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瑞德 川普·布鲁克斯的民族

(来去如风)
(随年华逝去)
(贝克221b)
(顺其自燃)
第三方登录:你觉得中国的高中生最缺少什么?
蟹妖。那天和奶爸喝茶时候刚好也扯到过这个问题,他说过的东西我就不赘述了,大家可以看他的答案,补点我的理解。既然这个题是说高中时候,我就说说我高中的故事吧。我觉得除了试错的机会之外,另外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试错的勇气。我听到过无数同龄人的抱怨,也有人或羡慕或嫉妒地问过我,为什么你总是能有那么好的机会,我一般的答案都是我运气好。这点还真不是我谦虚,真的是运气好。很多事情我在做之前都不知道跟家里人吵过多少次架,他们总觉得我这样太冒险太不稳重,好好的一条阳光大道放那我不走,非要搞点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而且我意气风发起航到最后搞砸的例子也太多太多,我妈说我不撞南墙不回头,我说我就算知道前面有堵墙我也得自己撞过才认。从小对我来说,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和别人一样。所以在我高中时候,我选择了一条和别人不一样的路,按我们副校长的话说,他带了这么多年的奥赛班各种竞赛奇葩都见过了,我是最特别最另类的社团奇葩……虽然我校社团奇葩多了去了,但奥赛班的人一般目标都是向着高考,而我高一忙着把校刊整成一本有独立赞助体系、约国内同龄最顶尖写手撰文的独立杂志,把学生会的活动搞出史无前例的规模(后来我大学时看学生会做啥都觉得幼稚),生生把自己入学时候年段第五的成绩搞到高二时候全班倒数(我们班奥赛班)。我感觉我们副校长每次指着我们班训斥说“再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去X大”的时候一定是在指着我鼻子骂的……然后我高二那年主要精力谈恋爱去了。高三的时候静下心来念了一年书,在最后那段时间成绩还是有希望去TOP2的,结果高考发挥失常。当时把自己在家里关了一个月,看着自己最好的那群朋友都去了北京,最后一咬牙还是打死都不想去X大,自己孤身一人来了广州。其实如果单纯看我的高中经历的话,这是个失败的故事,高考考砸了呗。但高考最美妙的事其实不在于你去了想去的地方,而在于阴差阳错你到了适合你的地方。因为我实在是讨厌工科,到了大学选了个我还算感兴趣的计算机(中大CS属于理科),虽然到最后也没有成为一个程序猿,反而是做了很多商业方面的事情。在这个时候我高中做过的事情的价值开始展现出来了,而且优势实在太大太大。很多人大三大四可能才会接触到的事情,我高一时候全做过了,所以剩下的事情你就想象得到了。但我说这些并不是鼓励大家像我这样子乱来,机会成本是个很重要的东西。我现在说起来轻巧,但那也是因为我做的事情虽然有风险,但我也知道我自己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我当时算过,我高考随便怎么考至少都有630,那个档次的学校我还算能接受,所以前两年就折腾自己喜欢的东西去了……谁知道高考还是比我预期的底线低了一些)。如果这个最坏的结果可以接受,而我又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那当然可以放手尝试。我高中时候有个同学,每天上课都在睡觉,两语成绩烂的要死,如果去高考的话可能只能考个600。但他每天的时间就分成三块,睡觉、看漫画、看物理,最后省赛的时候以领先第二名快30分的变态成绩去了国赛,就在我们所有人都以为他要轻松国一的时候他又失手了,最后只能选择保送Z大。他去面试Z大的时候面试官问他有什么爱好,他说我喜欢睡觉。面试官又问,那你今天来如果保送不成还得回去高考怎么办?他说,那就当睡一觉做个梦呗,能来Z大固然好,来不了就随便找个地方念喜欢的物理就好。大学以后我也做了很多违背家人意思的是,也失败过。之前想做社会企业,弄了个国内外都没有先例的模式,带着一群人愣头愣脑地折腾了八个月,后来全部沉没成本了。不过有些事情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大概过了半年多后我发现”诶原来那段经历还是有用的啊“。诸如此类的事太多,我就不举例了。其实我当时如果没有拿到某司的offer,我现在可能还会走在程序猿的路上,但不管怎样我都不会忘记我内心真正想追求的东西。高中生也好,大学生也好。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能接受的生活,喜欢的东西。不要怪别人不给你试错的机会,有时候要问问自己,给你这个机会,你有这个勇气接受吗?或许有的人会说,我全部身家100块你让我买个投入80块失败概率90%的东西,我傻啊我。那我只能说,当你努力到身家有1000块的时候,你就有这个勇气了。归根结底,就是让自己努力更努力一些,好让你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和试错的勇气。
不仅仅是高中生,中国年轻一代的所有人,最缺的是试错机会试错机会无比重要原因只在于,极少有人能够一生下来就目标明确知道自己这辈子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试图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所在,靠想,迷茫,都不会得到结果,只有去行动,去试错,去尝试,才可能去发现自己的天赋特长和热爱但不幸的是从初中开始,尝试和试错的机会教育制度和学校就不愿意提供给你,从一生下来开始就固定一条路上走着,教育系统不鼓励你尝试,更不会提供选择:高中文理科开始分班,想再调回去是不可能的,高中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告诉你大学专业设置的意义和实际所学以及就业前景,高考结束后大部分人都是在不了解不清楚想当然的情况下填报了志愿,到了大学之后如果发现不喜欢该专业,想换专业更是难上加难,而大学毕业时候同样没有人会在乎你,会跟你提到就业情况和商业社会的实际情况,也不会有足够多的实习机会向你提供与其说是你一开始选择了专业,不如说专业定义了你的人生道路,不管你是否擅长是否热爱中国的教育不仅仅是和实际就业断层的,甚至基础教育跟高等教育互相之间都是断层的,高中开始是圈养,大学开始是放养,在这之中,任何一个人想要去试错的成本都非常高,天资聪颖的人在浪费时间,天资一般的人在饱受煎熬。除非一个学生的家境财力达到足够无视一切制度的程度,能够让他去不断试错和尝试,否则大部分人,都找不到自己的热爱,只好苟且的茫茫然过一生我高中时候有一位中年校友回校演讲,此人曾是贝尔实验室的一位工程主任,之后去了硅谷,先后在微软等大企业做管理层,他提到教育的时候说道,读书,学习,考试,都是学生的天职,本来不应该反对,美国的教育同样有很多不足,但起码,他们的教育制度提供了足够多的试错机会,比如高中的选课制和学分制,高中就有各种大学宣讲会和tour,让你充分明白各大学和专业设置的详细情况,每所高中都有职业咨询中心,每个学生都可以免费获得咨询帮助,去试着发现自己的job orientation,至于到了大学,转专业和转校这种事情更是常见,难度远远比中国要小的多末了他提到,诸位在紧锣密鼓的准备高考,看到这样的气氛我也很高兴,但是你们的老师肯定不会提到这点,请不要忘了各位已经十七八岁,差不多该思考以后的人生道路了,在紧张学习之余,有时间一定要反复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未来的道路到底如何,而绝对不仅仅只是考试-上大学-混学分-毕业拿文凭这条老路,没有目标感的人的道路会是很艰难的作为高中生,当时我们大家去理解他的话的确是很困难的,而我身边的同龄人都更热衷比较清华和北大哪个好,知识改变命运,文凭造就人等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观念,更多人考虑的是考好大学,跃出农门!等毕业时候大家全他妈傻眼了,原因就是old school shit doesn't work any more.这个时候再去想我们那位博士校友的话,就格外的有感触了,当然,他现在是美籍,而高中把他作为青年模范请回学校,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强烈的暗示。。。我明白,很多人会说人口基数众多,教育资源匮乏,各种无奈现象和困难等等,如果是10年前你说这种话我还信,现在还抱着老黄历,那只能骂你愚蠢了,提供不提供试错机会,这永远都只是当局主观意愿而已,所谓资源,据我所知一直都是在那里的,三公消费跟教育腐败消耗掉的一丁点钱财,就足够为全国的学生们提供大量试错机会了再说设立就业指导中心,对高中生开始就做职业能力倾向和咨询工作,详细讲解大学专业面貌和设实际情况,让人人都对大学有基本了解,这种简单的课程和指导工作,你认为真的是因为人太多和钱不够所以做不了吗?呵呵-------------------------------------------------------------------------------------------------------------------------------------指责制度千百遍,也只有一种一切都无法改变的无力感和苍白感,臭水沟之中不可能孕育出美丽的生物,如果你坚信不自救,毋宁死,那么作为年轻人,起码有这几件事情可以做1,在保证高考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尽量保持一个比较大的阅读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尽量少读虚构类作品,多读社科类作品2,高考之后多在网上搜搜,试着去弄清你感兴趣的专业的真实情况,不管是在知乎问,还是问身边的哥哥姐姐,如果分数低不能考上一所好学校,那么起码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专业3,大学绝对不是用来好好玩的,学习求知磨练技能永远都是最重要的主职,在相对较为宽松的学习氛围下,要主动去为自己创造足够多的试错机会4,试错的第一条路是抛弃英文学习的腐朽观念,请把英文和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相关方向结合起来,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你可以找到各专业的introductory的书籍教参和视频类教程,不会很深入,但是起码会让你知道老外在各个领域到底在玩什么——事实上绝大部分专业,都能找到大量英文原文的研究材料,只是要看你愿不愿意找5,试错的第二条路是尽可能的去多实习,各种行业,各种function的实习,这方面小友 做的极好,大三下来如今已经有好几份实习经历了,虽然不是完全相关的,但是起码让他对未来的道路更清楚,也更坚定6,互联网改变一切,各种MOOC课程,公开课,国外教科书,各种社科类书籍应有尽有,虽然盗版是政治不正确,但是感谢互联网让知识和技能变的如此廉价,任何人都可以获得,只要看你愿不愿意扎进去罢了7,永远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各种好书,好课程,好的视频,多的根本学不过来,各类创业项目,国内比赛,实习机会,多的恨不能分身去一一尝试,我很难理解这个时候,仍然有人觉得迷茫痛苦的8,给我影响相当大的是王小波和李笑来两个人,前者推崇的是思维的乐趣,科学和理性至上,后者则是不断的强调学习求知。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贯穿了他的博客文章。所以不断试错,思维的乐趣,科学理性,学习求知,这是我们能得到最好的自我激励
gauchewood:
关于这个问题, 我见过的最精辟的论述是保罗葛兰素的what you wish you've known。 ().
