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狙击手击毙岳振华的最高军衔衔

世界十大狙击手,第一名四个月击毙542人,第八是中国人!
世界十大狙击手,第一名四个月击毙542人,第八是中国人!
1、——“白色死神”西蒙·海亚 【芬兰】西蒙·海亚1939年~1940年的苏芬战争中,他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就用芬兰版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射杀了542名苏军,一举成为世界上杀人最多的狙击手。西蒙?海亚带领他的狙击小组,身着白色伪装服,穿梭于大雪封山的荒郊野外,隐蔽在丛林深处,不断射杀行进中的苏军士兵,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当时的苏联红军士兵身穿棕褐色制服,这样,在白色的雪地中辛苦跋涉的他们成了西蒙·海亚最明显的目标。正是由于西蒙?海亚给苏军造成了巨大的伤亡,苏军士兵都惊恐地称他为“白色死神”。据说西蒙·海亚还是一位不用瞄准镜的“神人”!更令人吃惊的是他那张神奇的脸--这张脸在日与苏军战斗中同样被一名狙击手用达姆弹所击中,但是他竟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成功地退出了战斗,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西蒙·海亚于2002年去世,享年92岁,他也是世界著名狙击手中活得岁数最大的人。2、——伊万西德·萨连科【前苏联】出生于 1919年 9月 12日俄国的斯摩棱斯克是原二战时红军军官,他是最顶尖的苏军狙击手之一,他枪下有超过500的亡魂。3、——尼古拉·雅克里维奇·伊林【前苏联】个人战绩494人。4、——“德军狙击王克星”瓦西里·扎依采夫【前苏联】我们大家所熟悉的电影《兵临城下》中的主人公瓦西里的原型--苏军战斗英雄瓦西里·扎依采夫。其实,论战绩,瓦西里·扎依采夫并不那么显赫,在整个二战中他一共消灭了400名德军,然而他之所以在军事史学家中享誉最高,不仅仅是因为他为狙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更由于他战胜了德军最著名的狙击手学校校长,狙击之王科宁斯。5、——蒂亚斯·海岑诺尔【德国】作为德国国防军在二战中狙击手射杀记录第一名的马蒂亚斯·海岑诺尔,他的记录为345次猎杀。他曾经表示,衡量一个狙击手的成功之处不在于他射杀了多少人,而在于他能对敌人造成如何的影响。6、——冷血杀手查克·马威尼(Chuck Mawhinney)【美国】被认为是越南战争中美军第一狙击手,多达319人死在他的手里。他的射击技术现在却使他成为全世界警察竞相邀请的对象。但是,越战结束几十年了,又有谁知道这位第一冷血杀手的死亡与毁灭的传奇人生。7、——“狙击女王”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苏联英雄柳德米拉·帕夫里琴科年轻时曾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她那天真纯洁而又充满活力的大眼睛中透露出世人少有的坚毅。谁都很难想象,正是这样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竟然是一名出色的狙击手——在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中一共击毙了309名德军,创造了巾帼不让须眉的狙击神话。她也是在射杀人数超过 300人的25名著名狙击手中的惟一一名女性。8、——张桃芳【中国】从1953年1月到5月,张桃芳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这是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记录。他因此而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9、——“白羽毛”卡洛斯·海斯科克【美国】美国最成功的狙击手,因经常在丛林帽上插一根白羽毛而被人称为“白羽毛卡洛斯·海斯科克”。他在越战期间共消灭了93个目标,如果算上“未被确认死亡的”,这一数字可能要超过300。他还曾令人难以置信地精准射杀过2500米外的一个目标。10、——狙击之王科宁斯【德国】作为柏林狙击学校的校长,他技艺超群,射术精干。但可惜没有找到他射杀的具体材料,考虑科宁斯为德国培养出了众多狙击射手,从这方面来说暂排名第十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关注国际要闻,关注环球军事!
