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新岗位的资格陈述胜任不了怎么办?

如果公司重新安排了岗位 发现自己不能够胜任 应该如何处理 - 相关问题 - 110网法律咨询
公司重新给我安排了岗位,我做了3个月 感觉实在没办法胜任 压力很大 和人事去沟通 居然叫我去学习,但是我自己其实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所以没有多大的兴趣去学习,现在我应该怎么办,只有辞职么,我觉得公司是不可能给我再换到之前的岗位的,我可以强硬的说我不做这份工作么,算罢工么?
我妈在一酒店上班,主要负责前厅清洁,现在公司以工区改变(也就是说以前我妈做的那些工作分工给其他人员),让我妈去做其他她不能胜任的工作(一个是要她去做客房,一个是煮饭。我妈年纪大了这些她都做不下来)。以此逼我妈她们自动离职,请问这是否违反劳动法?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利!?
A任职某私企原料部核算员,同时还兼任另外两个车间核算员工作,现在销售部销售人员休假回家,公司要求A顶替销售工作至该人员回来,我同意了,但在此A提出周日不加班,因为以前A加班要求调休没有批准,A提出如果周日上班就给调休,但公司说后勤职员属于随叫随到,没有休息,我所干工作跟别人不一样,说要我次日不要上班了,A要求公司写辞退信,当天公司答应了,由于快下班时间,人事部没有写,次日A到公司拿去辞退书,公司下达的通知却是该员工不能胜任原料部核算员一职,要求该员工...
A任职某私企原料部核算员,同时还兼任另外两个车间核算员工作,现在销售部销售人员休假回家,公司要求A顶替销售工作至该人员回来,我同意了,但在此A提出周日不加班,因为以前A加班要求调休没有批准,A提出如果周日上班就给调休,但公司说后勤职员属于随叫随到,没有休息,我所干工作跟别人不一样,说要我次日不要上班了,A要求公司写辞退信,当天公司答应了,由于快下班时间,人事部没有写,次日A到公司拿去辞退书,公司下达的通知却是该员工不能胜任原料部核算员一职,要求该员工...
怀孕两个月,人员超编,公司公司要重新竞聘上岗。如果我不竞聘的话,就是主动放弃岗位,去下级单位上班,工作条件比较差。如果我竞聘失败的话,公司能随便调我岗位吗?
如果这样能拿到工资么
公司前两天说要开除我,合同没有到期,我要求赔偿金公司,公司不给赔偿金又说不开除我了,但是我查过我这4个月的公积金公司都没有帮我缴,我个人部分的钱每月已经扣除了,另外公司每月都没有按时发工资,每个月都要晚发十几天,合同上规定的是每月15日发工资,今天公司发了邮件说要将我的薪资,理由是我不能胜任原来的工作、态度散漫,我们公司每月是没有绩效考核的,我现在不同意,公司能强制执行吗?合同里面有写公司有权调动岗位调整薪资,合同上面这个条款是劳动法认可的吗?
我妈在一家轴承厂上班,后来搬厂区了,公司招了许多附近的人,对我妈这样年纪较大的人就安排到重体力的岗位,以此逼我妈她们自动离职,请问这是否违反劳动法?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利!?
我是一名药品销售人员,现在肾移植一年,公司现在让我回单位上班,重新给我安排了业务员的工作(我患病之前是区域经理),由于工作强度较大,不能胜任,如果公司辞退,能给补偿吗?我与公司签订合同工作在当地,如果让我回公司驻地,我不去,也能要求补偿吗?
我是一名药品销售人员,现在肾移植一年,公司现在让我回单位上班,重新给我安排了业务员的工作(我患病之前是区域经理),由于工作强度较大,不能胜任,如果公司辞退,能给补偿吗?另外保险是在外地的(公司是外地的),我的医药费用,每个月都很大,这个公司怎么补偿?
