代价也不小,阵亡12000多人,伤7万多。登陆部队总指挥官巴克纳中将视察前线的时候不小心被隐蔽起来的日军炮手打了冷炮,不幸成为美军历史上所有战争里阵亡过的军衔最高的将领。&br&&br&这几场仗让美军基本上打消了登陆日本本土的念头。小小几个岛都拼成这样,要是登陆本土,首先美军自己会有大量伤亡,日军会至少多死几倍,平民会死得更多,几百万?或者上千万?&br&&br&拿下硫磺岛修好机场以后,美军就开始出动大批重型轰炸机装上常规炸弹和燃烧弹反复轰炸日本各个城市,打算尽快摧毁日本的顽抗意图,逼它投降。之后的几个月里炸平了绝大多数有点规模的城市,市民几十万人死于空袭,远多于后面的广岛、长崎的死者人数。但这个时候日军高层已经疯了,无论局面多么艰难,就是不肯投降。还喊出一亿玉碎的口号,打算拖全体国民一起下地狱陪葬。&br&&br&当战争已经变成对平民的绞肉机的时候,在如此坏的情况下,用任何方式来尽早结束战争,避免更大的悲剧,都是一件善事。用尽己知手段不起作用,被迫给战争狂人演示一下地狱长什么样子,再问他到底去是不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广岛长崎死了二十几万人,但也只死了二十几万人,战争就可以结束了。这些生命连同那死于炸弹和燃烧弹的几十万人,以及冲绳的10万平民,要记也只能记在军部的帐上,问问他们为什么不肯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立刻投降。只要提前半年,这些人一个都不用死,哪怕早上半个月,也不会有广岛长崎。美军是投了原子弹,但那个时候他们除此之外也别无办法。强行登陆或者继续常规轰炸都只会让日本平民死得更多,总不能因为杀人杀到手软,跪求日本和谈,然后滚回美国吧?&br&&br&即使在扔完两个原子弹以后,御前会议上的主战派与主和派仍然是3:3相持不下,最后裕仁“圣断”,发表了投降宣言。包括为什么不肯更早地“圣断”在内,对昭和天皇应负的战争责任的讨论都是战后已经言论变得自由的日本几乎唯一而且是绝对的禁忌。&br&&br&最后说几句不太好听的话。原子弹只是一种武器,既不比其他武器更人道,也不比它们更恶劣。原子弹是“无差别”杀伤,可燃烧弹也不会区分男女老幼。关于原子弹有一个广为人知的悲情故事是:一个男人回家,发现院子里有一团焦炭状物体,那是他妻子被核弹烧剩的残骸,甚至不够装满一只水桶。很惨,但假如故事是他妻子中了一颗燃烧弹,全身烧得稀烂,却没当场断气,哀号半日才死,又或者被高爆弹炸成碎块,因为没被烧掉足够装满两只水桶,这样你会觉得更人道一点?别开玩笑了,每一个死去的生命都是被一场战争从这个世界里抹消,具体死于什么对于死者没有意义。原子弹至少爆心附近还是无痛苦的,一瞬间就结束了。一个真正的反战主义者绝不会只是一个反核主义者。如果只是纠结于核武器怎么怎么样,而不是去警惕那些导致核武器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那些绑架国家的主义,那些煽动国民仇视他国的组织,那些企图用武力来改变国际秩序实现个人野心的狂人,那只能说广岛长崎这二十几万、整个二战损失的几千万条生命还没有让人注意到真正应该注意的教训。
想了又想,还是写一下这个回复吧。 投放原子弹在那个情况下对美日都是比较好的结果,是的,即使对日本来说。 二战后期的日本已经迹近癫狂,完全无法按常理来理解。在欧洲战场上,即使是德军士兵在知道局势完全无望以后也经常会投降。意大利士兵更不用说了,…
在五十年前,也就是1966年,南海上遍布美国航母,因为他们在打越南。那时候,中国&br&并不能拿美国航母怎么样,而美国也不会大肆宣传我又来南海了。&br&在三十年前,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和苏联对抗,那时候中美还会共同航行在南海,有时候监视一下苏联军舰。&br&在二十年前,台海危机,美国直接将航母派进台湾海峡,这里距离中国大陆也就一百公里。&br&现在,美国航母刚过巴士海峡就要大张旗鼓的说我进南海了。&br&妈的,你在公海关中国屁事,叫这么响看来还是我们海防力量太弱,那啥啥,再来一打055的订单,那个核潜艇也要一打,不然太弱鸡了,或许航母也应该来个半打。&br&这样以后美国航母一出航就要叫一下,不然中国人民都要惊诧我们的海军为什么不能把美国人拒之门外了。&br&时代在发展,我们的人民的安全感看来需要能够吊打美国才能得到满足了,还是我们海军做的不够啊,很惭愧只发展了很小的一部分&br&&br&&br&&br&修改一下答案&br&用了知乎几个月,第一次得到了几十个赞,看来大家还是觉得我的答案有可取之处。&br&谢谢赞我的人!&br&&br&&br&&br&再次修改答案,上次改了一下居然一会会就有两百多赞了,不容易啊。&br&还有评论里那个说不是我们海军,其实我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难道中国海军不是我们国家的海军吗?不是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吗?&br&&br&请不要在评论里使用过激语言,这样没有任何意义唉&br&&img src=&/c7e950ffe0964a61fac7d3a6689ced35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c7e950ffe0964a61fac7d3a6689ced35_r.jpg&&
在五十年前,也就是1966年,南海上遍布美国航母,因为他们在打越南。那时候,中国 并不能拿美国航母怎么样,而美国也不会大肆宣传我又来南海了。 在三十年前,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和苏联对抗,那时候中美还会共同航行在南海,有时候监视一下苏联…