好像还没有中文版本, 所以我翻译了一下:那些你会希望早先就懂的事情January 2005作者:保罗o格雷厄姆(1965年—),英文名Paul Graham,美国著名程序员、风险投资家、博客和技术作家当我提到我将会在一个高中致辞时,我的朋友们很好奇。 你会对那些高中生说些什么呢?于是我问他们, 你们会希望有人在你们高中时告诉你们些什么? 他们的回答令人惊奇的一致。 所以我就要告诉你们,那些我们希望有人本可以在高中告诉我们的事。一开始我要先告诉你们,有什么事情你们在高中时是不需要了解的: 你们在一生中将做些什么事情。人们总是会问你们这类问题, 所以你会觉得你应该对此有个答案。 但成年人问这样的问题, 主要是为了挑起话头。 他们想知道你是个怎么样的人, 而这个问题只是用来让你开始谈话。 他们这样问话,就好像你会用棍子挑动潮池中的寄生蟹,看看它会怎样反应。 如果我又回到高中时期, 有人问起我的未来计划, 我会说我的当务之急是知道我有多少选择。 你不必急于选定你一生的事业。 你需要的是发现你喜爱的是什么。 如果你想要把从事的事业做好, 你就要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乍一看再也没有比决定你喜欢的是什么更容易的事了, 但实际上这是个难题, 部分原因是对大多数职业你很难有个准确的认识。 从事医生的职业, 和在电视里展现的可不一样。 幸运的是你可以在医院里当义工,来观察真正的医生。[1]但是还有其他工作你是没法了解的, 因为还没有人从事呢。 在过去十年里我做过的大多数工作, 在我高中时期还没有出现。 世界在飞速变化, 而且变化的速率也在加快。 在这样的世界上, 做好确定的计划不是个好主意。 然而在每个五月, 在标准的毕业典礼演讲中演说者的主题往往是: 不要放弃你的梦想。 我知道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但这是个糟糕的表达法, 因为这暗示着你应当被之前作出的某些计划所束缚。计算机世界对此有个称呼: 不成熟的优化。 而这和灾难是同义词。 这些演说者还不如简简单单地说”不要放弃”来得更好呢。
他们真正的意思是,不要意志消沉。不要觉得你不能做别人做得到的事情。 我也同意你不该低估你的潜力。那些做出伟大事业的人们看起来简直像是另一种人类。 大多数传记也夸大了这种错觉, 部分是因为传记作者不可避免地陷入对传主的崇拜, 而部分原因是既然已经知道了故事的结局, 他们就不由自主地简化了整个情节, 使得传主的一生看起来就像是一种前定的命运, 是某些内在的天才禀赋的简单展开而已。但事实上, 如果你和16岁的莎士比亚或爱因斯坦在学校里同学的话, 我怀疑他们并不会和你的其他朋友有极大的差别,虽然他们是可能令人印象深刻。
这种思路让人很不舒服。 如果他们就像你我一样, 那么他们一定需要付出极大努力来取得他们的成就。 而这就是我们相信天才理论的原因之一------ 这让我们可以为偷懒找到借口。 如果我们相信,这些人之所以能做出伟大的事业,是由于某种神秘的莎士比亚或爱因斯坦素质, 那么我们做不成同样的事情, 就是情有可原的了。 我可不是说世上没有天才这种东西。 但如果你必须从两个理论中做出选择, 而其中一个给了你偷懒的理由, 那么另一个就可能就是正确的。迄今我们已经把标准的毕业典礼致辞从“不要放弃你的梦想”精简到“别人行,你也行”。但这还是需要进一步提炼。 在天生的能力上确实是有不同。虽说很多人高估了它的影响,但这种不同还是存在的。 如果一位身高四英尺的人的梦想是在NBA打球, 而我对他说, 只要你努力就能做到, 那就太傻了. [2]。我们需要把标准的毕业典礼致辞转换成“和你具有同样能力的人能做到的事情,你也可以; 而且不要低估你的能力。”。 但就如常常发生的那样, 你越接近真理, 你的的句子就越混乱。我们把一句优美简洁(但是错误)的口号,搅拌成了一堆烂泥。我可 没法用这样的句子致辞了。 更糟糕的是, 这也没法告诉你,接下来要怎么做。 和你具有同等能力的人? 你的能力是什么?UPWIND上风向我想也许从另一个方向着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不要从目标开始, 相反,我们从有希望的出发点开始。 这其实也正是大多数成功者的方法。 按通常的毕业致辞中提供的方法, 你要先决定在20年后你要到达什么位置, 然后问自己现在开始要做什么才能达到目的. 与之相反, 我建议不要对未来做出任何承诺,而是查查看现在有什么选择,再选出那些在将来可以让你做出最优化抉择的选择。你现在做什么其实没那么重要, 反正你也没有在浪费时间。 做那些你感兴趣并且会增加你的选择余地的事情, 迟些再考虑你需要为此付出什么。假设你是个大一新生, 还在犹豫要主修数学或是经济。 那么, 数学可以给你更多选择:你可以从数学出发进入几乎任何领域。 如果你主修数学, 你可以轻易地考入经济学的研究生院, 但是如果你主修经济, 那么就很难读数学的研究生了。 可以拿驾驭滑翔机来做个隐喻。 滑翔机没有发动机, 所以你要降低很大高度才能飞入风中。 如果你让自己陷入离理想的着陆地点太远的下风位置, 你的选择余地就会令人不适地缩窄了。 所以作为原则, 你要始终位于上风位。 因此我建议, 替代”不要放弃梦想“的句子是“保持上风位”。那么你要怎么做呢? 即使数学位于经济学的上风位,一个高中生又怎么能知道呢?恩, 你确实不知道, 而这正是需要你去发现之处。 那么, 去寻找聪明人和难题吧。 聪明人倾向于聚集在一起, 如果你发现了这样一个群体, 也许加入它是很值得的。 但发现这样的群体并不容易, 因为有很多虚假的类似群体。对于新来的本科生来说, 所有的大学院系看起来都差不多。 教授们都看起来聪明非凡, 而且会写出对外行人不可理解的文章出来。 在某些领域文章很难读懂, 应为里面充满了复杂的论点,在另一些领域这些文章只是被特意用晦涩的风格写就, 以便让人看起来觉得文章内容很重要。 最好的自我保护方法就是总是从事难题。 写小说是难的,读小说不是。 难意味着忧虑:如果你没有忧虑你正在做的事情是否会有糟糕的结果, 或者你没有担心你理解不了你正在学的东西, 那就不够难。 忧虑是一定要有的。你可能会想, 看起来这种世界观有点阴郁。我要告诉你们的就是你们应当忧虑吗? 是的, 但这并不像乍听起来那么糟糕。克服忧虑是很令人兴奋的。 再没有比赢取金牌的人更欣喜的面容了。 你知道他们为何如此快乐?释放。我可不是说这是得到快乐的唯一方法。 只不过有些忧虑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糟。 Ambition雄心在实践中, “保持上风位”可以提炼为“致力难题”. 你可以今天就开始。 我希望我在高中时就知道这一点。 大多数人希望把他们做的事情做好。 在所谓的现实世界中, 这种需求是强劲的动力。 但高中生很少由此得益,因为他们被塞了假性的工作来做。 当我在高中时, 我让自己相信, 我的工作是当个好高中生,所以我的需求就止步于在把学校的功课学好。 如果你那时问我, 高中生和成人的差别是什么,我会说成人需要挣钱谋生。 错了。 差别是成年人是为自己负责的。 挣钱谋生只是一小部分。 远为重要的, 是为自己负起智力上的责任。如果我重新度过高中时光, 我会把它当成是挣薪水的正职工作。 我的意思不是我会在学校混日子。 把一样事情作为挣薪水的正职工作并不意味着随便应付。 我的意思是我不会为它所局限。 就像一位以服务生作为挣薪水的正职工作的音乐家,不会认为自己就只是个服务生, 我也不会就认为自己仅仅是个高中生。 当我没有做正职工作时,我就会开始做真正的工作。 当我问起人们他们对高中时期最后悔的事情, 他们多半都会说同一件事情: 浪费了太多时间。 如果你想知道你真正做的事情里有什么会让你以后深深后悔, 也许就是这个---浪费时间。 [4]有些人会说这是无法避免的----高中生还没能力做成什么事情呢。 但我觉得不对。 证据是你会感到厌烦。 当你8岁时, 也也许从来不会厌烦。 你八岁时所谓的“玩耍”,现在的“混”,其实是同一件事情。当我8岁时, 我几乎从不会厌烦。 给我个小后院和几个小伙伴, 我就可以玩耍一天。 我现在意识到, 这样的事情在中学变得不吸引我了,是因为我已经准备好要做其他事情了。 童年本身正在变老。 我可不是说你不该和朋友们混在一起----应该像个无趣的小机器人一样除了工作啥都不做。 和朋友们混在一起就像是巧克力蛋糕。 如果你偶然吃一下, 就会觉得更美味, 而不是每顿都吃它。 无论你多么喜爱巧克力蛋糕, 在连吃三顿后你只会觉得作呕。 而这就是在高中时感受到的那种没劲:精神上的作呕。 [5]你也许会想, 我们除了取得好成绩还得做些其他事情。 我们要从事课外活动。但你也知道大多数这类活动是有多么假惺惺。为慈善行为收集捐助是很值得赞赏,但这并不难。 这不是完成某项事情。 我所谓的完成某件事情是学习如何写作, 如何编程,了解在工业化社会之前生活方式是怎样的 ,或者如何绘画出现实中人的脸庞。 这样的活动很少能够写入大学申请表的栏目里。 Corruption腐败围绕着如何进入大学来设计你的人生是很危险的, 因为你为此要留下印象的那些人, 并不是非常有辨别力的听众。 在大多数大学, 不是教授, 而是录取办公室的职员决定是否录取, 这些人可是和聪明毫不相干。 他们是知识分子世界里的军士。他们无法分辨你有多聪明。 仅仅是预科学校的存在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几乎不会有父母会花这么多钱让他们的孩子去读对他们的大学录取前景没什么帮助的学校。 预科学校公开宣称这是他们的目的之一。 但是如果你停下来想一想, 这样的真实含义是他们可以愚弄大学录取程序:他们可以让一个孩子看起来像是令人心动的申请者,而同样这个孩子如果去读普通的公立学校的话, 看起来就没那么有吸引力了。[6] 现在你们中大多数人觉得生活中的主要职责,就是成为一个有前途的大学申请者, 但这意味着你是把自己的生活用来取悦一个程序,这个程序是如此之蠢,以至于有整整一个产业被用来愚弄它。 难怪你会变得愤世嫉俗。 你所感到的倦怠, 和电视真人秀的制作人或烟草行业职员的感觉是一样的。 