我公司是一家某教育集团,旗下有好几家不同名称的教育培训机构(学校),各培训机构(学校)在各地各区也有自己的分校。
我当初面试的是公司旗下某个学校的前台一职,经最后决定被公司安排去今年新开设的一家少儿培训学校(由于这个学校是新开的,目前没有分校)。
我于.与公司签订1年合同,试用期2个月。(我不是与所在这个学校的名义签的合同,而是和总公司签的)
今年12.27.前我也正式转正,签了转正单。
但在12.30.临时接到总部电话,通知我我所在的这个学校因某...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怎么处理
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怎么处理
学习啦【劳动法规】 编辑:朝莹
  劳动法的道德观,主要涉及劳动法所蕴含的道德理念。那关于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的处理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的处理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的有关处理
  《法》第40 条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从这一规定来看,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有单方调岗的权利,而且对于调岗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还有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但在实践中应用这一条款时,用人单位还需注意很多细节,否则不当的操作将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
  拓展:怎样才算不能胜任工作
  关于员工&不能胜任工作&的界定和应对处理,在管理实践中着实困扰着不少h r专业人员,许多企业是仅凭直接上司的感觉而认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显然这样做一旦发生纠纷,企业必定败诉。因此,如何界定&不能胜任工作&是用人单位首先必须理清的问题。
  原劳动部《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中对&不能胜任工作&表述为:&不能按要求完成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任务或者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用人单位不得故意提高定额标准,使劳动者无法完成。&可见,这里所说的&定额标准&、&任务&、&工作量&等表述,都是工作结果性质的概念。因此,在实践中不少企业以劳动者&缺乏团队协作精神&、&不符合要求&等为由认定其不能胜任工作,难以获得裁判部门的支持。这一点有别于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规定,因为录用条件可以跟工作结果无关,是可以针对员工的综合素质而设定的。由此可见,既然不能胜任是从工作结果的角度衡量的,那么要界定&不能胜任工作&,首先需要事先设定工作任务指标,然后进行以确定结果,这样的界定才容易被裁判部门认可。
  如何设置工作指标
  工作任务指标可以结合岗位和工种等实际情况来设定。为了举证方便,笔者建议用人单位在设计工作任务指标时要有具体的和量化的要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设计:
  一是工作量指标。对基层员工,尤其是计件工,这样的指标较为可行;对销售人员也可以采取此类指标,比如每月完成多少客户的,每月新开发多少客户等等。
  二是工作品质指标。例如产品不良率、报废率的控制指标,投诉数量的控制指标,工作差错的控制指标等,这样的指标对生产岗位、财会岗位、服务岗位等都比较可行。
  三是工作成果指标。例如新开发产品数量、成本降低幅度、克服技术难点个数、取得订单数量、回款金额等,这类指标适合于研发、采购等岗位。
  四是综合评价指标。例如满意度评价、工作效率等。对于难以和上述三类指标挂钩的岗位(如管理岗位),可以考虑从综合评价方面设定不胜任指标,比如工作满意度低于一定比例的可以设置为属于不能胜任工作的情形。
  此外,为了发生纠纷时能确保赢得诉讼,在设置工作指标的同时,还需要明确结果与指标存在多大差距时会被视为不能胜任工作,将予以培训或调岗。比如,如果对某岗位员工考核的指标有6个,其中4个达标,2个不达标,这样是否可以认为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呢?如果不明确不能胜任的标准,则发生纠纷只能交由仲裁或法院依情理去判断,也就徒然增加了案件的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任务指标应当事先书面确定。出于指标有效性的考虑,最好要求员工亲笔签署确认。比如将指标作为劳动合同附件;或与员工另行签署kpi指标、目标责任状;或将各岗位的任务指标汇总成册,作为的附件由员工签署等。如果要求每个员工都亲笔签署存在难度的话,也可选择通过集体协商,以集体合同形式体现。
  看过&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怎么处理&的人还看了:
本文已影响 人
[员工不能胜任工作怎么处理]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325人看了觉得好
364103人看了觉得好
971人看了觉得好