谢邀,&br&&br&本美国人回答一个符号美国历史的答案。可能不是世界历史上最遗憾的,但是觉得值得提名。&br&他叫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缩称“LBJ”,是美国第36任总统。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也是一个悲剧的人。&br&&br&年 众议员,代表德州&br&年 海军指挥官, 抗日战争&br&年 参议员,代表德州&br&年 参议院 多数党领袖&br&年 副总统(肯尼迪总统)&br&年 总统&br&&br&&img src=&/6b4c86988ee_b.jpg& data-rawwidth=&2071& data-rawheight=&3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71& data-original=&/6b4c86988ee_r.jpg&&&br&&br&LBJ出生在德州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1960年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JFK)因为很多人怕他太年轻,政治经验不够,所以他选择经验丰富的LBJ做他的副总统。1963年,肯尼迪总统在达拉斯被刺杀,按照法律LBJ马上成为了总统,完成了JFK的任期。1964年LBJ和共和党巴里·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竞选总统,结果LBJ赢得了巨大的胜利,61.1% 比 38.5% 。按选举人团票(electoral college),他的胜利更加是压倒性胜利, 486 比 52。&br&&br&&img src=&/91e35b2c7eba7a8b1c9e76eebf71e73f_b.pn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91e35b2c7eba7a8b1c9e76eebf71e73f_r.png&&&br&戈德华特为什么输得那么残?很多人觉得是因为某个支持LBJ的电视广告。要先了解一下两历史背景。戈德华特是“冷战战士”,主张使用大力反抗共产主义国家苏联和中国。他甚至说他愿意用原子弹攻击苏联和中国。LBJ的广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然后后面原子弹爆炸。很多美国人看了这个广告很害怕戈德华特会开始世界第三大战争,就投LBJ了。&br&&img src=&/5af1c4fb42b77e0e209d7e_b.jpg& data-rawwidth=&1200& data-rawheight=&6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5af1c4fb42b77e0e209d7e_r.jpg&&&br&美国下半世纪很多被称之为最有影响力的法案都在约翰逊的领导下通过了。了解一点美国政府结构的知友知道,美国总统是法律的执行者,不是法律的制定者。制定法律才是国会(参议院+众议院)的权利。总统可以试图说服国会通过总统喜欢的法律,但他是否成功取决于很多因素:总统的党,国会的两党比例,国会的情绪(比如听话,叛逆等),总统的popularity, 还有总统的个人魅力和人际关系。说道最后这两点就是约翰逊很特殊的地方。&br&&br&美国前半世纪只有三位总统在任期之前当参议员:奥巴马,肯尼迪,和约翰逊。奥巴马和肯尼迪竞选总统的时候都很年轻,在参议院里的时间很短,只把参议院当做一个跳板而已。后来,奥巴马在国会的人脉很浅,想通过法律的时候很没势力。当跟奥巴马一样缺经验的肯尼迪选了比他年纪大的约翰逊当副总统候选人,就是因为约翰逊在参议院的人脉深。在国会有24年的经验,还当过国会领袖,他非常懂得国会的所有手段,并且它的“潜规则”。来自德州的约翰逊也很有个人魅力,连他共和党对手尊重他,喜欢他。所有,约翰逊成总统以后,他和国会顺利有效地搭档一起通过了很多前半世纪最有实力的几个法案以及进行了很多项目,列下来太多了,如下只是其中几个:&br&&ul&&li&1964 Civil Rights Act(1964年人权法案)。规定针对种族、肤色、国籍、信仰、性别的歧视性作为为非法。以前,美国南方10多个州属于民主党的大票仓。当约翰逊在人权法案上前来字的时候,他说出一句话“我们民主党刚失去了南方”。他没说错,讨厌人权法案的南方人在此后大量离开民主党,跑到共和党去了。现在过了50年,南方仍是共和党的大票仓。&br&&/li&&li&Great Society Programs (“伟大社会项目”),一系列扶贫政策,增加中央政府的教育支配,特意加强农村基本教育,幼儿园,就业培训 ,大学奖学金。还有增强农村基础设施(公路,电网,自来水系统)&/li&&li&Medicare, 针对老人和残疾人的有的医疗保险制度&/li&&li&Medicaid,针对贫穷群体的有的医疗保险制度&/li&&li&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 (国家美术基金会) and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国家人文基金会)&/li&&li&1965 Immigration Act (1965年移民法案),把以前的配额制消除,迎合大量移民流入美国&/li&&li&Cigarette Labeling and Advertising Act (香烟标签与广告法案),要求每包烟,每次香烟广告都包括警告:“吸烟危害健康”&/li&&/ul&&br&约翰逊做了这么多好事,那他为什么是“最遗憾的人物”呢?他的国内政策很公正,很善意,对美国老百姓和弱势群体很有帮助。