而且和他们相比,你还没有得到那么多的报酬。那么你要怎么办? 不是反叛。 这样的事我以前做过, 那是个错误。 我那时没有意识到在我们身上正发生什么, 但我闻到了不好的气味。 所以我干脆就放弃了。 很显然这个世界逊透了,干嘛要睬它?当我发现我的一个老师本人也在使用学生参考用书时, 这看起来在我的意料之中。 很明显在这样的一个班级里拿到好成绩毫无意义。 回顾过去, 我当时的行为是很愚蠢的。看起来就像某人在足球赛中被坑了一把, 他就说, 嗨, 你坑了我, 这是违反规则的, 然后就愤怒地离场了。 有时这类事情是会发生。 但当你被愚弄时,应该做的是保持冷静, 继续踢球。 社会通过把你置于这种境地来愚弄你。 是的, 如你所怀疑的一样, 你在班级里学的大部分都是垃圾。 而且, 如你所怀疑的, 大学的录取也多半是一场戏。 但如同很多犯规情况一样, 这并不是故意的。[7] 所以要坚持打下去。 反叛几乎和服从一样愚蠢。 在两种情况下, 你都是让自己被他人叫你做的事情给限制住了。我想最好的方案是踏入一个正交向量。不要只是做他们叫你做的事情, 也不要只是拒绝去做。 相反,要把学校的事情作为你用来挣薪水的正职工作来看待。 作为正职工作的话, 就会好受多了。 你可以在三点完成这个工作, 然后就此开始做你真正的事业。Curiosity好奇那么,你真正的工作应当是什么呢? 除非你是莫扎特这样的天才, 不然你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去把它找出来。 有什么值得做的伟大事业? 那些富有想象力的人们在哪里? 最重要的, 你的兴趣何在?”天资“这个词很有误导性, 它暗示了一种天生的能力。 最强大的天资就是对某些问题的强烈兴趣, 而这样的兴趣常常是后天得来的爱好。这个概念的一个扭曲的版本, 以“热情”之名渗透到了大众文化之中。 我最近看到个招募侍者的广告, 说他们需要有“服务的热情”的人士。 但在现实中在餐桌边服务是不会有这种感觉的。 “热情“也不是好的表达法, 更好的表达应当是“好奇”。 孩子都好奇, 但我说的好奇和孩子的好奇不同。 孩子的好奇虽宽却浅,他们对万事万物都随机性地问下为什么。 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这种好奇心彻底枯竭了。 这是必然的:如果你总是对各种东西都问为什么, 你就做不成任何事情。 但是对于负有雄心的成年人, 好奇心不是枯竭,而是变得既窄且深。泥塘变形成了一口深井。 好奇心把工作转变为游戏。 对于爱因斯坦, 相对论不是一本装满了他必须学会以便来通过考试的难题的书,而是他试图破解的一个谜。 所以对于他来说, 发现这样的理论, 比起当代人试图在课堂上学会这个理论, 可能还更像游戏一些。你们从学校里学到的一个危险错觉, 就是认为做出伟大事业需要很多纪律的观念。 大多数学校科目都是用极其乏味的方法来教, 因此如果不靠纪律,你就无法鞭策自己去通过。 所以当我早年在大学里读到维特根斯坦的一句话, 说他毫无自我约束能力, 无法抵御任何诱惑, 甚至是一杯咖啡, 我不禁大为惊奇。 现在我认识了一些做出杰出成就的人, 他们的情况也一样, 自律性非常差。 他们都是糟透了的拖延者,而且如果不感兴趣的话简直没法做任何事情。 有一位迄今还没有寄出一半他四年前举办的婚礼的答谢卡,另一位在电子邮件的收件箱里有26000封邮件。 我不是说你如果一点自律性都没有也可以过得不错。 你也许需要能让你跑步所需要的那么多的自律。我经常很不情愿去跑步, 不过只要开始, 我就会乐在其中。 而如果过有几天没跑, 我就会觉得病恹恹的。 这和做出伟大事业的人们的情况一致。 他们知道如果不工作的话他们会感觉很差, 所以有足够的自律来让自己去书桌前开始工作。 但一旦他们开始, 兴趣就会接管一切, 自律就不再必需了。你是否认为莎士比亚一边咬紧牙关一边努力工作来写出伟大作品?当然不是。 他在享受乐趣。 这就是为什么他这么棒的原因。如果你想把工作做好, 你所需要的是对一个有前景的问题的强烈兴趣 .对于爱因斯坦来说, 最关键的时刻是他看着麦克斯韦方程,心里说, 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可能需要多年的时间来对一个有生命力的问题校正看法, 因为确实需要好几年来想出一个课题到底是和什么相关。 举个极端的例子, 想想数学。 很多人认为他们恨数学, 但你在学校里学的那个冠以“数学”之名的玩意儿和数学家研究的东西其实并不相同。 大数学家哈丁说他在中学时不喜欢数学。 他从事这个学科, 只是因为他在这科比其他学生强。 直到后来他才意识到数学是有趣的—直到后来他开始问问题,而不仅仅是正确地回答问题。 当我的一个朋友抱怨说要为学校写一篇论文, 他的母亲告诉他:找个法子让这事变得有趣。 这正是你需要做的: 找到一个问题, 让世界变得有趣。 做出伟大事业的人们, 和每个人看到的是同样的世界, 但他们注意到了一些古怪的细节,那些细节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不仅仅局限在知识界。 亨利福特的伟大问题是, 为什么汽车必须得是个奢侈品?如果你把它们作为一种普通商品会如何?弗朗茨o贝肯鲍尔的问题是, 为什么每个球员都得留在他们的位置上? 为什么后卫不能也射门呢?Now当下如果需要多年时间来清晰地界定伟大的问题, 那么十六岁的你现在要做什么呢?你要努力寻找一个这样的问题。 伟大的问题不会突然出现。 它们会慢慢地浮现在你脑中。而正是经验让它们凝结起来。 所以寻找伟大问题的方法不是去搜寻它们---不是茫无目的地思考我要做出什么伟大发现。 你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如果你可以, 你就已经做出了发现。
得到了不起的想法的法子, 不是去寻找, 而是把大量时间花在让你感兴趣的工作上,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开放的思路, 使得好主意可以生根。 爱因斯坦、福特、贝肯鲍尔都用了这种方法。 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就像钢琴师了解自己的琴键一样。 所以如果哪里有了差错, 他们就有马上发现的自信。 怎样花时间? 花在哪里? 只有挑出一个看起来有趣的项目:精通某些材料,做出一些东西, 回答某些问题。 选出一个需要的时间小于一个月的项目, 而且你也要有方法和资源来完成它。 做一些要难到需要你踮起脚够一够的事情, 但至少在初期只要稍稍难一点。如果你要在两个项目中做选择, 选最有趣的那个。如果一个失败了, 开始另一个。 像台内燃机一样一直重复,直到这个过程变成自动化的, 每个项目都会产生出下一个新项目(可能需要一些年)。
如果你觉得会感到受限或觉得像个工作, 可以不要“为学业”而做项目。 如果你愿意, 拉朋友一起参加, 但不要太多。 朋友们可以给你打气(很少创业公司是单人发起的),但保持秘密也有它的好处。 秘密计划有令人愉快之处。 如果没人知道你会失败的话, 你可能会觉得承受更多风险。
不要当心一个项目会偏离通往某个你的目标的道路上。 路径是可以比你想象中更能拐弯的。 所以让路径自然地生长出项目吧。 最重要的是你要为此兴奋,因为正是通过实践你才能学习。 不要轻视不怎么样的动机。 最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就是想要在某些方面胜过别人的愿望。 哈丁说这是让他开始事业的原因, 而我想唯一不寻常之处是他竟然承认了这一点。 另一个有力的动机设你想要去做或知道你不该做或知道的事情。 类似的动机还有去大胆鲁莽地行事。 十六岁的年轻人是不太可能去写小说的。 所以如果你去尝试了, 你所取得的任何成果都是在账目的正方; 如果你彻底失败了,
那也不会比单纯想望要差吧。[8]小心坏榜样,特别是如果他们给懒惰找到借口的话。 当我还在高中时, 我会写一些存在主义风格的短篇小说, 就像我读到著名的作家写的那种。 我的故事情节不太复杂, 不过自以为还挺有深度的。写起来也没有像写娱乐类型的小说那么费劲。 我本该意识到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事实上,我发现我的小说相当乏味;那时 让我兴奋的是,我会想到, 我写的是像著名作家那样的严肃和富有才智的内容。 现在我经验丰富了, 我意识到, 那些著名作家其实真的很逊。 很多著名人物都是这样; 简而言之, 一个人的作品的质量, 只是决定他的名气大小的一小部分。我本不该过于纠结要去做看起来很酷的事情,而是要去做我真的喜欢的事情。 这才是通向“酷”的真正道路。 很多项目的一个重要关节(或者简直可以说就是一个独立项目),就是发现好书。 大多数书都很糟。 差不多所有的教科书都很糟。 所以不要以为一个项目就是学会关于这个题材的随意哪些书。 你要奋力去找到那些数量极少的好书。 重点就是走出来做事情。 不是等着被教导,走出来, 去学习吧。你的生命不该被大学录取处所塑造,应该由你自己的好奇心来锻造。 这话是为所有富有雄心的成年人准备的。 你不必坐等一个开始。
事实上, 你不必等待成为一个大人。 不是在你到达某个年级或是从某个机构毕业后, 体内有那么个开关开始转动。 当你决心为自己的生命负责时,你就变为成年人了。 这可以从任何年纪开始。[10]这可能听起来纯属屁话。你可能会这么想,我可是个小人物, 没有钱, 住在家里, 我得整天做大人叫我做的事情。 恩, 大多数成年人都是在极其沉重的限制下劳作, 他们也还是可以尽量把事情做成。 如果你觉得当个孩子限制很多, 想象一下你自己有孩子后会怎样吧。 成年人和高中小子的唯一真正差别, 是成年人领悟到他们必须把事情搞定, 而高中生不知道。 这种领悟一般是在23岁左右降临到大多数人身上。 但我正在秘密地带你们悄悄提早进来。 所以开始干吧。 也许你们将会是第一个世代,这个世代对高中时期最大的遗憾不会是浪费了那么多时间。 Notes注解[1]
