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间和中菲之间军事实力中日企业差距有多大大

中日军力差距有多大,中日两国真实军力对比
中日军力差距有多大,中日两国真实军力对比
发表时间: 08:06:22 文章来源:
《中日军力差距有多大,中日两国真实军力对比》是有独特网()为你整理收集:
& 在航天技术上,日本H2火箭比中国目前在用的长征火箭要先进。但中国在火箭的可靠性和航天测控和载人航天比日本领先。日本在卫星技术上具有优势,这一方面是日本电子工业基础雄厚,另一方面中国受到西方的技术限制。但中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比日本更广泛。总体上中国略微领先日本。在中国新一代火箭成功以后将全面超越日本。 & 海军技术方面 & 以日本最先进的金刚级和中国170舰比较。据可靠消息,170舰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而金刚级使用的是美国的无源相控阵雷达。170舰整个作战系统是中国的,而金刚级的作战系统是美国的。导弹技术上170使用自导防空导弹,而金刚级使用的半主动制导。 & 反舰导弹的差距更加明显。170舰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中国可以完全独立自主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战舰。而日本在作战系统和舰用主机方面还需要依靠美国。金刚级的优势在于载弹量远远超过170舰。反潜战水平可能优于中国。 & 在潜艇方面,中国潜用柴油机还需要进口。国产柴油机噪音大,比功率低。日本技术领先,但比中国使用的德国柴油机无技术优势。中国在AIP技术上国际领先,在燃料电池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日两国真实军力对比: 自安倍晋三接任首相职务后,日本对钓鱼台列屿动作不断,包括考虑派军警驻守钓鱼台主岛。近期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发出动武言论,早前日本防卫厅扬言要对进入钓鱼岛空域的中国公务飞机和军机实施&曳光弹射击警告&,近日又叫嚣要击落中国在钓鱼岛空域例行飞行的无人机。这无疑也给中日关系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蒙上了一层阴影。& -   表面上看,日本实在想开第一枪,但中国会给日本开第二枪的机会吗?中国有没有实力让日本死在第二枪?我们说,只要日本敢在钓鱼岛开第一枪,那中国就会让日本在第二枪倒下,这毋庸置疑。 &经济:谁都知道,战争打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的局面,让时下的日本无话可说。目前,中国GPT总额即将成为日本的两倍还多,而到了2020年将4倍于日本。空军: 日前,俄罗斯海军《海军》杂志就断言称,在现代海战中,取得制海权的前提条件是夺取制空权。在过去10年中,日本航空自卫队几乎没有增加一架新型战机,其现役的F-15J战机显然已经老旧不堪。尽管日本已开始对大约200架F-15J进行改良,而工作进展缓慢,而该机仍然使用的是过时的半自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系统。相比之下,解放军空军实力发展则要迅猛的多。中国空军的战斗机现已普遍都装备了RVV-VA和霹雳-12两款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系统。
  在先进战机的数量方面,中国空军迄今为止已装备了数个团的歼-10战机,其总数已大大超过了200架,而且,更为先进的歼-10B已投入了量产。不仅如此,解放军还装备了270多架苏-27SK和苏-30MKK系列战机;歼-11B和歼-11BS至少有三个团,百余架战机。因此,中日空军战机对阵日本明显战力不支,若爆发空战日自空将会输的很惨。 《汉和防务》称,中国海军航空兵第三代先进战机的总数已超过了500架,对日本航空自卫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歼-16、歼-10数个团的兵力及战机不是日本所能够对抗的,海航部队的歼轰-7A导弹攻击机每三年正以一个团的速度增加装备此类型轰炸机,中国海航部队的对海攻击力远远超过了日本。 & 海军: 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称,在过去10年中,日本海上自卫队顶多只增配了数艘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和两艘直升机驱逐舰。相比之下,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就要快得多,到目前为止,其先进战舰的总数已经超过30多艘,其中包括了&中华神盾&级导弹驱逐舰,4500吨级的054A型导弹护卫舰。再加上&辽宁&舰航母,中国新一代水面舰艇的总吨位数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大体相当,甚至已经超过了日本。
[07-19] [07-16] [07-12] [05-31] [05-31] [05-31] [05-31] [05-31] [05-31] [05-31] [05-31] [05-31]当日本已紧跟世界潮流大踏步迈入机械化军事时代之际,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拿得出手的主战兵器。
全部中国海上力量不如一艘日舰?