但是,他的外交政策很失败。如今很多美国人把越南战争的责任挂在他脸上。最悲剧的是,约翰逊自己原来不想要这个战争。这个战争在他领导下正式开始,但实际上在约翰逊上台之前已经开始了。冷战这种氛围,约翰逊受了身边军方咨询师的影响很多,1963年被军方说服扩大战争的规模。但是越南战争在约翰逊的领导下失控了。30万美国人受伤了,6万美国人死了(更不说越南的100万死了),都不为了任何目标。两年前才给他压倒性胜利的美国选民对约翰逊的态度变苦了。每天,白宫外面有年轻嬉皮士示威游行反对战争,反对义务征召制,表示越南是受害者,美国是侵略者。这次战争无疑是美国历来最低点。有一天站在椭圆型办公室看着窗外某位嬉皮士示威者自焚, 约翰逊控制不了泪流满面。&br&&br&如果没有越南战争,约翰逊会被称为“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是他的政绩被持续15年的越南战争污化了。所以,我觉得他就是最遗憾的。
谢邀, 本美国人回答一个符号美国历史的答案。可能不是世界历史上最遗憾的,但是觉得值得提名。 他叫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缩称“LBJ”,是美国第36任总统。他是一个伟大的人,但也是一个悲剧的人。 年 众议员,代表德州 年…
这事情没法证明,实际上所有说现在某某民族尚武的,基本都扯淡,某些民族可能某一时期比较善于打仗,或者某一时期比较重视军事贵族,或者某一时期比较崇尚好勇斗狠,但是,凡是将这些习惯坚持几百年不动摇的,基本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br&&br&你生活的在什么环境里,就会要活下去就要得养成什么样的习惯,你生活在古典时代的草原,不会射箭骑马就是弱鸡,整个民族就得饿死,等你有了足够的粮食,呵呵,辽国变成什么鸟货,金国变成什么鸟货,元朝最后变成了什么鸟货,满清变成了什么鸟货,历史不是告诉你了吗。&br&&br&相反,你生活在一个大平原上,周围是安定的环境,田园牧歌,你要尚武?好勇?你这不是破坏社会安定团结吗?拿下!&br&&br&建议楼主多用正常的角度思考点问题,少喝些奇奇怪怪的鸡汤,特别是狼图腾那种。
这事情没法证明,实际上所有说现在某某民族尚武的,基本都扯淡,某些民族可能某一时期比较善于打仗,或者某一时期比较重视军事贵族,或者某一时期比较崇尚好勇斗狠,但是,凡是将这些习惯坚持几百年不动摇的,基本都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 你生活的在什么环…
唐中叶,黄巢破长安,纵兵掠人为粮,号“抓两脚羊”。&blockquote&居数日,各出大掠,焚市肆,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巢怒民之助官军,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br&贼围&a href=&///?target=http%3A///view/73904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陈郡&i class=&icon-external&&&/i&&/a&三百日,&a href=&///?target=http%3A///view/58165.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关东&i class=&icon-external&&&/i&&/a&仍岁无耕,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臼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blockquote&&a href=&///?target=http%3A///link%3Furl%3De276BRwif1m_6jRC89s-RYnh9gjxubBZYmPWo8STVVxSGfBYzoEjztz8fuF95xHz4HLrcHYejuidomxoNnDpuq&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link?&/span&&span class=&invisible&&url=e276BRwif1m_6jRC89s-RYnh9gjxubBZYmPWo8STVVxSGfBYzoEjztz8fuF95xHz4HLrcHYejuidomxoNnDpuq&/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太平洋战争中,菲律宾日军曾奉命以美军尸体为食,后来当事指挥官被起诉。东南亚战争中,也以己方死者为食。&br&&br&俄罗斯向西伯利亚扩张时,曾有带队文官已当地土著为食。
唐中叶,黄巢破长安,纵兵掠人为粮,号“抓两脚羊”。居数日,各出大掠,焚市肆,杀人满街,巢不能禁……巢怒民之助官军,纵兵屠杀,流血成川,谓之洗城。 贼围三百日,仍岁无耕,人饿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
@叶木南 的那个答案,忽视了一点,就是最热衷于羞辱这些为敌国军官提供性服务而换取物质生活的女性的,恰恰是战争期间不愿意这样做或者没有条件这样做,因而不得不用更苦更累方式谋生的广大其他女性。&br&&br&去看看西西里,战前八卦嚼舌头和战后撕衣扔石头的,是同一拨大妈,谢谢。&br&&br&男的去真刀真枪跟敌人干,很多死战场上了,活下来的有的也没了胳膊;可是西西里里面,男的从战场回来并没有嫌弃被大妈们撕过衣服吐过口水的老婆。&br&&br&毁女人最起劲的,是女人自己,是因为有切身利害关系,是因为有@叶木南 的答案中这种女性常见思维,谢谢。