一位医生朋友警告说这种观察可能会带来不准确的印象.: 谁能了解当医生要花多少时间, 要在无穷训练中忍受多少限制, 而且带着个BP机是多么难以置信的讨厌?[2]
他最可能的办法可能是成为独裁者, 然后胁迫NBA让他打球。最合适的可能职位就是成为美国劳工部部长。 [3]
正职工作就是你从事来赚日常生活的费用的工作, 这样你就可以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比如说在乐队演奏, 或是发明相对论。
把高中学业当成是正职工作可能会帮某些学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如果你把你在班上的学习当成一个游戏, 那么如果它看上去不知所谓时你也不会太沮丧。 无论班级有多糟糕,你也得取得好成绩,以便进入像样的大学。 而这样做是值得的, 因为大学正是很多聪明人聚集的地方。 [4]第二大的遗憾就是过多关心根本不重要的事情, 特别是关心其他人是怎么看待你的。 我想他们所说的真实意思是关心各种各样的人对自己的看法。 成年人其实同样关心别人的想法, 但是他们学会了先选择这些“别人”到底是谁。
我对大约30个朋友的看法非常关心, 但世界上其他人的看法我毫不在意。 高中时期的主要问题, 是你得到这些伙伴的原因是偶然与你相同的年纪和位于同样的地理位置 , 而不是根据你对他们的判断力的信赖来主动选定。 [5]
浪费时间的一个关键点是消遣。 如果没有消遣, 你的大脑就会很明显的发现你没有拿它做什么事情, 那么你就会开始感到不安。 如果你想要测量出你已经变得多么依赖消遣,试试这个实验: 在周末选定一个时间段, 独自坐着思考。 你可以那本笔记本来写下你的思想, 但没有其他东西: 朋友、电视、音乐、电话、邮件。网络、游戏、书本、报纸,或是杂志。 在一个小时之内大多数人就会发觉到找事情消遣的强烈需求。 [6]我的意思不是说预科学校的唯一功能就是愚弄录取处的人员,这些学校通常也会提供好一些的教育。 但试试这个思想实验:假设预科学校提供同样的高质量教育, 但是对于大学的录取率却有很小的(比如0.1%)的负面影响。 那么有多少家长还会送孩子去读那里呢?也许有人会争辩说读预科学校的孩子因为学到的知识多, 所以本来就是较好的大学候选生。 但是事实上这是假的。即使在最好的高中里学到的知识, 和大学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 公立学校的孩子进大学时略微处于劣势, 但他们在大学第二年就迎头赶上了。 (我不是说公立学校和学生比预科生聪明,只不过这是事实。正因如此, 所以得承认,预科学校提高了他们的学生进入大学的可能性)[7]为什么社会愚弄你? 主要是漠不关心。 没有什么外部力量来推动高中的表现。 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会生效,因为不然飞机会坠毁。 企业得运作好, 不然竞争者会夺走他们的客户。但如果你的学校很烂, 没有飞机会坠毁,而且这个学校也没有竞争对手。 高中并不是恶,它就是随机而已。 但随机是个很不好的评价。 [8]当然还有钱的因素。 在高中里这不是个大的因素, 因为你做不了什么别的想要的东西。 但是很多伟大的东西都是被发明出来挣钱用的。 塞缪尔 约翰逊说“只有傻瓜才不会为钱写作。(很多人期望他只是在夸张)。[9]即使大学的教科书也很糟。 当你进入大学, 你会发现教科书都不是由所涉领域中的重要学者写的。 写作大学教科书可是苦差事,多半是那些需要钱的人们来做的。 之所以是苦差事,是因为出版商在其中把持了太多的控制权,而没多少事比让被根本不懂你做的事情的家伙密切监督更糟糕的了。 在高中教科书中这种现象就更严重了。[10]你们的老师可能总是要你们表现得像个成年人。 但如果你真的这样的话, 我怀疑他们会不会喜欢。你可能是个大嗓门, 毫无纪律性, 但是和成年人相比你还是太温驯了。 如果你真的开始表现得像个成年人, 那么会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成年人被植入你的躯体。如果一个联邦调查局特工或是的士司机或是记者被命令说,他们只有取得批准才能去厕所,而且每次只能去一个, 想像下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不要说你已经被教过的那些东西。 如果一批真的成年人忽然发现他们被困在高中里, 他们第一件做的事情就是成立工会, 然后和学校的管理当局谈判所有的规则。
我喜欢干什么?----------------其实即使大学毕业我也没想清楚这事儿,所以上班上的心如死灰。高中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高二以前我是一彻底的差生,想方设法的捣乱,后来突然觉得我似乎可以通过高考来证明一下自己,于是网游不打了,恋爱不谈了,最后结果“还不错”-上了一个985的莫名其妙的专业,大学期间是我彻底失去目标的四年,对自己也毫无认同感,现在有些后悔。不过想来也是自己当时太嫩,一心只看排名,还没想清楚什么样的生活对自己来说才是愉快的就着急的顺着架好的杆子往上爬,直到大学毕业,杆子爬到顶了。现在你问我真正想做些什么,对未来有什么想法?我的答案是一脸茫然。现在都流行说少问自己喜欢做什么,多问自己适合做什么。在我看来,这也就是个补救措施罢了,一个是青梅竹马,一个是非诚勿扰,这感觉能一样吗?所以,我觉得中国的高中生缺......心眼儿,至少我缺......
自信。大多数人是在无数的否定中长大的。
选择的权利和勇气。别无选择的时候抱怨一切,可以选择的时候却又争着走向同一条路,因为总觉得最多人走的路最安全。
感觉中国的高中生普遍缺乏的是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和静下心去发现自己兴趣的激情。高中曾经去广州二中参加一个科技创新大赛,一个最大的感受是当大多数中国学生为了高考而苦逼地做题时,不少人却在他们热爱的领域玩得不亦说乎。比赛的那三天,我到处找大牛聊天交流。有来自华附的数学、计算机大神,你知道他们看着英文原著,拿着ipad向别人演示他们开发的软件的样子有多屌吗!我还屁颠屁颠的去向他们请教,虽然听不懂哈哈哈。也有一些是搞能源开发的,水能发电、地震仪啊、儿童校车安全装置什么的!简直高大上!我当时是发明了一个叫步行康复器的东西(有点弱。。)但是别以为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咋地,上面说的两位华附的可是去了清华和北大哦!总的来说,这些参赛者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不为学习而死,努力探索发现学习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技术狂人、有植物爱好者、有漫画达人......很多人到了大学就无所事事,打游戏、网购、泡妞什么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在高中刷题,却没有想到自己的去向,填志愿时有多少人明确自己要干什么!我想这也是大部分高中生的共同点吧。骚年,在高中为了高考而奋斗时,也不要忘了停下来看看你自己。ps:来几发这方面的sample(卢驭龙)这位太牛了,他当时好像去了省实参加了科技比赛,玩特斯拉线圈无意发明一个高大上的东西(原谅我忘记了名字。。。。)后来他登上了达人秀的舞台.....(卢驭龙)这位太牛了,他当时好像去了省实参加了科技比赛,玩特斯拉线圈无意发明一个高大上的东西(原谅我忘记了名字。。。。)后来他登上了达人秀的舞台.....呵呵,厉害哟。正能量,搞唱歌也不忘学习。呵呵,厉害哟。正能量,搞唱歌也不忘学习。爱吃泡面的激情被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录取!爱吃泡面的激情被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录取!
中国的高中生当然最缺少睡眠啦!引用
的评论高中生是整个教育链上最被动的群体,充足的睡眠也许是他们最渴望的:-)高中生是整个教育链上最被动的群体,充足的睡眠也许是他们最渴望的:-)但是年轻人同样要为自己负责啊!睡饱了好好参照
.....等前辈所说的,弥补自己的不足!既然不能改变规则,那就让自己变得强大,然后把规则踩在脚下吧!!!~(原话出自
先生,感谢:-)
上网太多,读书太少。教材太多,闲书太少。懂爱太迟,懂性太早。哥们儿太多,兄弟太少。游戏里走的路多,生活中走的路少。喜爱的明星太多,靠谱的导师太少。对着女优心跳加快的太多,见到喜欢的人脸红的太少。自尊心太多,自知之明太少。听人言太多,自己思考太少。空间朋友圈点赞的人太多,倒地时拉一把的太少。他人赋予的使命太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太少。梦太多,理想太少。所幸我们都不老,时间还多,遗憾还少。远方大部分风景还没被烧掉。你爱的人没有嫁,也没有老。
体育锻炼,越小养成锻炼的习惯越好。我刚来新加坡的时候,上体育课才发现原来800米只是热身,2400米才是考试项目,还是在热带中午12点的大太阳下面跑。硬着头皮跟大家一起跑,一个学期后竟然也跑进了14分钟。回想国内中学跑个800米就像个多难完成的任务一样,我们班还有女生故意不跑过及格线来显示自己的柔弱。后来进了大学,许多欧洲朋友都起码精通一门运动,还有不少是以前少年队的和国家级选手。每次聊天都很自卑,只有说我每天都去健身房啊.....上了班才发现,强健的体魄和锻炼的习惯太重要了。很多工作到最后不是在拼脑力,而是在拼体力。如果有一门热爱的体育项目,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为生活增加很多乐趣。比如我的一个英国朋友从小踢足球,每周工作再累周六也是6点钟到球场训练再踢一场比赛,这比睡懒觉胡吃海喝健康多了(自我反省中)。努力准备半马!