二战前夕,斯大林曾说过:中国没有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她。这种充满沙文主义色彩的评判,听起来相当刺耳,却是中国人不得不承认的残酷现实。
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中国军备的全面落伍,在中日直接较量中惊人地展现了出来。
一国的军事实力强弱,归根到底由综合国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来决定。且看抗战爆发前中日双方的一系列数据对比:
日本年工业总产值60亿美元,中国13.6亿美元:
日本年产钢铁580万吨,中国4万吨;
日本年产煤5070万吨,中国2800万吨;
日本年产石油169万吨,中国1.31万吨;
日本年产铜8.7万吨,中国700吨;
日本年产飞机1580架,大口径火炮744门,坦克330辆,汽车9500辆,战舰52422吨,而这些现代化武器装备,中国均无自产能力。
也就是说,当日本已紧跟世界潮流大踏步迈入机械化军事时代之际,中国居然不能生产任何一种拿得出手的主战兵器。
无论国家的经济形态、技术形态还是军事形态,日益西化的日本都遥遥领先中国整整一代。先以双方海军军力对比为例:
“七七事变”前夕,中国海军兵员共约两万五千人,共有66艘舰艇,分为巡洋舰、轻巡洋舰、运输舰、练习舰、鱼雷艇五类,总吨位57608吨。
而截止到1937年6月,日本海军兵员十二万七千人,共有舰艇285艘,总吨位超过115万吨。其中作战军舰约77万吨。包括航母4艘(近7万吨,总吨位,下同),水上机母舰2艘(约3万吨),战列舰9艘(约27万吨),重型巡洋舰12艘(近10万吨),轻型巡洋舰21艘(近11万吨),驱逐舰102艘(超过12万吨),潜艇59艘(超过7万吨)。
还有练习舰、潜水母舰、布雷舰(艇)、海防舰、炮舰、水雷舰、扫雷舰数十艘,总吨位约13万吨,以及修理舰、运输舰、练习特务舰、测量舰、布雷艇、猎潜艇等配套舰艇。
此外,又有战列舰2艘、航母2艘、轻型巡洋舰4艘、驱逐舰12艘、水上机母舰3艘、水雷舰4艘正在建造。其中2艘战列舰,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大和”“武藏”,每一艘的排水量都在7万吨以上。换言之,日本一艘大型战列舰的排水量,就超过了当时的整个中国海军。
再说空军。当时中国空军仅有600余架飞机,包括作战飞机305架,全部进口,不仅无整机自产能力,且无主要零部件之自产能力。因缺乏零件的缘故,抗战爆发时能够投入战斗的飞机仅223架,共编为31个中队。能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只有620人。
而日本具备完全的飞机自产能力,年产各类机型1580架,当国力进行极限动员后,可升至年产一万到两万架。“七七事变”前,日本海、陆军航空兵共有2700架飞机(陆军1480架,海军1220架),其中作战飞机1600架(陆军960架,海军640架)。在海军作战飞机中,陆基飞机458架,舰载机182架,能在航母上起降的就有130架。
170万常备军算多算少?
连自己的国民总人数都搞不清楚,如此低水准的国家治理,自然就不会有高效的战争动员能力。
中日双方陆军的战斗力之比,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境况呢?