作者最新文章《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中国抗战击毙最高日军将领:大将至今死不见尸|抗战|日军|中国_新浪军事
中国抗战击毙最高日军将领:大将至今死不见尸
资料图:侵华日军
  军旅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有组人看人赞的精彩镜头:新四军狙击手顺溜潜伏在高地上,细瞄准、稳击发,一枪成功击毙日本华东军司令石原中将。一个从山窝窝蹦出来的兵娃子,凭借精湛的射击技术,撂倒血债累累的日军高官,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就冲这一枪,顺溜便成为广大观众倍加喜爱的士兵新偶像。
  顺着这个话题,我要讲一个同类的故事:在抗日战争的铁血故事里,丧命于中国士兵枪口之下的还有比电视剧中石原中将更大的官,他就是日本海军大将大角岑生。
  在1995年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我到珠海市斗门县采风,得知该县中部有座黄扬山,山上有一处“坠机遗址”,是抗战期间日本海军大将大角岑生坠机丧生之地,最近还有一批日本人来此凭吊。我立即赶到山上遗址处实地考察一番,下山后又马上跑到县志办找材料,终于找到当年报道这次坠机事件的重庆《新华日报》,写出《万人坟与坠机遗址》的文章,发表在日《解放军报》第7版上。要知道,大角岑生可是被我抗日士兵收拾的日军最高将领呀!
  当年由于材料缺乏,我只写了日军攻占珠海、修建三灶机场、留下一座“万人坟”以及与此有因果关系的“坠机遗址”,文中写道:“日清晨,日本海军大将大角岑生乘坐一架大型海军飞机,由广州起飞,前往东南亚就任联合舰队司令官新职,执行南进计划。据目击者说,座机前后各有一架飞机护航。当飞机飞过三灶岛‘万人坟’上空时,中间那架座机剧烈地晃动了一下,一瞬间飞至斗门县那座海拔580米的黄扬山‘千年屏障’时,前后两架护航机一跃而过,中间那架大座机却像飞蛾扑火那样,撞在山上‘也’字山坳上,历史在一刹那间‘定格’,大角岑生及8名乘员全部命断天涯。”此文对坠机的原因和具体细节没有涉及。近年来,报上发表了有关大角岑生的报道,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这名裕仁天皇倚重有加的人物,就是被顺溜式的普通战士用枪打下来的。
  大角岑生曾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是日军高层中主张侵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中最积极的人物之一。1937年“七?七”抗战和淞沪会战之后,以大角岑生为统帅的日本海军,即派航空母舰侵驻珠海市唐家湾的外海,封锁和骚扰我海上运输和捕鱼活动,并经常派飞机袭击广州及周边的铁路、公路交通线,后占领了珠海的三灶岛辟设机场。其中,日军“南进”夺取东南亚,也是他参与策划的“杰作”。
  日晨,大角岑生搭乘日本海军的大型运输机“微风号”,率高级幕僚从广州飞往海南岛,在那里组织南太平洋舰队为进攻香港和东南亚做准备。谁知,大角的座机在途经伶仃洋上空时,突遇旋风,运输机引擎失灵,被迫折返珠江口西岸,拟就近迫降三灶机场修理,不料又遇上大雾,飞机迷路后闯入中山县第八区中国军队的阵地上空。我挺进第三纵队防空观察哨发现了日机,即报纵队司令袁带,袁当即下达射击命令。于是,我三纵机枪群战士便以密集火力射向敌机,运输机中弹后摇摇晃晃向前飞去,接着传来“轰轰”的巨响。村民们循声望去,只见黄扬山的山腰上有一股浓烟腾空,还不断发生爆炸,前后持续了大约半小时。
  不久,中国搜索部队赶到,在坠机地点展开搜索。在现场找到了几具血肉模糊的日军尸体,其中2具穿着日本海军将军服装。从捡得的证件上发现,头部中弹、额头炸裂者正是日本海军大将大角岑生。另一具被烧得面目全非的焦黑尸体则是海军少将须贺彦次郎。搜索部队还在现场发现了日军的军用地图、笔记本、指挥刀及镍币;在两只保险箱里,还放着大量日军绝密文件。后来,搜索部队将这些东西装成两大木箱,辗转运回粤北的中国第七战区司令部。
  大角的座机被击落的当日下午,日军紧急出动飞机百多架次,在珠海和新会沿海编队做拉网式低空搜索,寻找飞机残骸。大赤坎村民估计日军会来收尸,遂于当天下午即由仵工把所有的尸体运至山下,晚上用麻包袋将全部尸体装运到安丰围的黄扬河边,沉入水底。后来,尸体漂到下游,村民怕日军寻踪而至,将尸体捞起深埋起来。称霸一生的大角岑生在异国他乡落得个葬不见尸的下场!