在我看来,中国的高中生就像《肖申克救赎》里,那个在监狱里关了50年,假释出狱却因无法适应自由而自杀的可怜虫老布鲁克斯。瑞德说,他是被体制化了。对于一个上厕所都要打报告的人,自由是奢侈到过于沉重的负担。是的,在监狱里呆了几十年,就像在笼子里关了一辈子,出笼后却不懂飞的鸟儿一样。所以,在微博、人人上,你会看到一大堆大学生感慨,怀念那段累到像傻逼却很开心的事的日子。而大学是闲到像傻逼。那时候你就会哀其不幸。你才20岁出头,为什么那么喜欢每天按部就班上课,按部就班写作业,然后按部就班考试,就等着学校把你的时间全部填满,就不会空虚了?说句难听的,为什么那么年轻,就已经渴望做奴隶了。那时候你们有大把时间,本就该是努力了,就可以获得一些梦寐以求的东西的时光。可以做兼职攒钱,然后准备一次期待已久的旅行,或者买一把想买很久的吉他,一部渴望已久的单反……高中的岁月,能够想象的只有大学和成绩,但大学时,能够想象的实在太多了。只是,太多选择,反而让人无从下手了。有指挥棒,乖乖地照着做,反而没那么痛苦。陀思妥耶夫斯基说,人类其实不喜欢自由,而喜欢秩序。萨特也说,人终究因获得自由而受苦。自由意味着必须摸索、思考。但人类偏偏是罗素所说的,宁死也不愿思考的动物。我有一个同学跟我说,她一直对那些抱怨家庭给铺好人生道路的孩子的烦恼没有一点共鸣。她遗憾的是,父母从来就没有能力为她规划。不然的话,她可以走得更顺畅。有一次,我在qq空间里说,看到那些孩子周六日还背着书包去补习,感觉不是滋味。我妹妹居然评论,但我觉得她们很充实。她是一到寒暑假,就会盼望着上课的那种中学生。我问,你每一科都考150分了吗?你课外知识像钱钟书一样渊博了吗?你身体像乔丹一样棒了吗?你说以后梦想着去巴黎,现在又为之做了哪些准备呢?我说,要别人来给你安排才充实,那并不是真正的充实。因为你无法给自己安排时间,说明你根本不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她说,暑假感觉静不下心来学习,也静不下心来看书。以后是想去巴黎,但不知道现在可以为之做什么?看到了吧?当没有皮鞭和指挥棒在后面驱赶,ta们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那时候,他们就怀念一周累完后继续补习,怀念每天有上下课铃和作业规划地井井有条的日子。一如监狱犯怀念监狱里那恶狠狠驱赶自己,安排自己小便或是睡觉吃饭的典狱长。布鲁克斯出狱后,瑞德的话很耐人寻味:这些围墙很有趣,刚开始你恨他,慢慢地你适应它,最后,你离不开他。当然,这不是孩子们的错。我们的孩子从未被问过,自己渴望什么,想要什么?也未被鼓励过按照自己的内心去行动。就像囚犯放弃了希望,那并不是囚犯的错一样。是建造鉴于的人,让囚犯慢慢心甘情愿地被体制化。这是应试教育莫大的悲哀。------------------------------------------------------一大早醒来,看到400多个赞,还有一堆骂我的评论。实话说我还真懒得争辩,一个个去辩可要浪费多少时间啊!所以,还不如在答案里,统一回复。因为,那堆评论基本大同小异,来来去去就那两个观点。1、我们怀念高中,不是怀念被安排,而是怀念那些同学。——这点我好像从头到尾都没否认过呀!!!2、我们怀念高中,不是怀念被安排,而是怀念那种有目标可以奋斗的热血时光。——孩子,你只有高中才能够有目标热血地去奋斗吗?你大学就不可以,寒暑假就不可以,工作了就不可以吗?既然这样,难道还不是因为这段时间有一个庞大的体制,还有亲戚社交圈子把你的目标都安排好了?3、小便都要打报告,你的学生生涯太凄凉了吧?——拜托,你看过《肖申克的救赎》吗?孩子,我说的是从监狱里出来的老布鲁克斯,不是学生。我只是做个类比。你能够完整看完我的答案再做评价吗?大概就回复这么多。
C君和我半生不熟,是曲里拐弯的通过几个好盆友认识的。平时偶尔会在放学路上遇到,因为顺路所以一起坐地铁回家。前几天学校收到一个通知,年级里的理科班有几个名额可以报清华或者北大的夏令营,根据高中以来的所有成绩进行筛选,得知这个通知后所有学霸都蠢蠢欲动。C君是我所知的、也是远近皆知的刷题狂魔,他作为一个多次考到年级前20的学霸当仁不让的报名了。说到这里,也该介绍下学校和我本人的背景了。在帝都,一所氛围自由、食堂不错的高中。至于我,当初高一的时候思考了半晌是学文还是学武,后来选择了学理,以后打算学魔法专业。如今时光一晃,就到了高二。背景概要说完,故事回到C君身上。报名结果出来那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在地铁里碰到了他,发现他神情不太对,于是出于关心,问了问。结果他说第一句话时就泣不成声了,伴随着泪花与哽咽的声音,我们终于听出来了他哭的原因,那就是,他落选了清华的夏令营。反正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男生哭的这么伤心(小学的时候我把一个男生揍哭了不算,毕竟那时年少无知啊=。=),平生最见不得别人哭,只能胡乱的安慰几句。因为这种缘故而哭的,我还真没见过,更没有安慰人的经验。不过还是及时的递上了几张纸巾,同时开启了一下久违的大脑风暴,企图找些话安慰他。我脑海里闪过了许多鸡汤和名言警句,可惜无论怎样总觉这事情太过鬼畜(不好意思找不出来一个合适的词形容我当时的心情,各位意会吧),结果什么话也说不出口了。倒是旁边比我更有耐心,和他更熟识的小伙伴说了些泛泛的理由。比如:“上不了夏令营又不代表上不了清华北大啊。”“你平时那么努力,高三还有自主招生呢,自主招生也是很好的啊。”“别哭了啊,就算上了清华北大又能意味着什么啊!”我无法评价这些理由是否合理,我只是觉得在那种情况下能说出些话已经挺不容易的了。能哭这么久也是个体力活。C君哽咽着眼中闪烁着泪花表示让他一个人静一静。地铁里一旁目睹了事情经过的某阿姨语重心长的对我们说:“你们啊,可要好好劝劝他,现在的学生……万一想不开了,你们不就失去了一个同学啊。”这阿姨不负责任的一番话使我觉得万一C君真干了点什么事那就绝对是我们的责任了。不管怎样,我们没有打扰C君的‘一个人静一静’,只是讨论了几句这件事,便陷入了沉默之中。这件事情让我多少有些感触。就我自己而言,在家父母对我没有过多的要求,散养;在学校,平时的各种活动非常多,选择的余地也很大,有很多很好的条件让我们去做喜欢的事情。厨艺课让我学会了做门钉肉饼水煮牛肉蛋糕寿司什么的、吉他课我学会了弹小星星、每次上完瑜伽课都觉得腿不是自己的、陶艺课的时候把别人的衣服弄得一身泥开开心心的转出了一个后现代主义的小罐子、现代机械制造课我用车床车出来一副跳棋和几个简单的小钥匙链。我渐渐的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也知道自己只善于吃绝对不善于做饭。同时我有幸去了某大学的实验室做自己的小项目,认识了大学里的哥哥姐姐和几位教授,这样也使我坚定了未来学魔法的念头。当然也参加了学校的动漫社和一个做RPG游戏的社团,拥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我所认识的小伙伴他们热情而快活,他们自由拥有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同时我作为爱好而学习化竞,认识了很多化竞大神,他们对于化学发自内心的热爱,他们充满着精力,好奇心无限,对于很多事情拥有多角度的认识和很强的创造力。我知道生活很大,世界更大,绝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和每次考试的成绩。不是说我不重视我的成绩,而是说我选择了在课内学习之余用无尽的好奇、无穷的想象探索未知而多元的世界。所以,学习、成绩、名校于我,绝不是我生活的全部,绝不是我生活中的唯一重心,我的眼睛、我的心要看的比那些更远更远。不可否认,清华北大确实是我极为渴望想要去上的大学,但我并不会因为没能选上去参加他们的夏令营而哭泣。因为我知道失去了这样的机会,我还拥有别的。C君一边哭一边断断续续的说的一句话让我颇为触动。他说,初中高中这五年他一直都在做题,除了学习他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现在教育的局限吧,即使是在像我们学校这样提倡素质教育,提倡发展自己的爱好,也总会有学生把学习、把成绩、把高考当做一切,当做生活里的全部。其他地方的其他学校大约会几乎苛刻的要求着成绩吧。是的,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结论性的回答这个问题“你觉得中国的高中生最缺少什么?”。我想说这些话很久了,只是一直没能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几次在电脑里打字回答又几次全部删掉,所以现在我决定索性一直说下去。如果没有耐心看后文我没有条理的话,那么直接跳到最后看结论吧。(唔,好像也没有结论。)因为这里是知乎,我猜测有人看到这里会说出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那句名言“在你想评判任何人时请记得,这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有如你一样的好条件。”我并不是想炫耀自己能兼顾多少事情,和所有人一样我也要万分努力,我也从来不敢浪费时间,一年后的我也要不停地刷题,也要拼命地学习。我也并不想评判C君,他的难过或者可以说痛苦,我也是非常非常理解的。我是想说明几点。兴趣爱好与学习本该是一点也不矛盾。“为什么家长和老师不支持学生的兴趣呢?因为他们觉得爱好与学习站在对立面,他们觉得爱好学习不可兼得,他们觉得选择了爱好那么学习就会一塌糊涂。”他们替我们做出了“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样的决定。类比着,“为什么你要穿秋裤?因为你妈觉得你冷。”这不是一样的强盗逻辑么。私以为,即使迫于家长或学校的缘故要放弃爱好(要知道坚持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想也不该放低自己的眼界或者说是放低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把自己局限于成绩,那不就放弃了更广阔的一片天空么。我想,尽管我们是高中生,尽管我们从小就听惯了一句话“你们现在是学生,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但是这样的话,便对么?从来如此,便是正确的么?我选择“开眼看世界”(借用下)这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情怀吧(最近情怀这个词都快被你们玩坏了_(:з」∠)_)。我投入了很多精力在我喜欢的事情上,同时学习也并没有一败涂地,反而因为那些事情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让我知道了世界的美好。在学习之外有更大的世界等待我发现,有那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故事等到我去了解,我又怎么敢浪费自己的时光呢?即使遇到了挫折,我又怎么敢像那个某阿姨说的一样“想不开”呢?还有那么多闪烁着光芒的星星我未在夜晚里看过,还有那么多壮丽的美景我不曾见过,我还不曾谈一场轰轰烈烈或者平平淡淡的恋爱,我又怎么敢把时间用于哭泣呢?实在不好意思,我跑题了,或许从一开始就没在正题上,又或许我的认识还不成熟,有些偏颇,各位可以评论或者私信我和我一起讨论什么的,我是很乐意的=u=。最后,你问我“中国的高中生最缺少什么?”诚实的说,我不知道,虽然心中模模糊糊觉得缺少了什么,但又说不出来这种感觉。我只能说我想要什么。我想要浪漫的飞翔,不仅肉体,心灵亦是。
选择的权利。
是书读得太少而想的太多对社会没有基本常识但是充满了各种意淫把自己的梦想和父母的预期混为一谈最关键的是 没有攻克填写高考志愿这门技能 (被高考志愿坑的我觉得有60%以上)
反抗学生处主任的不合理命令的精神