@叶木南 的那个答案,忽视了一点,就是最热衷于羞辱这些为敌国军官提供性服务而换取物质生活的女性的,恰恰是战争期间不愿意这样做或者没有条件这样做,因而不得不用更苦更累方式谋生的广大其他女性。 去看看西西里,战前八卦嚼舌头和战后撕衣扔石头的,是…
没有美国的《租借法案》,苏联是无法抵御德国的钢铁洪流。&br&&br&日美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租借”这个概念是罗斯福提出来的,因为至少理论上讲美国提供这些援助物资是租借,接受方在战后是需要付钱或归还的。但事实上并没有多少国家还钱了,美国也很慷慨地放弃追索。&br&&br&在1941年至1945年间,美国共向二战同盟国提供了501亿美元(按照现在的币值相当于7600亿美元)的物资援助。随着战争的进行,受援助国家逐步增加至三十多个,除了最大的两个受援国家英国和苏联以外,也包括向中国提供援助用来抗击日本侵略者。美国的租借法案分配给各国份额为:英国314亿,苏联113亿,法国32亿,中国16亿。&br&&br&租借法案生效后,美国成为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主要战略物资的来源国。援助同盟国的物资一半以上是军需物资,包括武器弹药军事工业,如坦克、装甲运兵车、军舰、战机等。工业机器、原材料、燃料等约占1/4。食品类约占14%。其它是有关服务及交通运输等。物资运输大部分都是通过大西洋海运,尽管有英国海军的护航,但美国的商船队所进行的仍然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海上运输。由于经常遭受纳粹德国的潜艇及战机的重创,大约9300名美国商船船员葬身大西洋,其死亡率远远超过了二战中美军士兵的阵亡率。”&br&&br&租借方案的受益国,除了英国之外即是苏联。&br&&br&在工业生产方面,在西部工业区和产煤区等丢失后,乌拉尔和西伯利亚新工业区建成之前,这其中13个月的时间差里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微不足道,面对德国的攻势,主要是靠美国和英国给的物资顶下来的。没有美国给的列车机车,苏联自己的运力不可能在完成工业东迁的同时,还不影响军队作战运输。&br&&br&在粮食供应方面,苏联历来依赖欧洲产粮区,这些地区首当其冲地成为苏德战场前线,并且率先沦陷。由此导致的后果是,苏联的粮食供应极为困难,即使实施定量供应也难以为继。而美国援助的食品,特别是肉类,对苏军的物资保障不可或缺。&br&&br&在军事物资方面,就拿航空汽油来说,苏联自产只有181万吨,而西方(主要是美国)援助了258.6万吨。更重要的是美国援助的高辛烷值添加剂,这让苏联能生产高辛烷值的航空汽油,而苏联本身根本就没有开发这种成品的能力。用于飞机制造的铝,也是苏联的弱项。苏联自产了26.3万顿,而西方援助了32.8万吨。要是没有这些铝,一半以上的苏联飞机只能用木头来做。况且,用于粘合木飞机用的胶水,苏联也是需要进口的。&br&&br&在武器装备方面,苏联的摩托化部队离不开的汽车,盟国提供了501660辆,苏联自产了343624辆,而且质量比苏联自产的&嘎斯&好不少。没有这些汽车,俄国人就没有摩托化部队,也无法拉动大炮投入战斗。而被称为陆战之王的坦克,其生产所必须的装甲钢苏联也以来西方,盟国提供的数量超过了苏联在战争期间生产的总和。如果没有这些援助,苏联的坦克数量将下降一半,库尔斯克大会战的结果如何,细思极恐。&br&&br&截至日,美国共向苏联提供了:&br&&br&飞机 14795架 &br&坦克 7056辆 &br&吉普车 51503辆 &br&卡车 375883辆 &br&摩托车 35170辆 &br&拖拉机 8071辆 &br&火炮 8218门 &br&机枪 131633挺 &br&炸药 345735吨 &br&建筑物 美元 &br&火车 11155(节) &br&火车头 1981辆 &br&货船 90艘 &br&护卫船(反潜) 105艘 &br&鱼雷艇 197艘 &br&轮船发动机 7784台 &br&食物补给 4478000吨 &br&机械设备 美元 &br&无色金属 802000吨 &br&油料 2670000吨 &br&化学品 842000吨 &br&棉花 吨 &br&皮革制品 49869吨 &br&轮胎 3786000个 &br&军靴 双&br&&br&其它还有数不尽的物资援助,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但以上资料,足以证明艾伯特·西顿(《苏德战争》作者)的结论——“如果美国和大不列颠(包括英联邦和英帝国本身)在苏德战争期间严守中立的话,毫无后顾之忧的德国和轴心国军队将会把苏联碾得粉碎。”
没有美国的《租借法案》,苏联是无法抵御德国的钢铁洪流。 日美国会通过了租借法案。“租借”这个概念是罗斯福提出来的,因为至少理论上讲美国提供这些援助物资是租借,接受方在战后是需要付钱或归还的。但事实上并没有多少国家还钱了,美国也很…