【劳动法规】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从一九九九年第一次接触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人力资源专家萧鸣政教授的HR专著以来,转眼已过十二年。在这既短暂又漫长的十二年里,遵循大学专业造就的学术轨迹,我逐步接触、接受并领悟到了一些职场方面的专业理论及其精髓,这些学术理论的积累与探索不但能够系统梳理前辈们的知识精华,而且可以开阔视野,在一个较为宏观的角度成为解析纷繁复杂职场乱象的重要依托。不过与静态理论的标杆价值相比较,动态实践尤其是一个个鲜活的职场案例更能体现不同层面的群体在职场上的博弈价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倘若想在职场有所发展或建树,就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树立把HR理论成果向现实转化的观念,必须把那些对职业发展有益的专业知识和理念转变为简洁易懂的职场铁律并加以遵循,这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狼性事实,这种观念的转化本身就是职业化的内涵式要求。我在八年前进入某中央直属派驻机构工作,亲身接触到了大量体制内的职场案例,同时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得以接触到体制外尤其是诸多企业界的生动案例,其中不乏一些世界五百强企业的职场典故。我觉得有必要借助一个互动平台,从职场铁律案例解析的全新角度,把我所掌握的职场理论与接触到的职场规则进行一番梳理与整合,奉献给那些为了生存与发展而奔波于职场的普通朋友。其实说实话,我觉得在这个多元化和快速发展的新职场时代,很难说有一成不变的所谓铁律,不过是存在一些相对靠谱的规则与规律罢了,我愿就这些或明或暗的规则与规律,与各位志趣相投的朋友进行持续而深入的靠谱交流。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下午发第一条,先去吃饭了~
  呵呵,哥们要和我打擂啊,欢迎
  新职场铁律001:榨干普通职位的最后一滴血  
面对不起眼的职位和枯燥单调的工作,有些人特别是职场新人往往耐不住寂寞沉不住气,不是心生怨念就是萌生退意,觉得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与这么普通的职位不相称,自己在这样的职位上是在白白的消磨时间,既不能学到单位核心知识,又不能积累有价值的经验或阅历,况且一般而言,普通岗位的薪酬待遇也与胸怀抱负的年轻人的心理预期大相径庭。他们倾向于认为这种在普通职位上日复一日的机械劳动,简直就是在温水煮青蛙,如果在短期内职位或工资待遇没有明显的改善,那么毋宁辞职也比在这里浪费生命强许多。  
  和职场有关系的事情我就感兴趣
  有些在职场上不太如意的朋友信奉甚至是尊崇一个理念:“树挪死,人挪活”,在遇到类似于“温吞水职位”的时候,更多的理想未泯的人都会萌生辞职另谋高就的想法,希望通过单位的变换与职位的变更来扭转目前遇到的职场囧境。这种想法可以理解但不能不假思索地提倡,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挪一下位置都能活的更好,就像并不是所有的树被挪了位置都会枯萎一样,甚至有些人会因为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而再次遭遇“被煮”的命运。
  我的一位大学同学L君在初入职场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窘境。在大学毕业的时候,L同学过五关斩六将,凭借着优异的大学成绩和内敛而幽默的性格获得了北方某省第一大城市商业银行的Office,成为信托部的一名职员。在2003年的北方城市,L同学可以拿到2700多元的月俸,与另外一位同事一起住在单位提供的两室一厅宿舍,单位还免费提供了一辆电瓶车以供L同学收发信函文书和上下班使用,这种待遇在当时还算说得过去,而且在当时与L同学交流的时候,并没有感到他对此有何不满。不过毕业不到一年,就听QQ群里的同学谈及L同学辞职北漂的事。L同学认为自己是全国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而且入学的专业也是当年全国首度招生,自己不应该偏安一隅,尤其重要的是,L同学认为自己目前职位所从事的工作过于简单,每天上午都在信托部前台对着电脑录入信息,此外就是利用下午下班前的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骑着电瓶车四处收发信函,全部工作几乎没有一点科技含量,也没看出需要多少智商,对于这种简单机械重复的工作,一个初中毕业生足以应付甚至绰绰有余,自己满脑子的IQ无以发挥,英雄没有了用武之地。
  基于上述情况,L同学认为自己不应该就这样在一个看不到出路和未来的单位继续混下去了,经过与家人、朋友和同事的认真交流和激烈争执,L同学还是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在商业银行信托部的工作,东进,一路向东,到被誉为“首善之区”和“总部经济发源地”的首都北京谋求发展。  
墨菲法则认为,如果一件坏事有发生的可能,那么这件坏事一定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  
果不其然,事与愿违。L同学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在商业银行积攒下来的万把块钱来到北京,首先在求职方面就被残酷的现实竞争施以下马威,在屡遭碰壁与数品闭门羹之后,L同学才在某家私人商业网站谋得一个网站编辑的职位。说实话,这职位与电子商务或IT行业没有多大联系,充其量不过是网管的升级版,L同学在此职位上夜没有逗留太久,因为他是学管理出身,对于网络维护与更新方面没有太多的知识储备,属于典型的专业不对口,而且一个月的薪水只有区区的1500多元,是原来工资的一半左右,这在2004年的北京也就是糊口而已,这种职位与能力的不对称和薪酬落差让L同学再次踏上了第三次择业的道路。  
    作者:e路狂飙 回复日期: 12:48:20  回复
      呵呵,哥们要和我打擂啊,欢迎
        哈哈,老同学,咱们的选题有些近似,但是看问题的角度未必完全一致,而且你我的行文思路和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你的文章已经签约了,祝贺你啊!