首先,私以为中国的高中生是中国人群中在公德素质比较高的一个人群,因为类似于不随地吐痰,让座,红绿灯等等这些公德行为,甚至对知识产权的尊重都是从这一代人开始被普遍传播和教育的,所以个人认为中国的高中生在公德上,并不特别欠缺。。。私以为,高中生或者泛指整个【所谓的】90后人群,他们所欠缺的,或者说最大的问题是在于换位思考,把别人对他的包容,友好认为是理所应当。很多人都说高中生不懂得感恩,我觉得这话有些片面了,高中生可能比较常和陌生人说谢谢的人群了,说不懂得感恩,可能更多的对父母,亲友,因为他们心理默认这是理所应当的。。。朋友对他的好他会认为是理所应当,父母对他的好,他认为是理所应当,社会对这个人群的包容,他认为是理所应当。。。Why?严谨版是:当客观资源获取的成本变低,主观感受上这个资源本身的心理估值也会随之变低。粗暴版是:都是被惯的。。。以上身份相关:答主17岁,现役高中生PS:个人也不赞同有一个标签化的词汇去定义一个人群,所以我在所谓的上面加了着重号,这么做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希望各位不要纠结于此。谢谢
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高中生,从内心里比较排斥这种打标签的问题。但是恰好在前几天的采访里被问到过一个有关的问题,于是决定整理到这里来~ 首先,题主的问题是:“中国的高中生最缺少什么”,我觉得应该改成“大多数中国高中生最缺少什么?”毕竟不管说创新精神也好,动手能力也好,14亿人口的中国,不至于找不出几个鹤立鸡群的青年人。 当然,就总体而言,中国的高中生相比国外的同龄人,是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的。就我能接触到的很多同龄人来说,大多数人在这三个方面是比较薄弱的。 1.对于现有规则的质疑能力 2.对于自己人生的把控能力 3.对于外界影响的应对能力其实这三点上,我觉得自己也多少有点不足。有时间展开说吧,50赞解锁~
一个和高中一样的大学
选择的机会和能力。高中生,本来应该是去恋爱,刷街,旅行,实践,做社工,组乐队,去流浪,打工,当黑客,去尝试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情,然后,再选择自己的方向。现在,他们就像被剪掉了翅膀,再“放生”到自然中的鸟。这个世界太广阔,太美好,可惜,知道这一点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Jesse Chan:
我的高中时代什么都不缺,倒是如果能少一点对着高中生指手画脚瞎逼逼的人,我的学弟学妹们的高中生活应该会更好。
纵观所有回答而顿悟:中国的高中生最缺少赞美
我一向不认为中国的( )某个群体怎么样是个好问题中国高中生不能一概而论。发达地区的重点中学的学生素质往往比很多大学生或者更年长者要高,这个素质指的是质疑、获取信息、实践的能力。不要认为这个群体是特例,因为这个群体往往是中国留学生在国外顶尖大学的主力以及中国顶尖大学的一部分。在那样环境培养出来的中学生虽然不能说真才实学怎么样,但他们具有一种被很多人认为很重要的“质疑”精神。但我不认为对他们而言这种质疑有什么用。就我接触过的一些优秀高中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所谓“理性批判”精神实在是放不上台面。没有足够的人文社科储备,整天靠着想象力在自high,认为自由很重要,但不知道什么是自由。当然,尽管对这些中学自称的优秀学生有怨念,但考虑到高中而已,能教育到这样也可以了。起码符合一些人心中对教育的定义了。欠发达地区或者更广泛一点的非省市重点中学,学生的生活就会很单调,没有参与较大平台活动的激活,视野眼界上就会小一点。但这真的不能叫缺点。真正的缺点是这部分高中生缺乏一种勇气和魄力去突破常规,从同质化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特殊性以及对自己未来的规划能力。但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最重要的难道是获取所谓“质疑”的能力吗?我认为更重要的当然是通过高考竞争然后进入优秀大学,然后再去获取一些视野之类的东西。因为所谓视野境界之类的培养是需要资源的,现有的中学教育资源是没有能力支撑起所有高中生所谓“素质教育”。至于恋爱的权利什么的,难道你成绩好会有老师管你?至于什么海量的作业啊什么的,我真的想问,作业真的多到让你没有时间阅读?还是关键是给你时间了你也不回去阅读?
网络。有了网络,对各方面各领域有一定了解不再那么盲目,填报志愿时不会过于迷茫。有了网络,接触到的社会信息能使之形成一定的体系,便于独立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不被轻易洗脑。有了网络 ,能接触到有着共同爱好的朋友,听歌的听歌,看电影的看电影,读书的读书,将线上的志趣发展到线下,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有了网络,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指数级扩大,看问题不再狭隘偏激,培养出自己的爱好,无论多小众多怪癖,总不会孤单····否则大学里时间足够却难以对网络有充足的认识与利用,极易被误导被诱惑被欺骗被利用。享受不了孤独,就容易被寂寞所挟持,以至平庸。
再更,刚一批人刚高考完,有必要在他们志愿前定稿。------------------------------------------------------------------------------------------------------------------------最缺——质疑精神和创造力!刚考完试,作为初入知乎者,收到赞和感谢很是满足,更让我开心得是看到许多新的答案,有的很是赞同,有的琐碎鸡汤很多,这也就是知乎的魅力:排在前面的答案未必更好,这也让我们有耐心找寻中间和后面的答案。无论怎样,大部分答案都将观点介绍的比较清楚,相反,通过阅读本答案,我觉得有必要把内容讲清楚。既然题目问的是“高中生最缺少什么”,我就着眼于质疑精神之于高中生,之于一个完整的人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何为质疑精神?质疑一切,除了这句话本身。质疑是思考过程中的一部分,可怕的是,根据我的观察,许多人思考问题跳过这一关键部分。质疑也是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审视问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盲目自信的否定不是质疑精神。因为质疑讲求的是,首先了解观点,不以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接受它,相反,核实观点来源,探求观点的内在逻辑,推敲,最后选择抛弃或者汲取观点的全部或者部分。然而往往主导我们思维方式的是两种模式:1)不假思索地接受一个消息或者观点或者知识;2)仅仅根据这个观点,消息的来源(譬如提出者的头衔,职位,工作,地位等)片面地否定或者直接接受。有一点让我觉得很打脸的就是,当我一口咬定由于高中时代的特殊氛围,让大学生或者经历过高中时代的人普遍缺少质疑,后来惊讶发现至少在人际关系方面这点完全不缺少质疑,中国人这方面很有天赋。让我们回到主题,为何高中生这个阶段受到如此多的关注?1)应试教育最极端体现的地方;2)由于高考,教育公平体现比较到位的地方;3)被很多人回忆,感慨,印象深刻的地方;4)15-18岁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极为关键;5)其他我不喜欢无脑骂体制,因为我提不出更好解决办法,但是应试教育在扼杀创造力和打磨好奇心这方面实在做的太过完美,求您别和我提某某学校是素质教育,天呐,我见过的所有高中当中只有上海上外附中做的不错,即便如此我也怀疑这是因为距离产生的错觉。让我们回顾一下高中的某一天(未必具有代表性):1,晨跑:跑就跑呗,锻炼身体挺好,但是不行请站好整齐的队伍,一起跑。我实在不懂是为了强化管理,还是促进集体主义荣辱观;2,必须穿着校服,这个问题也很值得讨论,一方面的确能够减少服装差异引起的同龄人压力,但另一方面的确让创造力彻底被扼杀,至少我觉得学会怎么穿衣服是个很重要的能力,自信心被打击,为什么校服总那么丑?3,课堂最可怕,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被教育局(部)统一管理,至少在新知识点接触初期,给老师授课发挥的空间很小,同时学生获取知识唯一媒介就是老师,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上课要跟好老师的思路”,老师的逻辑决定了课堂,那么结果就是理解力好的和听话的学生受到欢迎,相反,爱钻牛角尖,爱挑刺,爱提问(发散性的)的同学只能得到老师虚伪的表扬,紧跟着一句往往是善意的提醒,为了考试!总之,本来可以探索的领域很多,很多地方也存在问题,然而统一化和标准化就是镣铐,学生的创造就是带着脚铐跳舞。4,忘了说了,做题更可怕。做过学术的人都很清楚: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艾尔伯特·爱因斯坦相反,做题教会我们如何在模式下解决问题。题目往往有一套模式,反复操练就是掌握这套模式的最好方法,总结回顾同样有效,质疑并且思考往往后果悲剧。举个例子,为了出很漂亮的题目,教育专家把各个知识点融合一起,很多情况时候是经不住推敲的,一些理论掌握比较好的同学提出质疑,老师的答复是:这是题目!逻辑是:题目给出来是让你解决的,而不是让你怀疑它的合理性和存在的必要性的!而在最终高考,考察的是知识掌握得牢固度,做题的速度,还有不同学科一些要求。为了达到这些要求,老师会教大家:投其所好或是从出题人角度思考。这更是对质疑精神的无情践踏,我很难想象到底揣测出题者的意图和熟练的基本功对于长远生活有多大的帮助,相反,整个过程夺走了一个高中生太多的东西。也就是说,高中是一个过程,必须经历得,我们民族这一代人大部分人都需要经历的。也许每个人心中对这个高中时代的记忆和感觉不同,但是无可否认的是,这段时间的教育最终目的就是教给我们知识同时选拔合适的人去读大学,除此之外,教育本身给一个青少年的东西并不算多。然而,高中时代学生每天暴露在各种标准下,standard answers, standard uniform, standard solutions,不同考试有不同考试的标准,不同学科有不同学科的标准,不同地区和学校也有细致入微的标准和规则,所有的一切标准都是为了最终的考试负责,所有违反这个目的行为或相反都要被压制,质疑精神和创造力死得最惨。 人们的心太齐了,学校,地方教育局,考生,家长,所有人目的都是一致的,这关乎前途,所有人的前途。相反从来没人教过中学生如何去质疑,critical thinking才是创造力的来源,也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从这个角度来讲,客观来说,高中生极其缺乏质疑精神和创造力是早已注定的解决,从家庭的教育里就被忽视。很多东西可以在高中期间获得:友情,初恋,体育训练,音乐教育等等,其他的和学术或者就业相关的能力诸如数学能力,英语,科学素养,实验能力等等也对于未来十分重要。然而,这些能力或者经历或早或晚,再来拥有或者尝试并没有太深远的影响;相反,令我感到恐惧的是,如果为了更快的获得考试能力,或者更加迅速且方便地学习知识,重复训练取代了思考,服从取代了质疑,创造力被极大地扼杀,这让一个处在生理和精神快速发展的青年承担多大的损失,他们或者说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能重新学会思考,学会怀疑,又有多少人能成为一个完整的,富有责任感的公民?诚然,高中时代缺少认知社会的机会,缺少实习机会,缺少很多很多让人提高,更好更健康地认识世界的机会,了解自己的机会,幸运的是这些机会以后也能获得,在大学更过阔的土地上,或者在就业岗位上一样能逐步弥补这些所谓的“劣势”或“缺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变得更好,让人得到更多美好的品质或出色能力,然而在质疑精神和创造力方面却是不断地被夺走,这些原本每一个青年都拥有或者出色的能力缺在教育中失去,这是让我感到愤怒和绝望的。