  日,中国中央通讯社、中央日报、新华日报、港澳的报纸以及广播均报道:三次出任日本海军大臣的大角岑生大将,在中国战场上毙命。日本海军省随后也发布了大角毙命中国战场的文告。当时,这条特大新闻震惊了国内外。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志愿军最牛的狙击手:一把老式步枪毙敌200多!
我的图书馆
志愿军最牛的狙击手:一把老式步枪毙敌200多!
志愿军最牛的狙击手:一把老式步枪毙敌200多!
晚年张桃芳
抗美援朝时的张桃芳
张桃芳(1931年-日),江苏省兴化市人,于1951年3月从军加入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中,在537高地创下击杀214名联合国部队官兵(主要是美军)的击杀纪录。1953年志愿军总部为其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张桃芳简历
张桃芳[1],江苏兴化人,1931年出生,郑板桥的同乡。1946年担任儿童团团长。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上甘岭阻击战中,张桃芳担任狙击手,毙敌214人,被志愿军总部和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特等功、二级英雄和朝鲜一级国旗勋章。1954年调入空军,进入徐州第5航空预备学校和济南空军第5航校1团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GCD。在空军高密第1训练基地担任歼击机飞行员,飞行退役后进入潍坊空军某师担任政治教导员。1980年退休。日22点,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狙击手----张桃芳因病医治无效在潍坊逝世。享年77岁。
&&&&张桃芳狙击经历及相关背景
&&&&他的童年正赶上日军侵华。那时,附近的日军隔三差五就要来村里杀人放火,但勇敢朴实的农民并没有被吓倒。鬼子每次要来村里祸害时,他们就杀鸡,将鸡血泼在鬼子的必经之路上。令张桃芳不解的是,平日里看似凶神恶煞的鬼子见到鸡血便顿时没了气焰,作恶取乐的兴致大减。张桃芳悟出了一个道理:看起来凶残的敌人其实非常胆怯。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桃芳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手下有五六百个儿童团员。1947年还乡团反攻,将抓住的儿童团副团长毒打致死,又四处通缉张桃芳。当时,张桃芳就在旁边的田里悠然自得地给人放牛。16岁的张桃芳心里充满了对敌人的不屑:“就凭你们还想抓住我?”
&&&&在抗美援朝的英雄史册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刷新着现代战争史上从没有过的记录,编织着一个个别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个年仅22岁的年轻战士,志愿军214团8连狙击手张桃芳,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
&&&&张桃芳的军龄很短,年龄也不大。1951年3月,19岁的他自愿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9月随部队进入朝鲜战场,1953年1月中旬到一线阵地。这时距朝鲜停战只有半年多的时间了。 练就一手好枪法靠得是勤奋和锻炼;成就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则靠得是勤奋加才华;而要成为一名狙击英雄,在很大程度上就要靠天分了。张桃芳称得上是天生的狙击手。天分加勤奋,使他成为了一名狙击英雄。
&&&&张桃芳所在连队据守的阵地,是上甘岭战役中英雄黄继光牺牲的597。9高地。自从进入阵地的那一刻,这位年轻战士就对狙击手的行当入了迷。闲暇功夫,他不是向老狙击手请教射击要领,就是端着步枪瞄个不停。因而当他真正成为一名狙击手时,很快就进入了角色,第二次参加狙击作战就击毙一名美国兵。此后40多天时间,他用240发子弹,毙伤了71个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