  就这样,L同学在职位更新与理想破灭的竞合选择上步履蹒跚、伤痕累累,直到如今,八年过去了,L同学还在北京飘忽不定,没有在任何一家单位干满一年,还在为谋求一个新职位而奔波。  
针对这种现状,究其原因,我觉得L同学犯了一个职场大忌,这就是不能正确认识一个普通职位对个人发展的内在价值,让行动跑在了大脑的前面。  
我认为每一位身处职场的朋友都应该制定一份兼顾职业理想与自身实际状况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份规划应该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假如你不是官二代也不是富二代,假如你暂时没有创业的想法和举动,那么在你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势必要从基层做起,从最简单的业务做起,这是符合林德布罗姆渐进理论的最佳安排。从长远的角度看,普通职位不可怕,甚至还很可喜。因为在通常情况下,一个职场新人是不会对职场有着特别深刻的理解,对于职业定位与职业锚的概念还只是懵懵懂懂,因此,一个普通的职位与单调的工作是职场新人从学生到职员转变的缓冲区与过渡带。在普通职位上,我们可以掌握第一手的业务基础知识和学习业务的方法,而后者尤为重要,因为胜任职位的前提就是终身学习,掌握了学习的技巧与方面,无异于获得了点石成金的那根魔力手指,在今后的职位转换甚或单位变动中也能利于不败之地。在普通职位上从事单调的工作,可以磨练我们原本浮躁气盛的内心,而平心静气下的淡定心态是成功应对职场风雨的性格屏障。在最初的几年里,我们会坐在普通职位的冷板凳上,但是这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那就是充分利用普通职位和机械工作对个人思维和智力牵扯不大的优势,抓住一切时机学习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把平时零散的时间完全利用起来,在业务学习、人脉经营、潜规则领悟等各个领域潜心钻研,所谓“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你有了一个较为深厚的业务技能和相对成熟的人脉网络,而你又懂得并遵守职位规则,那么今后的职位晋升之路就会相对平坦。对于职场女性新人而言,抓紧初入职场从事普通职位的这几年黄金时期特别关键,最起码要完成从女孩子到女人的转变,要是能适时生一个小宝宝就更好了,以后在职场上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我提倡立足既有条件充分发掘普通职位对个人长远发展的内在价值,但是并不反对有准备的跳槽。我所说的准备包括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是思想上的准备,也可以说是心理准备,那就是要充分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本着“职业锚第一”的原则来看待跳槽。所谓职业锚,就是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假如你确定自己目前从事的职位与职业锚大相径庭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时候,那么你可以考虑跳槽。不过在跳槽之前,我认为还是要做最坏的打算,要对可能遇到的职位不称心或薪酬不理想有个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要具备条件上的可行性,也就是说要综合考虑方方面面,比如说家人的意见,特别是伴侣的看法,我奉劝那些意气风发的朋友,千万不要有抛妻别子去跳槽的打算,这种机会成本的代价过于高昂,而且即便是最后取得了职位上的满足,那么责任心的缺失与良心上的谴责将会伴随一生。第三,在征求意见并取得了家人朋友的支持以后,还要有物质上的准备,要有确保自己六个月内不受制于新职位待遇高低困扰的资金保障,否则自己又会陷于满意的职位与失望的薪酬之间两难选择的困境。最后,要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适应新工作的能力,我们在大学所学到的知识很少能够直接用于具体工作中,L同学没有知识储备就贸然跳槽进而失败的惨痛教训就在眼前,人生如白驹过隙,我们没有几个八年可以挥霍。  
总而言之,对于职场新人或正从事基层工作的朋友而言,深刻认识到普通职位的积极意义,充分发掘普通职位的内在价值,这是我们度过职场缓冲期的副产品与最佳回报,甚至可以说,我们一定要榨干普通职位对促进个人发展有益的最后一点血!这是每一个职场人的历史使命!  
    作者:浩海孤魂 回复日期: 13:33:37  回复
      和职场有关系的事情我就感兴趣          欢迎交流!职场铁律见仁见智,但实用性与规律性应该成为总结与梳理的关键所在。我很反感那些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所谓铁律,比如说“职场需要狼性”,这条铁律有可操作性吗?仅仅是一条蛊惑人心的口号而已,过于宽泛和功利。希望能够看到朋友们的真知灼见。
  晚上回去慢慢看
    作者:发条和饼干 回复日期: 16:21:20  回复
      晚上回去慢慢看       看了以后多提意见啊!呵呵
  仔细一看,把offer打成了office,可见杭州的高房价对心理的暗示作用是多么的强大,哈哈~
  就职业生涯的整个链条而言,通过在普通职位上最初几年的工作而获得的知识、经验和阅历最为丰富和系统,成为今后在职场当中不断发展进步的坚定基石。    明天更新第二条。
  留个记号 慢慢看  貌似这样的帖子很多啊  希望有惊喜
  很反对树挪死人挪活的说法,都什么年代了啊!
  关注!
  作者:shuaicao 回复日期: 17:27:48  回复
      留个记号 慢慢看    貌似这样的帖子很多啊    希望有惊喜       职场话题常聊常新,站在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观点,角度不同也会理解不同。
    作者:流浪不如狗 回复日期: 17:41:57  回复
      很反对树挪死人挪活的说法,都什么年代了啊!          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只是要具体分析每个人所面对的现实状况,要根据个人意愿、自身条件和社会约束等因素权衡利弊,不宜一概而论。
  围观中······
  期待下文
  刚刚与一位新加坡国立大学留学回来的朋友交流,她曾编写过职场精英赛的培训教材,不过有些观点分歧明显,毕竟国内职场更受本土文化的多重影响。
  说这么多没用,运气最重要,努力且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想混出头就得靠运气,这倒不是悲观,否定自我的能动性,有些时侯事实就是如此。
  好贴,看到楼主第一条观点有共鸣,楼主继续
  有文凭无能力的人多出自这样的教育制度。该死!