不难看出,我们的教育体制最终是为了培养出精英,更精确些,是培养科学家或者教授中的精英,这一点不能说是问题,因为全世界都是这么做的,TED排行前几位的一个演讲idea很有趣,建议各位去看下。然而,国外为了培养学术能力,会提供许多让人思考的机会或者看重critical thinking,而我们则自相矛盾,又想让人有完备的知识储备,又不想让人想的质疑来质疑去,最后弄个大创想,惹太多惹麻烦,我真不懂这是什么目的,难道教人如何来知乎答题吗?本人尝试性地提出些解决方案,在保证现有体制公平性下,尽量保留学生的能力和热情,否则全文没有太多建设性:1)缩短高中阶段的时间,让类似于高三这一年的纯粹复习的时间大大缩短,基本上学完知识,没有太多时间准备复习的情况下参加考试,无意义的反复操练可以减少;考试由一次改为多次,每个阶段,例如一学期就有一个考试,大学将将多次考试结果作为选拔重要依据;2)课堂上注重学习方法和学科思想的教学,带领学生从一个应用主导的角度学习学科;取消以某本教材为基础的教学大纲,最终的较为重要考试采用新知识的考察方式,比如物理学考试,平时讲高中物理牛顿定律,最终考试可以将大学理论力学的拉格朗日方程作为考察,提供阅读材料和相关公式,在4-5个小时的考试时间里,考察学生学习新知识,理解力,提出问题的能力,思考的能力,相反,做题的速度,思维的快捷性则要求降低;3)更多学科种类,在香港经济学就是一高中门可选课程,同样,计算机也可以更为重要,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有所取舍的学习,并非理科就一定得数理化生物都得优秀,这样的要求未免过于严苛,也不太合理。(欢迎指正)更重要的是,作为学生如何完成好自己高中内的任务和期望,同时合理得保护自己的创造力不被教育扼杀,保持勇气去怀疑呢?我的答案是——自我培养。不用过多地抱怨家庭的环境,学校的条件,同学间的氛围,这些都不能阻止你去变得更好。一个低的起点会让你的道路艰辛,但是相较于平坦的高位路线,未必最终会比别人差。更具体些:1)学习知识时候,如果有能力,了解知识的架构体系,思考这些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要全面地思考,而非片面地思考。举个例子:初中以后就听到很多人质疑高中学数学学那么深有什么用,买菜需要函数吗? 算成绩需要求方差吗?按照这样的想法,很多学问都是没多大用处的,化学也没用,物理也没用,文科好一些,可以成为饭桌上扯淡的谈资,看看高考作文题多少人关注就懂了。但是怀疑的目的,不是为了怀疑,而是为了相信:相信最终被揭开的,最接近事实的东西。高中所学的确足够深入,对于一个17岁少年,但是这样的思维体操对于逻辑建立,思维层次,以及知识体系建立有很多好处。那么作为高中生就应当多着眼于这些。了解知识的框架和体系能够让你去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而不是肤浅地批评教育无用,然而,质疑精神和创造力绝对不仅仅是服务于学术层面,这上面的缺乏是作为一个公民的精神层面的残缺。(继续更新)
做人做事踏踏实实。不妄想走“捷径”。尊重他人。独立思考。
VinceWong:
借 某篇文章中的一句话:过早地成熟,在真正该有梦想的时候过于老成。青春不正该是人生中最允许你犯错误的年纪吗?
中国的高中生最缺少什么?逼格高的人士简直可以做个论文了。谈缺什么,总是绕不开体制啊环境啊之类的大气候吧?我只想说,中国的高中生,最缺少的是活力。真正的活力,有梦想有追求的活力。
中国高中生,大学生最缺人生明确目标!
对度的把握。上了大学之后能明显地感觉到身边的一些同学在高中期间实在是憋坏了,一些学生在高中三年经历了更加纯粹的应试教育之后,到了大学会走出两条路。一条路是疯狂地去填充自己的时光,参加各类学生组织,没有取舍和规划,虽然一些人在后来退出了各个组织,但还是把比较宝贵的大学时光献给了试错(并不是说试错不对,只不过认为一部分的试错应该在高中就应该完成,就应该对自己的优劣势、爱好特长、希望发展的能力有所了解),进而耽误了学习的时光,最后留下来的组织干得也不是那么精彩。另外一条路呢是被这些年的基础教育管傻了,不知道该如何探索生活,不知道如何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在对事情的是非判断上略缺少常识,做事情缺少主动性,习惯于接收命令。这两种人你会在身边很容易地找到,更可怕的是这里面的一些人并不觉得自己像现在这样有何不妥。当然对度的把握不好也存在在其他方面:打电脑游戏过度、看电视剧过度、在网络空间有失偏颇,对事情的判断以情感态度为导向而非事实和逻辑。在大学看到的这些问题就是高中应该具备可是却缺少的东西。
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想干啥,迷茫,就是迷茫。没兴趣,也找不到乐趣。除了家长强制给予和应试教育对应的学习活动之外,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别说高中生了,大学时候或者说20多岁了都不一定知道自己想干啥,走捷径,试图用最少的付出(实际可能是最高成本,那就是时间)获得最大的回报,例如游戏。
James Swineson:
对知识和知识产权的尊重和对知识的分享精神。
“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缺少选择的勇气。缺少相信自己的勇气。T^T我大三,统计在读,准备考研。T^T高中数学月考模拟考及格过的次数屈指可数→_→,大江苏理科200分的数学卷╮(╯▽╰)╭,我那时的数学差到极点〒_〒。学习理科真的需要思维的敏感度,勤奋弥补出来的成绩会给人带来错觉,只要多做题,数学一定学好。-_-||高考数学莫名其妙考了历史最高分(⊙o⊙),大学读了统计T_T。所有数学专业课云里雾里听完,考前背了一夜题目,晃晃悠悠60分飘过o(╯□╰)o。现在像当年死磕高考数学一样死磕高数o&_各位大牛们的看问题的高度太高,我只是从自己的经历,给即将高考的学子说一句。。。。如果你家关系不够硬,钱没有那么多,大学转专业很难很难。无论考多少分,不要为了就业选专业,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享受四年读书的快乐。即使你选了就业率最高的专业,你天天翘课睡觉玩手机挂科,毕业了一样失业。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就像和喜欢的妹子恋爱一样,哪里舍得不去深入了解╭(╯ε╰)╮。
最缺少的是担当、责任感。事儿出了不去承担,而是先把自己撇干净。还有劳动能力,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接触太多物质和城市资源,开始自以为是。“ 年轻人如果过早过多的接触小资,文艺,时尚,可能就形成了未富先懒的心态。 ” 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非常认同。只说不做,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己动手干点儿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事情甚至都要分享到社交去希望得到赞扬,可怕。(虽然都是同龄人,而且我可能也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好,可我依然觉得以上现象是这个时代的遗憾。)
crossroad:
要么学而不思,要么思而不学,所以最后要么迷惘,要么悲伤
我国高中生缺乏自我意识。好多国际友人在中国教过书了就会说:啊不知道是不是你们one-child policy的原因啊你们这帮子小孩自我感觉是最良好最膨胀的啊blah blah blah~这个是最经典的没有自我意识的体现;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我)们不知道自己都是些什么货色,也即是缺乏自我意识。由于体制如此,在义务教育阶段我国的学生很难有机会去思考自己是谁自己能做什么自己想做什么这三个对自己的问题大致组成了自我意识的基础。而且更可怕的是在高中阶段。或许是文&&革遗风,或许是专~~制使然,在高中里老师仍然充当着学生们未来发言人的角色,为他们定制几乎相似的路,更一步削弱了高中生们思考自我的能力,也使的上述的三个问题在大学之前都很难有机会让他们厘清。而且后果是严重的。除了上文我提到的自我膨胀,像所谓”试错机会“、”自由“、”恋爱“之类的错失,大多是由于自我意识淡薄而带来的。一方面是由于所谓制度使然,没有人在告诉说这样做是必要的、应该的;另一方面是高中生们没有意识到他们有能力做到这些事,自然也不会去尝试了。后一点不得不怪罪于自我意识的淡薄。举个栗子。上星期,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BC)省的大部分学生经历了全省范围内的一次老师罢课。而下个星期400多名学生已经组织好另一次罢课,而这次是针对老师的还击,因为学生们觉得无论是省政府教育部还是教师工会都没有切实考虑学生的利益,导致了现在频繁的罢课,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有一小撮高中学生立马在fb上建了page,立马开始筹划一个Walkout,最新的消息是当地时间六月三号后一天开始(选这个日子真的是)。反观我国高中,当矛盾出现的时候,无论这个矛盾是社会的,学校的,还是自身的,现在的学生都倾向于让别人来解决,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家长,可以是其他的团体组织等等等,大多不会是自己。因为觉得事不关己,同时也觉得是说“我们只需要好好读书就行了其他事就等以后再管吧”替他(我)们悲哀。
【高中生什么都不缺】在最好的年纪,拥有着最好的青春,也是热血燃烧的年代。还有一些不着边际的白日梦 一些愚蠢可爱的玩笑话 ,有家庭最坚挺的支持,有最恶心也是最美味的康师傅泡面有一颗什么都不知道但什么都想知道的心,有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绝望,有做自己的困惑...嘘 这才是生活制度会有缺陷,政党会有问题,核心思想会有偏差。时间会有限制,空间会有不允许。条件会有不到位。生活永远不会有好坏之分高中哪,我们什么都缺。缺钱,缺梦,缺爱,缺钙,缺女友,缺种子 。有时候没有遇到好老师,有时候没有遇到好朋友。【我们什么都缺 我们什么都不缺】
中国的高中生最缺少的是爱情啊!有多少美好的感情,以影响学习为理由被扼杀在摇篮里。且不说良性的恋爱根本就是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这事,现在有多少的人走上社会后还不会找对象,需要苦苦的相亲多年。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自身条件是很不错,但是他们缺乏了对爱情这件事最本来面目的理解,成人间的恋爱已经很难不考虑其他社会因素了,这些人面对这这样一个世界,是怎样的手足无措,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去关心一个人,谈何爱情。谈恋爱教会人如何正常的和人交流,而不引起对方的反感谈恋爱教会人如何以正确的方式关心一个人谈恋爱教会人很多事物都是来之不易,值得珍惜的谈恋爱教会人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还有很多,这些对于一个人正常的人生观的形成是如何的重要!----中国对高中生谈恋爱的一贯负面态度其实造成了比表面上深远的社会问题。现在的那么多婚后夫妻不和的,吵架上吊作死的,各种极品老公老婆极品婆婆的,我想说哪儿有这么多事,我想说这些人你们真正认真的恋爱过吗,还是凑合着就结婚了?如果你不懂得宽容对方而激化了矛盾,那就应该怪你自己不懂事如果你说结婚前没了解好对方,那还是应该怪你自己看不清问我?叫你不早点谈恋爱!傻了吧!----好了不扯了,为什么很多人喜欢看《那些年》,扪心自问,你是否也有遗憾?