&blockquote&中英美都曾向苏联提供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情报&br&&/blockquote&蛤蛤,蛤蛤,蛤蛤蛤蛤蛤&br&对于斯大林来说,他有着充足和明确的理由来把英美方的所谓“情报”视若无物:&br&与丘吉尔本人的自吹自擂相反,他向苏联提供的所谓“情报”,其军事价值简直少得可怜。&br&&blockquote&上面只是说:德国人在3月20日以后将驻扎在罗马尼亚地区的3个装甲师调往波兰,而在南斯拉夫事件后又取消了这次调动。&br&“想必您会很容易看出此事的意义”。&/blockquote&不过话又说回来,英国在前一段时间对苏联的所作所为:包括但不限于——&br&与法国共同策划并试图实施轰炸苏联的巴库油田&br&对芬兰这个准法西斯国家提供军火支援和志愿军队并试图挑拨苏联、瑞典、挪威、芬兰之间爆发地区性战争。&br&与法国、美国联手将苏联逐出国联的闹剧。&br&以及苏联情报部门所侦查到的柏林与伦敦之间的和谈意向(纳粹德国的赫斯驾机赴英“寻求和平”更是坐实了这种说法)&br&再加上丘吉尔本人一贯的反共行径,都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将其信誉和可靠度扫进垃圾桶。&br&美国的情报来源同上,这会儿美国对苏联的所谓“道义禁运”,以及美国国内对于“共产主义者”的监视、驱逐、非法关押及处决还没完事儿呢。&br&&br&至于凯申物流......先不说“向苏联提供情报”这个段子哪来的....&br&苏联援华顾问们对凯申物流市场调研部....啊不,情报系统的评价相当低:&br&&br&&blockquote&“你们是如何确定日军员额的增加数量?”&br&“根据日本今年的大米产量,上校先生。”&br&中国作战部门就是依据这些“情报”来制定未来战略的。&br&当然,顾问们不能把这些作为依据,那是渎职。&/blockquote&不过他们有一点倒是博得了苏联顾问的特别注意&br&&blockquote&“情报长官和参谋们玩的很欢,吃的很多,一天能吃4顿,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夜宵,无休不止。有整箱的酒、肉、蔬菜、水果、点心和精米白面。”&/blockquote&&br&丘吉尔的这份半吊子“情报”发于日,那我们可以把时间段设定在1941年1月到5月,看看此时的苏联情报系统都得到了什么消息。&br&自1940年秋季开始,各边境军区军队侦查机构、无线电情报部门、边防军、内务部队及当地的加盟共和国内务部就多次报告德军兵力的集中。&br&1941年2月,苏联驻德国大使馆陆续接收了一批投诚德国人,他们带来了一些印刷中的德国文件,其中包含了军用苏联地图、俄语喊话手册等。&br&1941年4月中旬,苏联驻德占布拉格的情报机构发来情报,称德国将在6月进攻苏联。&br&日,理查德·佐尔格发报,称德国将在6月份进攻苏联。&br&&img data-rawheight=&1568& src=&/7ca490cca75a8dbb84d7c6affb3e6d5a_b.jpg& data-rawwidth=&19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86& data-original=&/7ca490cca75a8dbb84d7c6affb3e6d5a_r.jpg&&&br&日,理查德·佐尔格再次发报,提供了准确的行动日期:6月22日,以及德国三个集团军群的情报。&br&&img data-rawheight=&960& src=&/bdae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bdae_r.jpg&&为佐尔格建立的一座纪念碑——“观察一切,怀疑一切。”&br&&br&众多杂乱的情报来源同样给苏联情报机构自己造成了麻烦——单单就开战日期一个问题,近百份类似报告中,就有几十个不同版本,包括但不限于:&br&1941年3月开战&br&1941年4月开战&br&日开战(“巴巴罗莎”确定日期,后取消)&br&日开战(“巴巴罗莎”确定日期,后取消)&br&1941年6月中旬开战(前提是英德“和解”)&br&&b&1 9 4 1 年&/b&&br&&b&6 月 2 2 &/b&&br&&b&大 凶&br&&/b&&img data-rawheight=&348& src=&/d04bdbb466c2b60b416d2dce_b.jpg& data-rawwidth=&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6& data-original=&/d04bdbb466c2b60b416d2dce_r.jpg&&1942年春季&br&1942年夏季&br&&br&而在整个1941年上半年,苏军各边境军区及边防军通过抵近侦察,无线电窃听,查明了自己对面德军的师一级番号及数量。&br&布列斯特要塞和西部特别军区方向观察到:&br&德军准备了火炮阵地,赶走了边境居民并设立了军医院。&br&大量的木柴捆堆积在德军出发阵地,很明显是为了穿越苏联普里皮亚季沼泽准备的。&br&德军在华沙及其频繁的调动,特别是德军千方百计去掩饰和伪装这种调动。&br&从4月份开始,德国侦察机开始频繁越过苏联国境。苏联边防军也开始抓到一些德国偷渡特务。&br&&blockquote&“根据一系列经过核实的情报,德国针对苏联的战备工作最近以来,特别是从5月25日以来,进行的更为紧张”。&/blockquote&边境也出现了逃亡苏联的德国人、波兰人和罗马尼亚人(毕竟是当时的灯塔国),带来了德国准备战争的各种情报。&br&&img data-rawheight=&769& src=&/33ea923dd12eed_b.jpg& data-rawwidth=&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33ea923dd12eed_r.jpg&&严阵以待的苏联内务部边防军,战争的火药味已经愈发浓烈。&br&&br&到了3-4月,紧张的气氛已经蔓延至边境的普通士兵和居民,士兵家书中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威胁忧心忡忡,而临近国境线的居民已经出现混乱局势,平民们开始囤积面粉、燃料、火柴和食品,有条件的公职人员把配偶子女送到内地,大批的人口已经开始向东迁徙。&br&&br&情报到齐了,接下来就是筛选与判断的问题了。&br&&blockquote&&p&作战计划和动员计划规定的措施,只有根据政府的特别决定,才能付诸实施。