&&&&连里的干部发现张桃芳是一名可造之材,立刻选送他到团里举办的射击训练班深造。在训练班中,他与其他狙击手们相互交流体会,经验和技术又进一步。训练班结束,团长亲自考核射手们的枪法。轮到张桃芳时,他没有打靶子,却五枪打落四只飞鸟,让所有人惊叹不已。
&&&&回到阵地之后,张桃芳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出战均有斩获,很快闯过了毙敌100名的大关,在志愿军的狙击手中崭露头角。他的事迹也上了报纸,在战友中间广为传诵。不过,对张桃芳狙击技艺最大的肯定,还是来自敌人方面。尽管不知道张桃芳是何许人,但597。9高地有位志愿军狙击手,枪法如神,对面阵地上的美国兵们却一清二楚,也恨之入骨,专门调来了狙击手,决意要拔掉张桃芳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这就引出了一场两位顶尖狙击手之间的精彩对决。
&&&&1953年初夏的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张桃芳照例一早就上了阵地。他刚沿着交通沟走进三号狙击台,就有一串机枪子弹贴着头皮飞过。张桃芳脑袋一缩,趴在了交通沟里,神经陡然紧张,感觉到了一种异样的气氛。“今天苗头不对,看来对面有人在等着我”。
&&&&交通沟里丢着一顶破钢盔,张桃芳顺手拾来,用步枪将它顶起露出交通沟。以前他曾多次用这种方法引诱对手暴露位置。可这次钢盔晃了半天,他的对手却一枪未发,显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射手。
&&&&“总算遇到对手了,这种小把戏糊弄不了他。”张桃芳暗道。他在交通沟里匍匐前进,到了交通沟尽头,突然窜起,几个箭步穿过一段小空地。他刚要进狙击台,对面的机枪又是一个点射,子弹紧追着他的脚跟,打得地面尘土飞扬。张桃芳双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击中似地摔进了狙击台左边的掩体里。
&&&&这个假动作显然蒙骗了对面的射手,他暂时停止了射击。张桃芳慢慢地从掩体里探出头,开始搜索对面阵地。他先仔细观察了美军阵地上的机枪掩体,发现有两挺机枪正向其它方向射击。张桃芳没有出枪,因为他明白,这在某种程度上是诱饵。真正的对手肯定躲在其它地方,也在搜寻他的位置。只要他一开枪,马上就会引来杀身之祸。张桃芳很清楚,自己此刻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对面那个最狡猾也是最可怕的对手。
&&&&他耐心等待着,搜索着。终于在对面山头上两块紧挨着的岩石缝隙,发现了对手的位置。张桃芳立即出枪,将枪口对准了对手的脑袋。然而就在他要扣动扳机的一刹那,他的对手也发现了他,脑袋一偏,脱离了张桃芳的枪口,紧接着手中的机枪就吐出了火舌!张桃芳再次被压制在掩体内。这一次,他的对手显然也意识到了他的厉害,机枪枪口始终对准了张桃芳的狙击台,几秒钟就是一个点射。张桃芳稍微露头,立即就会引来一个长点射。张桃芳没有着急,坐在掩体后面,静静地观察着对手的弹着点。
&&&&张桃芳过了很长时间,他忽然发现对手似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狙击台左侧,也就是他现在所呆的位置,而对狙击台右侧打的次数不多,并且中间常常会有一个间隙。他在砂袋的掩护下,慢慢地爬到了狙击台右侧,轻轻地把步枪紧贴着砂袋伸了出去,但没有开枪,因为他需要判定这究竟是对手的真正疏漏,还是设下的一个圈套。
&&&&他足足等了十多分钟。机枪的弹着点表明,他的对手的确没有发现他已变换了位置。时机终于到了!当他的对手刚刚对狙击台右侧打了一个点射,把视线和枪口转向左侧时,张桃芳猛地站起身,枪托抵肩,即刻击发。几乎与此同时,他的对手也发现了张桃芳,立即转动枪口扣动了扳机。
&&&&高手对决,胜负只在瞬间。张桃芳的子弹比对手快了零点几秒。就是这零点几秒,决定了两位的结果。当张桃芳的子弹穿过对手的头颅时,对手点射的子弹却贴着张桃芳的头皮飞了过去。