  作者:aiminzhu1983 回复日期: 22:46:14  回复
      说这么多没用,运气最重要,努力且有能力的人很多,但想混出头就得靠运气,这倒不是悲观,否定自我的能动性,有些时侯事实就是如此。    运气的成分的确不可小觑,但运气毕竟可遇而不可求,我在这里想要与朋友们探讨的是宿命论之外的规律性的经验,有些经验或阅历总结还是会对职场人士产生积极的作用。
  新职场铁律002:争做职场稳定器,不做职场菜篮子    
在阐述这条铁律的内涵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先对“职场稳定器”和“职场菜篮子”这两个名词进行一个基本界定,以免朋友们望文生义或先入为主进行含义推测。  
职场稳定器的意思就是指那些熟稔相关业务知识、深谙职场规则、维系良好人脉并拥有同事支持的人,这些人在业务方面完全拿得起来,不但可以胜任现有岗位职责的硬性要求,也可以满足领导交办的各种软性任务,既能办事,又很懂事,还不惹事,把这样的人放在公司的关键岗位上,不但可以独挡一面,还能够对其他员工产生一种基于业务能力钦佩之外的工作与心理上的双重依赖,这些人在单位里充当的是一种稳定器的作用,让其他员工真切地感知到凭借能力获得晋升这条路径的现实性,这些人不但让领导放心,下属也没意见。  
与之相对应,职场菜篮子就是指那些业务不精通、在人际关系方面被边缘化的那一部分人,这些人有的怨天尤人感慨时运不济,有的貌似怀才不遇实则牢骚满腹,在体制内的部门,有个别人甚至躺倒不干得过且过混日子。对于这些人,单位各个部门的领导都很忌惮,都不希望这些人成为自己的下属,因此在历次岗位调整过程中,这些人就像菜篮子一样,被不同部门的领导拎过来拎过去,在这个部门工作一段时间,在那个部门工作一段时间,没有一个部门愿意留下他们作为长期的培养对象。  
  跟进,支持版主
  我的一个高中校友,大学毕业以后在内蒙古通辽市下面的一个旗(县)的旗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在这个貌似务虚实则相对忙碌的职位工作了两年半。在这段时间里,他白天跟着不同科局的领导各地调研和开会,晚上回家还要撰写调研报告,尤其是上级单位的领导前来视察之前的那段时间是政研室工作最为紧张忙碌的关键节点,他要根据不同领导调研视察的不同侧重点来撰写差异化的工作汇报和各项材料,而写材料被公认为脱发秃顶的第一元凶。不过成绩总是与付出不成正比,这位同学每次写的材料都被领导数度退回重改,这让他头痛不已,最后他申请调换部门,这正中领导下怀,于是在接下来的三四年里,他被频繁轮岗多达五次,在每一个职位上都没有工作太久。起初这个同学还以为是领导不念功劳念苦劳而有意栽培他,让他在各个岗位接受锻炼进而为提升做准备,但是后来连比他晚参加工作三年的同事都被提拔为政研室副主任,自己却连一个副主任科员还没混上。至此,他彻底心灰意懒,既然升迁无望,又没能力和魄力离开公务员系统,索性浑浑噩噩过日子,心甘情愿成为职场菜篮子,在不断的职位轮换过程中期盼着申领退休金的那一天。
    作者:神行天下者2010 回复日期: 22:58:32  回复
      有文凭无能力的人多出自这样的教育制度。该死        很多既有文凭又有能力的人也是出自同一个教育制度。
  还没展开写就该吃午饭了,哇咔咔!午休以后继续更新!
  职场菜篮子
                先做菜篮子,再成为稳定器
  继续啊,等待中
  还蛮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比那些夸夸奇谈的专著强的多!我们单位就有同事被推来推去,现在知道她是菜篮子了!
  楼主给力,写的太实在了,俺会持续关注!!!
  混日子的人多了去了!不过职场菜篮子的提法还是很新颖!
  持续关注!
  更新不?