而这个特别决定,直到日夜间才作出,而且没有完全实现。&/p&&p&战前最后几个月里,领导机关没有规定军事威胁特别严重时期采取所应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p&&p&这就自然而然产生了一个问题:&/p&&p&&b&为什么以斯大林为首的领导机关没有完成由他批准的作战计划所规定的措施呢?&/b&&/p&&p&对于这些错误和失算,人们经常责怪斯大林。&/p&&p&&b&当然,斯大林无疑是有错误的。&/b&&/p&&p&&b&但不能离开客观历史进程和现象,不能离开一系列经济和政治因素孤立地去看待错误的原因。&/b&&/p&&p&&b&再没有比这样做更容易的了,那就是当一切结果都很清楚时,再来对事件发生以前的作法发表各种各样的评论。&/b&&/p&&p&&b&也再没有比这样做更困难的了,那就是在事件发生的那个历史时刻,立即就对所有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斗争,许许多多互相矛盾的意见、消息和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b&&/p&&p&&b&——《回忆与思考》
&/b&ГoКo朱可夫&/p&&/blockquote&&br&正如上文所述,各种各样的情报来源提供了十几个进攻日期,这就给苏方的判断造成了很大干扰。&br&同时,苏联依然在疑虑,这些“真真假假”的情报中包含着德国或英国为挑起战争准备的假消息。&br&&br&不过苏联作为一个初生伊始,就体会到了各帝国主义列强对其深刻敌意的国家。自列宁到斯大林两代领导人,一直在努力地督促这个落后的农业国进行近乎疯狂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不过这里和本文主题没什么关系,先摁下不讲。&br&&br&面对咄咄逼人的德国威胁,仍然处于(或者换言之,不得已处于)和平状态下的工农红军也在暗暗磨刀,在这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刻做着紧张的准备。&br&1941年1月开始,工农红军各级军官的课程中的“外国军队研究”更换为“德国军队研究”。&br&1941年的军官学员、军士学员和空军飞行员学员提前毕业。以弥补快速扩军引发的军士官缺口。&br&各级部队为了弥补军官缺口,也开办了自己的军士训练班和少尉训练班。&br&1941年5月,近30个师准备在保持高度隐蔽的状态下,从苏联内地军区调入边境的西部、基辅两个军区。&br&新出厂的T-34和KV坦克、Yak、LaGG、MiG歼击机和伊尔装甲强击机也开始配发,然而这些新式武器在德国入侵时,尚没有训练乘员,修理备件和燃料弹药也很缺乏,兵器本身的数量也不多,从而未能改变开战初期萎靡的战局。&br&月,根据情报系统提供的几个“进攻日期”,工农红军开始对边境警戒系统进行检查,各军种也开始进行战备检查。(例如空军的战备检查就在日)&br&1941年4月,国防人民委员铁木辛哥指示,要求各部队要按照最严苛的战斗环境和野战条件训练士兵。然而1941年新兵的训练普遍在5月份才开始,直到6月22日战争爆发当天,边境上很多1941年新兵没有武器、没有军装、更没有进行军人宣誓!&br&&br&然而这些够吗?&br&不够!不够!&br&上面我们说到,苏联正在内地往边境上调遣部队,然而时间根本不够:&br&&blockquote&计划规定,卢金将军的部队从&b&6月15日到7月10日&/b&在基辅特别军区境内集结完毕。&/blockquote&&p&由于军队处于和平状态,苏军各部队都不满员,各师部队只有&a href=&tel:&&&/a&人,相比之下德军每师有1万5千到1万8千人。&/p&&br&装备完好率极低(以坦克为例,只有27%的坦克可用)。&br&&blockquote&我们改建了工农红军,并开始用现代化的装备武装她,但目前还不能说是一支现代化的武装力量,总体而言,她还是一支老化的军队。&br&不应该对你们隐瞒这点,不告诉你们,就等于欺骗你们。&br&——斯大林&/blockquote&边境军区的铁路、公路、机场、通讯线路、边境工事、部队营房、隐蔽指挥部、木料、水泥、钢筋......除了麻烦之外,什么都不够!&br&&blockquote&&p&“&b&红军总参谋部虽三令五申,但永备工事安装武器和作好战斗准备的进度,仍迟缓得令人不能容忍。”&/b&&/p&&p&国防人民委员命令;&/p&&p&1.军区所有用于筑垒地域的武器,应立即安装到工事中,并使工事作好战斗准备。&/p&&p&2.如缺乏专用武器,应暂时(经过简单改造)在射孔内安装带野战枪架的机枪,可能时安装火炮。&/p&&p&3.在对工事作战斗准备时,即使缺乏其他制式的设备,也必须安装装甲的金属栅门。&/p&&p&4.对工事内武器应妥善保养,保持完好无损。&/p&&p&5.红军国防工程建筑部部长应立即将在钢筋混凝土工事内安装暂用武器的技术指示下达到各军区。&/p&&p&各军区应于日前将所采取的措施报告红军总参谋部。&/p&&p&红军总参谋长大将Г·朱可夫(签名)&/p&&p&红军总参谋部筑垒地域处处长少将С·希利亚耶夫(签名)”&/p&&/blockquote&&p&道路和铁路的情况更糟,被逼无奈的巴甫洛夫大将甚至请求斯大林取消苏联大中小学的暑假假期,将学生拉到军队中筑路。&/p&&blockquote&&p&“我认为,西部战场&b&务必在1941年内准备完毕&/b&,要使建设工作拖延几年之久是完全不可能的。”&/p&&p&——Д·Г·巴甫洛夫&/p&&/blockquote&&img data-rawheight=&1080& src=&/56e6f1b37fad60f1964ce_b.jpg&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56e6f1b37fad60f1964ce_r.jpg&&&p&东欧的自然环境使得泥土道路脆弱不堪,战争中泥泞的道路无时不刻都在给苏军添堵。