从人口总量上看,中国无疑占据着巨大的优势。问题是,到今天为止,我们也说不清抗战前夕中国人口的确切数字,有说“四万万同胞”的,也有说“五万万国民”的,两者竟相差了1亿人!较折中的说法是4.67亿人,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不是精确统计的结果,只是估算数据。连自己的国民总人数都搞不清楚,如此低水准的国家治理,自然就不会有高效的战争动员能力。
熟悉中外战史的读者都知道,自拿破仑以来,人类逐渐进入“技术专家式战争”时代,兵员的组织管理与动员训练重要性日趋提高。按现代的国防军事理念讲,国家平时应该精简现役军人数量,增加预备役兵员,节约资源用于更新武备,真正开战后,通过迅速有效的动员投入总体战争。可当时的中国却相反,现役常备军170余万(编成步兵182个师又46个独立旅、骑兵9个师又6个独立旅、炮兵4个旅又20个独立团,还有少量特种兵部队),而受过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兵员仅150余万。以当时中国的人口总数和经济基础而论,前者数额大得完全不合理,后者又小得不成比例。
相形之下,“七七事变”前日本的人口为9000万人,可精确统计并进行高效动员,常备军兵力不过38万人,编成17个常备师团、4个混成旅团、4个骑兵旅团、5个野战重炮兵旅团、3个战车联队、16个飞行联队以及守备队等。
战前的日本法律规定,凡17到40岁之间的男子必须服役,故理论上战时可动员一千万人参战。受过军事训练,可迅速形成战斗力者包括:后备役兵近74万,预备役兵约88万,第一补充兵158万,第二补充兵90万,合计超过448万,占总人口约5%。
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时,日本的军事动员体系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既可以利用朝鲜、东北到华北的铁路网,又掌握中日之间的海权优势,所以兵力动员后投送效率也非常高。据中国南京政府战前的判断,日军“输送其陆军经朝鲜至满洲者,每星期约二至三师团并直属部队与其补给。经海道向我国任何海岸者,每十天约一梯队,即二至三师团,连同一切附属品及补给”。
中方已意识到,在华北战场,日军可在开战八到十天内,由本土输送二至三个师团。在沿海战场,日军第一梯队二至三个师团的投入需一个星期,“尔后续加同等兵力,为八至十日”。依事后的实战检验,可知此判断基本符合事实。在上海战场,日军的动员与输送能力,甚至超出了中国政府的预计。
带20发子弹“打鬼子”?
抗战前,中国士兵大部分是文盲,截至1936年底,中国训练完毕之高中及同等学校的合格预备兵,仅17490人。
在兵员的训练上,中日同样存在着重大差距。
抗战前,中国士兵大部分是文盲,截至1936年底,中国训练完毕之高中及同等学校的合格预备兵,仅17490人。专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候补军官仅880人。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抗战时当过国军排长,他发现基层军官连花名册都点不了,平日多不研究战术,打仗全凭血气之勇。进攻时以密集队形蜂拥蚁附,失利时又鸟奔兽散。
以单兵射击训练论,当时一发子弹的价值在中国相当于七斤半大米,或35个鸡蛋。所以平时训练多数是打空枪,就算物质条件最好的中央军,也不过每兵配发15发子弹作实弹射击,开战后每兵配发20发子弹上战场。而日军《步兵操典》规定,新兵入伍后,每月用于实弹射击的子弹,步枪不得低于150发,机枪不得低于300发。结果日军每个中队都有三分之一的步枪兵可以达到优秀射手的水平。
至于双方步兵重火器威力的落差,就更不用说了。“七七事变”前,中国75mm以上口径的火炮仅800多门,重炮只有可怜的48门,虽全部从德国进口,但总数连日军同类火炮的零头都不到。(作者戴旭,为国防大学教授)
如今 中国已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军事实力对日也形成巨大的优势
上海机密热点 点阅读原文 认识上海 了解上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账号提交,由微讯啦收录,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码 分享文章相关的文章还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日经济差距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