  更新有点慢
    作者:发条和饼干 回复日期: 13:22:41  回复
       先做菜篮子,再成为稳定器      此言谬矣!职场菜篮子是指已经被领导及同事公认为业务提不起来之人,而职场新人虽有业务暂时不熟悉的情况,但是新人求知的欲望和上进的态度还是会得到大家的认可,这与菜篮子有着明显的差别。
    作者:流浪不如狗 回复日期: 22:17:26  回复
      更新不?       作者:快乐小贼 回复日期: 09:58:44  回复
      更新有点慢    
  我已经总结了参加工作以来感悟到的170多条职场铁律,手头也已经积累了三百多个真实的典型案例,但是我不想赶任务一样去急于完成写作,而是希望在发帖的过程中与朋友们形成互动。稍后继续发帖。  
  金门混迹发苍苍,从此菰蒲岁月长。人世正酣争夺梦,老翁已泊水云乡。自有素业衡轻重,久觉红尘可悯伤。只恐诗名天下满,九州无处匿韩康。这是曾国藩写的一首名为《送梅伯言归金陵》的诗句,表达了曾国藩一度怀才不遇的惆怅情感,可见即便是“为国藩篱”的军政大家也有落寞的时候,但是这种落寞是暂时的,是一种通达大势的蓄势待发,更是一种藏巧于拙的韬光养晦,这种处世大智慧与职场菜篮子所自认的怀才不遇有着天壤之别,后者属于典型的不作为,是对自己业务生命乃至职场生命的自戕。每一位职场新人都面临着相同的境遇,那就是对职位职责的再认识、对业务知识的再学习以及对职场规则的再领悟,真正的分水岭不在刚刚入职的那段时间,而在这之后的三五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后,职场新人步入公司业务中坚阶段,随之分为两部分,一种人是在过渡期间勤奋学习,“锥处囊中,锋芒毕露”,在业务等领域成为领导不可或缺的仰仗人才,逐渐步入职位稳定器的行列;另一种人则由于主客观的因素而贻误战机,没有在新人中崭露头角,进而失去了领导的关注和信赖,在遇到一些急难险重的问题之时,领导往往把担子交给稳定器去承担,以达到较好完成任务和锻炼栽培业务苗子的目的,这就在工作分配方面更加对职场菜篮子不利,不但不被领导重视,反而失去了表现立功的机会。因此可以说,职场新人一旦进入公司角色,就务必从一开始就在各个领域下真功夫,不要迷恋一些所谓的“职场厚黑学”或者是“升迁秘诀”之类的旁门左道,大家要知道,公司领导或单位负责人是有工作目标和指标压力的,他们迫切需要能够真正愿意为他们办事的而又有能力办好这些事的下属,至于一些潜规则的东西,那是有了一定业务基础之上的人际交往艺术,属于“锦上添花”,而成为职场稳定器则是对胜任职位的一种“雪中送炭”,二者切不可混为一谈。  
    作者:e路狂飙 回复日期: 15:54:20  回复
      继续啊,等待中      你的大作在当当网销售排名第五啊,祝贺!!
  明天发完第二、三条
  对皱眉老师每天一顶!  坐等更新,嘎嘎。。。。。
  有道理
  楼主加油更新
我们很期待
  金门混迹发苍苍,从此菰蒲岁月长。人世正酣争夺梦,老翁已泊水云乡。自有素业衡轻重,久觉红尘可悯伤。只恐诗名天下满,九州无处匿韩康。    佩服楼主视野!好文!
  等待中,今天还发吗
  坐等更新!
  新职场铁律003:打造个人品牌,无论该品牌与职位有无关联    
谈到品牌化经营或营销,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公司的品牌化经营或者是产品的品牌化营销,本质含义都是借助于品牌的无形价值力量来推动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且利用品牌效应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把无形资产价值变现为真金白银。  
其实个人要在职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主动打造个人品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品牌化经营已经成为职场人士彰显个性和能力的重要抓手与切入点,也成为使自己区别于一般职场人的鲜明特征。  
  我在某内部培训班上结识的一位朋友,从事现在的工作之前曾在当地市委组织部工作七八年,后来由于同在该部门工作的妻子即将获得升迁,他出于职务回避的考虑调到了现在的单位,成为一个外勤科室的负责人。由组织政工部门来到行政部门的外勤业务科室,对于这位年届不惑的朋友来说无疑成为一个新挑战,除了需要系统学习业务知识以外,如何适应新单位的人际生态也成为他不得不认真面对的现实,毕竟明年该单位就要进行新一轮的科级职位民主评议竞争上岗,而众多同事中资历老、业务精并且人脉广的准科长也为数不少,自己凭借组织部的照应而获得的职位必将在第二年的中旬面临内部聘岗任职的激烈竞争。如何能够在将近一年的过渡期内获得领导的青睐和群众的认可呢?假如拿出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来钻研业务,估计也只能是粗通,因为外勤科室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流程比较纷繁复杂,很多业务规定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运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该部门里已经有好几位业务尖子了,在这一年里,即便是早出晚归苦心孤诣,这位朋友也很难在业务领域达到业务精英的现有工作水平。我的这位朋友毕竟是组织部门出身,也算是见多识广了,在扩大群众基础方面,他就采用了品牌化经营的策略。在进入组织部工作之前,这位朋友曾在高中任语文老师,文笔不错,于是他决定在业务领域之外另辟蹊径,实现特征差异化和能力品牌化。在过渡期的这一年里,他以岗位练兵的形式和培养科室后备干部的由头,在业务上充分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并依托本部门的业务尖子进行规范化和精细化操作,确保科室工作不断档并争取有新的工作亮点。其实这位朋友的个人侧重点在职位业务领域之外,也就是说,他把更多的精力,尤其是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充分利用当地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不断挖掘该市本土文化的典故轶事,经过半年多的辛苦努力,他成为该市都市晚报副刊的专栏作家和特约撰稿人,专门从事该市本土文化搜集整理和宣传工作,并获得了几次征文的奖项,在当地文化圈小有名气。这位朋友在短短的一年之内,为自己打造了“自由撰稿人”和“本土文化传承者”的双重品牌,获得了同事们的广泛认可,在单位内部成功地走出了一条能力差异化之路,并且在第二年的科级岗位民主评议活动中脱颖而出,最后凭借个人品牌能力成为单位信宣部门的新任负责人。