&/p&&p&一如德军推诿称泥泞道路使他们输掉莫斯科战役,差劲的道路同样是苏军在苏芬战争第一阶段攻势失败,以及输掉1943年初哈尔科夫战役的重要原因。不过俄国人似乎比德国将军们要点脸,倒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水平不足,部队不够。&/p&&p&而在苏德战争中,双方部队和补给的长距离调动一般都依靠铁路来进行。&/p&&blockquote&白俄罗斯西部和西乌克兰的公路网情况很糟。&br&许多桥梁承受不住中型坦克和火炮的重量,乡间道路需要彻底翻修。&br&&b&各边境铁路区很难适应卸载大量部队的要求。&/b&这一点可以从下列数字中得到证明。&br&&b&德国人通往立陶宛边境的铁路,其通行能力为每昼夜220列火车,而我们通往东普鲁士边境的立陶宛铁路,每昼夜只能通行84列火车。&/b&&br&白俄罗斯西部和西乌克兰的情形也并不好些,这里&b&我们的铁路线要比敌人的铁路线少一半。&/b&&br&&b&铁道兵和建筑部门在1941年内显然不可能完成需要做的工作。&/b&”&br&——Н·Ф·瓦杜丁&/blockquote&&br&&p&在战前,苏联5个边境军区的陆军空军总计268万人,而他们面对的德国及其仆从国军队有550万人。&/p&&img data-rawheight=&357& src=&/50ec603cbadec2613df2b_b.jpg& data-rawwidth=&8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50ec603cbadec2613df2b_r.jpg&&&br&&br&&blockquote&&p&根据计算,波罗的海沿岸军区、西部军区、基辅军区和敖德萨军区的现有部队,&b&不足以抵抗德军的突击。&/b&&/p&&/blockquote&&img data-rawheight=&220& src=&/6539f36bdc60d2fb4a3f_b.jpg& data-rawwidth=&8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9& data-original=&/6539f36bdc60d2fb4a3f_r.jpg&&可出动的完好坦克及飞机也只有德军的一半,更不用提这些坦克和技术装备由于燃油耗尽与缺乏维修设备扔了一地。&br&更糟糕的是,很多苏军师都是&a href=&tel:&&&/a&年间匆忙建立的,不仅员额不够,武器装备也很匮乏,而像这种师团足足有125个。&br&截止1941年春夏,德国军队总员额达到850万人,另有数白万的军队辅助组织和军用劳工。&br&而苏联陆军、空军、海军和防空军只有420万人,要特别注意的是,德国和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只需要应对一个方向(对苏联),因此可以自由的集中优势部队,挑选突破口,掌握战争主动。&br&&br&而苏军则要面临三个至四个方向的威胁,苏联庞大的兵力和技术装备要防备两个居心叵测的邻居:&br&高加索方向的土耳其&br&(土耳其人对面的苏军拥有70万军队,3000门火炮,&a href=&tel:800-00&/a&辆坦克,500架飞机)&br&远东的日本&br&(日本人对面的苏军拥有120万军队,15000门火炮,4000架飞机和2500辆坦克)。&br&相比之下,哪怕是1943-44年“三线作战”的德国人,也不过将80-100万军队,1000辆坦克放在西线与意大利。&br&&br&固然,军队的种种问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装备去填补。不过由于国家也处于和平建设时期,工农业也需要大量劳动力与资源,除非国家转入战争状态,军队总动员。&br&&blockquote&&p&1940年作战计划经过修改后于1941年付诸实施,其中规定,一旦遭到军事威胁时必须:&/p&&p&——使全部武装力量进入高度战备状态;&/p&&p&——立即在全国进行军队动员;&/p&&p&——根据动员计划按战时编制扩充军队;&/p&&p&——根据边境军区和统帅部计划,将完成动员的军队集中和展开在西部边境地区。&/p&&/blockquote&这样,问题又来了。&br&我们应该都知道一战是怎么打起来的&br&——各列强宣布动员之后,要求对方撤销动员令,未遂,即开打。&br&&br&只有动员之后,军队才能征召预备役人员和民间物资、车辆,把部队填满。&br&军队才能征用和调派劳力,修筑军用基础设施与工事。国家才可以将工农业转入战时状态,对生产资料进行管控,在全国实施战时配给制,将工业生产能力集中起来生产军用装备物资。&br&&br&不过,一如硬币有正反两面,由于动员之后的国家能对其他和平状态国家产生巨大的军事优势——以及威胁,“动员”这个词儿也同“开战”联系了起来,更有所谓“动员即宣战”的说法。&br&&br&(因此在苏芬冬季战争前,芬兰的秘密动员与宣传战使苏联看透芬兰假谈判的把戏,产生了抢在芬兰动手之前,武力解决卡累利阿问题的决心。)&br&(不过芬兰的秘密动员令其取得了对苏联列宁格勒军区的均势,这使得苏军在战争第一阶段无法达成进攻所需的兵力数量优势,从而受阻。)&br&(笑死,居然有人认为芬兰很冤枉,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听说过芬兰人的“卡累利阿研究协会”、知不知道图谋鲸吞整个科拉半岛、兼并列宁格勒、爱沙尼亚的所谓“大芬兰”?1939年高级别德国军事代表团去芬兰是看北极光的?更别忘了曼纳海姆那个关于卡累利阿问题的著名宣言,卡累利阿一日不全归芬兰,苏芬即为仇敌。