&&&&张桃芳的这杆枪令敌人闻风丧胆,敌人开始用六О炮报复我们的狙击能手,开始了一场炮与枪的较量。
&&&&一阵机枪扫射击,一阵炮轰,使张桃芳的四周硝烟弥漫,然而精明的张桃芳却没伤一根毫毛。等一个敌人探出脑袋探听“胜利成果”时,张桃芳又是“叭”一枪,这个敌人裁倒下去。一个投降的敌兵竖起大拇指说:“你们的狙击兵说打脑袋就不打脖子,太厉害了。”恼羞成怒的敌人继续组织更疯狂的轰击。在张桃芳的隐蔽处,是一块100多米高的石头,敌人对着这块石头猛轰,石头被弹片削得敌了一大截,然而我们英雄的狙击手仍顽强地坚守在阵地上。
&&&&敌人的反扑,一次次失败 。尽管如此,敌人,还在继续耍花样,为了侦察我狙击手的准确位置,狡猾的敌人扎了四个草人,在草人的掩护下用望远镜观察我们。张桃芳从阳光照射下的望远镜的反光中发现了敌人,“好小子,你想来参观我们的阵地吗,对不起,我们阵地谢绝参观!”。“叭” “叭” “叭”枪声响了,敌人一个个倒下去,新花样又失败了。
&&&&到1953年5月初,张桃芳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以436发子弹,毙伤214个敌人,这是志愿军狙击手单人战绩的最高记录。他因此而荣获志愿军特等功臣、二级英雄称号,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
毛泽东在志愿军入朝参战前,曾对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作了这样的形象描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弱点跟着你,最后打败你。”这段话以最通俗的语言,阐明了最深奥的战争理论,同时也道出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以劣势装备战胜绝对优势装备的美国军队的奥秘。
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所体现的同样是这种克敌制胜的战争指导思想。虽然装备的劣势使志愿军在阵地对峙作战初期处于下风,可就是凭着这种自信、灵活和来源于广大群众的无穷创造力,志愿军将各种似乎已落伍的兵器予以灵活组合,进而赋予其有效的战术,演出了一幕世界战争史上最匪夷所思的狙击作战。它无法决定战争的进程,但与志愿军所创造出的其他阵地防御作战手段结合后,就产生出巨大的威力,为志愿军夺取战场主动权,进而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从1952年5月到1953年7月,志愿军在冷枪冷炮运动中共毙伤“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5。2万余人。这一辉煌的战绩足以使志愿军的狙击手们载入世界战争的史册。
张桃芳是(1932-)第二十四军七十二师第二一四团八连一名普通战士,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击毙214人!那会儿计算战果很严格,目标被打倒后15分钟没爬起来才算击毙。同时要有两个以上的战友证明。张桃芳在初上阵地第一个月,便用247发子弹,打死了71个敌人。军长皮定钧开始也不相信这个惊人战果,后来一次现场目击才信服了张桃芳的本领,当即奖励他一双皮暖靴。这里顺便提一提朝鲜战场上的我军狙击手的出色的作战情况,若是拍成电影一定很精彩,不过现在的军事题材的导演们都是猪脑。狙击活动本身并不新鲜,德军、苏军、日军和美军在二战时都干过这事。但作为一种主要而非辅助的、带有某种战略性行动色彩的作战形式,中国军队这是首创。这已不仅仅是少数狙击兵的活动,而是整个战线前沿阵地所有步枪、轻重机枪特等射手有组织的群众性的狙击战斗活动,还包括在有坑道依托的发射阵地和临时发射阵地上的单炮或炮兵连或坦克分队对敌暴露目标进行有组织的射击。这种争取战术、战役乃至战略主动权的积极战斗行动,一直活跃到战争结束。早在1951年1月至2月间第六十五军第五八五团第二营射手就用750发子弹,消灭了83个敌人。但是,朝鲜前线大规模开展冷枪杀敌活,是在完成第一线坑道防御体系的建设后,即1952年5月间,因为坑道工事的形成为狙击活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敌人的报复炮火的威胁因此而大大得到了缓解。