  走差异化品牌经营之路,这是胜任职位进而获得意外惊喜的一条捷径,走好了就是个人能力方面的闪光点,是自己却别于他人平庸的分水岭。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差异化品牌经营也不能不假思索地滥用,比如说在公司研发等科技领域,领导最看重的还是扎扎实实的工作能力和研发成果,毕竟这是研发企业的命脉所在。假如你作为一名研发人员,在业务能力上没有过人表现,反而约同事频繁去KTV一展歌喉,或者是在门户网站和论坛社区大谈民主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那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你的好日子不多了。你会被单位领导或部门主管认为是不务正业,是不关心单位现状和领导苦衷的没心没肺派的典型代表,假如你被打上了“业务混混”的标签,那么这个标签就成为你在这家单位挥之不去的新品牌,而这个品牌明显是氶待剥离的有毒负资产,是大家避之不及的职位涣散剂。
  在我们的视野里,个人品牌的涉及领域特别广泛,这给了职场人以相当大的选择余地。这些领域包括:运动类,其中的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以及游泳、垂钓和野外拓展能力等都属于在公司里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在这些项目里的任何一个领域获得出众能力,都可以成为个人品牌。假如你有唱歌、演讲甚至跳舞的天赋,那么恭喜你,你在单位里注定成为文艺人才,而单位组织的演讲比赛、歌咏比赛或现在正火的红歌传唱以及诸如年会等各项活动,这些平台都是为你而搭建,是你表现个人品牌价值的大舞台,也是获得领导关注、青睐以及扩大群众基础的最佳平台。  
走差异化品牌经营之路,这是胜任职位进而获得意外惊喜的一条捷径,走好了就是个人能力方面的闪光点,是自己却别于他人平庸的分水岭。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差异化品牌经营也不能不假思索地滥用,比如说在公司研发等科技领域,领导最看重的还是扎扎实实的工作能力和研发成果,毕竟这是研发企业的命脉所在。假如你作为一名研发人员,在业务能力上没有过人表现,反而约同事频繁去KTV一展歌喉,或者是在门户网站和论坛社区大谈民主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那么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你的好日子不多了。你会被单位领导或部门主管认为是不务正业,是不关心单位现状和领导苦衷的没心没肺派的典型代表,假如你被打上了“业务混混”的标签,那么这个标签就成为你在这家单位挥之不去的新品牌,而这个品牌明显是氶待剥离的有毒负资产,是大家避之不及的职位涣散剂。  
  下午好好看看
  个人品牌化经营是好事,不过实行起来应该有难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作家。
  收藏了~
  在门户网站和论坛社区大谈民主化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意义——还真遇到过这样的同事,我觉得有点不明智。
    作者:vip402 回复日期: 11:57:06  回复
      个人品牌化经营是好事,不过实行起来应该有难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作家。    所谓差异化或者说品牌化,前提和基础是自己的特长,确实并未所有人都擅长写作,但是朋友们可以发掘自身的优势项目,只要有特色,就有成为闪光点的可能。
    作者:皱眉大师 回复日期: 10:25:40  回复
      新职场铁律003:打造个人品牌,无论该品牌与职位有无关联         谈到品牌化经营或营销,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公司的品牌化经营或者是产品的品牌化营销,本质含义都是借助于品牌的无形价值力量来推动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且利用品牌效应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把无形资产价值变现为真金白银。     其实个人要在职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主动打造个人品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品牌化经营已经成为职场人士彰显个性和能力的重要抓手与切入点,也成为使自己区别于一般职场人的鲜明特征。      =====================================================================    这个真的还需要更深的学问,你的同事也不傻,如果被众人都盯上了,就不太好,被领导看好,“冒尖”的,后来往往没有机会,而后来居上的往往是那些“黑马”。个人品牌固然重要,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何把握这个度,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顶楼主!
  我经历这么多的挫折和阅历之后,也认为人成功主要靠运气。!
  还更新不?很少有人善于品牌化经营自己的吧!
    作者:e路狂飙 回复日期: 14:24:03  回复
          作者:皱眉大师 回复日期: 10:25:40  回复           新职场铁律003:打造个人品牌,无论该品牌与职位有无关联             谈到品牌化经营或营销,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公司的品牌化经营或者是产品的品牌化营销,本质含义都是借助于品牌的无形价值力量来推动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且利用品牌效应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从而把无形资产价值变现为真金白银。       其实个人要在职场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主动打造个人品牌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品牌化经营已经成为职场人士彰显个性和能力的重要抓手与切入点,也成为使自己区别于一般职场人的鲜明特征。            =====================================================================        这个真的还需要更深的学问,你的同事也不傻,如果被众人都盯上了,就不太好,被领导看好,“冒尖”的,后来往往没有机会,而后来居上的往往是那些“黑马”。个人品牌固然重要,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如何把握这个度,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人的能力确实对他人的晋升造成了困扰或排挤,那么这种“冒尖”可能会遭人嫉恨,但是不要忘记,有句成语叫做“因噎废食”,我们不能因为怕遭人嫉恨就隐姓埋名,况且就业务而言,业务能力是会变化的,而基于特长和优势而打造的品牌价值则会保持长久。
  作者:我在佛心中 回复日期: 18:53:05  回复
      还更新不?很少有人善于品牌化经营自己的吧!    