难道不是睡眠吗?
梦想与性爱
我提很简单两个字"诚实"。我在美国上的大学本科,随后直接进入研生院,自己学习的同时还是系里助教(数学系),扶助本科生课程。我所在学校本科系美国综合性大学排名30左右,这两年招的中国学生逐渐增加。由于我助教的课程是入门级大学微积分(也就是国内高数),课程人数众多,也几乎是中国留学生的“必修课”。我发现,中国留美本科生,简单地分为两大类,高中就来美国留学的和直接从中国高中毕业来美的。也因为,我大都接触大一新生,我所感受到的能一部分代表他们高中生活在身上留下的痕迹。我想说的两类留美学生,直接从国内高中毕业过来的,有一个明显的特征,看重成绩,不顾一切,表现形式中包含了一大部分“不诚实”行为,也就是通俗讲的“作弊”。在美国高校,除考试抄袭等等明令禁止以外,就连写论文借鉴也是有严格规定的,不得抄袭,摘录原文须严格索引,或者至少在引述其他作者观点时要用自己的语言。对于美国校园学风来说,任何“作弊”行为都是严肃的诚信问题,对违反人个人影响他的信誉,对其他参与者是极不公平的行为,直白的说就是损人不利己。所以美国高校对作弊行为的判别和处罚措施也是非常严格。这一点,从中国高中毕业而来的小留学生的意识相当薄弱。作弊事件屡见不鲜。有好几次,在认错反省的时候,小孩儿显得非常无辜。我不止一次听过“我其实都复习好的,可是我看到旁边同学也带了一张纸,我也没有看那页纸。我这样怎么跟父母交待”...还有甚者毫不认错,认为许多人都是这样做他也有理由这样做。其实这些都是明显带来自国内的习惯。能顺利进入排名30时的美国大学的学生都是大家眼里的“好学生”,甚至是优秀的。但他们取得的成绩中多少含有水分。原因非常复杂。我们的高中生都是被保护的花朵,社会、家庭要求他们优秀,为了优秀不顾一切,或者从小就习惯了被打造“优秀”。因而当到了美国新的学习环境,一个不承认谁的爸爸谁的背景的环境,要靠自己实力的环境里,很多中国高中生其实是不习惯自己努力,而是依赖于国内躺着就能吃上现成好东西的思维模式。当然这依然是表面的现象,背后有更深的原因,来自于压力、独生子女、连带犯错的后果等等。反观另一类小留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来美国留学,有些甚至更早。这一部分孩子参与“不诚实行为”的比例非常小。也就是这一部分人在告诉国内,美国学习压力很大,高中作业就要做到半夜,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灯火通明等等。他们较早的受到美国环境的影响,至少在诚信上。通过美国高中学习进入排名靠前的大学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学习过程我说比国内考入211的辛苦有过之无不及。就我接触的这一部分小留学生,不仅学习刻苦,对于同胞一些“不诚实”行为是鄙夷的。他们通常选择的是远离,于是小留学生中出现了一定的分化。这种行为也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美国“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想法的影响。作为旁观者,我在小留学生身上看到国内的缩影,尤其我看到的这一部分人群是来自一个国内有竞争力的环境。我有的时候也会想像,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个人要突破这类习惯模式,要面对多大的“阻力”。但有一点我保持乐观,随着留学人数增加,毕业归国的孩子们会把诚信的风吹回国内的。也正因为这个人群的竞争力,会增加“改变”的影响力。于是国内“浮躁”的大环境会随着时间而回归的。我对此深信不疑。
作为一个某国际高中的高三学生,在这种一般高中生正在全力冲刺高考的时候焦头烂额地忙着申请美国大学的我也许不是很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只是想站在一个18岁女生的角度来说说,所谓的中国高中生缺少什么,以及所谓的社会对这个群体的期待又有哪些的不合理。虽然是在我校的国际部,也是跟本部同学同处一个校园,每天也只是隔着一栋楼的距离,一些全校性的活动也会让我结识一些在国内教育体制下的高中生。而初中的同学也是大多进了别的一些重点高中,过着忙竞赛忙考试忙恋爱的典型中国高中生活。观察下来,不同的学校的高中生的风貌可以相差悬殊,也是不可以一概而论。但也是不乏一些共同点的。要说最缺少什么,这样的问题我看到也是很生气。我是一个相信个人多于集体的人(individualism?),一个集体中的每个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会有不一样的优点和缺点。而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的差别,每个人也有各自的机会和软肋。看了高票答案,无非就是嘲讽一下中国教育体制在高中生上的一些限制。的确,你们看到的许多高中生的形象,确实似乎能够合理地与教育体制的种种弊端挂上钩,可是我却从来不认为这是教育体制的错。[这就跟中二的二次元少年:错的不是我,是世界!一样有什么区别嘛!~]你说缺少试错的机会,那我也只能呵呵。我觉得任何一种生活,都有的是试错的机会。繁重的课业压力导致你没法尝试喜欢的事情?首先,你不尝试,是你还不够passionate,换句话说,是还不够喜欢。如果是真正喜欢的想要尝试的东西,无论是怎样的压力你都会风雨无阻地去做的。还记得课上顶着老师的目光胆战心惊地看小说,晚上在被窝里打手电看漫画的那种心跳么?那就是你对某种事物的热情的体现。我是不会告诉你们,我也遇到过很多人逃课跑到图书馆去看比高中课程有趣一千倍,难懂一千倍的书籍,什么历史政治哲学物理。这就体现了他们对那个领域的热情。所以,请不要说中国高中生缺少试错的机会。在还未踏入社会的高中生群体中,他们最多的就是可以用来浪费的时间。用用这些时间,去真正涉猎自己的兴趣的还是大有人在的!那些抱怨作业吞噬自己时间的人,请先审视你到底有多热爱你的兴趣爱好吧!退一步说,就算你不想做的那么极端,你想要认真听好每一节课,完成每一份作业,好好享受该有的高中生活,那么,你一定也会惊讶于自己如何沉浸于美妙的物理课,当别的同学都露出痛苦的表情时。或许你也会惊讶于自己如何在嘈杂的教室里,干掉一本又一本的练习题。这些让你感到自己平庸的地方,你是否会想到,正是你独特之处呢?而且,现在学校里艺术节运动会这样的活动,也不就是让高中生们发掘自己的兴趣点嘛!所以,你有很多机会,你需要的是耐心,和细心,以及最重要的是,欣赏的眼光,而不是胆怯的抗拒。接受你的长处,你的短处,并且时刻思考,怎么样都能有个大致的方向了。看到这里,我的意思你们应该是可以明白了一半,那就是,不要说我们缺少自由,也不要听那些无病呻吟的傻逼们每天高喊题海战术的口号而不做任何事情。生在这个世界就有我们的自由,请各位高中生利用好它!接下来我要说的是,社会对高中生这个群体的种种期待。在你们心目中,我们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有理想有抱负有思想,走在形成正确三观的阳关大道上?可是我们也只是高中生啊。说说我身边的事吧。在我处的学校(全国也算是有名),大神不少,奇葩很多。一眼望去仿佛全都是有志青年。课间大谈时政,哲学,文学,金融这种令许多成年人都腿软的话题的也不少。他们看起来盛气凌人,因为初涉这些领域,好奇心和好胜心压倒了一切未知的困难,所以,他们只是喜欢BB.你们看起来这也许是成熟的一种体现,但这也同时体现着高中生的浮躁和无知。可是我没有指摘的意思,因为,我们这个年纪,还能怎样呢?过强的表现欲,炫富,炫成绩什么的无处不在的校园,你们看起来似乎是符合了期待的样子,可是作为当事人之一,我看到也只有年少轻狂罢了。你们所谓的成熟,其实更体现了我们的幼稚,属于这个年龄的幼稚。但是,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连体现自己幼稚的勇气都没有。我们缺少很多,但没有最缺少的,因为我们还在前进的路上。所有缺少,都会有被填满的那一天。Euphy
缺少自主的意识,跟风一般的生活自己却一无所知。
独立的机会。
该“好读书,读好书”的年纪,却屈于考试的压力为“融汇贯通考点,举一反三做题”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团队精神的缺失与集体意识的淡薄。这点我可以理解,因为高中课业生活繁忙,娱乐活动与班级集体活动能削减就削减。没有能够凝聚住这个集体的事情发生,就不会有拧成一股劲的精神力量。另外,由于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多被宠溺,在与人合作方面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慢慢学习,但高中给学生的这样的机会却少得可怜。本应开始接触社会阴暗面,加深对社会完整的了解,却还被豢养在温室中,碌碌终日,接收一些形式主义的单薄教育。高中生已经通过一些媒介了解到一些社会现象,对它们的理解却浅得可怜。要么是认可官方软绵绵的套话,要么是走极端,做愤青。至于不会独立思考,我想说高中生又不是一群毫无思维能力的傻子!这背后有几个可能存在的诱因:独立思考成果不被尊重,或并未收到足够的重视,从而使高中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学业繁忙负担重,高中生不愿意为此投入精力与时间。甚至从很多高中生的角度来看,质疑课本=浪费时间。知识面窄,精神空虚贫乏。教学方式相对枯燥乏味,很大程度上削减了高中生对读书、学习的兴趣。
本名其实是雨薇:
缺少阅读量。美帝高中文科一学期阅读量秒杀国内高中三年阅读量。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瑞德散热器官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