那时,第四十军接替第六十四军阵地,担任第一线防务,驻守黄鸡山前沿的第三五五团第九连有个副连长叫徐世祯,是个出了名的二杆子楞头青,看见阵地前的英国兵肆无忌惮的招摇,实在咽不下口气,决定犯回“不随意开枪”的纪律出口恶气,一天击毙英军7人。得到上级首肯后,很快,这种机动灵活的狙击活动在全部队推广开来。那会儿中国军队根本不搞什么专业狙击训练,班长排长连长直接就把新兵们带到前沿,现场指点着怎么测距,怎么定标尺,怎么算提前量,怎么打上山的,怎么打下山的,夜间射击有些什么要领,……等等等等。然后说你们自己挑两个目标打打试试。结果是练了兵长了本事有了战果还有成就感。很多新战士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打成了英雄。
据第十二军统计,从7月下旬到10月底,第十二军全军狙击歼敌2 506 名,消耗步枪子弹5 843发,狙击手伤亡11名,对100米内目标射击命中率普遍达到 80%。第十五军守备的五圣山地区狙击活动也很热闹。第四十五师第一三五团守备的上甘岭537。7北山阵地,9个月冷枪歼敌达3 558人,而全军歼敌19 921人,其中40%以上是冷枪造成的。而同时期的第十五军仅伤亡35人。敌我伤亡比例为569:1。这买卖实在太划算了。要知道,一次大型演习也可能要伤亡三五十个人。难怪后来联合国军官兵给上甘岭 537。7北山阵地起了个名字——狙击兵岭。这种战法咋看油水很小,但架不住天天如此。虽说是零打碎敲,积少成多,却是一本万利。一天两三个,一天两三个,日积月累,战果就相当可观了。甚至超出了激烈战斗的时期。几个月过去后,算起账来,一个人打死打伤数十个敌人的战士不在少数,象打响出国第一仗的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第三五四团,3个月下来,就有好几个班的冷枪杀敌战果达到数百名。第六十七军第二0二师在两个半月中,冷枪冷炮毙伤的敌人就近4 000名,占全师两个半月防御作战歼敌总数的80%。第二0三师在第六十八军处于落后位置,3个半月下来,也有1 700余名的入账。甚至连勤杂人员都上了场。第六十八军第二0四师第六一0团第八连有个炊事员叫庞子龙,本职工作给狙击手们送饭,在阵地上来来去去地看人家打得痛快很是眼热,就说我也来打两枪试试。结果一打就收不了手,3个月内一人冷枪毙敌54名,打出了瘾头打出了名声也打成了英雄。一位名叫蒋中清的战士写的一首描写冷枪杀敌的诗很朴实也很精彩:
打冷枪,要提倡,这个战术真正叫吃香。
代价小,胜利大,这是敌人致命伤。
射手找好隐蔽位置,射击之前先把子弹装。
注意敌人活动,眼看四方;
发现情况沉住气,不要发慌。
先瞄好准,到有效射程再放枪。
一枪撂倒一个,两枪撂倒它一双。
你也打我也打,打得鬼子晕头转向。
为了世界和平,坚决把侵略者消灭光!
在狙击活动最频繁的1952年4月至8月,中国军队狙击歼敌即达13 600余名,另1月至8月游动炮射击歼敌8 900余名。几乎每支部队都能从队列中提溜出一长串的神枪手。一段时间内联合国军全线的昼间活动,基本上被中国军队所控制。联合国军的士气,降到了冰点。一次志愿军小分队夜袭美军地堡,唯一一个值勤的美国士兵把枪架在地堡枪眼上,头却埋得低低的,当然被一窝端,问他为什么不观察外面,那美国兵说:“不能抬头。”
一个奇迹。一个不曾接受过任何正规战术训练的新兵蛋子,成长为志愿军中冷枪射杀最高纪录的狙击英雄,成为名副其实的狙击之王。
一个更大的奇迹。凭借一枝不带任何光学瞄准设备的老式苏制步骑枪,单兵作战32天,击发442次,毙敌214名,而自己却毫发无损,作身而退。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以自己的优异出色再一次脱颖而出,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新式战斗机飞行员,并有着上千小时的安全飞行记录。这,就是奇迹般的狙击英雄——张桃芳。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演员军衔最高的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