  善于品牌化经营自身的职场人士少,这也正说明了这条铁律的潜在价值足够强大。
  在单位里有点特色亮点还是挺靠谱的!
  各位朋友早上好!等一下早饭后继续更新!
  楼主写得不错
  楼主的铁律与网上搜到的其他人写的职场规则完全不一样啊!哪个是有用的啊?
        楼主的咋还没更新呢
  楼主偷懒了撒 为什么还没更新
难道是中暑了?
        今晚更新——新职场铁律004:切忌挡人财路,否则自寻死路      
  新职场铁律004:切忌挡人财路,否则自寻死路    
在展开论述这条铁律的内涵之前,有必要简要谈谈职场财路的事儿。在这里提到的职场财路,显然指的不是正常的工资待遇或福利,人员指向也不是针对那些创业者或者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这里所说的财路是指普通职场人士获取薪酬待遇以外收入的潜在途径。  
也许有朋友会感到纳闷:普通的职场人员往往是公司里面的弱势群体,这些人工作在业务一线,无论就劳动强度还是薪酬水平而言都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很多人还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去义务加班,残酷的就业竞争形势和高企的CPI指数都在无形中对这一部分弱势群体施加着压力,让他们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疲于应付。对于这样一个貌似孱弱的职场群体,能够确保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和得以养家糊口的辛苦钱就已经很不错了,他们怎么可能在公司里还有工资以外的收入呢?  
其实不然。虽说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必然存在着工薪外财路,但是不可否认在目前国内市场化发育不是很健全的经济运行情况下,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不单纯依赖市场竞争模式的通行套路。在这条商业套路的左右,分布着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职位,正是这些其貌不扬的职位支撑起了商业社会的毛细血管和终端结构,与这些职位相对应的这批职场员工,但凡头脑机灵而又具备一定魄力者,都成功的开辟出了“地下财路”,成为商业潜规则的既得利益者。  
  对于这一份植根于特定职位之上的额外之财,有的人也许会产生类似于“羡慕嫉妒恨”的复杂情感,更有甚者会进一步谋划取而代之的行动策略并择机实施,希望可以实现职位变换,最终达到“在其位,谋其利”的目的。不过在这里我还是想奉劝一下这些急功近利的朋友: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断人财路!  
我的一个朋友是一家日资企业的“生产课长”,相当于中资企业负责生产业务的部门主管,也算是个中层管理人员,他给我讲过一个发生在他们公司的真实案例。这家公司的“生产课”除了负责生产线上的部品制造以外,还负责多式联运国内段的陆路运输,也就是说兼具一部分物流职责,有一个专门的职位具体负责这一职责。“前有车,后有辙”,处于该职位的员工S沿袭既有的潜规则来指定运输车辆,具体操作过程就是在网上发布运输调达指标,有资格的运输企业或个体运输户就会上门洽谈业务,而这中间就会有额外之财产生。(这种签约物流的方式类似于内部招标,只不过这种招标的关节点在于该职位员工的首肯,至于呈批的报告,公司的日系高管根本不会详细过问,只要货物按时安全送达即可。)不过有一点需要澄清,这里所说的额外之才并不是指商业贿赂,因为外资企业还是很忌讳这种明显违背商业精神的小猫腻,这种财路是指回程车业务,是指承运该公司货物运输的企业可以把运输费用预订得稍微高一些,负责物流职责的S会在领导面前帮助解释高费用的问题,诸如油价上涨、人工费用提高、过桥过路费增加或者是一些必要的流通环节公关费用,而日系高管往往对国内的商业软环境过于悲观,因此一般而言不会过于纠结费用问题。众所周知,很多大货车或集装箱卡车都不会全程老老实实通过收费站的,他们有各种绕卡攻略,并且可以搞到加油所需的发票。  
既然费用做上去了,那么又没有商业贿赂,物流职员的额外之财那里来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物流人员根据公司日程物流计划提前联系好了一些自己的运输业务,然后由这些承揽公司运输业务的车队分批免费地回程捎运这些货物,而货主提供的这一部分物流费用就进入了物流职位员工的腰包,据保守估算,S员工一个月的额外收入高达7000余元。当然了,S也不可能一人独吞这7000多元钱,但是每个月S至少保证能有3000元以上的额外收入进账。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岗位胜任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