有人居然称苏联应该尊重旧苏芬国境线?笑,曼纳海姆这一帮自20年代以来可就没尊重过。)&br&&br&更不要提和平时期的动员对国家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和伤害。&br&&blockquote&“所有这些问题,斯大林都很清楚。不过我认为,目前国家无法给我们更多的东西。”&br&——С·К·铁木辛哥&/blockquote&因此,此时苏德两方在兵员、武器上决定性的数量差距。&br&决定了苏德战争中第一阶段的发展,必将以德军战略进攻,苏军战略防守——退却作为主基调。&br&毕竟苏联从和平转入战争状态需要时间,庞大的战争机器发动需要时间。&br&至于使军队获得战斗经验——不仅需要时间,还要敌我双方千万计的鲜血和生命。&br&&br&然而错误就是错误,战前苏联高级军政领导人也要担负个人的责任。&br&&blockquote&“德国人都是些很不可爱的家伙,你所犯的任何错误都有可能葬送性命。”&br&&/blockquote&以后世诸葛亮的视角去看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当时的苏军完全有更多手段去增强军队战斗力。在开战后许多指挥上的错误也葬送了大批官兵。&br&&blockquote&(巴甫洛夫)一个人的死固然是一个悲剧,然而因为他的错误而牺牲的万千名红军战士就只是一个统计数字吗?&br&——斯大林&/blockquote&&br&————————未完待续————————&br&&br&杂记&br&&img data-rawheight=&319& src=&/ffddcc1a3bbcfc_b.jpg& data-rawwidth=&7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9& data-original=&/ffddcc1a3bbcfc_r.jpg&&其实这话应该这么理解&br&苏联人把希特勒当成了一个思路清晰,逻辑缜密的德国人。&br&不过,希特勒他可是......奥地利人!而且是奥地利的落榜艺术生!&br&&img data-rawheight=&848& src=&/3e7eac851647fba3a562f1d0f5cfe72a_b.jpg& data-rawwidth=&8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8& data-original=&/3e7eac851647fba3a562f1d0f5cfe72a_r.jpg&&直到战后,苏联人才悠悠的醒过神儿来——希特勒这个疯子,居然想半年之内踏平俄国?&br&难怪没有过冬准备呢。&br&诸如此类,还有——希特勒这个疯子,连军事挑衅都没有,宣战借口都不找就直接开打了?&br&怪不得开局就一波流呢。&br&不过也巧,德奥联合军事艺术团的疯病达成了巴巴罗莎计划第一阶段的战术突然性,可也促成了千年帝国的崩塌毁灭。&br&毕竟德国人将在6月22日开始,一次又一次地暴露出一厢情愿的特点&br&——总是把自己想的太强,把对手想成又蠢又弱。&br&&blockquote&德国人认为,他们的军队是最理想的、最优秀的和战无不胜的。&br&这是错误的,&b&军队必须时刻学习,时刻完善。&/b&&br&任何产生了自满情绪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家都会遭遇不测之事,就像法国遭遇亡国之灾一样。&br&——约瑟夫·斯大林 &br&日&/blockquote&————————————回应评论——————————————————&br&&img data-rawheight=&711& src=&/5fc66aa5bdf_b.jpg& data-rawwidth=&10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67& data-original=&/5fc66aa5bdf_r.jpg&&&br&谢谢评论,这个思路也有一些苏联将军提到过,例如他们要求把新组建部队的组建地与集结地设在斯大林防线——第聂伯河一带而不是将部队一味向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前移。如果非要前移部队,那最少也应该把冬季储备物资留在那里。&br&然而这个问题也凸显出战前苏联在军事战略规划上的矛盾之处:&br&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将在德国兵力优势下处于一段相当长时间的防御阶段。&br&可他们的计划是怎么制定的呢?“一场正义的,进攻性的,无坚不摧的战争。”&br&战争爆发后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各方面军在汇报阻挡了德国攻势(虽然这完全是撒谎)后,最高统帅部随即下令将机械化军投入反击,不仅要把德军打回出发阵地,而且还要令其前出至德占波兰,消灭几个德军集团。&br&停一下,停一下,这剧本是不是串了......?
中英美都曾向苏联提供德国准备进攻苏联的情报 蛤蛤,蛤蛤,蛤蛤蛤蛤蛤 对于斯大林来说,他有着充足和明确的理由来把英美方的所谓“情报”视若无物: 与丘吉尔本人的自吹自擂相反,他向苏联提供的所谓“情报”,其军事价值简直少得可怜。 上面只是说:德国人…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337 人关注
174 条内容
362 条内容
108 人关注
174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活中细思极恐的细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